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市值市價 » 2015年股票市場大事

2015年股票市場大事

發布時間: 2022-08-17 12:07:00

Ⅰ 盤點一下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及大事記

中國股市大事記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開放,上證綜指從99.98點一直上漲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點,漲幅達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聯農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股票上市,當日上證綜指跌至386.85點,收盤393.52點。此後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漲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上證綜指從1558.95點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點,跌幅達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後管理層的堅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稱「三大政策」。上證綜指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漲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點,漲幅達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出現三天井噴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證綜指低至514.16點,此時民間認為宏觀調控即將結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輪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證社指從516.46點漲至1258.69點,漲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目前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場暴跌。上證綜指由1200點附近下跌至865.58點。此後一路上揚,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點,漲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噴。上證綜指由18日的1059.87點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點,漲幅65.70%。

此後持續了兩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國有股減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證綜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點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點,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國九條」發布,短暫行情持續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點。

2005年4月29日,股改試點工作啟動。

2005年6月6日,滬市跌破千點。

2005年下半年,新《證券法》出台,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出台,權證重返市場。

2006年,中國股市告別了漫漫「熊」途,開始步入良性循環。期間,上證綜指從1月4日的1163點起步,之後幾乎是以單邊上行之勢穩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聯合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國外投資者對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後新上市公司兩類對象進行戰略投資,可以採取有條件的定向發行和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辦法》實施股權激勵。

2006年5月1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實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這標志著「新老劃斷」全面啟動。

2006年6月8日,滬深股市單邊暴跌,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跌幅分別為5.33%和4.64%,均創下2002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紀錄。

2006年6月19日,中工國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塊上市,標志著「全流通」大幕正式拉開,「股權分置」「一股獨大」這一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頑疾,從此成為歷史。

2006年7月5日,國內資本市場的「航母」級公司——中國銀行正式登陸A股市場。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並軌傳聞的影響,滬深B股暴漲。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銀行A股H股分別在上海、香港兩地掛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證綜指收盤報2017.28,為2001年7月27日以來的收盤新高。人民幣升值和股改實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轉牛的兩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959億元,創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單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證綜指以距2700點僅一步之遙的2698.90點創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盤指數計算,滬市和深市的全年漲幅各達到130.4%和132.3%。伴隨股指的持續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滬深市場總市值分別達到68714億元和173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貨投資者的一封信》。該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關准備工作完成後,中國將正式開展股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產品的推出將意味著我國股市有了「做空機制」,這將是我國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變化。

以後,滬深兩市步入大牛市。

Ⅱ 2015 股市暴跌的原因

一、大戶套現,散戶接盤。

第一階段:

2014年7月11日—12月31日,一系列改革利好出台(7月銀行改革、8月鐵路石油改革、9月水利改革、11月金融券商改革),帶動了股市不斷上漲,上證指數漲幅58.23%,對這波行情媒體都稱之為「改革牛」。這期間中小股民投入了1.33萬億元進入股市。

第二階段:

2015年1月1日—3月8日,因為春節、政府年終總結、准備兩會等原因,沒有新的改革措施出台,股市平穩震盪。這兩個月市場基本處在消化前期改革概念的階段,中小股民凈買入5100億元,新的資金還在不斷進入。

第三階段:

2015年3月兩會召開之後,改革利好不斷出台,股市重新開始上漲。2015年3月9日—4月27日,兩個多月時間中小股民凈買入1.62萬億元,比前兩個月漲了2倍。這時候市場泡沫開始形成。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尤其是中證500,這成為一個極佳的套利工具,因為它的標的是中小盤股。以往的滬深300根本無法准確指示中小盤的價格走勢,經常是股指跌了5%,但是小盤股已經兩個跌停了,起不到套利作用。

接下來的5月、6月,股市震盪下跌,官媒開始護盤,這是我們做的一件錯事。如果沒有官媒護盤,也許股市可以進入一個平穩期,和第二階段一樣,去慢慢消化過去的改革概念,股指能維持在4500點左右,稍微有點泡沫很正常。可是這次護盤後,5月、6月間有大量杠桿資金入市,再加上做空手段齊備,於是引發了後來的大規模下跌。大莊家們也瘋狂套現,從5月1日起到7月8日證監會禁令出台,總共套現3.2萬億元,逼迫政府出手救市。

而上市公司高管們在5月總計套現366.5億元,6月336.4億元,單月套現金額相當於2015年前四個月套現金額的總和。

二、高杠桿配資。

截至2015年6月,場內場外配資規模達到最高峰4.8萬億元,股價也被推到最高點。大量杠桿資金入市的結果就是,一旦出現下跌,就會發生千股齊跌的壯觀場面。6月13日午間,證監會發布消息,要求證券公司對外部接入進行自查,對場外配資進行清理。配資在得到通知以後開始撤出,大量拋售股票,配資籌碼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觸及平倉點,跌停的股票是賣不出去的,必須拋出那些還沒跌停的,結果就是引發大面積跌停。

