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威勝控股股票市值

威勝控股股票市值

發布時間: 2022-02-09 02:25:23

Ⅰ 長沙威勝電氣和威勝集團是什麼關系

威勝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隸屬於香港上市公司——威勝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要面向1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的配用電電網,以先進可靠的電力一次設備為基礎,通過一次設備的智能化和智能化的一次設備,集成二次設備和技術,以及系統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單一產品、成套設備、智能配用電系統解決方案,以及工程總包及各類服務,以幫助客戶建立起完善的配用電生產運營設施,以應對用戶在能效管理、用電安全性、可再生能源與分布式能源友好接入以及電動汽車應用等方面的挑戰,現有員工600餘人。威勝集團也屬於香港上市公司——威勝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為智能計量,現有員工約3000人。

Ⅱ 市值138億的股票的代碼是多少,並且跟騰訊有合作。零負債

摘要 你好

Ⅲ 威盛CPU不是破產了嗎

我也記得VIA的CPU好像是被收購了,但是發現以下文章說明它還是VIA旗下的:

「我相信市場還會發揮它的力量的,威盛在原有PC市場的份額會擴大,而在新興市場能得到的份額會更多。」最近,威盛電子全球CEO陳文琦一反低調的常態,頻頻穿梭於歐美、中國的各種
技術會議,並向公眾和媒體講解其雄心勃勃的計劃。

7年前,威盛的晶元組曾經有過輝煌的業績,包括IBM、惠普等大客戶的支持使威盛的晶元市場佔有率高達70%。然而,這也惹了英特爾的眼紅,一面對威盛提起專利訴訟,一面發起強大的市場攻勢,結果威盛雖然達成了交互授權協議卻元氣大傷,市場份額一度只有20%,市值也縮水了61%,始終沒能擺脫「下滑通道」,2003和2004年分別虧損4800萬美元和1.5億美元。

威盛全球CEO陳文琦堅信未來的移動終端市場大有機會

去年,AMD抓住了市場機會直面英特爾一躍而起,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而那時威盛卻幾乎被人遺忘了。

今年,威盛電子創造了近5年來的最佳業績,據台灣媒體報道,威盛上半年的營業額約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1%,基本恢復到2001及2002年年營收7.6億美元以上的水準,而陳文琦也鼓起勇氣帶領威盛重新回到聚光燈下。

但今天威盛面臨的局面簡直讓人看不到希望。全球晶元市場95%的份額由英特爾和AMD掌控,獨立的晶元玩家越來越少。曾經以低功耗處理器聞名的全美達去年也退出了處理器生產,這讓威盛更感到了一絲「悲涼的感覺」。

面對強大的對手以及滿腹疑雲的股東,聲稱重新樹立起信心的陳文琦將如何帶領威盛,去尋求生存和發展?

鬥智不鬥力

陳文琦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來一塊3.5厘米見方的模塊,幾個月前,這款整合了C7-M處理器和晶元組名叫「約翰」模塊發布後,已經在電影《諜中諜III》中湯姆·克魯斯手裡的一款手機大小的超移動PC上派上了用場。這是陳文琦理想中的PC和手機結合的智能通信終端,他堅信「小就是美」,現在「不太健康」的PC將會被未來各種新的移動終端所取代,威盛准備在處理器市場東山再起,不能對兩大巨頭亦步亦趨,而要搶先進入新的市場。

7年前,威盛收購Cyrix之後開始進軍×86處理器市場,那時陳文琦就看好具有低功耗和高移動性的晶元,他對股東承諾說C3處理器將實現盈利。然而,讓人失望的是,性能卓越的C3沒有獲得幾個大客戶,而威盛的利潤在英特爾強勢的競爭下一落千丈。眼看著客戶和員工不斷流失,股東對威盛的前途越來越悲觀。

陳文琦當時並沒有放棄處理器平台的研發,從第一代的「馬太」「馬克」「路加」,一路升級到今年集成了C7-M移動處理器的第四代「約翰」。它將用於威盛未來主推的超便攜數字產品UMPC上面,融合PC、通信和GPS等功能的智能終端。

