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沖基金的股票市值
A. 全球對沖基金二十年的發展史有些什麼
對沖網的智庫網路里提到:全球對沖基金發展史就是一個激烈殘酷的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他們的投機登峰造極,他們的垮台也令人猝不及防。次貸危機一波一波蔓延,又將對沖基金推到了火山口。在新一場的「貨幣戰爭」前,對沖基金何去何從?
對沖網的智庫網路里提到:全球對沖基金二十年的發展史就是一個激烈殘酷的優勝劣汰的「進化過程」。期間的一幕幕悲喜劇,留給世人幾多感嘆,幾多沉思。
上世紀80年代的金融自由化勢頭以及倫敦金融城的「金融大變革」導致日本和北美的金融開放,全球對沖基金蓬勃發展,僅1990年到2000年的短短十年,就有3000多個對沖基金在美國與英國出現。不過同時也伴隨著大量基金的倒閉。
因利率上升和行業經歷了1991到1993年的調整,1994年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在行業歷史上首次縮水。1995年夏,布魯斯·科文納,傳奇的貨幣與大宗商品投機客,解散了他的美國基金並把其管理的卡克斯頓18億美元資產的三分之二還給了投資者。卡克斯頓成立於1983年,在其存續的絕大部分期間平均年度回報至少有30%,但1994年出現虧損,1995年艱難掙扎。在接下來的10月份,邁克爾·斯坦哈特26億美元的合夥投資基金對沖基金也令人震驚地關閉了。斯坦哈特是華爾街歷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人之一,以激進、短線風格和大手筆、冒險的出手而著稱,給投資人賺了許多錢。他在1967年就開始設立運作基金,是行業內的先鋒人物,超過30%的平均年度回報使其在頂峰時期管理的資產達到44億美元。
1997年7月,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創立者喬治·索羅斯狙擊泰國、馬來西亞、印尼、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引發亞洲金融風暴,其旗下量子基金的規模和投機活動也達到頂峰,震驚世界。但在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眼裡,索羅斯所引領的對沖基金是馬來西亞貨幣林吉特貶值的罪魁禍首。
1998年是對沖基金業難忘的一年。那年9月,此前取得輝煌戰績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遭遇滑鐵盧。這家由所羅門兄弟前交易主管約翰·梅里韋瑟在1994年創立、擁有夢幻組合團隊的基金,在一系列投資錯誤後面臨資金和信用危機,瀕臨倒閉。在美聯儲出面組織安排下,以美林、摩根為首的十幾家國際金融機構注資36億美元購買了其90%股權,共同接管了該公司。不過,壞運氣在延續。除了長期資本公司、埃佛勒斯資本的崩潰,羅伯遜的基金回報也在第四季度被一筆勾銷,索羅斯旗下的一隻基金則虧損了18%。數據顯示,當年專注投資美國股票的對沖基金平均回報率為12.7%,遠低於標普500指數28.6%的收益水平。
新千年對於對沖基金而言沒什麼喜慶,2000年3月,資產規模60億美元的老虎基金宣布關閉並清盤,而索羅斯的基金這一年在投資科技股的嘗試隨著市場泡沫破裂而失敗,首席投資官明星經理人斯坦利·德魯肯米勒等幾位核心人物也相繼離去。索羅斯宣告金盆洗手、不再從事全球金融市場投資,同時旗下的量子基金、量子新興基金將合並重組為量子慈善基金,採取保守和低風險的投資策略。
2002年以來,在投資需求推動下,並伴隨著股票市場回升,對沖基金的資產規模呈現迅速增長。2004年12月,對沖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到達1萬億美元,創下新紀錄。2005年8月,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成為非官方的對沖基金之都,這里有超過100隻對沖基金,管理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佔全球對沖基金資產的約十分之一。
