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股票今天股價
❶ 或接盤高瓴資本入股蔚來!吉利的雪中送炭,有多大的可能性
昨日傳出一則重磅消息,「吉利或投21億元入股蔚來汽車」。後經媒體求證,吉利和蔚來雙方均回應稱「不予置評」。
傳聞雖未得到實錘,可依然充滿了話題性。究竟是媒體捕風捉影,還是有人在刻意透露?尤其在蔚來正深陷「困局」之時,吉利的出現就頗有些耐人尋味。
更何況,吉利汽車本身已經有了幾何品牌,這一向電動化轉型的落地。或許有人說幾何品牌難以在短期內實現高端化,沒有入股蔚來來得更為激進和徹底。
可當特斯拉已然實現國產化的情況下,蔚來的高端化究竟還能堅挺到什麼時候,可能都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退一步來說,不還有極星正在快速發育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去趟蔚來的「渾水」,這似乎有些說不過去。
我們不妨打開腦洞,或許吉利等等都是蔚來施壓廣汽的「抬價」者,這也並非全無可能。
馬曰:
一個月的時間里,從廣汽到吉利,紛紛被冠以了蔚來「救世主」的頭銜。然而,在沒有實際敲定的情況下,任何的傳聞也只能充當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至於真實的情況,或許只有蔚來自己最清楚。
我們無意揣摩蔚來的動機,但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對於蔚來等造車新勢力而言,目前的「危機」和困難都是顯而易見的。無法實現盈利,始終是說不過去的。特別是在資本已經逐漸失去了興趣的當下,「活下去」大不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❷ 高瓴資本准備減持蔚來,2021年蔚來能繼續狂奔大發展嗎
高瓴資本准備減持蔚來,2021年蔚來我認為能夠繼續狂奔大發展,因為新能源汽車處於時代風口,這是一個時代變革的產業,蔚來作為新能源汽車肯定會繼續發展,我看好他們的未來。
新能源汽車作為清潔能源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和喜歡,隨著對環境越來越重視,新能源汽車有可能代替傳統汽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幾萬億的規模,這么大的市場肯定只要風口企業都能夠發展很好。高瓴資本准備減持蔚來,2021年我認為蔚來能繼續狂奔大發,因為蔚來已經開始賣新能源汽車,恆大汽車一輛都還沒有香港市值已經達到千億以上,蔚來已經有了新能源汽車,估值應該更高,資本減持是正常現象,對企業不會帶來多大影響。
三、你看好蔚來汽車的發展嗎。
我非常看好蔚來汽車的發展,因為新能源汽車是時代變革產物,如果能夠代替一半的傳統汽車,這個市場空間都是幾萬億,這么大的市場作為新能源汽車肯定會成為最受益的企業,我是非常看好蔚來汽車未來的發展。
❸ 退市5年後鞋王百麗再擬上市,高瓴將會帶來哪些改變
作為百麗公司的控股股東之一,高瓴資本的股價將會有所提升,而其所獲得資本也會大幅增加。而另一個尤為明顯的改變就是,該集團的競爭優勢將會越來越多。該集團以投資其他公司為主要業務,並且通過控股獲益。
鞋王百麗之所以能夠重新上市,就是因為其背後的資本力量強大。高瓴集團在投資百麗之後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該公司的發展,而且會進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從而促使百麗達到上市的條件。退市5年後鞋王百麗再擬上市,高瓴將會帶來哪些改變?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改變:
一、投資戰略升級。
在我看來,其控股公司得以上市會給該集團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而且也會進一步改變其投資的模式和案。其投資的公司能夠為上市做充足的准備並且成功上市,也就意味著該集團需要進一步升級投資戰略,並且擴大投資范圍,從而有效提升投資效率,這就是其改變。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內容。
❹ 如何查詢高瓴資本持倉情況
不少投資者咨詢怎麼跟蹤高瓴資本的A股持倉,其中重要一個方法就是通過查看年報和季報的十大股東的披露。隨著國內A股上市公司 年報和一季報披露進入到尾聲,高瓴資本有一些公司的持倉有變化,我總結一下,僅供投資者參考。
高瓴資本還是堅持 長期結構化價值投資的理念不變,除了一級市場投的葯名康德進入退出期,其他都是選擇優秀商業模式和優秀管理層的公司,長期堅持持有,堅持做時間的朋友。
❺ 格力電器迭創新低,高瓴資本竟然不急,拿下「飛利浦」志在布局
自2020年12月2日至今,格力電器從高點69.79元一路下來持續下跌,特別是最近幾天,幾乎是一天一個新低。
對於一般投資者來說,高瓴資本確實該急,畢竟當初接手大股東股份時可是貸了208億。
問題是高領資本是一般投資者嗎?
