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974年股票市值
A. 世界上股市最早是那一年和什麼國家開始的
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進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買賣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市場,即股票交所。
B. 簡述美國股市發展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多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一、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181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建立標志著嚴格意義的美國證券市場真正形成。1850年代,華爾街成為美國股票和證券交易的中心。
二、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這一時期,美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政治和經濟的中心。
從19世紀的後期開始,當時為了給鐵路、製造業和礦業融資,企業紛紛發行股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市場成為美國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1896年道瓊斯指數成立。
三、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1929年8月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最高超過到380點,而1932年該指數最低下跌到42點,跌幅接近90%,道瓊斯指數再次回到380點是在25年之後。1929年到1933年,美國股市下跌的同時,大量的債券被拒付,美國約有40%的銀行倒閉。
這一歷史時期,美國股市真正進入投資時代,價值投資思想是這一時期主流的投資思想。
四、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至今,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2)美國1974年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NYSE(紐約證券交易所)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交易所。於200多年前的1792年,隨著24位股票經紀人和商人簽訂的《梧桐樹協議》而成立。世界上的許多大型公司都在NYSE上市,例如可口可樂、通用電氣和沃爾瑪。
紐約證券交易所是實體交易所,交易都是面對面進行。無論何時您聽到「上市交易所」,指的都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訂單操作是由提交交易的交易所成員和場內經紀人在特定位置(也被稱為交易現場)來完成的。
採用簡單的拍賣法,以買方願意購買的最高價格,結合賣方願意出售的最低價格(被稱為出價和問價)進行。股票要麼是通過上次的售價,要麼是出價和詢價的價格來進行報價。
NASDAQ(納斯達克)市場是一個虛擬的市場 ,如同OTC(場外交易)市場一樣。這里沒有交易大廳,沒有專家,也沒有中心地點。相反,所有的交易都是通過交易商的電腦化網路來進行。這就把電腦癱瘓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因為網路是獨立的(如果一台電腦壞了,其它的則繼續連接)。
納斯達克在以前被認為是次於NYSE的,但自從高科技繁榮,像微軟和Intel這樣的眾多公司快速成長,納斯達克已經被認為是NYSE主要的競爭對手,無論是在聲譽還是成交量方面。納斯達克系統的經紀業務由造市商來執行。
與NYSE的專家不同,造市商只控制他們自己的出價和問價,而不是控制某個股票的整個交易過程。某個股票可以有許多的造市商,都在同一時間交易。
AMEX(美國證券交易所)是美國第三大交易所。在納斯達克出現以前,是第二大交易所。1998年,AMEX被實際上是納斯達克的母公司NASD買下。AMEX主要進行小型股(市值將在下部分進行解釋)和期權的交易。
C. 求美國股票市場的市值的歷史數據(total value of stock market\market capitalization)
下載一個能看美國股票指數的軟體什麼都有了,中信建投的博弈大師上就有。附了一張道瓊斯月線圖
D. 美國股票市場今天的總市值是多少
美國股市市值達到22.8萬億美元。
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是由知市場決定的。股票的面值和市值往往是不一致的。股票價格可以高於面值,也可以低於面值,但股票第一次發行的價格一般不低於面值。股票價格主要取決於預期股息的多少,銀行利息率的高低,及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股票市場是一個波動的市場,股票市場價格亦是不斷波動的。
股票的市場交易價格主要有:開市價道,收市價,最高價,最低價。收市價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分析股市以及抑制股票市場行情圖表採用的基本數據。
E. 通用汽車的市值是多少
和訊消息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6月28日報道,華爾街知名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日前下調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投資評級,建議投資者拋售通用汽車股票之後,該公司股價應聲大跌。截至美國當地時間星期五(27日)紐約證交所收盤時為止,通用汽車市值已經縮水至70億美元以下,僅為化妝品公司雅芳(Avon)的一半。這也讓這家美國汽車巨頭無地自容。
由於分析師持續猜測,受美元貶值、原材料漲價以及市場疲軟等多重打壓,美國汽車製造商前景堪憂,紐約時間星期五,通用汽車股價暴跌近11個百分點,收於逾33年最低點。與此同時,福特汽車公司(Ford Motor Co.)股價也大幅下瀉,跌至52周新低。
