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波動越頻繁股票期權
❶ 個股期權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合約標的當前價格: 在其他變數相同的情況下,合約標的價格上漲,則認購期權價格上漲,而認沽期權價格下跌;合約標的價格下跌,則認購期 權價格下跌,而認沽期權價格上漲。
2、個股期權的行權價: 對於認購期權,行權價越高,期權價格就越低;對於認沽期權,行權價越高,期權價格就越高。
3、個股期權的到期剩餘時間: 對於期權來說,時間就等同於獲利的機會。在其他變數相同
的情況下,到期剩餘時間越長的期權對於期權買方的價值就越 高,對期權賣方的風險就越大,所以它們的價格也應該更高。
4、當前的無風險利率: 在其他變數相同的情況下,利率越高,認購期權的價格就越高,認沽期權的價格就越低;利率越低,認購期權的價格就越低,認沽期權的價格就越高。利率的變化對期權價格影響的大小,與 期權到期剩餘時間的長短正相關。
5、合約標的的預期波動率: 波動率是衡量證券價格變化劇烈程度的指標。在其他變數相
同的情況下,合約標的波動率較高的個股期權具有更高的價格。
6、分紅率: 如果標的股票發生分紅時不對行權價格做相應調整,那麼標的股票分紅會導致期權價格的變化。具體來說,標的股票分紅的 增加會導致認購期權的價格下降,而認沽期權的價格上升;標的 股票分紅的減少會導致認購期權的價格提高,而認沽期權的價格 下降。另外,期權的到期剩餘時間越長,或預期分紅的數目越大、 次數越多,分紅對其價格的影響就越大。
❷ 影響股票期權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股票期權的價格受其內在價值的影響。所以任何要素的改變,都可以促進內在價值增大,必然會帶來股票期權價格上升;反之,則相反。那麼影響股票期權價格的要素是什麼?
有期權的買賣就會有期權的價格,通常將期權的價格稱為權力金或許期權費。許多人都以為期權的定價太貴,進場門檻過高。
影響股票期權價格的要素有哪些?
期權買賣實踐是一種權力買賣,它答應購買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內,依照合同所規則的價格,向出售者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購買者為了取得這個權力有必要支付一定的價值。
權力金是期權合約中的僅有變數,期權合約上的其他要素,如:履行價格、合約到期日、買賣種類、買賣金額、買賣時刻、買賣地址等要素都是在合約中事前規則好的,是標准化的,而期權的價格是是由買賣者在買賣所里競價得出的。
影響期權價格的根本要素主要有:①標的物價格;②履行價格;③標的物價格動搖率;④距到期日前剩餘時刻;⑤無風險利率;⑥標的物在持有期的收益。
1.標的物價格:行權價與標的物的市場價是影響期權價格的最重要要素。兩種價格的相互關系不只決議著內在價值,並且影響著時刻價值。行權價與標的物市場價格的相對差額決議了內在價值的有無及其大小。就看漲期權而言,市場價格超越行權價越多,內在價值越大;超越越少,內在價值越小;當市場價格等於或低於行權價時,內在價值為零。就看跌期權而言,市場價格低於行權價越多,內在價值越大;當市場價格等於或高於行權價時,內在價值為零。
2.行權價:行權價大小對期權價格的影響見上面的剖析。
3.標的物價格動搖率:價格動搖率是指標的物價格的動搖程度,它是期權定價模型中最重要的變數。假如咱們改動價格動搖率的假定,或市場對於價格動搖率的觀點發作了改變,期權的價值都會發作明顯的影響。
4.距到期日前剩餘時刻:期權合約的有效期是指間隔期權合約到期日前剩餘時刻的長短。在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期權有效期越長,其時刻價值也就越大。對於期權買方來說,有效期越長,選擇的地步越大,標的物價格向買方所希望的方向改變的可能性就越高,買方行使期權的時機也就越多,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有效期越短,期權的時刻值就越低。由於時刻越短,標的物價格呈現大的動搖,尤其是價格改變發作反轉的可能性越小,到期時期權就失去了任何時刻價值。
