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股票市場的預期
❶ 2017年底股票收盤指數是多少
3307.17
❷ 為什麼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好,A股卻始終漲不起來,陰跌不止
據我所知: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好,A股卻始終漲不起來,陰跌不止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新股高價發行,已經透支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股票市場上漲,一股漲幅有限,但股票市場下跌,這些高估值股票價值回升。
二是股票市場牛逼,新股發行、再融資、定向增發節奏加快,對a股市場大采血,遇到牛市一定會妨礙股票市場上升,熊市會加快股票市場采血進程,加速a股市場下跌。 現在,管理層決定即使股票市場再次下跌,a股的融資功能也不會中斷。
第三,a股市場成立了20多年,至今“沒能進入”,因為沒有退市制度,a股沒能獲勝。 這種情況下,壞股無法清除,整個a股市場的股票質量不高,股票市場的壞股也上升了,但股票市場一離開熊市,壞股就下跌了。
開盤時比雖然比指標值大很多,但之後有連續下跌的傾向,正如在股價下跌的過程中看到的那樣,分時線呈狼牙的形狀,表示資金已經發貨。
比選股五步曲
第一步,9 :
25競價結束後,對量比進行排名,看前30名,漲幅在4%以下的情況。
第二步,選擇流通股票數量少的,3億以下,中小板特別好。
第三步,選擇前交換率連續多天在3%以下或連續幾天平均交換率在3%以下的股票。
第四步,選擇前多天成交量平衡良好,或者有上升停止未釋放量現象的股票【除了迄今為止無限制上升停止的股票】;
第五步最好是選擇個人操作的比較熟悉的股票進行干預操作。
量比選擇股的使用原則:
1 .每次處於振盪時期的大盤大幅下跌,一定會連續暴漲1股。 此時,請注意觀察量比是否擴大。
如果是底部位置階段性一齊漲價的現象,可以看作入場的信號。
2 .股價上漲停止後的量應該迅速向下方彎曲,如果股價上漲停止量依然有趨勢,就說明主力的上漲停止發貨。
3、收縮量上升:
即使價格上漲,比指標下降也意味著價格下降,可以看一會兒。
4、放量下跌:
如果量比指標持續上升,價格會下跌,市場現在的資金流失很明顯,建議避免短線召回風險。
5、縮量橫盤:
如果市場價格顯示橫盤整理,則量比指標持續下降,關注時分平均線,關注不破裂或小幅度裂紋平均線,可以暫時持有,等待量比指標再次擴大,如果放量持續上升,則放量下降,短線松鼠。
量比選擇法的圖解例子
1 .如果量比為2.5-5倍,則是明顯的放量,如果股價相應地突破重要的支持和阻力位置,則突破有效的概率較高,可以相應地行動。
2、量比達到5-10倍時,釋放量很大。 如果一股處於長期低位時劇烈的釋放量被突破,漲水的後續空間巨大,是“金錢”難以置信的象徵,但如果一股已經有巨大的漲幅,出現這樣劇烈的釋放量,就值得高度警惕。
❸ 如何看待2017年大盤走勢
決定A股走勢的四大要素分析:一是資金、二是政策及消息面、三是估值,今天我們從這三要素綜合分析2017年A股。
一、資金面
1、截止2016年12月31日;流通市值39.06萬億;總市值55.59萬億;
2、新股IPO:美國市場117年發行股票5千隻,A股26年發行3千隻;近期每天3隻,按這樣節奏,2017年新股有望突破600家,屬於超級擴容節奏,中國將製造一個新世界紀錄,3年內超越美國證券市場;預計融資3000-4000億;
3、解禁:2016年合計解禁市值為22950.64億元,占解禁公司A股總市值95813.06億元的13.85%;2017年29464.29億元的解禁市值,比2016年增加22%左右;
4、大小非套現:2015大小非減持4566億元,2016由於股災限售,年初減持較少,四季度減持瘋狂;2017套現預計超過8000億,如果證金等逐步退出,則有望突破1.3萬億。
5、定增:2016年定增1.63萬億市值,近期管理明確控制再融資,預計2017將會有30%左右萎縮;但一些中概股回購、H股回歸,其中360、萬達等大市值的個股回歸,都是千億級別的;本來是通過借殼解決上市問題,現在轉移到IPO市場,這里只是轉移,而不是減少。
6、印花稅、傭金:2016年1247+504億=1751千億;2017年不會有股災,市場活躍度加強,這塊額度還將增長。
7、公、私募基金:公募2016增長2057千億,預計2017增長3000億水平;目前公募基金規模9萬億;2016私募基金管理規模有望在年底突破10萬億元,近幾個月每月五千億遞增,預計2017年規模會到13-15萬億左右規模;私募隊伍不斷強大!
