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的二八和一九行情
1. 股市二八行情是什麼意思
股市二八行情:
股票市場行情中,佔二成的股票品種持續上漲,另外佔八成的股票卻持續下跌的現象的一種描述。二八行情是指大盤藍籌股指標股的權重股的上漲行情,當股市出現二八這種行情時,一般只有前述這一類股票在漲,而其他八成的中小市值的股票卻在跌。
簡介:
其實這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當中小市值或者題材股的股票漲到一定程度,有調整休整的要求,這時候那些嚴重滯漲的大盤股就有價值提升的要求,它們往往會在大盤的關鍵時刻帶領指數沖關。當然當大盤漲到一定的高位,大盤股的集體上揚往往是掩護其他中小市值股票出貨,這時候就要有所警惕,不要跟風跟漲,以防套牢。中國股市其實是「二八」和「八二」輪動的,此消彼長。
2. 如何分析股市「二八」或「一九」現象是什麼意思
如何分析股市「二八」或「一九」現象?股市「二八」或「一九」現象正常么?
很多人都發現股市存在「二八」現象或是「一九」現象。都是股票,差距怎麼這么大呢?
巴菲特告訴我們:我買的不是股票,而是公司。股票是公司部分股權的憑證,股價反映的是公司價值。股價表現不同,反映了公司價值的不同,最終原因在於公司盈利的不同。正如巴菲特的導師格雷厄姆所說:股市短期是一台投票機,但長期是一台稱重機。稱的是什麼呢?稱的是盈利。
先從絕對的盈利數額來看。據統計,截至2007年10月31日,1519家上市公司披露2007年第三季度報告,共實現凈利潤5656.11億元。在統計的樣本中,前100家利潤大戶今年前三季度共計實現凈利潤4606.71億元,佔全部樣本公司凈利潤總和的81.45%。而今年上半年,百強企業的凈利潤總和佔比為80.39 %。 這意味著,6.6%的上市公司貢獻了80%以上的利潤。這不僅僅是「一九」現象,連「一」都不到,僅僅只有6.6%。
其實「二八」現象是一個經濟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在大部分行業中,20%的企業佔有80%的市場份額,因為我們大部分消費者只把錢花在少數優良的產品上。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在證券市場中20%的上市公司貢獻80%的利潤。
再從相對的盈利能力來看。目前公認的最能反映盈利能力的財務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根據Wind資訊統計,從1997年到2006年,全面攤薄後凈資產收益率連續10年超過10%的公司,只有25家,只佔1997年底719家上市公司的3.48%,這不是「二八」現象,而是28:1現象,28家公司中才有一個連續10年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優秀公司。而這25家業績優異的公司,其股價表現同樣優異,10年股價漲幅遠遠超越大盤10年漲幅。
股市中一漲九跌的「一九」現象,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業績表現優異的公司永遠是少數的這一基本道理,因此股價表現遠遠優於大盤的超級明星股永遠是少數的。
中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
巴菲特曾做過類似的研究分析:根據Fortune雜志在1988年出版的投資人手冊,在全美500大製造企業與500大服務企業中,只有6家公司過去10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超過 30%,最高的一家也不過只有40.2%。在1977年到1986年間,總計1000家中只有25家能夠達到業績優異的雙重標准:連續10年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達到20%,且沒有1年低於15%。這些超級明星企業同時也是股票市場上的超級明星,在所有的25家中有24家的表現超越 S&P500指數。
長期來看,「二八」現象或者「一九」現象是非常正常的。齊漲齊跌反而只是短期的不正常現象。如同我們的日常消費品,長期能夠持續提價的只有少數品牌,只有短期嚴重供不應求的暫時情況下,才會一齊上漲。在股市中,長期戰勝市場的永遠只是少數人,少數人之所以能夠長期戰勝市場,是因為他們發現了那些業績表現長期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超級明星股。不要抱怨「二八」現象或者「一九」現象,股市不是平均分配的大鍋飯,而是按勞分配。上市公司賺的盈利多,自然股價漲得多。
能夠賺錢的股票,長期來看只是那些未來長期保持高盈利能力的少數優秀公司。能夠發現超級明星股並長期持有的人,永遠只是少數人。否則,現在不會只有一個巴菲特。股票投資賺錢一點也不難,隨便買一些股票,可能就會賺錢。但要想賺大錢,而且長期賺大錢,很難很難。
股市變幻無常,一時的明星太多,一世的超級巨星太少。和演藝圈一樣,超級明星只是鳳毛麟角,連「一九」的比例也不到,可能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不妨買一些基金,起碼不會又累又不賺錢。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把握,不妨乾脆買指數基金或者ETF,起碼可以獲得平均收益水平。如果你想成為巴菲特或者彼得·林奇那樣長期持續戰勝市場的超級投資明星,你就必須比別人更早發現並以更低價格買入那些未來業績能夠長期保持優異的超級明星公司。你必須比別人更努力,更用功,更明智地思考,更堅決地持有,或者更堅忍地放棄。
3. 股市中二八轉換是什麼意思
專業的和通俗的兩種表述如下:(一)「二八」轉換,在「二」(權重股)上揚時,「八」(一般股)出現下跌,反之同理。
二八行情就是機構行情和散戶行情的意思。因為一般機構喜歡炒大盤股,這些股票大概佔2成。但對指數影響很大。散戶(包括一些私募莊家)喜歡炒各種各樣小盤股、題材股。這些佔了8成。