對於賣方來說,期權有效期越長,風險也就越大,買方也就樂意支付更多的權力金來佔有更多的盈餘時機,賣方得到的權力金也就越多。有效期越短,賣方所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小,他賣出期權所要求的權力金就不會許多,而買方也不樂意為這種盈餘時機很少的期權支付更多的權力金。因而,期權的時刻價值與期權合約的有效期成正比,並隨著期權到期日的日益接近而逐漸衰減,而在到期日時,時刻價值為零。
5.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水平也會影響期權的時刻價值。當利率進步時,期權的時刻價值會削減;反之,當利率下降時,期權的時刻價值則會增高。不過,利率水平對期權時刻價值的全體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
6.標的物在持有期的收益:有些標的物在持有期間或許會有一定的收益,比方股票在持有期間或許會有分紅收益,持有的國債或外匯存放在銀行在持有期間也會有利息收入。收益的大小也會對期權的價格有一定的影響,當然,其影響力與利率水平同樣是較弱的。
股票期權買賣行市中的變數包含:買進或賣出股票的協議價格、期限長短、期權費大小。
協議價格與現貨價差密切相關:正差越大,期權費越低;負差越大,期權費越高。期限與期權費的大小也相關,期限越長,期權費越高。
在我國,股票期權和相似期權的出資東西的開展可謂日新月異。詳細的說,我國金融市場與外匯連動的產品己經較為完全,而與股票連動的產品卻很少見到。我國相似期權的出資東西體現的另一個特色便是,東西方式以存款為主,這其實與我國現在的分業情況有關。
❸ 股票期權
股票期權激勵制度主要是圍繞著一些基礎要素進行設計的,這些設計要素包括:授予主體和激勵對象、股票來源、授予數量、行權價格、等待期和有效期、行權方式和行權時機等。
1.授予主體和激勵對象
股票期權的授予主體只能是股東大會。股票期權的激勵對象主要是公司核心技術人員和一些有特殊貢獻的公司員工。我國股票期權受益人的范圍主要限定為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技術骨幹、經營骨乾和有突出貢獻的員工。
2.股票來源
用於股票期權激勵的股票來源日趨多樣化。上市公司在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向激勵對象發行股份的方式解決股票來源問題,也可以通過回購本公司的股份用於股票期權激勵,還可以在公開發行新股時預留股份解決股權激勵的股票來源問題。
3.授予數量
我國法律規定,上市公司全部有效的股權激勵計劃所涉及的標的股票總數累計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0。非經股東大會特別決議批准,任何一名激勵對象通過全部有效的股權激勵計劃獲授的本公司股票累計不得超過公司股本總額的1。
4.行權價格
行權價格是根據贈予日或贈予日以前若干天股票的公允市價而確定的。由於我國的證券市場發展不完善,股價的波動異常頻繁,我國的股票期權行權價應採取「現值有利法」,即行權價高於當前價,並在此基礎上,將公司的業績指標與行權價聯系起來,將行權價設計為一種可變的行權價,即根據選定的財務指標的變化而相應變化。
5.等待期和有效期
我國法律規定,股票期權授權日與獲授股票期權首次可以行權日之間的間隔不得少於1年。另外,公司在贈予股票期權時,應該說明購買相應期權股票權利的有效期限,股票期權必須在這個期限內執行,一旦股票期權過期,員工就不能再購買期權股票。我國法律規定的股票期權的有效期從授權日計算不得超過10年。
6.行權方式和行權時機
股票期權通常有三種行權方法,即現金行權、股票互換行權和經紀人同日銷售行權。現金行權是指行權人以現金支付行權費、稅金和相關費用,由證券公司以執行價格為行權人購買公司股票。股票互換行權是指受益人使用已有的公司股票來支付所購買的期權股票的價格,一般只有明確規定才能採用此種方法。經紀人同日銷售行權是指行權人對部分或全部可行權的股票期權行權並立刻出售,以獲取行權價與市場價的差價,此種方法行權使得行權人不用現金支出,且風險小,即時可獲取收益,因此大多數行權人願意接受。股票期權的行權與否主要取決於行權價格和市價的差額大小,何時行權還取決於期權受益人個人對公司股價的預期和判斷。
希望採納
❹ 股票激勵期權行權價格對股價有什麼影響