易觀國際的分析師王濤認為,威盛占國內處理器市場份額不到2%,但威盛集團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卻遙遙領先,威盛在逐漸利用移動通信晶元的優勢帶動其CPU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威盛董事長王雪紅早就開始在移動通信晶元領域布局,並逐步打通整條IT產業鏈。今年6月,威盛集團的宏達宣布以1.5億美元收購了多普達手機100%的股份,宏達國際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商,與威盛電子等30多家企業形成了威盛集團手機、PC、晶元的生產設計市場一整套產業鏈,這些各自獨立運營的公司,實際上成為威盛電子定位在手機和PC結合的強大支撐力。

另一方面,微軟也為威盛客觀上幫了忙。2002年,威盛董事長王雪紅在比爾·蓋茨的支持下,決心在控股成立的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設計生產綁定Windows Mobile系統的智能手機。出乎意料的是,4年後雙方都看到了巨大的收益,多普達一躍成為市場的領頭羊,而微軟的操作系統也在手機世界分到了1/5的市場份額。有了愉快的合作經驗,微軟又一次找到威盛共同實現其整合桌面和移動領域的龐大計劃。

今年3月,微軟發布了個性化的便攜UMPC,相當於功能齊全的電腦、PDA和手機的集合體。與非移動PC同步,微軟期待其方便於攜帶大量辦公和娛樂內容的特性將成為未來移動設備的首選。

微軟處理器的老搭檔英特爾為此投入了相當的精力,聯合三星、華碩、索尼和方正等廠商,在隨後的IDF和CeBit大會上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隆重推介。陳文琦並不願與英特爾直接競爭,考慮到與微軟的合作關系,他決定選擇規模小一點的客戶先看看市場反應,結果其選定的客戶日本的PBJ出貨量在市場上遙遙領先。威盛也藉此成為微軟UMPC計劃的理想搭檔。

顯然,這次陳文琦把賭注押在了超移動計算機上,他要帶領威盛朝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發揮。他聲稱「尺有所長,寸有所短」,英特爾、AMD在伺服器產品上的絕對優勢,足夠把後來者牢牢地擋在門外,即便市場再大,威盛也不會涉足半步。而在高端的伺服器晶元領域,英特爾和AMD花了太多精力研究64位處理器,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支持其發揮完美功效的軟體系統。相比之下,威盛的技術能夠免去碩大的散熱風扇,使得移動設備可以做到更微小,電池壽命也相對更長。陳文琦認為,從英特爾的公司和技術構架上看,需要進行修改才能實現低功耗的效果,但改變根深蒂固的體系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這給了威盛搶占市場先機的窗口。

威盛不願跟隨英特爾和AMD亦步亦趨,但它能抓住並守住移動終端市場嗎

服軟不服輸

不過,沒有人知道UMPC能走多遠,分析師對UMPC的市場前景大多並不樂觀,此前Gartner研究副總裁萊斯利·費爾林表示,UMPC的概念超出現有的電池和流媒體視頻等應用技術水平,成本和價格過高也難以啟動市場。整機廠商也懷有同樣的矛盾心理,因此他們對微軟的呼籲持續觀望。

陳文琦對此當然很清楚,所以他除了搶新概念,也沒放棄在老概念上的改良。其實,AMD的崛起帶給陳文琦的是一條路徑。他希望威盛比照AMD的路線快速跟進,不管是筆記本電腦還是UMPC,陳文琦覺得首先要吸引強有力的終端和渠道的支持,因為PC廠商會傾向於能帶給自己更大價值的晶元。

今年4月,消費電子的重要廠商三星決定在新版UMPC產品Q1b搭載威盛C7-M處理器。此前,三星的第一代產品Q1量產的最主要問題,就是產品的價格和電池待機時間,而威盛晶元的節能特點可以減小整機功耗。另外,比起索尼等其他使用英特爾晶元的產品,三星在成本上也獲得了更多游刃空間。9月,新款產品已經在韓國和德國量產上市,而威盛的工程師希望過一段時間電池續航時間可以延長到8小時。

威盛電子甚至獲得了第一個國內筆記本電腦的訂單。作為國內PC領域的老二,同方迫切需要不拘一格的市場策略,此前,同方使用性價比較高的AMD晶元嘗到了甜頭,在國內高潮迭起的低價電腦大戰中,威盛晶元特殊性能和更低的價格確實很有吸引力。

