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中賺的錢是誰的
① 炒股賺的是誰的錢
股票價格不漲,存量資金下,賺的是別人虧的錢。公司分紅情況下,也會有資金流入,可以享受這部分收益。當然也有牛市股票齊漲的情況,大家手裡的股票都在漲,這時候賺的就是未來的錢。
② 股市裡到底賺的是誰的錢
賺的是虧錢的人的錢,也就是對手盤的錢。比如我要買1手,你想賣2手(比如你昨天就買了,股市是T+1)。那麼我看到股價漲了我就沖動追高了,在8.8買了一手進去,而你盈利了想8.8賣出去,那麼賣了股價就跌了,我就虧了,相當於你的票賣給了我。這樣懂了吧
③ 股票市場中真正意義是什麼到底是誰賺走了誰的錢
1.上市公司賺所有股民的錢,
2.政府賺所有股民的錢,
3.券商賺中小股民的錢多,賺莊家,機構的錢少,
4.莊家和機構賺中小股民的錢,
5.運氣好的股民賺運氣差的錢,
6.穩重的股民賺浮躁的錢,
7.「弱智」的股民賺「聰明」的錢
④ 股市裡賺的錢都是誰的錢
如下幾方面:
1、賺取信息不對等的錢
1)內幕消息和坐莊帶來的信息優勢
99.99%以上的投資者沒有這個優勢和能力,得到的信息也不靠譜。
2)長期跟蹤和深度研究帶來的信息優勢
有些投資者(個人或機構)長期跟蹤或者深度調研有關行業或者企業,相對其他投資者,對行業的前景、格局有更深刻的認識,並能更及時了解行業和企業的最近動態,一旦他們具備把信息投射到股價的能力,賺取這類錢對他們來說比較靠譜。
2、賺取市場博弈的錢
股市中每一筆交易背後,都是由買賣雙方共同促成的,在參與者足夠多的時候,交易背後的參與者經常會受到一些群體心理因素的影響,表現出個體復雜、群體秩序得群體心理效應,比如從眾心理,很多投資者喜歡追漲停板、追熱門板塊。
有些投資者善於發掘這種群體心理,利用群體心理效應賺錢,但是這種特性註定只能少數人或者少數資金能從中獲得,因為一旦參與者眾多或者資金量過大,將改變這種群體心理效應,賺錢的基礎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而且這種情況一般來得快去的也快,市場活躍度高的時候,機會相對會比較多,市場低迷的時候,很難有這類機會。
有一些人擅長發現「主力」的痕跡,並從中分一杯羹,這裡面必然會充滿了鬥智斗勇的過程,而且也不可能容納很多資金。
3、賺取均值回歸的錢
格雷厄姆曾經對股票的價格和價值做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股價就像狗,狗的主人就像是價值,遛狗時忽遠忽近到處跑,總會跑回人的身邊。價格和價值的規律具有普適性,A股市場暫時還不是很成熟,狗跑動的距離會更遠一些。
股價=估值*利潤,股價是由估值和企業利潤兩個因素決定的。很多時候在企業盈利能力相對穩定的時候,僅僅是因為預期、情緒等等因素,就可能導致估值發生較大的變化。
投資人可以在行業/企業估值較低的時候介入,賺取估值回歸的利潤,因此這類投資機會適合作為中短期的投資機會或者是作為資產配置的投資模式,這個需要投資人具備較強的逆向思維能力和價值估值能力。
4、賺取企業長期利潤增長的錢
這種模式主要是靠長期持有成長行業的優質股票,通過利潤的長期增長,帶動股價大幅度提升。這種投資模式類似股權投資的思維模式,看的是行業/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不太在意持有期間的股價波動。
這種投資模式因為長期持有,很少交易,座椅可以容納很大的資金量;但是需要投資人具備很強的商業判斷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匹配長期穩定的資金。
5、賺央行的錢
就是央行放水,股市自然水漲船高,市場上的錢變多了,股票數量又有限,股票價格必然攀升。每逢央行「降息降准」的寬松周期,股市基本都是上漲的牛市周期,很少有過例外。
⑤ 股票到底賺的是誰的錢
