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吞象市值大的股票漲的程度
❶ 誰清楚,李嘉誠蛇吞象,當初6億是如何60億和黃。我很想知道
和記黃埔,是香港第二大英資洋行,資產價值六十多億港元。而長實只是一間資產不到7億的中小型公司。李嘉誠不但控得和黃,還做到兵不血刃,他由此而被譽為「超人」。和黃一役,李超人究竟有何超人高招?
李嘉誠退出九龍倉角逐,將目標瞄準另一家英資洋行——和記黃埔。
和黃集團由兩大部分組成,一是和記洋行;二是黃埔船塢。和黃是當時香港第二大洋行,又是香港十大財閥所控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記洋行成立於1860年,主要從事印度棉花、英產棉毛織品、中國茶葉等進出口貿易和本港零售業。初時規模名氣不大,遠不可與怡和、置地、鄧普、太古等洋行相比。到二戰前,和記有下屬公司20間,初具規模。
黃埔船塢有限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843年,林蒙船長在銅鑼灣怡和碼頭造木船。船塢幾經遷址,不斷充資合並易手,成為一間公眾公司。到20世紀初,黃埔船塢與太古船塢、海軍船塢並稱為香港三大船塢,形成維修、建造萬噸級輪船的能力。除此,黃埔船塢還經營碼頭倉儲業。
二戰之後,幾經改組的和記洋行落入祈德尊家族之手。該家族與怡和凱瑟克家族、太古施懷雅家族、會德豐馬登家族,並列為本港英資四大家族。20世紀60年代後期,祈德尊雄心勃發,一心想成為怡和第二。他趁1969~1973年股市大牛沖天,展開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收購,把黃埔船塢、均益倉、屈臣氏等大公司和許多未上市小公司歸於旗下,風頭之勁,一時無兩。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產必旺的產業大趨勢,關閉九龍半島東側的碼頭船塢,將修船業務與太古船塢合並,遷往青衣島,並將其他倉場碼頭統統轉移到葵涌去發展。騰出的地皮,用來發展黃埔新村、大同新村、均益大廈等。祈德尊滿天開花大興土木,地產成為集團的支柱產業。
傳媒說祈德尊是個「食慾過盛、消化不良」的商界「大鱉」。他一味地吞並企業,鼎盛期所控公司高達360間,其中有84間在海外。祈德尊雖長有「鋼牙銳齒」,「腸胃功能」卻太差,「腹瀉不止」——不少公司狀況不良,效益負增長,給他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幸得股市太旺,祈德尊大量從事股票投機生意,以其暫獲彌補財政黑洞。
1973年中股市大災,接著是世界性石油危機,接著又是香港地產大滑坡。投資過速、戰線過長、包袱過沉的和記集團掉入財政泥淖,接連兩個財政年度虧損近2億元。1975年8月,匯豐銀行注資1.5億港元解救,條件是和記出讓33.65%的股權。匯豐成為和記集團的最大股東,黃埔公司也由此而脫離和記集團。
匯豐控得和記洋行,標志著祈德尊時代的結束,和記成了一間非家族性集團公司。匯豐物色韋理主政。1977年9月,和記再次與黃埔合並,改組為「和記黃埔(集團)有限公司」。韋理有「公司醫生」之稱,但他一貫是做智囊高參輔政,而從未在一間巨型企業主政。又因為祈德尊主政時,集團虧空太大,公司醫生韋理上任,未見其妙手回春——和黃的起色不如人們預想的好。
乘虛而入,是戰場常見並有效的戰術。李嘉誠在覬覦上九龍倉的同時,也垂青和記黃埔。 他放棄九倉,必然要把矛頭對准和黃。 輿論皆說,和黃一役,足見李嘉誠是聰明絕頂的人。
其一,李嘉誠成全包玉剛收購九龍倉的心願,實則是讓出一塊肉骨頭讓包氏去啃,自己留下一塊瘦肉。因為九龍倉屬於家族性公司的怡和系,凱瑟克家族及其代理人必會以牙還牙,殊死一搏反收購。包氏收購九龍倉,代價沉重,實際上與怡和大班打了個平手。怡和在港樹大根深,收購九龍倉,必有一番血戰惡戰。
