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市場亞洲排名
❶ 香港今天的輝煌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少政府幹預見稱。香港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經濟的典範。香港是亞太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擁有鄰近很多國家和地區是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集裝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統以鐵路、小輪、公共汽車等組成的運輸網,幾乎伸展到港內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國際商港,航運業發達。與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條航線。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香港地理位置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他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香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務出口地。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
【銀行業】
香港的銀行業十分發達,滿街都是香港本地和世界各地銀行的分行。在1970年代,香港人就有「銀行多過米鋪」的說法來形容香港大街上銀行之多,意思是銀行的數目比買米的店鋪還多。截至2006年7月,香港有134間持牌銀行、32間有限制牌照銀行和33間接受存款公司。此外,有88間外資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分行總數約1300間。這些外資銀行來自37個國家,其中71間是屬於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香港的銀行從事多方面的零售及批發銀行業務,如接受存款、貿易融資、公司財務、財資活動、貴重金屬買賣及證券經紀業務。
【外匯市場】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系,因此可全日24 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 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股票和債務市場】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間,資本市值總額達94,110 億元(12,065 億美元)。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
香港的債務市場已發展為亞太區內其中一個流通量最高的巿場。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於1990 年設立,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負責管理,為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提供結算和託管服務。
在2006 年9 月,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363 億港元。截至2006 年9 月底,未償還的外匯基金票據及債券數額約為1,304 億港元。在2006 年上半年,私營機構發行的債務證券數額共達1,120億港元。
【與內地的商貿往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在2005 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5%。內地也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主要來源地兼最大市場,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香港也是內地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的中心,特別是南中國,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他商業支援服務,例如銀行和融資、保險、運輸、會計,以及銷售推廣等。
[編輯本段]【政府架構與管治】
香港實施行政主導的管治模式,並制定由行政長官和行政會議領導的管治體制和代議政制架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是行政長官,由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基本法》選舉、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任產生。行政長官負責執行《基本法》、簽署法案和財政預算案、頒布法例、決定政府政策以及發布行政命令,並由行政會議協助制定政策。首任行政長官是董建華,現任行政長官(2005年3月至今)是曾蔭權。政府的主要施政和行政工作由12個決策局和61個部門和機構執行,日常執行的人就是為數約18萬人的香港公務員隊伍。
【政府部門】
香港的政府部門包括「三司十二局」,是司長及決策局的統稱。三司是政務司、財政司和律政師。十二個決策局分別是 公務員事務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教育局、環境局、食物及衛生局、民政事務局、勞工及福利局、保安局、運輸及房屋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展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香港的政府部門通常稱為「署」(如衛生署、香港警務處),主管均為香港公務員,大部份向所屬的決策局局長負責,小部分直接向司長負責(如行政署向政務司司長負責),另外還有審計署直接向立法會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和申訴專員公署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
