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某股票市場選出五隻股票
Ⅰ 股票市場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方法通常有三種:
(1)加權平均法。這是把交易總價值,即每股價格乘以股數之和作為分子,再除以交易總股數就得出股價平均數。假設某股票交易市場有以下5種股票:A種股票價格為10元/股成交1股,B種股票為15元/股成交2股,C種股票20元/股成交3股,D種股票價格為25元/股成交4股,E種股票為30元/股成交5股,則該股票市場的股價平均數為:
(1×l0+2×15+3×20+4×25+5×30)/(1+2+3+4+5)=23.33
(2)算術平均法。採用算術平均法,股價平均數等於組成這個指數的各種股票價格的算術平均值。以上述五種股票為例,按算術平均法計算的股價平均數為:
(10+15+20+25+30)/5=20
(3)幾何平均法。用幾何平均法計算出的股價平均數等於包括在股票價格指數中的各種股票價格的幾何平均值。仍以上述五種股票為例,按照幾何平均數計算出的股價平均數為:
5\/10×15×20×25×30=18.64
Ⅱ 上市公司每股內在價值
每股的內在價值是沒有辦法精確計算的
只能按照一定的模型進行預測
Ⅲ 假設某股票市場選出五家股票作為成股份,在t 期,t+1期五家股票的情況如下表:
除數調整法 t期總值 148000 t期調整後的總值155500 t+1期總值 167400 ;假設基期指數為1,計算新除數=t調整後市值/t期股價指數=155500/350=444.28,則t+1期指數=t+1期市值/新除數=167400/444.28=376.79 調整後指數變動比未調整指數要小 因為除去了因為配股而導致的指數增加
市值調整法 167400—因配股增加的市值15*500=159900 用159900/基期市值(148000/350)=378.14
Ⅳ 在滬深市場中各選出5隻具有高送配潛力的股票,並闡述推薦理由。
5月31日買算! 過了5月31日就不算了!名流置業是吧,這可是房地產股 11.8買分配後價格 11.8減去0.05元除以一點九等於6.18 高送轉這個股也不定成長性好 輪到你買的時候好多股都已經提前好幾個月被炒高起來了 人家基金 機構 券商比咱們消息靈通多了 人家能影響紅利分配方案和實施時間 高送轉不是沒風險 而且風險也不小 看清行業看清歷年凈資產收益率 看清 市盈率
除權除息後如果它不漲,那你肯定虧得比一般股還多,派現金是要扣稅的,這個稅你拿 只要不漲無論送多少轉增多少排現多少你絕對虧而不賺 你買股就期望它漲而不是期望它給你分多少股多少錢,分的錢都在你股價里減去了 毫無意義
Ⅳ 我是個門外漢,但很想抄股誰能幫幫我啊
從事任何工作,都需量力而行。特別是股票投資,由於我國滬深股市尚處於初級階段,無論是政府的監控管理、還是股市的組織、券商的運作及上市公司的經營,都有待於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股市還處於經常性的暴漲暴跌之中,其投資風險遠遠大於儲蓄存款和國債投資。因而,在決定是否做股民之前,投資者應全面地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財力、精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以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於股票投資。
1.1 量能力而行
股票投資,其盈虧賺賠雖具有一些偶然性,但要取得良好的收益,股民還是需要掌握相當的金融知識、投資技巧和分析能力。在入市之前,投資者應掌握一些有關股票方面的常識,包括股票的特點和性質、股票市場的結構、股票的買賣過程、股票的操作技巧、以及股票價格變動的原因等等,以對股票、股市及其投資特點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認識。在較為充分地掌握了這些基本知識後,投資者可對自己的能力作一個判斷和比較,以決定是否投資於股市。其具體作法是:在充分了解其他股民的能力及操作水平後,將自己的能力與他們進行比較,測算一下自己的能力能處在什麼位置,再調查一下整個股民的投資收益水平。比如說股民一年的平均投資收益為10%,若自己的能力處在中上等,則自己入市投資可能獲得相當的收益;若自己在股市投資方面沒有什麼特長和優勢,其能力也就初等,如倉忙入市,就是不賠,一年下來也就百分之幾的盈利,這樣還不如將錢暫時存銀行拿利息合算。當然,不通過實戰是難以提高投資水平和能力的。但在能力和水平相對欠缺的時候,在對股市的特點尚未完全掌握的時候,也可投入少量資金進行一些演練,待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達到一定程度時,可再將其餘的資金投入。
有些股民入市非常匆忙,好象股市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似的,在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況下,就將多年的積蓄全部投入股市,結果造成了大量資金的套牢和損失。其實,我國股市仍處於發育階段,大幅振盪將是滬深股市運行的基本態勢,股票盈利的機會極多。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材工,股民在入市之前應對自己的能力多加掂量,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損失。
1.2 量財力而行
