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通脹聯動債券的股票市值
❶ 美國股市的市值是多少
1、目前最新的數據,美國股市總市值25萬億美元,
2、美國股市即美股。廣義:代表全球股市。其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3、一般談及的美國股市包含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Nasdaq Stock Market) 上市的股票 。美國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
4、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目前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 三大股指來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5、美國的證券交易所有三家。目前在這三家交易所進行交易的上市公司共有7679家。三個市場的股票總數是2,125,811,000股。 紐約證券交易所,簡稱NYSE。上市公司有3459家。股票總股數為1,251,420,000股。 美國證券交易所,簡稱AMEX。上市公司有1061家。股票總股數為52,046,000股。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簡稱Nasdaq.上市公司有3159家。股票總數為822,345,000股。
(數據來源自華爾街見聞: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9037)
❷ 美國證券市場的美國證券市場的構成
全國性的證券市場主要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納斯達克市場(NASDAQ)和招示板市場(OTCBB);
區域性的證券市場包括:費城證券交易所(PHSE)、太平洋證券交易所(PASE)、辛辛那提證券交易所(CISE)、中西部證券交易所(MWSE)以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等。
1、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美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1792年5月17日,24個從事股票交易的經紀人在華爾街一棵樹下集會,宣告了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誕生。1863年改為現名,直到1865年交易所才擁有自己的大樓。座落在紐約市華爾街11號的大樓是1903年啟用的。交易所內設有主廳、藍廳、「車房」等3 個股票交易廳和1個債券交易廳,是證券經紀人聚集和互相交易的場所,共設有16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有16—20個交易櫃台,均裝備有現代化辦公設備和通訊設施。
交易所經營對象主要為股票,其次為各種國內外債券。除節假日外,交易時間每周5天,每天5小時。自20世紀20年代起,它一直是國際金融中心,這里股票行市的暴漲與暴跌,都會在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產生連鎖反應,引起波動。現在它還是紐約市最受歡迎的旅遊名勝之一。
對非美國公司上市要求:
最低公眾持股數量和業務記錄:公司最少要有2000名股東(每名股東擁有100股以上);或2200名股東(最近6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萬股);或 500名股東(最近12個月月平均交易量為100萬股);至少有110萬股的股數在市面上為投資者所擁有(公眾股110萬股)。
最低市值:公眾股市場價值為4000萬美金;有形資產凈值為4000萬美金。
盈利要求:上市前兩年,每年稅前收益為200萬美金,最近一年稅前收益為250萬美金;或三年必須全部盈利,稅前收益總計為650萬美金,最近一年最低稅前收益為450萬美金;
或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市值總額不低於5億美金且收入達到2億美金的公司:三年調整後凈收益合計2500萬美金(每年報告中必須是正數)。
上市企業類型:主要面向成熟企業。
採用會計准則:美國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公司注冊和業務地點:無具體規定。
公司經營業務信息披露規定:要遵守交易所的年報、季報和中期報告制度。
其他因素: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有多項要求;詳細說明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
2、全美證券交易所(Amex)
前身為紐約股票證券交易場外市場聯盟,主要交易建國初期的美國政府的債券和新成立的企業的股票,後來逐漸形成了完善的交易規則。1921年,由場外交易變為場內交易。1953年,正式改名為全美證券交易所,且沿用至今。其業務包括股票業務,期權業務,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業務。
全美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包括發明型科技企業到標准普爾500強公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行業范圍包括銀行金融業、通信技術、資源及能源、製造工業、批發零售業、健康產業、房地產及REITs等。
全美交易所為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股票發行者提供包括所有行業領域的金融機會。該交易所還是世界第二大股票期權交易所。1993年,全美交易所首創這一金融產品,目前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投資品種。
