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飛股價實時行情股票谷歌
A. 中國人壽為什麼退出國金所
· 幫我看看中國人壽的濱..晚上回來家裡人突然說要投這個,我網路了好久只知道是什麼中信銀行、騰訊啥的牽頭什麼,讓存錢說的利息高,也不知道算不算保險,實在找不到什麼消息,只能找到hunan國金所的相關paolu消息,但那是Ptwo
B. 全球公司市值排行
第1名,蘋果(APPLE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0510億美元;
第2名,沙特阿美(SAUDIARAMCO),公司總部所在地沙特,所屬領域能源,股票市值19200億美元;
第3名,微軟(MICROSOFT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17780億美元;
第4名,亞馬遜(AMAZON.COM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15580億美元;
第5名,ALPHABETINC(谷歌母公司),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13930億美元;
第6名,臉書(FACEBOOK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8390億美元;
第7名,騰訊(TENCENT),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7530億美元;
第8名,特斯拉(TESLA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6410億美元;
第9名,阿里巴巴(ALIBABAGRP),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6150億美元;
第10名,伯克希爾(BERKSHIREHATHAWAY),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5880億美元;
第11名,台積電(TSMC),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台灣,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5340億美元;
第12名,維薩(VISA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4680億美元;
第13名,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4650億美元;
第14名,強生(JOHNSON&JOHNSON),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4330億美元;
第15名,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公司總部所在地韓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4310億美元;
第16名,貴州茅台(KWEICHOWMOUTA),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850億美元;
第17名,沃爾瑪(WALMART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830億美元;
第18名,萬事達卡(MASTERCARD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3540億美元;
第19名,聯合健康(UNITEDHEALTHG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3520億美元;
第20名,路威酩軒(LVMHMOETHENNE),公司總部所在地法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70億美元;
第21名,華特迪士尼(WALTDISNEYCO),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50億美元;
第22名,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3340億美元;
第23名,寶潔(PROCTER&GAMBLE),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330億美元;
第24名,英偉達(NVIDIA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3310億美元;
第25名,家得寶(HOMEDEPOT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290億美元;
第26名,雀巢(NESTLESA-REG),公司總部所在地瑞士,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3220億美元;
第27名,中國工商銀行(IND&COMMBK),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2900億美元;
第28名,貝寶(PAYPALHOLDINGS),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工業,股票市值2840億美元;
第29名,羅氏(ROCHEHLDGGENUS),公司總部所在地瑞士,所屬領域醫療保健,股票市值2830億美元;
第30名,英特爾(INTEL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610億美元;
第31名,阿斯麥(ASMLHOLDINGNV),公司總部所在地荷蘭,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550億美元;
第32名,豐田汽車(TOYOTAMOTOR),公司總部所在地日本,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540億美元;
第33名,康卡斯特(COMCAST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電信,股票市值2480億美元;
第34名,威瑞森通訊(VERIZONCOMMUNICATIONS),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電信,股票市值2410億美元;
第35名,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CORP),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能源,股票市值2360億美元;
第36名,奈飛(NETFLIX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非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310億美元;
第37名,ADOBEINC,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280億美元;
第38名,可口可樂(COCA-COLACO),公司總部所在地美國,所屬領域消費必需品,股票市值2270億美元;
第39名,美團(MEITUAN),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科技,股票市值2260億美元;
第40名,中國平安(PINGAN),公司總部所在地中國,所屬領域金融,股票市值2190億美元。
C. 09 七段-復利:營造長期的局部壟斷
我想先問你一個問題:怎麼樣能把400萬變成30個億?
是不是很難?但有個叫劉元生的人他就做到了。他被稱為A股第一散戶,1988年12月他投資400萬港幣,購買了萬科的原始股,然後一直拿到現在,漲到了將近30個億。算下來,30年的時間,漲幅接近1000倍。是什麼魔力,創造了如此財富奇跡?答案是:復利。這也是我們七段的主題。