任何一項投資,都需要一定的財力,這就是本錢。對於股票投資,更需要一定數量的資金。在股票投資中量財力而行,其一是規避風險的需要。嚴格來說,股票的風險是難以預測的,因為上市公司的經營面對的是變化萬千的市場競爭,即使在經濟的繁榮期間,各行業的盈利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有的上市公司碩果累累,而有些卻由於種種原因會發生虧損。
從最近幾年的年報來看,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相差很大,有些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能達到30%或者更多,而總有那麼一些公司的經營業績不盡人意。如果投資股市的資金太少,小本經營,買入股票時餘地就少,就只能選擇一、兩種股票。一旦預測失誤而撞上那些經營不善的公司,其巨大的經濟損失將不可避免。如1996年中期年報公布時,一家在上年度業績尚好的公司在1996年上半年每股虧損超過0.70元,報告公布的當天,其股價就下跌幾乎一半。而在股市中降低風險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分散投資,將資金分散到不同的股票種類中。所選擇的股票種類愈多,投資愈分散,其風險就愈小,投資收益就愈接近平均水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東方不亮西方量,黑了南方有北方,一種股票買砸了,就有可能從其它幾種股票中得到補償。而股票的買賣是有起點限制的,買賣的最小單位為100股。投資愈分散,所需的資金就愈多。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降低風險就是一句空話。其次股市是一個風險之地,看起來賺錢容易,而往往虧損的概率更大,特別是中國股市。平均虧損率更高,往往要佔到股民的95%以上,其中散戶比大戶的比例更高。所以對於大眾百姓來說,入市的資金一定要是手中的閑散資金,更留足必備的開支,如住房、子女的教育經費等等,決不能傾巢而出,更不能借貸炒股。這樣即使在股市中被套牢或發生虧損,自己也能承受,不會因此落得個傾家盪產甚至家破人亡的境地。
1.3 量精力而行
股票投資,要付出相當的精力,而不象銀行儲蓄或購買國債那樣簡便,到銀行或證券公司填幾張單就妥了。由於我國股市尚不成熟,股市特別容易受各種消息和傳媒的影響和刺激,容易受機構大戶的操縱,股價的波動特別大。股民在入市後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搜集各種信息,看書、讀報、收聽股市行情,對股票價格走勢進行分析研究。由於掛牌的上市公司眾多,股民還需要經常關注各上市公司的經營動態,通過閱讀、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資料,對所要投資的股票進行篩選。一旦進入股市,股民往往就成了證券營業部的編外工作人員,而股票的交易都是在工作時間內進行。如果進行長期投資,時間看起來似乎並不成問題。但如果進行短線炒作,有無精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一些職業炒手本來就是靠炒股票為生的,當然有充裕的精力投入股票的交易,但大部分散戶都是業余投資者,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想買賣股票時,也許正是工作繁忙的時候。同時,在工作時買賣股票,總難免一心二用,難以把握恰當的時機,所以兼職的股民進行短線炒作比較困難。現在之所以越來越多的家庭婦女和退休者步入股票市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若要想親自進行股票的買賣,就必須考慮是否花得起時間。股票投資將消耗投資者大量的精力,投資者在入市以前應該有一定的思想准備,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精力來應付股票投資。
1.4 量心理承受能力而行
由於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眾多,股票價格就處於經常性的變動之中,股票投資的風險很大,在股市中恐怕沒有一個股民不曾被套牢或發生過局部虧損的,而一旦套牢或發生虧損就需要相當的勇氣來承受心理壓力、承受來自方方面面的埋怨及指責。另外,由於股票價格的波動,往往是賣了以後股價就漲,而買了股價就跌,有實際操作中沒有幾個股民在買進時能碰上最低價、在賣出時能遇上最高價的。肌民一旦入市,其思想壓力往往非常之沉重,買了怕跌、賣了怕漲,在買進賣出後不是懊惱就是後悔。若心理脆弱,不但影響工作且還影響生活。所以要作一個股民,一定要有較強的心理能力來承受各種壓力。
第二節 常用財務指標
研究和分析上市公司的經營態勢和發展前景,是股票投資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而要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作出判斷,就一定要熟悉和了解常用的財務指標。這些財務指標包括: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資產總額、凈資產或股東權益、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比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1.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一家公司在某一時段內通過生產、銷售或提供服務等方式所取得的總收入。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內銷售了各種家用電器共2萬台,平均每台價格 2000元,則這家電器商店的營業收入就是4000萬元;一家旅館,全年收住宿費300萬元,這300萬元就是它的營業收入;
