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票市場現狀
『壹』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分析
在2015年我國股票市場經歷了牛市後,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一度下降。但在2019-2020年間,股票市場流通情況重新變好,股票成交數量和成交金額都已非常逼近2015年水平。隨著2021年經濟增長恢復和十四五開年背景,預計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活躍度將再次提高。
1、股市流通股本與市值規模
2011-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逐年增加,總數量自2011年末的2342家增長到2020年末的4154家。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總計1800家,較2019年增長了228家,增長幅度為14.50%;深圳證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數量總計2354家,較2019年增長了149家,增長幅度為6.76%;兩者2020年上市公司數量總計4154家,較2019年末總計同比增長了9.98%。
流通股本是指公司已發行股本中在外流通沒有被公司收回的部分。是指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份。從股票的流通股本來看,2011-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股本呈現平穩上漲趨勢,十年中共增加了36114億股。
截止2021年1月底,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為42674億股,深圳證券交易所中的流通股本共有18994億股,總計61668億股。
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從我國股票市場流通總市值來看,我國流通總市值首先在2015年牛市期間迎來一波高峰,隨後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整,在2020年後半年再次走高並且已經超過2015年的頂峰。
截止2021年,我國股票市場共有流通總市值64.81萬億元,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38.26萬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中有流通市值26.55萬億元。
2、股市股票交易規模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股票成交數量來看,2014-2020年,中國股票市場股票成交數量不斷增長,曾在2015年牛市期間達到頂峰值17.10億股。2020年全年股票成交量共16.74萬億股,同比增長32.2%,但還未達到2015年水平。
從我國股票市場的成交金額來看,2014-2020年間我國股市成交金額呈在經歷2015年牛市過後出現了下降,隨後在2019年開始回升,2019年重新破萬億成交額。2020年,我國股票市場成交額達到206.82萬億元,同比增長62.3%。
在2019年經濟下行壓力背景和2020年疫情背景下,我國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金額總體卻呈現震盪上升趨勢,並且隨著當代人理財和投資意識的增長,預計我國的證券市場活躍度將持續提升。
2021年,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資本市場的作用日益凸顯,「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資本市場實現「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目標、中國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貳』 國際股票的市場
1、一級市場
一級市場是指進行證券募集,以籌集資金的市場,實際上是指新證券的發行人從策劃到由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承銷,直至全部由投資人認購完畢的全過程。它是一個無形市場,不存在具體的固定場所。在這一過程中,涉及到的當事人有:發行人,證券監管機構,公證機構,承銷機構,投資人。
1)發行方式
股票發行是指發行者在一級市場按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股票承銷商向投資者發行股票的行為。
按發行對象的不同,可分為私募發行與公募發行; 按發行過程可分為直接發行和間接發行。 2)發行條件
發行條件指股票發行者在一級市場上發行股票籌集資金時所必須考慮的各種要求和條件。它通常包括初始發行條件,增資發行條件和配股發行條件等,但會因各國證券市場的要求不同而不同。
2、二級市場
二級市場是指將股票在證券交易所登記注冊,並有權在交易所掛牌買賣,是買賣,轉讓已發行股票的市場,由證券交易所,經紀人,證券商和證券管理機構等組成,通常可分為場內和場外交易市場。
1)場內市場
A、股票交易所的組織形式,一般分為會員制和公司制。股票交易所的特徵:
股票交易所本身並不持有,不買賣股票,也不參與制定價格,它只是為雙方成交創造條件,提供場所和服務,並進行監督; 交易採用經紀制度方式; 交易按公開競價方式進行; 股票交易所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定型的動作規程; 股票交易所的買賣完全公開。 1、股票交易所
股票交易所是進行股票買賣交易的場所。其功能有:
為符合上市標準的股票提供最大可能的流動性,以維持一級市場的存在; 創造連續的市場與連續的價格; 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保持信息的連續性與公開性。 主要國際股票交易所的上市制度:
1)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制度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標准:在世界范圍內至少擁有5000名股東,公眾持有股份數額超過250萬股,總市值和有形資產分別達到1億美元以上,過去三年稅前收入的總和達到1億美元,並且3年中任何一年的稅前收入不低於2500萬美元;必須有證券交易所會員公司的保薦;非美國公司必須按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規定進行注冊登記;應有保薦的美國存托憑證。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程序:保密資格審查,以給出一個正式的上市等級,並逐項列出需要達到的上市條件;遞交正式申請;公布正式申請;接受上市。
2)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制度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標准:當一家外國公司必須在注冊所在國或在大多數股東所在國上市後,倫敦證券交易所才會接受其上市申請;申請公司必須採納合適的會計標准來保護申請公司的不同投資者的利益;申請公司必須提供詳細的報表,以對公司的運作績效和財務狀況進行充分的披露;申請公司利潤留做儲備的比率必須合適確定;申請公司必須提供資產評估標準的充分信息。
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上市程序:完成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上市程序通常需要12周至24周,具體為:聘請顧問,編寫招股說明書初稿,研究證券定價,初稿遞送倫敦證券交易所,評鑒上市說明書,正式遞交文件,完成所有文件並由倫敦證券交易所審批通過,正式申請上市,支付上市費用,簽署認購協議,獲得上市資格。