上一講,我們講了如何求解出自己的內核,就是在為復利作準備。有了種子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大面積種植森林。只有當前面的六段都准備好了,七段復利才會釋放出「幾何級數增長」的力量。
反過來,如果沒有七段復利的指數級增長,前面過的六個段位的關,也顯得有些白費功夫。
我需要提醒你,獲得人生的復利對於上一代人來說是幸運的,但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它是必備技能。
隨著未來生物科學的發展,人類的壽命超過120歲,可能就是這幾十年內實現的事。當你的一生長達百歲時,你必須依靠金融和房產這種被動收入,你後半生的人生安排都要被鄭重地重新考慮。但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要為此作準備。所以,復利是你必須下決心攻克的一關。還好,你還有機會早做打算。
復利,是一種計算利息的方法。除了會計算本金的利息外,新得到的利潤同樣可以產生利息,俗稱「利滾利」、「驢打滾」。對「復利」描述最生動的是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他是這么描述的: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
復利的威力有多大呢?假設一張紙的厚度是0.1毫米,把這張紙對折42次,厚度就達到44萬公里,而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只有38萬公里。聽起來不可思議吧,這就是復利厲害的地方。現在很多人都在討論復利這個話題,好像什麼都能扯上復利效應。對自己職業的投資啊,做生意啊,創辦公司啊,包括和別人建立親密關系啊,這些都能隨著時間,收獲更大的復利效應。
但我認為傳統意義上,真正靠譜的復利也就兩種,要麼是資金固定收益的利滾利,比如儲蓄;要麼是不動產的持續增值,就是在正確的區位買房。而很多人忽略了,其他領域的復利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停,它不是無限復利下去的。用巴菲特的滾雪球理論來說,其他領域的復利,有的可能坡道太短,一下就到了山底;有的可能雪球跑出了軌道,就崩掉了;還有的可能被石頭擋住,復利不能繼續了。
總而言之,想要在其他領域持續實現復利效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紐約時報》,是全球最好的媒體之一,該是一家好公司吧,但它的持續增長也遇到了問題。你覺得《紐約時報》和推特,也就是美國的微博,這兩家公司誰更值錢?這兩家公司都很厲害,都有幾千名員工,都是行業領先的信息渠道。同樣是2012年,《紐約時報》賺了1.33億美元,而推特處於虧損狀態。
雖然《紐約時報》更賺錢,但虧損的推特卻更值錢。2013年,推特上市,市值高達40億美元,是《紐約時報》市值的12倍還多。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企業今天的價值是它以後創造利潤的總和,也就是把未來現金流折算成今天的價值。所以,一家值錢的公司,是人們認為它未來回報率高的公司。現在賺不賺錢不是最重要的問題,如果能夠選擇延遲滿足,可能會有巨大的收獲。就像亞馬遜,前面虧了20年,一旦開始賺錢,就賺得很厲害。有的企業現在很賺錢,不代表未來也賺錢。比如,《紐約時報》現在雖然賺錢,但整個報紙行業是向下的趨勢,過幾年可能就不賺錢了。而推特當時雖然虧錢,未來卻可能賺大錢。
那怎麼樣才能克服復利停止的風險呢?矽谷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的觀點,特別簡單粗暴:壟斷。壟斷的反義詞是完全競爭。我們看一組對比的例子,航空業算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而網路搜索則是一個相對壟斷的市場。2012年,美國飛機票價平均178美元,但航空公司從一張機票中只能賺到37美分。而谷歌作為網路搜索的壟斷企業,利潤率卻高達21%,是航空業的100多倍。當年穀歌的市值是所有美國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多。
對個人而言,什麼叫壟斷呢?我發現一個好玩兒的事情,不管你覺得自己內心有多麼豐富,你在其他大部分人心目中,可能就是一個標簽。比如,那個特別能聊天的,那個做PPT的傢伙,那個搞投資的,那個賣房子的等等。其實,這個標簽就是你獨一無二的價值,意味著你占據住了一個賽道。別人有相關的需求,也許第一個想起來的就是你。
所以說,你在一個公司裡面地位是否牢靠,不取決於你有多厲害,或者是有多麼勤奮,而是取決於你是不是占據了一個心智,是不是「不可或缺」。這就是個人意義的「壟斷」。
復利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在行動上,絕大部分人,都沒有真正理解「時間」這個概念。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美國軍隊縮編,軍人要麼選擇一次性拿到退休金,要麼選擇有保障的、分期的年金支付。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很多人選擇一次性拿走,折扣率是多少呢?他們只拿走了「年金支付現值」的 40%。
你可能說,如果你明白了退休金是怎麼計算的,你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了。退休金可以推算出來,但我們還要面對時間的另一個敵人,那就是「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總說,要是買對一隻增長100倍的股票,十萬變成一千萬,那就「躺贏」了。說起來簡單,做到真不容易,大部分人就是拿不住。
比如你有幸在亞馬遜1997年剛剛上市的時候,買了它的股票。這20幾年股價漲幅高達38600%,你最初就算只買1萬美元,什麼都不做,現在就變成387萬美元了。看起來是不是很容易?但實際上在過去20年中,亞馬遜的股價曾有三次跌幅超過50%。最狠的一次跌了多少? 95%!有多少人能承受這種過山車啊,一般人早就要哭死了。另外一家厲害的公司奈飛,也是超級大牛股,算起來復利效應比亞馬遜還高,它的股價也有四次跌幅超過50%,其中一次超過82%。
就算是我們開始說到的買萬科股票的劉先生,他之所以能夠堅持那麼久不賣,有部分原因是他買的不是標准股票,前20年壓根兒不能賣。人在不確定性面前,要堅持守住時間是很難的。 而真正能延遲滿足的人,本質上是有一種能著眼長期價值的時間觀 。今日頭條的創始人張一鳴,美團的創始人王興,也都很強調「延遲滿足」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安妮·杜克給出建議是:想要獲得更長遠的利益,就要放棄這種即時的滿足感, 通過更准確地理解世界、作出更好的初步決策,然後可以更靈活地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那麼,想要收獲人生的復利,我們怎麼才能克服不確定性,做到延遲滿足呢? 諾貝爾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學習,是持續增長與發展的關鍵動力。 一項研究表明,在今天的歐洲和北美,75%以上的超級富豪都是靠對沖基金和知識產權致富的,而憑知識產權致富的人占據其中的絕大多數。所以,斯蒂格利茨說,學習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稟賦。
我們同樣可以用上面評價公司的思路來思考個人價值。從財富的角度看,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他目前的收入,而是他未來能賺的錢的總和。你需要洞悉時間的機制,用持續學習來構建自己的「壟斷」優勢,致力於獲得長期收益,從而創造復利效應的奇跡。
七段,復利,我們從更長的時間維度,重新理解了價值。當代人可能過上百歲人生,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有持續的學習能力,培養自己對長期價值的時間觀,來收獲人生的復利。
我覺得我在別人的心目中的標簽是:(1)能夠把人的心理活動看穿看透;(2)選男人的眼光好;(3)外表年齡與生日年齡嚴重不符,看起來太年輕態。(4)自律、有恆心,容易做成事情。(5)愛學習、會學習、認知水平較高。
這些標簽將如何讓我的人生產生復利效應?
