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股票貼現模型估值比市值低

股票貼現模型估值比市值低

發布時間: 2021-04-24 19:39:21

Ⅰ 股票價值 股利貼現模型的問題

嗯,想了一下,是不是這樣?

1、凈資產回報率15%,將60%的盈利再投資於股票,則:
每股投資收益:分紅+再投資收益
其中,分紅是一個股利零增長模型,再投資收益是一個股利固定增長模型,
(1)分紅產生的股票內在價值=D0/k=5/12.5%=40(元);

(2)再投資收益的增長率g為60%*15%=9%
再投資收益產生的股票內在價值=D1/(k-g)=[5*(1+9%)]/(12.5%-9%)=155.71(元)

所以此時的股票價值為155.71+40=195.71(元)
只是這個解答思路未考慮後續的股利繼續追加投入到股票市場的因素,如果是那樣,計算就變得非常復雜,而股票的內在價值會非常大。

2、若凈資產回報率10%,低於市場回報率(滿意回報率)12.5%,但是由於有固定增長,使得
再投資收益產生的股票內在價值=D1/(k-g)=[5*(1+6%)]/(12.5%-6%)=81.53(元),所以是合理的。

Ⅱ 近似零增長貼現模型進行估值的股票是哪些

你指的可是零增長股息貼現模型?這類股票很少,要做到每年分紅都難,更比說每年穩定分紅。一般這類股票都是國企大藍籌。
像工商銀行最近三年,2009年每10股派1.7元,2008年每10股派1.65元,2007年每10股派1.33元
中國石油2009年,每10股派1.3003,2009中每10股派1.242元。2008年每10股派1.495,2008中每10股派1.3183元,2007年每10股派1.5686元,2007中每10股派2.0569元
中國石化也差不多。

Ⅲ 股票怎麼用現金流量貼現法計算估值

現金流貼現估值模型 DCF( Discounted cash flow]DCF屬於絕對估值法,是將一項資產在未來所能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通常要預測15-30年)根據合理的折現率(WACC)折現,得到該項資產在目前的價值。
如果該折現後的價值高於資產當前價格,則有利可圖,可以買入,如果低於當前價格,則說明當前價格高估,需迴避或賣出。DCF是理論上無可挑剔的估值模型,尤其適用於那些現金流可預測度較高的行業,如公用事業、電信等,但對於現金流波動頻繁、不穩定的行業如科技行業,DCF估值的准確性和可信度就會降低。在現實應用中,由於對未來十幾年現金流做准確預測難度極大,DCF較少單獨作為唯一的估值方法來給股票定價,更為簡單的相對估值法如市盈率使用頻率更高。通常DCF被視為最保守的估值方法,其估值結果會作為目標價的底線。對於投資者,不論最終以那個估值標准來給股票定價,做一套DCF模型都會有助於對所投資公司的長期發展形成一個量化的把握。

(一)現金流
這是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預測。需要注意的是,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需要對公司所處行業、技術、產品、戰略、管理和外部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並加以個人理解和判斷。確定凈現金流值的關鍵是要確定銷售收入預測和成本預測。銷售收入的預測,橫向上應參考行業內的實際狀況,同時要考慮企業在行業內所處位置,對比競爭對手,結合企業自身狀況;縱向上要參考企業的歷史銷售情況,盡可能減少預測的不確定因素。成本的預測可參考行業內狀況,結合企業自身歷史情況,對企業的成本支出進行合理預測。
(二)折現率
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比如來自銀行的貸款需要6%的貸款利率,時間卻比較短,而來自一般風險投資基金的資金回報率則可能高達40% , 時間卻可能比較長。在應用過程中,如果是風險較小的傳統類企業,通常應採用社會折現率(全社會平均收益率),社會折現率各國不等,一般為公債利率與平均風險利率之和,目前我國可以採用 10%的比率。如果是那種高風險、高收益的企業,折現率通常較高,在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評估時常選30%的比率。
(三)企業增長率
一般來說,在假設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的前提下,增長率的預測應以行業增長率的預測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適度增加或減少。在實際應用中,一些較為保守的估計也會將增長率取為0。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增長率的估計必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永遠以高於其周圍經濟環境增長的速度增長下去。
(四)存續期
評估的基準時段,或者稱為企業的增長生命周期,這是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前提,通常情況下採用5年為一個基準時段,當然也會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狀況延長或縮短,關鍵是時段的選定應充分反映企業的成長性,體現企業未來的價值。