搭載威盛處理器的同方超銳V30筆記本電腦的廣告牌上「安全又持久」的廣告語,顯然是威盛渴望已久的首肯,陳文琦希望這將成為對包括聯想等國內PC廠商推廣的突破口。而消費電子第一品牌廠商三星的支持,則讓他看到了手機和PC兩個市場,三星在這兩個領域強大的渠道和號召力,可能吸引眾多跟隨潮流的企業和用戶。

今天,重新進軍處理器市場的威盛依然處在「夾縫」中。近幾年,紅極一時的威盛主板在國內台式電腦和DIY市場的份額都在逐年下降。如同一些本土主板廠商指出的,與兩大巨頭充裕的營銷資金和大批配套終端廠商相比,威盛的晶元出貨量相對小,主板生產成本和風險都在增加,而當英特爾晶元大幅降價時,大批生產威盛主板廠商也隨之虧損。

因此業內人士分析,威盛在處理器市場引起「大腕」的關注之前,重要的策略就是利用性價比優勢,想方設法開辟新的市場渠道。比如,對價格敏感的超市渠道。不久前,物美超市推出自有品牌「優宜」筆記本電腦,每台售價低至3000多元,而威盛的C3處理器及其晶元組使得超市電腦的毛利率並不低於PC廠商的平均利潤率。樂觀的預計是,如果AMD產能不足,威盛也可能抓住機會,填補低端市場出現的真空。

在陳文琦看來,新興市場是所有新市場的融合,其中,對計算機和互聯網處於封閉狀態下「下一個10億人群」是重要部分。因此他積極地推動PC-1計劃,並為此花了很大精力,對學校等組織機構、網路咖啡廳和鄉村信息的長期投資做了周密的計劃。

事實上,英特爾和AMD針對這個市場的服務競賽也早已經打響了,11月初,英特爾全球總裁貝瑞特親自到中國宣講中國的「未來教育計劃」。而陳文琦似乎走得更遠,他已經把目光對准印度、越南、南非和南太平洋上的偏遠海島,以及對環境影響越來越重視的英國和歐盟等政府需求。

陳文琦今天已經不願意強調與兩大巨頭的直接競爭,而更願意去捕捉新興市場的機會。他相信市場的需求正在變得多元化,而威盛的未來也不是沒戲可唱。

或許,「服軟不服輸」是如今對威盛的最好描述。

Ⅳ 威勝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威勝集團有限公司是中國智能計量、智能配用電與能效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集團的使命是致力於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專家」。集團於2005年12月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是國內首家在境外上市的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專業集團,也是湖南省首家在境外主板上市的公司。集團現有全資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3家,合資公司1家(威勝與西門子合資),員工約3800餘人,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最佳僱主企業」。

集團擁有國內實力最為強大的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技術研發團隊,共有研發人員近600名,其中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者佔35%,有12名國家和行業標准化委員。公司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家高校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並於2002年在行業內首家建立了企業博士後工作站,2012年建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集團每年將營業收入的7%以上投入到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以確保領先一步的技術與產品。

威勝集團一直專注於能源計量與能效管理整體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產品與服務廣泛應用於電力、水務、燃氣、熱力等能源供應行業,大型公建、石油石化、交通運輸、機械製造、冶金、化工等大型用能單位及居民用戶。

集團先進智能計量業務主要包括:全系列智能電能表、智能水表、智能氣表、超聲波熱量表;各類配電儀表、電能質量監測設備;全系列能源數據採集終端、負荷管理終端、用戶管理裝置;計量自動化系統及各類應用系統與服務,能源數據挖掘。集團在計量高端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超過20%,為國內領先。集團是國內唯一可以同時提供電、水、氣、熱各類先進能源計量產品、系統與服務,並覆蓋能源生產、輸配至消費端全過程需求的專業廠家。

集團智能配用電與能效管理業務主要包括:40.5kV/12kV全系列高壓開關設備;12kV智能化開關設備;35kV/10kV全系列繼電保護裝置;10kV配網自動化終端;面向電能質量治理與新能源友好接入的電力電子應用裝置;智能配用電系統、工程及服務;節能服務等。集團致力於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化配用電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