(1)做自媒體,建立個人IP,人設就是大女主、感情教主/博主。輸出的內容是都市情感故事,教人如何選伴侶,如何識人,在婚姻內如何相處與思考;自媒體內可以設一個樹洞/讀者來信的欄目,接受情感咨詢、婚姻家庭咨詢;變現方式是銷售美妝產品,那麼自己就要時不時真人出鏡——年輕態離不開美妝。
(2)做自媒體,建立個人IP,人設是自律的知識女性。輸出內容和認知升級、自律等等有關,其實也就是勵志類的內容。在號內設一個自律打卡欄目,比如早起打卡,晨跑打卡、閱讀學習打卡……帶著一幫人共修,就和現在小組的共修模式差不多。變現模式就是賣各種課,有自主研發的,也代理其他老師的課程。
我更傾向於第1個方案,因為第2個方案的已經有做得不錯的IP了,比如王瀟(瀟灑姐)、張萌。特別是王瀟,這個IP已經立了很多年了,在2016年自媒體起來前就立起來了,張萌是復制她的IP,做得也不錯。而第一個方案,目前還沒有佔領心智的個人IP,有一些情感號做得不錯,但號主本身的經歷與IP的縫合度來說,沒有我的優勢明顯與特殊。
D. 《華爾街之狼》:一部電影,一本書, 兩個狂人
【九洲芳文】
前言
本文不是書評也不是影評。但是必須從一個電影和一本書講起, 它們有個共同的名字:《華爾街之狼》, 說的卻是不同的兩個人。
先說說這部電影, 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華爾街之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獲得了五項奧斯卡提名卻一無所獲。這部電影集娛樂與教育於一身, 講述了一個叫做喬丹.貝爾福德的金融奇才, 先混跡於正經的華爾街交易所,後來從垃圾股中找到了賺錢的方法,在紐約長島起家,把一堆街邊的混混兒培訓成了滿腹經綸,滿嘴跑火車的新一代電話銷售大師。他也通過販賣垃圾股操縱股市賺得盆滿缽滿。直到最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用於洗錢的瑞士銀行的賬戶暴露, 他才被反洗錢部門捉拿歸案。
這部電影充斥著一夜暴富, 紙醉金迷, 對暴發戶的令人發指的窮奢極欲進行了入木三分的描寫, 當然還必須有正義的國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小人物」, 他們不被金錢誘惑,不懈而執著地努力,最終將偷稅漏稅狡詐的投機倒把分子, 號稱「華爾街之狼」的喬丹.貝爾福德繩之以法, 弘揚了資本主義的愛國主旋律。
這部電影還是一部徹頭徹尾的青少年都不宜的電影。小李子和十幾號大美女一言不合就清涼上陣,有時候還要嗑點葯。一定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看!一定要批判地學習!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一定要看原版!!!否則等於沒看。這部電影的劇透就到這里。
再說說這本書。書名叫做《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傳》( 馬克·史蒂文斯著), 2017年出版中文譯本。講的是同樣是金融奇才的卡爾.伊坎幾十年間如何翻雲覆雨通過惡意收購這種金融游戲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成為了讓上市公司管理者們聞風喪膽的真正的「華爾街之狼」的故事。 書挺厚, 如果懶得自己讀,在喜馬拉雅上有一個很好的免費朗讀版本, 搜索「 華爾街之狼 冉而然 」就能很容易地搜到。
正文開始:
這句話出自號稱「華爾街之狼」的卡爾.伊坎之口。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失敗個體,我個人深表同意。 這兩大原罪,我經常輪換發作。有時候甚至交叉同時發作。
這位說了,卡爾.伊坎是是何方神聖? 「華爾街之狼」不是小李子扮演的那位喬丹.貝爾福德嗎?
那就先說說被這部好萊塢2013年拍攝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加冕了「華爾街之狼」稱號的真實人物喬丹.貝爾福德吧。在電影里邊,喬丹.貝爾福德是一個神一樣的存在。在現實中,這個人確實口才不錯,據說在他的銷售技能培訓班上, 不要說學員,在他講話的時候,會場里的桌子椅子如果沒有固定在地板上, 就被他鼓動著站起來跟著走了。
他把大把的鈔票撒向聯邦的稅務和調查探員,開著遊艇在海面上狂飆最後怒海沉船,還有百人群P,開派對毀壞了拉斯維加斯酒店整個樓層的情節, 都真實地發生過。 這些情節根本不用戲劇化處理, 直接寫下來就是好萊塢劇本。
而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出演這個華爾街之狼,簡直就是本色扮演,把原型也沒準是他本人的貪婪狡詐,荒淫好色,超凡的聰明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他本人也憑藉此片又雙叒叕一次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
看看這個傳奇的「華爾街之狼」,大家一定以為他富可敵國吧?事實上在被SEC處罰以後,他靠到處做銷售培訓,講授成功學和他自己的故事為生。他可以說是混得不錯, 現在的身價大約有1億美金。
1億美金是個什麼概念?一億美金在哪裡都是好大一筆錢。作為一個人類社會的失敗個體,1億美金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如果忽然有了1億美金,我做夢都會笑醒。然而不要說在華爾街,就是在曼哈頓上,喬丹貝爾福德估計在他住的那條街上都不是最有錢的人。在天朝, 根本排不進富豪榜。
再來講一下這位被奪走了「華爾街之狼」稱號的真正的「華爾街之狼」:卡爾·伊坎。在人生巔峰的時候卡爾身家超過240億美金, 在2021年身家縮水以後還剩大約180億美金。這么說吧,如果他是一隻「華爾街之狼」,喬丹.貝爾福德充其量就是一隻大號的狼毫筆, 連小狼崽子都算不上。
我們姑且把這位卡爾·伊坎先生叫做「華爾街老狼」。把喬丹.貝爾福德抬舉一下,叫做「華爾街狼崽兒」。這樣比較好區分。
相比喬丹.貝爾福德,卡爾·伊坎可以說是上一輩的人,他比喬丹.貝爾福德大了將近30歲。兩人都是紐約皇後區出生。卡爾1936年2月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猶太人天生的做生意的精明和那個時代的充滿金元的紐約對他的誘惑,讓他從小的時候就充滿了對財富的渴望。
青年時代的卡爾·伊坎先是到了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哲學,然後又在母親的建議下到紐約大學轉讀醫學,到了醫學院第一堂課聽到老師講到牙醫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他就義無反顧地離開了學校參了軍。在軍營里他迅速地成為了一名撲克牌高手,沒幾個月之後他又選擇了退伍,在華爾街做了一名股票經紀人。
在華爾街卡爾·伊坎像一條鯨魚找到了真正屬於他的遨遊的海洋。多年以後,他依然心潮澎湃的回憶他初到股票交易所的情況。他這樣形容道:「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奇跡在一夜之間發生,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的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他飛快的就賺到了幾千美元,那一筆錢在1961年也是一個天文數字。他馬上去買了一輛福特500敞篷汽車。但是不久以後, 他賺到的錢就像在賭場一樣飛快地輸光了。
年輕的伊坎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他開始以驚人的毅力從零開始學習會計、證券分析等基礎課程。到1968年,伊坎用自己打拚股市的積蓄購買了一個在證券交易所中的席位,並成立了一家名為Icahn & Co.的小證券公司。在整個七十年代,伊坎默默無聞地積累他的學識和經驗。
1980年,伊坎把辦公室搬到了世界金融中心曼哈頓,他經過漫長的積累, 具備了一定資金同時野心也隨之膨脹起來。在蟄伏隱忍了多年以後, 這匹華爾街之狼看準機會出手了。
一家總部位於密歇根州的歷史悠久的全球性汽車零配件製造供應商成了這匹狼的第一個獵物。經過認真的調查, 伊坎發現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使這家公司已經積重難返,陷於破產的邊緣。但這家公司還蘊藏著很大的潛力。認為奇貨可居的伊坎馬上多方籌集了數千萬美元,毅然收購了這家公司,在收購以後對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重組和整頓。事實證明伊坎的眼光是獨特而精準的。在這一系列騷操作以後,又恰巧趕上里根的經濟刺激政策,這家公司奇跡般的起死回生,在幾年以後伊坎把它賣掉的時候,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增長了20倍!
