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業股票股價分析結論
㈠ 海天味業市值超中石化,這說明了什麼
根據相關消息報道,8月19日出現了一個非常令人驚訝的新聞,海天味業的股價持續上升,並且相比較於前一日18號經增長3.47%。截止18日收盤,海天味業總市值突破了五千億,達到了5309億元。而中石化僅有4915億元。並且海天味業還超越了美的、恆瑞醫葯、寧德時代等很多公司。
既然海天味業的市值已經翻了幾十翻,這才是很多股民應該擔心的,一定要懂得見好就收,不要等到所有的努力都縮水後才肯拋出自己的那一份。不要覺得資金放到哪裡會一直漲,像海天味業這樣翻了那麼多倍,如果一跌也是會讓很多人心碎的。
㈡ 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主要原因是:
1.業績低於預期,凈利潤出現下滑;
2.前期漲幅太大,估值太高;
3.整個市場消費和白酒板塊都出現比較大的回調。
海天味業作為消費食品領域的龍頭企業,這幾年表現非常不錯,它的產品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歡,股票這幾年也出現了非常大的漲幅。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業績不及預期,前期漲幅太大,導致估值太高,這樣的業績不能夠支撐這樣的股價。整個板塊也處於調整狀態,從消費到白酒這段時間股票都出現了下跌,海天味業大跌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三、整個消費板塊都處於調整狀態
最近一段時間從白酒到醫葯再到消費,基本上都處於調整狀態,很多個股都出現了下跌。
海天味業作為消費股的代表,整個板塊都處於調整狀態,它也沒有辦法獨立上漲,業績不理想更是雪上加霜,這也是海天味業總市值暴跌3000億的原因之一。
㈢ 海天味3天市值蒸發超1000億,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海天味業市值蒸發超1,000億的原因說白了非常的簡單,就是因為海天味業市值漲得太快了,漲得太高了,已經一定程度達到了泡沫的階段,當海天味業的業績支撐不了海天味業的市值的時候,那麼在資本市場任何一點利空的消息都會引發海天味業的大幅度下跌。
最後,對於海天醬油市值下跌的背後原因,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哦。
㈣ 海天味業三天跌20%,消費股大幅下跌,機構抱團炒作終結了嗎
以海天味業為代表的A股消費股,在此前的一段時間內,股價出現了大幅上漲的走勢,海天味業的股票估值甚至已經達到了一個 歷史 高估值溢價的狀態,但即使如此,也並未阻擋海天味業股價持續上行的動力。可以認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內,以海天味業為代表的消費股無疑成為了A股市場大牛股。
但是,在市場對海天味業的估值與投資價值產生諸多疑惑的背景下,海天味業股價卻瞬間大跌,在過去三天的時間內,海天味業股價大跌20%,作為數千億市值的消費巨頭,它的大跌自然引發一批消費股的下行,近期市場資金對消費股的拋售壓力也顯著提升。
高達5000多億的股票市值,動態市盈率高達80倍以上,作為一家消費股企業,在前幾年的市場環境下,也是不敢想像的。但是,在去年以及今年的牛市環境下,卻不斷刷新了投資者的想像力。
實際上,除了海天味業之外,例如貴州茅台、五糧液等巨頭企業,同樣出現強者恆強的市場表現。試想一下,幾年前的A股市場,似乎只能夠承受起30倍的貴州茅台,但如今的A股市場,卻可以承受起近50倍動態估值的貴州茅台,整個A股市場,尤其是對消費股巨頭企業的估值溢價,正在顯著提升。
全球流動性相對寬松的預期,加上市場風險偏好的逐漸改善,這成為推動消費股估值溢價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則離不開資金合力拉升的影響,而在A股市場中,近年來常出現了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而這一種機構抱團炒作現象,卻成為了部分股票持續大幅上漲的主要推動力。
這些年來,在市場投資活力顯著激活的背景下,加上估值溢價的有所抬升,各路資金開始加速入市,即使是新發基金,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募集,這也是A股市場投資吸引力較高的真實體現。
然而,對機構投資者來說,在市場處於較高的位置進行資產配置,往往會存在不少的考慮。但是,從近年來的市場運行風格來看,機構抱團消費、 科技 等行業,尤其是行業頭部企業,往往可以獲得超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且隨著這類行業與企業的投資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基金機構認可,卻不斷吸引了各類基金機構的加入,機構抱團炒作的意味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因市場認可度的提升而變得強化。
