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版股票市值
A. 科創板發行上市,關於上市條件中 的市值和財務指標需滿足什麼樣的要求
你好,目前公布的科創板的上市條件如下:
1、公司的預計市值不能低於10億元,最近兩年公司的凈利潤必須為正數並且累計凈利潤不能超過5000萬元;或者公司預計市值不能低於10億人民幣,最近一年的凈利潤為正數並且營業收入不能低於1億元人民幣。
2、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10億元人民幣,最近一年的營業收入不能低於2億元人民幣,並且最近散發的研發投入合計不能低於最近三年營業收入比例的15%。
3、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20億元人民幣的,最近一年的營業收入不能低於3億元人民幣,並且最近三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不能低於1億元人民幣。
4、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的,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能低於3億元人民幣。
5、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40億元人民幣的,公司的主營業務產品需要經過由國家有關部分批准。醫葯行業必須要取得至少有一項一類新葯二期臨床試驗批件,科創板企業定位和其他企業相比較必須要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以及滿足其他條件。
B. 申購創科板的新股,市值是如何配製的
目前,我國A股市場上的上市公司已經來到了3000多家,並且每年都會有不少新的企業加入到上市公司這個大家庭當中。而一個新的企業上市,對於咱們一些股民朋友來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賺錢機會,因為只要申購中簽了,一般都能賺個幾萬。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本周共有22隻新股發行,其中,科創板新股來到了21隻,創下了A股市場上單周IPO記錄!
新股申購,中簽就是賺到,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想要參與新股申購,卻又不知道具體條件的朋友,上面這些條件可不要忘記了!
想要在股市當中,盡可能的取得先機,股票的技術分析可以輔助你的判斷,但現在,技術指標繁多,想要一下子全部掌握對於許多股民來說,無疑難度比較大。但這里卻有快速系統學習股票技術指標的方法,讓你成為炒股高手。高手必備之技術指標 - 理財課堂_希財網
C. 科創板上市時,關於市值和財務指標的要求是什麼
科創板上市的市值以及財務指標一共有5種不同的上市標准,可以分別概括為:市值加盈利,市值加收入加科技研發,市值加收入加現金流,市值加收入,以及市值加產品空間。
目前在科創板上市的門檻都是要以企業的市值為核心,其中預計市值不能低於人民幣10億元至40億元的情況,總結起來就是市值越大盈利的要求就會越低,企業的總體市值在10億以上的話,則會根據企業的凈利潤以及研發程度還有營收規模和市場情況,來作為盈利的要求和評估標准。
市值加產品空間
最後就是市值加產品空間的評估標准備,企業的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而且主要營業的業務和產品需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以及檢測確定市場空間大,而且在目前的研發階段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時,才可以申請科創股上市,其中醫葯行業則需要有核心科技產品以及獲得開展二期臨床實驗的前提下。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也需要有具備明顯的行業技術優勢,並且能夠滿足相對應的科創股條件時,才可提交申請。
表決權差異上市標准
除此之外還有存在表決權差異的發行人,這樣的股票則需要申請存托憑證,在關於表決權方面的安排,發行人至少需要符合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0億元,或者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在最近一年的營收收入不低於人民幣5億元,這兩條上市標准之中的其中一項。
對於發行人的招股說明和保薦人的保薦書,都明確說明了上市標準的具體條例,而根據公司法的第131條規定,發行人除了普通股份之外,還可以擁有特別表決權的股份,與其他股東權力相同,每一份特別表決權股份的表決權數量大於普通股份擁有的表決權數量。
D. 個人投資者參與科創板股票網上申購時,如何計算所持有的市值
投資者參與科創板網上申購需滿足以下幾方面條件:
一是符合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條件,且已開通科創板股票交易許可權;