初戰告捷,伊坎一發而不可收。在1985年,伊坎相中了一家規模巨大的石油公司,通過他的深入而細致的研究,他覺得按照當時的石油價格,這個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伊坎不動聲色地大規模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 當大家都以為他要宣布入主這家公司的時候,他突然放棄了收購,拋出了所有的股票進行套現,狠狠地大賺了一筆。這一仗又是以伊坎大獲全勝告終。
這時候的伊坎已經羽翼漸豐。他開始四面出擊。在1985年真正讓他聲名鵲起的一戰是環球航空公司的惡意收購案。這時候伊坎已經獲得了企業掠奪者的惡名。顧名思義,伊坎的法寶就是惡意收購:他通常的做法是大量收購某一個公司的股票,然後入主其董事會,再將企業分拆, 將邊緣資產出售,更換不稱職的經理人,回購公司股票以減少流通股數量等等。很多時候他還會逼迫公司贖回自己手頭的股票,大賺一筆以後抽身而走。
伊坎自己當然不認為他是一個掠奪者。他自詡為是羅賓漢一樣的俠客, 他最瞧不起的就是那些道貌岸然的拿著高薪的公司高級經理人, 他是他們的天敵。他認為這些人只關心自己的工資和獎金,從來不會真正關心企業的效益和股東的權益。伊坎發動的戰爭每次都是以獲利為最終目標,但是真正為之顫抖的卻是公司里那些衣冠楚楚的拿著高薪的管理階層。《財富》雜志還是認可伊坎的自我評價, 把伊坎稱為股東權益的保護者:「不管你信不信,現實中的伊坎是一個復雜而又多才多藝的人——他精通各種賺錢之道,可能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
事實上也是這樣, 尤其是對於伊坎投資公司的股東們。不管伊坎的獵物最終的下場是什麼,那些當初投資在伊坎公司的每一個投資人的投資都得到了超高的回報,幾十年以來的復合收益率遠遠超過了巴菲特。
這本2017年翻譯成中文的這本《華爾街之狼:金融之王卡爾·伊坎傳》( 馬克·史蒂文斯)詳細的介紹了卡爾伊坎,從出生到他的成長經歷,以及他一個又一個的輝煌的金融狙擊戰的戰例, 堪稱一本不可多得的華爾街金融教材。這本書詳細記述了他2010年以前從最初的汽車零配件公司的收購戰,到他成名的環球航空公司的收購戰,以及收購石油公司等等的重要的一系列的戰役。
伊坎縱橫疆場數十年,他商戰牽扯的公司包括:
雷諾茲-納貝斯克(RJR Nabisco)、環球航空公司(TWA, Trans World Airlines)、德士古石油(Texaco)、飛利浦石油(Phillips Petroleum),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海灣與西方公司(Gulf & Western)、馬歇爾·菲爾德公司(Marshall Field)、可濾康(水過濾器品牌,Culligan) 、新秀麗(箱包品牌,Samsonite)、American Can、美國鋼鐵馬拉松公司(USX)、驚奇娛樂公司(Marvel Comics)、露華濃(Revlon)、英克隆(生物工程公司,Imclone)、輝門(汽車零部件生產商,Federal-Mogul)、費爾蒙酒店集團(Fairmont Hotels)、科麥奇集團(石油化工企業,Kerr-McGee)和時代華納(Time Warner)。
在2010年以後,這份長長的名單里又加上了摩托羅拉(Motorola),奈飛(Netflix),得爾(DEll),Ebay, Paypal, 蘋果公司和施樂公司。
在這本傳記完成的時候這匹華爾街老狼已經70多歲了。然而, 他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樣子。 在這本書完成以後, 老爺子又做了好幾票驚天動地的大事情。
從2008年到2015年,總部位於芝加哥郊區的摩托羅拉, 從一個老牌通訊巨無霸,手機的絕對領先者到2011年被拆分,後來又被轉賣給聯想,又賣給谷歌,最後半死不活苟延殘喘,連地和房子都賣得差不多了。這個曾經是美國科技的代表的巨人倒下了,在這個迅速衰亡的過程後面一直晃著這個華爾街之狼的身影。從被分拆到被出售, 都是這匹老狼的一手策劃。
2014年eBay成了他的新「獵物」。伊坎大手筆購入了Ebay的股票,然後向董事會推薦了兩個他自己的人,開始大肆干涉公司的管理,最後促成了eBay和PayPal的分拆。某種意義上說,當年Paypal 創始人 Elon Mask能有今天特斯拉和SpaceX今日的成功,當初這位華爾街之狼力推的eBay和PayPal的分拆也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因果關系。
2016年, 在與Ebay交戰時,伊坎同時也向蘋果宣戰。在他的眼裡蘋果公司的價值被嚴重低估了,所以他以手中的將近500萬蘋果股票為籌碼,一再敦促管理層回購500億美元的股份。他直接叫板蘋果公司的管理層,認為他們的閑置現金高達1,500億美金,完全就是浪費。雖然回購方案並沒有被最終執行,但是就在他公開大規模入股蘋果的消息當天,蘋果公司的股票就暴力拉漲了將近20%。
日歷翻到了2021年,如今,85歲高齡的伊坎依然寶刀未老, 依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獵物。在疫情肆虐,全世界都在拋售石油、原油期貨跌至每桶-40美元的歷史低點時,他再度成功抄底,以負價格訂購了100萬至200萬桶原油。在這篇文章完成的2021年6月1日,原油價格已經一路攀升回到了近兩年來的最高點。這頭老狼又雙叒叕狠狠地賺了一筆。
而卡爾最新的一個獵物, 據說是曾在《財富》500強榜單上雄踞了57年的老牌辦公設備龍頭施樂公司。
伊坎這份長長的獵物的名單上絕無無名之輩, 可以說個個都是美國行業里如雷貫耳的明星企業。但是它們一旦被伊坎盯上, 卻少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先大肆收購目標公司足夠股份,然後利用高壓手段向管理層「奪權」,從而實現最重要的目的——推高股價賺取巨額利潤以後迅速撤出,這就是伊坎幾十年來征戰華爾街的「套路」。這一套他已經玩得太熟了。大小二十幾個戰役,伊坎取勝了絕大多數。伊坎最欣賞的是拿破崙, 他也像拿破崙攻城略地一樣享受那種在一次又一次的戰役之後,讓對手崩潰或者臣服的感覺。嗜血本來就是狼的本性, 在這一點上, 「華爾街之狼」這個綽號再貼切不過了。