國有企業採取的一系列"放權讓利"的改革措施,目的在於調整國家所有者和企業之 間的利益分配結構,並向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傾斜,以誘導其生產性努力,生產積極性帶來 的經濟增長又為構建與激勵相容的產權結構和治理結構提供了有利條件. 但是, 隨著市場競 爭的加劇, 在不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引入創新機制的條件下, 單個企業的生產性努力所能獲 取的利潤增長空間越來越小,而政府對企業的"軟預算約束"沒有根本改變,使企業從分配 性努力中獲利變得相對容易, 就導致了對分配性努力的激勵. 這一結果使所有者的利益受到 了企業經營者和生產者等"內部人"的侵害.在"窮廟富方丈""59 歲現象" , ,過度在職消 費以及屢禁不止的貪污腐敗等等問題的背後, 根本的原因就在於: (1) 缺乏企業家市場和經 營者的篩選及其退出機制, 從而缺乏對經營者的外部約束. (2) 缺乏對經營者的有效激勵機制,經營者謀求在職期間的收益最大化.同時,改革的深化造成經營者對控制權預期的不穩定,加劇經營者行為的短期化. (3)國家所有者無法對經營者實行全面的嚴格監控,在缺乏 充分競爭環境和企業家市場的條件下,很難確定企業的實際績效及其中包含的經營者貢獻. 所以,現階段國有企業內部改革的重點,是解決好經營者的激勵與約束問題. 為了適應從計劃向市場的轉型,大中型的競爭性國有企業都將改造成具有現代企業特 征的微觀主體, 與私人獨資企業或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相比, 現代企業最核心的要素 1 是法人財產所有權相對獨立和企業內部獨特的治理結構. 內部治理的主要作用在於協調企業 不同產權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矛盾, 克服或減少代理成本. 在西方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制度 創新中,與經理人員持股一樣,股票期權也是一種廣泛使用的長期激勵方式.它把經營者的 個人利益與企業未來價值掛鉤,形成對經營者(代理人)的長期激勵和約束. 那麼,這一激勵機制是否具有普適性?它是否可以用於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員?是否有 助於解決改革過程中因經營者利益不斷強化而產生的代理成本問題,行為短期化問題以及 "內部人控制"問題?這是一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本文試圖提供一個研究國有企業經理人員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及其方案設計的初步框架.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股票期權的激勵機制,西方股票期權的經驗,國有企業試行 股票期權的各種方案及其比較,股票期權方案設計的原則和要點等問題.一, 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與效應 1.1 概述 股票期權起源於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是為解決現代企業中的"代理問題"而提出的. 根據現代企業理論, 風險與收益的對稱關系在企業中表現為剩餘索取權與剩餘控制權的 分配(相當於契約規定而言) .如果經營者的行為及其努力程度無法完全預測,賦予經營者 對剩餘成果的索取權是使其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努力的最佳方式, 或者至少通過參與企業剩 余的分享來提高其對所有者利益的關心, 這就是股權激勵的基本含義. 但股權本身並不能避 免經理人員採取損害企業長遠利益來獲得股價的短期上升, 或者放棄長期有利但對近期股價 不利的發展計劃. 消除這種短期行為的有效辦法, 是在經理人員的報酬結構中引入反映企業 價值增長的遠期因素. 於是金融衍生市場中的期權被運用到企業的股權激勵機制中. 股票期 權是給予經理人員在將來某個時間購買企業股票的權利, 從期權中獲利的條件是企業股票價 格超過其行權成本即股票期權的執行價格,並且股價升值越大,獲利越多.經理股票期權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簡稱 ESO)正是適應這一要求而形成的特有的對管理者的激勵 機制. 1.2 股票期權的內在激勵機制 期權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上是作為獨立的標的而存在的,但是用於企業內部激勵的 股票期權本身並不是作為交易的對象. 