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市場金字塔
㈠ 中國如何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
資本是逐利的,市場本身可以有效的配置資源。層級意味權利的不平等,因有多拿多佔的寡頭利益,才有「多層次資本市場」即門檻就高不就低·強者通吃市場。
㈡ 什麼是金字塔與倒金字塔操作法
所謂金字塔,如正△一般,底寬而頂尖。應用於股票市場,基本含義便是在低價時大量進貨,股價若繼續下跌,則停止操作,股價若上漲,判定為上升趨勢,股價回檔時即加碼買進,但是買進數量則隨著價格上升而減少。股價漲至目標值附近,即停止買進,准備將獲利籌碼酌量拋出而獲利,完成圓滿的操作。
㈢ 股票正金字塔和倒金字塔是什麼意思
金字塔式投資法為金字塔型買入法和倒金字塔型賣出法兩種。
金字塔型買入法
金字塔型買入法,正金字塔型(即正三角形)的下方基底較寬廣且愈往上愈小,寬廣的部分顯示股價價位低時,買進數量較大,當股票股價逐漸上升時,買進的數量應逐漸減少,從而降低投資風險。例如,某投資者預計某種股票價格看漲,他以每股20元的價格購進1000股。當價格漲到每股23元時,他又買進了 500股,如股價再漲至25元時,投資者仍然認為股價看好,可以再買進100股。至於該買進多少數量和何時終止購買行為,完全依資金的多少、股票的優劣程度、股市的人氣狀況,由投資者自行決定。
採用這種愈買愈少的金字塔型買入的優點在於:如果投資者在第一次購買行為完成後,仍處於上升之中,投資者還可以第二次第三次追加投入以曾加獲利機會,盡管在這種情況下,不如一次全部投入獲利更多的盈利,但卻能減少因股價下跌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的風險。如果股價是在第二次,第三次購買行為完成後再出現下跌,也會因第二次或第三次買入的股數較少,而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由此可見,愈買愈少的金字塔型買入法是增加獲利機會又能減少風險的一種股票購買方法。
倒金字塔型賣出法
金字塔買賣法的另一種形式是倒金字塔賣出法。與正金字塔相反。倒金字塔是下方較尖小,而愈往上則愈寬廣。倒金塔賣出法要求,當股票價位不斷升高時,賣出的數量應效仿倒三角形的形狀而逐漸擴大,以賺取更多的差價收益。仍如上述投資者購買的股票為例,假定當價格上漲到每股市價30元時,投資者認為價格在上漲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下跌,因此,就採用例金塔賣出法先出售100股,當股價升至35元時,又出售更多的部分(比如500股),又過了幾天,股價漲至37元時,則全部售出。
倒金字塔賣出法的優點是能在人氣旺盛的時候售出股票,股票出手容易,既能獲得較好差價,又能減少風險。
㈣ 中國股市中分為那幾大板塊
股票板塊主要是按行業、概念、地區分類。其中行業是根據上市公司所從事的領域劃分的,比如煤炭、紡織、醫葯等;地區主要是根據省份劃分的;概念是根據權重、熱點、特色題材劃分的。
股票板塊指的是這樣一些股票組成的群體,這些股票因為有某一共同特徵而被人為地歸類在一起,而這一特徵往往是被所謂股市莊家用來進行炒作的題材。
股票板塊的特徵有的可能是地理上的,例如「江蘇板塊」、「浦東板塊」;有的可能是業績上的,如「績優板塊」;有的可能是上市公司經營行為方面的,如「購並板塊」;還有的是行業分類方面的,如「鋼鐵板塊」、「科技板塊」、「金融板塊」、「房地產板塊」等,不一而足。總之,幾乎什麼都可以冠以板塊的名稱,只要這一名稱能成為股市炒作的題材。
參考http://partners.fxclub.org/cn/condition_virtcount/?partner=4250
㈤ 金字塔分解融合法屬於什麼融合法
屬於金字塔變換圖像融合法。
金字塔圖像融合法是指在高斯金字塔的運算過程中,圖像經過卷積和下采樣操作會丟失部分高頻細節信息。為描述這些高頻信息,人們定義了拉普拉斯金字塔(LaplacianPyramid,LP)。用高斯金字塔的每一層圖像減去其上一層圖像上采樣並高斯卷積之後的預測圖像,得到一系列的差值圖像即為LP分解圖像。
金字塔式交易法是股票市場上行情看漲時投機商通常使用的一種股票交易方法。當股票價格上漲時,投機商使用保證金帳戶中的新增資產凈值購買更多的股票,而不必增加現金投資。
㈥ 誰能證明中國的整個金融體系不是金字塔騙局
