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跳躍檢驗
⑴ 談談中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可以用什麼方法驗證
A股市場企業融資(發新股,增發,配股)有效,效率還不錯。投資股市不行,投資者大多套牢。
⑵ 為什麼股票市場可以檢驗公司財務明白的實現程度
每股收益,結合股價來看,比如10塊錢的股,每股收益1塊和30塊錢的股,每股收益1塊,當然是10塊錢的好了。其它的指標主要是它的負債,企業負債小了或大了都不好,顯示它負債的償債能力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這兩個指標越高,表示企業償債能力越強,兩個指標在1為佳。看懂財務報表不容易,而且股票里沒有詳細的財務報表,都是些分析指標。所以只需要看該股的收益就可以。
⑶ 股票價格的波動線性連接性的嗎還是跳躍式的
因為股票的價格很不穩定,我說它是一種比較快的樹葉子,就像某一段時間又去結葉,某一段時間又落葉,所以說這個時間還要跟進一些,如果我跟不上的話,就會賠得精光。
⑷ 股票市場的跳空是什麼意思
跳空指受強烈利多或利空消息刺激,股價開始大幅度跳動。跳空通常在股價大變動的開始或結束前出現。股價受利多或利空影響後,出現較大幅度上下跳動的現象。
當股價受利多影響上漲時,交易所內當天的開盤價或最低價高於前一天收盤價兩個申報單位以上,稱「跳空而上」。當股價下跌時,當天的開盤價或最高價低於前一天收盤價在兩個申報單位以上,稱「跳空而下」。或在一天的交易中,上漲或下跌超過一個申報單位。跳空通常在股價大變動的開始或結束前出現。
跳空是判斷趨勢的有力依據。
跳空的形態:
(a)普通性跳空——對預測趨勢無太大幫助,可以忽略它。因它是在交易量極少的情況下或是在波幅窄時所產生的。
(b)突破性跳空——一般發生在交易量大時或重要價位被突破後或新的大波動之初。當匯率跳空口大並遠離原價位時,則顯示其真正的突破開始了,所以跳空口越大將來的波動越激烈。
(c)持續性跳空——連續發生2次以上的反映市場以中等交易量在順利的發展。在上升(或下降)趨勢中,這些跳空在今後市場的調整時將成為支持(抵抗)區。因為此跳空群一般出現在整個趨勢的中間,所以可利用沿著該漲(或跌)的方向在未來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中將翻一番的規律來進行交易。
(d)消耗性跳空——也叫衰歇跳空,一般出現在趨勢的尾聲,是急速上升(或下降)的迴光返照,所以在隨後的市場將出現轉折。該跳空往往是在(a)(b)跳空出現之後,並且當被填補之時,就是趨勢將衰歇之日,這時應積極採取措施避免損失。
運用法則:
(a)消耗性跳空和普通性跳空在短期內有可能被填補,而突破性跳空和持續性跳空就有可能不被填補,所以分析突破性和持續性跳空比較有意義。
(b)突破性跳空出現後會不會馬上被填補可以從交易量的變化來判斷:在突破性跳空形成之前,如交易量大,但形成之後交易量反而減少時,快速填補該跳空的機會只有一半;在突破性跳空形成之後,如交易量大並且持續,則短期填補該跳空的可能性將會降低。
這些在以後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領悟,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⑸ 用錢龍軟體看股票為什麼各股之間總是自動跳躍
這是設置了自動換頁,改回來的方法是:
1.打開股票軟體;
2.點擊上端【工具】,
3.在下拉菜單中可以看見在【自動換頁】旁打了勾,點擊【自動換頁】,勾會消失,不再自動換頁。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背後都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的。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⑹ 中國股市中:股性活躍如何判斷的四種方式
成交量、換手率、流通值、知名度
⑺ 請問金融上的股票跳躍風險是什麼意思
由於中國股票市場是「政策市」,有時會因為出現政策利空而產生風險
⑻ 在股票市場中,經常看到有一些股票在兩點半之後快速拉升,請問這種拉升現象如何解釋
在股票市場中,經常看到有一些股票在兩點半之後快速拉升,請問這種拉升現象叫尾盤拉升。
