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與股票市值巴菲特
A. 巴菲特指標在哪裡看
巴菲特指標不能查看,需自行計算。
巴菲特指標在相關的股票軟體中不能查看,因為這個指標是通過計算得到的。計算基於美國股市的市值與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巴菲特認為,若兩者之間的比率處於70%至80%的區間之內,這時買進股票就會有不錯的收益。高於這個比例投資股票風險提升。
【拓展資料】
所謂「巴菲特指標」,就是美股總市值(威爾希爾5000指數)與美國GDP的比值,巴菲特認為,若兩者之間的比率處於70%至80%的區間之內,這時買進股票就會有不錯的收益。
巴菲特指標被投資者、市場研究人士廣泛用來衡量美股是否過熱,如果在這個比例偏高時買進股票,就等於在「玩火」。巴菲特稱其「可能是任何時刻衡量估值水平的最佳單一指標」。
目前巴菲特指標飆升至205%的創紀錄高點,似乎預示著美股有下跌的跡象。事實上,數據顯示,「巴菲特指標」一般位於93%和114%之間,而目前已經到了205%的創紀錄高點,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指標到達100%以上時,投資者需要觀望或者退出市場了。
用戶在平時投資股票時不能依靠單一的指標判斷股票是否投資,需要根據市場的整體走勢和經濟的發展進行確定。同時投資者本身具有豐富的股票知識,再有就是投資者掌握一定的投資技巧。
用戶在投資股票時一定要使用個人的閑錢,不能借款投資。再有就是用戶在投資股票時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讓用戶在投資股票時作出正確的判斷。
在買入一隻股票時通常選擇在股價低的位置介入,後續在股價上漲後就可以賣出獲利。不過用戶買入的股票也可能出現價格下跌的情況,這時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損失。如果買入後股價持續下跌,這時要學會賣出止損。
B. 股市總市值與國內生產總值(GDP)比率怎麼計算
股市總市值/GDP數值嘛,這有什麼難算的。 查市值去兩交易所網站,查GDP去國家統計局網站。
C. 巴菲特有一個著名的判斷泡沫的公式,就是市值除以這個國家的gdp
這東西管個屁用,按這個算中國股市還要暴漲,但可能嗎,6000點的時候gdp多少,現在gdp漲了多少倍,股市卻只有4000點
D. 巴菲特認為股票總市值佔GDP的比例在70%到80%左右,股指才能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可是我在百度上
上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查總市值後相加,除以GDP
E. 我國股票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多少是合理的
巴菲特提出一個判斷市場估值高低的原則:市場總市值與GDP之比的高低,反映了市場投資機會和風險度。如果所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的比率在70%~80%之間,則買入股票長期而言可能會讓投資者有相當不錯的報酬
由於美國和英國大量的國外上市企業,他們股票總市值佔GDP高位常常在150%以上,屬於高位區域。所以當比率在70%~80%之間,就是低谷區域了。大致相當於高位的一半的位置。
目前我們3000點的位置,大概這個比值是70%,是不是就低估了呢?
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的股票市場不僅沒國外企業,國內的許多優秀企業都跑到國外上市去了。2000年這個比值最高只有48%;05年最低的時候這個比值只有17.7,07年最高有127%;08年最低的時候又降到43%,今年6月15日的時候,比值又變成110%。發生這個變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國家核心的企業多數已經上市了在這幾年中。
按照最近目前最高值與最低值的對比來看,最高值與最低值應該在0.4-0.5的樣子,考慮到從前兩年開始,又有一批股票上市,我們把比值提高一些,大概在0.45-0.55,或者0.5-0.6。所以按照巴菲特的理論,在中國的具體情況這個比值應該是45%~60%之間,取中位數,同樣也是對比美國,大概就是gdp的一半的位置50%的樣子吧。對應的點位是2400點的位置。
F. 巴菲特指標是什麼這個指標有什麼作用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巴菲特指標的來歷,故事是這樣的巴菲特在《財富》雜志發布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是說他對當前股票市場的看法。在這篇文章中呢,他提出了一個判斷股市整體估值也就是股票走向的指標,後來就被人們稱為“巴菲特指標”。
G. 投資 基金 巴菲特 用所有上市公司股票總市值佔GNP的比例判斷買入賣出時機,一般在70%~80%
這個指標類似於市銷率、市盈率的概念。衡量整個股票市場的高低估情況。GNP是國民生產總值。統計局網站是估計可以找到。不過用GDP也是可以的。。股票總市值/GDP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的證券化率。希望對你有幫助
H. GDP與股市,與股價
一、兩個概念
GDP:國際上通用的量化宏觀經濟的數據,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一般教科書給它下的定義是:一年當中一國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總值。
這個定義中值得注意的概念是最終產品,最終產品是相對於中間產品而言的。中間產品可以認為是一種原材料產品,是用於生產最終產品的。比如說,做衣服用的布就是中間產品,而衣服就是最終產品。
證券化率:滬深兩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與GDP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個國家證券市場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衡量股市投資價值的重要參考指標。
二、大師的標准
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認為,雖然證券化率作為分析工具有其局限性,但是,如果只選擇一個指標來判斷任何時刻市場的估值水平,它可能是最好的指標……當該比值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時,就應當被視為一個嚴重的警告。
巴菲特說,就美國市場而言,如果證券化率降到70%-80%的區間,就比較適合買入。如果證券化率逼近200%時你再買入,就是在玩火。
巴菲特這樣說的確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美國股市在2000年崩盤的時候,上市公司總市值約佔GDP的190%,日本1990年年初股市崩潰的時候,上市公司總市值也佔到其GDP的180%。
三、我國的情況
2007年8月9日收盤後,滬深兩市總市值達到21.14萬億元,而2006年我國的GDP總量是21.09萬億元人民幣。這是滬深兩市總市值首次超過GDP總量,也就是說,這一天,我國的證券化率首次超過了100%,當天上證指數是4,754點。按照巴菲特的觀點,這個點位證券化率100%,風險並不大。
2007年,中國GDP總量為246619億元,截至昨天,2008年5月19日,深滬兩市總市值為190113 46593=236706億元),證券化率為96%。如果2008中國GDP增長10%,則動態證券化率為87%。2007年10月16日,股市達到最高點6100點,當日深滬總市值為34.92萬億元,當日證券化率為140%。
假設中國股市和美國不同,證券化率逼近150%股市就要崩潰,那麼按照比率,中國股市證券化率降到60%以下才有投資機會,對應的點位大致是2600點。
當然,這是指的整個市場,不是說滬指到了2600點的時候才能買股票,相信任何點位都有低估的股票,和值得投資的公司。
I. 全球股市總市值和全球gdp比例怎麼看
這個沒有一定的比例的,因為股市總是波動的,而且股市是經濟的先行指標。
J. 巴菲特曾說股市總市值是GDP的70%~80%時值得買入!現在只有69%,為何所有人都認為接下來大盤
股市是藝術,不是科學。
所以沒有精確的數學模型。
巴菲特被套30%的事情多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