是不是金字塔騙局,最關鍵的是看實業的贏利能力是否超過借貸的利率。
比如借1億利率是8%,政府將這1億投資於實業,資產收益率有11%,那麼政府在支付利息後還有3%的節余。相反如果利率是15%,那麼政府就必須借新債還舊債,形成金字塔騙局。
金字塔騙局的明顯特徵就是利率奇高,做任何實業都不可能賺回利息。
中國的社保資金短缺,暫時是採用借款方式填補,但只要政府的實業收入(如果不考慮國企的分紅的話,政府的收入主要是稅收)增長率高於社保缺口資金的增長率,那麼社保資金缺口就總有補上的一天。
從近幾年情況看,中國政府的稅收增長要遠遠快於社保缺口資金的增長率,因此不必過於擔心這個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恩,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是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並非象你想像的那麼嚴重,第一是農村的逃避計劃生育的現象比較嚴重,新生兒統計有嚴重的低估.第二是農村的潛在失業是將來的勞動力缺少的一個補充.如果未來30年農民減少3億,就能為城市增加約2億的適齡勞動力,因此未來二.三產業的發展還是有足夠的人力儲備的,第三,正因為未來30年的勞動力基本夠用,那麼在未來的10年裡逐步放開生育節制則30年以後的勞動力也不是不能保證的.
至於"玩虛的太多,做實事的人太少"還是不要太早下結論的好,一桿子打翻的人也太多了吧.
㈦ 股票知識:如何計算莊家建倉成本計算莊家持倉量方法_新手入門_股票頻道_華訊財經
股票知識:如何計算莊家建倉成本?計算莊家持倉量方法 莊家坐莊,正如做其他生意一樣,也需要從「銷售收入」中減去成本。銷售收入減去成本為正值,莊家才能獲取利潤。投資者在買人股票前,不妨先幫莊家算算賬,看看目前價位莊家有無獲利的空間。若目前價位莊家獲利微薄,甚至市價低於莊家坐莊成本,那麼投資者買入該股的話,獲利的前景就非常光明;若目前價位莊家已有豐厚的賬面利潤,這時莊家關心的就是如何將賬面利潤變成實際利潤,也就是說,在目前的價位上,莊家不會再處心積慮地拉升股價,而是伺機出貨脫逃。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如果還要指望股價再攻城奪寨,勇創新高,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當股價已經遠離莊家建倉和控盤成本時,投資者不宜在目前價位買入該股,將獲利的希望寄託在這樣的庄股身上。 散戶要跟庄,或者是分析一隻股票在目前的價位是否值得買入,就必須了解莊家的「底細」,也就是說要了解莊家的控盤程度即持倉量,以及莊家的建倉成本。一般來說,投資者可以通過K 線圖以及成交量來分析、研判莊家的持倉量和建倉成本,其中,用換手率計算莊家的持倉量和建倉成本,是一種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換手率的計算公式為:換手率=成交量/流通盤×100 % 公式中的換手率,是從莊家開始建倉,到莊家開始拉升股價這段時間的股票換手率。怎樣確認莊家已經開始建倉了呢?這里,周K 線圖的參考價值最大。周K 線的均線系統由空頭排列轉為多頭排列,證明有莊家介入,所以周K 線的MACD 指標金叉,可以視為莊家開始建倉的標志,這也是計算換手率的起點。在中國的股票市場上,大多數莊家都是中線莊家,其控盤程度大約在35 %~60 %之間,即莊家相對控盤,這種持倉量下的股票活躍程度較好。超過60 %的持倉量,即達到絕對控盤的程度,這種持倉量大多是長線莊家所為。在一隻股票中,持有20 %籌碼的投資者,屬於絕對的長線投資者,長線投資者對於莊家來說,相當於為莊家鎖倉。對於莊家來說,控盤程度當然是越高越好,因為個股拉升股價的升幅與持倉量大體成正比關系。 一般而言,股價在上漲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在30 %左右。而在股價下跌時,莊家所佔的成交量比率大約是20 %左右。股價運行時,一般上漲時放量,下跌時縮量,初步假設放量/ 縮量=2 / 1 。另外再假設股價上漲時換手率為200 % ,則下跌時的換手率應是100 % ,這段時間的總換手率為300 %。由此可以得出:莊家在這段時間內的持倉量=200 % ×30 %一100 % ×20 %=40 % 即股票在這段時間的換手率達到300 %時,莊家的持倉量只達到40 % ,即每換手100 %時,莊家的持倉量為40 %×300 % ×100 % = 13 . 