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股票市場的演講
『壹』 幫忙給個關於金融危機的演講稿3~4分鍾左右!!
剛看到央視《新聞30分》欄目的兩則國際新聞非常有意味。 第一條報道說: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美歐股市連日的陰霾促使不少人重新考慮投資理財方式,而黃金以其保值屬性開始再次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數據顯示,本周的前三個交易日,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價格連續大漲,12月期金合約三天來的漲幅已達9%。而在一些歐美國家,黃金現貨市場也非常火爆,不少投資者都希望能在「黃金避風港」里免受「金融風暴」的「傷害」。然而緊接著的另一則報道又說:金融危機使美歐地區的許多商業銀行陷入困境,不少儲戶都擔心自己在銀行的存款得不到保障。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帶「火」了一種商品的銷售——保險櫃。 美國國民買黃金的理由很單純,因為黃金是硬通貨。但倫敦客戶買保險櫃的理由更簡單,把錢放在哪裡都不放心,即便是買黃金,也會讓金價攀升,造成新的危機。與其讓錢成為紙券(意為金融債券)在那裡腐爛,不如放家裡,現金為王嘛。所以把保險櫃從廠家到經銷商樂了個底朝天。 這幾天看著新聞里頻頻播出的金融危機,當看到這兩條新聞時,我的心裡突然冒出一股冷汗,假如電視里這個客戶正好六十歲面臨退休,他已經沒有現金或者只有很少的現金能放在保險櫃了,那該如何是好呢? 我確信肯定有這樣的人,例如買保險櫃的顧客,他們的父母就應該面臨這種窘境,所以我相信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這意味著什麼呢?也就是說,萬一我們面臨退休的時候,而那時候我們恰好不幸也面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讓你幾十年的積蓄陡然間急劇貶值,我們拿什麼養老呢?我們又拿什麼支付人類90%患病率的重大疾病中,那一部分國家不管,一定屬於你要支付的營養葯和進口葯費用呢? 新聞播放完後,被訪者一句話繞梁不絕——「等著腐爛的紙券」。 至少,這個時候買保險櫃肯定要比買黃金好,央視新聞絕對是有意把兩條新聞一前一後的安排這播放,因為這體現了一個經濟危機時的道理——現金為王! 不由得想到,在金融危機之前,我們太陶醉於追逐利潤了。或者我們大多時間總想著追逐收益,卻忘記了本金的安全和存在! 這種陶醉最終有醒來的時候,人們不得不在今天面對多年來的財富積累一夜之間縮水的窘境。其實金融危機導致人們對債券的失望而去追捧黃金,也難免不會因為這種追捧而導致金價水漲船高,造成新的風險。 然而,面對保險櫃的銷售攀升,或者我們有些人有絕對的理由相信,自己拿捏現金的能力十分超強。但問題在於,當今天的金融危機讓我們感覺到經濟環境中各種風險的影響,那麼我們是否想到,把錢變成黃金就安全嗎?甚至或者說,難道把錢放在家裡的保險箱就保險嗎? 我們依然無法迴避一個問題,當我們還有現金把錢放在保險櫃,可是如果兩年後國家經濟狀況又好起來,我們會不顧誘惑而把錢再一次的變成金燦燦的紙券嗎? 誰也說不清楚! 但有一點可以說清楚,今後債券依然是會出售的,而我們今後肯定還會碰到這樣的經濟危機,全世界的人類的確是一個記吃不記打的動物。 什麼都可以忘記,唯獨不要忘記這樣一個原理:當經濟危機發生的周期越長,你損失的財產也就越多,你再次聚集財富的時間也就越少!這就是所謂的十年積蓄,一夜消失的現實。 難道我們還不信么? 那就讓我們看看吧,能讓全世界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民的資產嚴重縮水的經濟危機,除了今天我們看到美國的這一次,1980年之前還有哪些呢? 歐洲的英國自1951~1952、 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發生過七次; 亞洲國家日本,自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年共發生過7次。 至於1980年以後世界各國經濟危機的發源地和時間,下圖就可以看到,這里就不贅述了。 最後,讓我們看全球金融經濟龍頭老大美國的表現。 美國進入20世紀,在1900年危機之後,又發生了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著名的經濟大蕭條)和 1937~1938年的經濟危機。二戰後,美國又發生過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 1980~1982七次經濟危機; 現在讓我們做個推演: 假如美國公民山姆今年正好60歲,那麼他出生應該是在1938年,正好是美國經歷第六次經濟危機進入尾聲的時候。其後美國經濟好轉,但那時候山姆因為剛剛出生,根本談不上掙錢。 22年後,也就是在1960年,山姆大學畢業開始掙錢了。結果剛開始工作的山姆面對他一生中的第二次經濟危機。不過沒有關系,這次經濟危機在次年1961年就結束了,而山姆剛開始工作,還有的是時間繼續掙錢,因為他還年輕。 