與拿破崙不同, 伊坎一生沒有遭遇過滑鐵盧。 對沖基金潘興廣場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比爾·阿克曼一戰是為數不多的失敗戰例, 這只讓他損失了區區900萬美元而已。即便這樣, 有很多人已經急不可耐地稱呼比爾·阿克曼為新一代的「華爾街之狼了」。
事實上, 華爾街作為金元帝國的核心, 這個叢林裡面稱王稱霸,面露凶光,吃人不吐骨頭的怪獸比比皆是。像卡爾.伊坎,喬丹.貝爾福特, 甚至比爾·阿克曼這樣的「華爾街之狼」不知道出現過多少, 以後也會層出不窮。
像卡爾.伊坎,喬丹.貝爾福特這些人,對金錢的追求已經不是簡單的「上癮」了。許多人在功成名就後明明有機會金盆洗手,坐享其成,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 金錢對這樣的人,早已超越了購買力和權力的量化概念,它已經上升成為一種信仰,一種可以花費畢生精力追求的目標。
正如卡爾所言:
【九洲芳文】投稿一區
E. 為什麼美股漲了百分之四五十而中概股只漲了10%
美國時間周四,美股收盤主要股指全線下跌。美股在最後階段回吐了稍早時的漲幅,使標准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未能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道瓊斯指數收於36398.08點,下跌90.55點,跌幅0.23%;標准普爾500指數收於4778.73點,跌幅0.30%;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於15741.56點,跌幅0.16%。
大型科技股漲跌不一,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股價均下跌,但跌幅均不超過1%;Meta (Facebook)和奈飛股價上漲,但漲幅均不超過1%。
晶元龍頭股普遍下跌,AMD和美光科技跌幅超過2%。
電動汽車股普遍上漲,特斯拉逆勢下跌1.46%,Rivian上漲4.11%,法拉第未來上漲6.82%;蔚來上漲14.76%,小鵬上漲9.96%,理想上漲8.60%。
中概電商股普遍大漲,阿里巴巴上漲9.72%,京東上漲7.27%,拼多多上漲10.07%。
中概在線教育股普遍大漲,高途上漲21.15%,網易有道上漲16.30%,好未來上漲14.53%,新東方上漲11.05%。
其它熱門中概股普遍上漲,其中斗魚上漲13.39%,嗶哩嗶哩上漲12.14%,BOSS直聘上漲11.67%,知乎上漲11.15%,網路上漲10.50%,滿幫上漲6.63%,滴滴上漲5.87%。
F. 美國三大股指尾盤狂拉,道指連跌6日,哪些企業將會受到影響
多個領域的多個行業漲幅和跌幅大不相同,甚至部分行業中的多家企業全線飄綠,而關於能源的多家企業漲勢明顯。下降的公司包括蘋果和谷歌。
現如今,股票市場會反映多個行業的發展狀況,某些行業能夠在一定的階段內獲得穩定發展的機會。穩定發展會反映到股票市場中,比如部分能源類型的企業能夠克服此次影響。而且大型企業和小型企業對股票下跌的應對能力和抵禦能力並不相同。
總結
股票市場發生上升和下跌時,自然會存在著部分企業一躍而升或一瀉千里。更何況,不同板塊的股票下跌和上升幅度並不相同,這和行情與股票市場的變化有關。比如亞馬遜股票上漲,蘋果股票下跌。
G. 蘋果痛失全球市值第一寶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相隔2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再度替代蘋果變成全球市值較大的企業。當地時間5月11日,蘋果公司股價當地時間周三盤里暴跌逾5%,碰觸上年10月底至今最低,蘋果公司總市值2.37億美元。而沙特阿美市值假如轉換為美金已經碰觸2.43億美元。這就代表著沙特阿美替代蘋果坐上全球市值較大企業的王位。
TowerBridgeAdvisors的總裁項目投資官JamesMeyer表明:「在業務流程或股票基本面層面,你不能把蘋果與沙特阿美對比,但產品行業的市場前景已經改進。她們是通脹和供貨焦慮不安的參與者。」2020年時蘋果超過沙特阿美變成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企業。
H. 奈飛文化手冊讀後總結
一個企業成功了,別人都會過來總結一下,看看什麼是它成功的因素。如果是內部人來揭秘,那就更有說服力了。本書是改變傳統人力管理規則的奈飛前首席人才官帕蒂·麥考德的作品。揭示了奈飛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總結成了八條文化准則。
文化准則第一條:只招成年人。所謂成年人,就是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比如,奈飛允許員工自己決定年度休假的時間,只要和直接領導溝通一下即可。最後的實踐表明,大家的休假時間和行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變化。創始人號稱,並不在乎員工在哪裡辦公,上班時間在幹啥,只要把事情做好就好了。當然,能做到這點的員工,都是具有責任心和時間管理能力的人,這個是在選人階段就要解決的問題。
文化准則第二條:要讓每個人都理解公司的業務。也就是每個基層員工都能了解公司的業務全過程,遇到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這樣更有利於解決運營中遇到的問題。我在銀行工作的時候,一直是強調,產品經理要從部門老總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部門老總要從行長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僅僅從本崗位、本部門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的含義並不是為了覬覦那個位置,而是更好地從全局去把握自身的業務方向。只有跳出自己的流程和崗位的桎梏,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企業的總體目標。這個過程就需要有更多的信息來源。
印象中看過谷歌的介紹。在發展初期,創始人每周會出面向大家介紹公司的發展情況,並且回答員工提出的各種問題,應該也是這個思路。
文化准則第三條:絕對坦誠,才能獲得真正高效的反饋。麥考德說,「商業領域最有價值的洞見之一,就是禮貌而誠實地告訴員工真相並非一件殘忍之事。」