3 %。 當然,這里存在一定的誤差,所以一般從MACD 指標金叉的那一周開始,到終止的那一周為止,把所有各周的成交量加起來再除以流通盤,可以得出這段時間的個股換手率。然後再把個股換手率×l3 .3 % ,得出的數字即為莊家的控盤度。一個中線莊家,建倉期間的個股換手率應在300 %~450 %之間。只有足夠的換手,莊家才能吸足籌碼。 至於莊家建倉的成本,可採用上面計算的那段時間內股票的最低價加上最高價,然後除以2 ,所得數值即為莊家的成本區。這種計算方法雖然簡單,但卻相當實用,計算誤差不超過10 %。 當然,計算莊家建倉成本,還有其他更精確的方法,由於這些方法計算起來比較復雜,其誤差率也在3 %以上,因此這里不再詳細介紹。 計算出莊家的建倉成本和持倉量以後,莊家拉升出貨的第一目標為:成本x ( 50 % + l ) ,假設莊家的每股成本為l0 元,則其拉升出貨的最低目標價位即第一目標位為15 元。 了解了莊家的持倉量和建倉成本,在跟庄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何計算莊家的持倉量 計算莊家的持倉量,可以幫助投資者很好地判斷莊家目前的坐莊過程處於何種階段。如果莊家處於建倉階段,投資者就應該伺機跟進;如果莊家處於出貨階段,就應該趕快平倉出局。 計算莊家的持倉量,是股市跟庄制勝的一個關鍵內容,但要做到非常精確地判斷莊家的持倉量,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投資者只能根據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時間,用基本合理的方法大致估算莊家的持倉量。 下面為大家介紹兩種計算莊家持倉量的方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方法一 首先確定某股某一段時期屬於莊家的建倉期,然後將該股這段時期內的成交量相加,得出一個總數,再分別除以2 和3 ,得出兩個數字,莊家建倉的持倉量就處於這兩個數字之間。 例如,有一個流通盤為9000萬股的中盤股,該股經歷長期下跌後進人橫盤整理階段。最近一段時期,有跡象表明莊家正在積極吸籌。從K 線走勢圖上反復辨認,確定某一天為主力吸籌的起始日。從主力吸籌起始日至今,已經有60 個交易日,累計成交量為9500 萬股。將9500 萬股分別除以2 和3 ,就得出兩個數字,即4750 和3167 。據此,就可以估計莊家這段時期的吸籌量在3167 ~4750 萬股之間。 這種方法計算莊家持倉量的根據是:股票的成交量包括三部分,其一是莊家低位收集籌碼的量,及其為了降低建倉成本實施的高拋低吸的量;其二是短線操作者買進賣出的量;其三是一部分長線買家買人的量。因此,這段時期的成交量不能全部算在莊家的身上。根據多年操盤的經驗,莊家每次吸籌的量,大致占該階段總成交量的1 / 3 ~1 /2 ,很多還達不到這個數字。 (二)方法二 這種計算方法比較復雜,但准確性更高一些。計算方法是: 假設個股流通盤為A , A×(個股某段時期換手率-同期大盤換手率)可以得出一個數值;將該數值分別除以2 和3 ,得出兩個數值。最後確定莊家的持倉量就位於這兩個數值之間。 例如,某股流通盤為3000萬股,2007 年下半年該股連續60 個交易日的換手率為260 % ,同期大盤的換手率為140 % ,據此可以算出:3000萬股x ( 260 %-140 % ) = 3600 萬股3600 萬股/2 =1800 萬股3600 萬股÷3 = 1200 萬股 因此,莊家實際的持股數可能在1200 ~1800 萬股之間。也就是說,莊家的持倉量可能在流通盤的40 %~60 %之間。 由於其上限已經超過流通盤的50 % ,下限也已達到流通盤的40 %。據此分析,可以得出莊家坐莊的時間不會太短,至少是個中線庄,甚至是個長線庄。 使用以上方法計算莊家的持倉量時,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① 這些計算方法一般適用於長期下跌的冷門股。一個股票之所以成為冷門股,說明這個股票已經沒有莊家,籌碼絕大部分都分布在散戶手裡。因此,新的莊家一旦坐莊冷門股,利用以上方法就能相對容易地測算出莊家手中的持倉量。 ② 在計算莊家持倉量時,選取的建倉周期不能太短。
㈧ 股票市場分哪幾個板塊
大致分為行業板塊、區域板塊、概念板塊三大板塊,細分大致有九十大類。
