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轉讓前股價下跌
㈠ 為什麼股權激勵前股票會下跌
股權激勵前股票價格下跌並不是一件壞事,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股權激勵的價格是按照股權激勵方案實施前一個交易日、股權激勵草案公布前30個交易日、6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格來定股權激勵的價格的,這時候股權激勵價格越高對於被獎勵股權的公司高管來說潛在利益就越小,這就喪失了股權激勵方案本來存在的意義,公司很多時候都不希望實施股權激勵的時候價格過高的。
綜合以上種種,股權激勵前股票價格會降低,主要是因為有著公司和股民的合力,如果不是這兩者在其中周旋,這種底子比較好公司的股票價格也不會下跌。
㈡ 股權轉讓後股價會跌嗎
股權轉讓不一定會導致股價下跌,說明股權結構有變更了,而如果是上市公司股東轉讓出售股份,對股價有影響,影響是說明股東對公司未來信心不足,或將引起股價下跌,但不必然。同時這要看是什麼股票,是什麼人要入股,如果股東是減持不良資產、或者是強勢資金等優質資源進入,則是利好,如果是公司本身不好股東想早點出局規避風險則是利空應該自己根據公司實際經營情況下定論。
【法律依據】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公司法》第71條,第148條。
㈢ 股票分紅前為什麼大跌,這種股票好嗎
這個要是具體情況而定!!
我就拿現在看到的這只票說吧:603678火炬電子!
㈣ 股票收盤前的集合競價股價突然下跌了一個點,這怎麼看,求教高手
你好,收盤集合競價對個股下一個交易日的走勢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收盤集合競價下跌說明上方賣出委託單較多,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
1、 市場出現利空的消息
如果在午盤中出現重大利空消息,或者大盤在午盤出現跳水的情況,投資者受此影響會在尾盤掛出較大的賣出委託單,導致股價出現大跌的情況。
2、 主力利用收盤集合競價進行出貨
在尾盤集合競價期間,主力一般比較活躍,當個股經過早盤、午盤的拉升,股價已經漲到主力的目標價時,主力會在尾盤進行獲利了結,即出貨操作,掛出較大的委託賣出單,導致股價下跌。
3、 利用收盤集合競價進行洗盤
主力對個股的後期比較看好,同時想洗掉盤中的散戶,使盤面更加穩定,減輕其後市上漲的壓力,則會選擇在尾盤掛出賣單,導致股價下跌,來達到其洗盤的目的。
拓展資料
選股票注意事項
1、要選小市值股票,不要選大盤股這輪調整行情跌的就是那些大盤權重股票,而小市值股票跌幅明顯小於指數的跌幅,成了當前市場比較安全的避風港。
2、要選無解禁股的股票,不要選在當前有解禁壓力的股票如今大小非解禁的壓力很大,很多投資者持有的股票,突然發現當前有大量的大小非可以上市流通了,這對股價的上行會帶來很大的壓力。
3、要選無再融資壓力的股票,不要選有再融資題材的股票如今上市公司圈錢的沖動很強烈,前期曾經增發的上市公司,如今相當一部分的股價已經跌破了增發價。做股票要「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迴避這些煩事,選股的時候要選沒有再融資題材的股票,這樣安全性比較好。
㈤ 限售股解禁致原股價大跌怎麼辦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解禁股 大小非挑戰基金資金優勢
不少投資者將大半年市場暴跌歸咎於大小非減持,即便實力雄厚如基金都對大小非忌憚三分。二季報中,不少基金透露出對大小非的「恐懼「。其中華寶增長基金經理牟旭東便提到:「隨著股改產物——大小非的解禁,原有的市場格局正在被打破,一直以秉承各種投資理念著稱的各類基金管理人將首次面對新的挑戰。」他還提到,面對大小非解禁,基金的資金優勢將不復存在,股價的定價權將會適當轉移。按照年初機構測算,以當時股價計算,解禁股數額高達3.3萬億元,當時基金總資產規模與此相當,為3.28萬億元,一旦大小非「放手」減持,對基金而言也是難以承受之重。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大小非這些產業資本手中握有巨量的股票資產,因此基金在投資時也要看它們的眼色行事。長城證券基金分析師閆紅坦言,基金追求的目標是凈值增長,因此它會關注各種影響股價的因素,而對A股市場來說,大小非減持是制約市場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基金在操作時不可能不考慮這方面的影響。