面對中國及全球在能源生產與能源消費模式上正在發生的重大變革,面對節能減排的巨大社會責任和發展機遇,面對智能電網的新需求,威勝集團將始終牢記「能源計量和能效管理專家」的企業使命,堅持「至誠致精、義利共生」的核心價值觀,持續創新,永不停步,努力把威勝打造成為中國智能電網、智能計量領域的領先企業,成為國際智能電網、智能計量領域中的主要供應商之一,把威勝品牌打造成為不分國界的世界名牌。

未來,每一座城市、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家庭都因使用威勝的技術、產品和服務而受益。
法定代表人:吉為
成立日期:2000-04-11
注冊資本:148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湖南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4301007170714203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製造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法人獨資)
英文名:WASION GROUP LIMITED
人員規模: 100-499人
企業地址:長沙高新技術開發區桐梓坡西路468號
經營范圍:電能計量儀表及設備、電表配件、綜合配電箱、計量箱、電纜分支箱、端子箱及相關配件、電力控制、計算機軟體、系統集成、儀用變壓器、電流變換裝置、節能環保相關產品的研發、檢測、生產、銷售與服務;電力工程相關的規劃設計、定製開發、設備提供、施工管理、系統集成、安裝及服務 、運行維護;能源管理產品及系統的銷售和服務;建築機電安裝工程專業承包;通信工程設計服務、通信工程施工總承包;通信設施安裝工程服務;通信系統工程服務;施工勞務;儲能系統、電池管理系統、能量管理系統及儲能變流器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自營和代理各類商品及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和技術除外。(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未經批准不得從事P2P網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資管及跨界從事金融、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交易、ICO、非法外匯等互聯網金融業務)

Ⅳ 威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歷史


他在加入Symphony前是Intel的員工,目前還是公司的總經理。陳文琦從Symphony把員工送回台灣開始成立晶片製造。陳文琦的妻子王雪紅是公司的董事長,她是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兒。
公司於1992年將總部移到台灣省台北縣新店市。
1996年,VIA在en:PC Common Architecture標准集團扮演主要的角色,推動從 ISA 匯流排轉換到 PCI 匯流排的轉換。
在 1999年 VIA 並購Cyrix(國家半導體的一個部門)以及Centaur,開始他進入微處理器的市場。VIA 也是VIA C3和 VIA C7 處理器以及 EPIA平台的生產者。
2000年,成功地掠取一半的晶片組市佔率,以629元的天價榮登股王,締造了1258億元台幣的市值。
2001年,威盛訂出的迦南計劃(Project Canaan),兵分四路,進軍光儲存晶片、繪圖晶片、CPU與網路晶片,並且收購了S3 Graphics的圖形部門。
2005年2月,VIA 慶祝生產第一億個AMD 晶片組。