1、 A股板塊包括農、林、牧、漁業,B股板塊包括采礦業,C股板塊包括創造業,D股板塊包括電力、熱力、燃氣、水生產、供應業,E股板塊包括建築業、F股板塊包括批發和零售業,G股板塊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2、 I股板塊包括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J股板塊包括金融業,K股板塊包括房地產產業,L股板塊包括租賃和商務業,M股板塊包括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N股板塊包括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
3、 O股板塊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P股板塊包括教育,Q股板塊包括衛生和社會工作,R股板塊包括文化、體育和娛樂業,S股板塊包括綜合90大類。
一、 概念板塊: 鋰電池 軍工航天 新能源 低碳經濟 稀缺資源 循環經濟 物聯網 智能電網 鐵路基建 黃金概念 3G概念 股權激勵 基金重倉 資產注入 分拆上市 稀土永磁 多晶硅等概念。
二、 行業板塊: 金融行業 首飾行業 鋼鐵行業 傢具行業 石油行業 公路橋梁 汽車行業 交通運輸 醫療器械 酒店旅遊 房地產業 商業百貨 物資外貿 食品行業 紡織行業 電力行業 農林牧漁 傳媒娛樂 化工行業 煤炭行業 建築建材等行業 。
三、 區域板塊: 黑龍江省 新疆板塊 吉林板塊 甘肅板塊 遼寧板塊 青海板塊 青海板塊 北京板塊 陝西板塊 天津板塊 廣西板塊 河北板塊 廣東板塊 河南板塊 寧夏板塊 山東板塊 上海板塊 山西板塊 深圳板塊 湖北板塊 福建板塊 等區域。
拓展資料:
1、 中國股票市場板塊有19個大類,90個二級小類。股票市場板塊分為行業板塊分類和概念板塊分類兩種,在每個大板塊下,又分有若干個小板塊。
2、 行業板塊分類市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官方分類,是有明確分類標準的;概念板塊分類則沒有統一的標准,有地域分類、上市時間分類的方法。
㈨ 利弗莫爾如何買賣股票
傑西·利弗莫爾全名叫傑西·勞倫斯頓·利弗莫爾 (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年7月26日 -1940年11月28日),是一位美國的股票投資家。 利弗莫爾被認為是日交易的先驅人物, 亦是埃德溫·利非弗(Edwin Lefèvre)的暢銷書《股票大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中的主要人物。利弗莫爾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後因感情問題患上抑鬱症自殺。
在利弗莫爾生活的年代,上市公司很少披露准確的財務報表,連了解當前的股票報價都需要花很多功夫,市場上的各種操作極為猖獗。利弗莫爾交易股票的基礎在今天被稱之為「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他的交易原則,如交易情緒的影響(effects of emotion on trading)等,都被後人反復研究。
利弗莫爾的一些大手筆,例如他在1907年的舊金山地震和1929年的華爾街黑色星期四之前的做空等,都是極具傳奇色彩的交易,也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
傑西·利弗莫爾的投資原則
盡管傑西·利弗莫爾先生沒有做到善始善終,身後落得個極其悲慘的下場,但作為華爾街20世紀最大的神話,無論是他的追隨者還是勁敵都承認——傑西·利弗莫爾是最傑出的股市操盤手之一。他以獨到的創見,發掘在股票市場行得通和行不通的作法,為無數交易人指出一條明路。他孑然一身,注重私密,個人的操作和紀錄從不對外泄漏。他為人所不敢為,率先買進價格屢創新高和突破阻力點的股票。反觀一般人則相信,買得愈低、愈便宜愈好。利弗莫爾常言:每次違背自己的守則,他一定賠錢;遵循守則,就一定賺錢。他投入無數的心力分析市場和研究投機理論;生活上,則律己甚嚴,要求時時都能有登峰造極的表現。他犯過大部分人在市場都會犯的所有錯誤,但是他不但從中學習,更埋首閱讀報價行情和研究市場,持續不斷學習更多的知識。