【社會治安】
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城市,治安良好。旅客應避免攜帶大量現金,貴重物品可存放於旅館的保險箱內。如遇上問題,可找街上巡邏的警察幫忙。香港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友善、廉潔也高效的警隊,為數三萬多人,讓香港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市民或遊客如遇火警、賊劫或傷病等緊急事故,可撥999報警。在一些較僻靜的地方,設有一種橙黃色的小型電話箱,內有稱為「緊急求助熱線」的通話裝置,設有按鈕,不用撥號即可直通報案中心。無論是用該機或其他公眾電話打999報警都是免費的。
香港政府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手段維護香港的治安。例如香港入境事務處就採用香港自行研製發展的先進的容貌辨認技術,僅在2007年就成功堵截超過1000名企圖用化妝或整容混入香港的不法分子。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居民都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但香港也不斷檢討其出入境政策,阻止各類不良人士的進入。在2007年,香港各入境口岸拒絕了23000名人士的入境。在2006年和2007年,香港取消了十個國家和地區(多在南亞和非洲)的公民或居民免簽證前往香港的待遇。
[編輯本段]【流行文化領潮流】
【香港流行歌曲】
粵曲是香港早年普及的大眾娛樂,1920年代是粵曲的黃金時代,也是香港市民最普遍的娛樂,這時期香港的流行文化與廣州一衣帶水,並未形成獨特的香港文化。1950年代之後,香港汲取上海普及文化,加上歐美多年影響,自1970年代起,由「歌神」許冠傑所帶動的中文歌潮流,掀起了後來蓬勃發展的「粵語流行曲」,其中1980年代的梅艷芳、張國榮、譚詠麟、徐小鳳、呂方等雄霸香港樂壇,至1990年代,張學友、黎明、劉德華和郭富城等四大天王為首的歌影視明星,深深影響了中國內地和東南亞。
1980年代不僅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也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當時香港的流行曲引領亞洲中文歌曲潮流,中國內地和台灣地區的人縱然不諳粵語,亦愛聽粵語流行曲。譚詠麟、徐小鳳、張國榮和梅艷芳等等是那個時代的樂壇巨星,四人不但開演唱會次數、場數極多,更積極參演電影,是票房保證,聲色藝俱全。其他歌手如林子祥、陳百強以至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紅極一時的葉倩文、林憶蓮、關淑怡、陳慧嫻、Beyond、達明一派及草蜢樂隊都在香港樂壇大放異彩。當年Beyond樂隊的主音歌手黃家駒把演唱、作曲和舞台演出的天才集於一身,是香港有才華的演藝人士的代表人物。
法定學院是指經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同意及通過,再經立法會三讀通過相關法例,成為一所受獨立法例規管的法定學院。直至現時為止,香港有一所法定學院,就是香港演藝學院。
注冊專上學院是指根據《香港法例第320章 專上學院條例》注冊的專上學院。而根據該條例注冊的專上學院,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事先批准下,可頒授學位。直至現時為止,香港有二所注冊專上學院,分別是明愛徐誠斌學院及珠海學院。
職業訓練局院校是指根據《香港法例第1130章 職業訓練局條例》成立的職業訓練局轄下的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和職業訓練局工商資訊學院。
一般院校是指根據《香港法例第279章 教育條例》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批准可以舉辦專上教育,再經香港學術評審局評審認可後准予提供專上課程的一般院校。
香港大學是香港學術排名最高的大學,即使在經濟不甚景氣的時候,該校畢業生依然有極高的就業率。根據《亞洲周刊》,香港大學在2000年於亞洲最佳大學的排名中位列第三。香港大學在英國泰晤士報2005年的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四十一位。
香港唯一的私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的創辦之路尤為不容易,該校原稱香港樹仁學院,1971年由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創辦,為了辦學,鍾期榮女士辭去浸會學院文學及社會科學院院長的職位,她的丈夫胡鴻烈則把自己當大律師時所賺的財富全部投入辦學,以70萬港元在跑馬地買下一座三層高的小洋房做課室,近三十年來一直自籌資金進行運作,為了獲得正名為「大學」,兩位創辦人歷盡艱辛,終於在2006年12月19日獲香港行政長官會同香港行政會議通過正名動議,正式承認其大學地位,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
請採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❷ 香港是個好地方嗎他的社會背景好嗎~~
香港(HONGKONG)是一個信息極為發達的國際大都市,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貿易通商港口,再加上本身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給企業家和商人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營商環境。因此,越來越多的商人選擇在香港創立自己的公司,搭建國際架構,創立國際品牌。此舉不但可以提高公司形象、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還可以開拓國際市場,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為了令內地企業家更快捷地了解如何注冊香港公司.