股市上的人有賺的就有賠的,關於錢的流動,理論上應該是這樣解釋: 1、股市上的錢具有流動性,具體來說,賠的人把錢賠給了賺的人,一方面如此,另一方面也許你會說,那麼股市上的錢的總數是一定的不變的?不!如果是那樣,股票的股價也一定不會漲和落了。在市場清淡的時期,股價很低迷,因為大量的錢都退出了股市,這時候錢都到別的市場或者在股票帳戶里存留,所以股價這時是縮水狀態。市場比較活躍的時候,股價被買入的資金推高,錢都流向了股市,這時候其實是新的股民湧入了市場,他們在股價很高的情況下買入,他們卻只能准備賠錢,當時他們卻不知道,以後市場下跌,他們恐慌賣出,然後再到下一個牛市中被別人低價買入,賺錢的人也不知道是以前這些股民賠的錢。自然賠錢的人也不知道是賠給了賺錢的人。 2、不過有一個例外:國家是永遠的贏家。國家在股市裡養活了一批巨資持有者,他們被股民們叫做莊家,莊家在股市裡操縱股價,興風作浪,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大量吃進股票,然後操縱股價節節推高,拉動整個市場掀起牛市行情,然後在很高的位置股民們蜂湧而至的時候他們卻悄然拋出股票,然後用手中殘留的股票拚命低賣,達到打壓股價的目的,等股價十分低迷的時候再出手買入。周而復始。 如此您應該知道賠的錢就是賺的錢,而股民就是來賠錢的,賠給誰了?我不說,您一定就會知道了。呵呵
麻煩採納,謝謝!
⑥ 股市中莊家賺的是誰的錢
樓主要明確一點,在股市中不存在誰賺誰的錢,莊家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基金,保險或大戶等。他們具有直接或間接操縱市場的能力,在信息,資金和專業能力方面遠遠強於中小投資者。莊家通過各種手段使股價上漲,從而盈利,再次過程中難免給某些中小投資者造成損失,其中的盈利是由於股價上漲時資金升值,虧損由於股價下跌使市值縮水,兩者不存在資金的相互轉移,即並不存誰賺誰的錢。莊家在操盤過程中最主要目的是使自己持有的股票市值增加,而是中小投資者虧損則是在此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現象。
樓下說的也有幾分道理,和我觀點趨同
⑦ 當股票市場迎來牛市的時候,股票中賺的錢從哪裡來
很多人在炒股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當股市遇到牛市的時候,作為投資者賺的錢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呢?今天帶大家一起來揭秘一下當股市遇到牛市的時候,錢從哪裡來,又會到哪裡去。一起來看看吧!
最後一種就是個人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在股市裡投錢目的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但他們的操作性很強,是可以跑贏大盤的,站在風口上也賺到了不少錢。
三、總結
總之股票市場是永遠不缺錢的,而股票市場最缺的是拉動市場的賺錢效應,當股市出現牛市之後,以上這四個資金來源方就會大量地投錢進入股市,而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時候就可以跟風行動,股市被推高之後,自然每個人都可以賺的盆滿缽滿。
⑧ 股票漲的時候大家賺的是誰的錢
回答這些基本問題,我們需要模擬一個股市運行的場景。來看一下,在股市中,究竟是誰在往股市裡面投錢,誰又在賺股市中的錢。
首先,我們假設一家叫做ABC的公司,通過向證監會提交申請,要發行股票。我們且假設該公司擬發行1000萬股,每股5元錢。在股市中,由於新股票在上次當天都會有比較大的漲幅,所以申購新股幾乎是一件沒有任何風險的事情。所以,新股發行很容易完成。這樣的話,這家叫做ABC的公司就從申購新股的股民那裡拿到了5000萬現金。
接下來,ABC公司的股票於某年某月上市,開盤價10元錢。這樣的話,凡是申購到ABC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在上市這天或著隨後幾天以10元賣出,每股就獲得了5元的收益。至於ABC的股票為什麼會開到10元錢,原因很多,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需要ABC的股票在上市當天有一個預想的價格。這個問題很復雜,有時間我們可以另外討論。
