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胞集團持股股票
㈠ 中央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文件有哪些
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文件精神,近期以來,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在南京市牽頭召開系列會議,研究部署和推進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中國銀保監會法規部、江蘇省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省金融辦、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江蘇省銀行業協會、南京市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各有關金融債權機構及三胞集團代表參加會議。
在2018年9月5日召開的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成立會議上,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正式組建,並選舉產生了債委會主席團。會議對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進行了充分討論,指出各債委會成員要統一思想,切實按照中國銀保監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有關工作要求,積極穩妥推進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工作。會議明確,要發揮債委會積極作用,按照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共同協商,一致行動,維護好全體債權人的合法權益。會議要求,三胞集團要履行主體責任,積極開展自救工作,在各債權金融機構的支持下,開展瘦身、降低負債和轉型升級。
2018年10月10日,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暨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座談會順利召開。會上,中國銀保監會法規部相關負責人傳達了中國銀保監會關於《三胞集團債務風險化解有關工作會議紀要》精神,並就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提出了六項具體工作要求。會議強調,各債委會成員要步調一致、統一行動,不得隨意抽貸、壓貸、斷貸,不單獨採取訴訟、查凍賬戶、強行處置資產和平倉質押股票等不利於風險化解的措施;要穩定存量融資,並切實研究新增流動資金支持的措施,在發展中化解債務風險。隨後,會議聽取了債委會部分成員的相關意見和訴求,大家做了充分的政策咨詢和互動溝通;南京市人民政府、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相關負責人作了表態發言。根據會議要求,債委會正在研究建立工作和報告機制,為下一步風險化解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和支撐。
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三胞集團要切實履行債務風險化解的主體責任,積極開展自救,規范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積極配合債委會開展工作。債權金融機構和三胞集團都要按照「求大同存小異」和「公平公正」的原則,做好各項風險化解工作。
會議還建立了以中國銀保監會、江蘇省人民政府牽頭,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省金融辦、江蘇銀監局、江蘇證監局、江蘇省銀行業協會、南京市金融辦、相關金融機構共同組成的工作機制。目前,債務風險化解的各項工作正穩步、有序推進落實中。