3)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的上市制度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市場的上市程序:首次發行新股的上市程序,上市時間通常需要3至6個月的時間,包括以下程序:決定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選擇承銷商,並進行審查,起草財務報告,填制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報告和編制招股說明書,已發行股票的上市程序,通常時間相對較短,包括以下程序:決定在納斯達克市場上市,選擇承銷商,填制年度報告,信息披露報告,掛牌交易。
2、場外市場
1)櫃台交易是指證券公司,經紀公司,經紀人,投資者等直接在交易櫃台上進行面對面的交易,其中不涉及到交易所,買賣股票的種類,數量,價格等等均由交易雙方協商決定。
2)第三市場是場內市場向場外的一種特殊延伸,是指已獲得在證券交易所上市資格的股票,由非交易所會員的證券商進行場外交易。
3)第四市場是場內市場向場外的另一種特殊延伸,是指交易雙方不通過證券商而直接進行股票交易。
『叄』 國際股票市場的我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現狀
股票市場的國際化主要包括海外上市和開放本國股票市場兩條途徑。我國股票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還較低,中國企業在進入世界資本市場時採用了一些不同的融資結構。
2002年11月5日,中國證監會頒布了《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我國正式開始實施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制度,中國資本市場開始有條件向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
『肆』 股票投資的發展現狀
牽涉到方方面面,但其最核心的部分主要有: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資者這幾個方面。基於我國特殊的國情影響,我國股票市場系統存在著一些問題,基於此,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本文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進行了總結,並提出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建議,希望能讓大家對股票市場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
『伍』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了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道路,規模不斷擴大,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投資者積極性不斷提高,制度性建設日趨完善。但股票市場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較為明顯。 2007 年股票市場看似迎來了發展契機,股權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隨後進入蟄伏期,股市發展陷入困境。一、當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一)股市功能導向存在誤差,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缺乏聯系1 、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目前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線投資行為較普遍,主要體現在股票換手率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國股票換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機行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現動盪的直接原因之一,滬深股指從 2003 年開始反復漲停,上證指數在 2007 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的 6124.04 點,隨即開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點 1664.93 點。至 2008 年 12 月,上證指數較長時期在 2000 點左右徘徊。股市參與者對股市的預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主要看參與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國內股市融資能力普遍不強。據統計,僅 2005 年我國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籌資額就達 206.5 億美元,為滬深兩市 2003 年、 2004 年首發募資總額 800 多億元人民幣的約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來,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水平更是急劇下降。從 2008 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新股從價格到數量都沒有達到預期籌資的目的,甚至從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發行變得較為困難。而且,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不多,除了從銀行貸款和直接獲取發行資格而獲得直接融資以外,沒有更多其他的融資手段,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能力的弱化。3 、資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必要的聯系由於股權結構形式單一並缺乏流動性、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不盡合理等因素,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時,二級市場交易量和規模起伏過大,突出表現在一些 ST 股票雖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但市盈率卻非常高,甚至達到 60 — 100 倍。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我國股市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卻未能充分體現,股票市場的資源被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消耗殆盡,股市和宏觀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現象。4 、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雖然2007 年我國股市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但也未能解決股市總體回報率較低的趨勢。 2008 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財富較大幅度縮水。