地理位置地區劃分
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總面積達1 104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一海之隔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262個離島)組成,其中郊區多集中在新界。香港一般被劃分為四個區域: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和離島。
人口
2004年年中,香港人口約688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 380人。居於香港的外籍人士為數不少,共有約524 200人,人數最多的國籍首三位如下:菲律賓(129 760)、印度尼西亞(105 710)和美國(29 900)。實際上,香港流動人口給香港的負荷很大,在這塊面積不到1200平方公里的地方,居住著超過1500萬的人口。
國際貿易中心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三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自由貿易與自由市場
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貿易港口之一,香港設有自由開放的投資制度; 不設貿易屏障;對外來投資者一視同仁;香港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 ─資金自由流動;法治體制歷史悠久;規章條文透明度高;沒有實施外匯管制政策。香港沒有營業稅和增值稅,稅基窄、稅種少,以及稅率低而明確。如有盈餘香港政府按公司凈利潤的17.5%徵收利得稅,進出口貨品除煙酒化妝品外免稅。個人所得稅(薪俸稅)由2%-20%以階梯級遞進。 全球服務中心
在2004年,香港是全球第十大服務出口地。香港第三產業非常發達,尤其是專業顧問行業,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會計、審計、法律、評估、基金、金融、銀行、企業顧問等;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民航、航運、旅遊等服務。不少服務項目的收費都是全球最低廉的。
跨國公司的業務基地
逾3 800家國際企業選擇在香港設立亞洲區總部或辦事處,主要從事的業務包括批發、零售及進出口貿易、其它商用服務(例如會計、廣告和法律服務)、銀行和金融、製造業、運輸及相關服務。許多中國企業家在香港設立國際總部,藉以拓展國際市場的跳板;海外人士利用香港的優勢,作為進軍內地市場的門檻。
政府行政架構精簡
香港擁有一個架構精簡而效率高超的政府。公司及個人課稅率低,而且易於計算。香港特別行政區
政府素以效率出眾、透明度高兼處事公正見稱。
在工商業方面,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奉行確立已久的「盡量扶助、減少干預」政策,樂於支持工商業發展。
銀行與貨幣制度
香港以金融業發達而著稱全球,香港金融市場的特色是資金流動性高。市場根據有效、具透明度而又符合國際標準的規例運作。香港的工作人口有一定教育水平,海外專業人士來港工作,也十分容易,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的發展。
銀行業:在香港經營的國際金融機構數目相當多。截至2004年年底,香港共有133家持牌銀行,其中121家為外資銀行。在全球首100家銀行中,有70家在港營業。此外,香港有75家外國銀行的附屬機構或相關公司以有限制牌照銀行或接受存款公司形式經營。另有85家外國銀行在香港設有代表辦事處。香港
外匯市場: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它外匯市場均有聯系,因此可全日24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聯系匯率: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元穩定。鑒於香港是一個高度外向型的經濟體系,這個目標的具體涵義就是維持港元對外價值的穩定,即維持1美元兌7.80港元的固定匯率。這個目標是通過聯系匯率制度來實現。聯匯制度自1983年10月開始實行。
國際金融中心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架構,為參與市場的人士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
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它主要金融中心競爭。
香港地理環境優越,是連接北美洲與歐洲時差的橋梁,與內地和其它東南亞經濟體系聯系緊密,又與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訊網路,因此能夠成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此外,資金可以自由流入和流出本港,也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股票市場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5年3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 096間,資本市值總額達65,714億元(8,424億美元)。
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創業板是根據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的模式而設立的第二板市場,於1999年開市,為新成立的公司,尤其從事高科技業務的公司,提供集資機會。截至2005年3月,共有205間公司在創業板上市,資本市值總額達653億元(83.7億美元)。根據2000年5月推行的試驗計劃,有七隻主要的美國納斯達克股份在香港
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