Ⅳ 股票估值中,市值比較法估值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比較法估值是沒有公式的,靠的是對比分析。
市值比較法,是給公司進行 「大概」 估值的一種快速簡便的方法。在其他有類似 「特徵」 的公司里尋找比較對象。這些特徵包括風險、增長率、資本結構,以及現金流和時間節點等等。

比較法的局限性:
1)首先,幾乎不可能找到和待估值企業完全同等的私營企業。也不可能知道其他私營企業是怎麼估值的。
2)和上市企業不同,私營企業也不大可能將財務信息、客戶和市場等向外透露。
3)和以貼現現金流模型為基礎的估值方法比較,比較法似乎出入較大,多重因素的重疊使得這個比較變得很復雜。

Ⅳ 兩類股票估值模型的優缺點對比(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和市盈率、市凈率模型)

現金流貼現定價是一種絕對估值法,認為上市公司資產的價值等與未來所產生的所有現金流的現值總和。

由於該估值方法基於預期未來現金流和貼現率,在未來現金流為正、可以比較可靠的估計未來現金流發生時間,並且可以確定恰當的貼現率的情況下,該方法比較適合。在下列情況下,使用該方法得出的估值結果是不合適或者需要調整的,投資者在參考研究員估值定價時應當注意。
1、陷入財務困境的上市公司。

2、收益呈現強周期性的公司。

3、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

4、擁有未被利用資產的公司。

市盈率、市凈率估值屬於相對估值,相對估值法簡單易用,可以迅速獲得被評估資產的價值,尤其是當金融市場上有大量「可比」資產在進行交易、且市場對這些資產的定價是正確的時候。但用該方法估值時容易產生偏見,主要原因是:「可比公司」的選擇是個主觀概念,世界上沒有在風險和成長性方面完全相同的兩個公司;同時,該方法通常忽略了決定資產最終價值的內在因素和假設前提;另外,該方法容易將市場對「可比公司」的錯誤定價(高估或低估)引入對目標股票的估值中。如果採用歷史數據進行比較的話,也往往因為企業現狀的改變而導致計算偏離。