在大多數情況下, 經理人員獲得股票期權不需要額外 付費,也就是說期權的價格(通常表現為手續費)為零.這似乎給人一種印象,經理人員是 2 風險規避或"負贏不負虧"的,企業的股票期權實際上減少了受益人的風險.但是,股票期 權的激勵作用顯然不在於減少經理人員的風險.假定 S 代表股價,E 代錶行權價,S-E 反映 了受益人獲得的期權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即使行權價格等於股票價格,期權仍然 具有激勵作用,因為其依靠的主要是期權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當 S=E 時,股票期權 的內在價值為 0,其所有的價值(也就是激勵)全部為時間價值,它意味著在"等待期"中 股價的變動仍然可能超過行權價格.雖然 S=E 是一種特別的或極端的情況,但它表明了期 權時間價值的存在如何激發了經理人員提高股票價值的努力. 因此, 股票期權最本質的激勵 作用正是體現在時間價值上 (對於買權方也就是股票期權的受益人) 的經營者獲受期權數隨 公司價值的上升而形成的價值升水. 上述分析可以擴展出三個影響經理人員獲得期權時間價值的結論: (1)期權指向的股 票價格特徵對於期權的激勵強度是重要的. 股價波動幅度越大, 股價超過行權價格的概率越大,買權方(經理人員)獲利的機會越大,激勵強度也就越大.這也是高科技行業廣泛使用 股票期權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類企業都具有高風險,高成長性的特點,期權的時間價值對其 具有充分的吸引力.一些產業與行業的股價對於經濟信號(如利率)的敏感度較強,其股價 波動也會較大, 使用期權的效果要好於股價預期穩定的企業 (如零售企業, 電信等壟斷企業) . (2) 授權期和行權期的規定對於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具有重要影響. 在相對較長的時間里, 股價變動的概率大,對期權的時間價值會產生較強烈的作用.但是,如果期權具有抵押性或 者只能在某個固定的到期日行使的話(被稱為"歐式期權",一些因素也可能對時間價值起 ) 抵消作用,如授權期出現了發放股利的情況等.所以"歐式期權"的激勵強度對於授權期和 行權期的長短較不敏感.這也告訴我們,如果股票期權具有一個類似於"二級市場"的退出 機制,其激勵作用會更強. (3)企業在設計期權激勵契約時,買方(受益人)與賣方(作為 股東代表的董事會 )對未來股票價格的預期是不同的,這就給行權價格的確定帶來了很大 的不確定性.同時我們假定經理人員(代理人)具有信息上的優勢,即他的預期更可能接近 股價的真實水平, 那麼對委託人來講, 理論上對其最為有利的能夠帶來最大激勵的行權價格 應該是,使期權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1.3 股票期權在現代企業中的運用與效應 股票期權作為使經理們的報酬與業績掛鉤並滿足長期激勵要求的激勵方式, 在西方越來 越多的現代企業中得到了運用.美國投資者責任研究中心魯克斯頓對 1997 年標准普爾 1500 家企業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使用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企業在市值超過 100 億美元的公司中 比例高達 89%,中型和小型企業的比例分別為 69%和 70%.同時,股票期權數量在公司總 3 股本中所佔比例也在逐年上升,70 年代,大多數公司股票期權計劃允許收益人購買的全部 股票數量一般只佔公司總股本的 3%左右,到 90 年代達到 10%,有些計算機公司高達 16%. 標准普爾 500 家企業總裁名下的既得期權價值達到了 420 萬美元(中位數) .而其獲得的期 權如果按增值 10%計算,價值中位數超過 680 萬美元.另據《財富》雜志對美國 282 家中 型企業的調查,1985-1997 年間經理薪酬的構成明顯地由工資向股票期權傾斜.1985 年工資 占薪酬總額的比例為 52%,1997 年降到 28%,相反,1985 年股票期權收入占工資總額的比 例為 8%,1997 年上升到 42%. 