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會取消股票市場嗎

會取消股票市場嗎

發布時間: 2022-04-01 19:33:46

㈠ 大家說說上證指數降到0點時,中國會取消股票市場

沒有可能到0點的
到0點中國的企業都倒閉了

這不是股市關閉的問題了
是中國存亡的問題了

很嚴重的~不要亂說..

㈡ 股票會沒嗎 國家限制停止交易

退市股票的處置
如果你的股票上了三板就可以去三板市交易,每周交易三次(一、三、五)還有的是一周交易一次(每周五)根據業績決定。你首先要去證券營業部開立一個三板市場的股東帳戶。需要你本人帶身份證,股東帳戶卡,還有你的股票交易卡。先辦理一下三板股東開戶,然後辦理一下股票過戶。如果還沒有上三板你要耐心等待.有三種可能,一種是重組後再重新回到主板(如濟南輕汽),另一種就是將來上三板,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破產,徹底沒有了。 詳細規定說明: 1.據有關規定,退市公司原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將由一傢具備代辦股份轉讓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主辦券商)代辦轉讓,並在45個工作日之內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交易。 2.根據規定,退市公司股東必須先開立股份轉讓賬戶(個人股東開戶費30元,機構股東開戶費100元),並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個人股東確權手續費10元,機構股東確權手續費30元)。個人股東開立股份轉讓賬戶時應攜帶身份證。 3.退市公司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之前,股東應盡快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否則有可能無法趕上在該公司第一個交易日進行交易。退市公司掛牌之後,股東可以繼續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但其股份需要經過兩個交易日之後方可轉讓(即三板交易)。
退市是上市公司由於未滿足交易所有關財務等其他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既由一家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退市可分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並有復雜的退市的程序。
什麼是退市
上市公司由於未滿足交易所有關財務等其他上市標准而主動或被動終止上市的情形,既由一家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 目前A股公司因業績因素的退市標準是連續3年虧損就要暫停上市(暫時保留代碼和資格),如果之後6個月內仍繼續虧損就要面臨退市處理。退市的另一種情況發生在公司實施私有化時,在大股東或戰略投資者回購全部流通股後即可宣布公司由公眾上市公司重新變為私有公司,如中石化(600028)對旗下多家上市子公司實施私有化後這些子公司就將一一退市。 到目前為止,滬深兩市被終止上市的公司已經有12家,分別是PT水仙、PT中浩、PT粵金曼、PT金田、ST中僑、PT南洋、ST九州、ST海洋、ST銀山、ST宏業、ST生態、ST鞍一工(均用退市前股票簡稱)。

退市的類型
退市可分主動性退市和被動性退市: 主動性退市是指公司根據股東會和董事會決議主動向監管部門申請注銷《許可證》,一般有如下原因:營業期限屆滿,股東會決定不再延續;股東會決定解散;因合並或分立需要解散;破產;根據市場需要調整結構、布局。 被動性退市是指期貨機構被監管部門強行吊銷《許可證》,一般因為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重大風險等原因。
編輯本段退市的程序
但凡退市就要有一個退市標准問題,目前上市公司退市採用單一標准:三年連續虧損即退市。上市公司退市是由上市公司變為非上市公司,該公司仍然存在,仍可經營。而期貨機構退市則由存在變成消亡,這也是退市制度遲遲不能出台的重要原因。 採用多標准比較妥當一些,如有下列行為之一且經整頓不合格的期貨機構將被進入退市程序: 未通過年檢; 未達到開業時監管部門制訂的標准; 未嚴格執行「四統一」且情況嚴重者; 承包、出租、合資、聯營經營; 客戶不能正常出入資金的; 有透支行為並出現穿倉的。 如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期貨機構應立即退市: 挪用客戶保證金; 設立非法網點; 穿倉金額巨大; 對機構高管人員一年內談話提醒三次、警告兩次或在約定期限內兩次拒絕談話的; 期貨機構出現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重大風險隱患的; 期貨公司被中國證監會吊銷《期貨經紀業務許可證》。