Ⅵ 如何才能知道一支股票估值是高還是低呢有什麼方法嗎比如看凈資產等

公司估值
什麼是公司估值
公司估值是指著眼於公司本身,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公司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的資產及其獲利能力。
[編輯]進行公司估值的意義
公司估值是投融資、交易的前提。一家投資機構將一筆資金注入企業,應該佔有的權益首先取決於企業的價值。而一個成長中的企業值多少錢?這是一個非常專業、非常復雜的問題。
財務模型和公司估值是投資銀行的重要方法,廣泛運用於各種交易。
籌集資本(capital raising);
收購合並(mergers & acquisitions);
公司重組(corporate restructuring);
出售資產或業務(divestiture)
公司估值有利於我們對公司或其業務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進行正確評價,從而確立對各種交易進行訂價的基礎。
同時,公司估值是投資銀行勤勉盡責(e diligence)的重要部分,有利於問題出現時投資銀行的免責。
對投資管理機構而言,在財務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公司估值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而且是從業人員的一種基本技能。它可以幫助我們:
將對行業和公司的認識轉化為具體的投資建議
預測公司的策略及其實施對公司價值的影響
深入了解影響公司價值的各種變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判斷公司的資本性交易對其價值的影響
強調發展數量化的研究能力。採用該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有助於公司成為國內資本市場游戲規則的制訂者。財務模型和對公司進行估值不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是我們為實現目標(即提出投資建議)所需的重要工具。
[編輯]IPO定價與發行公司估值的關系
IPO定價(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首次獲准公開發行股票上市的公司與其承銷商共同確定的將股票公開發售給特定或非特定投資者的價格。
二者關系
大家同時認為:
①IPO定價與公司估值不能等同。
②公司估值是IPO定價的基礎:IPO定價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利用模型或數量分析確定公司價值,即公司估值;另一部分是通過選擇合適的發售機制來確定影響價格的因素(如市場需求)以最終敲定價格,即價格發現。
③公司估值與IPO定價過程中面對的矛盾不同。IPO定價是發行公司、承銷商、投資者三方搏弈的結果,而估值則主要解決信息不對稱的矛盾
公司估值是證券研究最重要、最關鍵的環節,估值是宏觀、行業及財務分析的落腳點,所有分析從根本上講,都是為了提供一個公司估價的基礎,然後以此為據作出投資與否的決策。
[編輯]公司估值的方法
進行公司估值的邏輯在於「價值決定價格」。上市公司估值方法通常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估值方法(如市盈率估值法、市凈率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另一類是絕對估值方法(如股利折現模型估值、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估值等)。
1) 相對估值方法
相對估值法簡單易懂,也是最為投資者廣泛使用的估值方法。在相對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標有市盈率(PE)、市凈率(PB)、EV/EBITDA倍數等,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市盈率=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市凈率=每股價格/每股凈資產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其中:企業價值為公司股票總市值與有息債務價值之和減去現金及短期投資)
運用相對估值方法所得出的倍數,用於比較不同行業之間、行業內部公司之間的相對估值水平;不同行業公司的指標值並不能做直接比較,其差異可能會很大。相對估值法反映的是,公司股票目前的價格是處於相對較高還是相對較低的水平。通過行業內不同公司的比較,可以找出在市場上相對低估的公司。但這也並不絕對,如市場賦予公司較高的市盈率說明市場對公司的增長前景較為看好,願意給予行業內的優勢公司一定的溢價。因此採用相對估值指標對公司價值進行分析時,需要結合宏觀經濟、行業發展與公司基本面的情況,具體公司具體分析。 與絕對估值法相比,相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比較簡單,易於被普通投資者掌握,同時也揭示了市場對於公司價值的評價。但是,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市盈率、市凈率的變動幅度也比較大,有可能對公司的價值評估產生誤導。
2) 絕對估值方法
股利折現模型和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採用了收入的資本化定價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的股利或者未來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將其折現得到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股利折現模型最一般的形式如下:
其中,V代表股票的內在價值,D1代表第一年末可獲得的股利,D2代表第二年末可獲得的股利,以此類推……,k代表資本回報率/貼現率。
如果將Dt定義為代表自由現金流,股利折現模型就變成了自由現金流折現模型。自由現金流是指公司稅後經營現金流扣除當年追加的投資金額後所剩餘的資金。
與相對估值法相比,絕對估值法的優點在於能夠較為精確的揭示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但是如何正確的選擇參數則比較困難。未來股利、現金流的預測偏差、貼現率的選擇偏差,都有可能影響到估值的精確性。
那價值投資者又該怎樣解決估值的難題呢?
也可以將公司估值的主要方法歸納起成三類:
現金流量折現(DCF,Discounted Cash Flow)
將公司的未來現金流量貼現到特定時點上以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
可比公司分析(Comparable Companies Analysis)
利用同類公司的各種估值倍數對公司的價值進行推斷
可比交易分析(Comparable Transactions Analysis)
利用同類交易的各種估值倍數對公司的價值進行推斷
[編輯]公司估值的基礎
基於公司是否持續經營,公司估值的基礎可分為兩類。
持續經營的公司(On-going Business)
假定公司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經營,可使用三種估值方法
破產的公司(Bankrupt Business)
公司處於財務困境,已經或將要破產,主要考慮出售公司資產的可能價格
[編輯]公司估值的確定
使用不同方法得到的公司估值可能不盡相同。公司估值結果的表達最好採用區間估計,而非點估計。
交易的最終訂價往往最終取決於市場營銷好壞或談判力量的大小;而投資的最終取捨決定於價值與價格的相對關系。
公司估值總結
Image:公司估值總結.jpg
[編輯]估值的化繁為簡
巴老的意見是——化復雜為簡約:
1、所謂公司價值,是一家公司在其餘下壽命里所能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內在價值只是一個估計值,不是精確值,而且還是一個利率或者現金流量改變時必須更改的估計值。巴老還強調,「內在價值為評估投資和企業的相對吸引力提供了唯一合符邏輯的手段」。因此,企圖精確估值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的分析師經常把EPS估計到幾毛幾分,具體股票的估值也是經常精確到分,顯然這是一個「精確的錯誤」。
2、具體估值方法上,巴老認同John Burr Williams的《投資價值理論》中的折現現金流量法。巴老在2000年的年報中引用《伊索寓言》的「一鳥在手勝過二鳥在林」的說法,本意是說明「確定性最重要」。巴老不認同相對估值法,他說「一般的評估標准,諸如股利收益率、PE、PB或者成長性,與價值評估毫不相關,除非它們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家企業未來現金流入流出的線索。事實上,如果一個項目前期投入超過了項目建成後其資產產生的現金流量的折現值,成長反而會摧毀企業的價值。有些分析師口口聲聲將『成長型』和『價值型』列為兩種截然相反的投資風格,只能表現他們的無知,絕不是什麼真知。成長只是價值評估的因素之一,一般是正面因素,但有時是負面因素。」因此,巴老堅持絕對估值的方法,他從來就不認同相對估值,認為這些方法「與價值評估毫不相關」。
3、如何選擇現金流量和折現率?既然絕對估值法是唯一的估值方法,那麼怎樣確定現金流量和折現率呢?
對於現金流量,巴老堅持用「所有者收益」(其實就是自由現金流)。可以說,這是很多相對估值法的死穴。財務報表人為遵循了「會計分期」的假設,人為將一些公司的經營周期切割為1年1年的,但事實上,會計年度與公司的經營周期經常不合拍,不少公司的收益經常出現波動。比如說一家非周期性公司和一家周期性公司在未來10年內年均利潤均為1億,但非周期性公司的估值可能是25億,而周期性公司的估值可能只有10億甚至6億,這其中的原因何在?單從利潤來看,是看不出問題的,原因就出在自由現金流上,周期性公司為了同樣的收益水平,往往要增加營運資本和長期經營資產,同樣的EPS其自由現金流比非周期性的公司低得多。因此,大體預估資本支出和營運資本的追加,也比貌似精確的現金流折現重要得多。
對於折現率,巴老用的是長期國債利率。這很好理解,巴老看重的是機會成本,如果一隻股票未來的收益率跑不贏長期國債,他根本就不會選擇它;CAPM有天然的缺陷,他認為β在邏輯上毫無道理,而且未來的風險水平並非不變,無風險利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巴老選擇的是有持續競爭優勢的公司,對於他來說,未來不存在其他的不確定性,他乾脆用長期國債利率作為折現率。
關於巴老的絕對估值,在《巴菲特之路》這本書里有不少例子,如可口可樂、吉利等。
4、如何破解絕對估值中的地雷?面對估值的不確定性,巴老提出了2種解決方法:a.堅持能力圈原則,固守自己能理解的行業;b.堅持在買入上留有很大的安全邊際。巴老說過「如果一項資產目前市價只是略低於其內在價值,我們沒有興趣買入它;只有在有『顯著折扣』時我們才會買入」。
5、估值最根本的方法:徹底了解這家公司。
總之,公司估值是是一門藝術,體會其真諦需要艱苦的歷練。價值投資者必須重視估值,沒有估值,就無法確定安全邊際;要放棄學院派的繁雜的估值方法,更要放棄荒謬的「EPS預測+PE估值」法,化復雜為簡約。只要走在正確的路上,堅持不懈,多下苦功夫,掌握好一些行業的背景知識,估值的難題是可以破解的。