二是符合關於持有市值的要求,即持有上海市場非限售A股股份和非限售存托憑證總市值在1萬元以上(含1萬元)。關於投資者持有市值的計算,按照《上海市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網上發行實施細則(2018年修訂)》(以下簡稱《實施細則》),以投資者為單位,按其T-2日(T日為發行公告確定的網上申購日,下同)前20個交易日(含T-2日)的日均持有市值計算;投資者持有多個證券賬戶的,多個證券賬戶的市值合並計算。
三是不合格、休眠、注銷證券賬戶不計算市值。
E. 就差1分錢就發行失敗!科創板驚現市值僅10.04億公司
本以為拿到發行批文就萬事大吉的擬IPO企業們要當心,未來,股票可能賣不出去。
去年凈利潤接近8000萬元,本身業績持續增長,但按照發行價格計算的總市值卻僅10.04億元,差點不能滿足科創板的最低市值要求而被中止發行。
上緯新材給投行及券商提了醒。雖然注冊制下,強調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淡化盈利指標方面的考核,但如果未能合理傳播公司價值,引導機構投資者合理定價,發行失敗就在眼前。
1
發行後市值僅10.04億「僥幸」過關
上緯新材募資僅7000萬
9月15日晚,上緯新材發布的一則公告引起投行圈廣泛討論。
公告顯示,以發行價格2.49元/股計算,上緯新材此次發行對應的市盈率僅為11.51倍(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扣非後歸母凈利潤除以本次發行後總股本計算),低於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布的C2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業最近一個月平均靜態市盈率為28.96倍,也低於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42.01倍。
不僅如此,上交所官網顯示,公司原本計劃募資2.16億元。
然而,因為發行價格偏低,即使發行成功,公司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08億元,預計募集資金凈額僅7004.27萬元,這還不及公司2019年度的凈利潤,這也創下科創板最低募資紀錄。
事實上,此次確定的發行價格也讓上緯新材勉強踩「紅線」過關。
《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發行人預計發行後總市值不滿足其在招股說明書中明確選擇的市值與財務指標上市標準的,應當中止發行。」
按照發行價格2.49元/股計算,上緯新材發行後總市值僅10.04億元,這剛好略超科創板市值標准中最低的10億元標准。如果發行價格為2.48元,將因市值不足10億元發行失敗。
公開資料顯示,上緯新材主營業務為環保高性能耐腐蝕材料、風電葉片用材料、新型復合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基酯樹脂、特種不飽和聚酯樹脂、風電葉片用灌注樹脂、手糊樹脂、膠粘劑、風電葉片大梁用預浸料樹脂、風電葉片大梁用拉擠樹脂、環境友好型樹脂、軌道交通用安全材料等多個應用系列,是的復合材料用樹脂供應商。
報告期內,公司的主要財務數據如下:
可以看到,上緯新材業績並不算差。即使如此,公司仍然差點就因為發行後總市值不及10億元而發行失敗。
華南一家大型券商的保代表示,近期新股發行越來越困難。「這說明注冊制下,券商承銷能力才是未來投行最核心的能力。我們經常跟客戶說,別再找沒啥承銷能力的券商了,明後兩年可能承銷能力不行的券商就賣不出去了。」
牛牛研究中心對2018年至今,市佔率前二十券商的承銷情況(包含IPO,增發、配股、可轉債等)統計如下所示:
2
下半年已有30家IPO募資不足
創業板超6成估值不及行業
春江水暖鴨先知,上緯新材之前,其實早有端倪。
首先表現在募資完成情況上。Wind統計顯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有48家IPO企業出現募資不足的情況,其中發生在今年下半年的就有30家,佔比高達62.5%。
不僅如此,機構投資者詢價報價的不斷走低也表明了資金的態度。
9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參與詢價的機構投資者當天對IPO企業發行價格報出了券商投研報告定價下限的2.3折,而今年5月,報價還在7折左右。
更不要提,科創板剛啟動時,機構報價相對投價報告並不存在打折之說。
投行資深人士王騏躍甚至表示,「取消券商的投價報告,若買方報價均打到2折,3折,投價報告已經沒有意義」。
牛牛研究中心對創業板企業8月以來確定的發行PE整理後發現,26家公司中,發行PE在23倍以下的共有6家,而估值低於行業PE的則有16家,佔比高達61.54%。
這意味著,即使放開23倍市盈率限制,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後,大部分公司發行PE仍不及行業估值。
IPO承銷定價這么難,究竟是怎麼回事?