一家工廠,每年產銷鋼材200萬噸,每噸價格3000元,則其營業收入就為60億元。
一些初入市的股民往往容易將營業收入與凈收入混為一談,其實營業收入只是一家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收的帳款,它未扣除成本消耗及應交的稅收等;而凈收入是一定公司在經營中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及稅項後的凈得。一旦企業開始營運,它總能取得一定的收入,所以營業收入總是正數,而凈收入則有可能是負數。
2.利潤總額。利潤總額是一家公司在營業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營業稅後的剩餘,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盈利,它與營業收入間的關系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當利潤總額為負時,企業一年經營下來,其收入還抵不上成本開支及應繳的營業稅,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發生盈虧。
當利潤總額為零時,企業一年的收入正好與支出相等,企業經營不虧不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盈虧平衡。
當利潤總額大於零時,企業一年的收入大於支出,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盈利。
3.凈利潤。凈利潤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凈利潤就愈少。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33%的所得稅率,即利潤總額中的33%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如上面那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平均每台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
總成本=家用電器的總進價+員工工資+房屋租賃費用=2×1500+100+400=350 0(萬元)
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4000-3500-120=380(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33%時,其凈利潤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380×(1-33%)=254.6(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15%時,其凈利潤為:
380×(1—15%)=323(萬元)
很明顯,所得稅率低時,企業的盈利就大。對於同一家公司,其稅利潤在享受15%的所得稅率時就比33%的所得稅率要高26.84%。
4.資產總額。資產總額是一家公司進行經營時所能動用的資產總和,它包括公司自有資產與借貸資產。
如一家股份公司,在建設時以每股2元的價格發行股票500萬股,所籌集的1000萬元都用於廠房的建設及生產設備的購置。在正式開始生產時,該企業又向銀行貸款200萬元購買原料。這家股份公司的資產總額就是1200萬元,它包括自己的資產1000萬元與借貸而來的200萬元。
5.凈資產。凈資產是一家公司的自有資本,而對於股份公司來說,凈資產就是股東所擁有的財產,就是現在通常所說的股東權益。凈資產就是資產總額減去公司對外的負債。如上述股份公司,那1000萬元就是其凈資產。
6.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是股份公司中每一個單位股份所攤得的凈利潤或稅後利潤,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公司稅後利潤總和/總股本
7.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為每一單位股份所攤得的凈資產,它是每一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凈值,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凈資產=公司凈資產(股東權益)/總股本
8.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的權益(公司的凈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百分比,其計算公式為:
股東權益比率=(公司凈資產/資產總額)×100%
9.負債比率。負債比率是公司的負債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百分比,其計算公比為:
負債比率=(公司負債/資產總額)×100%
因股東權益與負債之和為公司的資產總額,所以股東權益比率與公司的負債比率之間的關系為:
股東權益比率+負債比率=1
10.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單位凈資產在某時段的經營中所取得的凈收益,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凈資產)×100%
凈資產收益率愈高,表明公司的經營能力越強。
若前述股份公司在第一年盈利150萬元,計算該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股東權益比率及凈資產收益率。
每股收益=公司稅後利潤總和/總股本
150/500
=0.3(元/股)
在年末時,由於該公司獲盈利150萬元,所以其凈資產(股東權益)就比年初增加了 150萬元,是1150萬元,所以:
每股凈資產=公司凈資產/總股本
=1150/500
=2.3(元)
這個數值比發股票時增加了0.3元,主要是由於經營獲利所致。但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規定,在年度報告中計算凈資產時,不能將當年的盈利加上,因為這部分凈資產屬於待分配利潤,所以在現在的上市公司年報中,每股凈資產不包含當年所實現利潤這部分。
股東權益比率=(公司凈資產/資產總額)×100%
=(1150/1350)×100%
=85.18%
在股東權益的計算中也包含上述問題,若不將當年所實現利潤計入,股東權益比例將要小一些。
股東權益比率=(1000/1200)×100%
=83.33%
凈資產收益率=(凈收益/凈資產)×100%
=(150/1000)×100%
=15%
第三節 投資價值的測算
3.1 市盈率的定義
股票投資與儲蓄存款及購買債券有所不同,儲蓄存款或購買債券都是直接給出利率,其投資價值一目瞭然。而股票則不然,買入的價格不一,其投入成本就有差距,其收益水平就大不一樣。所以測算投資價值,決定買賣的時機,就成為股票交易的關鍵之一。
投資於股票的收入有兩部分,一是股票的股息紅利,二是炒作的價差。對於整個股市來說,價差的總和是零,因為一個股民所賺的必是另一人所賠的,且對於單個股民來說,價差的收益是飄浮不定和難以預測的,時而正、時而負,所以一般也不把價差算到股票的投資收益中。
雖然絕大多數股民在二級市場上購買股票的動機是價差而不是股息紅利,但許多股民都把股息紅利的多寡作為入市的主要參照標准。沒有人敢預言自己不被套牢,但若套牢後所分得的股息紅利能達到相當水平,能與其他投資工具如儲蓄等相比擬,則套牢並不可怕,捂住不賣,坐享紅利即可,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長期投資。
股票的紅利來源於上市公司的稅後利潤,每股紅利的最大值就是每股稅後利潤。而即使不分紅,稅後利潤都留存在上市公司再投入生產,增加了凈資產數額,實現了凈資產的增值,所以上市公司的稅後利潤實際上就是股民的總收益。分紅,股民得到了實惠;不分紅,股民擁有的權益增加了。所以在計算股票收益時,通常都是將上市公司的稅後利潤作為股民的總收益來計算。
股民購買每一股股票的投入就是該股票的價格。而每一股的收益就是每股稅後利潤。這樣,股民購買某種股票的收益水平就可用每股稅後利潤與股價的一個比率關系來表示,這就是股價收益率,其公式為:
股價收益率=每股稅後利潤/股價×100%
這個公式實際上就是一個投資收益率公式。通過計算股價收益率,股民就可將股票投資的收益水平與儲蓄或債券投資相比較,如現在的儲蓄年定期利率為7.47%,若購買某隻股票的股價收益率低於儲蓄利率,則購買股票的收益就不如定期儲蓄。
在股市上,實際上常用的是另一個指標,這就是市盈率,它是股價收益率的倒數,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股票的價格/每股稅後利潤
市盈率的含義是股票投資的回收期,若將股票的稅後利潤作為購買股票的收益,市盈率就是返還投資所要花費的年數。如某股票今年的每股稅後利潤為0.50元,股價為1 0元,其市盈率就是20倍。如現在購買該股票,若今後每年該只股票的稅後利潤不變,則需要20年才能返本。
市盈率的概念使用得比較頻繁,一般的證券專業報刊及雜志每日都根據股票的收盤價格登載股票的市盈率,但股民應注意的是,市盈率Ⅰ與市盈率Ⅱ有所不同,市盈率Ⅰ 所用的稅後利潤是上一財會年度的指標,所以市盈率Ⅰ表示的是上一年度的收益水平;市盈率Ⅱ中使用的稅後利潤是本年度稅後利潤的預測指標,它是本年度投資收益的一個預測指標,能否實現,要看上市公司是否能完成利潤計劃。
3.2 市盈率與投資價值
用市盈率來判斷股票投資價值的原則如下:
市盈率高時,股票的投資價值就低;市盈率低時,股票的投資價值就高。
當將股票與其它投資工具相比較時,可使用下列公式:
P=市盈率×其它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當P大於1時,股票投資的市盈率較高,股票的投資價值要小於相比較的投資工具。
當P=1時,股票投資的市盈率適中,股票的投資價值與相比較的投資工具相當。
當P小於1時,股票投資的市盈率較低,股票的投資價值將會高於相比較的投資工具。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具有了投資價值。