這一條是東方文化比較難以做到的。記得曾經的年度考核,每個人的評級基本上都是內部協調的結果。A級輪流坐,今年到你家。既起不到鼓勵先進的作用,也做不到淘汰落後。只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最終不利於員工自身的提升和企業效率的改善。人群在一起,有意見是很自然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當面溝通。不過新的一代在這方面做得好多了。
文化准則第四條:只有事實才能捍衛觀點。數據並不完全就是事實,讓數據說話的前提是不能自帶觀點,必須客觀看待。要允許正方和反方充分發表意見。同時也要允許員工向高管提出不用承擔任何後果的問題。贏得爭論不是目的,要看是依靠說服力還是基於事實本身。
文化准則第五條:從現在就開始組建你未來需要的團隊。這句話要表達的是,企業要未雨綢繆,要面向未來的業務發展,思考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團隊成員。同時,不要以為你現在的員工能夠成長到承擔將來的責任。企業在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員工。
極其富有爭議的是下述觀點:員工的成長,只能由自己負責,管理者不要把自己當成是員工的職業規劃者。尤其不要因為員工業績好而把他放到管理崗位上去。而這是大多數企業的誤區。管理能力並非人人具備,也不是人人喜歡做管理。人人拔尖腦袋嚮往管理崗位,就是因為管理崗位的考核不是剛性的,沒有緊約束,級別和薪酬卻要比其他崗位要高。
同時,絕大多數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許可權很大,但是,在奈飛看來,最終做出決定的是用人部門的領導者。因為,是他對團隊和最終績效負責。所以,人力資源部部門應該只是一個業務部門,一個技術支持部門。
奈飛認為,管理者最應該做的事情,是確保企業能夠生產出好產品,服務好客戶。公司並不虧欠員工一個機會,讓其從事自己沒有準備好也沒有能力完成的工作,公司也不虧欠員工一個新設的崗位,來獎勵員工的付出。為了達成上述目標,就需要不斷搜尋人才,重新組織公司的部門和團隊構成。
假如員工急於爭取那些公司無法給予的職位,或對公司來說並非優先的工作,她也會鼓勵員工去其他公司尋找機會。奈飛會建議員工經常到其他公司面試,這樣員工可以自己判斷市場機會,公司也藉此了解員工在市場上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確定合理的薪酬。你不必在一家公司呆一輩子。
文化准則第六條:員工與崗位的關系,不是匹配而是高度匹配。奈飛的人才管理理念有三條基本原則:第一,招聘優秀人才以及決定員工是否應該從現有崗位離開的責任,主要在管理者身上;第二,每一個崗位都要招聘一個高度匹配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匹配的人;第三,如果一個人的技能與崗位要求不再匹配,即便是非常優秀的人才,也要跟他說再見。
同樣引起爭議的是,麥考德提出,「人才保留不是團隊建設的目標。」這個其實和前面的規則相呼應,企業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員工,所以不能簡單的用離職率來衡量,需要了解的是保留了多少的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最好的人才總是有各種機會,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他們何時決定離開,通常你也沒有辦法阻止他們。 能否建立一個高度匹配的、動態的、面向未來的團隊才是根本。
此外,奈飛認為,豐厚的辦公室福利並不是頂尖人才最看重的。重要的是工作本身帶來的滿足感。這個滿足感來自和優秀的同事一起解決問題,創造出讓用戶滿意的產品或服務。
文化准則第七條:按照員工帶來的價值付薪。薪酬與績效評估流程無關,只與績效有關。「無論奈飛的業績表現是好是壞,我們都按照市場頂級水平付薪。」什麼樣的薪酬只能找到什麼樣的人。如果能找到最匹配的人才,給他們支付最好的薪酬,未來業務發展帶來的價值會大大超越付給他們的薪水。 此外,奈飛也推動薪酬透明,在很多企業,薪酬之所以在面上保密,事實上只是為了維護管理層的利益。方便管理人員在其中套利。況且,要完全保密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以我的經驗,基本上崗位薪酬在企業里是公開的秘密。我們大多數企業也不敢在相似崗位上拉開太大的差距。只是營造成一種領導的權威環境罷了。
麥考德經歷過的一次挽留人才行動,改變了她和奈飛對薪酬的一些做法。對於具備專業性和稀缺性的人才,如果嚴格遵照現有的薪酬標准執行,實際上會損害到那些最優秀人才的利益,因為對於這些人才來說,機會隨時會有,很可能他們在別的地方賺得更多。所以,不要讓員工在不得不離開時才獲得應得的薪水。
文化准則第八條::離開時要好好說再見。理想的公司就是那種離開之後仍然覺得它很偉大的公司。對於奈飛來說,沒有終身僱傭的概念,員工和企業是一種動態匹配的過程。所以員工可以主動離職,企業也可以主動要求員工離職。
奈飛把公司比喻成球隊而不是家庭。衡量球隊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准就是能否贏得比賽。因此,教練會及時換掉沒有辦法創造出最好成績的選手。在表現一流的球隊中,不光選手,就連教練也容易被更換。否則,就會球隊中的其他人和球迷都大失所望。
但是,必須要讓離開的員工意識到,未必是員工不敬業,他們只是跟公司的需求沒那麼匹配,跟他們是否失敗沒有關系。一些離開的員工,可能會在其他公司能取得更好的成就。有時候員工換一個新工作,比留下來大家互相勉強更符合每個人的利益。
文化即戰略,企業文化也可以理解為企業價值觀。企業文化不是口號,不是員工倒背如流就好。和個人一樣,這個價值觀會體現在日常運營的每一個取捨上。只有真正能堅持,能促進企業發展的價值觀,才有可能被員工真正接納從而形成生產力。
I. 抖音和愛奇藝對換了,怎麼復原了
只要長視頻能夠產出足夠好的內容,豎屏未必不會重新變成橫屏。
短視頻影視搬運迎來了史上最強監管,對於愛奇藝這樣深陷財務泥潭的長視頻平台來說,這算是個好消息——雖然姍姍來遲。