反之,淪為公眾公司的和記黃埔,至少不會出現來自家族勢力的頑抗反擊。身為本港第二大洋行的和黃集團,各公司「歸順」的歷史不長,控股結構一時還未理順,各股東間利益意見不合,他們正祈盼出現「明主」,力挽頹勢,使和黃徹底擺脫危機。
只要能照顧並為股東帶來利益,股東不會反感華人大班入主和黃洋行。這便是李嘉誠最初的出發點。
其二,李嘉誠權衡實力,長江實業的資產才6.93億港元,而和黃集團市值高達62億港元,蛇吞大象,難以下咽。和黃擁有大批地皮物業,還有收益穩定的連鎖零售業,是一家極有潛質的集團公司。本港的華商洋商,垂涎這塊大肥肉者大有人在,只因為和黃在本港首席財主匯豐的控制下,均暫且按兵不動。
李嘉誠很清楚,匯豐控制和黃不會太久。根據公司法、銀行法,銀行不能從事非金融性業務。債權銀行,可接管喪失償債能力的工商企業,一旦該企業經營走上正常,必將其出售給原產權所有人或其他企業,而不是長期控有該企業。
在李嘉誠吸納九倉股之時,他獲悉匯豐大班沈弼暗放風聲:待和記黃埔財政好轉之後,匯豐銀行會選擇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對象,將所控的和黃股份的大部分轉讓出去。
這對李嘉誠來說,不啻是個福音。長實財力不足,若藉助匯豐之力,收購算成功了一半。
其三,李嘉誠夢寐以求成為匯豐轉讓和黃股份的合適人選。為達到目的,李嘉誠停止收購九倉股的行動,以獲匯豐的好感。
李嘉誠賣了匯豐一份人情,那麼,信譽卓著的匯豐必會回報—還其人情。這份人情,是否是和黃股票,李嘉誠尚無把握。
為了使成功的希望更大,李嘉誠拉上包玉剛,以出讓1000萬股九倉股為條件,換取包氏促成匯豐轉讓9000萬股和黃股的回報。李嘉誠一石三鳥,既獲利五千九百多萬港元,又把自己不便收購的九龍倉讓給包氏去收購,還獲得包氏的感恩相報。
在與匯豐的關繫上,李嘉誠深知不如包玉剛深厚。包氏的船王稱號,一半靠自己努力,一半靠匯豐的支持。包氏與匯豐的交往史長達二十餘年,他身任匯豐銀行董事(1980年還任匯豐銀行副主席),與匯豐的兩任大班桑達士、沈弼私交甚密。
李嘉誠頻頻與沈弼接觸,他吃透匯豐的意圖:不是售股套利;而是指望放手後的和黃經營良好。另一方面,包氏出馬敲邊鼓,自然馬到成功。
1979年9月25日夜,在華人行21樓長江總部會議室,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誠,舉行長實上市以來最振奮人心的記者招待會,一貫持穩的李嘉誠以激動的語氣宣布:
「在不影響長江實業原有業務基礎上,本公司已經有了更大的突破—長江實業以每股7.1元的價格,購買匯豐銀行手中持佔22.4%的9000萬普通股的老牌英資財團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股權。」
在場的大部分記者禁不住鼓起掌來,有記者發問:「為什麼長江實業只購入匯豐銀行所持有的普通股,而不再購入其優先股?」
李嘉誠答道:「以資產的角度看,和黃的確是一間極具發展潛力的公司,其地產部分和本公司的業務完全一致。我們認為和黃的遠景非常好,由於優先股只享有利息,而公司盈虧與其無關,又沒有投票權,因此我們沒有考慮。」
李嘉誠被和記黃埔董事局吸收為執行董事,主席兼總經理的仍是韋理。
記者招待會後的一天,和黃股票一時成為大熱門。小市帶動大市,當日恆指飈升25.69點,成交額4億多元,可見股民對李嘉誠的信任。李嘉誠繼續在市場吸納,到1980年11月,長江實業及李嘉誠個人共擁的和黃股權增加到39.6%,控股權已十分牢固。其間,未遇到和黃大班韋理組織的反收購。
1981年1月1日,李嘉誠被選為和記黃埔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成為香港第一位入主英資洋行的華人大班(註:包玉剛入主的怡和系九龍倉不屬獨立洋行),和黃集團也正式成為長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
