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值股票莊家會控盤么
Ⅰ 流通值的股票多大不易被莊家控制
近些日子,一則“流通值的股票多大不易被莊家控制? ”的問題,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我來說下我的看法。那麼,流通值多大的股票容易被控制呢?其實,流通值越大的股票,是越難以被控制的。因為流通值越大,說明體量越大,那莊家要去控制他,就要花費非常多的錢,一般錢都不太夠。什麼樣的好控制?越小越好控制,比如有的票一共才不到10個億的流通值,那這種票就非常容易控制。還有就是一些冷門的垃圾票也容易被控制,那種票成交量稀少,隨便莊家搞一點錢就上躥下跳的。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越大越難控制其實,流通值越大的股票,是越難以被控制的。因為流通值越大,說明體量越大,那莊家要去控制他,就要花費非常多的錢,一般錢都不太夠。比如像貴州茅台這樣的,萬億的流通值,哪個莊家有這么多的錢去控制這個票?沒有人可以控制的了。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Ⅱ 流通市值小的股票是不是很容易被操縱
流通市值越小越容易操縱價格。
Ⅲ 一般小於1億流通市值的股票莊家進入多久才拉升
如果你真能判斷准確地有莊家進入了小於1億流通盤的股票,那麼一般來說莊家會在1~3個月內拉升,進入這種小盤股,莊家一般是很有把握才進的,所以它不會潛伏太久。當然它會配合公司的利好消息、題材來操作,在利好公布時就是它的出貨時候。關鍵是你要能准確判斷出有莊家進入,這一點是非常難的,莊家一般是不會讓大部分人知道的,除非你有特殊關系或絕對可靠的數據。祝你成功。
Ⅳ 股票市值越小的股票會容易受大戶莊家或機構投資者控制嗎就是說容易資金大額的流進流出會形成漲跌版
是這樣的,量價關系也是這么解釋的,市值越小越容易受操控,目前界定全流通市值150億元為容易操控的股票。
新證券遠山
Ⅳ 有人說整體盤子比較小的股票比較容易被莊家操控,那多大的盤子算大,多大的算小呢
盤子的大小不是一個絕對的數量,是一個相對的數量。會因不同的市場背景而改變。以前5000萬以下叫小盤股,現在1億以下都是小盤股。
現在隨著市場參與者,資金量,投資理念的改變,盤子的大小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小盤=1億以下
中盤=1億~3億
大盤=3億~10億
超級大盤=10億以上
Ⅵ 流通市值小的股易被莊家操作
大盤成交量持續保持在1000億以上,才會有短期熱點,才存在選股的問題。1000億以下的成交量,是沒有什麼行情的,應該以輕倉或觀望為主。
選股的幾個要點如下:
一、價格低才有上漲空間,重點關注15元以下,流通盤在3000萬左右的小盤股;
二、成長性好,業績有增長的預期最好不過了;
三、行業的潛在龍頭、題材獨特,有國家政策扶持,當然也會有游資關注;
四、價位與同板塊其他個股相比,有上漲空間;
五、均線呈含苞待放的七線開花形態,這是我的獨創實戰理論。
最後鄭重提醒:大盤處於牛市行情之下,才有可操作性。熊市中以空倉休息為主,熊市少賠即為贏。簡單地說,牛市持股,熊市空倉,即使參與反彈,也要小倉,防止被套在山腰。
Ⅶ 為什麼流通市值越小越容易操控股票
什麼是影響股價的決定因素?買賣量 再說明白點 應該是買賣量占總流通市值的比例 同樣1個億 對工商銀行的股價影響可能是1分錢2分錢 對小盤股 比如只有幾千萬股流通盤的 可能就是幾毛錢
流通市值小 那麼影響股價所需要的資金量就少
Ⅷ 多大流通市值的盤子莊家最容易控盤
小盤股莊家容易控盤
比如5000萬左右
大盤股需要大資金
Ⅸ 怎樣從小市值股中尋找潛力股
如何從小市值股中尋找潛力股?怎樣從小市值股中尋找潛力股?