我們還是先來梳理一下吧。看看股市中被抽走了多少資金,第一筆是ABC公司發行股票得到了5000萬,第二筆,是所有申購到ABC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以10元賣掉自己申購到的ABC的股票,資金就又被抽走了5000萬。當然,第二筆抽走的資金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假設,在實踐中,由於有一些新股持有者繼續看到該股票隨後的走勢,並不急於在10元賣掉。而且,由於市場的波動,股價的漲跌,並不能保證大家都賣在10元。
ABC公司付出了什麼嗎?它付出了自己的股份,得到了5000萬的現金。在此之後,除了現金分紅和股價波動,投資者不可能在它身上獲得更多的東西。除非將來這家ABC公司實在是錢多得不行,把自己企業的錢拿出來到股市上買股票做投資,這5000萬,基本就算從證券市場消失了。所有我們把發行新股叫做「抽血」。新股發行的越多,股市上的資金就越少,因為這些資金被轉移到企業的募集資金上面去了。
讓我們繼續下去。這就涉及到我們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股市為什麼會漲?股市是由千支股票組成的,我們所說的股市在漲,實際上是在說一個重要的指標,即股市的指數在上漲。而我們提得比較多的,就是上證綜合指數。綜合指數的計算有一個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它是以一支股票的總股本來計算股票的市值,從而得出這樣一個指數。在股市中有許多股票屬於流通股本比較小,而總股本比較大的股票,這些股票就容易成為市場主力調控指數的工具。
股票為什麼會上漲,原因比較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資金持續買入這支股票就會導致股價的上漲。資金為什麼會買這個股票,也有很多原因。比如說,比價效應。比價效應,就是指在不同市場或者同一市場內對基本面基本相同或類似的股票進行對比,資本發現它們的價格差異之後流入那些價格低的股票,從而實現「同質同價」。比價效應在實踐中通常是被股市的參與者利用的東西。
事實上,在股市上漲或下跌的過程中,真正起決定因素的,就是參與各方對未來的判斷和信心。在股價上漲的時候,由於持有者預計股價還會繼續上漲,所有持有者不會急於賣出自己的股票,擁有貨幣的投資者由於有獲利的預期,也會買入這支股票。但是,在股價上漲的過程中,由於持有者對於股價的判斷並不一致,所有會有人賣出股票,有人買進股票。比如說,我們買進了一支股票,成交價是5元,我們自己判斷它會漲到6元錢,那麼,在這一元的目標沒有實現的時候,通常狀況下投資者不會賣出這個股票。但是,會有一些因素影響持股者的信心,比如整個股市的大幅波動,比如一些對股票或股市的傳聞等等,都會影響持股者的信心。
在股市中間,最常見的運行方式就是比價效應和個股輪動。比如說,太陽能題材的天威保變,白酒行業的山西汾酒股價大幅上漲,就會導致其他同題材股票的價格聯動上漲。再一個說到個股輪動,股市的持續上漲必須是個股輪動的,如果所有的股票都一起上漲,一方面對資金的消耗比較大,另一方面,不利於給新增資金以及場內資金創造持續贏利的機會。
但是,這些都還是表面現象,股市上漲最真正的實質,還是來自於資金的持續流入。中國股市的上漲,向來都是資金推動型的上漲。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貫穿全年的大牛市行情,說白了,依然是資金持續流入股市的結果。尤其是2006年下半年央行宣布加息之後,面臨利空,股市依然出現大幅上漲,更是說明了後來的上漲完全是資金推動的結果。
股市從1000點之下漲到3000點之上,應該說參與者基本都是賺錢的。在這樣一輪大牛市中,賺錢是正常的,不賺錢是不正常的。但是,這又回到了一個根本問題,股市賺的是誰的錢?表面上看起來,大家似乎是都賺錢的,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股票的價格上漲,會導致股票持有者的資產增加,但是這只是一種紙上財富。還是舉例子,你5元錢買的股票,現在漲到10元了,看起來你是賺了5元錢,但是你要真的獲得這5元的收益,就必須把股票賣掉。股市可以承受你一個人賣掉自己的股票,但承受不起所有人都賣掉自己的股票。所有人都想把自己的股票賣掉,那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崩盤」了。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出現,因為我們現在市場的參與者已經太多,超過了8000萬,想讓8000萬人做同一種選擇,不容易。都只想買,沒人賣,股票開盤就漲停了。都只想賣,沒人買,股票開盤就跌停了。這種情況會出現在一些股票上。