山姆從1960年起他開始有能力積累個人財富時,他就隔三差五的經歷著財富的縮減,到今天他已經歷經了五次美國大大小小不同類型的經濟危機,包括這次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危機。 我們在這里計算的目的不在於歷數山姆大叔經歷了多次危機,而在於他退休時的今天,也就是2008年剛好面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這場經濟危機哪怕在明年就能結束,但問題是,山姆大叔是否還能像年輕時那樣,還有機會再掙到錢么?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沒有機會! 面對退休生活需要的山姆大叔「沒有機會翻本」,這才是我們重中之重要考慮的問題! 一定會有讀者說,在美國今天即便有幾千萬60歲以上的山姆大叔面臨這種危機也不怕,因為美國的社會福利好。 我不能不說這個說法是相當正確的。 恰恰是美國無論是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還是遍布美國的5000多家商業保險公司的消費,那恰恰說明一個問題——美國人民是在做好了自己現金基礎之後,才去面對各種各樣經濟危機的。美國人不愛存錢,但美國人卻有著五千家以上的保險公司,我可能不知道這些保險公司在干什麼,但我知道我知道布希政府為什麼能看著雷曼銀行的到下,卻援手向AIA拋去了850億美元的原因。 而無論是美國的社會保障還是個人商業保險,這都意味著他們的國民還有現金可以供自己退休後開支。 筆鋒一轉,我不得不反觀中國國民的現狀。 中國納入國家社會保障體系的公民保障體制本身就不健全,如果我們個人還不能夠對商業保險給予足夠的認識,那麼對於已經開始進行市場經濟的中國,在今後不可避免的要經歷若干次經濟危機時,我們是否能夠承受的了這樣的經濟打擊? 我有眾多朋友直到今天對商業保險不屑一顧,他們總是拿著計算器計算著保險收益和其它投資手段的收益率進行比較。收益固然要計算,但不要忘記一個問題,過於強調這種預期收益,實際上是一種忽略本金安全和存在的行為。 今天歐美的消費者購買保險櫃說明了一個道理,現金為王。 面對各種各樣的經濟風險,如果我們不能控制外界因素導致的危機,那我們是否就能控制住純粹由自己把握的,在危機結束後我們再次將自己掙的錢變成腐爛紙券的行為么? 這是一個非常需要審視的問題。因為就是把錢埋在地下,也會由於我們把持不了的消費和投資沖動,而再一次把錢挖出來投入到新一輪的利潤追逐當中。 一個資產上百億的企業,為什麼能夠在一夜之間突然倒閉?這次美國金融危機告訴我們,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現金可以周轉。 這意味著,無論是誰,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狀況下,我們個人或者是企業在進行各種投資的時候,都不要忘記需要單獨留存一部分現金。盡管這一部分現金不一定是你全部的財富,但至少你每年都需要去按照你財富的比例去累積這筆現金。這正如一個企業需要固存一部分應急啟動資金一樣。 風險不總是外界導致的,假如歐美民眾今天面對的只是金融體制帶來的危機,那麼我們更多的時候則是自己在投資時的決策失誤。這就是為什麼世界性或者區域性的經濟危機的爆發就是再頻繁,也頻繁不過個人投資決策失誤的次數。而失誤的最終結果就是——我們沒有現金了,而且最可怕的是我們快六十歲時現金變少了! 這難道對我們不是一個警示么? 很難想像,如果我們沒有本金以現金的方式存在,我們還能幹什麼? 就算你今天有三處房產,但在房市縮水的今天,如果你急需一筆錢,你的房產又能套出多少現金呢?就算我們也堅信中國股票市場總有一天能上漲到一萬點的時候,問題是假如我們現在必須動用一筆現金時,你又能割出都少肉呢? 中國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任何一個國家在市場經濟面前,人類只能控制經濟危機的大小,而不能避免經濟危機的最終發生。這正如我們自己一樣,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投資調節收益大小,但是我們絕對跑不了賠本的時候。我們面臨投資的時間越長,我們賠本的概率也就越大。 也許,我們寧願相信賺錢的概率遠遠大於賠錢的概率,但世界就是這樣不公平,當我們積累自己財富的時候,是以血汗為代價一分一分去獲得的,而當我們失去這些財富時,整筆財富的流失常常就發生在一夜之間。 而這,我們今天才知道,和社會體制無關!經濟危機面前只有一種人沒有任何損失,那就是沒有財富積累的窮人。 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今天我們三十歲,那麼我們還有很長時間的路可走,可這意味著我們面臨多重危機的概率會十分大; 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今天我們五十歲,那麼我們沒有多少路可走,我們面對經濟危機的概率雖然不會很大了,但也意味著我們哪怕只面對一次經濟危機,我們可以用以重新積累財富所需要的年齡和時間也所剩無幾; 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如果我們剛好六十歲…… 盡管我們並不提倡把所有的財富都已現金的方式進行體現(那是對利潤的一種漠視和褻瀆),但我們依然需要每年按照收入的比例,去買一部分的商業保險,因為我們現在就一定要明一個道理,關鍵的時候 ——現金為王!