機構抱團,也並非盲目抱團,顯然也是對上市公司進行充分調研。從近年來機構抱團的企業來看,多數處於業績穩健增長的狀態,甚少出現業績變臉或大幅虧損等問題。不過,從近年來市場的炒作熱度來看,機構抱團下的股價上漲速度已經明顯超過了股票業績增長的速度,而面對市場估值溢價的提升,市場似乎不太在意抱團企業的整體估值,只要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狀態或業績增長率保持 健康 狀態,卻很難出現機構集中拋售的現象了。
近期海天味業等部分消費股的大幅下行,但也未必意味著機構抱團的完全終結。在海天味業股價大跌20%之前,今年股價已經出現了大幅上漲的走勢,甚至累計漲幅超過了一倍。在股價大漲,且明顯透支掉企業未來數年發展預期的背景下,資金分歧也是在所難免的,也不排除存在短暫機構集中拋售調倉的需求。
不過,在資金深度參與的背景下,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面撤離,更可能適度拋售以實現資產的靈活配置。但是,作為A股市場的核心資產,即使現階段的估值已經很高,但仍然可能通過時間換空間的形式完成調整的過程。對當下的A股市場,估值已經不是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唯一判斷,對部分低估值的行業甚至形成了低估值陷阱的現象,但資金深度介入的核心資產,要想股價重返數年前的底部區域,恐怕也是難度非常大的事情了。
㈤ 宋清輝: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該股價具有較大的泡沫
餐飲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業績 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財聯社(北京,記者 楊澤世)訊,曾因市值反超萬科A而風光一時的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288.SH,以下簡稱「海天味業」),近期股價接連受挫,不僅跌回百元以內,市值也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蒸發掉近500億元。 對此,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直言,「顯而易見,該公司股價具有較大的泡沫。」
高管頻繁減持,市值大幅縮水
「做醬油」的海天味業曾上演了市值「神話」。2019年8月29日,其市值突破3000億元大關,實現了對地產龍頭萬科A的反超,從而引發熱議。
近期,在股市波動加大的情況下,該公司股價下滑趨勢明顯。3月19日,海天味業報收93.4元/股,下跌3.71%,較今年1月21日112.7元/股的盤中高點,累計下跌17.13%;市值則降至2522億元,不到兩個月蒸發掉近500億元。
此外,該公司高管的頻繁減持引發監管層關注。3月4日,中國證監會廣東監管局對海天味業前監事陳伯林下發警示函,稱後者作為海天味業時任監事,將持有的公司股票賣出後不足六個月買入,構成短線交易,違反相關規定。
該公司在通報中稱,陳伯林因「家屬誤操作」,在減持公司股份套現1178.47萬元的同時,誤買入公司股票2000股,構成短線操作。
該事件的發生,也令海天味業董監高接連減持公司股票的舉動再次被聚焦。據媒體統計,2018年8月-2019年11月,該公司高管累計減持40次,共計套現1.6億元,其中,2019年套現1.32億元。
「高管減持一般出於幾方面原因考慮,有些是為法人治理結構的優化,有些是出於個人需求。」某投資機構投資總監連冠坤表示,「如果是比較多的高管減持已經達到需要披露的標准,則需謹慎,這對市場是個利空消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作高管短期或長期內不太看好公司發展,畢竟高管最了解自身公司。」
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曾於2019年1月12日披露此前部分董事、監事減持股份結果稱,在減持計劃實施期間內,董事吳振興、陳軍陽、陳伯林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34.3577萬股、8.0868萬股和8.01萬股,減持總金額分別為2452.43萬元、586.09萬元和599.87萬元。同年11月,該公司稱有5位董事再度減持,累計減持總金額超過1億元。
不僅如此,機構減持同樣引發市場猜測。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數為2687.79萬股,相比2018年12月31日的5464.82萬股,同比下滑逾50%。
值得一提的是,同花順數據顯示,海天味業於3月17日現身滬股通十大成交活躍股,位居滬股通港資成交額第8位,買入1.37億,賣出4.49億,凈賣出3.12億,凈賣出額占該股當日總成交量的40.39%。
餐飲渠道受沖擊,單品增長空間受限