6月18日,滬指跌3.67%,兩市近2000隻個股下跌;6月26日,滬指跌7.4%,兩市2000隻股票跌停;7月7日,1700隻股票跌停,占當日交易股票總額的88%。

而緊接著在7月24日的第二輪股價下跌中,配資又一次大規模出逃,拖累股市。融資融券余額由7月24日的1.5萬億元減少到8月3日的1.3萬億元。股價恢復平穩之後融資融券余額回升至1.4萬億元。在8月18日的第三輪股價下跌中,融資融券余額再次由1.4萬億元減少到8月26日的1.2萬億元。

三、做空制度加劇市場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開始形成時,做空工具也橫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桿都處在高位的時候,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持賣單量也達到兩個高峰。

7月1日因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無量跌停,現貨賣不出去,只有通過股指期貨空單去對沖現貨頭寸,導致以中證500股指期貨為首的合約大幅貼水。IC1507合約收盤7509點,較現貨中證500指數貼水902.51點,貼水幅度達12%。也就是說,現在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場價的8.8折往外賣才會有人來接單。由於中證500可以精準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勢,大家只能開出更多中證500的空單對沖,大量的空單又加劇了股市的恐慌下跌,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2)2015年股票市場大事擴展閱讀:

遏止內幕交易,大戶套現得到約束,才能穩定市場預期,讓股指逐步回歸價值投資。這需要的不僅僅是一兩個政策,而是有效的監管體系,而這正是我們目前的證券市場最薄弱的地方。

如何將瘋牛導入慢牛,避免股市重新步入熊市,就非常關鍵。考驗政府的調控能力和水平。

中國股市從創立之初起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即讓金融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開放平台。相反,這是一個有意識對資源配置進行扭曲,以實現讓無效率或低效率的國有企業能夠以低成本或無成本源源不斷攫取社會資金的目的。

為此,中國股市創建之初便作出了一系列有別於國際通行的一般市場規則的特殊制度設計,其核心包括兩個內容:

第一,新股上市(IPO)政府審批制度;

第二,股權分置制度。前者是為了確保唯有政府認可的國有企業——而不是優質企業——才有資格上市融資,後者是為了確保即便國有股份所佔的比例再小也依然能夠保持對企業的絕對控制,從而使之能夠無節制地圈錢而又不擔心失去對企業的控制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股市暴漲暴跌 真正兇手是誰

Ⅲ 什麼原因導致2015年A股發生股災呢

經歷過2015年股災的人都知道,那一年的股災“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漲停熔斷機制”,當年的股災行情還記憶猶新。

2015年A股引發股災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所致:

第一點:去股市杠桿資金

2015年牛市被稱為杠杠牛市,那一輪牛市都是靠杠桿資金推動的,所以一旦去股市杠桿資金的時候,這些杠杠資金不計成本的出逃。

2015年杠杠資金是拉升和支撐股市的最強力量,結果把這些資金都從股市趕市場,股市支撐力都沒了,能不大跌嗎?

沒有永遠漲不停的牛市,也沒有永遠跌不完的股市!既然2015年牛市行情來了,漲高之後轉為熊市並不出奇,這是自然規律因素。

總結分析

綜合以上這四大因素就是引發2015年出現股災的真正原因,特別是去股市杠桿資金和去散戶化引發股災的主要因素。

當然2015年股災已經成為過去式,已經屬於歷史數據,隨著A股近幾年持續殺跌後,A股新一輪牛市正在醞釀中,期待下一輪牛市行情的到來。

Ⅳ 民生證券2015年有哪些大事記

「民生富」和「民生裕」保本固定收益憑證首次發行
通過股票期權經紀業務現場檢查
首單ABS取得上交所無異議函
經紀客戶胡志勇完成首單50ETF股票期權交易
通過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發行第一隻股權眾籌產品
民生證券「15民生01」次級債券成功發行「
獲得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行權融資業務試點資格
成為業內首家通過深交所期權業務現場檢查的券商
上海自貿實驗區分公司及富陽、項城、新野、永城四家營業部取得經營證券業務許可證
獲得開展私募基金綜合託管業務資格
完成星座財富啟明之星等2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募集
獲得泛海控股增資68.5億元公司向民生期貨增資4.3億元

Ⅳ 2015年股市大跌具體時間

從2015年6月15號從5178點見頂,到7月9日最低3373點!