『貳』 國際股票市場融資 演講稿
形勢教育演講心得體會 當今國際形勢變幻莫測,戰爭爆發、皇朝更換接連發生,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國家未來的希望,我們有必要了解當今國際形勢的變化,不斷地提高自己. 站在講台上的我,望著下面黑壓壓的一片腦中只想到站在講台的目的:做形勢與政策的演講,而我挑中的題目:今昔之我.回想起以前幾個人生的階段,高中時期、剛進大學和如今在大學學習了一年的我,還真的有了很大的改變. 在高中,我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時想看一部名著,但擔心會花時間只好忍住,連報紙都很少碰.剛上大學,一切都是新的,忙著接受新的環境,在很多時候都沒有接觸新聞.而如今自己對國際形勢的了解加深了很多.這不僅由於大學自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了解外面形勢的渠道多了很多,更由於學校為我們提供的教育,使我們能夠正確了解國際形勢的發展. 日本選舉、韓國人被綁架、台灣局勢這些看起來好像都與我們大學生無關,但想深一層事實是否是這樣呢。回顧中國的近現代史,在打敗帝國主義、日本主義和推動社會發展上,大學生不可置疑地被認為是一股強大而不可缺少的力量。五四運動、各種愛國報紙的出版,無疑給了中國革命帶來了莫大的幫助。 在國家動盪時期需要大學生的力量,而如今社會已經安穩,國家經濟蓬勃發展,我們大學生是否對國家形勢的發展有所幫助呢? 做為現代的主流,大學生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首先,國家早幾年實施了大學擴招政策大學生的隊伍越來越強大,不容忽視。其次大學生是經過十多年勤工苦讀,高考等考驗而挑選出來的人才,他們的素質和綜合能力比較強。再次,學生從小就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他們的身影,涉及的面之廣,程度之深,實在不可估量。 我們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肩負著國家復興的責任,究竟要怎麼做才可以了解國家形勢,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呢?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是學生,雖然我們沒有了升學的壓力,雖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自由擴大了,但我們始終是一名學生。作為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重任,無論怎樣都應先把學習搞好。但我們不單是學生,我們也是半個社會人,所以毫無疑問,了解國際形勢就成了我們人生中的必修課。了解國際形勢我們可以通過各種媒介和信息工具,如電視報紙和電腦。另外我們還要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如圖書館。在我們學校還開展了形勢政策教育,我們要認真聽課還可以和老師一起討論,加強了解。 大一的生活轉眼間過去了,即將面對的是大二的生活。在過去的一年間我雖然成長了不少,對國內外形勢的了解也有所加深。但對於大學生來說我所了解的還遠遠不夠。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認真學習和了解時事將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相信經過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我會褪掉以前的青澀和懵懂,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生。 金融危機下的國際形勢 由美國華爾街引發的這場百年一遇的經濟金融危機,席捲整個西方世界,殃及世界諸多國家與地區,從金融界蔓延至各行各業,影響到千千萬萬普通家庭的生活。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成為近年來國際形勢變化最為劇烈的一年。雖然國際形勢總體穩定,但挑戰日益增多。世界加速進入經濟動盪、格局調整、體系變革的新階段。 一、 在經濟方面,全球經濟下滑。中國將扮演更重要角色。 (1) 發達國家經濟衰退。 美次貸危機最終演變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金融體系。挫傷了各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危機由虛擬經濟加速向實體經濟蔓延。許多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經濟增長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環比下降0.5%,為7年來的最大降幅。歐洲和日本成為金融危機連鎖影響的重災區。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程度受到殃及,亞洲、拉美、非洲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際油價糧價大幅波動,原油價格跌破每桶40美元。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和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明顯下滑,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危機也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社會問題突出,失業率普遍上升。美、歐、日、中、俄等多國政府紛紛出台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並在華盛頓舉行首次20國集團金融峰會,國際社會表達出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強烈意願,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呼聲日益升高。但危機尚未見底,其對國際體系及格局演變的影響值得高度重視。 (2)中國經濟保持增長,中國模式備受重視。 由於中國相對保守和嚴格的銀行監管,使得中國在金融危機中金融體系沒有受到大的沖擊,危機主要是通過貿易和投資的減少傳導和影響我國。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不再是過去30年平均9.8的高速,而變為較快的速度,據權威機構估計,2009年中國的GDP增長可能為8-9%,這種速度依然讓其他許多國家與地區嘖嘖稱羨。中國經濟較快的發展還會持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也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一個最重要的趨勢。 中國經濟模式中獨特的計劃性和政府幹預、指導的做法正被歐美傳統的市場經濟國家所引用和效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的話語權也日益增長,而不單純是靠巨大的外匯儲備。同樣類似的情況也不同程度存在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如:印度、巴西、俄羅斯。相信在未來的世界金融秩序的演進中,中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這些積極因素會使中國在國際上的政治和經濟發展空間得到很大的拓展,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利益;一方面危機使得資源產品、以及技術資源、人才的價格較以前低廉,中國更加容易加以吸納和利用;來自中國的進口也一定程度幫助出口國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中國軟實力的增強和對外輸出,對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選擇發展道路亦有幫助;簡單的說就是朋友多了、敵人少了,自然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以及各種科技文化交流就更加頻繁、空間也更加廣闊和深入,這對世界經濟早日擺脫對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過渡依賴和控制、使之更加合理、公正都是有很大好處的。 