想當初高瓴資本從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近乎神一樣的操作,成功拿下格力電器15%價值416億元的股份,然後再以受讓的全部共計902359632股的股票作為質押,向招商銀行貸了208億元,去支付受讓的股份價款。
一般人看來,這多少有點空手套白狼的意思,而此一番操作,當時的資本界有誰不嘖嘖稱奇?
這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嗎?而且彼時還簽有協議,該筆貸款不存在與上市公司市值漲跌掛鉤的補償或平倉機制,不存在平倉風險。
看到了吧,沒有平倉風險,就沒有壓力,當然不急!股價下跌,只需躺平,到時候只需拿著分紅還貸款利息就行,反正已拿下大股東寶座,每年拿一半利潤分紅的話語權還是有的。
再說了,本身作為長期結構性價值投資理念的堅定實踐者,信奉長期主義的高瓴資本就不指望通過短期交易來獲取利益。
當然不是!他可是股價上漲的直接受益者。
2021年5月15日,格力電器公司發布《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持股5%以上股東解除質押及再質押的公告》稱,大股東珠海明俊解除902359632股公司股票,並重新將其中721887705股質押給農業銀行珠海分行貸了208億元,用於償還原貸款。
看到了吧,又是一番操作,貸款總金額沒有增加,而用於質押的股票卻從當初的902359632股減少到了721887705股,一下子節省了20%的股份。
這是為什麼呢?當然是得益於股價的上漲。
當初大股東轉讓時每股作價46.17元,902359632股價值416億元全部質押,貸了208億元,而再質押時股價是57.74元,但還是208億元的貸款,質押物市值416億元自然只需721887705股就能實現。由此可見,大股東不會不樂見股價上漲的。
另外,新的貸款協議規定,本次所有貸款不存在與市值漲跌掛鉤的補倉或平倉機制,不存在平倉風險。但是,若因為上市公司股價發生重大變化導致質押物貶值,質押率超過60%且無法提供補充擔保,則珠海明俊應提前償還新貸款的全部本金及應付利息。
可以看出,和上次的貸款協議相比,新貸款就沒有那麼「優惠」,至少是和股價掛鉤了,並且規定了質押率60%的警戒線。
那麼,這個質押率是什麼意思呢?
質押率是銀行監控風險的指標,質押率= 貸款金額/質押貨物現值。
通過計算,兩次質押貸款的質押率都是50%,而新貸款協議規定的60%質押率警戒線下的股價是多少呢?不妨試算一下:
60%=貸款金額208億元/721887705股*每股價格
因此,質押率警戒線下的每股股價就是:
208億元/60%/721887705股=48.02元
而早在7月9日格力電器的股價就開始接近48.02元,當日最低價是48.20元,到了7月26日,股價徹底跌破48元收在47.63元。之後股價並無多大起色,甚至一路下跌,直至目前的收盤價40.59元。由此可以大膽的推測,高瓴資本已經在7月9日到7月26日之間,已經對這筆貸款的風險處理做了相應的安排。
所以,時至今日,不排除有這樣的心理:隨便吧,風險暫時解除,愛咋咋滴,不著急!
9月2日,有媒體報道,飛利浦完成向全球投資公司高瓴投資出售家用電器業務。
那麼,飛利浦又是何方神聖呢?
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一點也不陌生, 它是 荷蘭老牌跨國電子巨頭,進入中國市場已達百年之久, 全稱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成立於1891年,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主要生產照明、家電、醫療系統方面的產品。
飛利浦家電跟格力電器有關系嗎?