突如其來的疫情令餐飲行業損失巨大,從而也波及到以餐飲渠道為主的海天味業。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海天味業在2017年餐飲渠道占總收入的比例為60%。
東北證券研報也指出,目前調味品企業餐飲渠道的訂單普遍受到一個月左右的影響,中炬高新、海天味業等餐飲渠道佔比相對較高的企業,一季度目標達成率存在較大難度。光大證券更是預估,此次疫情減少調味品廠商的收入大致為235億元左右。
「海天味業餐飲渠道占整體份額較大,疫情在短期內會對其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也將間接影響其2020年業績。」宋清輝稱。
「短期影響產生波動,是正常的;長期來看影響則不會很大。海天味業是領域內頭部企業,有足夠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快速調整好自己的節奏,或許可以跑的更快。」連冠坤表示。
也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海天味業近幾年的穩定增長得益於餐飲行業的發展,疫情帶來家庭消費的增長可以抵消部分餐飲消費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比較有限,該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速可能會放緩,且其單品的增長空間受限。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業分別實現營收124.59億元、145.84億元和170.3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31%、17.06%和16.80%;凈利潤分別為28.43億元、35.31億元和43.6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3.29%、24.21%和23.60%。
具體來看,該公司主要產品在2018年的表現,醬油、蚝油分別同比增長15.85%和26.02%;調味醬品類僅同比增長2.55%,較2017年12.45%的增速有明顯放緩。海天味業曾表示,通過產品結構規格的優化,將加大力度對醬類市場渠道進行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占其6成營收的醬油品類雖仍有雙位數增長,而近兩年庫存的明顯增加也在傳遞出一種危機。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海天味業醬油產品庫存分別為4.45萬噸、6.88萬噸和10.65萬噸;2018年其醬油生產191.57萬噸,同比增長15.37%,銷售量為187.80萬噸,同比增長14.78%,未能消化全部生產量,庫存量同比增長54.80%。
而前瞻數據院2019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2018年醬油產量增長速度為23.9%、4.4%、8.1%、-5.5%和4%,產量一直保持在1000萬噸左右。
「海天味業在醬油和調味品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除非引入新的第三方服務或者開發其他渠道,否則很難再有大作為。」連冠坤指出,醬油和調味品市場的技術迭代較為緩慢,很難出現顛覆性事件,也不太可能出現一個突破性的技術使產品品質更上一層樓。原標題:餐飲渠道受限或拖累2020年業績 海天味業不足兩月市值縮水近500億
㈥ 股價的高低能反映出什麼問題,有什麼影響我看海天味業的股價是51.25,很高哦。
只要業績好,能夠支撐股價上升,技術走勢也在多頭控制之下,那麼貴股和便宜股沒太大區別,都可以按照技術分析進行炒作。
㈦ 海天味業2020年報分析,為何2021年以來股價下跌30%
柴米油鹽醬醋茶,老百姓開門七件事。 海天味業作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的行業龍頭,連續多年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位列行業第一,其業績與股價也同比例上漲,號稱醬中茅台。2021年3月31日,其公告了2020年度的財務報告,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其財務情況:
一、基本面分析