總體上講,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與新興的發展中大國、以及與廣大的發展中國家都因為危機,關系得到了切實的發展(主要還是大家發現世界本來就是彼此需要的,大家不是非此即彼,共同利益是主要的,象環保、反恐);傳統的、以歐美為主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在悄然改變,在國家間既競爭又合作的復雜環境中,中國變得越來越主動、但不強權,更不霸權,顯示了良好的大國風范 二、在政治方面,美國實力有所削弱,大國間合作加強。多極化趨勢深入發展。 (1)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正逐步受到削弱。 美國的金融風暴對於美國經濟自身的打擊是較大的,不僅進一步削弱了美國在世界經濟舞台上的領導地位,而且也降低與減少了世界各國和地區對於美元及其金融體系的信任與信心。雖然美國政府採取了重大的金融補救措施,扼制金融風暴的升級,受到金融風暴影響的其他國家與地區也相應採取了一些應對措施,但是,經濟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短時期內不會消除。在未來的幾年裡,美國的經濟即使不呈現負增長,正增長也不會太明顯。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目前所採取的措施只能治標,並不能治本。要想治本,或許只能等到奧巴馬政府上台之後逐步實施。而且無論採取何種措施,也不能改變美國未來數年裡的發展趨勢,即美國的國際領導地位會進一步遭到消弱,因為這決定於國際形勢發展的內在規律,同時也取決於美國形勢發展的內在規律。在過去的20多年裡,美國運用貨幣政策與金融手段,在與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經濟較量中,屢占上峰,獲取了巨大的利益。但當中國成為強大的競爭對手,中美之間出現巨大的貿易順差,中國的經濟總量逼近甚至有望超過美國時,美國採取相應方式促使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升值,從而使美國的製造業出口形勢好轉,中國的出口則出現相對不利的情形。這一切有助於刺激美國經濟的發展。而美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些,是因為它採取了一個重要的措施,就是大量發行貨幣,甚至過量發行貨幣。雖然刺激了經濟的一定增長,卻導致通貨膨脹,中低階層中不少人陷入了相對的困境,無法償還次貸房貸款,從而導致次貸危機,並進一步演化為金融風暴及經濟金融危機,並席捲歐洲,波及全球。 即是說,在與中國的經濟較量中,美國第一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雖然中國也因此受到明顯的沖擊。由於新興經濟體尤其中國在未來的十年裡,經濟可以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因此,美國經濟的國際地位會進一步受到削弱。這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又一重大趨勢 (2)地緣戰略競爭激烈,大國合作大勢所趨。 俄羅斯與喬治亞圍繞南奧塞梯問題爆發武裝沖突,表明國際關系中的傳統地緣政治和軍事安全因素依然突出。俄與美歐關系一度趨於緊張,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出現一些困難。此外,大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乃至軟實力方面的較量依然存在,圍繞深海、極地和太空的爭奪正在逐步展開,戰略利益競爭日益突出。但金融危機的爆發客觀上緩和了大國關系。面對嚴峻的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各大國普遍認識到加強合作、共渡時艱是唯一的共同選擇。美、歐等傳統發達國家加強彼此協調,並加大對新興發展中大國的借重。大國關系的合作面回升。奧巴馬順應時勢,以「變革」為口號當選美首位黑人總統,將著手調整美內外政策,可望重視大國合作和多邊主義。美俄相互釋放改善關系的信號,雙方領導人在俄格沖突後首次聚首金融峰會。歐俄重啟新夥伴關系計劃,並將探討建立新的歐洲安全機制。大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總體框架得以維持。 (3)多極化趨勢深入發展,新興大國嶄露頭角。 世界各主要力量實力此消彼長,推動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入調整演變。美對外戰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勢影響,不斷加大對盟國和多邊機制的借重。歐洲一體化推進遇到困難,日本政府更迭,內顧傾向加大。新興發展中大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重要推手。俄羅斯戰略進取態勢明顯,印度、巴西、南非等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活躍。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妥善應對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備受矚目。「金磚4國」、「展望5國」和「新鑽11國」發展潛力巨大,彼此加強協調,在全球事務和國際體系調整變革中的影響迅速上升。新興大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突顯,在20國集團金融峰會上首次以平等姿態與傳統發達國家共同討論國際經濟金融的核心問題。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為國際關系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 總而言之,世界正處在一個深刻的變化過程中,有諸多的不確定因素,2009年的國際形勢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冷門」是不能排除的。然而,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一股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盡管在其前進的道路上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阻力、困難或障礙,但這股時代的潮流會繼續前進,這是確定無疑的。 三、 國際體系加速調整,理念與秩序之爭激烈。 美金融危機、南奧塞梯問題、新興大國加快崛起等影響持續擴大,引發國際力量結構發生新的變化和重組。一些國家紛紛要求增加現行國際體系的代表性,加速推進現行多邊機制等的改革進程,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和高效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如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更加受到廣泛關注。「二十國集團」、「八國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領導人會議」等涵蓋發達與新興大國的對話合作機制,日益成為未來全球治理機制建設的發展方向。聯合國安理會改革問題再度突出,政府間談判將於2009年2月啟動。美歐等對現行國際體系的反思不斷深化,提出「無極世界」、「相對大國論」等新理念和新倡議。「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內政」等傳統國際關系准則仍然受到國際廣泛關注,但也面臨「人道主義干預」等理念的嚴峻挑戰。不同文明、理念間的對話交流日趨活躍。 四 結語。 面對經濟危機,國際形勢雖然起伏不斷,但整體格局基本保持不變,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題。中國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崛起,但一超多強的政治局面仍在繼續。中國要在危機中謀發展,關鍵在於認清自身所處的位置,堅持科學發展觀,趨利避害,穩中求勝。 衷心祝願我們偉大的祖國越來越富強!