Ⅵ 威勝集團的決勝之道

威勝電子:被雪藏的電表專家
在ABB、西門子等國外大公司視為成熟的、夕陽性產業的電錶行業,威勝電子是如何成功掘金並贏得尊重的?
軟體業界赫赫有名的金蝶國際,在09年的福布斯中國潛力企業榜中僅僅排名第71位,而一家幾乎從來沒被媒體關注過的威勝集團控股有限公司(HK3393,以下簡稱威勝集團),卻遠遠超過金蝶的排名,位居第46位。
威勝集團的董事長吉為,也是28位榮登胡潤榜的湖南富豪之一,身價10億。
然而,在此之前,除了長沙威勝能源產業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勝能源公司」)提出的「節能120」服務模式受到過幾家電視台的短暫報道之外,威勝幾乎一直屏蔽在媒體的視野之外。
智能電表專家
在威勝集團的網站首頁上,「能源計量與管理專家」這幾個字格外醒目。
而網路上關於威勝集團的介紹,幾乎每一篇都有這樣一句話:「公司每年將營業收入的5%投入到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或許這句話能夠隱約窺見它被評為「潛力企業」和號稱「能源計量與管理專家」的根本來由。
5%是什麼概念?2007年我國電子百強企業平均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僅為3.9%。而將營業收入中的其他業務收入排除在外,僅算研發支出在銷售額中的比率,全球500強研發支出占銷售額為5%~10%,而中國500強則遠遠落後,僅為1.6%。
這意味著,威勝集團對於研發和技術創新方面的重視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內企業的水平,達到了國際化標准。
而「專家」意味著什麼?想像一下,如果您是這樣一家公司的管理者:
每月月初,當您早晨來到公司,站在電子控制中心,就能看到企業電網經濟運行管理平台已經對上個月使用的水、電、氣進行分析,精確掌握它們都用在了哪些方面,每個方面用了多少。詳細數據和信息隨時可以傳輸到您的電腦上。
與此同時,智能配電監測儀及配電管理系統也及時將電網是否動盪,是哪一段出了問題等相關的情況反饋到中心。
這時,電腦提示打開一個窗口。INESTIMTM智能化網路能源管理解決方案()被啟動。
在綜合上面收集到的信息的基礎上,INESTIMTM會將各分公司、各部門或各班組的詳細能耗報表進行縱向與橫向的比較。然後,結合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和理論指標,並綜合考慮生產工藝、流程、特性等因素,INESTIMTM就能做到在不影響生產的基礎上,合理地安排峰谷時段用電、用水、用氣。
另一方面,運用INESTIMTM的能源數據自動採集及運行監測管理功能,公司所有設備的各項用能指標都能實現精密至分鍾級的用能情況監測。於是,能耗統計的工作量、難度和誤差通通變得不再是問題。
是不是非常智能化?
這就是威勝能源公司正在研發和推廣的業務——通過高科技手段,實現「管理降耗、技術節能」的目的。
如果系統出現問題甚至癱瘓了怎麼辦?
最直接的辦法是,找「節能120」。2008年年中,長沙市能源辦與威勝集團打造的湖南省首家「能源醫院」——長沙市節能120威勝服務中心就已進入正常運轉。為用能單位或個人提供能源咨詢服務、能源審計系統專家會診、上門服務等多種服務。
今天威勝集團上市公司的部分,包括長沙威勝集團有限公司、長沙威科儀表有限公司、長沙威勝能源產業技術有限公司和長沙威勝進出口有限公司。威勝能源成立於2007年,專門從事能源產業服務和管理節能的整體解決方案。
威勝能源公司的能源管理與技術專家成長征告訴記者:「目前,這種技術節能設備還處於進一步完善研發和推廣的階段。公司在廣西的推廣情況相對而言比較好。」
事實上,目前這種高科技節能設備的推廣,還相當於十幾年前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推廣情況——當年僅給手機上個號碼,就動輒幾萬塊。成長征介紹:「用於電網清潔的治理產品,倒是有成熟的企業在投入使用了,不過因為價格昂貴,推廣起來比較困難,去年賣了大概一兩百萬。企業也都緊張錢袋子啊!一般一台都是幾十萬,要想真正發展起來還是阻力重重。」
打造核心競爭力
然而,16年前,威勝集團在電子式電能表方面,也同樣遇到過像今天技術節能方面的狀況。
威勝集團成立於1993年。當中國第一台電子式電能表誕生於威勝的時候,1993這個年份也就成為了中國電能表的歷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隨後,1994年威勝第一台三相全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研製成功。
事實上,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外許多大公司都開始推出全電子式多功能電能表,如斯倫貝謝、LANDIS&GYR和美國GE公司。而威勝電子也正是看準了電子式多功能表的市場前景,在這個領域頗下功夫。
之後的1994、1995年裡,威勝在國內做了兩年艱苦的宣傳、培育市場工作。到1998年,威勝的品牌已經在行業內成功的樹立起來。於是,當市場佔有率連年占據第二位置,威勝集團在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深圳科陸電子2007年上市的時候,他們也不得不承認,威勝集團才是行業內的「標桿企業」。
然而,威勝集團出現爆發式的發展,卻是到2003年以後的事情了。
為緩解電力緊張,2003年來,國家出台了包括峰谷分時計費政策的一系列措施,成為電能表產品轉型的主要動力。在國家對功耗的要求、對產品穩定性要求的提高等各種形勢影響下,傳統的機械式電能表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而2003年開始的城市和農村電網改造,更是帶動了包括深圳科陸電子、浙江華立科技在內的一大批電能表企業的發展。電力系統對威勝集團主要生產的包括三相多功能表在內的一系列產品需求量迅速增長。幾年時間里,接觸式卡表、多費率電能表也逐漸在普通家庭用戶中推廣開來。「先付費,後用電」的模式在中國開始普及。
這意味著,威勝的時代真正到來了。07年年報顯示,威勝集團盈利達到2.1個億,增幅達40%。而在這之前,威勝已經連續四年保持著增幅超40%的速度!
而這一天,威勝等了將近10年。
比其他企業早一步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從威勝集團競爭對手科陸電子的發展就可見一斑。對科陸而言,用電自動化系統是2004年以後才開啟的新市場。之後,科陸電子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到2005年,在用電自動化領域,科陸的市場佔有率就已經達到了全國第二,僅次於威勝集團,擁有超過20%的市場份額。
然而,即使在公開場合,科陸電子也不得不承認,威勝集團連續幾年來取得的穩占市場份額第一的驕人成績,主要是得益於「威勝的品牌從1998年開始就已經樹立」。
2007年12月,威勝集團獲得首款產品的DLMS認證,這標志著由DLMSUA認可的威勝集團DLMS/COSEM測試認證實驗室,具備了對其他廠家產品進行第三方測試的資格與能力。
威勝集團由此成為國內首傢具備對其他廠家產品進行第三方測試認證的電表企業。
然而,電能表業這個市場絕非是一塊永遠搶不完的肥肉。據相關資料顯示,ABB、西門子等國外大公司視中國電能表業為成熟的、夕陽性產業,盈利有限、市場空間有限令他們對這個產業逐漸選擇退出。
所以,對於今天的威勝集團而言,如何保持現有的市場份額以保證其盈利水平,如何降低成本從而開拓在科技節能等領域的市場,如何在未來電能表業「夕陽紅」之後拓展新的盈利點,將是威勝最大的挑戰。