㈡ 麥當勞為什麼推出特許經營特許經營怎麼盈利
麥當勞2012年在全球有41078家連鎖店,直營店6598家,加盟店34480家,加盟店佔比84%,可以說特許經營業務是麥當勞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截止2013年底,麥當勞在中國大陸開店總數超過1900家,中國成為麥當勞在全球首個擁有直營餐廳、傳統特許經營和發展式特許經營3種業務模式的市場。關於麥當勞的特許加盟模式我們在下文也會進行更深入的剖析。【麥當勞加盟申請表】
1955年,雷·克洛克(Ray Kroc)用從麥當勞兄弟手中買下的特許經營權,在美國開設了第一家麥當勞餐廳,並將麥當勞變成了世界最大的餐飲企業。麥當勞是特許經營模式運用得最成功的全球化品牌之一。甚至可以說,麥當勞的成功就是特許經營的成功。麥當勞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來保證其特許經營的成功。如為了保證各分店就餐質量,把操作變為標准化和容易復制的程序;送新加盟者到「漢堡大學」進行嚴格的培訓;視加盟者為事業夥伴,加盟者的成功將保障麥當勞也成功等等。
1. 麥當勞的特許經營商業模式拆解
任何從前人經驗中學來的東西,經濟學都可以教得更好。因此,如果說,奠定了麥當勞如今的世界餐飲版圖的人不是當初一心想做漢堡工匠的麥當勞兄弟,也不是傳奇的雷·克洛克(Ray Kroc),而是一位經濟學家,也沒什麼不合理的。特許經營(或者加盟)分明是一種成熟的商業模式,而國內某些行業加盟卻更像是一場騙局,我們不妨看看麥當勞是怎麼做的,畢竟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特許經營成就了如今的麥當勞。
克洛克最初的加盟方式根本無法支撐他的擴張戰略,店面越多,公司反而負債累累,一位經濟學家分析了麥當勞的報表後,給出一個大膽的建議,正是這個建議,成就了今天的麥當勞。他認為,單純只靠加盟店的分紅,無法賺錢,麥當勞應該買下商業區的土地開店,然後把店鋪「賣」給加盟者,麥當勞從中收取特許經營費和租金,這樣既能達到擴張的目的,又能保障收益。事情就是從那一刻開始轉變的。
不是所有麥當勞餐廳,都歸麥當勞所有的。歐美市場的麥當勞餐廳分兩類:一類是直營店,麥當勞擁有這些店的所有權,負責經營管理,全部收入歸麥當勞所有;另一類是特許經營店,也就是加盟店。在雷•克羅克的領導下,麥當勞的特許加盟和連鎖經營制度具有以下特點:
(1)嚴格挑選加盟商
一個商家要加盟麥當勞,首先必須向麥當勞總部提出申請,總部對其資信狀況、經營管理能力、資金能力審查合格後,雙方協商一致,才能簽訂加盟合同。由於麥當勞這一國際名牌意味著不盡的財源,很多商家提出加盟申請,但實際上總是失望者眾,麥當勞苛刻的加盟條件使許多人難以望其項背。在部分國家,申請人需要具備在麥當勞工作10年以上的經歷,才有資格申請加盟。1999年,麥當勞在台灣上萬個申請人中,只選擇了3人加盟。麥當勞之所以如此嚴格的挑選加盟商,主要是因為任何一家加盟商的經營失敗,都會影響到麥當勞整個的企業形象。
(2)統一加盟條件
麥當勞規定,加盟商至少要擁有自有資金10萬美元~17.5萬美元,一旦與公司簽訂合同,必須先付首期特許費4.5萬美元,此後每月交一筆特許權使用費和房產租金,前者約為月銷售額的4%,後者約為8.5%。
麥當勞每開一家分店,總部都要派員選擇地址,組織建築和內外裝璜。麥當勞公司通常擁有加盟店房產的所有權或使用權,然後轉租給加盟商,收取房產租金,房租在麥當勞的收入中佔有很大比例。
麥當勞與加盟商簽訂的合同有效期為20年,公司對加盟商負有以下責任:將麥當勞的企業名稱和商標使用權、產品製造技術、經營管理訣竅等,授予加盟商在規定的時間和規定的地區內使用;在公司的漢堡包大學為加盟店培訓員工;提供管理咨詢,負責廣告宣傳,向加盟店供貨時提供優惠。但是,麥當勞公司不是直接向特許加盟店提供餐具、食品和原料,而是與專業供應商簽訂合同,再由專業供應商向各個加盟店供貨。
麥當勞要求加盟店必須嚴格遵守公司制定的管理制度,接受公司的指導和監督。總部每月都要派督察團到各地加盟店巡視,並把督察結果向總部匯報,對不合標準的加盟店,強制其改變經營面貌。
(3)統一企業名稱、標識
所有的加盟店都以「麥當勞」命名,企業的標志是「金色拱門」,它是一個弧形的「M」字母,以黃色為標准色。這種特有的金黃色雙拱門商標在大街上非常引人注目,使人產生走進店內看一看的渴望。