從2000年1月起,作為主要金融指數的全美交易所綜合指數已經超過了紐約交易所綜合指數以及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全美交易所交易的最大的25家上市公司包括英美煙草、帝國石油、美孚石油、埃克森石油、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等跨國企業。
5、納斯達克(NASDAQ)
由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創立並負責管理, 是全球第一個電子交易市場。 由於吸納了眾多成長迅速的高科技企業,納斯達克給人一種扶持創業企業的印象。
納斯達克共有兩個板塊:全國市場(National Market)和1992年建立的小型資本市場(Small Cap Market)。納斯達克在成立之初的目標定位在中小企業。因為企業的規模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越來越大,現在納斯達克反而將自己分成了一塊全國市場 (National Market), 一塊中小企業市場(Small Cap Market),以及以美分為交易單位的櫃台買賣中心(OTCBB)和粉單交易市場(英文叫Pink Sheets,是垃圾股票交易的地方)。
納斯達克擁有自己的做市商制度(Market Maker),它們是一些獨立的股票交易商,為投資者承擔某一隻股票的買進和賣出。這一制度安排對於那些市值較低、交易次數較少的股票尤為重要。通過這種做市商制度使上市公司的股票能夠在最優的價位成交,同時又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這些做市商由NASD的會員擔任。每一隻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的做市商為其股票報價;一些規模較大、交易較為活躍的股票的做市商往往能達到40-45家。這些做市商包括世界頂級的投資銀行。
與其它創業版相比,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要求是最嚴格而復雜的,同時由於它的流動性很大,在該市場直接上市所需進行的准備工作也最為繁重。
到2005年底,納斯達克中國上市公司有:中華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TOM網、盛大網路、僑興電話、空中網、前程無憂、金融界、攜程網、亞信科技、掌上靈通、UT斯達康、九城關貿、第九城市、北京科興、華友世紀、汽車系統、太平洋商業、分眾傳媒、德信無線、網路、楊凌博迪森、美東生物、e龍、中國醫療、中國科技眾品食業。
6、招示板市場(OTCBB)
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的全稱是場外交易(或櫃台交易)市場行情公告板(或電子公告板),是美國最主要的小額證券市場之一。
OTCBB不是證券交易所,也不是掛牌交易系統,它只是一種實時報價服務系統,不具有自動交易執行功能。在OTCBB報價的股票包括:不能滿足交易所或 NASDAQ上市標準的股票以及交易所或NASDAQ退市的證券。OTCBB沒有上市標准,任何股份公司的股票都可以在此報價,但是股票發行人必須按規定向SEC提交文件,並且公開財務季報和年報。這些條件比交易所和NASDAQ的要求相對簡單。OTCBB採用做市商制度,只有經SEC注冊的做市商才能為股票發行人報價。NASD和SEC對OTCBB報價的做市商進行嚴格的監管。目前有不少中國企業先在OTCBB上市,之後再轉到NASDAQ或其他交易所上市。
OTCBB上市
一旦客戶公司通過了投資顧問公司的資格初審,投資顧問公司將指導和監督該客戶公司與殼公司之間的並購工作。在客戶公司簽了合作意向書並支付保證金給殼公司之後,投資顧問公司會: 編制整個專案的計劃及時程表;提供殼公司的盡職調查報告;草擬股票交換協議書;審閱SEC所要求的申報材料。
與首次公開發行(IPO )將上市和融資一步完成不同,反向兼並分兩步走。首先完成反向兼並,然後通過上市企業的資本私募(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簡稱PIPE) 或登記的公開發行來募集資金。投資顧問公司將審閱定向發售備忘錄 (適用於上市公司以PIPE方式增發新股) 或審閱招股說明書(適用於注冊的證券公開發行),完成定向募集或公開發行的全部手續,之後為在納斯達克(NASDAQ)、場外交易公告牌(OTCBB)和粉單市場 (Pink Sheets) 的股票做市。一段時間後,投資顧問公司將繼續協助客戶完成從OTCBB 到NASDAQ 或 AMEX 的掛牌申請。
近年來,PIPE已經成為資本募集的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主要面向為機構投資者, 富有的個人投資者, 美國以外的海外投資者。對於私募的金額沒有限制性規定。資本私募投資人在一年內不可以將股權在市場上銷售,但是可以進行私下交易,通過證券商或注冊經紀人進行資本私募會發生傭金費用,傭金平均在8%-10%左右。
7、粉紙交易市場(Pink Sheets)
粉紙交易市場,是納斯達克最低層的報價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市場每周對交易公司進行一次紙上報價,流動性比OTCBB更差。粉紙交易市場不是一個自動報價系統,而是經紀商通過電話詢問至少3個做市商的報價之後,再與最佳報價的市場做市商成交。
❸ 當前的美國股票總市值有多少億美元
美國股市市值達到22.8萬億美元。
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股票價格主要取決於預期股息的多少,銀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股票市場價格亦是不斷波動的。
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❹ 美國股票市場有多少支股票,總市值有多少
美國大概有13個交易市場,美國證券市場分為交易所市場(stock exchange)和場外交易市場(OTC市場)。