3
A股加速「港股化」
500億市值公司成交佔比提升7個百分點
首先,這與近期新股不斷出現破發,投資者信心受挫有一定的聯系。
Choice資料庫顯示,9月9日,鋒尚文化(300860.SZ)成為創業板注冊制下首隻破發的次新股,從上市日至破發用時13個工作日,9月10日,美暢股份(300861.SZ)、時空 科技 (605178.SH)、新亞強(603155.SH)三隻次新股也相繼破發。
今年以來上市新股,連板日期統計如下:
風險規避下,機構投資者報價趨於謹慎,而新股定價機制的作用則放大了這種「恐慌」。
一方面,發行人和保薦機構(主承銷商)依據剔除無效報價後的詢價結果,按照申購價格、申購數量及申報時間等排序後,需要剔除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10%,而不需剔除報價最低的10%,將報價中樞下移;
另一方面,《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實施辦法》第十條規定,「初步詢價結束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的發行價格(或者發行價格區間中值)超過第九條規定的中位數、加權平均數的孰低值的」,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即可。但實踐中,這個「四數區間」(網下投資者有效報價的中位數、加權平均數,五類中長線資金有效報價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下限成為發行價格確定的隱形紅線。
事實上,A股公司「港股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所謂「港股化」,就是低價及低市值公司越來越多,投資者更多的向龍頭公司扎堆。
牛牛研究中心統計顯示,按9月15日收盤價計算,2527家港股上市公司中,市值在10億以下的公司共有1437家,佔比高達56.86%,而市值規模在1000億以上的公司僅有86家,佔比僅3.40%,如下:
然而,成交方面卻表現截然相反,不同市值分類對比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小市值公司雖然數量方面占絕對優勢,但從資金成交情況來看,卻很不樂觀。
500億市值以上公司數量佔比僅6.33%,而成交金額佔比卻高達79.68%。投資者們都在高市值的龍頭公司扎堆,低市值公司卻被棄之不顧。
注冊制實施後,優質公司供給不斷,而退市制度的完善又讓垃圾股的所謂「高風險,高收益」逐漸成為偽命題,A股市場「港股化」趨勢明顯。
首先,市值分布方面,牛牛研究中心統計後發現,2016年時,總市值在30億元以下的A股公司僅有14家,而如今,市值在30億元以下的A股公司卻已經達到766家,如下:
不僅如此,從成交情況來看,小市值公司所佔比重逐年降低。其中,50億以下市值公司成交佔比從2018年的28.83%減少至目前的13.45%,而市值500億以上公司成交佔比則從22.71%增加至目前的29.07%,如下:
應對建議有這些
價值傳播很重要
IPO定價越來越低,與注冊制實施後,上市公司供給數量不斷增加,買方話語權增長有很大的關系。
針對這種現象,牛牛研究中心有兩大建議。
首先,新股定價規則需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調整。
目前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規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採用詢價方式的,網下投資者報價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剔除擬申購總量中報價最高的部分,剔除部分不得低於所有網下投資者擬申購總量的10%,然後根據剩餘報價及擬申購數量協商確定發行價格。剔除部分不得參與網下申購。」
這一規則是在IPO市場出現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募資情況下,為了遏制高發行價目的而制定的,並未剔除最低報價部分,無形中讓發行定價中樞下移。隨著賣方話語權趨於弱勢,可以考慮適當將剔除報價范圍放寬或者對報價偏低的部分也做類似處理。
不僅如此,雖然承銷管理辦法要求機構需要獨立報價,但實踐結果上來看,可能並非如此。以上緯新材為例,公司發布公告顯示,超過400家詢價機構的報價范圍在2.49元-4.96元之間,而其中399家報價都是2.49元!