當有很多人希望將自己的股票收益兌現的時候,就會出現拋盤,這時候股價就很難繼續上漲。因為所有資金投入到這個股市裡來,都是為了獲利,而且大多數資金,並不是為了只是維持一個紙面上的財富。基金要分紅,QFEI也要分紅,私募基金也要分紅,股民投進去的錢,到了一定階段,也需要把股票賣掉去做其他事情。除非股民越來越多,拿到股市裡面的錢越來越多。否則,隨著新股的發行,隨著印花稅和交易傭金對資金的消耗,股市裡面的錢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的錢自然無法支持股市持續上漲。
在2007年元月份,股民單日開戶數達到了9萬,一個月就開了138萬新證券帳戶,帶來的新入市保證金增加了839億。但也就是在一月份,印花稅和傭金就收了150億,新股發行消滅了資金180多億。截止2007年元月末,滬深股票市場的保證金存量為6700億元。
這些數據說明了什麼?說明中國股市主要的參與者是普通投資者,是散戶,是老百姓。隨著新資金和新股民越來越多,他們可能就是這輪行情最終的買單者。但具體誰是最後的接棒者,那就看個人的投資水平了。
從某種理論上來說,在行情一致看好的時候,股市應該是先來者賺後來者的錢。可惜,先來者也有水平低的,後來者也有水平高的。在上漲的時候,誰將自己手中的利潤兌現,誰就賺到了錢。而對後市判斷錯誤,以為股市還會繼續上漲,結果買入之後就一路下跌,最後又到低位將股票賣出的投資者,就是股市中的輸家。所有,股市賺的錢,就是那些高位接盤者的錢。而所謂的高位接盤,並無先來後到,也許新股民都逃得一干二凈,老股民卻全倉殺入也說不定。
股指在1000點的時候,買入股票的股民如果可以持倉到3000點,至少獲利在100%;這個概率很高。但是,在3000點買入股票的股民,如果想實現同等的指數收益,大概需要等到指數在9000點吧?這個概率有多高?
指數上了3000點,可能暴跌,也可能繼續漲下去,或許還有可能回探一次2245點,確認一下是否有效突破。甚至可能會令大家都大跌眼鏡,馬不停蹄地一路漲,直到5000點才停下腳步,或者更高。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終究會有大部分股民成為股市的犧牲品。能夠成為勝利者的,依然會是很少的一部分人。股市為什麼會漲?因為買的人比賣的人多,它就會漲。贏家贏的是誰的錢?贏家做得是低買高賣的事情,在高位接盤是輸家,贏家賺的就是在高位買入者的錢。股市的財富從哪裡來?股市的財富來自千千萬萬的普通投資者,是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血汗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許,只有時隔多年之後,我們才能冷靜地看待這一輪大牛市帶來的深遠影響。
⑨ 股市中賺的錢是從哪兒來了
股市中賺的錢是從哪兒來了?
四、大勢情況:如果大盤當天急跌,破位的就更不好,有漲停也不要追
在一般情況下,大盤破位下跌對主力和追漲盤的心理影響同樣巨大,主力拉高的決心相應減弱,跟風盤也停止追漲,主力在沒有接盤的情況下,經常出現第二天無奈立刻出貨的現象,因此在大盤破位急跌時最好不要追漲停。
而在大盤處於波段上漲時,漲停的機會比較多,總體機會多,追漲停可以膽大一點;在大盤波段弱勢時,要特別小心,盡量以ST股為主,因為ST股和大盤反走的可能大些,另外5%的漲幅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拋壓。如果大盤在盤整時,趨勢不明,這時候主要以個股形態、漲停時間早晚、分時圖表現為依據。
五、第一個漲停比較好,連續第二個漲停就不要追了
理由就是由於短期內獲利盤太大,拋壓可能出現。當然這不是一定的,在牛市裡的龍頭股或者特大利好消息股可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