優質的小市值類股票往往表現活躍。在具體的投資策略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把握。
(1)關注股本數置
選擇小市值股時,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會注意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數或總股本的數最,卻很少關注個股所在板塊的整體股本數量。而目前的深滬股市中的板塊聯動效應非常明顯,往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選小市值股時不僅要注意個股的股本數量,還要注意該板塊的整體股本數量大小。相對而言,板塊股本數量小的在小市值股更容易受到市場投機資金的青睞。例如:玻璃板塊中不僅每隻個股的股本不大,即使累計起來流通股本也只有6億多,僅相當於一隻普通的大盤股。板塊容量很小,非常便於主力短線炒作。
(2)重視個股機會
參與小市值股行情時不要關注指數,重點是關注個股。因為,小市值股行情與大盤股行情不同,後者往往會直接刺激指數的漲跌,所以,通過指數可以了解藍籌股的整體狀況。但小市值股的漲跌對股指影響不大,在小市值股盛行的市場行情中,指數升幅不大,似乎表現得波瀾不興,可投資者不能忽視其中蘊涵的豐富短線機會。
(3)把握介入時機
因小市值股流通盤小,市場參與人數少,小市值股相對容易被控盤,主力炒作周期較短,走勢變動較大,在參與時要注意把握介入時機和快進快出的操作技巧。主力資金介入小市俏股比較容易,但退出時則較為困難,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主力資金不願介入過深,炒作時間也不長,投資者在參與小市值股時宜快進、快出。
(4)採用短線方式
由於小市值股行情容易受到消息面的影響,因此,投資者應重點關注與小市值股行情的啟動原因,從中選擇出聯動效應明顯的中小市值股。而且,小市值股的投機炒作之風畢竟與市場已經形成的價值投資理念相違背,所以,大部分小市值股不具備長久的生命力,僅適合於短線參與。
(5)關注送配情況
投資小市值股要關注其業績和送配情況。隨著行情的進一步發展,小市值股行情將會出現分化,依賴概念及想像空間炒作的小市值股將會很快沉寂下去,而業績優良的小市值股將具有更好的漲升潛力。
Ⅹ 小盤股真的就沒有投資價值嗎
通常定義一個股票是小盤股還是大盤股有兩種方法:
1、 按流通股本進行區分 。流通股本超過10億的股票被稱為大盤股;流通股本在5億至10億之間的股票稱為中盤股;流通股本小於5億的股票稱為小盤股。
2、按市值區分。 總市值大於1000億的股票稱為超大盤股;總市值大於500億的股票稱為大盤股;總市值大於200億小於500億的股票成為中盤股;總市值小於200億的股票成為小盤股。
流通股本與投資價值並無實際聯系,茅台剛發行A股的時候,總股本才只有1.85億,通過不斷的增發達到了現在這種情況,難道茅台在2000年就沒有投資價值嗎?只是人們缺少了發現價值的眼光而已。
對於市值的話,由於到了2021年,中國的經濟體量也逐漸趨於飽和,產業也逐漸成熟,所以對於以前上市的公司和新上市的公司,如果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確實投資者會給予一個相對更高的估值,股價也會比較高。比如愛美客這支醫美龍頭,40億的總資產,市值1200億,市盈率300,也就是以公司現在的盈利水平,不吃不喝300年才能達到現在市值的資產。但是他發行時,也就300億的市值。如果現在賣出,也賺了不少了。
對於股票的投資價值, 還是得從企業所處行業、企業行業地位、企業經營能力去分析,只要行業廣,賽道寬,公司具有核心競爭力,小盤股反而更容易上漲。
對於投機而言, 相比於大盤股,莊家更容易控盤小盤股,因為市值小、股票少,籌碼更容易集中,股票也更容易拉升,所以小盤股在投資方面更有優勢。
至於樓主說得小盤股沒有投資價值,應該是結合了現在 基金抱團白馬股、股市上漲但是大部分股票下跌 這個現象提出的觀點。
對於此,我想說「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當人們一致認為只有茅台這種股票才能長,小盤股全都完蛋得時候,你就應該考慮小盤股了。
如果小盤股市值跌破凈資產了,而且每年都是盈利的,完全無退市的風險,請問這種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和投機的價值呢?
在別人都不關注的時候提前占坑,等別人發現機會的時候才能賺錢,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跑,除非跟的早,不可能有多大的收益的。
現在,可以說,小盤優質股的潛力絕對優於大盤藍籌股,收益未來也絕對可觀。
如果只是以市值大小來論價值投資,那真的是非常可笑的。
就好比,當初2015年的牛市也好,2007年的牛市也罷,其實也都是有同樣的「笑話」和「套路」,只不過換了一個圈套而已。
舉例子:2013~2015年牛市
2013年的牛市裡,我們首先看到的是TMT傳媒股的上漲,而其他大部分的個股都是在震盪洗盤的築底行情之中,甚至還有創新低的。當時大部分散戶就認為,此輪根本不是牛市,只是局部的板塊行情,於是紛紛殺入了傳媒股,比如華誼、光線、樂視等前期漲幅巨大的大牛股, 這就類似於當下2019年許多人看中了晶元股、 科技 類個股一樣。
但是到了2014年呢?風格一轉,機構開始抱團、炒作地產股、銀行股、低價股。
我們看到了1元股的消失、2元股的消失、甚至3元股也開始慢慢減少,而地產、銀行板塊的個股也成為了當時機構抱團,散戶爭先搶奪的焦點,於是我們看到了2014年的時候市場也出現了分化行情,甚至當時大部分的散戶也說:「賺了指數沒賺錢! 」就像如今機構抱團「白馬股、核心股、漂亮50一樣」!