一、交易所市場
包括大家熟悉的NYSE、NASDAQ、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3個最大的交易市場。
(NASDAQ、AMEX均屬於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擁有。)NASDAQ納斯達克交易市場包括
A、納斯達克全國市場(The NASDAQ National Market)
包括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大型公司,如微軟、Cisco Systems 、以及雅虎、E-Bay 等這類的網路公司。這些公司必須滿足一定的財務標准和公司經營狀況的披露要求,才能夠在市場上掛牌。2000 年6 月,在這個市場上掛牌的個 公司達到了3385 家。
中華網、北京亞信、新浪、網易和搜狐都是 在這個市場上市的中國公司。
B、納斯達克小型資本市場(The NASDAQ SmallCap Market)
該市場是為那些市值比較小、還不能達到全國市場上市標準的公司上市而設立,與納斯達克全國市場並列為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的兩個下屬交易所之一。
2、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
AMEX是全美第二大的大廳叫價式(floor-based)的證券交易所。
1998 年11 月2 日,納斯達克證券市場宣布完成與美國證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 Market) 的合並,組成納斯達克- 美國證券市場集團(NASDAQ-Amex Market Group) ,成為NASD(全美證券商協會) 的一個下屬機構。
二、場外交易市場
還有OTCBB美國電子櫃台交易系統、OTCPK美國粉單市場這類小型的交易市場。
(哈哈,建議不要購買OTCBB、OTCPK這類市場上的股票,不知道那天就沒了)
1、OTCBB美國電子櫃台交易系統(屬於全美證券交易商協會NASD管理)
在早期,一些企業的股票在交易所外進行交易,形象地稱為櫃台交易(OTC)或場外交易,這些交易由國會於1939年授權設立的美國證券商協會(NASD)管理。NASD於1971年設立了一個電子報價系統,即NASDAQ,將符合一定條件企業的股票納入該系統交易,以提高這些場外交易的效率。NASD進一步於1990年設立了另一個電子報價系統,即OTCBB((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供不能滿足NASDAQ條件的場外交易股票進行交易。
一些金融中介公司蠱惑它叫做NASDAQ二板,其實是不正確的。
它OTCBB不過是一個報價系統,既沒有掛牌(listing)條件和標准,也不提供自動交易執行體系,也不與證券發行公司保持聯系。
更重要的在於OTCBB基本上沒有融資功能。
中國在OTCBB的公司估計有60家左右,股價大都在0.01-1.00美元之間。
2、OTCPK美國粉單市場(比OTCBB更差一級)
粉單市場(Pink Sheets)由私人設立的美國全國行情局於1911年成立,為未上市公司證券提供交易報價服務,從上市要求、規模、交易情況看,粉單市場與OTCBB比較類似。該市場隸屬於一家獨立的私人機構(Pinksheets LLC),有自己獨立的自動報價系統—OTCQX。
粉單市場是一種集中報價服務系統,收集並公布造市商在櫃台交易中的實際交易及價格信息,粉單市場的交易不會列出股票的賣價和買入價。粉單市場僅僅是一個報價服務系統,不提供自動交易撮合,也不執行自動交易指令。
企業在美國其它大交易所NYSE,AMEX,NASDAQ或OTCBB被摘牌後,仍然可以在粉單市場掛牌進行股票交易。
申請在粉單市場掛牌的程序和申請OTCBB掛牌一樣,但在粉單市場上財務報告不需要經過審計。報價系統與股票發行人之間無直接聯系,證券發行人不用在粉紅單市場申請上市和報價,而是通過做市商進行報價。做市商不了解或不經發行人同意也可以在粉紅單市場上報價。
公司沒有上市標准,不必向SEC上交財務信息和其它的公司常規文件,也不需要發行人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信息披露。
美國股票的總市值:
目前美國股市市值為25萬億美元。
❺ 美債與美股的關系
經濟增長和通脹變化會影響兩者間的關系可以對比一下1950年代和1970年代。在1950年代末,10年期美債收益率從2.5%上升至3.77%,當時標普500也一路走高;而在1970年代,由於通脹上漲,收益率上升,但同時股票卻在下跌。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在1950年代,經濟增長復甦,通脹亦並未引起市場的擔憂。而在70年代,美聯儲就沒有壓制住愈演愈烈的通脹,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生產下降和失業率猛增,這令債券收益率上漲,股市承壓。
宏觀經濟的沖擊,比如說重大的金融危機和債務違約資深的投資者可能都會記得美股和美債在80、90年代的大牛市,從1982年起,通脹開始大幅下滑,美聯儲也開始降低聯邦基金利率,令債券收益率大幅下滑。同時,美國經濟從1983年開始強勁反彈。所以這段時間里,股市上行伴隨債券收益率下滑,此時美股和美債是正相關關系。但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隨後1998年的的俄羅斯債務違約令情況突然出現變化。一開始,受到避險情緒的影響,美債收益率下跌,股票價格下滑。美聯儲迅速降息,但隨後為了不落後於通脹馬上又再度加息。這令美債收益率持續走高(直接至在2000年2月觸頂),股市在反彈後因經濟仍然強勁而繼續走強。
美聯儲的政策,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為了刺激經濟復甦,美聯儲開始了降息周期當利率降至零水平之後,由於已經不存在降息空間,美聯儲啟動了一系列的量化寬松政策(購買債券),包括QE1、QE2和QE3,作為公開市場操作的一部分,也就是所謂的「直升機撒錢」。具體操作就是,美聯儲印發更多的貨幣,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大量美債,從而向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美聯儲的購債舉動直接推升了美債價格。
