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ipo對股票市場
『壹』 國企上市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
1、可以募集到一定的資金,有利於企業發展
2、可以提升行業影響力、知名度
……
壞處:
1、公司經營信息必須依法公開、公布,具體經營活動被競爭對手掌握
2、按要求接受證監會、股民監管,信息披露、經營決策等需按章辦事
……
『貳』 IPO重啟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重啟IPO必定為股票市場至少帶來三種壓力:一是重啟IPO必將分流股票市場的資金,為市場帶來資金壓力。股份公司通過IPO從股票市場募集資金,所募集的資金多進入生產或流通環節而離開股票市場,即IPO完成後必然從股票一級市場抽走一定數額的資金;IPO上市後因原始股東的獲利套現又會從股票二級市場抽走一定數額的資金。
總之,無論如何,重啟IPO確實會分流股票二級市場的資金,因此出現這樣一種現象:重啟IPO一定會引起股市下跌,只是下跌的時間和幅度不同而已;但暫停IPO,其結果最終一定會引起股市的反彈。二是重啟IPO可能為股票市場增加第四種資金壓力。當前我國股票市場已明顯存在三種資金壓力:大小非解禁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套牢盤解套所帶來的資金壓力;獲利盤獲利出局所帶來的資金壓力。
『叄』 國企大量IPO代表什麼
國企上市融資,圈錢運動,對二級市場是重大利空。
『肆』 央企整體上市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央企整體上市本來是央企改革路徑中清晰而堅實的一步,卻由於牽扯到復雜的利益糾葛,在屢清澄清之後成了懸案。但市場行為總有其內在邏輯,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日前發表長文,表示目前一批國有企業整體上市的條件基本具備,條件已經成熟,有條件的大型央企應積極以A+H的途徑來實現整體上市。這不僅重新釐清了央企的改革軌跡,也為資本市場增添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無怪乎投資者普遍將此視作特大利好。 市場並非無的放矢,如果季曉南影響如此廣泛的文章不只代表本人觀點,那就證明以往的澄清只是細節澄清,而不是大局異動,央企只是試圖避免借央企重組為名的市場操縱行為。但見諸現實,央企在中國經濟及資本市場的主角地位不僅未被削弱,反而日漸加強。 早在此輪股改大局初定之際,央企就開始藉助資本市場進行了改革,由於股改使市場承受力增強,使兩者之間形成雙贏互動:對國資來說,資本市場是國資增值與國企市場化改革的工具,資本市場的活躍意味著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投資者而言,央企則是此輪中國經濟發展成果的主要載體,投資者能夠藉由央企整體上市或者從境外市場回遊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股改之後的中國股市對於央企的期盼竟然出乎意料地一致,為央企整體上市奠定了理論與資金基礎。 央企整體上市是對以往分拆上市的糾偏之舉,分拆上市雖然滿足了上市的審批條件。卻使上市公司異化為母公司的資金附庸,割裂了市場,形成短期投機股市文化。央企整體上市無論是否能夠達成市場化的公眾公司的最終目標,起碼是向這個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央企整體上市的威力盡現於當今國內資本市場。央企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作用逐步加大,市場所謂的二八現象或者一九現象,指的就是央企藍籌大象狂舞的獨特景觀。有各種數據可以證明央企風景獨好:2007年年中,滬深1518家公司實現凈利潤3700億元,其中前150家公司實現凈利潤3000億元,占總數的80%;據WIND資訊統計,國資委直屬的198家上市公司今年以來平均累計漲幅高達204.73%,遠遠超過指數同期漲幅;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估算發現,中央企業未來3年有待進入股票市場的凈資產超過3萬億,它們的整體上市將使A股規模大幅度擴張。以2倍市凈率計算,中央企業資產將使A股總市值超過16萬億,相當於再造一個A股市場。近日中國鋁業購買雲南銅業集團49%的股權,說明央企的行業整合已經溢出小行業如鋁業的范圍,而向大行業如有色金屬行業邁進。