可是到了2015年呢?
大部分的個股都開始上漲了,並且以互聯金融和小盤股為主,它們的漲幅和瘋狂度遠遠超過了2013年和2014年的大部分先啟動的板塊和個股。於是,後來大部分的散戶又開始追高買入了小盤股。
再來舉例:2005~2007年的大牛市!
在該輪牛市啟動的第一階段,主要由金融等占指數權重很大的藍籌板塊帶領,有力地將指數拉抬起來,宣告牛市開啟;
而在第二階段,「煤飛色舞」板塊發力;
第三階段則由白酒、地產等消費板塊接手,進一步推高了牛市的上限;
其實你也可以發現,在這輪牛市裡不同的階段里都有不同的「明星」板塊和個股出現,只有到了牛市中後期才會出現大部分個股上漲的局面。
看完國內的市場,我們再來看國外的市場!
從大數據統計來看,國外的市場並不是只有大市值的個股才漲的好,而且許多時候小市值的個股可能整體的漲幅收益還要比大部分大市值的個股更棒。
美股2009年的這輪牛市開始已經有十幾年了,其中羅素2000指數從500點漲到了2100點達到3.3倍左右,而同期道瓊斯工業指數、標普500指數僅僅漲了2.5倍和3.2倍,最近幾年更是遠遠跑贏了指數和許多大盤股。
如果把時間周期拉長到1979年開始算起,標普500的累計收益率為3800%左右,而羅素2000指數的累計收益率則為4800%左右。(其中羅素2000指數代表的是中小市值的個股指標,類似於A股的中證1000)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並不是說市值大小來決定價值投資的,真正的價值投資是以「銅塊」的價格買入「金子」,再以「鑽石」的價格賣出「金子」的一種周期性交易方式。
其中,我們需要提升認知去分辨「真金」和「鍍金」的區別,以及「銅塊」和「鑽石」價格的方式。所以,我認為只要是低估的優質企業,優質股都具備投資的價值,而不是以市值大小,板塊、熱點為主。不要被市場洗腦,不要被羊群效應同化,不要片面認為美股、A股只有大市值才會有出價值投資。要知道,現在所謂的核心企業、所謂的大市值股票,也是從幾十億,100億左右的中小市值演變而來的。
雲南白葯,片仔癀,瀘州老窖,張江高科,豫園商城,長園股份……一長串的大牛股,經過多年送股分紅,反復填權,真正的股價都己經漲了十數倍乃至數十倍。它們有一個共同特性:小盤!
一家企業,真正高成長期,一定是規模不大的,那些規模很大的企業,己接近行業天花板,盈利能力不錯,成長能力不高。
某一時,由於機構抱團,大盤股會有一波較好漲勢,不過要漲一倍己是奢求,而這一時,恐怕幾年等一波。機構抱團大盤股,小盤股必定失血綿綿下跌,要的就是讓你絕望割肉,它們撿足帶血的小盤股後,一波拉升,讓割小盤追大盤的股民,兩面吃耳光!
大盤股如中石化,中石油,聯通,中國鐵建……您見過漲十倍的嗎!
大盤股如銀行,從上市到目前的確有漲十倍以上的,如深發展,招商銀行,可他們上市之初,也是盤子適中,並非大盤股,經多年發展,如今市值大增,反而顯得募氣沉沉!
要在股市中大贏,只有選擇小盤股,認真研究公司經營情況(存貨,應收款,預收款,商譽,擔保,現金流,roe等指標),以及所在行業發展前景(AI,物聯網,新能源,區塊鏈……人類 社會 發展方向),必得是行業前三,有專利技術和創新能力。
各個新行業挑一到二個,分批買入不追高,形成自己的技資組合,然後該幹嘛幹嘛,新興產業貼近人類發展趨勢,投資小盤股想不發財也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