以前沒有,而現在有了,高瓴資本成了他們共同的大股東,從此,他們就有了關系。
一時間,投資者打開了想像的空間,更有某 財經 網站為此進行了一項用戶調查,據稱73%的投票者認為,飛利浦家電業務會整合給格力電器。
當然有可能!
早在 2020年1月,格力電器發布了由珠海明俊和董明珠作為信息披露義務人的《詳式權益變動書報告》,該報告書就明確說明,本次權益變動系看好上市公司所從事業務未來持續穩定發展,認可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旨在進一步改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維護上市公司長期 健康 發展,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術、市場及產業協同等戰略資源,協助上市公司提升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這就是雙方合作的前提,也說明了董明珠是不會拒絕的。而大股東背後高瓴資本的能力和資源就實實在在地擺在那兒,董明珠不可能視而不見,未來擦出火花自然在情理之中。
問題是高瓴資本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和格力電器構成同業競爭嗎?
據說此次飛利浦宣布出售的家電業務,主要包括掛燙機/電熨斗、吸塵器、咖啡機/空氣炸鍋等為代表的廚房小家電系列,以及空氣凈化器等產品。目前看來,多多少少存在著同業競爭的問題,就看高瓴資本如何整合了。
那要是不存在同業競爭問題呢?
高瓴資本或許會甩開格力電器另起爐灶,再另創一番天地就沒有問題,畢竟,作為大股東在格力電器經營上一直都是甩手掌櫃。
還有一個問題是,高瓴資本收購的飛利浦家電業務入得了董明珠的法眼嗎?
據說,此次飛利浦出售的家電業務競爭力一般,而且不包括其在小家電領域的明星產品剃須刀和電動牙刷。有人甚至戲稱,飛利浦扔出去的不是肉,只是雞肋。
不過,飛利浦的全球市場布局還是充滿誘惑力,畢竟在這一塊對於格力電器來說還是軟肋,利用飛利浦家的品牌可能是盡快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一條捷徑。
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近年來,中國家電製造飛速發展,許多國際品牌紛紛被逼「跑路」,世界正在紛紛愛上中國造,而「格力」已成長為享譽全球的品牌 ,「飛利浦」含金量究竟有多大,董明珠不會不考慮。
究竟後市如何,拭目以待吧!
以上文字,謹為茶餘飯後之談資,與當前及後來股市和個股漲跌無關,投資者切勿參考!
❻ 高瓴資本最大的股東是誰
高瓴資本最大的股東是張磊。高瓴資本再次進入恆瑞醫葯十大股東,高瓴資本通過二級市場進入恆瑞醫葯。根據恆瑞葯業10大流通股股東的公開數據,2016年第三季度,恆瑞葯業將持股比例增至293萬股,並於去年在2020年撤回了10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所的持股比例從12.26%降至11.97%,奧本海默基金從十大股東中撤出;高瓴資本持股0.63%,成為第10大股東。最重要的還是恆瑞葯業的股東,去年年報只有28萬,股東的數量在季度報告還是超過36萬,半年度報告直接飆升到61萬,太猛了這真是太可怕了很多資金提前跑了,散戶投資者繼續抓很多人。此前,恆瑞醫葯中國新聞的股東人數增加到61萬人,增加了65.98%。看來恆瑞的股價在一段時間內不會上漲,需要一段時間來忍耐或等待業績好轉。
營收增長率為17.6%,略低於凈資產收益率(ROE),較第一季度下降25.37%,該公司表示將削減大量仿製葯。事實上,這是一件好事。雖然今年的股價走勢反映了對公司業績的預期,雖然今年股價繼續下跌消化了估值,但估值的表現也依然不便宜。瑞葯仍是一個很好的股份制創新龍頭制葯企業,但想抄底的朋友也需要等待,現在市場對未來幾個季度的業績預期仍然很低。從財政上講,我們希望pD-1能獲得紅利,但我們直接收集了紅利。新葯的進展跟不上市場的發展,很難估計。公司正在轉型,轉型不會那麼快,也不會那麼痛苦。綜上所述,雖然高瓴資本確實在一級市場進行了長期投資,並一直以IPO的形式上市,但在過去幾年也有很多高瓴資本參與二級市場或以高價買入股票的案例。由於各種因素推高了股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也有很多持有量大幅減少的情況。
❼ 蔚來銷售一輛車虧損十萬,蔚來的未來在何處
我覺得在以後這個品牌的汽車可能會進行一些新的研發,或者是在銷售的方式進行一些新的模式,來讓整個品牌有更好的發展。
❽ 吉宏股份有什麼利好條件