Ⅵ 2015年6月——8月間中國股票市場發生了「股災」,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股災」發生的原因、

原因_杠杠效應太大,價格偏離價值和需求量而是僅僅因為它會漲,泡沫化嚴重。
教訓_5000點是頂 ,該逃就逃第二次不要被套了

Ⅶ 中國股市的股災是在哪幾年

中國股市的股災是發生在2015年的,在2015年的時候,國內的很多股票的價格都已經出現了跌停的情況,整個市場是非常慘烈的。

我相信很多人都沒有經歷過2015年的那種股災,2015年的那場股災對於所有人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很多炒股的人基本上都已經虧損了,超過30%以上。很多機構其實也是不能夠倖免的,大部分的機構也已經虧損超過了30%以上。

千股跌停的情況是非常悲慘的。

當年所發生的千股跌停的情況是非常悲慘的,很多公司受到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於茅台股票來說,在當年下跌的幅度已經超過了30%以上。要知道茅台股票是A股市場上價格最高的一隻股票,而且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也是非常大的。

2015年的股在發生之前,市場上的上證指數是非常高的,但是在那個時候很多人認為A股市場的股票價格低,依然是能夠持續上漲的。當年的市場是狂歡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出現了大幅度的下跌。

Ⅷ 15年股市大跌的主要幾個原因,要詳細

15年股市大跌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2、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一、15年股市大跌的具體原因如下:

1、做空制度加劇市場恐慌。
在2015年4月股市泡沫開始形成時,做空工具也橫空出世。2015年4月16日,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正式面市。在5、6月份股市和杠桿都處在高位的時候,中證500股指期貨的持賣單量也達到兩個高峰。
7月1日因為中小板和創業板的股票無量跌停,現貨賣不出去,只有通過股指期貨空單去對沖現貨頭寸,導致以中證500股指期貨為首的合約大幅貼水。IC1507合約收盤7509點,較現貨中證500指數貼水902.51點,貼水幅度達12%。也就是說,現在這些股票只有以今天市場價的8.8折往外賣才會有人來接單。由於中證500可以精準反映大部分股票走勢,大家只能開出更多中證500的空單對沖,大量的空單又加劇了股市的恐慌下跌,於是形成惡性循環。

2、高杠桿配資。
截至2015年6月,場內場外配資規模達到最高峰4.8萬億元,股價也被推到最高點。大量杠桿資金入市的結果就是,一旦出現下跌,就會發生千股齊跌的壯觀場面。6月13日午間,證監會發布消息,要求證券公司對外部接入進行自查,對場外配資進行清理。配資在得到通知以後開始撤出,大量拋售股票,配資籌碼集中的股票首先跌停。而一旦觸及平倉點,跌停的股票是賣不出去的,必須拋出那些還沒跌停的,結果就是引發大面積跌停。

Ⅸ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年份是謝謝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9)2015年股票市場大事擴展閱讀:

特徵介紹

1、小型股先發動漲勢,不斷出現新的高價。

2、不利股市的消息頻傳,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時,為多頭買進時機。

3、利多消息在報章雜志上宣布時,股價即上漲。

4、股價不斷地以大幅上揚,小幅回檔再大幅上揚的方式波段推高。

5、個股不斷以板塊輪漲的方式將指數節節推高。

6、人氣不斷地匯集,投資人追高的意願強烈。

7、新開戶的人數不斷增加,新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8、法人機構、大戶進場買進。

9、除息、除權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權。

10、移動平均線均呈多頭排列,日、周、月、季線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間。

12、整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頻傳。

13、本地股市和周邊股市同步不斷上揚,區域間經濟呈活躍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市

Ⅹ 至今未弄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引發2015年股災的

股市每個交易日資金都是變動的,不是凈流出就是凈流入,所以從單個或者某周的主力資金和北上資金雙雙大幅凈流出,不能說明行情結束的信號。

因為股市資金的流出和流入只是判斷行情上漲還是下跌的部分因素,但不能決定行情是否結束的信號。

股市資金的流向跟兩個因素有關:

1、資金流向跟行情的好壞有關,如果當天行情走好,開盤就震盪上揚,這個時候看漲的資金會主動進入市場。

第三、主力資金流向

上面已經分析資金流向只能間接性反應股市的行情,反應投資者們對市場看漲看跌的情緒而已,當然從資金流向也可以判斷行情結束的信號。

比如某一段市場股市超大資金每天持續的凈流出,而且股市行情也放量下跌,這種情況之下的資金確實能說明行情結束的信號。

綜合起來判斷股市行情是否結束,一定要從政策方向、大盤趨勢、以及主力資金流向等多方面考慮與分析,不能單純的從資金流向凈流出或者凈流出判斷整個市場行情,這樣判斷行情未免太草率了。

熱點內容
金融城cbd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14 11:47:00 瀏覽:836
什麼叫做數字貨幣行情 發布:2025-07-14 11:45:33 瀏覽:272
震盪基金哪個板塊好 發布:2025-07-14 11:36:52 瀏覽:238
芯瑞達科技股票發行價 發布:2025-07-14 11:14:39 瀏覽:773
新手炒股怎麼操盤 發布:2025-07-14 11:04:20 瀏覽:322
持股總市值一千萬實際價值多少 發布:2025-07-14 11:03:44 瀏覽:298
如何判斷私募股權基金的安全 發布:2025-07-14 10:51:38 瀏覽:413
炒股自我修養是什麼 發布:2025-07-14 10:45:41 瀏覽:231
金融標准為民利企有哪些 發布:2025-07-14 10:45:39 瀏覽:711
尚榮醫療股票歷史成交數據 發布:2025-07-14 10:45:33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