股票期權作為一種激勵機制, 其效應是明顯的: (1) 薪酬結構的調整使經理人員的報酬 與公司業績掛鉤, 鼓勵經理人員更多的關注公司的長期發展, 而不僅僅將注意力集中在短期 財務指標上,從而有效的克服了經營者的短期行為; (2)股票期權對人力資本價值的體現, 使經營者有機會參與企業剩餘所有權的分配,實現了經營者與公司利益和股東利益的統一, 強化了公司價值的最大化與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對股權與企業業績之間的實證檢驗表明,股 票期權激勵與公司業績及股東機價值最大化正相關. Mehran 的研究證實, CEO 的股權利益, 持股比例與反映企業業績的指標(托賓 Q 值,ROA 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因此,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表明, 股權激勵和股票期權激勵對於現代企業的效率具有 重要和積極的作用,這也是國有企業引入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基本依據.二,國有企業股票期權激勵模式及其比較 2.1 國有企業實行股票期權的背景與制度環境 從激勵機制的角度來看,國有企業傳統薪酬結構僵硬,平均主義色彩濃厚.改革以"工 資—效率"假說為基礎,通過提高工資和獎金對經營者和生產者實施激勵.由於工資基金受 到政策的限制,獎金(特別是以承包制為代表的"利潤分成" )成為了主要的激勵手段.結 果基本工資占薪酬總額的比例越來越小.決策權和分配權越是下放,利潤分成的比例越高. 要使這一報酬激勵機制良性運轉, 企業家才能的競爭性市場價格和企業業績與企業家貢獻的 考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否則就會出現嚴重的代理問題並導致前文指出的由生產性努力 向分配性努力轉移. 利潤分成誘發的短期行為迫使國有企業必須建立對經理人員的長期激勵 機制,股權激勵和股票期權的實踐由此產生. 但是總體來講, 雖然國家和各地方政府允許經營者持股和進行股票期權的試點, 當前國 有企業對股票期權激勵的探索仍然缺乏基本的制度環境.
(只供參考.....................)
❺ 當股票價格波動幅度非常大時,什麼樣的期權投資獲利可能性高
股指期貨是和現貨的指數掛鉤的。如果建立空頭頭寸的話,必須期待股指下降,也就是必須打壓股市,這樣平倉的時候就賺到了,若是建立多頭頭寸的話,就必須期待股指上漲,這樣平倉時也賺到了。
股指期貨的賺投在於你可以用少量的錢買大量的期指,這些錢是保證金,不需要和現貨一樣必須有多少錢賣多少貨。所以,你買股指期貨後,可以用剩下的錢來打壓股市或者拉升期指合約的股票讓它們下降或拉升,從而賺取差價。
❻ 為什麼股價的波動率越大,看漲期權價值越高
參考一下期權的B-S定價模型公式,以及Rho值變化曲線就很明顯了
❼ 在股票價格波動激烈時應採用何種交易方式
股票市場的股票價格往往是波動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很難看清股票價格趨勢是看漲,還是看跌,一時看不清方向。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了穩妥起見,減少風險,應該購買雙向期權交易方式。
那麼什麼是雙向期權呢?它是投資者在同一時間內,既買了某種股票的看漲期權,又買了這種股票的看跌期權。很明顯,買了336雙向期權的手續費必定要高於只單買看漲期權或看跌期權,但是它獲利的機會多於後者,風險也少於後者。我們舉例來說明。某位投資者買了某種股票的雙向期權,看漲和看跌期權都是4個月,起止日期相同,股票的協定價格為每股100元,股票的數量各為50股,看漲期權手續費每股4元,看跌期權手續費每股6元,這個投資者總共需付500元手續費。
如果在這4個月內,股票價格停在每股100元,這位投資者又沒有轉賣他的期權,他的最大損失是已付的500元手續費。那麼當這種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每股90元或者是高於每股110元時,這位買主行使期權均可獲利。我們還應看到,當這種股票價格時而在100元以上,時而在100元以下,期權的投資者損失的可能還要減少。即使股票價格在90元以上,110元以下,只要最高和最低價格之差超過10元,也就是超過手續費,這位投資者就定會盈利。在期權有效期內,如果股票最低市場價格為92元,最高市場價格為107元,兩者相差15元,超過10元,那麼我們看買主將怎樣獲利。當股票價格上漲到每股107元時,買主行使看漲期權,每股可獲7元,50股可獲350元;當股票價格下跌到每股92元時,買主又行使看跌期權,每股可獲利8元,50股可獲利.400元,兩者加起來總共750元,去掉手續費500元,投資者可以收益250元。通過上述說明可以得知,購買雙向期權交易方式,可以避免在股票市場上股票價格激烈波動時因一時看不清股票價格趨勢而盲目購買股票,從而蒙受損失。