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固然鼓勵了居民積極參與股市的發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財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結構存在缺陷,股市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礙了股市發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為股市的發展目標需要隨政府的發展思路而不斷變化。這種反復波動的狀況不僅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還會打擊股市參與者的積極性,往往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股市發展出現過度繁榮,進而產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這種泡沫被擠壓,股市便會迅速萎縮;二是股市發展持續低迷時,股市價值被低估,對投資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將在很長的時期內難以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2、「企業圈錢」行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過包裝、公關實現上市,是目前股市結構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於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為一方政府獲得稅收利益的主要保證,這一點對欠發達地區來說尤為重要。以這種標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上市不以盈利多少為准繩,而是以利益為出發點,企業圈錢行為嚴重,各種虛假行為、不誠信行為成為股票市場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國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近年來,企業圈錢行為被屢屢曝光,從上世紀 90 年代的銀廣夏、瓊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國美事件,企業利用上市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3 、機構投資者坐莊行為加劇了股市的混亂局面國外經驗表明,對機構投資者進行有效管理會減少股市的震盪。而我國由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機構投資者常常利用資金優勢對股市進行操縱。以基金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培育和壯大,股市投資資金已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的投資動向直接引導著市場走勢。由於我國目前價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機構投資者奉行的以(本欄目策劃、編輯:曹敏)價值來定盈利的思想難以行得通。因此,機構投資者往往會採取操縱信息、操縱交易等手段來獲取高額回報,更有甚者,還會與企業相互串通,通過獲得內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戶的經濟利益。(三)股市內部環境惡化,制度缺失現象嚴重我國股票市場內部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設目標導向存在誤區,造成股票市場環境惡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過程,可以發現我國成立股票市場是為解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定位造成股市發展要服務於國有企業改革。因此,那些質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為了股市主體,為了扶持這些國有企業,股市的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均受到了嚴重損害。二是股權分置造成股市參與者利益嚴重不均衡,股市長期偏離正常價值。由於存在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股市參與者的風險和收益存在嚴重不對等的局面,集中表現在同股不同利現象。同時由於流通股所佔比例過大,影響股票價格的真實性。雖然 2005 年已經開始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目前來看,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和價值定位都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同時,減持過程中也存在著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現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風險制度欠缺,股市環境難於凈化。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實現退市有利於凈化股票市場的環境,但我國目前還難以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相應的退市制度作為企業可以退市的依據。從我國退市制度的現狀來看,退市標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證券法》、退市辦法、上市規則中都有所規定,但存在不科學、不統一、相互矛盾等問題。同時,我國股市風險制度不完善,缺乏應有的風險防範措施。從我國股市設計的總體思路來看,風險制度被忽視是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風險防範措施較為缺乏、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四)外部環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得到保障我國股市外部環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滯後,執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國一直以來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來保護股票市場發展,但總體來看,實施的時機仍較為滯後,而且沒有實施配套措施,效果並不明顯。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參與者利益受侵害現象嚴重。近兩年中小股東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東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大股東總是利用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來謀取暴利。由於我國沒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業信用等級和監管實施辦法,因此,為大股東利用自身優勢來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是行政干預過多,股市難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機制。