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中國股票市場過熱

中國股票市場過熱

發布時間: 2021-09-04 13:33:57

㈠ 引發中國股市過熱的原因

1:匯改,因為人發幣升什造成國際熱錢流入國內,先是樓市,然後就是股市,可是說一旦到這些熱錢撤走必然就會使股市崩盤!
2:奧運以及中國近些年經濟持續增長.
3;通貨膨脹造成銀行存款負利律,為是保值存款從銀行注入股市.

㈡ 判斷股市過熱有沒有什麼具體的指標啊

www.eastmoney.com 2007-05-07 09:16 高廣華 每日新報
【字體: 大 中 小】 【收藏】 【復制網址】 【列印】

編者按:2007年,火紅的4月點燃了股民做多的激情,3800點宣告了多方的勝利。然而,股市的魅力也在於多空的相生相剋。連續9個月的上漲能否持續?多頭紅旗還能扛多久?宏觀調控是否會不期而至?充滿懸念的5月,我們將如何走過?

中國股市成了狂歡的盛宴,股指也在狂躁中攀升。4月27日,股市大盤一舉突破3800點。同時,中國居民的儲蓄存款大量流向股市,今年一季度,通過購買基金和股票流入股市的資金達到數千億人民幣。盡管股市一片"漲"聲,但市場中的一些變化仍需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股市持續上升,每日證券賬戶新增開戶數目達十多萬個,不少股民更是借錢炒股,反映目前炒賣情況已達到瘋狂,部分股民更猶如"盲俠",沒有投資知識。這足以說明現在的市場出現了極不正常的狀態,既然市場的游戲已經不正常,就會導致先知先覺的大主力機構群體為了自身的資金安全暗中出逃,市場已經沒有了賣家,他們就會責無旁貸地起來成為賣方,反手做空,使游戲正常下去,這是市場運行的鐵律,是市場運行永恆不變的規律。

世界股市發展的歷史表明,每一次市場出現了不正常的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市場的劇烈大動盪。

央行再升准備金率

央行將從5月15日起,再上調金融機構法定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政策實施後,普通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將達到11%,距歷史最高的13%的水平已經不遠。這是央行年內第4次,也是4月份第2次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央行表示,此舉旨在加強銀行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此次上調將再次凍結1600億元左右的資金。去年6月以來,央行已7次宣布上調存款准備金率,3次上調利率。貨幣緊縮力度不僅創下我國歷史之最,在世界范圍也是絕無僅有的。

專家指出,"雙順差"帶來的外匯儲備快速增長,導致貨幣供應量迅速增加。上調准備金率實屬央行在"非常"時期下的"非常"調控,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選擇。

管理層提示風險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范福春日前表示,中國股市面臨著重大機遇,但要注意防範風險。
范福春在第三屆"中國金融改革高層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當前資本市場處於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宏觀經濟環境、資本市場技術性改革的建設與廣大投資者的信心相輔相成,越是在廣大投資者高興的時候,越要對市場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越要把提高風險防範意識作為突出的問題加以強調,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一定要把"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的告誡銘記心中,千萬不可盲目入市,跟風炒作。

股指期貨呼之欲出

4月15日,被稱為"股指期貨准生證"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在中國正式施行。這一"條例"的實行,從制度上為股指期貨在中國的正式面世掃清了障礙,股指期貨已經呼之欲出。

從全球市場看,大部分股票市場指數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前上漲,在股指期貨上市之後下跌,但指數的長期趨勢並沒有因為股指期貨上市而改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經驗表明,股指期貨上市前後,對股票市場的波動率有影響,處於牛市階段時,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升高;處於熊市階段時,股指期貨推出後波動率有較大可能降低。股指期貨推出之前,會因為主力資金搶籌而上漲,推出之後會面臨向下調整的壓力;主力資金將通過股市、期市雙邊做空獲利,從而導致股票市場的短期或中期下跌。

社保基金高位減持

4月末在某投行年會上,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高西慶表示,社保基金正在賣出A股股票。但高西慶表示,調低倉位並非完全出於擔心市場過熱,更多的是受制於社保基金投資規定這一"技術性"原因。