2006年8月,紐約最大的一家從事天然氣期貨交易的對沖基金——MotherRock,6、7月在天然氣市場遭受巨額損失後宣布關閉。隨後不到一個月時間里,康涅狄格的AmaranthAdvisors,盡管有全球引以為豪的風險管理系統,還是由於一次天然氣投資失誤而在一周內損失了50億美元,使得其管理的資產縮水了一半。幾天後,再次賠掉了10億美元,Amaranth協議將其能源的資產組合出售給JP摩根和CitadelInvestmentGroup。月底,在與花旗集團商討了資產分拆出售的可能性後,Amaranth宣布清盤,成就了行業歷史上最為悲壯的一次失敗。
據對沖網指數與評級研究院統計:在2001年到2006年的五年裡,對沖基金的資產從5640億美元增長到1.5萬億美元,數量從4500隻擴張到12000隻,5年增長率達到200%。2006年底,對沖基金百強所管理的資產已經從上年的7200億美元攀升到1萬億美元,升幅達到驚人的39%。對沖基金的擴張蔓延到全球,100強中有23家位於美國之外。
2007年上半年對沖基金平均收益率為7.77%,高於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的6%,但低於MSCI的8.01%。在回報率的背後,是次貸危機下的「山雨已來」。6月,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貝爾斯登資產管理公司旗下兩只對沖基金因巨額虧損陷入困境,之後這兩只基金宣布破產。8月底,投資銀行巴克萊資本宣布出資16億美元拯救倫敦的一家對沖基金CairnCapital。事實上,在當時飽受煎熬的對沖基金遠遠不止這幾家。
同期,美國高盛集團於2007年8月13日稱,它與部分投資者一起向該公司旗下一隻對沖基金注入了約30億美元資金「自救」。截至2007年8月的第一周,這只名為「環球證券機遇基金」(GlobalEquityOpportunitiesFund)的對沖基金凈值損失大約15億美元,達30%左右。該基金的資產凈值在新的資金注入之前為36億美元。保住面子是高盛此役的重中之重。參與這次注資行動的投資者包括C.V.斯塔爾公司、佩里資本公司(PerryCapital)和美國億萬富豪伊萊·布羅德。
2008年伊始,穩坐美國投行前5強的貝爾斯登幾十年的光輝歷程毀於一旦。6月,鼎盛時期資產額超過140億美元的美國HBK投資公司旗下基金遭投資者巨額撤回資本,公司資產縮水至115億美元;而另一家對沖基金巨頭法拉倫資本管理旗下的離岸投資者基金當時面臨14億美元甚至更多的撤資。
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西方投機力量為了降低次貸危機造成的巨額損失,一方面引入發展中國家主權基金為其注資,為次貸損失買單;另一方面假借發展中國家需求增長對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沖擊,肆意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在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後,歐洲一些對沖基金陷入了恐慌,因為它們無法收回抵押給雷曼的資產,促使它們對交易平倉。同時,紐約和倫敦的其他對沖基金目前正努力從其他集團收回抵押品,從而造成了更多的壓力。賣空禁令迫使一些交易櫃台停止了業務,這又喚醒了人們對對沖基金可能崩潰的擔憂
資料來源:對沖網智庫網路
B. 97年金融風暴時,香港對索羅斯的對沖基金,是贏了還是輸了
輸了 1997年,美國金融大亨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掀起了對東南亞各國的連番狙擊,震驚全球。在橫掃東南亞各國之後,索羅斯把目光移向了中國香港。那麼索羅斯是怎麼做的呢???