退市股票的處置
如果你的股票上了三板就可以去三板市交易,每周交易三次(一、三、五)還有的是一周交易一次(每周五)根據業績決定。你首先要去證券營業部開立一個三板市場的股東帳戶。需要你本人帶身份證,股東帳戶卡,還有你的股票交易卡。先辦理一下三板股東開戶,然後辦理一下股票過戶。如果還沒有上三板你要耐心等待.有三種可能,一種是重組後再重新回到主板(如濟南輕汽),另一種就是將來上三板,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破產,徹底沒有了。 詳細規定說明: 1.據有關規定,退市公司原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將由一傢具備代辦股份轉讓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主辦券商)代辦轉讓,並在45個工作日之內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交易。 2.根據規定,退市公司股東必須先開立股份轉讓賬戶(個人股東開戶費30元,機構股東開戶費100元),並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個人股東確權手續費10元,機構股東確權手續費30元)。個人股東開立股份轉讓賬戶時應攜帶身份證。 3.退市公司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之前,股東應盡快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否則有可能無法趕上在該公司第一個交易日進行交易。退市公司掛牌之後,股東可以繼續辦理股份確權與轉託管手續,但其股份需要經過兩個交易日之後方可轉讓(即三板交易)。

㈢ 股票市場會倒閉嗎

杞人憂天。

經濟的發展,出現股票市場。

這樣說吧,你什麼時候看見美國的股票市場跨了,那麼中國的股票市場就快了。

㈣ 上市公司如果倒閉了,公司的股票就撤銷了嗎

首先如果是上市公司股票開戶的證券公司破產了,在短期內上市公司所發行的股票交易會受到影響,耐心等待新的證券公司接管;其次是持有市場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破產後,需要進行破產費用清算,股票也會作為資產的一部分進行清算;再者是上市公司在破產之後被重組或者接手,那麼對應的股票還會繼續在市場交易。筆者認為主要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面去分析上市公司如果倒閉了,對應的公司股票將何去何從。

一、證券公司破產後,在短期內會影響到對應股票的市場交易,耐心等待新的證券公司接管

首先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發行公司的股票投入到證券交易市場進行融資。但是如果上市公司所開戶的證券公司存在破產的情況,那麼上市公司發行的對應股票在短期內會受到證監會的交易限制,需要等待後續新的證券公司對其進行接管。由於上市公司買賣股票的資金賬戶由專業的商業銀行進行託管,所以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受到限制期間,上市公司用於運轉股票交易的資金賬戶是處於安全的狀態。

注意事項:對於上市公司在宣告破產之後,先前有購買對應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民如果是在第一時間了解到相關的消息,盡量將自身所持有的股票進行大量的拋售,畢竟關於發行對應股票的上市公司破產的消息一旦傳開,就勢必會引起對應股票在證券交易市場的價格一路下跌。但是如果關於上市公司破產的消息已經蔓延開來,此時就沒有必要去拋售自身所持有的對應股票,靜觀其變,耐心等待後續破產公司並購重組消息的傳出,後續股票的價格也會慢慢升溫回暖。

㈤ 關於關閉中國股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歷史,這樣記錄了這場鬧劇的始末:1999年5月19日,上證指數由1057點大漲至1109點,由此開始長達兩年的「人造牛市」,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達到牛市峰值2245點,2005年5月27日,上證指數跌穿「519」起點至1051點,至此,這個「人造牛市」以投資者的背棄和管理層的絕望而告終結。
由終點到起點,雖然極富戲劇性,但遠遠不是「519」鬧劇的全部。在這一場近乎「完美」的市場崩潰背後,一場時代的正劇已然安全地謝幕。這個正劇,才是中國股市六年來眼花繚亂的演出背後,最值得觀賞的部分。最近的一則新聞提示了這個正劇的本質。據《證券市場周刊》報道,從1998年到2002年被關閉之前的四年多時間中,南方證券的多名高管通過各種渠道向境外轉移資金達7.8億美元之巨。這些巨額資金悉數落入私人之手,已經無法追回。1998年到2002年,是中國證券市場牛氣最盛的時候,而絕非巧合的是,南方證券也是這一時期中國證券市場中最為賣力也最為耀眼的主力之一。南方證券在「519」牛市中的所做所為,透露了「519」行情一個難以與外人道及的秘密:所謂「519」牛市,不過是一場財富轉移游戲的代名詞。它既不是出自對中國經濟長期看好的預期,也不是源於市場力量所製造出的那種投機性波動,而是完全扣合了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直延續至今的一個時代主題:財富再分配。