那2成股票老漲,因為是大盤股,所以指數也大漲。但散戶手裡的股票不漲。這就叫二八行情。
佔八的小盤股大漲,指數倒沒漲多少,這就叫八二行情。
一九行情就是指藍籌股中的大盤權重股(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漲,其餘的不漲或者還在跌。
(二)二和八同時下跌,讓很多人套了十多個點。再反復下跌、急跌和拉升,不斷打壓八,從八中抽出資金加入到二去。
八由於還有二的資金在裡面,從中參與打壓,這樣在震盪中,二就上去了,八到此時至少被套20%。二每天漲2、3個點不定,但一般都震盪上升。
4. 股市什麼是二八行情在操作上應如何應對
二八定律簡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法則。
定律的特點,是可證,而且已經被不斷證明。
管理學范疇有一個著名的80/20定律,它說,通常一個企業80%的利潤來自它20%的項目;這個80/20定律被一再推而廣之--經濟學家說,20%的人手裡掌握著80%的財富。有這樣兩種人,第一種佔了80%,擁有20%的財富; 第二種只佔20%,卻掌握80%的財富。為什麼呢?原來, 第一種人每天只會盯著老闆的口袋,總希望老闆能給他們多一點錢,而將自己的一生租給了第二種20%的人;第二種人則不同,他們除了做好手邊的工作外,還會用另一隻眼睛關注正在多變的世界,他們明白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於是第一種80%的人都在替他們打工。
心理學家說,20%的人身上集中了人類80%的智慧,他們生就鶴立雞群。
這個世界本來沒有絕對的公平。
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這種統計的不平衡性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這就是二八法則。
20%的人享受了世界上80%的愛情,甚至辦掉全世界80%的結離婚手續。這20%的人總是在愛和被愛,而餘下80%的不懂得享受愛情的苦於甜。
二八法則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企業經營和管理中要抓住關鍵的少數;要找出那些能給企業帶來80%利潤、總量卻僅佔20%的關鍵客戶,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業領導人要對工作認真分類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決主要問題、抓主要項目上。 [編輯本段]二八定律基本內容國際上有一種公認的企業定律,叫「馬特萊定律」(Pareto principle),又稱「二八定律」。其基本內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定律」。企業主要抓好20%的骨幹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數帶動80%的多數員工,以提高企業效率。二是「二八決策定律」。抓住企業普遍問題中的最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決策,以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應。三是「二八融資定律」。管理者要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經營的重點項目,以此不斷優化資金投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四是「二八營銷定律」。經營者要抓住20%的重點商品與重點用戶,滲透營銷,牽一發而動全身。
總之,「二八定律」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關鍵人員、關鍵環節、關鍵用戶、關鍵項目、關鍵崗位。股市中的二八定律及應用法則:股市中有80%的投資者只想著怎麼賺錢,僅有20%的投資者考慮到賠錢時的應變策略。但結果是只有那20%投資者能長期盈利,而80%投資者卻常常賠錢。
20%賺錢的人掌握了市場中80%正確的有價值信息,而80%賠錢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用心收集資訊,只是通過股評或電視掌握20%的信息。
當80%人看好後市時,股市已接近短期頭部,當80%人看空後市時,股市已接近短期底部。只有20%的人可以做到鏟底逃頂,80%人是在股價處於半山腰時買賣的。
券商的80%傭金是來自於20%短線客的交易,股民的80%收益卻來自於20%的交易次數。因此,除非有嫻熟的短線投資技巧,否則不要去貿然參與短線交易。
只佔市場20%的大盤指標股對指數的升降起到80%作用,在研判大盤走向時,要密切關注這些指標股的表現。
一輪行情只有20%的個股能成為黑馬,80%個股會隨大盤起伏。80%投資者會和黑馬失之交臂,但僅20%的投資者與黑馬有一面之緣,能夠真正騎穩黑馬的更是少之又少。
有80%投資利潤來自於20%的投資個股,其餘20%投資利潤來自於80%的投資個股。投資收益有80%來自於20%筆交易,其餘80%筆交易只能帶來20%的利潤。所以,投資者需要用80%的資金和精力關注於其中最關鍵的20%的投資個股和20%的交易。
股市中20%的機構和大戶佔有80%的主流資金,80%的散戶佔有20%資金,所以,投資者只有把握住主流資金的動向,才能穩定獲利。
成功的投資者用80%時間學習研究,用20%時間實際操作。失敗的投資者用80%時間實盤操作,用20%時間後悔。
股價在80%的時間內是處於量變狀態的,僅在20%的時間內是處於質變狀態。成功的投資者用20%時間參與股價質變的過程,用80%時間休息,失敗的投資者用80%時間參與股價量變的過程,用20%時間休息。
5. 什麼是一九行情
一九類似二八現象:
二八現象是大盤指數上漲,而只有二成的股票長漲,卻有八成的股票下跌,這就是二八現象,一九現象同上.現在大盤就是重現二八現象了,散戶攢了指數不攢錢的現象又出現了.