香港的法律制度 深可信賴。這個制度以普通法為根基,歷史悠久。香港市民和居港人士得享的權利與自由,建基於大公無私的法治體制、獨立的司法制度、完善的法援制度,以及自由開放和發展蓬勃的新聞傳播媒介。
機場
香港是主要的國際和區域航空中心。香港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全球各大航空公司都有航班飛往香港。現時,每周有大約4 000班定期客運航班及700班貨運航班從香港飛往全球約130個城市。機場全面發展後,每年將可處理旅客8 700萬人次和貨物900萬公噸。香港國際機場自2001年起連續五年獲英國航空業意見調查機構Skytrax Research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港口
2004年,香港港口合共處理了2 200萬個20長的標准貨櫃,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座落於葵涌和青衣的九個貨櫃碼頭,分別由五家營運商負責管理,總面積達270公頃,共設有24個泊位,臨海地界總長8 530米。葵涌─青衣港池水深達15.5米,九個貨櫃碼頭每年可合共處理逾1 800萬個20長標准貨櫃。在2004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船隻分別約有35 900艘次和189 520艘次,共處理貨物約2.21億公噸和運載旅客約2 140萬人次。
語文
中英文同屬香港的法定語文。政府機關、法律界、專業人士和商界均廣泛使用英文。香港不乏受過良好教育且精通雙語甚或三語(即英語、粵語和普通話)的專才,而對於在香港經營業務或與內地、台灣有貿易往來的企業,這些專才更顯重要。
氣候
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區,但差不多有半年時間帶有溫帶氣候性質。冬季的溫度可能跌至攝氏10度以下,夏季則回升至攝氏31度以上。雨量集中在4月至9月間,約佔全年雨量的90%。
社會保障
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和公共福利金計劃為主, 輔以三個意外賠償計劃 , 分別是 暴以及執法傷亡賠償計劃、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和緊急救濟。
交 通
本港的公共交通服務種類繁多,收費合理 , 市民可按快捷 、 舒適及方便程度 , 選擇鐵路 、 巴 士 、 渡輪和其它公共交通工具。
與內地的經濟聯系
香港是進出中國內地經商和投資的大門。自內地在1978年實施經濟改革及對外開放政策後,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聯系日趨密切。
與內地通商
內地是香港最大的貿易夥伴,在2004年,中港貿易佔香港整體貿易總值的44%。內地也是香港轉口貨物的最主要來源地兼最大市場,香港有約90%的轉口貨物是來自內地或以內地為目的地。
香港是內地的主要服務中心,特別是南中國,為內地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和其它商業支持服務,例如銀行和金融、保險、運輸、會計和產品推廣等。
香港和內地的相互投資
香港公司是內地最大的外來投資者,累積投資額超過2,450億美元,占內地外來直接投資總值約五成。香港與廣東省的經濟聯系最為密切。本港廠商在廣東省僱用了約1 000萬名工人。在2004年實施的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以及廣東省和香港為加強經濟合作而推行的政策措施,將有助進一步開拓內地和香港的商機。
另一方面,內地也是香港經濟主要的投資者。內地有2 000多家企業在香港經營業務,總投資額達
2,200億美元,是香港最大的外來直接投資者之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隨內地經濟持續改革開放,尤其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香港作為內地服務樞紐的角色將會日益重要。香港是進軍內地市場的外國企業的貿易夥伴,同時亦提供各類商業支持服務,在這方面所擔當的角色,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隨越來越多內地企業有意對外拓展業務,香港也可扮演中介人的角色,以協助這些企業打入海外市場。
中國的南大門
香港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4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5 9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362萬人次。每日有126班客輪、約100班航機、超過400班列車及39 300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❸ 香港經濟的支柱是什麼
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產業:貿易及物流業(2016年該業增加值佔GDP的21.7%)、金融業(17.7%)、專業服務及其他生產性服務(12.5%)和旅遊業(4.7%)。
香港具有明顯優勢可進一步發展的六項產業是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及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2016年,這六項產業的增加值佔GDP的8.9%。
香港經濟特點:
1、 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
2、全球服務業主導程度最高的經濟體,服務業佔GDP 90%以上;
3、外來直接投資存量及投資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3)香港股票市場亞洲排名擴展閱讀:
香港經濟結構