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伊始直到90年代中期,是中國市場力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勃興而鼎盛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中國的草根市場階級創造了大量的財富。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之後,可供開拓的市場空間開始變得日益狹小,市場利潤也開始急劇攤薄。值此之際,通過體制提供的尋租空間開拓「政治利潤」,就成為一種極具誘惑力的選擇。這種「政治利潤」不僅意味著對增量財富的一種再分配,也同樣意味著對前20年改革所創造的存量財富進行一次總體的再分配。而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為實現這種「政治利潤」提供了絕佳的舞台。這不僅是因為中國證券市場具有高度的壟斷性質因而可以控制財富分配的流向,也同樣是因為證券市場作為要素市場具有的特殊便利性,在這個市場中,巨額的財富轉移在轉瞬之間就可以完成。這樣,90年代後期的中國證券市場,實際上就變成了當時如火如荼的財富再分配運動的一個道具。這也是中國證券市場「519」行情的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中國股市的一個公認的顯著特徵是畸高的換手率,但在我看來,這反映的並不是中國人有多麼強的投機心理,而是反映了這樣一種更加隱秘的事實:轉型期的中國證券市場更多地已經淪為一個洗錢場所。交投越是頻密,洗錢就越是方便,就越是安全。基本上可以肯定,「519」牛市肇始於中國轉軌體制中長期積累起的一種財富再分配沖動。我願意指出,起始於90年代後期的這場財富再分配運動並沒有止步於中國證券市場的熊市,它其實也是推動中國今天房地產泡沫的一個重要動力。

理解中國證券市場90年代後期發展的另外一條線索,是中國的經濟增長。高速的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改革一個重要的合法性來源。沒有經濟增長,中國的改革幾乎一天也難以維系。改革越是深入,改革對經濟增長的這種依賴就越是加重。但在90年代中期之後,中國市場化進程所激發的自主經濟增長動力開始逐漸削弱,而1997年之後的亞洲金融危機更加劇了這種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維持經濟增長於不墜,就必須傾全力調動要素資源以維持強制性的經濟增長。由於中國的國有銀行體系還未從90年代初期中國經濟過熱所造成的壞賬深淵中恢復元氣,為這種強制性經濟增長提供金融支持的重擔,就毫無選擇地落在了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肩上。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應該清楚地記得,就在1997年,金融監管當局還在拚命打壓證券市場,並將這個成績抬高到「預防了金融危機」的高度加以炫耀,但短短兩年之後,政府對證券市場的態度卻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個中原因正在於,有人開始意識到,強制性的經濟增長迫切需要中國證券市場提供慷慨的金融支持。於是,一場不加掩飾的陽謀被毫不猶豫地發動了。受到恭維和引誘的投資者像羊群一般魚貫而入。然而,一旦證券市場承擔了政策性的目標,證券市場的嚴重扭曲和資源錯配就是一個符合邏輯的必然結果,社會財富的巨大損失也只是或遲或早的事情。不管這個目標是為國有企業解困,還是為社保基金籌資,抑或是更加名正言順的經濟增長。事實上,這種低級錯誤,中國的國有銀行系統早就不止一次地犯過。不幸的是,中國新興的證券市場又一次愚蠢地重蹈覆轍。從中國金融體系不斷重復同一錯誤所顯示的「固執」中,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一種壓迫性的體制力量在起作用。雖然近一年多來,政府在重建中國股市的過程中表現出了罕見的決心和勇氣,但在「國九條」之中,人們依然能夠看到資本市場承擔政策性功能的影子。如果說中國資本市場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承擔的是為國企解困、為拉動內需服務等政策性功能的話,那麼現在,中國資本市場可能正在承擔起為央企服務、為國有銀行解套的歷史性任務。這是「國九條」之中委婉傳達出的一種值得警惕的信號。