股市建立以來,我國政府反復救市、不停托市,都為股票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調節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政府這種行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場喪失了優勝劣汰的自我發展、自我調節功能。二、改善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相關建議(一)進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資功能,強化收入分配功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資功能應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優先安排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上市。為使市場回歸到應有的穩定狀態,應適當召回部分在海外運作較為出色的公司,帶動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減少市場投機行為。同時,階段性的改進配額制,對那些確屬需要國家扶持的行業和地區仍保持適當的配額制,而對於純屬地方政府希望通過上市來謀取利益的地區應予以取消配額。強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發展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通過市場的多樣性來降低居民收入風險;其次要建立公正、公開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居民在信息不對稱過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為,並有效防止操縱市場行為。市場的核心功能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應建立和規范股票定價制度和發行制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二)優化股票市場結構,加強監管,杜絕市場上違法行為的發生首先,摒棄當前政府的托市行為,盡量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適當界定政策與市場的邊界,消除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市場的問題交由市場解決,但當市場失靈時,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應對。其次,加大對違規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懲戒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對多次違規的上市公司,除給予一定罰金外還應按情節嚴重程度訴諸於司法處理。最後,強化政府監管的獨立性,減少政府因為利益重疊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處於超然獨立的位置。為實現獨立性,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措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三)完善市場目標,推進市場改革首先,改進股市建設目標。真正使原有為國有企業解困的目標轉變為為優質企業服務、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的目標上來。其次,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平穩運行。從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看,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使大股東更加關注公司業績,中小股東也可以採用間接方式來實現自身權利。同時必須根據股市發展態勢來決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對價水平,以確保投資者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保障上市公司質量,減少那些效益較差、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佔用股票市場資源。同時,加強股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建立行業風險評估制度、金融工具風險評估制度等。(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外部環境良好運行首先,進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場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因為好的法律制度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相關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社會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和政府監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主要是市場參與者信用評級制度、信用檔案制度等。最後,進一步規范政府職能,將政府的主要職能限定在宏觀層面上,主要負責法規、法律的建設和股市建立的總體思路和方針。
『陸』 股票指數期權的市場現狀
1、產品創新不斷。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新產品不斷被創新出來,股票指數期權的品種已十分豐富。從期權屬性來分,如今美國上市的股票指數期權已包括了許多種類。從大的方面來看,有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有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新型期權,如長期期權(LEAPS)、封頂期權(CAPS)、股票指數期貨期權等。光從標的指數的類型來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交易的指數類型就包括分別基於標准普爾(S&P)、道瓊斯(DowJones)、紐約證交所(NYSE)、盧塞爾(Russell)、摩根-斯坦利(MorganStanley)等指數的期權品種數十種。費城股票交易所則推出了20多種各種各樣的行業指數期權,如KBW銀行指數期權、KBW保險指數期權等。1997年,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始交易E-miniS&P500股指期貨合約,成為其增長最快的產品。這種Mimi模式,很快推到期權產品中去,並為其他交易所所仿效。
2、交易量快速增長。從交易量來看,最近幾年,股指期權產品一直是增長最快的衍生產品之一。CBOE從1973年開始期權交易以來,直到1984年,花了十一年的時間,它的年交易量才超過1億張合約。到1998年年交易突破了2億張。然而僅二年後的2000年,年交易量就突破了3億張。到2005年期權合約量已到468249301張,比上年增長30%。從日交易量來看,1973年4月26日新成立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第一天的交易中,交易量僅有911張合約。到2000年,日平均交易量才突破1百萬張。可到了2006年5月19日,單日交易量超過了570萬張,創造了新的日交易量記錄。