高西慶表示,在社保基金4500億元總資產中,按規定以市場價格計算投資中國內地股市的資產不應超過30%,但由於去年底以來中國股市牛氣沖天,在經過連續上漲後,社保基金持有A股的市值已達到社保基金總資產的近40%,社保基金由此開始減持股票。高西慶同時表示,他希望社保基金能提高A股投資比例,目前申請正在審批中。

分析認為,社保基金作為國內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其對A股的減持行為,將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並影響投資者持股信心。

A股已經不便宜

從目前A股市場整體估值上說,不能算貴,但肯定不能說便宜。統計顯示,在年初的時候全部A股整體市盈率為37倍,市凈率為4.45倍;滬深300指數的整體PE 和PB分別達到34.9倍和4.57 倍,中小企業板則更是達到了42.3 倍和6.28倍。

大盤持續上漲過程中,這一估值水平較年初又有了顯著提高,PE和PB已處在全球最高位置。而考慮增長,PEG給出的解釋空間也不理想。

㈢ 政治試題,怎樣調控股票過熱問題

我國目前被認為有四大市場: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和土地市場.
其中的資本市場主要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資金/貨幣市場).資本市場提供企業直接投資的資金,貨幣市場是企業通過銀行間接獲得資金的交易市場.
股票市場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股票市值/GDP 比例為36.38%.
股票價格受到主要受到兩個方面的影響:國家政治經濟穩定和發展水平(或者稱為:基本面情況),以及股票市場本身的波動規律(或者稱為:技術面),前者主要是企業獲得利潤和政策導向的重要風向標,後者是投資股票的各個主體之間,比如投資機構或者個人,心理以及對政治經濟未來趨勢判斷的信心問題.
目前股票過熱,也是得到了上述兩個主要層面的利好和支撐.但是,還有國家整個金融體系的完善程度問題,比如國內居民目前還沒有過多的/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大量的存款利息太低,某些可以承擔風險的個人和投資機構,願意進入股票市場獲得利益.所以有人說中國股市目前過熱的根本問題在於"流動性過剩"即通俗來說是從銀行流動出來的熱錢太多,沒處投資,一窩蜂地進了股市.
股票市場長期低迷,使得大部分股票具有了較好的投資價值,投資者紛紛湧入,因為資本具有"趨利性".
國家的調控手段主要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種.前者調整資金限制和疏導,後者是通過貨幣的成本,比如匯率和利息以及央行保證金比例等等手段.

㈣ 為什麼中國股票市場總是 坑爹呢

和國情有關 新股頻發 市場資金缺乏 經濟不達預期 利益輸送嚴重 監管不力 紅利似有還無 散戶傷痕累累 都是原因

㈤ 股市過火過熱會給國家\政府\金融帶來什麼影響

中國聯通(資訊 行情 論壇)通過15億配股方案,顯示股市的圈錢熱愈演愈烈。

不久前還在討論為什麼這樣低迷的股市,恐怕不會願意反思「股市過熱不過熱」的問題。目前的股市似乎談不上過熱不過熱,但股市與生俱來的圈錢過熱依然故我,這是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股市的冷熱病反映出來的問題,是資本市場的根本症結。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激情新勢力性感新銳動

「國九條」雖然對上市公司重籌資輕回報提出了質疑,但目前看來,政策的天平依然更多地傾向於融資功能的充分發揮,而在重視資本市場的投資回報上還較多地體現在口頭上。當前,盡管國家正在全面控制投資過熱,而股市擴容卻從未降溫,新股發行過會率依然高企,這意味著股市的擴容過熱現象不僅現在存在,即使在經濟調控到位後還將繼續居高不下。

