股票的市值和流動值多少有關系嗎
1. 股票盤口裡的流通市值,換手率,成交量和內外盤值有什麼關系嗎
嗯,首先先說「流通市值」,假如一家上市公司A有股本1億股,現在二級市場實時股價是20元每股,其中5000萬股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流通,另外的5000萬股由於各種原因暫時不能在二級市場上自由交易。那麼這家公司的真正流通市值就是5000萬乘以20等於10億. 但是是實際上這家公司已經市值20億了。
註:你可以認為那不能自由交易的5000萬股被暫時凍結了,但是既然是凍結,自然不可能一直處於非交易狀態,首先可以通過其它方式讓別人接手他的股份而不通過二級交易市場,也可以等待凍結期結束。所以你需要注意這部分股份什麼時候解凍,如果你把股票單純的當作一種商品它也是受供求關系支配的,解凍等於是增大了供給。當然現實生活中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而已,通常做決策是各方面因素綜合來看,也不能說因為一家公司因為有股票快要解凍可以自由在二級市場上面流通了,你就認為股價會跌。
再說「換手率」,這個概念是和具體交易有關,這主要是作為一支股票活躍程度的參考。如A公司在二級市場的流通股是5000萬,一個交易日中成交了500萬股,那麼當時成交量/流通股本等於10%。同理你可以計算出一星期和一個月的換手率,但是也不要太神話了這個指標,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有這么兩三個人存在,用大量的資金買進買出,表現出來的換手也很大,但是卻不代表很多人關注他,如甲有200萬股在二級市場分批全拋,乙全接,之後乙拋甲接。這樣也可以表現出換手很大的現象,當然我只是簡單舉例一種狀況說明而已。
「成交量」,這個概念其實上面的換手就已經提到了。你可以理解成有多少股票被交易了,如上面A公司一個交易日中有500萬股被人們成功買賣,那麼這500萬就是這一天的成交量。
「內外盤」,分為內盤和外盤。「內盤」就是賣家以買家的買入價而賣出成交。「外盤」就是股票的買家以賣家的賣出價而買入成交,成交價為申賣價,說明買盤比較積極。這個定義其實網路已經回答的很好了。http://ke..com/link?url=WEMdr-dcFfVbb3VJkQDpUvl5kc__O2QScdUIgeag7MoWhS_hZsjDR9Ca
至於內外盤與成交量,我個人是認為沒有必然聯系,只是有些規律可循而已,但是它們有一個共性就是都與趨勢有關。如果有興趣可以研究一下道氏理論。另推薦《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約翰-墨菲,這算是經典之作了,這是一個曾經的操盤手推薦給我的,入門必讀
2. 什麼是流通市值,它和股價有么關系
流通市值就是流通股數*每股股價得出的數值。它的單位一般是「億元」。流通市值小的股票常被市場上的炒手們用來做莊。因為他們的「個兒」小,不用太多的資金就能炒動他。所以它們的價格就比較高。而那些銀行股、保險股,因為流通市值太大,比如一個「工商銀行」的流通市值為11170.81億,而創業板的「特銳德」的流通市值只有9.62億,一個「工商銀行」的流通市值等於1161個「特銳德」。在市場上資金匱乏的時候,「個兒」太大的股票沒有人炒得動。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銀行、保險一類的藍籌股一跌再跌。沒有太多投資價值的「創業板」一漲再漲了。
3. 股票的市值與流通市值是什麼意思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
市值是一種度量公司資產規模的方式,數量上等於該公司當前的股票價格乘以該公司所有的普通股數量。
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3)股票的市值和流動值多少有關系嗎擴展閱讀:
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它的股票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的總股數。即為該公司在市場上的價值,也就是公司的市價總值或中演。例如.有一家公司共發行了1億股股票,在年底時股價為每股30元,那麼。該公司在年底時的市價總值就為30億元。
一般來說,公司規模越大,股票在市場上的價格越高,那麼該公司的市值也越大·因此,公司的市價總值,可用來衡量一個公司的經營規模和發展狀況。根據1997年5月底的統計資料,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為美國的「通用電氣」,其市價總值達到了1980.9億美元,顯示了其強大的經營規模和競爭實力。
4. 我剛入股市,請問股票的總市值和流通市值以及市盈率和市凈率是什麼意思它們跟股票有什麼關系重要嗎
總市值就是把它所有的股份數乘以當時的交易價格。
流通市值要剔除國有股東,個人股東等不流通的部分,計算剩下的流通部分為流通A股、流通B股和港股等部分的市值。