麻煩採納,謝謝!
『叄』 誰幫我想一個演講的內容。
索羅斯金融危機演講稿
貴司邀請我解析席捲全球金融體系的金融危機,我將盡力闡述。
本次金融危機的顯著特點是危機並不是由外部因素,例如石油輸出國組織提高油價造成的,而是由金融系統本身導致。目前普遍的金融理論認為金融市場最終趨向均衡,而偏離均衡是由於市場難以調整某些外部突發事件導致的。而金融系統本身存在缺陷這一事實促使人們開始懷疑這一理論。我總結了另外一種理論,與現在的理論主要有兩點不同。第一,金融市場並不能准確地反映當前的市場環境,他們反映出的總是對現實狀況的偏離或曲解。第二,市場參與者所持的並在市場價格中體現的這些曲解的觀點在某些情況下影響了本應由市場價格體現的所謂基本面。我將市場價格和現實狀況之間的雙向聯系稱為「反身性理論」。
我認為金融市場具有反射性特點,並且在某些時候,他們會與所謂的市場均衡相去甚遠。盡管金融市場總是具有反射性特點,但是金融危機只是偶爾,並且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發生。通常來講,市場會自動修正本身的錯誤,但有些時候市場上會出現某些錯誤的觀點或認識,這些錯誤觀點或認識會尋找一種方式強調正確的趨向,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強調了這些錯誤觀點或認識本身。這種自我增強的過程可能導致市場遠離均衡。除非能盡快消除這種反射性的互動,否則這種趨勢將持續,直到這些錯誤觀點或認識足夠明顯,而必須被人們所意識到。當上述情況發生時,當前的錯誤趨向難以為續,發生逆轉。因而當這種自我增強的過程反向運行時,將造成市場災難性下跌。
市場繁榮和危機爆發總是不對稱的。市場總是逐漸進入繁榮階段並逐漸加速發展。市場危機的爆發總是在非常短時間內發生,並會迅速造成大幅的經濟下滑。這種不對稱性是由信用發揮的作用決定的。當價格上漲時,同樣的抵押品可以獲得更大額的信貸,而不斷攀升的價格也創造出樂觀的市場氣氛,鼓勵人們更多地利用信貸。市場達到繁榮的頂峰時,抵押品價值和財務杠桿的利用肯定也達到了極致。而當市場價格開始下降時,市場參與者無法承擔追加保證金,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抵押品被迫清盤導致市場發生災難性下滑。
由此,市場泡沫由兩部分組成:現實的趨向和對這種趨向的錯誤認識。最簡單和最常見的密斯例子就是房地產。房地產市場的趨向是,一方面是貸款方不斷提升的貸款意願,另一方面是不斷攀升的房地產價格。這其中存在的誤解是房地產的價格在某種程度上是獨立於貸款意願的。這種錯誤觀念促使銀行家在價格不斷上揚以及抵押貸款違約率減少的情況下放鬆了對貸款程序的管制。這就產生了房地產泡沫(包括美國最近發生的房產泡沫)。盡管房地產泡沫破裂已經有很長時期,但這種錯誤觀念仍然以各種不同形式存在,著實令人吃驚。
市場泡沫不是金融市場反身性的唯一證明,但卻是最顯著的。市場泡沫總是伴隨著信貸的擴張和收縮,並且帶來災難性的惡果。由於金融市場容易產生泡沫,而泡沫會擾亂市場,因此金融市場大多受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在美國設有美聯儲、財政部、證券交易委員會等多家金融監管機構。
我們必須認識到,金融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一樣,利用曲解的市場觀點做出判斷。而金融監管機構可能尤甚於市場參與者,因為他們不僅是自然人,同時也十分官僚,而且受制於政治因素的干擾。因此,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的互相影響也具有反身性的特點。與偶爾爆發的市場泡沫不同,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之間的貓鼠游戲一直在持續,因此反身性的特點也一直存在,而忽略它的影響是錯誤的。但是當下普遍的金融理論恰恰忽略了反身性的特點,因而引發了當前嚴重的金融危機。
我在出版的第一本書《金融煉金術》中,曾經闡述過我總結的金融市場理論。最近出版的《金融市場新範式:2008年信用危機及其意義》一書中,我又更新了這一理論。在該書中,我認為,當前的金融危機與以往發生的很多金融危機不同。這個論斷是基於這樣的假設:美國房地產泡沫的破裂引爆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步形成的更大的「超級泡沫」。
房地產泡沫十分簡單;但超級泡沫則復雜得多。超級泡沫的發展趨勢源於信貸和負債的不斷增加。二戰結束以後,美國的信貸增長速度遠遠快於GNP。可是,當羅納德·里根擔任美國總統,瑪格麗特·撒切爾擔任英國首相後,市場被錯誤認識所籠罩。因此,增長率不斷加速,並在80年代呈現了泡沫的特點。
錯誤認識來源於當前的金融理論,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該理論認為,金融市場趨向均衡,偏離均衡只是由偶然的外部因素引發的。這種理論被用來說明追逐自我利益不應受到約束以及市場應放鬆管制是合理的。我把這種說法稱作「市場原教旨主義」,並且我認為這種論斷是建立在錯誤的論據基礎上的。僅僅因為監管和其他形式的政府幹預被證明是有缺陷的,並不能說明市場是完美的。