李嘉誠以小搏大,以弱制強。長江實業實際資產僅6.93億港元,卻成功地控制了市價62億港元的巨型集團和記黃埔。按照常理,既不可能,更難以令人置信,難怪和黃前大班韋理,會以一種無可奈何、又頗不服氣的語氣對記者說:
「李嘉誠此舉等於用美金2400萬做訂金,而購得價值十多億美元的資產。」
❷ 歷史上漲幅最大的股票是誰,漲了多少倍,最高股價是多少
87.1-93.2:(90年以前沒有交易所)這波行情漲幅最大的是以豫園商城(600655)為代表的上海老八股。
漲幅就不好算,因為這些股票都是從原始股轉入股市的,據說買原始股的人如果在最高點賣,能賺上千倍 96.1-97.5:這波行情漲幅最大的是以深科技(000021)、四川長虹(600839)、發展銀行(000001)為代表的優質股票,當年這些股票業績很好。
深科技在一年多時間里漲幅達2300%。 99.5-01.6:這波行情漲幅最大的是以上海梅林(600073)。
(2)蛇吞象市值大的股票漲的程度擴展閱讀:
這項由西南財經大學開展的調查,對5000個內地家庭進行了電話采訪。調查發現,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家庭的股市參與率為6.1%。內地正在炒股的多為年輕人,約13%的受訪者不到30歲。此外,2013年下半年新開戶的內地股民家庭佔比約31%,這其中近40%的家庭來自三四線城市。
調查顯示,老股民家庭的表現好於新股民家庭:在2013年上半年或之前開始炒股的家庭,78.4%表示賺了錢,相比之下,新股民家庭表示賺錢的比例為72.5%。
調查還發現,持股越多的家庭,盈利的可能性就越高。在持有4隻以上股票的家庭中,聲稱賺錢的比例接近85%,遠高於持有3隻以下股票家庭的74.4%。另外,與其他人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或炒股歷史越長的股民,往往對股市的未來預期更樂觀。
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達到上半年最高點5178.19點,後迎來中國股市一次暴跌,兩周內致滬深兩市市值蒸發21萬億元。
❸ 大市值的股票有哪些 大市值的股票一定好嗎
有些股民在股市中買賣股票,喜愛找市值大的股票,由於這些股票假如遇到風險的話不會容易的就大跌,並且假如行情好的話,股票上漲的速度也是很快的,這些股票怎樣玩呢?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大市值的股票有哪些,這些股票是不是一定就很好呢。
本年把兩市總市值300億以上大市值的股票看了一遍,發現有以下幾個現象:
最近漲得好的大市值股票都是大消費和科技,細分來看:
食品飲料白酒有:貴州茅台、五糧液、山西汾酒、海天味業、雙匯開展、青島啤酒、中炬高新。
文教休閑的TOC龍頭們:中公教育、晨光文具、宋城演藝、丸美股份。
生物、醫葯、醫療的有:愛爾眼科、通策醫療、邁瑞醫療、長春高新、康泰生物、泰格醫葯、沃森生物、益豐葯房、我武生物。
科技類的有:海康威視、信維通訊、國電南瑞、韋爾股份、歌爾股份、恆生電子、兆易創新、深南電路、卓勝微、浪潮信息。
然後其他300市值以上的股票里,我國平安和招商銀行牽強為金融股站住了台,剩餘的便是長江電力寧滬高速。
剩餘的便是十分苦逼的職業了。
最慘職業TOP1鋼鐵職業:山鋼和包鋼這是要退市了嗎?股價在1.2,1.3晃悠,就連龍頭寶鋼,也回到的2016年供應側變革時分的股價了,鋼鐵股被市場極度討厭,紛繁逃離,河鋼、鞍鋼、馬鋼也一貫創新低,簡直是水銀瀉地一般的跌落,和上面的消費和科技構成鮮明比照。
最慘職業TOP2基建職業:我國建築、我邦交建、我國鐵建、電建、中鐵、中冶,跌落的流通度和鋼鐵板塊有的一拼,除了我國建築根本都跌破16年了,快要回到14年發動初的方位了,我一貫覺得這幾家基建公司是最能體現國家競爭力的公司,基建狂魔的稱謂不是白來的。