應用市盈率來衡量股票的投資價值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市盈率是一個靜態指標,不論是市盈率Ⅰ或市盈率Ⅱ,它衡量的僅是股票某一個年份的投資價值,而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是隨著經營環境或管理水平等因素而變化的。所以在用市盈率來衡量一隻股票的投資價值時,首先要考察上市公司經營的歷史,如果上市公司的經營比較穩定,就可用市盈率來估算投資價值。如果上市公司正處於經營的鼎盛時期或某種偶然因素導致經營水平提高,即使市盈率較低。買入這種股票也不一定合算。如某上市公司1995年產品非常暢銷,其稅後利潤達到每股1.5元。到1996年,由於生產同類產品的項目紛紛投產,使市場競爭加劇,導致該上市公司效益急速下降,其稅後利潤估計只能達到每股0.7元。如果股民在1995年根據該股票的盈利水平而在10倍市盈率的價格水平上購買該股票,而到1996年該股票的市盈率就會上升到20倍了。而如果上市公司的經營出現暫時的困難,即使市盈率很高也不一定就不能購買該股票。如滬深股市的部分上市公司1994年的每股稅後利潤只有幾分錢甚至不到一分錢,這樣的股票即使在其面值以下購買,其市盈率也將達幾十倍甚至百倍。而一旦這類上市公司克服暫時的經營困難,其市盈率就會很快地降下來。所以,在用市盈率來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時會出現一些偏差,股民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3.3 股民投資價值的度量
用市盈率來衡量個股的投資價值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但用市盈率來衡量整個股市的投資價值仍不失為一種簡明的指標。上市公司的業績雖然參差不齊,有些股票的市盈率特別高,而另一些又比較低,但通過平均的方法,可將這些超常因素予以綜合和抵消,從而較為准確地反映一個股市的投資價值。
計算股市平均市盈率的常用方法有三種,其一是將個股的市盈率簡單地進行平均,其計算公式為:
股市平均市盈率=所有股票市盈率之和/股票只數(1)
其二是加權平均法,其計算公式為:
平均市盈率=(所有股票市盈率分別乘以各自的總股本)之和/所有股票的總股本之和(2)
以上兩種方法都是用的簡單平均法,雖然計算出的市盈率會有一些偏差,但由於證券類的報刊每天都公布有各種股票的市盈率,所需採集的數據比較方便,在實際中應用得非常廣泛。
從理論上講,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就是買下股市所有流通的股票所需的投入與這些股票產出的稅後利潤之比,而買下所有股票的投入就是股市流通股的總市值,故股市平均市盈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股市平均市盈率=流通股的總市值/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3)
一般地,相應的專業報刊在每日都將公布流通股的收盤市值,而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在上市公司的年報公布完畢之後也會出現在一些文章之中,只要讀者留心,獲取這些數據並不困難。
假設某股市共有五隻股票A、B、C、D、E,其總股本、每股稅後利潤、某日的收盤價、市盈率分別如下表,計算股市的平均市盈率。
股 票 A B C D E
總股本(萬股) 1000 800 700 500 200
稅後利潤(元A股) 0.3 0.58 0.70 0.2 1.00
收盤價(元) 3.00 7.05 6.28 3.751 5.00
市盈率(倍) 10.01 2.15 8.971 8.751 5.0
1.用簡單平均法計算。
股市平均市盈率=所有股票市盈率之和/股票只數
=10.0+12.15+8.97+18.75+15.0/5
=12.97
2.用加權平均法計算。
平均市盈率=(所有股票市盈率分別乘以各自的總股本)之和/所有股票的總股本之和
=(10.0×1000+12.5×800+8.97×700+18.75+500+15×200)/(1000+ 800+700+500+200)
=13.07
3.用理論公式計算(假設所有的股票都流通)。
平均市盈率=流通股的總市值/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
(=3×1000+7.05×800+6.28×700+3.75×500+15×200)/(0.3×1000+ 0.58×800+0.70×700+0.20×500+1.00×200)
=11.52
掌握了投資價值的計算以後,股民就可根據自己的投資收益預期來選擇時機進行股市投資了。如股民要求股票的收益能達到一年定期儲蓄的水平(7.47%),那麼其投資於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就不能高於它的倒數(13.4倍)。超過這個水平,股市的投資價值就低了,其投資收益率就要低於股民自己的投資收益預期了。
第四節 散戶與大戶的差異
4.1 散戶的特徵
散戶主要是指資金實力較小的投資者,其入市的資金一般也就三、五萬元左右甚至更低,基本由工薪階層組成。散戶的人數眾多,約要佔到股民總數的95%左右,在證券營業部的交易大廳內從事股票交易的一般都是散戶。由於資金有限、人數眾多,在股市交易中散戶的行為帶有明顯的不規則性和非理性,其情緒極易受市場行情和氣氛的左右。由於散戶基本都是業余投資者,其力量單薄,時間和精力沒有保證,其專業知識和投資技能相對較差,所以散戶在股市投資中往往都成為機構大戶宰割的對象,其虧損的比例要遠遠高於大戶。
4.2 大戶的特徵