市盈率(靜態,如不特殊指出就是靜態市盈率)是用每股股價除以上一年年底的每股盈利,市盈率(動態)是用每股股價除以預測本年每股盈利。可以看出每年一季報出來之前,因為沒法預測,所以靜態市盈率=動態市盈率
市凈率是用每股股價除以每股凈資產。
總市值和流通市值越大的股票,就越難以通過少量資金來操縱,也就越不容易暴漲暴跌。市盈率市凈率越高的股票估值水平越高,所以電視上那些說這個股票10塊錢,那個100塊錢,所以100塊的估值高了的純粹是扯淡。每股包含的資產和盈利是不同的,所以價格是不同的。估值要看股價和盈利、資產的比值。
二級市場就是公開交易的市場。一級市場是指上面所說的非流通部分交易的市場,交易雙方一般像新聞里那樣,大家談好價格,簽合同,交易,報批,交易量大,周期長。中小投資者一般通過二級市場交易,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炒股。交易快捷,價格波動也大。
5. 總市值,流通股本,總金額有什麼關系
市值: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也即為公司名義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一般市值在0~100億范圍為小規模公司,100~1000億為中等規模公司,大於1000億為大規模公司。
流通市值: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在中國,上市公司的股份結構中分國有股、法人股、個人股等。目前只有個人股可以上市流通交易,這部分股票被稱為流通股。這部分流通的股份總數乘以股票市場價格,就是流通市值。這里有一個隱藏的杠桿: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建設銀行:流通市值只佔總市值的3.8%,那麼只要用資金在二級市場拉抬這3.8%的流通股股價,企業的市值也會等比例放大。相當於用小資金,撬動了大市值。
總股本:有兩種解釋,1.公司發行股份數量的總和, 2.資本總額,公司資產的總價值。股市中,我們說的總股本,一般是指股份數量。
6. 流通股對市值有什麼影響
度量一門股票盤子的大小有兩個標准,第一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多少。從炒做規模上考慮,一門股票盤子大小不僅決定於流通盤的多少,也決定於股價,比較合理的度量一門股票盤子大小的指標應該是該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價乘以流通盤。比如,一支流通盤2億的股票,股價3元,另一支流通盤4千萬的股票,股價20元,哪一個盤子更大?哪一個炒起來佔用的資金多?當然是後者,前者流通市值為6億,而後者流通市值為8億。如果以莊家炒做需要備下總流通市值70%的資金計算,則做前一隻股的庄需要4.2億元,後一隻股票需要5.6億元。所以做盤子大的股票要求莊家更有實力。
以總流通市值計算盤子大小,則股票盤子大小是變化的。比如,前面那隻股票,如果價格由3元漲到了6元,則6億元的盤子變成了12億,盤子變大。如果有一個莊家有4.2億元,他先以3億元在3元附近收集了1億股,占總盤子的50%,還剩下1.2億元,按當時股價相當於流通盤的20%,占外面未鎖定流通盤的40%。莊家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控盤,也就是用1.2億元控3億元的未鎖定盤子。如果以控盤資金和未鎖定盤子的比例作為度量控盤能力的指標,則此時的控盤能力為40%。以後莊家一路把股價拉上去,假設在拉抬過程中他進進出出,一路不賠不賺,到股價6元時他還有1.2億元的控盤資金。此時外面未鎖定的流通市值已上升到6億元,莊家的控盤資金占未鎖定市值比例下降到20%,莊家控盤能力下降。
7. 關於股票中的市值問題流通市值和總市值
對於問題一:是的。
對於問題二:成立。
無論公司總市值與流通市值是否相等,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機構和個人,其資產都是隨著股票現價波動。因為資產=持有股數*市價。
猜想你的問題是持有的股可能是流通股,也可能是限售股,是否影響資產的計算。如上面的計算公式,無論持有的股份是流通股還是限售股,資產的計算方式都是一樣。
8. 總市值和流通市值有什麼關系
流通市值為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總市值以當時股票市價乘以總股本,所以總市值永遠會大於或等於流通市值。
總股本=流通股本+限售股本
總資產是一個公司的所有資產,這里還包括負債,固定資產,所有者權益等等,是實物資產。而股票的市值是在交易之中所體現的無形價值和虛擬價值。
(8)股票的市值和流動值多少有關系嗎擴展閱讀:
股票市場在經濟體制轉軌的特殊時期發展起來的,公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還不能在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真正在市場上流通的股票只是發行股本的一部分。