增發配股可轉債次級債像車軲轆一樣地輪流掀起圈錢熱潮。

熱衷於圈錢的上市公司總是拿「發展是硬道理」來堵投資者的嘴,一個資本金充足率就這樣成了幾乎所有銀行股「獅子大開口」的理由,招商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和浦發銀行(資訊 行情 論壇)甚至分別提出了總額高達100億和120億的再融資計劃。中國聯通強調兩個有利,其實大股東一毛不拔,卻要流通股股東掏出50億元左右,而其每股收益將因為股本擴張而攤薄。幾乎所有有意再融資的公司在圈錢的時候都描繪了美好的發展前景,但是以往的圈錢大戶卻紛紛成了虧損大戶。如中關村虧損6.33億元,托普軟體(資訊 行情 論壇)虧損3.89億元,天大天財(資訊 行情 論壇)虧損3.82億元,全興股份(資訊 行情 論壇)虧損1.77億元,蓮花味精(資訊 行情 論壇)虧損1.45億元,創智軟體虧損0.98億元。誰知道現在的圈錢大戶將來又會如何?

整體上市等熱乎一陣的創新舉措又何嘗不是如此?整體上市在投資者的角度看重的是對關聯交易弊端的釜底抽薪,而在控股者則與其說是加速發展的推進器,不如說是大規模圈錢的提款機。正是由於這樣,有些人嘴上說的金融創新或者增厚流通股東的權益,對於流通股東來說,則往往是陷阱而非餡餅。TCL得隴望蜀,無非是要通吃整體上市的25億和分拆上市的25億。幸虧證監會沒有受理,否則,就連庄股德隆也想借吸收合並的名義搖身一變擠進新藍籌(資訊 行情 論壇)的行列。

別的熱不熱或有爭議,無可爭議的是,基金發行顯然有過熱之嫌,這是明擺著的。即使以保守的數字估計,上半年新增基金已經遠遠超過了1000億。這不僅超過了去年全年的首發總量,也使得證券投資基金的總體規模接近翻了一倍。基金在本質上也是一種圈錢行為,至少在目前,除了發起人股東和基金管理人旱澇保收之外,一般的基民基本上還屬於顆粒無收的飢民。在回報投資者的問題沒有解決之前,沒有理由認為基金圈錢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的當務之急。雖然同國外的基金大鱷比起來,我國的基金仍然不免小巫見大巫,但自己同自己比,這樣的發展速度畢竟太快了一點。

前一陣子,春風未度中小企業板,卻先激活了中小盤股,滬深股市一度似乎重演了「直把杭州當汴州」的鬧劇。

無可否認,滬深主板中小盤股的預熱,體現了投資者對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重大決策的擁護。但是,中小板的推出畢竟意味著圈錢又多了一條路,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同時,不能不注意到,此「中小」不是那「中小」。在那「中小」尚未成為現實的之前,此「中小」所炒作的所謂比價效應畢竟只是一種預期。一部分市場主力搶在中小企業板推出之前狂炒中小盤股,人為地造成比價效應的提前透支,那麼,等到中小企業板真正出台的時候,其市場表現究竟是「利好」還是「利空」,反而有可能變得不確定了。

根據木桶理論,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的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控制投資過熱對於眼下這樣的一個敏感時點來說,顯然是主要矛盾。股市並不例外。

對於股市來說,把一個長期的發展綱要當做圈錢的即時果腹快餐,不僅透支了「國九條」的利好效應,而且也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這種深入骨髓的定位偏差導致的發展失衡的負面影響是根本性的,不能不引起警惕。□黃湘