石油:我國石油這個超級權重從來沒有中止過跌落的腳步,沒有一天不跌過。這個股票應該沒人去碰吧。
煤炭:龍頭神華和陝煤都在跌,這兩公司一貫穩健,從9月到現在跌了10%以上。再看一眼國電電力,天哪又跌回2.2了。
房地產職業:沒有基建和鋼鐵跌的快,但也是很明顯的跌落走勢,這里邊萬科新城最能挺,綠洲和蛇口現已先跌為敬,保利、金地和華夏兩三個星期跌了10%多。
所以說,大市值的股票並不一定合相當時的行情,股民出資的時分不能專挑大市值的股票來進行買賣。可是假如讓非股民選一個上面的股票抄底,一定會選各自龍頭,再挑一個德華,最好選寶鋼股份。
看了看上面被簇擁和被扔掉職業的比照,市場現在極為注重短期成績的確定性。可是也不得不說:TOC輕財物弱周期的公司的確更為優異,並且越來越難跌下來讓股民上車了,而那些現在被資金扔掉的公司其實里邊還有大時機的,僅僅現在才能圈不行,只能說那些傳統職業的龍頭現已十分廉價,僅僅下流需求下滑是確定性的,短期買入很難快漲,誰都不吝耽誤時間本錢。
❹ 股票的市值和什麼有關是不是市值越大,越難拉伸
股票市值和公司有關 ,市值越大,肯定能拉升,因為流通盤多很多 拉升需要的成本就要多 股票V我
❺ 股市中市值大的股票對該板塊有什麼影響
市值大對大盤點數的貢獻就更大,它們漲的多,大盤就漲的多;反之亦然。
❻ 天山生物被罰款,作為一個養殖公司,股價為何漲了那麼多
成立於2003年的天山生物,是一家傳統畜牧業公司,2012年登入A股創業板。
彼時,天山生物專注於銷售凍精及副產品業務,但公司業績每況愈下,凈利潤逐年下滑。尤其是2015年公司將業務重心轉向種畜銷售後,不僅沒有挽救下滑的凈利潤,反而使得公司連續兩年虧損,走到了退市邊緣。
雖然最後通過壓縮近4成管理費用,公司免於一「死」,但實控人李剛似乎對傳統畜牧行業失去了信心。
根據Wind顯示,2016年,畜牧及其他養殖行業的20家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只有2.71億元,而行業平均凈利潤只有0.18億元,普遍不高。
❼ 股市中的蛇吞象是啥意思
就類似小魚吃大魚,比如一家市值10來個億的公司吸收合並一家數十億甚至上百億資產的公司~
❽ 大市值的股票有哪些大市值的股票是不是一定好
有很多,但不都一定好隨著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都關注到了股票市場的相關交易報道,其中很多人就非常好奇大市值公司股票的投資價值究竟有多少?也有不少網友向我們咨詢道這樣的大公司是否值得大資本的投入?在解答廣大網友們對於大市值公司的相關好奇以及困惑之前,我們首先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市值。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值,其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如果一家公司擁有較高的市值,那麼這家公司的實力是得到一定認可的,但是我們在股票交易上並不是盲目購買這樣的大公司股票,以下是我們需要把握的一些細節。
三:不可盲目投資
市場交易都是存在風險的,正如最近這幾天恆大集團,這個世界五百強的公司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股票下跌。這樣的事情在股票大跌之前是我們根本不會想到的,所以我們進行股票投資的時候需要保持理性。
❾ 股票市值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市值大公司是有實力的,市值大票多,莊家拉升難,爆漲機率少,但有實力股比較穩,所以不能說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