星期五通用汽車股價下挫1.38美元,收於每股11.43美元,跌幅10.8%。當天交易中通用汽車股價並曾一度下瀉至每股11.21美元。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股價研究中心 (Center for Research in Security Prices)提供的數據資料,這一價格與該公司1974年12月30日的價格水平相當。這也意味著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的股票市值已經跌至70億美元以下。
高盛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市場狀況繼續惡化,「加大了對流動性的擔憂。我們認為通用汽車的汽車業務現金流將在08年枯竭,下一步很可能導致該公司尋求籌資。我們認為此舉可能導致該公司股權稀釋並且/或者下調公司股息。」 高盛同時將通用汽車股票的6個月目標價,從16美元下調至11美元,並將該公司股票投資評級從「中性」下調為「賣出」。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指出,通用汽車股價暴跌可以說是一個巨人的倒下。曾幾何時,通用汽車曾經被尊為卓越的美國公司,巨人中的巨人。然而,現在該公司已經雄風不再,市值瀕臨1955年以來最低水平。而2000年,通用汽車股價曾經一度上揚至每股94.62美元的歷史最高點,當時該公司市值大約560億美元。
為了讓讀者可以對通用汽車的股票市值形成一個更加直觀的印象,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並將通脹汽車與其它公司作了一個簡單對比:
目前通用汽車的市值與全美最大報稅公司H&;R Block以及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商美泰公司(Mattel)相當。然而,更讓通用汽車感到羞辱的是,目前該公司市值僅僅相當於化妝品公司雅芳的一半;遊船運營商Carnival Cruiselines的三分之一;互聯網先驅雅虎公司(Yahoo!)的四分之一;在線購物網站易趣(Ebay)的五分之一;美國大型家居連鎖店家得寶公司(Home Depot Inc.)的六分之一;美國生化科技公司安進公司 (Amgen『s)的七分之一;美國最大連鎖葯店CVS Caremark公司的八分之一;以及麥當勞的(McDonald『s)的九分之一。與此同時,通用汽車的市值規模僅僅相當於世界第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 Corp)的六十六分之一。
事實上,過去數月以來,為了籌集現金以尋求回復盈利能力,美國汽車製造商紛紛出售高端品牌,其中包括捷豹(Jaguar)以及阿斯頓-馬丁(Aston Martin)等。福特汽車於6月23日宣布,該公司將於今年下半年將皮卡和運動型多功能車(SUV)的產量削減17萬輛,並推出更多促銷措施以清理過高的庫存,同時還削減今明兩年的利潤預期。福特發布預警稱,今年該公司的汽車業績可能將不及2007年,由於美國銷售暴跌,甚至於直至明年,該公司達成收支平衡都將非常困難。
F. 美國股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美國股市有200多年歷史。
美國股票市場和股票投資的200年的發展大體經歷過了四個歷史時期。
第一個歷史時期是從18世紀末到1886年,美國股票市場初步得到發展。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從1886年——1929年,此一階段美國股票市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的情況非常嚴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從1929年大蕭條以後至1954年,美國股市開始進入重要的規范發展期。
第四個歷史時期是從1954年以後,機構投資迅速發展、美國股票市場進入現代投資時代。
(6)美國1974年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美國納斯達克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1、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2、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3、積極條件
SEC及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 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必需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4、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G. 世界各國在其泡沫經濟時期股票市場的市盈率數值
這是日本的~~~
年份 定期存款利率 同比增長率
1971 5.00 -
1972 4.75 -5.00%
1973 7.25 52.63%
1974 6.75 -6.90%
1975 5.75 -14.81%
1976 5.75 0.00%
1977 4.50 -21.74%
1978 3.75 -16.67%
1979 5.25 40.00%
1980 6.25 19.05%
H. 全世界股票市值最高的公司是
蘋果公司,截止到2015年10月30日蘋果公司的市值為7008.48億美元。
市值即為股票的市場價值,亦可以說是股票的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總價值,它包括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交易買賣價格。
I. 美國股市的市值是多少
1、目前最新的數據,美國股市總市值25萬億美元,
2、美國股市即美股。廣義:代表全球股市。其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3、一般談及的美國股市包含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及納斯達克證券市場 (Nasdaq Stock Market) 上市的股票 。美國主要的股票交易市場: 紐約證券交易所 NYSE,納斯達克證券市場NASDAQ,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店頭市場Over-the-Counter.