❽ 股票期權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市場利率,通貨膨脹率,股票分紅情況。。。。總之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全部都影響股票期權
此外應該還受期權的合約種類和期權期限影響。一般美式期權比歐式期權價值高,而且距離到期日越近期權的時間價值越小。
標的股票的波動率越大期權的價值越大
❾ 買入跌期權的股票,期權費越高該怎麼辦
按執行價格和標的股票的價格的關系分,股票期權可以分為虛值期權、平值期權和實值期權。當股票價格大於認購期權的執行價格,認購期權處於實值狀態。當股票價格等於認購期權的執行價格,認購期權處於平值狀態。當股票價格小於認購期權的執行價格,認購期權處於虛值狀態。
假如投資者預期股價在未來會以一定幅度上漲,在股價一定幅度的上升以後,買入一份認購期權,同時賣出一份到期日相同,但行權價較高的認購期權。賣出認購期權的權利金可以抵消一部分低行權價期權的權利金成本
❿ 研究股票期權激勵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個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 本文試圖提供一個研究國有企業經理人員股票期權激勵機制及其方案設計的初步框架.其中涉及的主要問題包括:股票期權的激勵機制,西方股票期權的經驗,國有企業試行 股票期權的各種方案及其比較,股票期權方案設計的原則和要點等問題.一, 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與效應 1.1 概述 股票期權起源於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是為解決現代企業中的"代理問題"而提出的. 根據現代企業理論, 風險與收益的對稱關系在企業中表現為剩餘索取權與剩餘控制權的 分配(相當於契約規定而言) .如果經營者的行為及其努力程度無法完全預測,賦予經營者 對剩餘成果的索取權是使其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而努力的最佳方式, 或者至少通過參與企業剩 余的分享來提高其對所有者利益的關心, 這就是股權激勵的基本含義. 但股權本身並不能避 免經理人員採取損害企業長遠利益來獲得股價的短期上升, 或者放棄長期有利但對近期股價 不利的發展計劃. 消除這種短期行為的有效辦法, 是在經理人員的報酬結構中引入反映企業 價值增長的遠期因素. 於是金融衍生市場中的期權被運用到企業的股權激勵機制中. 股票期 權是給予經理人員在將來某個時間購買企業股票的權利, 從期權中獲利的條件是企業股票價 格超過其行權成本即股票期權的執行價格,並且股價升值越大,獲利越多.經理股票期權 (Executive Stock Options, 簡稱 ESO)正是適應這一要求而形成的特有的對管理者的激勵 機制. 1.2 股票期權的內在激勵機制 期權在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場上是作為獨立的標的而存在的,但是用於企業內部激勵的 股票期權本身並不是作為交易的對象. 在大多數情況下, 經理人員獲得股票期權不需要額外 付費,也就是說期權的價格(通常表現為手續費)為零.這似乎給人一種印象,經理人員是 2 風險規避或"負贏不負虧"的,企業的股票期權實際上減少了受益人的風險.但是,股票期 權的激勵作用顯然不在於減少經理人員的風險.假定 S 代表股價,E 代錶行權價,S-E 反映 了受益人獲得的期權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即使行權價格等於股票價格,期權仍然 具有激勵作用,因為其依靠的主要是期權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