另一方面,由於在QE期間,企業的借貸成本非常低,幫助其利潤實現強勁增長,雖然這個時候整體經濟仍然偏弱。有了央行作為後盾,投資者大膽追逐風險,押注股票價格走高。而且,機構投資者也得以極低的保證金購買股票。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股市走高。在美聯儲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期間,美債收益率下跌,股市上漲。
❻ 美國股票市場今天的總市值是多少
美國股市市值達到22.8萬億美元。
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是由知市場決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股票價格主要取決於預期股息的多少,銀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股票市場價格亦是不斷波動的。
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道,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❼ 結合當前的通貨膨脹和證券市場現狀分析貨幣政策、通脹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請具體點,謝謝!!
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
摘要: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動盪,而且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隨著股市暴跌和信貸收縮,投資者信心崩潰,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步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明顯上升。
關鍵字:經濟危機,影響,就業。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
央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目前,在「保增長」和「控制通貨膨脹」之間,央行的貨幣政策「左右為難」。在全球經濟危機下,中國的經濟增長受到抑制,增長率放緩是必然的,但在連續10年的高速增長下的「急剎車」會是一大批企業倒閉和就業的困難,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放鬆貨幣政策又使已經比較嚴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濫成災。15日宣布的「兩率」下調市場並不領情就是證明。同樣,人民幣對美元是繼續升值或是貶值也是「兩難」選擇。就在最近兩天,以美聯儲為首的全球央行和金融監管當局各顯神通,為金融體系注入超過3000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聯儲過去兩天連續通過回購協議向市場注資1200億美元,這是「911」以來最大規模的注資行動。在美國之後,歐元區、英國、日本、澳大利亞以及瑞士等多個央行也連續採取注資措施。在亞洲,中國大陸和台灣都先後宣布下調存款准備金率或是貸款利率,印尼則宣布下調隔夜回購利率。但各國央行的努力沒有馬上收到成效,道指、標普500指數、納指、歐洲股市、倫敦股市全線下跌滬深A股金融股拋壓沉重,滬指的十年成本線也岌岌可危。在投資者的信心跌到「冰點」之後,任何的救市措施都會在沉重的拋壓之下,變成「曇花一現」的「綠色風景」。但需要積極的財政政策,今天的印花稅單邊徵收就是較好的救市行為。在投資者信心喪失後,最好是徹底取消印花稅。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影響
在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經濟下滑趨勢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真正「冬天」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將在2008年末與2009上半年開始顯現。未來房產業的成交量持續下滑、購房者信心減弱和持幣觀望、空房率持續增加與毛利率下降,將導致開發商遭遇現金流的困擾,銀行業中的房地產不良貸款風險將大為提高。
根據高盛從銀行向65家房產商貸放記錄分析來看,從去年10月樓市調整以來,開發商現金流不足現象,就已逐漸暴露出來;但開發商仍以較高的利率,從國內外的私人投資者吸引了資金。為了籌集現金,國內大牌明星房地產開發商萬科、恆大等都在競相降價銷售,明顯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價已陷入下降趨勢,尤其是同比下降較多的三個城市是深圳、廣州與惠州。中國政府機構在16日表示,8月追蹤70個城市的房價指數首度較前月下滑,上海地區下跌了0.2%。目前,中國各地房價下跌現象越來越普遍,房地產投資進一步萎縮。此外,曾踴躍投資上海房地產的摩根士丹利,如今卻要拋售部份最頂尖的豪宅,最近大摩旗下的房地產基金將兩棟上海豪宅標售,包括新天地超過100間的商務住宅。此外,大摩原本有興趣買下上海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樓層,而後也作罷。結合美國的「經濟危機」來看,大摩標售中國房地產有可能是為潛在的流動性危機做准備,它可能也預示著部分外資開始准備撤出中國房地產市場,這將對本在嚴冬中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先是開發商面臨償付能力危機,其後是實力不濟的房地產開發商倒閉,進而殃及國內銀行。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鋼市的影響