12月15日晚間,國家廣電總局官網發布了《網路短視頻內容審核標准細則(2021)》,其中明確提到,短視頻未經授權不得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路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
用短視頻追劇已經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日常,滋養出了一批靠影視剪輯盈利的博主,據證券時報統計,僅抖音平台上粉絲數量超過百萬,且更新較為活躍的影視劇剪輯博主就超過100名。這些剪輯內容也為短視頻平台吸引了巨大的流量。
短視頻平台上海量的影視劇剪輯內容
但短視頻的侵權問題卻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據《2021年中國短視頻版權保護白皮書》顯示,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2238部國內外電影作品進行監測,發現了53萬多條盜版二創短視頻。
長視頻花重金購買版權,短視頻靠侵權獲利,版權矛盾日益激烈。愛奇藝CEO龔宇在第九屆中國網路視聽大會上提到,分段式的盜版短視頻播出總時長和長視頻行業播出的時長基本達到同一個量級,但付出的成本相差10倍甚至20倍。
在此背景下,長視頻曾多次向短視頻討說法。優酷總裁樊路遠甚至呼籲行業像打擊酒駕一樣打擊侵權。
但長短視頻並非天然對立。有視頻行業從業者認為,長短視頻之間如果建立起合作的商業模式,有可能在規范版權內容的同時,分擔長視頻的成本壓力,改善當下長視頻經營不善的窘境。分攤成本的方式可以是購買短視頻創作版權,或根據短視頻的流量與長視頻平台進行一定分成。
對於盈利遙遙無期的長視頻來說,這樣的合作方式未嘗不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新規剛發布,商業模式也依然在摸索階段,而且跟著短視頻平台到底是吃肉還是吃蚊子腿,尚未可知。眼下,水深火熱中的長視頻不得不緊急開啟新一輪的自救。
裁員節流後,愛奇藝將開源的希望寄託於漲價。12月15日,愛奇藝宣布,從16日開始對愛奇藝黃金VIP會員訂閱價格進行更新。提價後,黃金VIP普通包月會員由25元提至30元,連續包月由19元提至22元,普通季卡會員由68元提至78元,連續包季58元提至63元,普通和連續年卡會員價格保持不變。
這是愛奇藝繼去年11月首次漲價後,又一次會員費漲價。按此次漲價後價格計算,愛奇藝普通會員的月卡價格分別上漲15.8%、20%,季卡價格分別上漲8.6%、14.7%。
裁員風波還未結束,動盪之際宣布漲價,對於愛奇藝來說,顯然是兵行險著,但現實的困境讓它不得不走這一步險棋。
根據最新財報,第三季度愛奇藝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現金和短期投資一共110億元,在11月30日償還完一筆7.5億美元可轉債後,愛奇藝到年底賬上可能只剩5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以目前的虧損速度,這些錢甚至都不足以支撐一年。
本輪漲價後,愛奇藝已經不具備價格優勢,目前騰訊視頻、芒果tv、優酷都沒有表示跟進漲價的意向,這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愛奇藝的會員數量。不過,去年11月份漲價後,愛奇藝的付費會員數並未產生巨大變大,波動在0.8%-3.5%,而此次漲價幅度則在8%-20%之間。以此估算,即使愛奇藝會員出現最高比例環比跌幅,最低漲價幅度帶來的收費增加也能將其覆蓋,漲價依然是目前效率最高的自救方法。
長視頻內容成本高企是行業共識。愛優騰三家為了築造自己的內容護城河,從而擴大用戶規模,不惜重金砸內容,比如騰訊就曾為了《如懿傳》的獨播權喊出了13億元的天價。用虧損換規模的路徑,在發展初期確實奏效。但隨著整個互聯網增長放緩,長視頻平台會員增長接近天花板,虧損換增長的ROI越來越低。
對愛優騰來說,用燒錢換出路的模式該告一段落了。回歸商業常識,放棄一部分缺乏付費意願的用戶,扭虧為盈,才是長視頻平台的當務之急。
2016年底,TMD三小巨頭在烏鎮開了個閉門會。席間張一鳴非常直接地說了一句話:「我覺得之前的公司錯了。」
「之前的公司」,指的是BAT。
張一鳴認為,BAT不應該著急盈利,而是應該將利潤用來「更深層次、更大規模的投入」,「比如說國內一家互聯網巨頭,可以大很多很多,他其實就不用盈利。如果它(等到)今天再盈利的話,不論品牌還是營收都能夠變得更大更好。」
長視頻在跑馬圈地的年代,確實遵循了這樣的邏輯,並且在搶奪付費用戶與市場份額上卓有成效。
2015年,愛奇藝以500萬元一集成本的網劇買下《盜墓筆記》的獨播權,開播當晚開通會員支付訂單請求超過260萬次,直接壓垮了愛奇藝的伺服器。HBO的付費模式讓龔宇覺得收費是行得通的,長視頻平台會員業務自此開啟。
此後便是愛優騰三家無邊際的投入。一位優酷人士在接受《晚點 LatePost》采訪時透露,2014 年愛奇藝就曾開出了上千萬的價格撬走了優酷當時的頭號 IP 高曉松及其節目《曉說》的自製班底。就在前一年,優酷與高曉松商談的出場費還只是 500 萬元。檸萌影業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公司僅製作發行了7部劇,平均每部劇集在40-50之間,但僅騰訊視頻三年為其支付的采購費用就達23.32億元;相比之下,近期出自奈飛的全球爆款《魷魚游戲》總投資僅合人民幣約1億元出頭。
2015年開始,愛奇藝內容成本迅速增長,從2015年的37億人民幣逐漸躍升到2020年的200億人民幣以上,今年上半年的內容成本也達到了105億。
在內容製作上不計回報的投入,也曾讓愛奇藝獲得了行業製作能力第一的口碑與過億的會員數,但為惡性競爭與內容製作燒掉的錢,也讓愛奇藝在財務上泥足深陷。
成立十年,從未盈利,用虧損換增長顯然已經無法讓愛奇藝活下去。要生存,就必須轉換商業模式,回歸商業常識,作為一家公司,盈利才是當務之急。
廣告+會員模式,「免費+付費」,是中國長視頻網站一直以來的盈利模式。2018年第三季度,愛奇藝會員數首次超過廣告收入,這意味著,從商業模式上來講,中國長視頻流媒體已經進入到會員為主的階段。
在長視頻十年競爭中,用戶為內容付費的心智已經被培養起來了,未來愛奇藝需要圍繞會員付費業務而生產和引進內容,更加註重內容的商業變現。
會員價格提升背後必然對應的是內容價值和服務水平提升,一位資深內容從業者表示,愛奇藝會員漲價或許會放棄一部分用戶,這對於希望降低虧損的愛奇藝來說是一條更現實的路,「類似於國外的HBO,服務付費會員,走精品化內容路線。」