索羅斯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突然在半夜12點,索羅斯在紐約賣空港幣。{我們的股市當年5.30好像也是半夜12點宣布提高印花稅的}。什麼叫賣空?就是今天我向一家證券公司借出一張股票,在今天以100元的價格先賣掉,明天等股價跌到60元在買回來把股票還給證券公司,由於我是100元賣,60元買的,所以我就賺了40元。我們的股票是要漲才能賺錢,賣空呢?必須股價跌了才能賺錢。
因此索羅斯要賣空港幣的目的就是狙擊港幣,賭港幣下跌!和賣空股票一樣的,只要港幣跌它就能賺錢。但索羅斯這么做一點都不合理,因為香港的匯率制度非常奇怪,他不是簡單的固定匯率,而是聯系美元匯率。
什麼是固定匯率?固定匯率就是政府定一個外匯價格,比如一美元換七元人民幣。如果美元價格高了,政府就要拋美元來打壓美元價格,買人民幣拉抬價格來調節,政府通過買賣美元外匯來維持這個匯價,保持一美元換七元人民幣。
但香港不是,香港是聯系匯率,那什麼叫聯系匯率呢?它和固定匯率不一樣,那就是香港的三家發鈔銀行,包括匯豐銀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只要他們想發行港幣,就一定要先存美元到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就是說我必須存100美元去金融管理局,銀行才能發行750元港幣。如果不存美元進去,就不能發行港幣,這就是聯系匯率。這幾乎是全世界唯一的。和中國大陸不一樣,中國發行人民幣是不需要存美元的,理論上來說中國政府想怎麼印人民幣就能印多少人民幣。但香港不是,香港是必須存入美元,才能發港幣。這樣港幣實際上就是美元的代用券。
既然港幣就是戴著面紗的美元,那索羅斯怎麼可能去賣空呢?他怎麼會去和美元對抗呢?那有用美元狙擊美元的呢?除非索羅斯不想活了,那樣美國政府必然會逮捕他。這樣你看就不合理了,你索羅斯總的用不同的貨幣來狙擊才行呀?對不對?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但結果把我們嚇壞了,天呀!完了,完了,索羅斯要狙擊我們了!
所以香港金融管理局當場就做了個決定,說不準拆借能。也就是說索羅斯今天高價賣空港幣,明天他也就要買回港幣還回去。對不對,但是他今天賣了港幣叫他明天還的時候買不到港幣了,還不了了,他索羅斯不就是違約,就要交罰款了嗎?那你狙擊港幣不就失敗了嗎?我們不就把它打敗了嗎?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幹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讓索羅斯借不到港幣,叫他還不了錢,還不了錢他就是輸!
好,香港金融管理局為了讓索羅斯拿不到港幣,所以大量拋出美元收購港幣,把市面上的港幣都買回來,就叫你索羅斯買不到港幣還不了錢。所以港幣沒有了,對!索羅斯也買不到港幣了。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港幣沒有了,那港幣的利率怎麼辦?肯定會上漲對不對,因為沒有港幣了,我需要港幣怎麼辦?我就只得用高利率來借港幣是不是,好了我告訴你,你把港幣回收的結果就是市面上缺港幣,因此港元的利率立刻狂漲,知道漲了多少嗎?一天的利率就漲到了百分之280的天價。
那這時的香港股市會怎麼樣,不用說了二個字;狂跌!索羅斯在狙擊港幣之前,他就已經賣空了8萬個恆生指數的合同,賭的什麼?賭的就是恆生指數的暴跌。什麼叫賣空?就是他先借8萬個恆生指數高價賣出,等明天恆生指數跌到低谷在買8萬張合同還回去,所以索羅斯真正是靠什麼賺錢?是靠股價大跌賣空賺錢的,而不是外匯。
結果,在1997年10月23日利率提高到百分之280的時候,我們的股票價格暴跌,400億美元的股票市值煙消雲散。索羅斯的狙擊,1997年以後,恆生指數從16673點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點,跌去百分之60,就這么一招,我們就徹底的失敗了。
C. 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是那家每年的成交量是多少每年能賺多少錢
今天利好出來,最好的行業應該是券商和參股券商的股票,建議參與,大概3個漲停板左右,3個後堅決出局,大小非太狠了,不解決好這個問題,永遠不可能為股民的利益著想。
D. 對沖基金最喜歡的20支股票有哪些
(下圖)標普500指數中被最多對沖基金公司投資的成分股。其中Facebook、谷歌、微軟名列前三,接下來是亞馬遜、時代華納、Netflix、維薩、安泰保險金融集團、21世紀福克斯、美國銀行、酒業巨頭Constellation Brands、Adobe公司、半導體製造商博通、巨型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Monsanto、內存和快閃記憶體晶元製造商Micron、游戲商電藝、蘋果公司、美國最大醫保供應商UnitedHealth、萬事達公司。
在報告中,RBC股票策略負責人蘿莉·卡爾瓦西納稱,這份排行榜中科技、媒體和互聯網相關股票占據主導地位,Facebook名列榜首。RBC還發現此次調查中40%的對沖基金持有Facebook公司的股票,相當於對沖基金總資產的1.7%。
這份被RBC戲稱為「對沖基金熱狗」的清單中有一些新面孔,包括了Booking Holdings、電藝、萬事達、UnitedHealth等。與此同時,蘋果公司仍在榜單上,但是從原來排名第八下滑至第十八,而PayPal Holdings則已經落榜。