尾盤拉升指的是股票在即將收盤時股價出現大單拉升,突然上漲的局面。尾盤是股市一天即將結束的標志,尾盤不僅是當日多空雙方交戰的總結,還是決定次日開盤的關鍵因素。
主力拉升吸籌或放量震倉往往是在尾盤,市場波動最大時間段就是在臨收市半小時左右。此時股價的異動,是主力取巧操作的典型手法,目的是為第二天的操作作準備。
(8)股票市場跳躍檢驗擴展閱讀
尾盤拉升的原因:
1、粉飾K線圖:尾市偷襲式拉升可以把原本已經走壞的形態修復好,在K線走勢上製造上漲假象,粉飾K線圖,拉出光頭陽線,顯示做多信心,但實際上卻為派發籌碼做准備;
2、機構吸籌:快速拉升脫離成本區,尾盤拉升,有可能是個股有重大利好消息或者重大事項即將公布,主力有時會在尾盤急速拉升甚至以漲停通吃的方式收集籌碼。對於此種尾盤拉升,投資者可以適當參與,但要注意分辨利好消息的真偽。
3、拉高掩護出貨:股價在經過一段單邊市拉升以後進入高位盤整震盪階段,在分時圖上,股價大部分時間均處於均價線下方運行,弱態盡顯。但在尾盤卻出現意想不到的快速拉升,在散戶投資者忙於追進的時候主力卻順利出貨。
⑼ 請問紐約股票交易所跳動指數與中國股票市場中的什麼指標相似
不一樣的,道瓊斯是平均價格指數,而我們是加權指數,指數失真,因流通股佔少部分,總股本包括了非流通股,但隨著全流通的到來,會變得越真實。
目前非流通市值約佔1/3。
⑽ 除了市盈率外,怎樣從其他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分析股市泡沫
目前中國股市存在泡沫嗎
1. 衡量股市泡沫的指標
除了平均市盈率外,衡量一個股市整體是否存在泡沫或是具有投資價值,還有如下指標。
(1) 紅利支撐股價水平。有人舉香港上市的匯豐控股和長江實業的例子,認為沒有泡沫的股票價格是由上市公司的分紅、凈資產支撐的。然而這種情況在世界各國股市中只是特例,特大型公司的股票,成長性較差,炒作困難,分紅或每股凈資產確定了它的大致價格下限。
(2) 平均股價。2001年6月14日滬深市場(剔除了PT股)1089隻A股平均價格16.91元,至2002年1月10日,滬深市場1121隻A股平均價格為11.51元,有研究人員撰文認為,股票平均價格可以評估市場的投資價值或風險水平。平均股價在15元以上,風險很大,平均股價在10元以下,風險較小。這種經驗規律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平均股價指標的缺陷仍然存在,價格高低不能作為股票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送股、轉增股、配股、股票拆細時平均股價發生跳躍,但股票的內在價值沒有相應變化;平均股價沒有考慮實質經濟,經濟繁榮與經濟蕭條時,合理的平均股價水平自然不應相同。
(3) 平均市銷率。西方有些學者(肯尼斯.L.費希爾,1984)就提出市銷率(PSR,price sales ratio)的概念,即每股市場價格除以每股銷售收入。由於銷售收入的波動性要比凈利潤的波動性小得多,所以市銷率比較穩定。而且,一股上市公司的銷售收入都是正的,所以計算平均市銷率時,幾乎不需要剔除上市公司,可以將所有上市公司作為樣本,保證了計算的客觀性。費希爾對美國股市一百多年數據的檢驗表明,根據市銷率判斷個股和大盤,投資效果比市盈率好。在費希爾看來,用市盈率定價是很不科學的,「市盈率10倍太高,1000倍卻太低」。([ 美]肯尼斯.L.費希爾,2000)
(4) 平均市凈率(托賓q).與費希爾不同,美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史密瑟斯等(Andrew Smithers etc.,2001)偏愛平均市凈率指標,也叫托賓q指標(q ratio)。史密瑟斯認為,q值就像彈簧,將股市拉向它的內在價值位置。他還認為,q值和平均市盈率指標大多數時候朝著相同的方向運動,但平均市盈率偶爾會給出災難性的價值數據。有一個事例顯示了托賓q的威力,2000年初史密瑟斯等出版的《華爾街價值投資》一書根據托賓q建議人們要拋空股票。
(5) 市場成本。市場成本(AMC®,Average Market Cost), 也叫平均持籌成本,是指剔除非理性交易後,市場上所有投資者持有某隻股票的平均成本。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市場成本在數值上恰好等於股票的內在價值。
