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技術分析無效的股票市場為

技術分析無效的股票市場為

發布時間: 2022-02-24 05:22:43

⑴ 在中國的股市中,技術分析是否還有效

量柱理論里有答案! 股票其實就是一個交公糧分口糧的游戲,有的人交得多分得少,餓死啦!

⑵ 在弱勢有效市場,技術分析無效,所以基本面分析和內幕信息有效

首先不是弱勢有效市場,而是弱式有效市場。
弱式有效市場,是充分反映歷史交易量和交易價格,所以無法靠技術分析價格走勢,是無效的;弱式有效市場定義中並沒指出能夠充分反映公司價值、宏觀經濟形勢、內幕消息等信息,所以基本面分析是有效的,內幕消息更是有效的。
擴展:基本面分析在半強式有效市場是無效的,內幕消息有效;強式有效市場內幕消息才無效。

⑶ 為什麼有人說對現在的股票市場技術分析無效

股市這個一般是誰資金量大聽誰的,現在我國是政府控制著貸款、資金流向的大方向, 所以應該是看政策為王道

⑷ 認為僅技術分析無效的是什麼效率市場

認為僅技術分析無效的是弱勢有效市場。

在弱勢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無效;在半強勢有效市場中,基本面分析無效;在強勢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都無效。

以下是三種市場假說的相關介紹:

一、弱式有效市場假說(Weak-Form Market Efficiency)

該假說認為在弱式有效的情況下,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

二、半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emi-Strong Form Market Efficiency)

該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開的有關公司營運前景的信息。這些信息有成交價、成交量、盈利資料、盈利預測值、公司管理狀況及其它公開披露的財務信息等。假如投資者能迅速獲得這些信息,股價應迅速作出反應。

三、強式有效市場假說(Strong-Form Market Efficiency)

強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價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關於公司營運的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已公開的或內部未公開的信息。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弱式有效市場

⑸ 為什麼在弱勢有效市場中,技術分析是無效的

是考證券從業資格吧,
哪些書太垃圾,看了對投資幾乎沒有什麼幫助。
不用太在意書上是怎麼說,都是到處抄來得。
另外,問題中是不是有一個錯別字,不是弱勢有效市場,而是弱式有效市場。
如果是弱式有效市場,則根據他的定義,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是無效的。
弱式有效市場假說認為市場價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過去歷史的證券價格信息,包括股票的成交價、成交量、賣空金額,融資金額等。而技術分析三大假設之一是歷史會重復。但歷史的信息都反應在股價上了,所以技術分析是無效的。但這個說法過於理論化,大概只有從未炒過股的寫書之人才會如此白痴。事實上,不是所有人都懂技術分析的。所以技術分析還是有用武之地的。還是有效的。

⑹ 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在弱有效時,技術分析沒用。那什麼時候可以用技術分析難道在市場完全無效的時候

一些研究論文認為中國股市現在是弱有效。如果這是對的,技術分析就沒有用的。但我不認同弱有效的結論,研究歷史行情可以發現,不論業績好壞,從08年最低點到2010年最高點,很多股票的漲幅是相同的,尤其是同行業同概念的。從2010年最高點到最近的低點,跌幅也是大同小異的。也就是說,大周期看,股票漲跌幅與股票基本面無關。中國股市是典型的政策市,投機市,技術分析一直都是有效的,散戶能依賴的只有技術分析。

⑺ 論述股票市場技術分析的有效性(投資學原理)

技術分析比較敏銳,當基本因素的統計報告等資料公布之前,市場已提前發生作用,所有的一切已被市場消化吸收了。而運用技術分析,則可以提前看到這一切,當市場的價格運動出現改變,且與大眾的看法不相一致時,技術分析者常能提前基本分析者採取行動。
技術分析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雖然它最早應用於股票市場,但隨著其他衍生金融品種的不斷產生和發展,技術分析的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例如商品期貨、外匯、各種有價證券、甚至現貨交易等等,技術分析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不僅如此,技術分析也具有非常強的靈活性,就同一市場來說,它可以追隨市場的變化,並追逐市場變換的主流熱點。市場時而沉迷,時而明朗,時而黯淡。技術分析往往抓住趨勢明朗而且活躍的階段,迴避平淡和迷離的走勢。同時,運用技術分析可以同時跟蹤不同的市場,如債市和股市,及A、B股市場,發現它們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為交易決策提供更多的線索和參照。
交易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投資決策及其實施。即必須先分析市場的趨勢,然後選擇買賣的時機,這兩點都離不開技術分析。雖然通過基本分析也能揭示市場大的未來走向,但在選擇入市時機上,只能靠技術分析。只要找到目前市場運行的支撐與阻力位置,就可明確地知道入市與出市的參考價格,而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習慣和需要,藉助日線圖,周線圖和月線圖進行不同角度和不同范圍的分析,這樣不管中長線的投資者,還是中線的投資者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買賣時機。