一線藍籌:解禁前迴避 解禁後增倉
自從《上市公司接觸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實施以來,兩市大宗交易平台成了大小非一個便利的減持平台,對於我們而言,這也是觀察大小非減持的一個重要窗口。統計顯示,兩市共有99家公司通過大宗交易平台出售手中股份,其中被減持最多的個股是中國平安被8次減持,共成交3346.9萬股,成交金額達到168391.58萬元。興業銀行和中國人壽緊隨其後,分別被減持81138.29萬元和56487.55萬元。
基金當然不可能完全拋棄中國平安這種大藍籌股,不過在解禁前後也會選擇性地適當迴避。中國平安在3月3日解禁了277659萬股,以當時股價計算,市值超過2000億元,對其股價形成較大的壓力。不過該股解禁的主要是首發限售股,理論上說來原始成本比大小非高,因此減持壓力相對較小。
從上證所贏富數據來看,在解禁之前,中國平安遭到基金大肆拋售。從年初以來截至2月28日,基金整體凈賣出122.4435億元之巨。不過在解禁當天,基金卻逆市凈買入3.5907億元。
之後基金一路增持中國平安。根據贏富數據統計,二季度末,中國平安的基金持股數大幅增長了23921.381萬股,而重倉中國平安的基金數量也從一季度的34家躍升到71家,持股數量環比大幅增加了76.89%。原來持有中國平安的基金中,建信成長、世紀分紅、建信優化配置 、華夏優勢、長城久泰、光大量化核心等6隻基金逆市增持該股,持股數量分別較一季度增加95.7%、29.0%、24.9%、21.4%、10.8%和0.8%。而一季度已經重倉中國聯通(600050)的基金中,只有13隻基金小幅減持了該股,其中減持比重較大三隻基金分別是招商安本增利 、興業趨勢以及寶康靈活配置。
興業銀行的遭遇與中國平安相差無幾。該公司解禁了297900萬股首發戰略配售股,當時市值超過1500億元。解禁前一個月,基金有13.7445億元出逃該股票,但解禁當天卻大幅增倉6.4362億元,受此推動興業銀行當天股價逆市上揚3.54%。
以來兩市大宗交易平台頻繁交易興業銀行,減持金額達8.11億元,僅次於中國平安。相比之下,基金4月22日以來卻凈買入該股超過11億元。
然而從基金二季報來看,基金的持倉數量較一季度大幅減少了9321萬股,重倉基金也從原來的48家下降到33家。一季度重倉興業銀行的基金中,有12隻出現了減持,其中基金金泰(500001)、中信經典以及世紀分紅的減持幅度最大,分別較一季度減少81.3%、31.9%和28.6%。
相反,華富成長趨勢 、光大新增長、華寶收益卻出現明顯增倉,持股比重較一季度分別增加了83.7%、56.0%、42.3%;而三隻新進基金大成創新成長、嘉實成長收益 和國投瑞銀成長二季度分別持有興業銀行23041.07萬股、8724.37萬股和4395.7萬股。
區別對待二線藍籌
二線藍籌——巴士股份、恆寶股份(002104)以及西水股份(600291)、金龍汽車(600686)等在大宗交易平台也頻頻遭遇減持。其中巴士股份合計成交52254.94萬元,恆寶股份、西水股份也分別成交了31401.29萬元、27753.58萬元。
雖然巴士股份今年並沒有限售股解禁,不過3月31日將有33811.62萬大小非開始加入流通行列。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兩家基金,分別是嘉實滬深300指數基金和工銀瑞信核心價值 股票型基金,持股數占流通股的比重分別為0.66%和0.41%。然而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已經沒有基金重倉該股票了。不過據上證所贏富數據顯示,一季度末時該股券基持倉比重為2.21%,而到了二季度末增加到了2.3%。
恆寶股份年初解禁3257.06萬股首發原股東限售股,而4月22以來它在大宗交易平台亮相總共亮相了六次。與巴士股份不同,該股票受到了基金的熱情擁戴,幾只基金頻繁進出,更有基金無畏解禁,大幅增倉該股票。