股票交易中的大戶,也就是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股民,他們是股票市場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主要由機構投資者組成,數量十分有限,其比例也就占股民的5%左右,但其資金實力約要佔到整個股市的2/3以上。由於大戶的任何買賣行為都意味著資金的大舉入市或離市,大戶的操作很容易引起個股甚至整個股市的大幅振盪。特別是當大戶聯手操作時,股價的變動表現出明顯的大戶特徵,如大戶砸盤或托市。而由於我國股市的規模相對較小,機構大戶的聯手造市行為對股市的影響尤為突出。
大戶在市場的操作具有明顯的投機性,他們入市的資金相當部分是貸款或拆借而來,資金的使用有較強的時間限制,其行為呈現明顯的短期化。大戶入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賺價差,所以一般都是借重大的或朦朧的利多消息入市,在利多消息證實時拔高出貨;在消息較為平淡時,大戶往往在股市中借題發揮,如製造各種題材和概念等,或乾脆自己做莊炒作。所以大戶的交易通常採用快進快出的手法,是引起股市劇烈波動的主要原因。
大戶的操作偏重於技術分析。因技術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股價的變化趨熱,特別是短期的變化趨勢,所以大戶的操作往往奠基於技術分析的基礎之上。而有時為了使股價的變化能向其有利的方向發展,大戶也會利用其雄厚的資金實力,製造一些虛假行情,在圖形上畫出一些騙線,誘使那些盲目相信技術分析的股民上鉤,製造盈利的機會。
大戶的投資行為既具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
一方面是大戶的資金通常都由具有較豐富的專業知識的人士進行操作,且這些交易人員在時間、經驗和技能方面有所保證,他們可對股市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操作相對比較理性。但另一方面,由於機構大戶的資金許多都是國有資產,股市投資的盈虧對操作者並沒有風險責任約束,他們的操作有時又帶有隨意性和情緒化。在機構大戶中,許多交易員都是在利用公家的資金「玩」股票,以為自己積累炒作經驗。
4.3 大戶的優勢
大戶和散戶相比,其優勢較為明顯,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信息上的優勢。散戶攝取股市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報刊、廣播及電視等正規和公開渠道,而機構大戶除了通過電話、電傳等先進的通訊技術手段獵取第一手資料外,他們往往能通過各種關系獲得大量的內幕消息,而有些機構大戶本來就是股票交易的關聯者,如證券公司的自營機構,上市公司的僱傭炒手,他們本身就是信息的源頭,所以機構大戶往往都能在散戶之前得到確切的消息並進行相應的操作。而當眾多的散戶得知相關的股市信息時,這些信息實際上已在整個股市蔓延開來,從時間上來說已明顯滯後。如我國股市中就經常出現股票價格波動在前,而相關信息發布在後的怪現象。
2.交易手段和技巧方面的優勢。由於機構大戶交易數額大,券商的收入絕大部分都來自機構大戶的傭金,他們是券商真正的「衣食父母」,所以機構大戶都被券商安排在大戶室內進行交易,並配備有完善的電腦分析軟體、充足的交易跑道、先進的交易設備和清晰的股票行情顯示屏幕,大戶的交易手段明顯要優於散戶。另外,由於大戶的交易員幾乎都是職業性的,他們相應的金融知識、投資手段和投機技巧以及時間保證方面都要明顯優於散戶。
3.資金實力方面的優勢。股價的運動主要取決於資金和股票的供求關系,只要有相當的資金,就能控制股價的運動趨勢。在我國的股票市場,機構大戶為了賺取高額利潤,往往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做莊」,根據自己的意願拉抬和打壓股價。一些散戶自不量力而跟庄炒作,其結果往往是碰得頭破血流,慘遭虧損。
4.大戶承受的心理壓力小。機構大戶的資金往往都是集體財產,而交易員的操作並沒有太多的風險責任約束。賺了也就多開一些獎金,而發生虧損也就掛帳了事,
Ⅵ 市盈率的計算方法,我看這本書看的頭大了,知道的來看看
一提到這個市盈率,這愛它的也有恨它的也有,有人認為有用,也認為無用。那麼對於這個市盈率是否有用,該如何去用?
在分享我是如何去使用市盈率買股票前,先給大家介紹機構近期非常值得關注的三隻牛股名單,時刻都可能被刪除,有需要的還是應該盡早領取再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市盈率是什麼意思?
我們經常提到的市盈率,它的具體意思就是股票的市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這就完美的體現了投資回本的整個過程需要的時間。
可以這樣計算:市盈率=每股價格(P)/每股收益(E)=公司市值/凈利潤。
打個比方,某上市公司目前股價20元,此時你買入成本便為20元,過去的一年裡公司每股收益可以到達5元,這時的市盈利率就是20÷5=4倍。就是你投入的錢,公司要4年才能賺回來。
那就是市盈率越低就代表越好,投資價值就越大?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不能把市盈率就這么簡單的拿來套用的,到底什麼原因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番~
二、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多少為合理?