投資流向:在直接外來投資方面,香港是極具吸引力的市場。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7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於2016年吸納直接外來投資為1,080億美元,全球排第四,亞洲排名僅亞於中國內地(1,340億美元)。
在向外直接投資流出方面,香港於亞洲排名第三位,金額達620億美元,排名次於中國內地(1,830億美元)及日本(1,450億美元)。
據政府調查顯示,在2016年底,香港的直接外來投資存量估計為16,260億美元。這些直接外來投資有一大特點,就是許多投資都是在稅務天堂設立的無業務經營公司間接轉移回港的資金。
在此背景下,2016年,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荷蘭和百慕大分別占直接外來投資存量的34.2%、7.7%、6.3%和4.7%。
除了稅務天堂外,中國內地仍是香港最重要的直接投資來源地(占總額的25.7%)。其他主要來源地包括美國(2.5%)、新加坡(2.3%)和英國(2.2%)。大部分直接投資存量均與服務業有關,包括投資及控股、地產、專業及商用服務;銀行業及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
參考資料來源:廣東工信廳官網-香港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基本情況
❹ 世界城市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
世界城市排名2022最新排名表:
1、美國紐約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世界的經濟中心,也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另外兩個為倫敦和香港),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中國北京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全國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中心,全國經濟、金融的決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同時也是中國陸空交通的總樞紐和最重要的國內國際交往中心。
3、法國巴黎
巴黎是世界上最繁華最富裕的都市之一。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
4、日本東京
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東京擁有全球最復雜、最密集且運輸流量最高的鐵道運輸系統和通勤車站群,為世界經濟富裕及商業活動發達的城市之一。
5、中國香港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也是世界三大國際機場之一(另兩個為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❺ 香港十大證券公司排名
1、國信證券(香港)、海通國際證券、艾德證券期貨、時富金融、招商證券(香港)、安信國際、南華金融、金利豐證券、永豐金融、耀才證券。其中艾德證券期貨為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發牌之持牌法團,證監會中央編號:BHT550,獲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發出第1類(證券交易)、第2類(期貨合約交易)、第3類(杠桿式外匯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第5類(就期貨合約提供意見)及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受規管活動的牌照。
2、艾德證券期貨有限公司同時亦是香港交易所參與者(OTP-C經紀代號_0974及0977)。 艾德證券期貨致力為客戶提供港股、美股、外匯、環球期貨等一站式全方位交易平台,包括香港交易所證券買賣服務,以及一系列如互惠基金、單位信託基金及股票掛鉤高息票據等投資產品;亦為客戶提供股票融資、新股認購、融資融券等一系列個性化投資方案。
拓展資料
1、香港證券市場香港證券交易的歷史,可追溯到1866年,但直至1891年香港經紀協會設立,香港才成立了第一個正式的股票市場。1969年至1972年間,香港設立了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加上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形成了四間交易所鼎足而立的局面。在1972年至1973年短短的2年間,香港有119家公司上市,1973年底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96家。1980年7月7日四間交易所合並而成香港聯合交易所。四間交易所於1986年3月27日收市後全部停業,全部業務轉移至聯交所。
1986年-2000年的香港市場1986年,香港市場開始了其嶄新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發展階段。中國對香港前途的保障,增強了投資者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公司盈利和房地產價格回升,香港市場從此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交易品種多元化,市場參與者日益國際化,交易手段不斷完善,證券市場進入了長期繁榮的牛市。 2000年以後的香港證券市場香港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2000年以來的香港證券市場,正在成長為一個全球化的證券市場。一方面是因為香港1965年的銀行業危機,迫使政府開始對銀行業進行調查和立法以及加強監管,企業從銀行集資成本較高,紛紛轉向股票市場;