吉宏股份擬斥資0.5億至1億元回購股份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吉宏股份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不低於5,000萬元、不超過10,000萬元通過二級市場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公司發行的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用於後期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26.60元/股。
江淮汽車上半年預計大幅扭虧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潘建梁)江淮汽車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數據)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000萬元左右。
公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動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嚴格加強成本費用管控,提升主營業務盈利能力,主營業務毛利增加約61,100萬元。
學大教育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擬增持1%至2%公司股份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學大教育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天津安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在未來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擬增持股份不低於公司總股本的1%,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不排除未來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增持公司股票的可能性。
泉峰汽車上半年業績預增256%到276%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潘建梁)泉峰汽車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增公告,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1年半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5,484萬元到5,911萬元,同比增加256%到276%。
公司表示,受益於IPO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年產150萬套汽車零部件項目」的順利實施,公司新能源零部件業務銷售額同比增幅預計超過53%,核心產品自動變速箱閥板業務同比增幅預計超過170%,公司業務整體呈現良好發展勢頭。隨著新冠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客戶訂單的及時交付得到有效保障。與此同時,公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自動變速箱閥板、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銷售額大幅增長、業務佔比持續上升,有效提高整體毛利率。
寧德時代3億元參設基金 珠海高瓴為基金管理人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寧德時代公告,公司於2021年7月27日與北京高瓴裕清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合作方簽署合夥協議,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人之一參與投資「北京高瓴裕潤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公司認繳出資金額為30,000萬元。珠海高瓴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為該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目標募集上限為35億元,根據募集情況,普通合夥人有權決定將上述上限提高到60億元。基金擬主要投資於前沿科技、晶元、半導體、太陽能、電池、智能駕駛、AI 技術、智能終端等科技產業領域。