因為行業不一樣市盈率就有了差異,傳統行業的發展趨勢一般有限制,這將會導致市盈率比較低下,然而高新企業的發展潛力很不錯,這樣投資者就會給於很高的估值了 ,導致市盈率變高。
那又有朋友說,並不知道哪些股票需要我們去抉擇?我熬夜准備了一份股票名單是各行業的龍頭股,正確的選股方法是選頭部,會自動更新排名,小夥伴們先領了再談:【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那市盈率多少才合理?上面也說到每個行業每個公司的特性不同,很難測出市盈率到底多少才合適。市盈率我們依舊可用,給股票投資做出一個很好的參考。
這里說的買入,不是讓你把所有錢一次投入到股票,這種操作是不對的。我們的股票可以分批買入,不用一次性買那麼多。
我們用xx股票來說明,現在他的價格是79塊多,如果你要用8萬來買,你可以買十手,分4次來買,不必一次性買完。
認真觀察了近十年來的市盈率,可以知道在最近的十年裡8.17就是市盈率的最低值,在這個時候有個市盈率是10.1的股票。那麼我們就平均的把8.17-10.1這個市盈率大區間切分成五個區間,每次買的時機就是降到一個區間的時候。
做個假設,等到市盈率到10.1就是我們第一次購入的時機,買入1手,等到市盈率下降到9.5的時候再進行第二次的買入,買入2手,第三次買入的時機是市盈率到8.9的時候,可以買入3手,等到市盈率降到了8.3就是我們第四次購入的時機,買入4手。
買入後就穩穩的持股,其他的不用擔心,市盈率每下跌至一個區間,就會計劃著買入。
相同道理,假如這個股票的價格上升了,也可以將高估值區間劃分一個區間,按次序可以把手裡的股票拋售出去。
應答時間:2021-08-23,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Ⅶ 請按組合投資方式,從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股票中選取5隻股票建立一個投資組合方案,並說明選股理由
證券投資組合,主要適用於中長線投資,在目前這個市場狀況及經濟情況下,5隻股票的投資組合方案可選為:1)華夏銀行:處於破凈的邊緣,有良好的業績預期(轉融通業務的進展、銀行理財產品的開發、高息差);2)天舟文化:有政策預期,文化產業2012年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流通盤較小;3)株冶集團:有色金屬板塊是交易比較活躍的板塊,盤子較小,可以適當的配置;4)湘鄂情:餐飲行業,盈利穩定,防守能力強;5)登海種業:我國乃農業大國,種子股是農業發展的急先鋒。請注意:以上所選個股可以按照市場表現強弱替換,但所選板塊應在銀行、文化、資源、消費、農業五個行業中。祝好運~
Ⅷ 五隻股票選哪只
錫業股份還未到買點,建議持幣觀望
南波A近期逢低可少量介入,近期有小波反彈
寧滬高速近期有可能再創新低
金地集團有待觀察
復星醫葯近期將出買點
Ⅸ 一萬元選五支股票,如何選
1:短線操作,除非強勢股(短線熱點板塊領漲股),一般不要去追高。尤其早盤急沖5%以上個股,追高容易套在高位(80%的股票都如此)。許多散戶都易犯這樣的錯誤。對於這類股票,要等股價回調後擇機介入。
2:一般來說120天線對股價有強大的壓力,尤其120日線處於下降趨勢的更是如此。要突破120日線阻力,需放量才能突破,所以120天均線一般是短線高拋點而不是介入點(對於90%的股票)。
3:60天均線對股價也有壓力,股價突破60日線,需要成交量配合(放大)。突破後一般會回抽60日線,確認突破的有效性。向上運行的60日線對股指有支撐。
短線在60日線上怎操作?
一定要等回抽確認後再介入。具體來講,當股價回調到60日線附近,不要提前介入,因為有些是會跌破60日線,跌破後能在3日內拉回,也能確認60日線對股價支撐的有效性。在拉回和在60日線上收一根陽線後,可認為在60日線上企穩,第二天又會收一根陰線,再次確認60日線有效性,第三天收陽或不創新低時,才是介入點,上穿5日線是加倉點。
有70%股票都如此,大家在實戰中應留意。
4:買在5日線上。短線操作,在股價縮量回調到上升的20、30、60日均線上時,獲得均線支撐並企穩後,當股價上穿5日線,是短線買點。
5日線上買入既安全,又能縮短參加調整時間。而股價上穿5日線是短線上漲的啟動點。5日線買入對於以小陽上穿最為可靠。
這個規律操作要點是:(1)中期均線一定要上行;(2)回調要縮量:(3)獲得均線支撐並企穩。
5:賣在大陽線上:
當股價經過盤整和以小陰小陽小幅攀升,某日突然拉出5%以上的大陽線,是短線賣出點。如當天沒有賣出,第二天也要逢高賣出(不論第二天是沖高,還是回調),因為接下來股價又要進行調整,而調整時間和幅度只有主力知道。
這個規律對於目前80%的個股都有用,也是當前大部分人最容易范的操作錯誤,也是追漲被套的原因。希望大家在操作中慢慢體會。
6:短線操作的選股思路大家都認為,短線操作就是追進強勢股、龍頭股。甚至有的媒體還說「要做就做龍頭股,要把每次操作利潤最大化」。但對於大多數散戶來說,在股票沒有漲之前,是沒有幾個能知道那隻是強勢股和龍頭股的。所以我們在選股時不能見漲就追,不能每天只關注漲幅板前面的股票,正確的思路是在大漲時關注它,分析上漲原因,收集各種資料,確定上漲空間,制定操作計劃。做好准備工作後,在股票縮量回調到重要支撐位(5、10、20、30、60、120、250天均線或被突破後的前期高點、平台、重要阻力位)後逢低買入。即買跌不買漲原則。這一原則對於80%的散戶都是有用的,希望大家能結合實際操作深刻體會。
如果關注的股票沒有回調,而是不斷上漲,此時更應調整好心態,更不應盲目再追,而要更加關注它,因為它就是強勢股(龍頭股),要記住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再強的股票都須調整。對於散戶來說:是寧肯放過不要做錯。