盡管市場原教旨主義源於錯誤的前提,但是它卻符合財務資本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金融市場的全球化促使資本自由流動,也為單個州政府的征稅和監管帶來困難。金融交易的放鬆管制以及對創新採取的寬松環境提高了金融企業的盈利能力。無論在美國還是英國,金融業創造的利潤都達到了所有企業利潤總和的三分之一。
由於市場原教旨主義基於錯誤的假設,因此20世紀80年代將其作為經濟政策指導原則的做法必將帶來惡果。實際上,從那時起,我們已經經歷了一系列金融危機。但是這些惡果對處在全球金融系統最邊緣的國家造成了重創,而不是處於金融系統中心的國家。因為整個金融系統由發達國家,特別是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享有否決權的美國控制。
一旦金融危機對美國的繁榮產生威脅(例如20世紀80年代末的儲蓄和貸款危機,以及1998年對沖基金公司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倒閉),政府就會出面干預,制定政策,解救受困的金融機構,在經濟活動放緩的時候出台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因此,階段性的危機實際上成為成功的測試因素,鼓勵了更大規模的信貸擴張,以及金融市場應獨立運行的錯誤認識。當然,是金融監管機構的干預,而不是金融市場修正本身錯誤的能力使得這些測試獲得成功。但是投資者和政府傾向於自我蒙蔽。與出於金融系統邊緣的國家相比,美國的相對安全和穩定促使美國極力吸引全球其他國家的存款,使得經常賬目的保持赤字。2006年第一季度,美國經常賬目赤字達到了佔GNP 7%的頂峰。
最終,美聯儲和其他監管機構傾向於市場原教旨主義,放棄了監管的責任。他們更應該了解,正是他們的決策促使美國經濟保持平穩。艾倫·格林斯潘尤其相信,寬松的金融創新環境將帶來巨大的利益:而相對於創造的生產力,拯救偶然發生的金融災難只是需要付出的很小的代價。當超級泡沫依然存在的時候,他對所堅持的自由主義政策進行的成本收益分析並未完全錯誤。直到現在,他才被迫承認他的論斷存在缺陷。
金融工程包括為利用財務杠桿創造出人為的金融衍生工具,例如,債務抵押證券和信貸違約掉期等。它還包括為了使得利潤最大化而利用日趨復雜的數學模型計算風險。這些金融工具的復雜程度之高使得監管機構無法計算風險,轉而依賴金融機構自己的風險管理模型。信用評級機構在評估認為創造的金融工具時也採用了相似的做法:依賴於發行機構提供的數據信息,而評級機構在不斷增加的業務中獲得了相當可觀的收入。這些神秘的金融工具和復雜的風險管理技術都是依賴錯誤的前提,即市場均衡的偏離總是偶然發生。但是金融工程不斷向市場注入持續增強的信貸擴張的理念,打亂了所謂的市場均衡,並最終導致了危機。起初,偶發的金融危機只是成功的測試。但是次貸危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成為超級泡沫發展的頂峰,或者說是泡沫破裂的轉折點。
必須強調的是並非一定要按照我的反身理論來分析解釋這個超級泡沫破滅的現狀。假使金融當局能夠成功控制次貸危機(在他們認為本來能夠控制次貸危機的時候),這也只是一次成功的嘗試而非實質性的逆轉。我的反身理論可以很好的解釋目前的現狀而非預測。他不像以前那些理論這么張狂。他並不像均衡理論那樣所宣稱的可以決定結果,但他可以斷言一個繁榮最終會危機爆發,但是他不能決定繁榮期的范圍和時間。事實上,對於承認房地產泡沫的人都希望其更快破滅。如果真是這樣,危害會相對小很多,而且政府當局可以有能力讓這個超級泡沫繼續下去。絕大多數危害都是由於過去兩年房地產泡沫終於按揭有關的證券所造成的。
新情況的發生並不能預測未來的解釋了為何現在仍沒有取得任何進展。而最近的經驗表明,但是這一現象不能再繼續被忽視。我們必須認識到,反身性理論將「不確定性」這一其它理亂所忽視的因素引入了金融市場。反身性理論可以用於建立數學模型來計算風險,或將捆綁次貸轉換為可交易的證券。但是,反身性理論所涉及的這種「不確定性」是無法被數量化的。過度的信賴那些數學模型已經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在我的書里,我曾預測如今的這場金融危機將是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糟糕的一次,而整個危機的發展進程甚至超出我最壞的預期。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產時,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金融體系崩潰了。一家大型貨幣市場基金由於投資雷曼公司發行的商業票據損失了其部分資產,使得「貨幣市場基金中的投資永遠是安全而具有流動性的」這一潛在保證被打破了。這引發了貨幣市場基金的惡性循環,並迫使作為商業票據市場中最主要買家的貨幣市場基金開始停止購買任何商業票據,從而導致了整個票據市場的失靈。因此,所有商業票據的發行人(即使最大、最有信用的公司)都被迫降低了他們的信用額度,這又使得銀行間拆借處於停滯狀態。信用利差(即高於無風險利率的風險溢價)被放大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並且導致股票市場充斥著恐慌情緒。而這一切都發生於短短一周之內。
世界經濟仍被後續的影響持續拖累。各國政策制定者都注入大量的資金來恢復金融系統的活力,把這一點定位為重中之重。聯邦儲備的資產負債表短短幾周時間從8000億美元膨脹到了1.8萬億美元。當這樣還尚顯不足時,美國和歐洲的金融政策制定者都空開許諾,他們決不會放任任何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