Ⅶ 科創50有哪些股票

科創50指數有:睿創微納、天准科技、華興源創、昊海生科、晶豐明源、致遠互聯、嘉元科技、普門科技容網路技、杭可科技、光峰科技、瀾起科技、中國通號、福光股份、中微公司、交控科技、心脈醫療、樂鑫科技、安集科技、方邦股份、瀚川智能、安恆信息、沃爾德、南微醫學、山石網科、天宜上佳、傳音控股、寶蘭德、航天宏圖、虹軟科技、申聯生物、晶晨股份、威勝信息、三達膜、金山辦公、天奈科技、西部超導、清溢光電、海爾生物、優刻得、博瑞醫葯、安博通、柏楚電子、卓越新能、久日新材、澤璟制葯、特寶生物、長陽科技、微芯生物、華熙生物等50個成分股。
需要注意,科創50指數會定期和不定期調整,定期樣本調整的實施時間為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的第二個周五的下一交易日,投資者可通過中證指數官網查詢調整後的成分股名單。

拓展資料
1、2020年初,科創50指數成立,並於當年7月升至1726.19點的歷史高點。此後,科創50指數進入8個月的調整期。今年3月,該指數一度跌至1212.34點,從最高點累計回撤約30%。自5月31日以來,科創50指數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超過5%。其中,科技股是a股的亮點之一。

2、根據國海證券的分析,當市場風格趨於成長時,科創50的彈性相對占優。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市場呈增長型。在此期間,科創50上漲了51.3%,表現優於大多數成長型行業和除創業板50以外的所有成長型指數。總的來說,科創50在成長風格的靈活性上相對優越。4月以來,主力資金更加關注科創股,科創50指數兩個月漲幅超過16%。

據資本國統計,科創50強50隻個股中,有43隻個股近5個交易日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白蓉科技等15隻個股近5個交易日漲幅超過10%,白蓉科技等27隻個股近幾個月漲幅超過10%。

熱點內容
如何提現住永金融 發布:2025-07-20 20:12:24 瀏覽:856
悅享生活基金怎麼樣 發布:2025-07-20 20:04:34 瀏覽:525
期貨市價為什麼漲跌 發布:2025-07-20 19:54:27 瀏覽:432
上海博士市值多少錢 發布:2025-07-20 19:49:08 瀏覽:823
民臣健康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7-20 19:11:41 瀏覽:696
物流金融學哪個專業好 發布:2025-07-20 19:07:25 瀏覽:700
期貨高手需要看什麼書 發布:2025-07-20 18:50:48 瀏覽:477
股票交易那些書籍 發布:2025-07-20 18:37:59 瀏覽:810
支付寶的理財保險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0 18:36:57 瀏覽:314
金融資管部門需要什麼證書 發布:2025-07-20 18:32:24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