在第二份被RBC冠名為「對沖基金酒店」的榜單中,分析師們從上至下對最大比例市值被對沖基金所擁有的股票進行了排列。這份榜單更多樣化,由Envision Healthcare Corp占據榜首。
卡爾瓦西納稱,對沖基金「熱狗」(Hotdog)自2010年以來的表現基本上一直超越大盤,可以被視為「主動管理的證明」。2014年和2016年這兩年它們沒有超越大盤,當時成長型股票未能超越價值,這可能表明了這份清單中的股票的潛在成長型傾向。
此外,所謂的酒店則自2015年以來基本上落後於大盤,而在2012年至2014年間曾超越大盤。
至於對擁擠交易的擔憂,卡爾瓦西納稱根據RBC的經驗,主動型基金所持有的熱門股票往往有其充分的熱門理由,例如基礎面好等。
她指出,自2010年底RBC開始追蹤這些數據以來,該公司持有的股票一直超越大盤,但是她還補充道,「我們仍認為持倉情況是一個值得監測的風險因素」。
E. 對沖基金的概念通俗易懂最好!
對沖基金(hedge fund),也稱避險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貨(financial futures)和金融期權(financial option)等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與金融組織結合後以高風險投機為手段並以盈利為目的的金融基金。它是投資基金的一種形式,屬於免責市場(exempt market)產品。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對沖基金名為基金,實際與互惠基金安全、收益、增值的投資理念有本質區別。
人們把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稱為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它們通常被利用在金融市場中作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金融市場上,部分基金組織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採取多種以盈利為目的投資策略,這些基金組織便被稱為對沖基金。目前,對沖基金早已失去風險對沖的內涵,正好相反,現在人們普遍認為對沖基金實際是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產品的杠桿效用,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起源與發展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稱為Hedge Fund,意為「風險對沖過的基金」,起源於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宗旨在於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對相關聯的不同股票進行實買空賣、風險對沖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年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有限合作制的瓊斯對沖基金。雖然對沖基金在20世紀50年代已經出現,但是,它在接下來的三十年間並未引起人們的太多關注,直到上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從此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世界通貨膨脹的威脅逐漸減少,同時金融工具日趨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據英國《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在美國和英國出現。2002年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依然不小,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報道,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對沖基金總資產額已經達到1.1萬億美元。
對沖基金的運作 最初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者在購入一種股票後,同時購入這種股票的一定價位和時效的看跌期權(Put Option)。看跌期權的效用在於當股票價位跌破期許可權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將手中持有的股票以期許可權定的價格賣出,從而使股票跌價的風險得到對沖。在另一類對沖操作中,基金管理人首先選定某類行情看漲的行業,買進該行業幾只優質股,同時以一定比率賣出該行業中幾只劣質股。如此組合的結果是,如該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漲幅必超過其他同行業的股票,買入優質股的收益將大於賣空劣質股的損失;如果預期錯誤,此行業股票不漲反跌,那麼較差公司的股票跌幅必大於優質股,則賣空盤口所獲利潤必高於買入優質股下跌造成的損失。正因為如此的操作手段,早期的對沖基金才被用於避險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工具的作用的理解逐漸深入,近年來對沖基金倍受青睞是由於對沖基金有能力在熊市賺錢。從1999年到 2002年,普通公共基金平均每年損失11.7%,而對沖基金在同一期間每年贏利11.2%。對沖基金實現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而且它們所獲得的收益並不像外界所理解的那麼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都是出色的金融經紀。