8、滬深港通:截止2017年1月3日,北向凈流入1477億元,南下香港3873億,凈流出2396億;由於人民幣貶值等預期存在,2017年依然會有2000億左右的資金凈流出。
9、養老金:預期第一階段2000億;
10、其他融資需要:PPP資產證券化、債轉股、新三板轉板
11、其他資金供給:企業年金、房產炒作資金轉向、普通散戶增量資金、
總結:從2017年資金供求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資金需求約3.5萬億,如果證金等退出,則需要5萬億左右資金需求;資金供給約4萬億規模。
二、政策及消息面
1、2017經濟數據預期:預測GDP增6.3-6.5%左右,M2增12%;房產佔GDP大部分,一旦2017房產在調控影響下走弱,那麼GDP增長率將受較大影響;M2代表印鈔票速度,預計2017將新增16-18萬億的貨幣,貨幣超發問題嚴重,資產泡沫,轉變成維持泡沫。
2、人民幣:預計2017年人民幣匯率維持在6.7-7.3波動;央行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自然人客戶20萬以上跨境轉賬需報送;控制資金流出;
3、外匯儲備:管理層提出保持3萬億美金的底線,2年內外匯減少9000億,加上本來3000億增長規模,也就是2年內中國減少了1.5萬億左右外匯儲備,中國經濟面臨資金嚴重外流影響。
4、貨幣供應量:2016年新增貸款12.65萬億,其中45%流向房產按揭,另有20%變相流入地產;由於房地產調控等因素,預計2017新增貸款中流入房產的資金將減少20-30%;
5、MSCI:國家隊沒有退出之前,我認為都很難加入;
6、美聯儲加息:目前美元指數已經上100,全世界的資金都向美國流動;新興市場,尤其是中國影響最大
7、某余: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通過這句話,可以很明確得到結果,2017年A股依然是震盪,管理層不希望股市大漲大跌,只要穩定,接著完成大量融資需求即可;
8、2017最不穩定因素:美國總統特朗的政策、局部戰爭
總結:政策是A股不穩定的主因;中國經濟2017依然困難重重,靠地產支撐經濟不可持續;管理層必須有效抑制資金外流,建立好吸收貨幣的池子,股市是目前唯一具備沖到蓄水池的標的。
三、估值
1、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交易所A股平均市盈率15.94倍;深圳市場平均市盈率是41.21倍;其中深圳主板平均市盈率是25.73倍,中小板50.35倍,創業板73.21倍;
2、2016年12月31日香港恆生指數股票平均市盈率為10.19倍,恆生中資企業股票平均市盈率11.25倍,香港創業板平均市盈率是12倍左右;
3、通過上述兩個數據對比,A股的估值偏高,同時12月31日公布的AH股溢價指數為122.3%,意味同樣的公司,A股比香港貴22.3%;銀行股拉低了A股市盈率,如果剔除銀行,那麼A股溢價率更高。
4、新三板903家創新層的公司2015年業績增速53%,好於創業板(26%)和中小板(10%);測算創新層市盈率為26.0倍,顯著低於目前創業板市盈率73倍。
5、總結:從價值投資角度分析,A股估值遠高於香港,泡沫較大;一旦注冊制或者新三板交易門檻放開,中小板、創業板仍有估值修正空間;
四、2017市場機會分析
1、房地產:2017調控力度加強,地產屬於全球最大泡沫,是貨幣泛濫的結果,一旦破滅,將是一場危機,這需要管理層拿出壯士斷臂的決心,若繼續吹大泡沫,不利於中國經濟的發展,對實體經濟更是一種打擊;利空地產、銀行。
2、環保板塊: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復、大氣治理,這些題材會有長期炒作機會;2016年底,北方霧霾繼續加重,健康是人類生存的第一要素,唯有健康,發展才有意義;投資者依然可以環保股的長線投資機會。
3、國資混改:參照2015年的一帶一路炒作思路;央企改革、上海、深圳等地方國資改革均是輪動機會;兩會前後,主線就是國資混改;
4、二線藍籌:低估值、高成長、高分紅等,屬於價值投資的范疇,將是市場一顆明星;新股加速,殼資源等題材股的炒作將得到壓制,價值投資者將是最佳理念;
5、主題投資:這個結合市場熱點操作,屬於事件驅動,投資者結合政策消息面把握。
六、總結:
1、A股有望成為新的蓄水池,但供求關系依然不平衡:新股IPO、債轉股、PPP資產證券化、定增等多重壓力;養老金、MACI、地產資金等仍然屬於預期,決定2017年不會有牛市,僅存在階段性反彈機會;
2、2017年一季度屬於「小陽春」行情,二月起,有一個半月左右的吃飯行情預期;春節後消息面將會偏暖,屬於每年「兩會」前後波段機會;
3、指數運行區間2900-3600點,牛市依然遙遠,階段性反彈可以預期;看好一、三季度及四季度上半場;
4、創業板估值高,泡沫大,依然有10-20%左右的下跌空間;個股下跌幅度還會大一些。
5、關注四大機會:一是國企混改,優選低位、低價、橫盤籌碼密集個股;二是高分紅、持續高增長、低市盈率的優質藍籌;三是環保,環保是未來;三是結合市場熱點,尋找事件驅動的主題投資機會。
❹ 2017年是牛市還是熊市 下周 2017年股市可能從熊市轉換成牛市
不需要在意是牛市還是熊市,你所需要關注的是上漲的股票,目前的市場其實熱點很活躍,2017年上半年有雄安概念走出一波高度,很多股票上漲了三四倍,下半年集成電路板塊也是熱點,很多股票也上漲了好幾倍。2017年相對來說是白馬股的牛市,像格力電器,茅台都在持續的創新高,而目前半導體概念板塊都在繼續牛市過程中。
❺ 2017年2月股票行情震盪調整
私募排排網:節後市場資金相比節前會有所改善,未來央行的操作節奏將繼續影響股債市場的熱情及預期,同時1季度是政策的發布高峰期,政策的催化和擾動將增加市場的波動。2月份整體偏謹慎樂觀,主要關注結構性機會,重點方向包括業績超預期、漲價可持續行業,低估高增長的成長股仍有機會。
❻ 2017年以來我國股市總體走勢如何
2015年以來宏觀經濟各項數據超預期回落,中國經濟處於新常態攻堅期。日前,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發布對未來宏觀經濟走勢的分析與預測報告,認為2015年四季度反彈仍面臨較大下行壓力,2016年將探明周期調整的第二個底部,為2017年的輕度反彈打下基礎。
報告認為,一般如果GDP增速在總體持續回落中出現部分區域的塌方式下滑,將成為進入蕭條期的標志。數據顯示,2015年前兩季度名義GDP下滑大,近5年來首次出現低於實際GDP增速,東北和西部部分地區出現負增長。「綜合數據來看,第二次觸底可能出現在2016年一、二季度」,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稱,穩投資政策釋放、股市總體高揚、房地產市場回穩等因素作用下,2015年四季度的小幅反彈可能短暫又輕微,2016年一季度GDP還是會出現較大幅度下滑。
❼ 2017股市是牛市還是熊市
公眾認知 牛熊分界線是年線即250日均線。但不能單純地按照這種情況劃分,還要看場上人氣呀,成交量等。目前處在震盪市。不屬於牛市也不屬於熊市。官方的說法叫慢牛?但我覺得震盪市更加妥當。
❽ 根據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式分析我國股票市場未來的走勢
股票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組織形態,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產物。社會化大生產越發達,對社會資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場籌集資金和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夠充分發揮,股票市場也就越發達。
(8)2017年股票市場的預期擴展閱讀:
2013年影響股市表現因素分析:
我國經濟將在2013年實現溫和復甦,各項經濟指標將逐步好轉。與2012年每個季度經濟增速均低於年初預期相比,2013年每個季度實際增速有望不斷超出年初預期,預計全年GDP增速將回升到8%以上。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出口仍不會有起色,但內需的增長可以抵消外需的下降。而高鐵、水利等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有增無減,投資仍是推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動力。