就以剛剛發生的金融事件來說,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和瑞士央行16日共向金融系統注入超過1800億美元的資金,以緩解流動性不足。然而緩解畢竟只是緩解,危機已經發生,其對世界經濟的消極影響卻正在擴大化。以房地產為首的各行各業都面臨著生產和需求的下滑,對鋼材需求將會出現極大的萎縮。統計顯示,作為全球第一大鋼材生產國和鋼材出口國,2006年中國的鋼材出口量達到了4300萬噸,2007年達到了6264萬噸,而2008年1-8月份,鋼材出口4184萬噸,同比減少325萬噸,下降7.2%。一旦鋼材出口受到世界鋼材需求極具萎縮影響,必將會把中國國內鋼材產能「供過於求」的程度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屆時國內鋼材行業將會面臨一個長期的下滑局面。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鋼材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打擊出口,在中國加入WTO以後,中國的經濟也越來越全球化。世界經濟的衰退,也必將極大的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為了抑制通貨膨脹,政府的政策是收緊貨幣流動性。而在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抑製作用越來越大的的時候,政府又開始逐漸放寬貨幣政策。幾乎是在美國三大投資銀行一個被收購,一個宣告破產,另一個則出現破產告急,引起美國政府800億美元的注資同時,國內央行的「加息行動」終於因勢而變。9月15日,央行宣布,9月16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按照短期多調、長期少調的原則作相應調整,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9月25日起,除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暫不下調外,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汶川地震重災區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下調2個百分點。與以往一樣,政府政策的調整隻是因應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此前的加息行動是為了防止經濟過熱,此次降息將是為了防止經濟出現衰退。短短半年的時間,政策變化的如此明顯,可見中央已經預感到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巨大影響。所以筆者斷言,既然此次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巨大,而中央需要通過數次上調兩率才能一直經濟過熱的發生,那麼也必將需要數次下調,才能度過愈演愈烈的經濟危機。
對於中國國內鋼材的生產、銷售和需求來說,「兩率」的下調無疑是一件利好。但由於下游房產、家電、機械製造等等鋼材需求行業的萎靡,「兩率」的下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眾所周知,近期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而下跌通道一旦形成,想要在短時間內恢復市場信心,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影響下,中國國內無論是開發商、炒房客,還是購房百姓,都會對房產投資再三審慎。那些整天嚷嚷著救市的開發商和炒房客的唯一目的就是「解套」,繼續追加投資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很有可能造成中國房地產業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低迷。除了房地產行業以外,中國的出口型經濟也會受到相當嚴重的影響。今年中央提出要把中國的「出口拉動型」經濟轉變為「內需拉動型」經濟,但畢竟目前中國是「出口拉動型」經濟。可以預見到,如果目前國際正在發生的經濟危機真的演變成1923年的「大蕭條」,那些以出口為主中國企業必將受到沉重打擊。我們都知道,鋼材的需求涉及到各行各業,幾個主要行業的萎縮對鋼材需求的影響之大可想而之。所以筆者認為,在國際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之下,中國鋼鐵業將會面臨一到兩年的蕭條時期。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
航運業整體為周期性行業,近些年航運市場高點使得船東增加了大量的船舶訂單,即使不考慮需求下降,都足以讓航運業進入下行周期,而基於中金宏觀組對中國和全球經濟未來更加看淡,我們認為航運市場的盛宴已經過去,08年將為周期的頂點。干散貨市場:由於訂單量巨大,將面臨3-4年的下行周期,目前預計09-10年平均BDI為5000和3000點。油輪市場:未來三年的下行周期只在2010年可能會有所反彈,成品油輪運價下行幅度將略好於原油輪。集運市場:在09年將繼續低迷,2010年是否能夠走出低谷尚取決於歐美經濟走勢。給予航運股整體「跑輸大盤」評級,未來建議「迴避強周期,區間交易弱周期」,四季度季節性旺季帶來股價反彈將是出貨機會。我們將中國遠洋、長航油運、中海發展和中海集運盈利預測不同程度下調,同時將中海發展和中遠航運評級從「推薦」下調至「審慎推薦」,中國遠洋和長航油運評級分別從「推薦」和「審慎推薦」下調至「中性」。
美國經濟危機中國紡織行業的影響