大業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21.63%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潘建梁)大業股份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060,229,774.48元,同比增長67.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6,643,278.92元,同比增長221.63%;基本每股收益0.44元。
南大光電控股子公司獲大基金二期增資1.83億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南大光電公告,為加快光刻膠事業發展,公司控股子公司寧波南大光電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大基金二期。寧波南大光電的現有股東近日與大基金二期共同簽訂增資擴股協議,大基金二期擬以合計18,330萬元的價格認購寧波南大光電的新增注冊資本6,733.19萬元。公司放棄本次優先認繳出資權。本次增資完成後,寧波南大光電注冊資本由30,000萬元增加至36,733.19萬元,公司的持股比例由71.67%降至58.53%。
和邦生物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約19.30倍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潘建梁)和邦生物披露半年度報告,公司202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3,912,852,309.87元,同比增長60.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4,273,651.22元,同比增長1,930.72%;基本每股收益0.1082元。
皖能電力擬出資5億元設立能源交易公司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皖能電力公告,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50000萬元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安徽省皖能能源交易有限公司(以行政管理部門登記為准)。公司表示,電力交易和碳交易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且對公司的效益影響進一步擴大,成立能源交易公司對交易人才和技術進行持續的投入和儲備,有利於搶抓市場先機,有利於提升公司參與各種市場化交易的能力,增強公司產業運營活力,提升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同時,能源交易公司作為公司新能源投資平台,投資建設光伏、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將有利於公司發電裝機的結構優化。
容網路技上半年業績預增453%-526%
❾ 關勃:最大股東是高瓴資本,這家公司成功復制大牛股的商業模式
關勃:高瓴資本擅長投資生物醫葯,消費,TMT,企業消費四大領域的公司, 根據深交所前天的披露, 母嬰連鎖賽道的龍頭公司:孩子王兒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孩子王」)發布了招股說明書,計劃在深圳創業板上市。
1. 高瓴資本是孩子王的最大機構股東,持股比例12.49%,騰訊持股3%
孩子王於2009年成立,其創始人為江蘇人汪建國,他曾經一手創立了國內僅次於 國美和蘇寧的五星電器,他在行業頂峰期把五星電器賣給了美國人,後來創建 孩子王,現在汪建國是孩子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 29.03%。
在2014年2月18日 高瓴資本和華平投資參與了 寶貝王的C輪融資,寶貝王此輪融資1億美金,根據招股書最新披露, 高瓴資本(HCM KW)持有寶貝王 12.49%的股權,華平投資通過Coral Root持有6.89%的股份 , 騰訊持有3%的股份 。
2. 孩子王的「商品+服務+社交」商業模式
高瓴資本不僅僅愛好投資酒類生意模式好的生意(高瓴資本白酒行業投資梳理),高瓴資本也會與時俱進抓住90後,00後新的消費變化趨勢 。
80後母親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求優性、求便性、差異性」。
首先,她們具有一定的消費水平,個性獨立, 品牌導向性強。 尤其注重用品的安全 健康 ,媽媽在嬰童產品購買中,具有絕對的主導權;
第二,對於年輕的新媽媽而言,在育嬰方面普遍沒有經驗, 育兒 養兒教兒都顯得非常生疏和無助, 同時她們並不認同上一代的經驗之談,迫切需要系統的育嬰經驗指導 。
第三,講究用品品質,講究生活品質,在孩子的生養教方面也不例外,這一族群一旦自己有了經驗之後,最喜歡的就是「分享」二字。