2007年底時恆寶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共有嘉實主題精選 、嘉實策略增長 和申萬巴黎新經濟 三隻基金,分別位列第一、二和第四流通股東。2008年一季報中,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新增了基金泰和(500002)、申萬巴黎新動力 和中小板交易型開放式指數三隻基金,除了嘉實策略增長退出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以外,嘉實主題精選也減持了143.72萬股。不過申萬巴黎新經濟卻增倉125.06萬股,成為第四大流通股東。
而據恆寶股份最新中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嘉實主題精選再次上升至第一大流通股東,它在二季度中大幅增倉了600.03萬股;申萬巴黎新經濟位列第四,同樣增持了176.64萬股;而申萬巴黎新動力輕微減倉1.43萬股成為第九大流通股東;嘉實策略增長再次進入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持有該公司129.37萬股。
㈥ 股權轉讓前股價為何大跌不漲
公司大部分股東轉讓自己的股權說明對公司前景不看好,就會導致股價下跌。
具體到公司股價層面,公司估值越高,凈資產狀況越好,那麼公司每股單價就會越高。
股權轉讓行為本質上對公司股價並沒有太大影響,當然如果公司大部分股東選擇拋售公司股票或者轉讓自己股權,說明對於公司未來發展前景不看好,那麼可能會引起公司股價降低的風險。
㈦ 為什麼股票停牌之前要壓低股價
1、股票停牌之前,股價不一定會下跌,具體要根據停牌的原因而定。一般來說,停牌前股價下跌是因為停牌前因為小散戶受不了震盪而提前出局,知道內部消息的機構早已埋伏在裡面了,只是等消息明朗股價飆升。壓住股價的目的是壓低增發價,如果股價漲飛了,那麼競價產生的增發價同樣水漲船高,這是參與增發的主力不想看到的結果。
2、停牌是指某一種上市證券臨時停止交易的行為。停牌是指某一種上市證券臨時停止交易的行為。對上市公司的股票進行停牌,是證券交易所為了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和市場信息披露的公平、公正以及對上市公司行為進行監管約束而採取的必要措施。
㈧ 借殼前股價大跌是什麼意思
答:是借殼上市後股價下跌是因為資金追捧程度不高,不看好以後業務的發展
引發股市暴跌的原因可能是: 1、一國的宏觀經濟基本面出現了嚴重的惡化狀況,上市公司經營發生困難。 2、低成本直接融資導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經濟發展,極大地催生泡沫導致股價被嚴重高估。 3、股票市場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嚴重缺陷,造成投機盛行,股票市場喪失投資價值和資源配置功能。 4、政治、軍事、自然災害等危機使證券市場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證券市場出現心理恐慌而無法繼續正常運轉。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現金分紅公告前為什麼股票下跌
分紅前股價為什麼下跌?
股票在分紅之前,可能會因為以下情況,股價出現下跌的走勢:
1、如果在分紅之前,市場行情較差,個股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則股價會出現下跌的情況。
2、如果在分紅之前主力進行打壓股價操作,即在分紅之前,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優勢,拋出一部分股票,則會導致股價下跌,方便其在下方低價吸籌。
當然,如果主力利用分紅消息進行出貨,則會在分紅前先買入一部分股票拉升股價,吸引市場上的投資者買入,再在分紅時,拋出手中的籌碼,進行出貨操作,從而會導致股票在分紅之後股價下跌。
不管個股在分紅前上漲還是下跌,投資者在買入時,應該結合個股的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持有該股票,在分紅之後,投資者如果再進行賣出操作,則根據持有時間的長短,會扣取一定的個人所得稅,一般來說,持有不超過一個月(含一個月)就需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含一年)需繳納10%的個人所得稅,超過一年則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