流通市值與指數一起反映市場容量。點錢比=指數/流通市值,即用多少資金能將股指推高相應的點數。一般來說,流通市值大,利於大盤穩定,不易炒作,流通市值小,對大盤沒有太大影響,易於炒作。
9. 總市值和流通值都是什麼意思
總市值是股價乘以總股本,滬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滬市總市值。深市所有股票的市值就是深市總市值。總市值用表示個股權重大小或大盤的規模大小,對股票買賣沒有什麼直接作用。但是最近走強的卻大多是市值大的個股,由於市值越大在指數中占的比例越高,壓家往往通過控制這些高市值的股票達到控制大盤的目的。這時候對股票買賣好象又有作用。
股票能夠上市流通,是股票持有者最基本的權利,也是股份公司上市的要義之一。但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發起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只能通過場外協議轉讓,這實際上與非上市公司沒有本質區別,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非流通股流通的權利和自由。從這個意義上說,非流通股東也是這個制度安排的受害者。(當然,非流通股東通過高價發行股票,從其它方面獲得了好處)。因此,解決全流通問題,首先是解決「同股同權——同等的流通權、同股同價——同等的交易價格」的問題,是消滅股市的雙軌制問題,是歸還或賦予發起人股上市流通的權利。我們不能再繼續剝奪非流通股東的這一權利。至於它是否能解決股市面臨的各種問題,則是另外一個層面的事情。全流通不能解決股市所有問題,因此無關大局」、全流通應無限制擱置」的觀點,從這一點來說就完全站不住腳。其次,中國股市的許多問題,實際上都與股權分置直接或間接相關。它並不象某些人士分析的那樣,只是一個簡單的流通權問題。比如,國內股市長期以來股價過高、坐莊盛行就與不全流通有非常直接的關系。我們知道,除中國內地以外,世界上所有的股市都是全流通的。在全流通的市場中,如果股價過高,超過了實際價值,大股東就可能選擇部分套現;如果股價過低,就可能逢低吸納,增強控股地位。因此,全流通對股價有很好的調節作用。我們經常聽到李嘉誠逢低吸納長江實業、和記黃浦,或者蓋茨套現微軟,就是這個道理。但在非全流通的內地股市,無論股價虛高到怎樣的程度,非流通股東都無法套現,難以直接干預股價,因而,這實際上是內地股市長期以來股價虛高、坐莊投機盛行的一個重要前提。我們看到,有些老莊股至今高高在上,在全流通的市場中,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嗎?幾乎不可能!面對高估幾倍甚至十幾倍的股價,大股東怎麼會不套現呢?因此可以說,中國股市的泡沫形成,與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有非常直接的內在聯系,它為高度投機提供了溫床。同樣的理由,由於二級市場產生了泡沫,一級市場泡沫也隨之產生,造成發行價格過高。一個只值3元的股票,發到了6元、8元,一方面合法佔有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另一方面透支了公司未來多年的成長,使得投資價值基本不具備,流通股東從一開始就幾乎註定了只能在零和游戲、負和游戲中搏弈。可以說,股市投資功能的缺失,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難辭其疚。此外,發起人股不流通,不僅剝奪了這類股東隨自身意願增持或減持股票的權利,也使得通過二級市場的收購幾乎成為不可能。無論流通股價低到什麼程度,公司也無被收購之虞。這使得我們的股市幾乎喪失了另外一個主要功能:購並功能。由於股價的高低與其自身利益沒有太大的直接關系,因此,再融資對非流通股東幾乎總是有利的。無論再融資對股價有多大的消極作用,只要每股凈資產能夠增加,就是一樁只賺不賠的買賣。僅僅通過股票發行就能使自身權益增加,這遠比通過辛苦經營來的輕巧;而股價的長期虛高,又進一步刺激了非流通股東再融資的慾望。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助長了大股東的融資沖動,使得業績造假、圈錢之風盛行,造成了兩類股東之間利益的尖銳對立。中國股市的主要矛盾,逐漸由早期投機時代的莊家與散戶的矛盾,演化為兩類股東之間的利益矛盾。一些人士至今還在認為股權分置無害,甚至還有人在論證股權分置的某些好處。他們不明白,中國股市暴露出的許多深層次問題,實際上都與股權分置的制度安排有著非常深刻和必然的內在聯系。盡快結束股權分置局面,實現全流通,將是資本市場體制上的一場重要的撥亂反正。它雖然不能解決股市所有的問題,例如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問題,但是,我們怎麼能以此為理由,認為它不重要呢?是的,治療心臟病並不能使白內障或皮膚癬消失,但世界上有哪一副葯方能夠包治百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