7:短線操作的時間及操作思維
短線的特點是什麼?——短。這也是我們散戶最大的優勢,因此,在你確定對股票進行短線操作時,就要有「快進快出,贏了就跑,不贏也要跑」的原則和思維。時間絕對不要超過2周,不要把短線做成中線,中線做成股東。
股市到處都有機會,也到處充滿風險和陷阱,控制風險永遠要成為散戶操作時「第一、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只有控制了風險才能保證贏利,也才能使你保持良好的操作心態。
8:強勢股操作技巧——黃金買點
當個股從底部連續陽線拉升,第一撥升幅達25%以上時,我們可以確定它為強勢股,對此我們要高度關注它,把它放入自選股,密切關注其後期走勢。當縮量回調到第一波升幅的0。618;0。5;0。382三個黃金分割點時,是短線買入點,後市至少有10%升幅。
9;再談60日線上之操作
60日均線是一條相當重要的均線,是多空雙方的分水嶺,是股價開使走強的標志。因此股價上穿並站穩60日線,對個股而言,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上升的60日線對股價有支撐,股價上穿60日線,需成交量配合(有效放大),突破60日線後一般會回抽確認,只要能確認支撐有效,至少都有一波上漲,高度視成交量、阻力位的位置及阻力的強弱而定。60日線上操作,應用5日線法則來操作。
1.趨勢原則
在准備買入股票之前,首先應對大盤的運行趨勢有個明確的判斷。一般來說,絕大多數股票都隨大盤趨勢運行。大盤處於上升趨勢時買入股票較易獲利,而在頂部買入則好比虎口拔牙,下跌趨勢中買入難有生還,盤局中買入機會不多。還要根據自己的資金實力制定投資策略,是准備中長線投資還是短線投機,以明確自己的操作行為,做到有的放矢。所選股票也應是處於上升趨勢的強勢股。
2.分批原則
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投資者可採取分批買入和分散買入的方法,這樣可以大大降低買入的風險。但分散買入的股票種類不要太多,一般以在5隻以內為宜。另外,分批買入應根據自己的投資策略和資金情況有計劃地實施。
3.底部原則
中長線買入股票的最佳時機應在底部區域或股價剛突破底部上漲的初期,應該說這是風險最小的時候。而短線操作雖然天天都有機會,也要盡量考慮到短期底部和短期趨勢的變化,並要快進快出,同時投入的資金量不要太大。
4.風險原則
股市是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場所。可以說,股市中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而且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完全迴避。作為投資者,應隨時具有風險意識,並盡可能地將風險降至最低程度,而買入股票時機的把握是控制風險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在買入股票時,除考慮大盤的趨勢外,還應重點分析所要買入的股票是上升空間大還是下跌空間大、上檔的阻力位與下檔的支撐位在哪裡、買進的理由是什麼?買入後假如不漲反跌怎麼辦?等等,這些因素在買入股票時都應有個清醒的認識,就可以盡可能地將風險降低。
5.強勢原則
「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是股票投資市場的一條重要規律。這一規律在買入股票時會對我們有所指導。遵照這一原則,我們應多參與強勢市場而少投入或不投入弱勢市場,在同板塊或同價位或已選擇買入的股票之間,應買入強勢股和領漲股,而非弱勢股或認為將補漲而價位低的股票。
6.題材原則
要想在股市中特別是較短時間內獲得更多的收益,關注市場題材的炒作和題材的轉換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各種題材層出不窮、轉換較快,但仍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一定的規律性,只要能把握得當定會有豐厚的回報。我們買入股票時,在選定的股票之間應買入有題材的股票而放棄無題材的股票,並且要分清是主流題材還是短線題材。另外,有些題材是常炒常新,而有的題材則是過眼煙雲,炒一次就完了,其炒作時間短,以後再難有吸引力。
7.止損原則
投資者在買入股票時,都是認為股價會上漲才買入。但若買入後並非像預期的那樣上漲而是下跌該怎麼辦呢?如果只是持股等待解套是相當被動的,不僅佔用資金錯失別的獲利機會,更重要的是背上套牢的包袱後還會影響以後的操作心態,而且也不知何時才能解套。與其被動套牢,不如主動止損,暫時認賠出局觀望。對於短線操作來說更是這樣,止損可以說是短線操作的法寶。股票投資迴避風險的最佳辦法就是止損、止損、再止損,別無他法。因此,我們在買入股票時就應設立好止損位並堅決執行。短線操作的止損位可設在5%左右,中長線投資的止損位可設在10%左右。只有學會了割肉和止損的股民才是成熟的投資者,也才會成為股市真正的羸家
8、格倫維爾法則 :
A、買入法則: 1、在市場確認升勢後,任何回落時候都是買入時機。2、 在市場未確認下跌之前,任何下跌時段都是買入的時機。
B、賣出法則: 3、市勢確認是跌勢,任何上升時都應該賣出。4、在市場 未確認升勢之前,任何上升都是賣出的時候。
C、警告法則: 5、市勢未確認上升時,任何下跌都不可以買入。6、在市 勢確認下跌之後,不可以買入。7、在大市未被確認是下跌趨勢之前,任何上升 日子都不可以賣出。8、當市勢被確認是升勢後,千萬不可以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