生產所用原、輔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勞動力成本等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國次貸危機和國內市場持續疲軟的共同影響,2008年1-6月,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70%。2008年下半年受國內、國際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眾多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對公司經濟效益影響較大。這是德棉股份半年報中的一段表述。受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類似的表述見諸於諸多紡織企業的公開資料。紡織行業困難重重。 「前7月出口價格上漲對出口額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呈現節節下滑的態勢,也就是說,我國紡織出口提價能力正在逐漸趨於衰竭。」日前,第一紡織網總編汪前進公開對紡企出口提價能力表示擔憂。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開始,我國出口價格增幅開始加速回落,致使前7月我國紡織出口綜合價格指數升幅減緩至3.52%,數量增長幅度降至5.21%,而同期紡織出口額增幅也降至8.92%,價格對於出口的貢獻率顯著低於量。行業不景氣還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信心。第一紡織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紡織業累計完成投資1534.10億元,同比僅增長13.14%,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了13.15%,紡織投資實際已經回落到10年均值以下。據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行業分析師劉欣介紹,從分行業投資情況來看,除了棉紡行業的投資規模較上年同期有所萎縮,其他行業均呈繼續增長之勢,但絲綢、製成品、針織、服裝、化纖、紡機等行業的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都有不同水平的回落。其中投資增速回落最為突出的就是紡機行業,其投資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了30.9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眾多紡織服裝企業開始進行人力成本的裁減,目前,已經有30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中報顯示,「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下降。
美國經濟危機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
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入境旅遊收入、旅遊企業投資和國內旅遊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首先,入境旅遊可能滑坡。我國入境旅遊客源主要來自於香港、澳門、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香港、台灣、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目前這些國家股市低迷,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遊還是消遣旅遊都將受到影響,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奧運給我國旅遊業帶來的拉動效應,從而使得入境旅遊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藉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並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遊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再次,國內旅遊支出消減。一方面,金融危機加劇了我國A股市場的下滑,使投資者資產縮水,減弱了部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使得人們風險厭惡程度普遍上漲,對未來的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不甚樂觀,當居民收入預期不佳時,首先壓縮的就是旅遊等非必需性消費。因此,國內旅遊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最後,企業融資趨於困難。目前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動盪之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為避免風險,銀行普遍惜貸。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華爾街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暴露了現代金融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有鑒於此,我國政府必然會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緊縮銀根。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控」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明顯放鬆。即使不久前出台的「兩率」下調,也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對度假村、主題公園、旅遊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建設融資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此類企業融資將趨於困難。