孩子王 聚焦准媽媽與0~14歲嬰童用戶,孩子王積極實踐「 商品+服務+社交 」的領先商業模式。由線下切線上,通過線下大店(沃爾瑪山姆會員店付費模式)+ 線上 育兒 顧問 情感 營銷(安利營銷模式)+ 線上線下通用的黑金會員卡(亞馬遜Amazon Prime會員模式),徹底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
成長性方面:1. 未來3年 開店數量增加1倍 2. 提高行業市佔率
3. 批量生產大牛股的商業模式「曲奇模式」
今天介紹一個重要的投資知識點:曲奇模式,一個批量生產大牛股的商業模式「曲奇模式」,確定性相比其他商業模式要好很多。
出處是在《股票魔法師》這本書里,大意是:一家公司在一個門店發現了成功的模式,並一次又一次把它應用於其他門店時,它就是一個「曲奇模具」。
簡單理論就是 :市值=估值*利潤 ,估值合理的情況下,利潤翻倍市值也會翻倍,曲奇模式的模式造就了美股,港股,A股無數牛股,曲奇商業模式的公司深受投資者的喜歡 ,確定公司有異地復制能力的時候,投資者只需要喝茶看報,一個季度跟蹤一次異地復制能力就可以,市值就會蹭蹭的往上漲。
過往曲奇模式下的牛股:
美股:彼得林奇模式下的墓葬公司SCI , 麥當勞,星巴克,沃爾瑪 的全球化。
港股: 海底撈(高瓴資本持倉),呷哺呷哺(高瓴資本持倉), 頤海國際(海底供應商), 天立教育 ,思考樂教育
A股:愛爾眼科,同策醫療
這批超級牛股共同的模式就是復制,把一個地方成功的管理,文化,消費者體驗,運營,品牌等軟實力和硬實力,一起復制到另外一個區域,高瓴資本持倉的好未來和新東方就屬於「曲奇模式」的復制性成長性公司。但是曲奇模式對上市公司的內功要求極高,高速擴張的同時需要資金,人力,管理都要跟上。
4. A股市場與 孩子王同賽道的公司:愛嬰室(603214)
高瓴資本是長期結構化價值投資,一般不會投資長期邏輯不好的生意,在孩子王上市之前,市場對這個賽道一直是有偏見的,主要憂慮在以下幾方面:
但是通過研究 日本最大的母嬰連鎖公司 西松屋的成長 歷史 發現 ,雖然在1970年以後日本的嬰幼兒數量就不斷減少 ,但是西松屋的股價從1998年到20015年 上漲了10倍左右 , 核心邏輯是:開店數量提升,市佔率提升 ,開店數量從50多家提升到 500多家。
愛嬰室是一家定位於中高端母嬰市場的零售連鎖企業,公司主要服務華東地區,專門為孕前至 6 歲嬰幼兒家庭提供一站式母嬰用品及服務。公司產品涵蓋嬰幼兒乳製品、喂哺製品、玩具、車床等全線母嬰品類。公司線下門店建設以上海為核心,並逐漸向長三角地區輻射擴展。截止 2019 年底,公司已經開設 297 家門店,作為華東地區最大的母嬰連鎖企業,公司在華東地區具有很強的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此 外,公司還建立了以「APP+小程序+公眾號」為流量入口的線上營銷渠道,構建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全渠道經營模式。
回顧公司發展歷程,可將其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業務布局:門店立足華東穩步擴張,「線下+線上」全渠道營銷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公司目前銷售以線下直營門店為主,電商平台為輔。公司所有線下門店均為直營模式,門店採用統一的裝修與設計風格,商品種類由總部統一確定可以滿足顧客多樣化的 育兒 需求。
緊跟新零售趨勢,積極布局線上渠道。2017 年愛嬰室 APP 正式上線;2018 年公司繼續加大對 APP 商城的升級投入,增設多個板塊和項目,並完善公司官網、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等線上場景;2019 年 3 月公司與騰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騰訊廣告和小程序打通線上線下營銷鏈路,項目二期將於 2020 年完成上線,開啟全渠道的智慧零售新時代。
2019 年,公司門店營收達 21.88 億元,佔比 88.94%,電商營收為 0.76 億元,佔比3.09%。電商業務收入目前佔比雖然較低,但是增速很高,已經成為公司業務規模擴張的重要來源
財務分析: 業務規模持續擴張,盈利能力不斷增強得益於門店規模的持續擴張,公司品牌知名度和信賴度不斷提升,客戶群體迅速提升,營收保持穩定增長,盈利能力不斷提升。 2013-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由 10.01億元增長到 24.6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6.17%;歸母凈利潤由 0.44 億元增長到1.54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23.33%。 尤其是 2016 年以來,公司盈利水平更是實現加速提升。 2020Q1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營收及凈利潤增速出現下滑