不僅如此,央企所佔據的資源優勢使央企並購重給具有點石成金之效同,滬東重機在變身中國船舶舶後股價躍上300元,資產注入使外延增值效應開拓至極限。央企同時還在香港市場上演奇跡,今年以來國企指數屢屢站上恆指肩頭,成為探測香港股市涼熱和測試國際投資者對中國上市央企投資熱情的溫度計。 製造藍籌泡沫顯然是一場戰略部署,讓這些藍籌公司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長大為誰也吞不下的巨無霸,相當於讓他們穿上護身盔甲,然後在世界資源市場上與對手平等交易。而在央企整體上市之後有可能代全體國民持股的國資委下屬資產管理公司,顯然也將成為中國經濟中新晉實力部門,從一無所有到富得流油。希望他們在全體國民股東的制約下謹慎而行,行好管家之職,不要誤當主人。 始於2006年、盛於2007年、極盛於2008年的央企注資重組、整體上市,將成為中國經濟史上的壯觀一幕。這一時間節點的推測並非無據,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部部長王志鋼曾透露,國資委將中央企業在2010年前整合為80家至100家的目標,將提前在2008年底完成。我們可以毫無懸念地在H股回歸後等待紅籌回歸大幕開啟,也可以看到資本市場的並購硝煙從境內蔓延到境外,看到世界貿易戰在資本市場延續。 被打造成中國經濟中流砥柱的央企,必然會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中流砥柱,有關部門寄希望市值全球領先的中字型大小國家隊,能夠在世界上踢一場高水平的賽事,引領中國經濟涉過貨幣自由兌換前的險灘。 一個國家在特個時期都有標志性的企業誕生,他們歷經數個甚至數十個經濟周期屹立不倒,向社會垂範何為價值投資與市場經濟的中堅力量。美國克萊斯勒、通用電氣、IBM、高盛、美林,日本製造業巨頭東芝、豐田等企業,無不如此,並因此形成代代相傳的商業文化。 現在,我們只能把希望寄託在中石油、寶鋼、神華、中國船舶等企業上,希望她們歷經風雨而能傲然不倒,同時以並購、重組中的公平公正與透明,以及嫻熟的生產經營技巧,向中國的投資者證明,確實存在精明與公道並存的交易,也確實存在具有長遠持有價值的體現價值投資的股票。
『伍』 上市國企市值占整個股市市值的比例是多少(有滬市或深市之一的數據也行)
中國今日的股市中,上市公司2300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為1000家;總市值為26萬億,國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為20.3萬億,即股市80%的股權為國有股法人股。
它們總體效益不高,它們有的多年來不分紅,分不出紅,也不想分紅。這是中國股市長期低迷不振的一大原因。在股市中,公有經濟的成分比例遠遠高於中國實體經濟中公有經濟的成分比例。
『陸』 什麼是國企上市公司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是指政府或國有企業(單位)擁有50%以上股本,以及持有股份的比例雖然不足50%,但擁有實際控制權(能夠支配企業的經營決策和資產財務狀況,並以此獲取資本收益的權利)或依其持有的股份已足以對股東會、股東大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的上市公司。
(6)國企ipo對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優點
1、得到資金。
2、公司所有者把公司的一部分賣給大眾,相當於找大眾來和自己一起承擔風險,好比100%持有,賠了就賠100,50%持有,賠了只賠50%。
3、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
4、逃脫銀行的控制,用不著再靠銀行貸款了。
5、提高公司透明度,增加大眾對公司的信心。
6、提高公司知名度。
7、如果把一定股份轉給管理人員,可以緩解管理人員與公司持有者的矛盾,即代理問題
缺點
1、上市是要花費一定費用。
2、提高透明度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機密。
3、上市以後每一段時間都要把公司的資料通知股份持有者。
4、有可能被惡意控股。
5、在上市的時候,如果股份的價格定的過低,對公司就是一種損失。實際上這是慣例,幾乎所有的公司在上市的時候都會把股票的價格定的高一點。
『柒』 怎樣理解大型國企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
大型國企股票全流通有一個好處是國家一般情況下不會減持股票。他們需要控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