總體來說,在消費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將給我國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和市場,其影響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業而言,酒店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就分層而言,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企業所受影響更大,而低端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大型旅遊項目的融資更加困難。
結論:
金融危機雖然不是在中國產生,但是其影響是波及全世界,中國也不利外,中國的許多行業受到其影響。首當其沖的是金融行業。原本風光無比的投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等金融機構,幾乎都大幅削減甚至取消了校園招聘計劃,而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的外資銀行也放緩了發展步伐。同時,地產、汽車、廣告等實體經濟受到波及。石油石化、能源、礦產、出口貿易、物流類也前景不明。與此同時,美國由於經濟的惡化而大幅縮減了進口,使中國進出口貿易開始呈下滑態勢,未來的形勢也不明朗,預計明年情況將進一步惡化,貿易物流類企業的招聘需求將有所下降。由於市場萎縮,需求下降,不少高科技企業今年也縮減了招聘計劃,尤其是硬體和軟體外包、晶元製造等行業。同樣,通訊和互聯網企業也放緩了擴張的腳步。
等等這些影響都會左右中國人民的生活,這些行業的受損使得更多的企業倒閉,使得更多的人下崗。所以就業市民生之本!中國經濟的確應早實現由外需主導向內需拉動,中國企業也應該著力於產業升級換代,即使這種轉型導致一些企業的死亡。不過,面對失業人口可能激增的情形,只有保證就業才能為調整贏得必要的穩定的環境。當此艱難局面,幫助國民保住他們的工作,正是政府應盡的最大職責之一
參考文獻:
中國經濟信息網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❽ 歷次美聯儲加息對股市的影響有哪些
美聯儲加息對A股影響並沒有很強的關聯性,A股依然按照自身規律運行。實際上,中國股市由於歷來是內因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美聯儲的縮表,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有限。可以這么說吧,美國加息對中國股市短期影響顯著,長期影響並不明顯。
第一輪加息1982-1984,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從8.5%上調至11.5%。
加息之前的 1981 年,美國的通脹率已達 13.5%,接近超級通脹,經過加息到了1983年美國的通脹率已經下降到4%以下。加息將超級通脹完全轉嫁給拉美國家,讓七十年代就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序列的拉美諸國,重新陷入高通脹低增長的泥潭。
第二輪加息1988-1989,美聯儲基準利率從6.5%上調至9.8125%。
1988年至1989年期間,美股一直在震盪中走強,加息並沒有導致股票大幅下跌,相反在某種意義上投資者的信心增加了。
第三輪加息1992-1995,美聯儲基準利率從3.25%上調至 6%。
美聯儲將利率從3%提高至6%,使通脹得到控制,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將從1990年開始泡沫破裂的日本最後的翻盤時間窗口緊緊的封死,從此日本的股市正式變成了美股的影子,一場經濟危機變成了「失落的十年」。此次加息,中國的滬深兩市已經開市,加息使得國內市場有一年左右的下行,之後震盪上行。
第四輪加息1998-2000,美聯儲基準利率從4.75%上調至6.5%。
當時,東南亞諸國還深陷金融危機泥潭,美國又面臨歐元挑戰和互聯網泡沫不斷膨脹的威脅,「911 事件」更令經濟和股市雪上加霜。在加息收割了東南亞韭菜之後,推動了暴力短期的股市增長(泡沫),也引發了美國股市震盪,並在2000年泡沫破裂。國內的A股市場,受到此次加息影響震盪下行,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離東南亞比較近。
第五輪加息2003-2006,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
這一次的目標是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標的是用歐元結算的石油。2004年度加息後,美股表現了明顯的下行趨勢,但美國打贏了伊拉克,股指又開始震盪上升,呈現長期U型趨勢。而中國股市反而迎來了最大的漲幅,從1700點漲到了6124點。
第六輪加息2015-2018,基準利率從0%上調至2.5%。
此次加息的目標還是歐元,我們也從中漁利了中東歐的市場。股市方面,美股不降反漲,連續上漲了多年,但是國內股市從2015年6月開始,從5200點附近震盪下行。
美聯儲加息對美國股市的影響並不像理論上分析的一樣,必定下跌,但是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是至少有一年的調整。美元加息實質上對中國的影響,更多是加速中國資本的外流,而這一切也反應在人民幣的匯率上面。好在中國有外匯管制,從個人管控到企業管控都達到非常嚴格的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與美國加息事件上劃了絕緣線,中國政府在匯率問題的底線,將有效阻擊美國加息事件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