4、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於1811年由經紀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樹協議》建立起來並開始運營,從此有了美國股市。目前主要由道瓊斯工業股票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和標准普爾500指數 三大股指來代表著美國股市的興衰。
5、美國的證券交易所有三家。目前在這三家交易所進行交易的上市公司共有7679家。三個市場的股票總數是2,125,811,000股。 紐約證券交易所,簡稱NYSE。上市公司有3459家。股票總股數為1,251,420,000股。 美國證券交易所,簡稱AMEX。上市公司有1061家。股票總股數為52,046,000股。 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簡稱Nasdaq.上市公司有3159家。股票總數為822,345,000股。
(數據來源自華爾街見聞: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9037)
J. 巴菲特如何應對大牛市
巴菲特第一次碰到大牛市,他的決定是退出股市。
1968年,美國股票的交易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達到了1300萬股,比1967年的最高記錄還要多30%。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買賣單據忙得喘不過氣來,這在它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如此這般持續了許多天。在1968年12月,道·瓊斯指數爬升到990點,1969年又升到1000點以上。
在1969年5月,巴菲特擔心自己陷入對苦難不幸的哀嘆,同時也擔心所得的盈利付之東流,他最終拿定了主意,做了一件非同尋常的決定,宣布解散他的私募基金。當市場正在牛市的高潮中時,他卻宣布退出:我無法適應這種市場環境,同時我也不希望試圖去參加一種我不理解的游戲而使自己像樣的業績遭到損害。
事實證明巴菲特的決定是無比明智的。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初下降50%,
巴菲特第二次碰到大牛市,他的選擇是賣出大部分股票。
1972年,美國股市又是一個大牛市,股價大幅上漲。當時幾乎所有投資基金都集中投資到一群市值規模大的、企業聲名顯赫的成長股上,如施樂、柯達、寶麗來、雅芳和得克薩斯儀器等等,它們被稱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漲到天文數字般的80倍。
由於股價太高,巴菲特無法買到股價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惱。1972年時,伯克希爾公司證券組合資產規模有1億多美元,巴菲特卻大量拋出股票,只保留了16%的資金投資於股票,把84%的資金都投資於債券。
1973年,漂亮50股的股價大幅下跌,道·瓊斯指數也不斷回落,市場搖搖欲墜。那些1969年上市的公司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股票市值跌了一半。
1974年10月初道·瓊斯指數從1000點狂跌到580點,美國幾乎每隻股票的市盈率都是個位數,這在華爾街非常少見,沒有人想再繼續持有股票,每個人都在拋售股票。
在市場一片悲觀聲中巴菲特卻高聲歡呼。他在接受《福布斯》的記者訪問時說: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非常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女兒國。投資的時候到了。
巴菲特上一次碰到大牛市是1999年,標准普爾500指數上漲21%,而巴菲特卻虧損20%,不但輸給了市場,而且輸得非常慘,相差41%,這是巴菲特40多年間業績最差的一年。
從1995年到1999年美國股市上漲近150%,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最重要的推動力是網路和高科技股票的猛漲。而巴菲特卻拒絕投資高科技股票,繼續堅決持有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吉列等傳統行業公司股票,結果在1999年牛市達到最高峰時大敗給市場。
但巴菲特不為所動:1999年我們的股票投資組合幾乎沒有什麼變動。這一年有幾家我們重倉擁有的公司經營業績十分令人失望,盡管如此,我們仍然相信這些公司擁有十分出眾的競爭優勢,而且這種優勢能夠長期持續保持,而這種特質是取得長期良好投資業績的保證。偶爾有些時候我和芒格相信我們可以分辨出一家公司到底有沒有長期持續的競爭優勢。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根本無法,起碼是無法百分之百斷定。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從來不投資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原因。盡管我們也同意高科技公司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將會改變整個社會這種普遍觀點。但在投資中我們根本無法解決的一個問題是,我們沒有能力判斷出,在高科技行業中,到底是哪些公司擁有真正長期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在1999年度大會上,股東們紛紛指責巴菲特,幾乎所有的報刊傳媒都說股神巴菲特的投資策略過時了,但巴菲特仍然不為所動。
其實巴菲特早在伯克希爾1986年報中就清楚地表達了他對大牛市的看法:還有什麼比參與一場牛市更令人振奮的,在牛市中公司股東得到的回報變得與公司本身緩慢增長的業績完全脫節。然而,不幸的是,股價絕對不可能無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價值。實際上由於股票持有者頻繁地買進賣出以及他們承擔的投資管理成本,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他們總體的投資回報必定低於他們所擁有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如果美國公司總體上實現約12%的年凈資產收益,那麼投資者最終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數學定律黯淡無光,但卻不能廢除它們。
結果證明,股神巴菲特是正確的。
2000、2001、2003
三年美國股市大跌9.1%、11.9%、22.1%,累計跌幅超過一半,而同期巴菲特業績卻上漲 30%以上。
人們不得不佩服巴菲特的長遠眼光,也不得不承認長期而言價值投資策略能夠戰勝市場。
因為大牛市不可能一直持續,過高的股價最終必然回歸於價值。
要知道如何正確應對大牛市,請牢記巴菲特與眾不同的投資信條: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