「全民炒股」只能說明現在炒股的人多,哪能達到全民?有些誇大而已。事實上,「全民炒股」是件好事。
第一,增長了老百姓的理財知識,懂得了新的理財途徑、方法、手段。是智慧的發揮,培養了新的理財理念,鍛煉了承受風險的心理和防範風險的能力。
第二,國人長期以來有錢存錢的老習慣受到挑戰。老百姓手頭上有點錢都是應急之用,以前把錢放在銀行既安全又能升值,而現在放在銀行既不方便又沒有多少利息,國家還要扣20%的利息稅,等於白放在銀行。正值國民經濟向好,股市又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如今股市十分火爆,手頭上的錢又不急用為何死放銀行,還不如放到生龍活虎的股市中去搏一下。
第三,國家大量發行基金,券商利用此基金如魚得水身在股市中博弈,從中獲得巨額收益,大發了!QFII外來資金深腳踏入;國內和外來游資蜂擁而入;國內公司、集團流動資金積極加入等等。你說股市能不火嗎?就是你不想讓它火也不能不火!
第四,調控政策蒼白無力,組合拳效用不大。除非:1.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以達到降溫的目的。但這要冒巨大風險,否則就將把股市帶入黑暗之中。不利於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2.取消銀行個人存款利息中的20%的利息稅,此法是可能也是行得通的。實際上,現階段這20%的利息稅收對於國家來說也僅是一小部分,但對於老百姓來說可是大數目。而國家從股市中獲得的印花稅費較之銀行的利息稅費就相當驚人了。比如,股市每天交易量達到3000億,國家從中獲得3億的稅費收入。所以,印花稅費收入遠遠大於利息稅稅費收入。
第五,股市繁榮國家、券商以及基金管理公司是收益者。老百姓身在其中是投資還是投機,完全是各人的心態。關鍵是管理層要怎樣引導老百姓如何理財如何防範風險;如何嚴格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如何監管好上市公司的經營,幫助老百姓來防範風險,不僅僅是一篇文章幾句口號,要為億萬股民負責!

㈥ 為什麼股市過熱,國家卻要適當打壓呢

極品のnan 證券研究工作室
近期圈點如下:
根據波浪理論大盤4200點左右位拋壓太重,各路圈商,機構本周已有出逃現象。大盤藍籌股板塊和金融板塊等權重股領跌,主力出貨現象明顯。
利空面:
1.央行加息,提高准備金 ,緊縮銀根,使用貨幣政策調控態度堅決。
2.放寬境內居民及QFII的境外投資限制,巨大資金流入H股等周邊市場。
3.國有股減持,大小非解禁高峰。
4.股指期貨的推出以基本確定時間表。 5.近期證監會加快批准新股上市,並加強監管力度,多家公司被立案調查。
6.B股市場開戶數增幅高達85%,嚴重分流A股資金。由此可見:目前多空雙方分歧巨大,其具體體現在主力機構與瘋狂股民之間的利益分歧,短期大逆轉不可避免。可以預見的是4000點上方絕對是中國股民的萬人坑。
極品のnan 我的大號

㈦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㈧ 股市過熱,會帶來什麼危害

股市過熱也就是常說的泡沫會給一國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一個例子就是日本被稱為失去的十年,還有美國1929-1933年經濟危機也是有股市的過熱進而崩盤所造成的。股票是對公司價值反映,然而過多的資金流入股市會造成股價的虛高,也就是說只值幾塊錢的東西被賣到幾十塊。但是當大家都發現它不值那麼多的時候,都想賣的時候它的價格就飛速的下降。這樣很多人手裡的花很多錢買的股票都分文不值了,這就給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㈨ 股市過熱,一路猛長有什麼危害

短期來說... 股市這么熱... 會刺激到存款的減少啊... 前不久就公布了居民存款大幅度減少... 應該就是流失到股票市場的... 就像之前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一個股市過熱的好例子...

熱點內容
銀行銷售的基金是什麼 發布:2025-04-26 06:47:21 瀏覽:145
如何保持基金對基民負責 發布:2025-04-26 06:32:39 瀏覽:101
如何化解數字貨幣交易風險 發布:2025-04-26 06:17:17 瀏覽:60
家庭信託基金要花錢怎麼辦 發布:2025-04-26 06:11:25 瀏覽:794
證券公司基金最近怎麼樣 發布:2025-04-26 05:26:20 瀏覽:286
中線圖怎麼看股市 發布:2025-04-26 05:14:43 瀏覽:339
50萬資金怎麼理財 發布:2025-04-26 05:13:18 瀏覽:642
寶通科技股票千股千 發布:2025-04-26 05:13:16 瀏覽:44
移動馬上消費金融什麼時候返話費 發布:2025-04-26 05:13:13 瀏覽:335
t0模式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發布:2025-04-26 05:07:45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