Ⅶ 怎樣看股票估值高低

從股票價值來看,逆勢上漲板塊的價值最高,否則,這些股票也不會在大熊市逆市上漲;強勢振盪板塊價值次之,而超跌板塊的價值最低。

銀行股的市盈率很低,似乎具有投資價值,但它們的盤子大,股性差,難以吸引短線資金炒作,所以,銀行股就缺乏投機價值。

若從超跌反彈幅度來分析,應該是「超跌+價值」的板塊反彈力度最大!本輪反彈什麼板塊會成為熱點板塊,我認為應該是「超跌+新價值注入」的板塊。所謂「新價值注入」,就是那些有產業政策傾斜的行業,能夠帶給相關上市公司以政策性和行業性的巨大想像空間。

在股市反彈時,業績還根本體現不了,所以,也不要談什麼業績,關鍵是要看「新價值注入」這個概念的大小。炒概念,就是講故事,故事講得越大的,反彈力度就越大。沒有故事講的,即使超跌了,股價也反彈不高。

熱點內容
合肥城建股票歷史數據 發布:2025-05-12 15:22:07 瀏覽:188
什麼炒股軟體可以分板塊輪動 發布:2025-05-12 14:55:10 瀏覽:787
002216股票歷史行情 發布:2025-05-12 14:54:57 瀏覽:355
精功科技股票行情今日 發布:2025-05-12 14:09:05 瀏覽:530
頂力科技股票 發布:2025-05-12 13:54:33 瀏覽:798
美國股市為什麼跳空 發布:2025-05-12 13:54:31 瀏覽:835
股市高位應該適應什麼 發布:2025-05-12 12:38:28 瀏覽:844
所買股票退市了咋辦 發布:2025-05-12 12:06:05 瀏覽:102
什麼女生喜歡炒股 發布:2025-05-12 11:56:14 瀏覽:237
太平洋證券股票交易傭金是多少 發布:2025-05-12 11:49:13 瀏覽: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