利弗莫爾相信,股市是最難取得成功的地方之一,這里牽涉到許多人和人性。這也是很難一展所長的地方,因為控制和克服人性十分困難。利弗莫爾對市場的心理層面非常感興趣,曾經去上心理學課程,所花心血不亞於研究證券。他十分熱中於了解市場的每一個層面,即使大部分人可能不認為那些領域和證券業搭得上邊,而他卻願意掌握每一個機會,去改善操作技巧。從1892年到1940年,利弗莫爾積極參與股票操作長達48年,度過了無數次的興衰起伏、破產和驚人的財富。最後,他發展出幾套操作獲利的策略。
第一,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操作股票。愚蠢、懶惰、情緒有欠平衡、尤其是想一夕致富的人,不適合從事這一行。冷靜的頭腦是操作成功的關鍵素質,唯其如此才能維持健全的精神平衡狀態——不被希望或恐懼牽著鼻子走。利弗莫爾認為以下三樣特質不可或缺:
① 控制情緒(控制影響每一位交易人的心理層面)
② 擁有經濟學和景氣狀況基本面的知識(這是了解若幹事件對市場和股價可能造成什麼影響的必要智慧)
③ 保持耐性(願意放手讓利潤愈滾愈大,是傑出交易人不同於平庸交易人的特質)
另外,他認為以下四種關鍵技能和特質也是必備的。
① 觀察──只看事實資料。
② 記憶──記住關鍵事件,以免重蹈覆轍。
③ 數學──了解數字和基本面。這是利弗莫爾天賦異稟的才能。
④ 經驗──從你的經驗和錯誤中學習。
第二,頻繁交易(每天或者每個星期操作),是失敗者的玩法,不會取得太大的成功。操作股票獲利的時機有許多,但有些時候,應該縮手不動,絕不操作。當市場缺乏大好機會,經常休息和度假是很明智的選擇。因為在紛紜的市場中,有時退居場邊當個旁觀者,可以比日復一日不斷觀察小波動,更能看清重大的變化。
第三,集中全力操作新多頭市場中的領先股,即先等市場確認哪些股票是領先股——通常是漲勢最強的股,再進場操作。集中火力操作領先股群,而不是分散投資到整個市場。避開疲軟的行業,以及那些行業中疲軟的股票,即不買便宜的股票。因為疲弱不振、價格下滑的股票總是很難回升,所以交易者要限制自己只買正往前沖刺、交易熱絡的股票。
某一股群中的大部分股票,後市展望相同,即「顯而易見的股群傾向」。領先股群中,如果某隻股票的表現異常突出,同一股群的一些股票也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是價格走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交易者應該經常觀察相同股群中的多隻股票,密切留意動向。如果強勢市場中,某一股群的股票表現不是很強,應該將該股群的頭寸軋平,或者完全避開那個股群的任何股票。
第四,試探性操作策略和金字塔操作策略。進場操作之前,最明智的作法是先了解大盤的趨勢,市場會將未來融入眼前,這也正是難以准確預測市場將來會朝哪個方向發展的原因。市場總是做它想做的事,不做交易人期望它做的事。所以,在多頭市場中作多,在空頭市場中放空。如果市場橫向整理,就抱著現金退居場外,直到訊號證實趨勢往某個方向走為止。發掘趨勢的變化,是很難做的事情,因為它和交易人目前的想法、作法恰好背道而馳。這也是利弗莫爾開始使用試探性操作策略的原因。
該策略的執行方式是先建立一部分的股票頭寸,直到買足投資者起初打算擁有的全部股數。因此,在實際著手買進前,決定好到底買多少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這是妥善的資金管理規劃下的產物,也是利弗莫爾的重要守則之一。先建立一個小頭寸,測試一下那隻股票。這就是試探性操作策略,目的是觀察初步的研究是否正確。如果股價走勢符合規劃的方式,就買入更多,但陸續買進的股票,價位一定愈來愈高,這一做法就是金字塔操作策略(在股票上漲途中加碼經營)。這一策略在當時聽起來十分離經叛道,因為大部分人認為,要買到便宜貨,應該逢低承接,而不是愈買愈高才對。但另闢蹊徑的利弗莫爾認為,最近買進的股票,如果走勢證明交易商是對的,放手買進更多,交易商得到的報酬便能錦上添花,投資利益更上一層樓。他總是在價格上漲途中,執行逢高攤平操作,而不是下跌時逢低攤平。
第五,盡速認賠出場。保護自己,不受錯誤的決定太大的影響,最多損失10%。
第六,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小道消息和內幕信息。做好自己的家庭功課,只看事實,了解基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