海天味業,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未發生變化,依然堅持主業,堅持調味品的生產和銷售,並在調 味品行業內實施相關多元化,產品涵蓋醬油、蚝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調味品。多年 來公司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連續多年名列行業第一,其中醬油、調味醬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 要的產品。 海天醬油產銷量連續二十四年穩居全國第一,並 遙遙領先。連續三年年均增長 14.5%。品種覆蓋高中低各個層次、各種口味和多種烹調用途,其中不乏暢銷多年深受消費者熟悉的主流產品, 有眾多引領消費升級的高端醬油,也有經濟實惠的大眾產品。公司持續通過全面推進精品戰略, 有力提升產品競爭壁壘,採取措施聚焦渠道效率和質量建設,醬油品類呈現穩健較快發展,產品 結構和盈利能力再上台階,綜合競爭優勢進一步拉大。 海天蚝油 歷史 悠久,技術領先,銷量處於絕對領先地位,連續三年年均增長 21.3%。且呈現加速增長的勢頭,隨著市場網路的逐步深入和海天蚝油良好的獨特風味,海天蚝油呈現出從地方 性向全國化、從餐飲向居民的快速發展勢頭。公司有效抓住蚝油全國化和居民消費的發展機會, 實現蚝油領先優勢的進一步擴大,產品綜合競爭力得到質的提升。 海天調味醬處於領先地位 ,銷量連續三年年均增長 8.4%, 公司加強對調味醬傳統市場的主動 調整,通過產品結構規格的優化,市場渠道的調整,有效提升產品盈利能力,夯實後繼發展基礎。 調味醬品種眾多,一醬一特色,貨真價實,既擁有適用范圍廣的全國性基礎醬料,也有獨具特色 的地方風味醬料,多年來保持了穩定發展,深受消費者歡迎。
(一)基本財務數據
報告期內, 公司營業收入 227.92 億元,同比增長 15.13%;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03億元,同比增長19.6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200.68 億元,同比增長 21.03%;整體凈利率 28.12%,同比提高了 1.06 個百分點。
報告期內,公司的醬油、蚝油、醬三大核心品類以及全國各主要板塊市場均保持了穩定的發 展。其中醬油實現營收 130.43 億,增長 12.17%,收入與銷量保持同步增長;蚝油實現營收 41.13 億,增長 17.86%,蚝油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醬料實現營收 25.24 億,增長 10.16%,醬類實現 了恢復性增長。
(二)毛利潤情況
毛利潤與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根據新收入准則,將運費調整至營業成本、促銷費沖減營業收入所致。其毛利潤除耗油外,都維持在50%左右。
(三)研發投入
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不用太多的投入研發的企業。
(四)現金流情況
(五)2021年目標
2021 公司計劃營業總收入目標為 264.4 億元,利潤目標為億元 75.6 億元(該經營目標受未來經營環境影響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並不構成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敬請投資者注意投注 資風險。)
(六)分紅情況
(七)股權結構
股權結構非常集中且穩定, 核心高管,對公司進行控制。
( 八)重點科目情況
1.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
貨幣資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210多億元資金,有充沛的現金流。
2.應收賬款與預收賬款(合同負債)
合同負債今年是從預收賬款中分類過來,主要是預收的經銷商貨款,說明其對下游的話語權非常強大,其市場認可度非常大。
3.存貨情況
這存貨就是未來的現金
4.負債情況
從公司看沒有借款負債,資產負債率非常低,幾乎沒有償債風險。
二、資本市場的表現
以2017年開始,其股價漲幅高達10倍左右,目前市盈率86倍左右,市值在5500億元左右。
2021年以來,其股價下降幅度大約30%左右,且2020年末以來,部分高管相繼選擇公告減持。
海天味業,絕對是一家基本面非常好的公司。還是那句話,好公司是否投資需要有好的股價,當其股價脫離其基本面時,就需要等待,觀察中。
持續觀察中,大幅度深跌或許就是機會。
投資,一切都是時機而已。
聲明:本文章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㈧ 海天味業:前景並非一片大好
在如此低迷的市場環境中,海天味業的估值達到50倍,是前景值得期待還是泡沫?
海天味業(603288.SH)自2014年上市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特別是2017年年初以來,其股價已經從不足每股30元上漲至目前的百元以上,這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實屬罕見。
更讓人不解的是,海天味業的估值高達50倍以上,貴州茅台(600519.SH)也不過25倍左右。在如此不佳的市場環境下,為何海天味業會有這么高的估值?究竟是投資人對於公司未來前景的期待還是泡沫所致?