這399家機構包括公募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QFII、財務公司、信託公司、私募基金等各類機構投資者,投資風格不同,但最終報價卻精確的相同。
對此,其實可以取消前文中所提的「四數區間」的隱形紅線,並可採取累計投標詢價的方法。
其次,價值投資的時代從發行詢價開始,投資者溝通成為必不可缺的環節。
IPO過會只是第一步,詢價環節可能將更重要。
華東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很多企業對自己對市場有錯誤認知,以為注冊制下啥企業都能上。我覺得上緯新材案例對很多IPO企業老闆來說是一次警醒。」
注冊制改革後,越來越多的優質公司將上市,而隨著A股「港股化」的推進,如何在發行詢價階段,傳遞自身價值,獲得機構投資者認可,成為擺在擬IPO企業面前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F. 如何購買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的股票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漲跌幅分別是多少
在A股市場中,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是幾個比較特殊的板塊,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板塊。三個板塊具有不同的特點,投資門檻也不同。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主要是為那些暫時達不到在主板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和新興企業設計。股票代碼以30開頭。
新三板全稱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
想要購買三個板塊的個股,首先要具有對應的交易許可權,三個板塊的參與門檻是不一樣的。
要求最低的創業板,開通創業板交易許可權,要求有兩年以上交易經驗,許可權開通前20各交易日日均資產不低於10萬。
然後是科創板,同樣要求投資者有兩年交易經驗,資產方面要求前2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不少於50萬。
新三板是對資產要求最高的,新三板分為創新層,基礎層,要求前10個交易日日均資產創新層100萬、基礎層200萬,精選層已改革為北交所,准入門檻為50萬元。
資產門檻的要求是根據不同板塊的風險系數決定的,風險越高,資產要求越高。
注冊制下的創業板,首發上市後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漲跌幅限制為20%。
科創板這方面同創業板是一樣的。
新三板連續競價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之後為30%。
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創業板和科創板股市是可以納入兩融標的的,但是新三板不可以。
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新股申購的區別
關於新股申購創業板要求T-220個交易日深市日均市值超出1萬元,5千元市值=500股申購額度。科創板要求相同,只是這個市值要求是對應滬市的。
新三板沒有市值要求,但是新三板是比例配售,需要全額繳納申購資金,申購越多中簽越多,申購時間越靠前越好。
G. 科創板股票市值能否作為新股申購
可以
但是因為科創板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的一個全新的板塊,所以科創板只有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持倉市值才能打新。
H. 科創板中簽率高嗎科創板中簽能賺多少
投資者對科創板申購的熱情是比較高漲的,開通科創板交易許可權的投資者以及上市的科創板新股數量都在逐漸增加。那麼科創板中簽率高嗎,科創板中簽能賺多少呢?下面就和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雖然投資者預測科創板中簽率會偏高,但實際上因為投資者對科創板打新的關注度較高,參與用戶數量較多,科創板中簽率並不高。例如11月份發行的聯瑞新材(股票代碼688300),公布的網上最終中簽率僅為0.04212283%。
較早前發行的華興源創、天准科技、睿創微納等中簽率均比較低,分別為0.05985%、0.05497%、0.06025%。
二、科創板中簽能賺多少
科創板新股申購額度是根據持有市值來計算的,一個申購單位是500股。
假設某投資者有中一簽科創板新股,該股票發行價為元,那麼投資者中簽後需要繳納的費用為元。也就意味著投資者所擁有的股票市值為10750元。上市開盤後如果該股票價格上漲20%,那麼投資者中一簽就能盈利2150元。
科創板新股上市的漲跌幅度會受產品管理規模等因素的影響,所以不同公司打新預期收益率會有差異。
此外,科創板前5個交易日是不設漲跌幅限制的,短期內可能存在巨幅波動,不排除上市後出現破發的風險,不過基於投資者對科創板的投資熱情,科創板破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
以上關於科創板中簽率高嗎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