⑻ 股票上的技術分析沒用嗎

要內在價值分析,試想一下,不去看公司的價值,沒有安全邊際保護,單純靠量價分析去成功的買股票,現實嗎?
第一,技術分析不是一門科學。
第二,它在過去也沒有被證明能夠持續為投資者賺錢,(而基本面分析不是,彼得林奇說技術分析聽起來就像過去人說的「雞叫了使太陽升起來一樣可笑)
第三,他的理論是建立在不完善的邏輯或純粹武斷的基礎之上。
第四,它之所以日漸盛行是因為它比毫無章法的投機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這種優勢會因使用的人太多而日漸喪失。

⑼ 為什麼世界大師都說技術分析沒用

相對意義上講,說沒用也是對的;而從相對意義上講,說技術分析沒用的,是不理解、沒學懂技術分析。
相對意義上講,你不用的東西當然就是沒用的。如果你不是程序員碼農,寫代碼的知識和技術,你說有用嗎?對賣菜的大媽就是沒用的,因為她不用編程技術。
絕對意義上講,技術分析是前任上百年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規律,什麼規律?是人群集體心理和人性在圖標上的反映。
容易讓很多不懂的人和一知半解的人說沒用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
(1) 這些人忽略了一個規律:任何一種群體規律都是要在大數法則上才有用,統計樣本越多,規律越強。
比如說,「女子一般比男子柔弱」是一種規律,但是你只統計籃球隊的女運動員的話,你是不是要得出這種規律沒用的結論?同樣的,很多人在股市裡盯著一些參與人數較少的小票分析,就容易得出技術分析沒用的結論。同理,在文物古玩字畫等參與人數比較小眾的市場里,技術分析確實沒什麼用,因為樣本過小,起不到大數法則下的統計規律的作用。
然而,任何一本技術分析的入門書籍,開篇就列出了技術分析的三大前提,其中之一就是:參與的人越多越有效。反之就是在說參與的人越少越無效。這些是連三大前提都沒學會,就妄談技術分析沒用。
(2)因為各種突發事件導致的突發行情,就認為技術分析無效。
這也是一種非常可笑的邏輯。天地之間,任何領域都有發生各種突發事件的可能。
企業經營中有可能突發自然災害、關鍵人物突發疾病/意外傷害、突發政策打擊等突發事件,從而影響企業經營狀況、影響人們對企業前景的判斷,那麼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否定企業管理學的作用?
因為企業經營內部外部環境有可能突發改變,所以財務分析就是沒用的?
因為股市會遇到突發事件/行情,所以技術分析沒用?
因為地區會遇到突發災害、意外事件,所以環境分析、管理學研究、人口分析沒用?

⑽ 為什麼說技術分析不適宜A股市場

技術指標,莊家說:我可以按我所想"畫"出來在股價被人為操縱的背景下,技術分析體系已經難以發揮其積極作用。越好越漂亮的技術形態,越有可能是莊家設置的圈套!
為什麼資金流入股價卻在下跌?流出股價卻在上漲?
任何技術指標,都可以被莊家人為的操控,要知道,資金流入流出的所謂客觀數據完全可以通過莊家巧妙的下單手法來實現。
在A股這樣的政策市中,從歷史走勢看未來的技術分析法行不通。
A股是一個公認的"政策市",歷史上的頂、底都是政策打造出來的,政策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股票走勢。因此國外成熟的技術分析體系,應用到中國市場里經常失靈。
比如:江恩做的事情就是研究歷史預測未來,其通過科學的計算公式及長期的運行規律,總結出一套成熟並在海外盛行的理論方法。回看5.30和6.20的暴跌,998及1664的底,都很好詮釋了"A股歷史走勢是受政策影響的".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無論是江恩理論、波浪理論還是均線理論都來自西方國家,他們市場成熟,內幕操作、政策影響、利益輸送及老鼠倉現象都極少表現在技術形態上,而A股市場卻層出不窮,這樣的歷史走勢是決不能參照及預示未來行情的!江恩說"通過圖表和法則我們可以決定歷史如何發生!"A股說"通過政策我們可以決定歷史如何發生"!
技術分析常常是滯後的"馬後炮"技術分析中的大量指標與公式,都是通過股價變動情況及成交量等變化情況而形成,因此其存在一定的滯後情況,這也就變成投資者經常回看之時,確實能發現信號已出,但在當時卻無法得出指導性的提示。

熱點內容
基金怎麼看賺多少錢賠了多少 發布:2025-07-14 12:05:06 瀏覽:921
股票交易按錯零的電影 發布:2025-07-14 12:04:44 瀏覽:154
最近理財產品怎麼樣 發布:2025-07-14 12:04:11 瀏覽:439
金融城cbd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11:47:00 瀏覽:836
什麼叫做數字貨幣行情 發布:2025-07-14 11:45:33 瀏覽:272
震盪基金哪個板塊好 發布:2025-07-14 11:36:52 瀏覽:238
芯瑞達科技股票發行價 發布:2025-07-14 11:14:39 瀏覽:773
新手炒股怎麼操盤 發布:2025-07-14 11:04:20 瀏覽:322
持股總市值一千萬實際價值多少 發布:2025-07-14 11:03:44 瀏覽:298
如何判斷私募股權基金的安全 發布:2025-07-14 10:51:38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