有人曾戲稱,如果錯失了奈飛的股票,那千萬不要錯失它的會員,畢竟漲幅也不容小覷。
過去十年裡,奈飛曾數十次提高會員服務。最近一次漲價,是在今年11月,《魷魚游戲》大火後,奈飛提高了韓國會員費用,二人在線與四人在線的基準費用分別上調了12.5%和17.2%。
奈飛2011年在美國首次提價後,當季就有80萬名用戶退訂,但當季的收入卻增長了63%,這讓奈飛徹底認識到,退訂並不可怕,讓公司走入財務正循環才是當務之急。也是這次漲價後,奈飛股價開始騰飛。
愛奇藝和騰訊視頻總會員體量與奈飛在全球共2.4億的總規模非常接近,但會員單價只有奈飛北美市場的四分之一,韓國市場三分之一。內容成本與會員費倒掛嚴重,使愛騰優的財務虧空越來越大。
從奈飛的經驗可以看到,一方面靠精品自製內容吸引並留住會員,另一方面則通過漲價實現盈利,這條路並非不可行。
2020年11月,愛奇藝與騰訊視頻開始小心試探通過漲價來減少虧損,這是長視頻九年來第一次提升會員價格。當時,愛奇藝與騰訊視頻會員數均已突破1億,會員增速出現放緩跡象。如果把會員制商業公式看成「會員收入=會員數量x ARPU值」,在低價競爭無法帶來更多用戶的情況下,長視頻平台到了需要對ARPU值進行結構性調整的階段。
當然,在奈飛的正循環模式中,精品內容才是基石。爆款內容對於會員數增長的驅動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愛奇藝一季度會員數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贅婿》的獨播紅利帶來的,收官時這部劇的會員賬號超過6400萬,佔一季度總會員數的60.8%。
從《盜墓筆記》到《奇葩說》,愛奇藝開創了網劇和網綜時代,天然具有製造爆款的基因。但由於對爆款內容的過分追求,忽視了腰部內容,導致其內容生態有明顯缺陷。
愛奇藝前員工在接受《人物》采訪時提到,愛奇藝對爆款的追逐導致其在腰部內容上掉隊了,而對手騰訊視頻雖然在爆款上不敵愛奇藝,但其內容生態更加健康,現金流也更加穩定,除了爆款選秀綜藝外,還有戀綜、美食紀錄片、訪談類新聞,「平台品味比較豐富,會讓用戶願意在平台多待一會兒」。
爆款劇集一度以來是愛奇藝綜藝外的另一個殺手鐧。《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等爆款劇集,讓愛奇藝的迷霧劇場一炮而紅,有愛奇藝的員工透露,迷霧劇場為愛奇藝帶來了可觀的廣告營收。但被高管們寄予厚望的迷霧劇場,卻遭遇了滑鐵盧,《八角亭謎霧》豆瓣5.7分,《致命願望》4.1分,對比去年可謂是慘敗收場。
選秀綜藝被叫停,迷霧劇場慘遭滑鐵盧,這一切讓龔宇焦慮。據《人物》報道,此前從來不插手內容的龔宇,在今年下半年頻繁地出現在項目會議里。
字母榜此前文章《愛奇藝的平衡術》指出,會員費用與內容能力處於對比關系,任何一方的長期失衡都會導致正向循環難以為繼。在內容能力持續提升的前提下,漲價是保證商業模式成立的應有之義和必然之舉。這就像是小孩兒常玩的蹺蹺板游戲,內容能力和會員費用分坐在蹺蹺板兩端,當一方發力,另一方必須予以回應,否則這游戲便難以為繼。
這是因為,用戶對單一平台的忠誠度並不牢靠,其使用偏好始終跟著內容走。因此,愛優騰之間的比拼,更重要的是看優質內容的儲備。
眼下,愛奇藝要面對的困境是如何提升內容儲備,保持爆款內容的穩定供給乃至增長的同時,豐富平台的內容品類,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擴充廣告收入。當然,在內容部門員工被裁近30%、很多工作室被撤銷的當下,穩定的輸出對於愛奇藝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在文章《愛奇藝裁員:興於爆款,困在腰部》的留言區,一位用戶表示「在愛奇藝APP、愛奇藝體育,奇異果都開了自動續費會員的我真不希望愛奇藝倒下。」
愛奇藝宣布漲價的當天,雖然有不少用戶質疑,但也有不少人表示理解愛奇藝當下的困境。一方面,用戶心知肚明平台在購買和生產內容方面投入巨大,另一方面,在內容消費碎片化的當下,用戶對短視頻驅逐長視頻的可能性產生了恐懼。
無論是用戶還是視頻行業從業者,沒人能忽視短視頻帶來的沖擊。《2021年中國網路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自2017年12月份起,短視頻人均單日使用時長逐年遞增,從2017年的76分鍾逐步增長到2021年的125分鍾。與之相對的是,長視頻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已趨於穩定,2020年還呈現出下滑趨勢,最終定格在今年3月份的98分鍾上。
但短視頻雖好,長視頻依然有不可取代之處。內容消費碎片化的當下,製作精良、內涵豐富的文化產品成為了稀缺品,好內容的商業溢價在持續走高,而短視頻平台並不具備專業的製作能力,長視頻的這部分蛋糕是短視頻無法搶走的。
Tik Tok與抖音在全球火爆,但奈飛、HBO 、Disney+等精品內容生產平台卻並未因此萎靡,而《魷魚游戲》這類有深度的內容,無論在流量、熱度、口碑都創造了短視頻望塵莫及的成績,也充分證明了長視頻內容付費的強大生命力。
近幾年來,短視頻發展速度可謂一日千里,但其用戶增長顯然已經過了高歌猛進的階段,步入了增長瓶頸期。由增量競爭轉入存量競爭的短視頻也在尋找新的增長路徑。
例如,布局付費短劇內容。11月29日,一條抖音測試短劇付費的消息登上微博熱搜。事實上,早在抖音短劇試水付費的新聞登上熱搜之前,快手、B站等平台就已經實踐過短劇付費了。
但該報道傳出後,不少網友表示短劇「看個樂子還行」、掏錢那是做夢,短劇讓人尬得腳趾扣出三室一廳,「怎麼好意思收費」。
在短視頻版權迎來最強監管的當下,短劇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補充短視頻平台二次剪輯內容的空缺。但在內容製作維度上的競爭,短視頻顯然無法與長視頻抗衡,這也意味著長視頻並非沒有逆襲的機會。
一位愛奇藝的離職員工曾提到,當看到地鐵里的人都是豎著看手機而不是橫著看的時候,格外焦慮。不過,在國民對在線娛樂需求量增加的當下,只要長視頻能夠產出足夠好的內容,豎屏未必不會重新變成橫屏。
參考資料:
《愛奇藝裁員:興於爆款,困在腰部》,人物
《長視頻仍有為》,新文化商業
《短視頻遭遇最嚴新規,抖音追劇徹底涼透了?》,豹變
《會員漲價,能填補愛奇藝資金缺口嗎?》,市值榜
《會員漲價,救得了愛奇藝嗎?》,風暴眼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