這些前所未有措施開始顯現一些效果:銀行間拆借恢復,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有所改善。金融危機開始顯現消退的跡象,但是對於國際金融中心銀行不會倒閉的擔保正在引起一個新的危機,而這還未引起各國政策制定者的重視:處於國際金融體系邊緣的國家,比如東歐、亞洲、拉美地區的國家,他們並不能做出同樣的擔保,因此,金融資本正在從國際金融邊緣國家向中心國家流動。相對於美元和日元,其他貨幣的開始貶值,其中一些貶值程度非常巨大。大宗商品價格一落千丈,新興國家利率飆升。對於信用違約的保險費用也不斷上漲。對沖基金和其它杠桿工具投資者承受了巨大損失,追加保證金通知及被迫拋售蔓延到了中心國家的股票市場。最近,信貸市場又重新開始惡化。
不幸的是,政策制定者一般總是後知後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在設立一個新的信貸機構專為財政健康的金融邊緣國家無條件提供5倍於年配額的貸款,但已經杯水車薪為時晚矣。重新穩定市場需要更多的資金。即使實力稍強的邊緣國家可以渡過難關,那麼國力弱小國家又將如何呢?拯救國際金融系統的戰斗還在繼續。即使最終成功,消費者、投資人、產業都已經收到巨大的沖擊,這對國際經濟活動已經產生全面而長久的影響。深層次經濟衰退已經不可避免,造成類似於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也並非毫無可能。
這種嚴酷的形勢對中國會產生何種影響呢?從很多方面來看,中國的情況要比其它許多國家要好得多。中國已經成為全球一體化主要的受益方。相對於其它國家來說,中國外匯儲備充足,銀行體系並未收到嚴重損失,中國政府相較別國政府參與了更多的政策選擇。但是,中國卻無可避免會受到全球經濟衰退的影響。出口大幅縮減,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庫存增加,股票市場比其國家下跌更加嚴重,而且房地產泡沫也開始破裂。中國需要刺激內需,但這還是遠遠不夠,中國還需要在推動全球經濟方面扮演更加主動的角色。否則,出口方面不可能有所好轉。
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內的國際金融組織也有了新的職責:保護處於國際金融體系邊緣的國家免受位於該體系中心的美國所產生的金融危機的沖擊。因為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如果沒有中國的協助,他們就不可能完成這樣的職責。幸運的是,美國的新總統非常清楚國際合作的必要性。我們非常希望中國的領導人也同樣能看清這種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應該包括哪些方面呢?超級泡沫源於美國的消費超過其生產能力。2006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高達美國GDP的7%。而這一高額赤字是通過中國和其它亞洲出口導向型國家和其它石油生產國越來越大的美元貿易順差所支撐的。這種共生的關系現在已經結束,美國的消費已經不能再繼續作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新的動力。這意味著中國和世界其它國家要在經濟衰退時期通過財政赤字政策刺激內需。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正在受到金融資本外逃沖擊的其它國際金融系統邊緣國家無法做到。我們必須努力停止這種資本外逃,而且需要找到有效的方法來為這些邊緣國家的財政赤字籌集資金。如果沒有順差國家和大量國家主權基金投入的支持,這就不可能實現。即使這樣也許還遠遠不夠,信用系統的崩塌和財富減少的如此嚴重,可用資金已經非常不足。或許有必要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特別提款權等形式提供更多的資金。無論如何,刺激消費者需求也許最終仍並不是正確的方式,因為它包括了為支持信貸消費而產生的信貸擴張,而信用應該主要用於支持投資。
我相信會有其它的解決途徑。世界正在對抗全球變暖這一嚴重緊迫的難題,為使環境問題得到控制,需要在節約能源和尋找替代能源方面進行巨大的投資。這應該可以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的動力。為使這一切成為可能,我們需要針對巨大的碳排放制定一個國際准則,要求為燃燒煤炭產生的碳排放定價和支付費用。當然這樣的國際准則制定沒有中國的參與是無法實現的。
我希望可以現場回答你們的問題,我相信一定很多問題。
『肆』 演講題目股票你敢玩嗎5分鍾。親,請幫我寫一篇演講稿,謝謝
梅怎麼發香.這是一種抗爭的偉大,寒梅在這寒風中體驗著幸福.
似乎上天在把寒梅賜予人間時便賜予了它忍受寂寞,把它安排在百花絕跡的冬天,只有它的敵人——冰雪與它為伴,自己獨自開著又自已默默地回歸大地,然而它卻不埋怨這種待遇,而把它看作是上天的饋贈,它依然開得那麼的活潑,那麼的可愛,永遠像一位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寂寞並不可怕,只要它擁有一顆會看待自己的心,有一顆樂觀的心,它依然擁有幸福.