買方與賣方觀點不一致
海天味業主要經營調味品,前身是擁有300多年 歷史 的佛山古醬園,目前公司產品涵蓋醬油、蚝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產品。多年來,公司調味品的產銷量及收入連續多年名列行業第一,其中醬油、調味醬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產品。
調味品是一個巨大的市場,2017年中國調味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調味品行業當年的營業收入就已超過3000億元,而公司在醬油領域有著非凡的經營業績,海天醬油產銷量連續22年穩居全國第一,並遙遙領先。
2013年,公司的收入為84.02億元,凈利潤16.06億元,市值為538.32億元(上市之初的2014年2月13日),而2018年公司的收入為170.34億元,凈利潤43.67億元,市值為1857.85億元(2018年年底)。
五年時間,海天味業收入增長102.78%,凈利潤增長171.92%,市值增長245.12%。由此看出,海天味業市值的增長遠高於公司收入和凈利潤的增長速度,資本市場對於公司的未來非常看好。
自上市以來,各大券商都相繼推薦,很多券商給出了最高評級,但有一些現象令人疑惑,為什麼在券商評級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海天味業前十大股東中只有很少的機構投資者?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廣東海天集團股份有限,持股數為15.73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為58.26%,其次是第三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數為1.51億股,占總股本比例為5.58%,最後是第八大股東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數為2551萬股,占總股本比例為0.94%。
除了以上三席,海天味業其餘的前十大股東均為自然人。
一邊是券商不斷推薦,一邊只有很少的機構買了很少的股份,這樣的反差似乎說明了買方與賣方之間對於公司未來的前景並未達成一致。
前景真的那麼好嗎?
近四年,海天味業保持了收入規模的穩定增長,但是增長的背後廣告費用增速遠超收入增速。2015-2018年,公司收入為112.94億元、124.59億元、145.84億元、170.34億元,同期廣告費用分別為1.85億元、3.31億元、4.54億元、5.06億元。四年時間,公司收入增長50.82%,廣告費增長173.51%,遠超收入增幅。
在投放策略上,海天味業主要聚焦品牌頭部資源投放,公司通過傳統媒介《最強大腦》、《極限挑戰》、《跨界歌王》等主流衛視平台頭部綜藝節目贊助投放,以及網路端新媒介《吐槽大會》、《奇葩說》等主流平台頭部IP資源贊助合作,雙管齊下。2016-2018年,公司投放了收視率排名靠前的廣告冠名費超1億元,國內天籟之戰等熱門綜藝的冠名費超2億元,這在行業中已是大手筆投入。
與其他同行相比,海天味業廣告投入巨大,例如競爭對手千禾味業(603027.SH)的廣告費用只有5586萬元,和海天相差甚遠。
2018年,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為170.34億元,其中醬油產品的收入為102.36億元,佔比60.09%,是海天最為重要的產品。在調味品市場結構方面,中國與國外有很大不同。2018年,中國市場醬油占整個調味品的比例為62.6%,是最主要的調味品,而美國市場最大的調味品是香草和香料、沙拉醬、義大利面醬等產品,醬油只佔3.4%,是一個很小的品類。作為最大的品類和公司最大的一塊收入,海天味業的醬油業務最值得關注。
從產品價格的角度來說,海天的醬油業務並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根據東北證券的研究報告,醬油業務上一輪的產能擴張從2010年開始,直至2018年釋放完畢,醬油產量從94萬噸增加至185萬噸。這段時間也是海天味業業績高速增長的階段,但在過去10年間,海天的醬油單價從2822元/噸下降到2696元/噸,降幅達到4.5%。海天的醬油產品定位於中低端,是大眾化的產品,未來價格的增長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依靠價格驅動業績增長不太可能。
從未來銷量的角度來說,醬油的銷量不一定會持續增長。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醬油的零售收入達到745.55億元,同比增速為9%,其中銷量帶動增長是7%,價格驅動增長是2%。整體來看,中國醬油市場還在不斷提升,對於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參照日本的情況。日本醬油人均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的10升左右,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6升左右,減少近40%。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均收入的提升,日本人在減少對於醬油的依賴;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人們 健康 意識的不斷提升,未來中國醬油市場很難保持銷量的長期增長。
從銷售網路的角度來看,截至 2017 年年底,海天已擁有行業內最大的營銷網路,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的覆蓋,線下建成直控終端銷售網點50多萬個,網路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320多個地級市,1400多個縣份市場,產品遍布全國各大連鎖超市、各級批發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鎮村零售店,並出口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線上在B2C、B2B、新零售等各個板塊,已分別與天貓、京東、蘇寧、唯品會、盒馬鮮生、賓果盒子、零售通、新通路等主流電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公司渠道的釋放已經非常充分。