二八現象是指,20%的股票上漲,80%股票下跌。一九現象類推。現在股市出現了這種現象,說明股市運行進入了不健康的階段,注意風險。
6. 股票中的二八轉換是什麼意思
專業表述: 「二八」轉換,在「二」(權重股)上揚時,「八」(一般股)出現下跌,反之同理。二八行情就是機構行情和散戶行情的意思。因為一般機構喜歡炒大盤股,這些股票大概佔2成。但對指數影響很大。散戶(包括一些私募莊家)喜歡炒各種各樣小盤股、題材股。這些佔了8成。那2成股票老漲,因為是大盤股,所以指數也大漲。但散戶手裡的股票不漲。這就叫二八行情。佔八的小盤股大漲,指數倒沒漲多少,這就叫八二行情。一九行情就是指藍籌股中的大盤權重股(如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漲,其餘的不漲或者還在跌。 通俗描述 二和八同時下跌,讓很多人套了十多個點。再反復下跌、急跌和拉升,不斷打壓八,從八中抽出資金加入到二去。八由於還有二的資金在裡面,從中參與打壓,這樣在震盪中,二就上去了,八到此時至少被套20%。二每天漲2、3個點不定,但一般都震盪上升。
7. 看電視講股票經常說什麼二八定律,一九定律,什麼意思啊
大盤指數的漲跌是所有股票齊漲齊跌的真實反映,不過這是以前。現在超級大盤股非常多,有時幾只股票的漲跌就能帶動大盤指數的漲跌,比如萬科市值1600億,中信1800億,民生1100億,浦發1400億,等等,這些大市值的股票一漲,其它小市值的股票(北方股份7億,景谷林業5億)再跌,哪怕有900隻,1000隻股票都在跌,大盤也會漲,這就是平時所說的賺了指數不賺錢,或者叫二八定律,一九定律。例:昨天上證指數漲了,但僅5隻大市值股票就帶動大盤上漲了70多個點,如果去除這5隻股票對指數的推動,昨天大盤其實是跌了40多點。
8. 請問股市中的二八行情是什麼意思啊
"二八現象"解釋:
巴萊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有些地方也譯為「帕累托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帕累托)發現的。
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的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流傳最廣的一句說法是:「80%的收入來源於20%的客戶.」也稱為20/80法則。
我國股市常說的二八現象其實 就是20%的股票漲,80%的股票跌或不漲。
股市中的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發現的。
他 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法則。以這條定律分析,在某個單位 中,20%的人通常代表80%的人的發言權;在銷售公司里,80%的銷售額是20%的商品帶來的。在經營上,總是20%的企業控制80%的市〉鵲取?
股市中的二八定律及應用法則:
股市中有80%的投資者只想著怎麼賺錢,僅有20%的投資者考慮到賠錢時的應變策略。但結果是只有那20%投資者能長期盈利,而80%投資者卻常常賠錢。
20%賺錢的人掌握了市場中80%正確的有價值信息,而80%賠錢的人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用心收集資訊,只是通過股評或電視掌握20%的信息。
實釋:
今 年以來,股市中流傳著一種二八現象,就是僅有百分之二十的股票漲,而百分之八十的股票跌,甚至很多股票的跌幅超過了百分之五十。在對這一現象感到震驚之 余,分析人士紛紛建議投資者在選股上多下工夫。選股固然重要,但我認為進場的時間同樣重要,這就是調整市中的另類二八現象。
在調整市 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在上漲,而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在下跌。而我們許多投資者一直忙忙碌碌,頻繁地進進出出,一年到頭不但弄得身心疲憊,且虧損累累, 真是費力不討好。真正的高手在這種市道中大量的時間都在休息,耐心地等待,待到機會出現時就動若脫兔,並一刀見血,決不拖泥帶水。幾個回合下來後,就取得 了可觀的收益。這樣不但輕松自如,取得了不菲收益的同時,還享受了股市賺錢的樂趣。
滬深股市十三年來,每年都有一次賺錢的機會(即使 在1993年大盤指數跌去80%的情況下,也出現過一次大反彈),只是機會大小不同罷了。為什麼仍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虧錢呢?就是對進出的時間把握得不好。 在賺了錢後,不把利潤鎖定,在大盤見頂時還在頻頻出手,結果要麼在大盤的下跌中被深套了,要麼在不斷割肉的過程中虧損加劇了。當其徹底弄壞了心態,膽子變 小而不敢再貿然出手的時候大行情卻來了,他卻踏空了。這種惡性循環就是很多失敗者的普遍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