在中國證券市場中,一直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中國證券市場沒有能夠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但如果你真正洞悉了中國證券市場,你就會發現,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比中國證券市場更貼切地反映轉軌中國的基本面了。通過權力壟斷進行財富再分配,通過金融支持維持強制性的經濟增長,是90年代末期之後中國經濟領域兩個最重要的主題,或者說最具有壓倒性的時代任務,而90年代末期以來的中國證券市場所服從、所服務的,正是這樣一個基本面。我們當下目睹的這個證券市場,就是被90年代末期以來強制性的金融支持以及野蠻的財富再分配掏空之後的一個空殼。當大量的財富已經順利出局的時候,留給中國股市的惟一結局就只能是熊市。顯然,這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常說的那種狹隘的GDP基本面。也就是在這個意義上,中國股市可以成為我們觀測中國轉軌動向的一個非常有用的領先指標。透過這個指標,我們的確觀測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中國證券市場一直有「政策市」的綽號。這表達的是投資者對政府政策又愛又怕的心理。1996年12月16日的特約評論員文章,讓投資者怕之極,1999年6月15日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又讓投資者愛之極,這種歷史經驗構成了中國政策市的心理基礎,也以漫畫的形式凸現了政府政策在證券市場中一言九鼎的作用。不過,觀察近年來的中國證券市場,我們能夠看到一條清晰的政策效力遞減的曲線,及至「國九條」出台後的一年多的中國證券市場實踐中,政府政策更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反向指標。政府越是出台利好,投資者就越是害怕,生怕後面藏著某種更深的「陰謀」。這固然說明了中國投資者在逐漸成熟,但在另一面,它可能也昭示了一種更加嚴重的危機:政府在證券市場中的信用正在急速流失。

政府信用的流失,是中國證券市場多年熊市產生的一個極具破壞力的副產品。它與熊市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其破壞力,目前已經開始在中國股市中發酵。

統計表明,目前滬深300指數的市盈率已經降到14.6倍,如果考慮到30%左右的對價,市盈率將進一步降至11.5倍,這遠遠低於標普500的19倍,道瓊斯指數的市盈率為18倍,納斯達克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8倍,它甚至也遠遠低於被公認為市盈率水平極低的恆生指數的15倍。但就是在這種市盈率水平下,滬深股市仍然狂瀉不止。對這個現象,許多人表示迷惑不解。但如果我們從政府信用的角度看問題,困惑可能就會迎刃而解。在一個政策反復、流弊叢生的市場中,股票價格會出現「負」的信用溢價,換句話說,與信用較好的證券市場相比,具有同樣投資價值的股票在價格上會出現向下的修正,會低於那些信用較好的市場。道理非常簡單,人們不相信你的市盈率是真是假,必須提高保險系數。中國證券市場幾乎完全失去控制的下跌狀況表明,政府信用的流失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嚴峻得多。這可能意味著,中國政府日後對中國證券市場的治理將更加艱難。信用不存,市場經濟就如無根之草,遑論資本市場這種完全靠信用維系的市場體系。

在轉軌國家,由於市場本身無法產生信用,只能依靠政府向市場注入信用,以推動市場化的迅速擴展。中國證券市場前十幾年的發展就是靠政府不斷注入信用而被推動的。政府注入信用以推動市場擴展,可以為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也很容易造成信用的嚴重透支和濫用。如果將政府信用看做一種公共產品的話,那麼,我們在中國證券市場顯然已經看到了一場典型的公共品的災難。在中國資本市場,這種災難正在迅速轉換為政府治理的災難,並成為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最為凶險的敵人之一。其實,今天這種災難我們多年之前就已經提前預告:「一輪煽人的牛市之後,毀滅的將不僅僅是虛擬的市值,而是實實在在的公共財富……資產的損失還可以計算,但政府信用的喪失卻很難挽回。正是在這里,政府為此輪牛市付出了最為昂貴的代價。」我一直將現在的行情叫做 「還債行情」,現在的熊市只是在還以前的債務。「519」在歷史上留下的黑洞有多大,熊市就會有多深。在其中,政府作為最大的債務人,處境將會異常艱難。從股市作為中國轉軌的先行指標的角度看,這種治理災難又何嘗不是對未來中國經濟前景的一種灰暗的預示?股市,可能是中國經濟最先敗露的一個秘密。

信用,作為現代市場體系須臾也不能離開的基礎設施,是證券市場得以存續及發展的根本,如果監管部門繼續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治理上採取機會主義式的相機決策,那麼,我就要坦率地說,中國股市的熊市可能還遠遠沒有到頭。所幸的是,在股權分置的試點中,我們已經看到了監管部門正在表現出某種戰略家的品格。這種跡象可能是中國監管部門決意在資本市場上重建信用的一個起點。重建中國股市,必須首先重建信用,而重建信用,必須首先從監管者本身做起。不如此,我們就無法切斷中國資本市場的漫漫「熊」途。