從銷售業態看,公司以線下門店為主,線上為輔。2019 年門店實現營收 21.83 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 89%。公司線上業務從 2017 年開始發力,營收實現高速增長, 2019 年營收佔比達到 3%。預計隨著公司持續對線上的投入,電商業務將繼續實現高速增長。
公司具有多品牌與多品類產品的迭代組合能力
公司具有強大的選品能力。目前國內母嬰行業上游發展相對成熟,生產廠商眾多, 國際品牌也較早進入國內,因此母嬰產品的品牌和種類數量非常龐大,消費者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往往不知如何選擇。
公司的一個重要的核心優勢就是具有強大的選品能力,並進行不斷迭代。公司定位高端母嬰產品,基於消費者數據進行分析,精選國內外知名優質的供應商,不斷拓展商品品類,在乳製品、用品、棉紡品、食品、玩具、車床等主要母嬰產品品類上都積累了數十種知名品牌和規格。 近年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公司順應趨勢,引入更多品類產品。比如在嬰幼兒奶粉上,公司先後引入 7 款有機奶粉、8 款羊奶粉以及 14 款特殊醫學用途奶粉。此外,公司還專 門針對孕媽引入 6 款營養配方奶粉。 公司通過深耕奶粉這一母嬰產品領域最重要的 單品 ,培養了消費者較強的消費粘性。
此外,公司還有供應商直送模式 ,由於某些商品只能通過當地供應商供貨,這些供應商一般有自己的物流配送團隊,供應商可以按照公司物流中心指令將商品直接送達具體門店,這種配送方式也更加便利,成本較低。
優秀的私域會員經營能力
公司普通會員復購率達到 65% , 2019 年公司推出 MAX 會員卡,從原有會員體系中篩選出了消費能力更強的優質客戶,截止 2019 年底預計 MAX 會員人數占總會員人數的比例為 3%左右,客單價相比普通會員更高。2020 年公司進一步升級會員服務,推出 MAX Pro 會員卡, 目前MAX Pro 會員人數已經突破 3 萬,客戶平均貢獻達到普通會員 3 倍。
攜手騰訊,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消費場景
不斷加碼線上投入,促進電商營收。目前公司擁有 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訂閱號、B2C 官網等線上渠道。2019 年線上平台實現營收 7591.94 萬元,增速達到 67.42%,銷售佔比達到 3.09%。公司線上平台與線下門店共享供應鏈, 產品類型及價格一致,線上線下平台的打通,有助於公司私域流量和公共流量的相互轉化。
高瓴資本是A股不可忽視的風向標,而在美股持有60家公司的股票,以 生物醫療、互聯網 科技 為主要布局領域,持有市值超過74億美元。
高瓴前十大重倉股中,中概股占據了7個席位,愛奇藝、百濟神州、京東、好未來、阿里巴巴、拼多多、泰邦生物七家企業的持有市值合計超過33.8億美元,占總持有市值的45.6%。這顯示高瓴依然看重中國企業的發展潛力。今年年初,更為人關注的是對格力電器的大手筆投資,高瓴資本斥資400多億元收購了格力電器15%的股權。這也是高瓴資本在實體產業最新最重磅的一筆投資。
本文由北京中和應泰財務顧問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投資顧問 關勃(執業編號:A0150614050001)編輯整理。內容僅供教學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❿ 高瓴資本徹底退場後,蔚來能期待比吉利入股更好的歸途嗎
面對近日吉利汽車計劃投資3億美元入股蔚來汽車(NIO.NYSE),有望成為蔚來汽車第三大股東的消息,吉利汽車與蔚來汽車快速回復「對該消息不予置評,市場信息以官方公告為准。」
雙方均未否認的態度讓外界更加肯定此事並非「空穴來風」。
事實上,年前就有傳言稱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正在競購蔚來,其中,蔚來曾就廣汽的收購發布聲明,稱「雙方的討論處於初級階段,尚未達成最終協議」,而廣汽方面也發布了類似的公告。至於上汽與吉利方面,當時並未對此作出評價。
雖然吉利入局尚未最終敲定,但目前來看可能性相對較大。對此,有不少業內聲音認為吉利入股蔚來是為了提升資本含金量,又可納入高端電動車板塊,可謂是一舉多得——但從企業的角度出發,近日,吉利才剛剛放出與沃爾沃計劃合並重組的消息,並入沃爾沃這塊優質資產,恐怕比並入巨虧的蔚來汽車來得更加實際;至於高端電動車板塊,先不說3億美元資本入股對於企業實際運營方面影響有限,吉利本身還有純電動高端品牌Polestar,其次更有沃爾沃和領克,綜上而言,即便成為蔚來第三大股東,短時間內對於吉利的「強化」作用也不甚明顯。