每一家快餐店的門口都有一個象徵性的人物偶像--「麥當勞叔叔」,它是傳統馬戲小丑的打扮,是風趣、友誼、祥和的象徵。在美國,「麥當勞叔叔」在兒童中的認知度達到了96%,僅次於聖誕老人。麥當勞統一、獨特的企業標志,不但增強了產品的吸引力,而且節省了促銷費用,提升了企業形象。
(4)統一的廣告宣傳
在麥當勞創立初期,廣告宣傳是由各加盟店自己進行的。隨著企業的成長,有必要進行統一的廣告宣傳,才能把巨額的廣告成本分攤到眾多的商店和巨大的銷售量上。1967年,麥當勞的加盟商設立了全國廣告基金,作為全國性廣告宣傳費用。1968年,這個基金收到了300萬美元並用於電視廣告,1985年則收到了1.8億美元。現在麥當勞的年度廣告支出達到10億美元,但分攤到28000多家分店和400多億美元的銷售額上,廣告費用的負擔並不重。
(5)統一產品質量
麥當勞對食品質量要求極高,並且要求做到標准化。麵包不圓或切口不平都不能銷售;奶漿接貨溫度要在4℃以下,高一度就退貨;用機器切的牛肉餅每個重47.32克,直徑98.5毫米,厚度為5.65毫米,肉中不能摻進任何一點心、肺等下水料,脂肪不能超過11%,並要經過40多項質量控制檢查;任何原料都有保存期,生菜從冷藏庫拿到配料台上只有2個小時的保鮮期,過時就報廢。生產過程採用電腦控制和標准操作,製作好的成品和時間牌一起放到成品保溫槽中;炸薯條超過了7分鍾、漢堡包超過10分鍾就扔掉,用這些硬性的操作規范來保證產品的質量,正因為如此,麥當勞才贏得了眾多的消費者和回頭客。
(6)統一服務規范
麥當勞的服務包括餐廳建築的快適感,營業時間的方便性和銷售人員的服務態度等。
顧客走進任何地方任何一家麥當勞餐廳,都會感到這里的建築外觀、內部陳設、食品規格、服務員的言談舉止和衣著服飾等諸多方面驚人地相似,都能給顧客以同樣標準的享受。
微笑是麥當勞的特色,所有的店員都面露微笑,活潑開朗地與顧客交談、做事。全體員工實行快捷、准確、友善的服務,排隊不超過2分鍾,顧客點完所要食品後,服務員要在1分鍾內將食品送到顧客手中。
麥當勞的員工不允許與顧客發生口角,否則不論情節輕重和是非曲直,一律辭退。後堂和前店的職工在穿著打扮上有嚴格要求,男的不允許留長發,女的要戴發網,不準濃妝艷抹。為了保證店堂清潔,公司總裁甚至身體力行,親自去餐廳做清潔。在麥當勞的員工規范中,有一項條文是「與其靠牆休息,不如起身打掃」。所有的餐盤、機器在打烊後必須徹底清洗、消毒,地板要刷洗干凈,餐廳門前也要保持清潔。在這樣的餐廳進餐,客人享受到的不僅僅是高質量的食品和 服務,還有干凈清新的環境,心情自然愉快。留下好印象後,不但自己會常去,還會介紹親朋好友、熟人同事前往,促進了銷售額的不斷增長。
(7)統一作業程序
麥當勞的員工「小到洗手有程序,大到管理有手冊」。員工上崗操作前必須嚴格用殺菌洗手液消毒,規定兩手揉搓至少20秒鍾再沖洗,然後用烘乾機將手烘乾;如果接觸了頭發、衣服等東西,就要重新洗手消毒。
麥當勞的營運手冊詳細說明了餐廳各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並且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營運手冊把餐廳工作分為20多個段,詳細說明各工作段事先應准備的項目、操作步驟、崗位職責。員工進入麥當勞後將逐步學習各工作段,表現突出的員工會晉升為訓練員,訓練員表現好可以進入管理組。所有的經理都是從員工做起,必須高標准地掌握基本崗位操作並通過崗位工作檢查。
(8)統一員工培訓
麥當勞總部開辦了「漢堡包大學」,專門培訓各分店經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學習內容包括食品烹調、機械維修、原料配備、質量管理、存貨控制、會計、廣告、公共關系、人事管理等各個方面。漢堡包大學目前已培養出幾萬名畢業生,他們已成為麥當勞各加盟店的管理人員或業務骨幹。
另外在實際工作中,高一級的經理還要對下一級的經理或員工實行一對一的訓練,訓練合格後,才有可能獲得晉升。
麥當勞對加盟者的資金來源也有非常嚴格的要求,考慮到銷售額、盈利能力、佔用成本等因素,一個餐廳需要花費40萬到80萬美元不等,特許權使用費在10萬-32萬的區間內浮動,加盟者遵守合約,一次性支付這筆費用,使用費的來源不可以是銀行貸款和個人借款,而剩餘資金可以從傳統的融資渠道獲得,雖然麥當勞不提供融資,麥當勞的加盟者卻能享受到來自各個貸款機構的貸款,甚至享受得到最低貸款利率的優惠。