用市場成本指標來衡量股市的投資價值,幾乎具有以上幾個指標的所有優點而沒有它們的不足。市場成本可以在相當程度上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如果市價遠高於市場成本,這種股票跳水只是遲早的事,反之,這種股票則值得關注。
市場成本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對不同時期的同一市場或不同的市場,都具有解釋力。NASDAQ指數漲得太高,就必然會跌回它的平均成本位置(這是資金堆積的地方),但到了平均成本線上就會獲得較強的支撐,並不因為它的市盈率水平是100多倍(參見附表)而還含有多少泡沫。目前上證指數的市場成本為1509.258點,根據市場運行的內在規律,如果跌破這一點,並不是股市沒有投資價值,而主要是投資者沒有信心。
2. 幾個悖論
(1) 經濟高成長與上市公司質量差。前一段時間,證券市場上一片打假之聲。很多投資者認為,中國的上市公司,業績好的不能相信,業績差的也有操縱盈利的嫌疑。我就不理解,中國的上市公司作為公眾公司,經過董事會、股東大會、會計師事務所、交易所、證監會、新聞媒體等等層層監督,難道做假會比非上市公司厲害,難道中國上市公司的成長遠遠落後於中國經濟的成長?中國的證券市場是轉軌經濟中的證券市場,不能拿理想的完美的目標來裁剪。國民經濟的發展需要國民的信心,難道證券市場的發展就不需要投資者的信心?
(2) 中國證券領域的市場化程度較高與證券市場問題成堆。客觀地講,證券市場是中國市場體系比較公開、比較透明的市場,也是發展速度較快的市場之一。但給人的印象卻是中國證券問題成堆,必須來一次傷筋動骨的調整,甚至推倒重來。這將把中國證券市場引向何方?
(3) 按現金流量貼現計算未必有投資價值,但外資收購意願強烈。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並不完全是按購買力平價確定的,而按現行的匯率計算,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有很強的購買力。這導致在國內投資者看來很貴的股權,在境外投資者未必這么看。2001年11月23日新華社深圳又傳出消息,美國艾默生公司花7.5億美元收購華為技術公司下屬的深圳市安聖電氣公司全部股權。安聖電氣尚且如此,大唐電信、中興通訊(2002年1月9日總市值分別為9.57億美元、12.44億美元)難道市場價格很高,對外資沒有吸引力嗎?不要以為中國的企業不值錢,有些東西並不反映在會計報表裡。當然,A股價格存在結構性不合理現象,但不是平均市盈率畸高。
(4) 11年指數漲了15倍,但投資者整體的平均投資收益率並不高。指數有時會誤導決策。乍看來,滬市11年漲了15倍,上證指數年增長率達27.9%,非常之快了,股市裡肯定積累了大量的泡沫。但細心的人應該發現,在1994年8月以前,市場容量很小,股指大起大落,而這少數幾家上市公司卻將上證指數市場成本抬高到757.519點。實際上,1994年8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平均持籌成本1509.155點)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收益率為9.74%,考慮到交易費用(含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中國的交易費用率較高,投資者的換手率也較高,所以總的交易費用數額可觀),中國投資者的平均年收益率是非常低的。
從長期來看任何一個國家,其股價指數總是在不斷上漲,原因在於經濟在增長、上市公司平均凈利潤總額在增長、市場成本曲線也在逐步抬高。長期來看指數總是上升的,不能看指數漲了多高就據此判斷股票市場是否不正常。
(5) 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不同市場上股價及其表現截然不同。有人喜歡將中石化在香港、紐約和上海市場的不同價格來說明中國市場里存在大量泡沫。這種比較是非常片面的。眾所周知,由於市場割裂,國內投資者到香港市場上購買股票受到限制,兩個市場上股票的供需關系完全不一樣,由此導致價格出現很大差別是很自然的。如果兩個市場是自由流動的,價格自然會相互接軌。另一方面,即使兩個市場自由流動了,也不能認為A股股價就一定要以香港股價為標准與之接軌。價格將根據新的市場供需關系重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