2、另一方面,香港政府奉行自由市場政策,使證券市場迅速發展,1969年至1972年間同時出現了遠東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和香港會四大股票交易所。70年代未期,香港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四個市場發展不均衡,同時由於1974年的股災,使政府意識到需要對證券市場進行監管,頒布了一系列法例,並於1980年7月將四間交易所合並成立香港聯交所,四間交易所於1986年全面停業,全部業務轉到香港聯交所。此後,香港證券市場開始了嶄新的國際化發展階段,2000年4月香港聯交所和香港期交所合並成立香港證券與期貨交易所,實行公司制並在港上市。十幾年來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金融產品不斷增多,交易手段也日益電子化。共有500多家證券行在香港從事各種證券業務,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時至今日,香港證券市場的總市值已達到 63000多億港元,每日交易額逾100億元,這些數字顯示了香港證券市場在過去數十年的驕人增長。
❻ 香港現狀怎麼樣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香港是國際的金融中心之一,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中國內地及亞太其他地區關系密切;是亞洲最多國際公司設立地區辦事處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歡迎的旅遊地點之一,也是舉辦國際會議及展覽的熱門地方。
❼ 亞洲股票市場第一是哪個城市
以成交額計算,香港的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一大市場。
❽ 目前香港是全球第幾大股市市場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世界排名第七。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❾ 誰能告訴我香港的現狀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少政府幹預見稱。香港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
❿ 香港與台北綜合實力對比,哪個更強
應該是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香港在回歸後保持自己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經濟運作模式,香港有獨立的司法制度,香港發行和流通自己的貨幣港元,獨立發行郵票(郵票的標記是「中國香港」),在國際體育比賽上,以「中國香港」的名義參與國際體壇的盛事。香港以獨立的身份「中國香港」參加世界貿易組織和很多其他國際組織。香港運行自己成熟的財政和金融體系,也有自己的出入境政策。截至2007年年底,全世界170個國家和地區的公民或居民可以免簽證進入香港。
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香港也是成衣、鍾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香港是一個自由港,除了煙、烈酒和動力用的燃油(汽油、柴油等)之外,香港不對其他進口物品徵收關稅。香港的經濟素以自由貿易、低稅率和少政府幹預見稱。香港連續多年獲國際著名評級機構和組織評選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系,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米爾頓•佛利民更視香港為自由經濟的典範。香港是亞太區乃至國際的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地區貿易中心,擁有鄰近很多國家和地區是不可替代的優越地位。時至今日,香港已成為世界第11大貿易實體。以吞吐量計算,香港的貨櫃(集裝箱)港口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以乘客量和國際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以對外銀行交易量計算,香港是世界第15大銀行中心。以成交額計算,香港是世界第六大外匯交易市場。以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亞洲第二大市場。
香港是亞太地區的交通、旅遊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統以鐵路、小輪、公共汽車等組成的運輸網,幾乎伸展到港內每一角落。香港是重要的國際商港,航運業發達。與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60個港口有航運往來,形成了以香港為樞紐,航線通達五大洲、三大洋的完善的海上運輸網路。從香港到世界各地有20多條航線。香港也是進入內地經商和旅遊的大門。2005 年,香港居民返回內地的次數約6270萬人次,外地旅客經香港進入內地的次數共400 萬人次。每日有128 班輪船、約100 班航機、超過400 班列車及40 200 架次的車輛穿梭香港和內地。
香港的外匯市場發展完善,買賣活躍,在全球外匯市場中占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於香港與海外其他外匯市場均有聯系,因此可全日24 小時與世界各地進行外匯買賣。根據國際結算銀行在2004 年進行的每三年一度全球調查,香港外匯市場的成交額在世界排行第六位。
以資本市值計算,香港股票市場是全球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截至2006 年5 月底,在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掛牌的上市公司有1144 間,資本市值總額達94,110 億元(12,065 億美元)。香港股票市場在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