❾ 2017年股市跟蹤關注的關鍵事件有哪些
2017年在人民幣持續貶值、IPO加速、養老金入市、供給側改革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我們需要關注的關鍵:
一是結構性行情能否演變為趨勢性行情。我們的股市從來不缺結構性機會,但操作難度很大,散戶能夠連續做成功的人不多,常常可能是賺一次虧幾次,所以,大家真正賺錢還是在趨勢性機會里,畢竟,一輪大的上漲行情,90%以上的股票都會跟隨上行。倘若明年經濟L型底構築成功,國家戰略又需要健康的慢牛行情,加上社保、養老金入市,滬港通、深港通助推,出現向上的趨勢性行情也是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明年的股市哪怕開年不利,大家也不能完全放棄,或許行情就會在絕望中開始呢。
二是板塊的選擇是押大還是押小。從年線的技術走勢來觀察,大盤權重股指的走勢明顯好於中小創股指的走勢,這也符合穩定市場走向慢牛的需要。但二八蹺蹺板行情歷來是散戶的雞肋,不可能兩頭都去押,怎麼辦?個人倒以為,無論明年指數如何走,上半年如果中小創繼續不能放量形成熱點,適當押大則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其一大盤股向來跌得緩慢,其市值用來申購新股,在新股不敗的環境下,只需中一個簽就挽回損失。其二央企巨無霸明年合並重組力度可能會加大,炒央企大盤股政策風險較少,一旦央企重組掀起巨浪,押大就可能賺得盆滿缽滿。其三地方國有企業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改革很可能在明年催生新的行情,押大的盈利機遇顯然不小。當然如果重組政策有所變化,中小創跌到合理估值區間,或許年中尤其下半年押小也可能碰到中小創、重組股卷土重來的機遇。
三是宏觀調控與改革是機遇還是陷阱。經濟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必然帶來宏觀政策的調整與變化,這些對明年的股市影響值得深思。比較大的方面有,「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對房地產板塊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會不會引發轉型前的最後瘋狂,抑或變成整體沉淪?持有和買入這類股票的投資者必須瞪大眼睛。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對股市的資金供應有多大的影響,通脹預期的增強會不會引發資源性板塊股票、周期性股票的重新活躍與走強?還有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會不會重新提上議程,當每周發行8到10隻新股成為常態後,注冊制對市場打壓的心理作用是不是會削弱,甚至變成利空出盡是利好?還有A股如果有機會加入MSCI指數對大盤和個股有什麼影響?這些改革與調控變數裡面肯定充滿機遇與陷阱,需要我們散戶根據當時的市場動向及時做出選擇。
四是黑天鵝事件與資本市場政策變化影響。今年英國脫歐、美國總統選舉和並購重組政策收緊、險資舉牌的整治以及對連續上漲股票的特停等,對股市走勢都帶來了很大影響,導致行情發生動盪甚至轉折,明年此類事件估計依然會繼續發生,普通投資者一定要保持警惕,嚴格控制倉位,在趨勢性行情沒有形成之前千萬不要滿倉。當然,如果明年有指數破今年新低、成交量大幅萎縮的情況出現,一旦市場出現轉折信號,則滿倉操作也屬必然。
❿ 談2017年股市是牛市還是熊市
你好,我的觀點是,它是牛市中的一次調整,在2008年我們還有機會再度站在6000點之上。而展望1000點啟動的這輪牛市,其進入熊市之前見到10000點的機會非常大。無論從香港百年股市、還是從日本、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股市來看,一輪牛市下來的平均漲幅都在10倍以上。此次市場調整,更多的源於外力。事實上這有利於牛市運行的更加長久、更加穩健。深層次看,人口紅利、城市化、中國崛起等事件必然在未來10年出現,作為經濟、歷史事件的先導,證券市場必然要提前反映這一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