幸福是什麼?幸福是獨處的寒梅,是那種能在平凡中尋找歡樂,能用樂觀開朗的心去面對生活的心靈,用心靈去認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種調味劑.敞開心靈,幸福並不遙遠.
無聲的幸福
『伍』 求一個關於證券知識的演講 200字 急求!!!!!!
不知道你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建議網路裡面搜索證券、股票、基金三個的名詞解釋,然後你綜合一下應該就可以做個簡單的演講了。
『陸』 急需一篇中學生關於金融危機的演講稿
最佳答案
我前面講的這一切現象,綜合在一起,我相信你們從事企業的來賓,應該都聽過,就是這么簡單的。那麼這種現象和流動性過剩有什麼關系呢?胡說八道。講到今天我是那種水平的學者的話,我今天五秒鍾講完了,買股市股市泡沫,買樓樓市泡沫講完了,不知道該講什麼了,我告訴你,我才剛開始,我還沒有談到次貸危機。
我國二元經濟已經將我國的經濟發展帶入到了一個簫條的經濟,就算美國沒有次貸危機中國經濟依然下滑,危機照跌,樓市照跌,注意沒有談到次貸危機我們就已經抗不住了,你去年看到的股市泡沫已經給各位敲響了警鍾,可能你們問我,朗教授,二元經濟都聽懂了,聽懂了嗎?你一開始講的我們的股市跟樓市反應的基本面是對的,我就以股市為例,為什麼這么問呢,怪他自己,怪他不聽我演講,不學習,如果06年來聽都發了,08年聽也可以,現在來不及了,那就用我前面講二元經濟現象,回答我們主持人的問題,為什麼你會這樣問呢?06年開始的股價大漲根本就不是尚福林說的股改,他胡說八道,他什麼也沒有搞懂,這點我都有點同情他,什麼也沒有搞懂,還搞這么多東西,現在我都不會生氣了,還會義憤填膺地說,我無所謂,我也沒有辦法了。
2005年的時候我們透過媒體我警告尚福林千萬不能推行股改,它是錯的。你們也知道朗教授講話是非常具體的,我過去講什麼情況下是成功的,什麼情況是失敗的,這個話我不會講,那是沒有信心的學者搞的話,我很有信心,我說錯一定會錯,我說股改是錯的,而且是百分之百錯的,他不知道怎麼回答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什麼回答,我給他一個回答我說箭在弦上也得撤下,他不聽我的。他說,那可能懷疑說,哎呦,既然朗教授說股改失敗了,為什麼06年開始國家大漲呢,我怎麼會錯呢?我什麼時候錯了?我告訴你06年股價大漲的唯一原因就是二元經濟已經開始生效,大量的製造業資金大量進入股市跟樓市。
那麼,股價大漲的現象到07年5月30號股指跌到3千點這個時候你們就應該來聽我的演講,你們相信別人說的八千點一萬點,哪個時候你們買了什麼股票啊?買了二線藍籌股是不是?所以從五月底到了11月從3千點到6千點你們買二線藍籌的股民沒有賺到錢,為什麼沒有賺到錢?因為當時拉動股指的都是大盤股,我們稱之為2:8現象或者是3:7現象,20%多的股票拉動了股指,從3千點拉到了6千點,這個二八現象和三七現象的二或者是三是什麼股票呢?是地產,鋼鐵,水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國企,其他融資銀行還有證券公司等等,沒有錯吧?你們是不是覺得耳熟啊?這不就是二元經濟當中過熱部門嗎?所以說,去年五月底到11月,股票市場已經完全反映了朗教授的二元經濟,在這個時刻我是聲嘶力竭地呼籲政府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開始救助製造業,因此這是製造業的迴光返照。如果政府不出手救製造業到了,第二年製造業會大量的倒閉。後來證明我講的是對的,就在這個時刻我寫下了中國經濟的八大危機的文章。你們如果到這個時刻還不來聽我的演講的時候,11月也該來聽了吧,也沒有來聽,11月我在北京發言,媒體對我的發言不敢興趣,他們情願報導說某某學者說八千點到1萬點,我在北京發言,我是股價必跌,因為二元經濟。你想向到了11月股指到了6千點是20%、30%的部門拉動的,可以想想漲幅多快,這樣快的漲幅一定要回調,所以二元經濟中過熱的部門一定要回調,而過冷民營製造業按照我當時掌控的數據是迅速簫條,而且存在迅速倒閉的危機。二元經濟中過熱的部門一定要回調,股指一直跌,你根本不要懷疑,我還沒有講到次貸危機,次貸危機還沒有來,我只是講國內的現狀,只是告訴你們,目前全世界鬧得金融海嘯還沒有沖擊到你們,你們就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你想想後面還有什麼希望,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經濟體系中孕育出來的,和國際無關
『柒』 央視上有關於股票行情分析的演講嗎
當然有了,程廣平就被邀請過在央視進行股票行情分析的演講,小姨就聽過
『捌』 談談對股票的認識,只是介紹,不需要詳細的歷史,大概五分鍾的演講。
五分鍾的話,怎麼著也得1000到2000字了吧,要不我做一個word版的,你把它弄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