被對沖基金所利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以期權為例)有三大特點:第一,它可以以較少的資金撬動一筆較大的交易,人們把其稱為對沖基金的放大作用,一般為20至100倍;當這筆交易足夠大時,就可以影響價格(見圖1);第二,根據洛倫茲·格利茨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時,如果該期權的執行價格(strike price)不利於期權持有者,該持有者可以不履行它。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又誘使人們進行更為冒險的投資(即投機);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執行價格越是偏離期權的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其本身的價格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來的投機活動帶來便利。 對沖基金管理者發現金融衍生工具的上述特點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便開始改變了投資策略,他們把套期交易的投資策略變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相關的幾個金融市場,從它們的價格變動中獲利。
現時,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多達20多種,其手法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 (一)長短倉,即同時買入及沽空股票,可以是凈長倉或凈短倉; * (二)市場中性,即同時買入股價偏低及沽出股價偏高的股票; * (三)可換股套戥,即買入價格偏低的可換股債券,同時沽空正股,反之亦然; * (四)環球宏觀,即由上至下分析各地經濟金融體系,按政經事件及主要趨勢買賣; * (五)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工具長短倉。 對沖基金的最經典的兩種投資策略是「短置」(shortselling)和「貸杠」(leverage)。 短置,即買進股票作為短期投資,就是把短期內購進的股票先拋售,然後在其股價下跌的時候再將其買回來賺取差價(arbitrage)。短置者幾乎總是借別人的股票來短置(「長置」,long position,指的是自己買進股票作為長期投資)。在熊市中採取短置策略最為有效。假如股市不跌反升,短置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則必須花大錢將升值的股票買回,吃進損失。短置此投資策略由於風險高企,一般的投資者都不採用。
「貸杠」(leverage)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單詞的最基本意思是「杠桿作用」,通常情況下它指的是利用信貸手段使自己的資本基礎擴大。信貸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貸杠」這種方式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和對沖基金產生「共生」(symbiosis)的關系。在高賭注的金融活動中,「貸杠」成了華爾街給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那裡借來資本,華爾街則提供買賣債券和後勤辦公室等服務。換言之,武裝了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把大量的金錢用傭金的形式扔回給華爾街。
F.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持續加碼中國資產,這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這將會影響中國的經濟市場,導致人民幣逐漸貶值,股票以及基金市場會有一系列回暖的徵兆出現,或在中國產生一系列的有效效應,讓中國經濟市場發展更加迅速。
G. 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到底在押注哪些行業和公司 資本
近期,美國研究公司WalletHub發布報告,分析了全球400多家最大的對沖基金在2017年二季度投資組合的變化。其中,排名前100名的對沖基金總資產達到6.1萬億美元。
考慮到這些對沖基金的管理者主要是吸引最富有的投資者,可以說,這一名單反映了世界各地超級富豪的投資策略。