重建信用尤其是重建政府信用,只是重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一步。它是一個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要想建立一個真正的現代資本市場,必須有一個健康的外部環境加以配合。在這方面,中國還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絕大多數中國證券市場的研究者都喜歡帶著顯微鏡去尋找中國證券市場內部的制度缺陷,但實際上,扭曲中國證券市場最大的干擾因素來自外部。中國證券市場不是可以獨立於外部環境而單獨生存的系統,而是被外部環境所決定的。現在,不少人都開始明白,沒有一個健康的法治環境,我們是無法建立起一個真正的證券市場的。即便強行建立起來,也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一有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我們不知道熊市何時可以終止,但我們知道這樣一個歷史事實:還沒有任何一個法治匱乏的國家建立過有效的資本市場。在此之前,我們還可能看到股市的上漲,甚至看到牛市,但這並不表明,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有效的資本市場。

吳敬璉:中國股市應當關閉

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日前做了一場關於大歷史環境下法制化建設與社會發展方面的報告,其把國內當前焦點的股權分置的方案問題放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來看待,最後指出,中國股市的歷程猶如18世紀的英國股市一樣,如果在沒有信託責任的社會環境下,不如關閉算了。
他說,紐約的股市是靠其嚴厲的監管,倫敦是靠的信託和良心的傳統。這些因素都是長期的發展,積累而完成的,是不可移植的。.當前的中國股市,兩者皆缺,在一個官商勾結,管理鬆懈,良心丟失的市場上,你怎麼可能指望股市的健康成長。中國當前的經濟表面上繁榮昌盛,社會天下太平,但其表面下隱藏了最動盪不安的基因。改革走到今天帶給我們社會的也許是嚴重的動盪與不安。其最後指出:中國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快法制建設的進程,有嚴格的法律來約束無序的社會,***,***只是法制化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來源IP:

㈥ 請問大家上證指數降到多少點時,中國會取消股票市場

現在自救吧政府正在從股市裡通過大小非撈錢走.而且政府也表態了不會救市,市場問題市場解決.
大小非問題不解決到1500隻是時間問題同樣也不會是最底點.
從8月12日開始的這個震盪箱體持續了18個交易日了,雖然中間經過過一次靠謠言帶來的大漲不過,謠言就是謠言,隨著謠言的破滅大盤繼續震盪走低,中間的紅盤游資的抄底力度越來越弱,而大盤繼續被均線壓制下去震盪走低無法突破,最終還是選擇了跳空破位,把這個震盪箱體打破了創了新低,如果大盤無法放1100億以上的巨量突破並回補這個跳空缺口,那大盤的下降通道將打開,這個缺口就將成為新的頂部壓力區域,後市還會繼續探底創新底的.而之前大盤在720日線曾經兩次形成支撐作用不過8月8日還是大跌破位把下降通道打開,而大盤運行到960日線附近時曾經失守過,後來因為游資借謠言托高過大盤大漲178點.但是謠言就是謠言沒有出來,960日線再次破位失守後下行,現在下方1440日線、1800日線和2160日線已經纏合在一起了,形成了自3300以來的最強的支撐區域(短期的最後的支撐區域2034~2150點),而這幾個交易日走勢很弱已經把2150和2100兩個支撐點位擊穿,而離2034這個最後的支撐一步之遙,但是如果連這個區域都失守無法站穩,那大盤下方的下個支撐區域將下降到1400~1500點附近了。短線繼續有所謂的利好在市面上謠傳,機構放出來配合出貨的概率很大,不要對政府出政策抱太大希望.投資是理性的活動不要有太多的感性因素在裡面. 而近期市面上公布的8月機構凈減倉近200多億。而根據最近政監會相關會議精神透露出市場期盼的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這兩個救市政策還在探討階段,要進入籌劃正軌樂觀估計2009年初的事.而政監會主席再次表示市場的問題應該由市場解決不要出了什麼事就盼政策救市,那不符合政府要求股市變得市場化的要求,而大小非是很巨大的問題,要經過國務院的省核,而不是政監會說禁止就禁止得了的,政監會沒有這個許可權. 請跟隨政府的政策來投資,而不要對政府善意的風險警告視而不見.
現在市面上的利好謠言很多,主要是以下方面,
1、證監會「二次發售」解決大小非 (證監會相關人士已經表態,二次發售只是打散大小非使解禁的集中度降低,不限制大小非解禁,同時表示,限制大小非是違背股改精神和市場的行為國家不會限制的,該消息屬於重大利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看懂?)
2、融資融券的可能在奧運後出台(沒得到證實)
3、摩根大通龔方雄放言政府將出台千億級的經濟刺激方案(周二該黑嘴表態所謂的千億級經濟刺激方案只是自己認為國家應該出的,不是國家有出的計劃和想法,該傳言也遭到了李嘉誠的否認,勸投資者理智點面對現在的行情,他認為到09年為止股市不會太理想,投資者要謹慎介入)
4、據非常接近證監會高層人士可靠消息,將於8/2*宣布印花稅即日起調整為雙向徵收0.05% (沒得到證實)
5、暫停三個月的新股上市審批 (沒得到證實)
6、國家平準基金將入市救市(相關發言人表示,平準基金現在還沒組建,而且組建的資金來源暫時無法確定,所以較長時間內不可能入市,中等利空)
7、政監會組織基金經理開會,會議上的重點議題就是救市(但是有與會經理表示,會上更本沒有談到救市,主要是關於基金發行的部分議題)
在紅七月行情進行過程中有過無數的眾多利好傳言帶來了游資推動的那波小反彈,但是結果呢?都9月了傳言的利好都沒出來.所以穩健的投資者建議等待官方公布利好後才介入穩健獲利,而不要被游資和減倉的機構忽悠了,每次真正有利好政策出來的時候,政府都是悄悄的進村,而沒有出現過提前一個多月干叫喚的情況,是機構製造謠言方便出貨還是真的有利好,多思考下吧,再考慮自己是不是要介入。