3、國際化趨勢明顯。美國股指期權市場的國際化表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是投資者的來源國際化。美國是國際金融中心,眾多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上尋求投資機會,自然也就會通過多種渠道進入到股指期權市場中來。國際化的另一個表現是期權交易所紛紛推出國際指數期權。芝加哥商業交易所開發出的了日經225的期貨期權。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也開發了基於中國指數(CZH)和日本指數(JPN)、香港指數(HKO)、富時FTSE歐洲100指數(EUR)等指數期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也推出了亞洲25指數(EYR)、歐洲25指數(EOR)、墨西哥指數(MEX)的期權。2004年5月6日,美國股票交易所(AMEX)推出了中國指數期權(CZH)。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也於2004年11月8日開始上市中國指數期權(CYX)。這是繼CBOE下屬的期貨交易所(CFE)於2004年10月18日推出的中國股指期貨的又一個新產品。再次,期權交易所走出美國開展與其他國家的合作與交易如近年來CBOE與中國的合作和交流就大大增加。
股票指數期權
4、市場競爭秩序較好。看著CBOE期權交易的巨大成功,其他的交易所也開始涉及期權交易。在這些涉足股指期權交易的交易所中,除專業從事期權交易的CBOE外,主要還有兩類,一類是證券交易所,如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費城證券交易所(PHLX)等,另一類是期貨交易所,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等。
5、交易設施和技術不斷完善。交易設施和技術的不斷完善是股指期權交易有序進行的客觀條件和基礎。這些方面的改善在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的發展歷程中就表現得非常明顯。在交易網路方面,1975年,計算機化的報價系統就被引入CBOE,這大大地提高了效率。1984年引入了零售自動執行系統促進電子定單的執行。1989年引入了Ebook()。1999年引入了快速開盤系統。2002開始開發混合交易系統以綜合運用公開喊價系統與基於屏幕交易的兩種方式的優點。2003年正式啟用後,又於2004年進行了更新。此外,CBOE和其他期權交易商開始聯網,完成了跨市場聯接工程。
6、市場監管體系較完善。股指期權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市場監管。美國股指期權市場主要有四個層次,中央監管、行業自律、交易所規則和各經紀商的自律。中央監管機構如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局(FASB)。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主要作用在於促進重要信息的披露、確保證券法律規則得到實施,保證交易過程的公平和公正。股指期權主要歸證券交易委員會管轄,但是股指期貨期則主要歸期貨委員會管理。美國財務會計標准局則是在財務會計方面促進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美國有豐富的股票交易所的成功經驗,為建立完善的股指期權交易制度提供了經驗。期權品種設計中的期權清算制度、頭寸限額和保證金制度都是保證股指期權市場順利發展的基礎。
『柒』 股票市場在國內外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是什麼
證券市場分弱勢市場、強勢市場、半弱半強。這跟政策是否直接干預市場有關,由於每個國家持有不同的價值觀所以都覺得自己是對的。但對投資者來說最公平的是弱勢市場。在強勢市場中信息高度不對稱,賺錢的往往是提前知道信息的。會出現大量惡庄。我們國家處在半強半弱市場,我想這還是高估了。自由市場不是每個國家都會堅持的,所以別指望大家會採用同一個標准。
『捌』 中日美三國 從2000年到09年GDP與他們股票市值之比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資料:
年份 匯率(官方) GDP (億人民幣) GDP(億美元)
2000 8.28 99215 11982
2001 8.28 109655 13243
2002 8.28 120333 14533
2003 8.28 135823 16404
2004 8.28 159878 19309
2005 8.07 183217 22703
2006 7.81 211923 27135
2007 7.30 257306 35247
2008 6.83 300670 44022
美國歷年GDP
2000 9,817.0
2001 10,128.0
2002 10,469.6
2003 10,960.8
2004 11,685.9
2005 12,421.9
2006 13,178.4
2007 13,807.5
2008 14,264.6
二戰後日本歷年GDP絕對數
1956 9,422.2
1957 10,858.3
1958 11,538.3
1959 13,190.3
1960 16,009.7
1961 19,336.5
1962 21,942.7
1963 25,113.2
1964 29,541.3
1965 32,866.0
1966 38,170.0
1967 44,730.5
1968 52,974.9
1969 62,228.9
1970 73,344.9
1971 80,701.3
1972 92,394.4
1973 112,498.1
1974 134,243.8
1975 148,327.1
1976 166,573.3
1977 185,622.0
1978 204,404.1
1979 221,546.6
1980 240,175.9
1981 257,962.9
1982 270,600.7
1983 281,767.1
1984 300,543.0
1985 320,418.7
1986 335,457.2
1987 349,759.6
1988 373,973.2
1989 399,998.3
1990 430,039.8
1991 458,299.1
1992 471,020.7
1993 475,381.1
1994 479,260.1
1995 483,220.2
1996 500,309.7
1997 509,645.3
1998 498,499.3
關於股票市值你要下一個各個市場的交易軟體自己算了,我沒有,不好意思
一般而言,股價與GDP之間是正相關關系,即GDP增長較快,股市會向好;反之,GDP回落,股市會回落。但股市與宏觀經濟之間的關系是在時間區間較大(以十年甚至百年為考察期)的情況下才成立的,在短期內是不成立的。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好像狗如主人的關系,主人帶著狗走路時,主人從A地走到B地,假設走了1公里。狗跟隨主人也從A地走到B地,但期間狗可能走了5公里,因為它總是不停地前後走動。
如果機械地理解股市與GDP之間的關系,則會導致荒謬的結果。比如說,2001年至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非常好,但股市是熊市;同樣的,2005年至2007年,宏觀經濟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化,但股市卻漲了5倍。
可見我國股市的短期(甚至是中期)波動其實都不能用經濟基本面來解釋的,
『玖』 國外證券市場現狀有什麼特徵 簡單寫寫就行
對全世界影響最大和規模最大的是,美國股市:主板和創業板。影響最大的指數是 道瓊斯指數、標准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
歐洲三大股市雖然也有影響,但是比美國要遜色得多。就是倫敦金融時報指數、巴黎指數、法蘭克福指數。
全世界的熱錢,在美國主板最多。
對中國大陸股市影響最大的,是香港股市,因為我們A股不少股票在香港有H股,比價效應十分明顯。
美國股市、歐洲股市,畢竟距離我們遙遠,而香港股市和大陸一河之隔,很多廣東人都在香港開有賬戶,直接參與國企在香港發行的股票的交易。
A股、H股之間的差價,導致了大量資金在大陸、香港之間象「蹺蹺板」一樣你上我下。由此對A股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