從全球化的角度來說,目前海天的銷售基本上集中於國內,沒有開發國際市場。未來在全球化擴張當中,公司也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首先是醬油在調味品中的市場結構,以日本為例,醬油只佔整個調味品的4.7%,而美國更低,只佔3.4%。而且無論是醬油還是其他調味品,每個國家都有很大的不同,每個國家的產品都有很高的客戶黏性,很難輕易轉換,產品的特性對海天未來的國際化又增加了一定的難度。
對於未來的市場格局,可以參考日本公司龜甲萬。龜甲萬是日本著名的調味品公司,擁有360年的經營 歷史 ,2011年在日本醬油市場的佔有率也不過30.8%。這和產品特點有很大的關系,因為醬油是一個差異化非常明顯的品類,格局會相對分散。據海天味業董秘張欣介紹,「目前,在醬油市場佔有率方面,海天大概是18%左右,而第二到第五名加起來的市場佔有率僅15%左右。」海天優勢巨大。
從市場份額角度來說,未來海天醬油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但目前佔比已經高達18%,上升的空間有限。
股價高企 高管套現
2014年上市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98.17億元、112.94億元、124.59億元、145.84億元、170.34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6.84%、15.04%、10.32%、17.06%、16.80%。
同期,公司凈利潤為20.90億元、25.10億元、28.43億元、35.31億元、43.6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0.14%、20.06%、13.27%、24.21%、23.67%。上市後,公司收入和凈利潤每年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
在業績增長背後,海天味業的股價出現了更大的漲幅。2019年6月11日,公司股價創出105.50元/股的上市以來新高。在股價不斷上漲的同時,海天味業的董監高在高位不斷套現。自2018年下半年,海天味業多位董、監事先後發布個人持股減持計劃。例如,當年6月27日,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吳振興、陳軍陽及監事陳伯林分別計劃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50萬股、40萬股、20萬股。2019年1月,上述減持計劃時間屆滿,三人分別減持34萬股、8萬股和8萬股。
2019年4月23日,吳振興、董事葉燕橋、陳柏林、陳軍陽、董事會秘書張欣又開始新一輪減持。
根據公告,吳振興、葉燕橋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50萬股,陳伯林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40萬股,陳軍陽、張欣擬通過競價交易方式分別減持不超過30萬股。
這些人的股份在此次減持前持股比例最高的也不超過0.6%,此次減持後將進一步降低。在股價高漲的背後,公司高層卻頻頻套現。
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報告,1992-2012年,龜甲萬的平均市盈率為26.61倍,而同為調味品行業的海天味業估值高達50倍以上。按照日本調味品龍頭的長期估值規律,目前的海天味業處於嚴重高估階段。
㈨ 你覺得海天味市值蒸發、股價下跌是必然的嗎
海天味業股價下跌,我認為是必然的,因為它漲得太高了,按資本市場的規律來說,就算一家上市公司再優資,當它漲得過快過高的時候,它也一樣會下跌,當它下跌的時候,它也一樣會上漲。
最後,對於海天醬油市值下跌的背後原因,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一起探討哦。
㈩ 海天味業股份的崩塌的原因是什麼
海天味業已經形成了醬油為主、蚝油和調味醬為兩翼,其他調味品為補充的多元化產品矩陣,全面覆蓋細分品類,圍繞“海天”品牌打造為全國性平台型企業。放眼各行業頭部企業,像寶潔、聯合利華、阿里巴巴等行業頭部品牌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均已實現多品牌發展,而海天味業產品均為“海天”品牌布局,當這一品牌出現問題後,海天味業的金字塔將有可能隨時坍塌。而若海天味業新品繼續圍繞“海天”品牌布局,也很難將海天味業的業績再帶向新高度。並且海天味業要面臨的不僅是單一品牌的壓力。快消品零售專家也表示,調味品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地區代表性口味不一,這對海天味業的全國化發展有一定的挑戰。盡管海天味業已是頭部品牌,但仍有部分薄弱地區亟待開發。
有研究報告指出,預計隨著各地餐飲等逐步恢復,海天味業下半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預計全年有望達成計劃營收和利潤目標。
此外,市場對於海天味業的發展也做出了分析。有消息稱,過去海天味業實現了6年10倍的市值成長,對海天味業的投資期望收益是年化7%,由此,10年後海天味業的市值需要在2030年9月達到11069億元,假設2030年海天味業的市盈率為55倍(仍高於同行),那麼海天味業要在2030年實現201億元的凈利潤,670億元的營收。為此,海天味業需要提價,並擴大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