㈦ 股票會真的退市場嗎

會,前幾天創業板的退市制度已經出台,現在主板的退市制度也在徵求意見,遲早會出台!

㈧ 國內什麼時候會取消股票漲跌幅限制

其實漲跌幅限制對參與市場交易的一方是不公平的。設漲跌停板是為了限制市場的急劇波動和投機,但這種制度卻使投機根據危險性,因為做錯了沒法平倉!取消這種制度,要看市場的成熟程度。什麼時間卻無法預料!

㈨ 請問,一個上市公司如果破產,股票會退出市場嗎

通常情況下 是的
但 他的殼可能被別的公司買走,或者進行資產切割,代號還是那個代號,但實體經濟可能徹底換了,所以股價也會被重新估算(這也是會受到爆炒的股票特徵之一)

中國股票市場還會逐漸下滑嗎

2年的牛市大盤上漲7.65倍,個股上漲10倍,以上的數不勝數.主力沒有理由不兌現利潤,最後買單的,就是散戶,不要想更高的高點了.那不現實的,主力一旦放出手中的籌碼,就不會輕易的買回的.
大盤必須接近主力最底成本,才會止穩,從月線看,主力在4800以上就開始拉高出貨了,時間就是07年8月.主力最低成本在3000~2500這個區間,只有逼近這個位置,主力才考慮進場做反彈,但是不是上升行情,就是反彈對待,只有反彈後在次碰到4800附近,是否能夠有效的站穩30周均線,才能判斷是不是新的上升趨勢,(盤面上會產生新的熱點),如果不能有效的站穩30周均線,那就是主力,不看好後市熊市開始,再次下跌,2500必破.
四月會有大的反彈,反彈高點就是大盤的30周均線的位置,反彈到位建議出局.
在次下跌就是熊市的起點.祝朋友好運!

熱點內容
掌閱理財產品怎麼樣 發布:2025-07-04 10:44:01 瀏覽:147
聚美優品有什麼股權 發布:2025-07-04 10:37:48 瀏覽:940
金融銷售簡訊怎麼發 發布:2025-07-04 10:36:38 瀏覽:677
理財租房哪個劃算 發布:2025-07-04 10:19:07 瀏覽:56
股票交易哪個證券公司好 發布:2025-07-04 10:12:58 瀏覽:285
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是什麼 發布:2025-07-04 10:05:08 瀏覽:42
排放股票股利會影響股本變動 發布:2025-07-04 09:59:50 瀏覽:764
基金的現金分紅都到賬哪裡了 發布:2025-07-04 09:59:46 瀏覽:986
理財贖回失敗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04 09:33:31 瀏覽:793
南華期貨股票歷史股價 發布:2025-07-04 09:25:39 瀏覽: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