那麼,在雙方談判的過程中,這3億美元目前究竟對誰的意義更大?無疑是蔚來。
誰都知道,蔚來真的非常缺錢。據蔚來此前發布的三季報,截至當季末,蔚來汽車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以及短期理財總額為19.61億元人民幣,較上季度末減少14.95億元;短期借款及應付賬款余額則較上季度末增加11.4億元人民幣,至46.77億元人民幣。彼時,蔚來汽車就曾作出預警,公司現金余額不足以提供未來12個月繼續運營所需要的營運資本。
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本以為能熬過1、2月傳統銷售淡季的蔚來又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暴擊」。
據悉,本該於今年2月8日下發工資的蔚來汽車並沒有如期發放,同時公司還啟動員工自願將十三薪置換成股票的計劃,員工可以在相應金額內選擇拿工資或者是拿公司的股票。雖然對此,蔚來表示是因為疫情造成復工時間推遲,導致經營管理節奏變化,但流動性嚴重不足卻已是不爭的事實。
有分析甚至在結合財報數據後給出了更「極端」的預測,稱疫情當中,蔚來的現金流恐怕只能「挺住」三個月的時間。
一邊是嚴重的「虧血」狀態,另一邊是前期風投接二連三的退出。
此前,作為蔚來第三大股東的高瓴資本在2月15日完成了對蔚來股票的「清倉」。
高瓴資本是蔚來上市前的重要投資者。2015年,高瓴資本領投蔚來1億美元A輪融資,並在C輪及C+輪繼續跟投蔚來。蔚來IPO時,高瓴持股比例達7.5%,是蔚來第三大股東。去年1月30日,蔚來汽車宣布發行6.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當時騰訊和高瓴資本分別認購3000萬和1000萬美元。據悉,高瓴資本從2019年三季度起開始大規模減持蔚來汽車。盡管2019年四季度末蔚來汽車大漲,股價累計上漲40%,但高瓴資本還是在12月31日之前堅決清空了所持有的蔚來汽車股份。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蔚來累計虧損金額已高達429億元,蔚來股價的持續低迷是高瓴資本退出的重要背景。
無獨有偶,2月7日,淡馬錫減持蔚來股票1391萬股,持股比例從原先的5.4%大幅下滑至1.8%。從前期資本的迅速「抽身」不難看出,在高瓴資本和淡馬錫的示範下,資本市場對於造車新勢力開始從起初的「狂熱」轉而變得更為「謹慎保守」,這也意味著,蔚來的未來融資之路並不輕松。
值得注意的是,在風投退出之際,傳統車企尤其是自主車企的入局變得更富深意。目前,蔚來不僅僅是新勢力造車企業中交付量最大的車企,其還是唯一一家將產品賣入30萬元價格區間的企業,一旦這樣一家新勢力頭部企業倒下,多少會讓那些還處於「向上突圍」的自主車企感受到「唇亡齒寒」。尤其是特斯拉剛剛在華建廠投產,隨著這匹「狼」的闖入,羊群只有抱團才能求生。
因此,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競購蔚來的消息,從某個角度來看,也讓我們看到傳統車企對新造車公司的「惺惺相惜」。
只是,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在雙方的前期談判中,吉利汽車條件的苛刻讓蔚來很難接受。
但從吉利汽車的角度來看,在蔚來急需資金的當下,它在談判中佔有不少優勢。
比如,蔚來與吉利的牽手將進一步擴大想像空間。近年來,吉利的發展有目共睹,除了銷售體量上已經成為國內自主車企絕對的「龍頭」,更憑借與沃爾沃的技術共享完成了向品牌高端化的轉身,領克就是最佳案例。
眾所周知,目前,除了特斯拉實現階段性盈利之外,新能源車企鮮有不被虧損纏身者,包括高昂的電池造價在內,其餘還有供應鏈、工廠、製造環節無一不考驗著新勢力的現金流動性。而吉利的體系力包括產業鏈的把控,低成本的運作模式正是蔚來未來完成自身「造血」中最急需的能力。與此同時,投奔吉利,沃爾沃的技術背書也將成為蔚來繼續進軍高端電動車領域的助力。
換言之,對於蔚來而言,如果能夠背靠吉利這棵大樹,意味著有足夠的規模來分攤高昂的成本,這也是為什麼傳統車企轉型新能源往往比新勢力造車企業的抗風險性更強。
更何況,因為吉利的「背書」,此時3億美元看似「杯水車薪」,但很可能在資本市場起到「拋磚引玉」的良效,讓蔚來的融資之路變得容易一些。
而反觀吉利,用3億美元換來蔚來在軟體層面、銷售服務以及充電布局模式上的創新,這筆投資不會是虧本的買賣。有分析認為,按照蔚來汽車剛剛在一級市場進行的可轉債3.07美元核算,吉利此輪投資後,將佔到蔚來汽車10%不到的股份,這恰好與高領資之前7.5%的持股比例相似。
目前,故事的兩位「緋聞主角」尚未粉墨登場,但以蔚來如今對於資金的渴求和吉利的前瞻果決,「一出好戲」很可能即將上演。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