到二季度末,大多數對沖基金購買了金融機構的股票,它們在總投資組合中所佔的份額為25.3%,名列榜首;高科技公司居第二位,占投資組合的19%;第三個最受歡迎的行業是服務業,佔比15.2%;其次是消費品(14.5%)和醫療保健(11%)。
盡管金融業在對沖基金的投資組合中佔主導地位,但這些基金買入的五大股票中,有3家來自於大型科技公司。其中,蘋果公司排首位、其次是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公司,第三至五位分別是Facebook、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以及金融服務公司富國銀行。
科技股的吃香源自其漲勢良好,並超過大盤表現。例如,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自今年年初以來上漲了15.7%;大盤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漲了8.3%,金融公司標准普爾500指數僅上漲了5.3%。可以預計,在未來,對沖基金投資組合中IT公司的股票很可能會增長。
與此同時,二季度對沖基金買入最多的股票分別是:亞馬遜(年初以來股價上漲28.17%)、甲骨文(年初以來股價上漲27.8%)、菲利普·莫里斯(自年初以來上漲27.4%)、艾伯維制葯(自年初以來上漲15%),以及Broadcom公司(自年初以來上漲43.6%)。這些公司的收入與利潤增長都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根據高盛公司分析,科技股的領先在於:第一、科技公司銷售額和每股收益(EPS)的增長,以及更多技術的使用,將使得納斯達克100指數的總回報率超過標准普爾500指數;第二,科技行業受利率、外匯匯率或石油價格等宏觀事件的影響相對更小。
此外,在二季度,被清倉最多的股票分別是凱洛格食品公司、蘋果公司、Eli Lilly、強生與摩根大通。雖然蘋果公司位於拋售榜第二,但目前對沖基金持有的股票中,蘋果公司仍佔比最大。
H. 對沖基金全球規模2.25萬億美元 中國夢還有多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兩位教授在接受和訊網訪問時通過對比國內外現狀,試圖揭開海外對沖基金神秘面紗。
作為全球研究對沖基金權威學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梁兵教授對和訊表示,據芝加哥一家對沖基金研究機構調查顯示,目前全球共有9800多家對沖基金,截止去年年底管理著2.25萬億美元。行業分布具有不對稱的特點,50 億美元以上的基金只佔總數量的5%,卻占據大約70%市場資產份額。
股指期貨的推出被譽為中國對沖基金元年開啟,但相比海外成熟市場還是襁褓中的嬰兒。其中,中國金融市場缺乏廣度和深度成為對沖基金在中國發展的一大挑戰。目前金融衍生品正式推出的是只有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剛剛於近日獲得證監會批准,也尚未正式推出。梁兵表示,國外對沖基金主要投資標的豐富不受限制,包括全球股市、主權債、公司債券等債券、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和結構化產品。
除了投資標的和對沖工具受限,資金來源方也有差距。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嚴弘介紹,海外對沖基金資金來源除了高凈值人群,還有很大部分是機構投資者,比如保險(放心保)資金、大學基金會、養老基金等,而在中國這些機構投資者對接對沖基金則需要審批,對沖基金募集、准入、監管都需要相關法律法規,而且投資者對對沖基金能對沖風險並獲得穩定收益的觀念也不成熟。
此外,國內不少期貨私募以商品期貨、金融期貨的投機交易為主,博取價差收益。即便也參與了股指期貨市場,但由於並非將其視為對沖價格風險工具而是投機標的,嚴格意義上也不能稱之為對沖基金。梁兵指出:「曾有研究顯示國外對沖基金使用衍生品的主要目的為套期保值,規避風險,單純以交易衍生品獲取投機盈利的很少,更多的是將衍生品作為一種風險管理工具,與國內衍生品市場以投機為主不同。」
近幾年來,國內量化投資交易風靡一時,備受推崇,甚至有公司在宣傳中將之奉若神明。但梁兵認為,量化雖可稱上是一種策略,但更是一個工具。「海外對沖基金目前主要策略為股票市場多空型、全球宏觀、相對價值套利,和事件驅動型。成功的交易需要藝術與科學的有機結合,多年積累經驗是主觀藝術,量化是科學的手段,僅靠量化是不夠的。」
「實際上,中國真正的對沖基金還很少。」嚴弘說,海外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很多曾是券商自營部交易員、公募基金經理以及CTA(商品期貨投資顧問)經理,券商、基金的人才儲備比期貨業有優勢,但期貨業對衍生品更有經驗,期貨私募或期貨公司很有可能發展成「小而美」的CTA,而非對沖基金。
然而盡管在發展初期,對沖基金的魅力卻不可小覷。據和訊了解,原財通基金總經理陳東升離職後,正在組建同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基金公司高管到下海創業,陳東升十分看好未來中國對沖基金前景,致力於打造對沖基金平台。事實上,此前已經有多位期貨圈資深人士離職著手布局中國對沖基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