很多企業喜歡研究麥當勞的商業模式,眾說紛紜,有人覺得麥當勞賣的當然是漢堡,有人在分析了麥當勞的財報之後得出,麥當勞其實是一家房地產公司。 沒錯,在全球37000多家麥當勞門店中,加盟店的比例佔到了90%,根據麥當勞2017年的年報,直營店全年收入127.19億美元,加盟店為101.01億美元,雖然直營店收入高於加盟店,但直營店的成本高達104.09億美元,加盟店的成本只有17.90億美元。不考慮銷售、財務、廣告等費用,我們粗略的計算一下麥當勞的利潤構成,來自直營店的22.01億美元,來自加盟店的73.34億美元,加盟店帶來的利潤遠高於直營店。根據財報分析,麥當勞 50%的運營利潤來自地產出租,這筆帳算下來,麥當勞自己都無法反駁它其實是一家房地產公司了。
然而這種情況不是今天才發生的,早在 1965 年麥當勞上市時,通過特許經營快速擴張的情況就已經發生了,為什麼這么多年過去了,麥當勞沒有明確地給其在 100 多個國家擁有的地產估值?因為麥當勞的房租收益是建立在特許經營權的基礎上的,而它之所以能夠通過特許經營權擁有八成以上的餐廳門店,是因為麥當勞這個品牌,這個金色大M的品牌標志已經與漢堡薯條緊緊聯系在一起,如果將來某一天麥當勞把主營業務更改為地產或者服裝,消費者不一定會買賬,因此它不得不維持著漢堡薯條的品牌形象,好支撐其半個世紀的商業模式。
漢堡也好,房地產也罷,麥當勞真正的「產品」,是其獨特的特許經營權。這個由經濟學家提出來的特許經營權,大概是借鑒了私募基金的組織形式,合夥式基金包括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和一般合夥人(General Partner)。有限合夥人類似於公司股東,以其所投資的金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但不參與基金的日常經營管理,麥當勞公司之於加盟者就扮演了這類角色;一般合夥人是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可以與麥當勞加盟餐廳的所有者對應,只不過他們負責基金的日常管理,而餐廳所有者負責餐廳的經營,如果經營不善,麥當勞有權收回餐廳。
如此一來,麥當勞既保證了企業對品牌的把控,又最大化的整合了資源。麥當勞驗證了特許經營權的成功,某種程度上特許經營權也成就了麥當勞。
2. 麥當勞進入中國大陸,試水特許經營
早在1975年,麥當勞就在香港開設了餐廳。不過,直到1990年10月8日,麥當勞中國大陸的首家餐廳才在中國深圳開張,中文名也隨香港叫了「麥當勞」而不是「麥克唐納」。這家餐廳位於深圳解放路光華樓,有500多個座位,可以同時 用港幣和人民幣結賬。餐廳開業時人山人海,麥當勞深圳400名員工忙不過來,從香港又臨時調來500名員工幫忙。麥當勞的中國熱潮從深圳開始掀起。
1992年,麥當勞在王府井開設了北京第一家餐廳,也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麥當勞餐廳,座位超過700個。當年,吃麥當勞基本屬於高消費,和吃西餐是一個概念。麥當勞也因此成為一種時尚符號,並迅速在中國發展起來。當然,另一家同樣來自於美國的快餐廳肯德基發展得更快。
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市場一直採用直營的方式。直到2003年,麥當勞開始在中國進行特許經營的試點工作,從主動應征的1000多名加盟者中選擇了第一個特許經營持牌人。2003年8月,麥當勞把經營情況非常好的天津一家餐廳以特許經營的方式轉讓給這位應征者,成為麥當勞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家特許經營形式的餐廳。而選擇天津作為第一家試點,主要因為麥當勞天津公司是獨資,而北京、上海等地為合資,獨資公司比較方便轉讓。
在天津店成功的基礎上,麥當勞從2004年開始,向全中國推廣特許經營業務。麥當勞當時計劃到2006年中,在中國內地開出10家左右特許加盟連鎖店。特許經營者被限定為個人,申請加盟者須具備250萬元至32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實力,必須居住在所開設餐廳的社區中,而且還要接受大約1年的專門培訓。
麥當勞當時很樂觀的預期到2008年,1000家店中會有10%的特許加盟店。不過,此後的進展並不順利。麥當勞中國內地的特許經營業務並沒有達到預期,而第一個特許經營持牌人也離開了麥當勞。麥當勞中國大陸業務此前一直由港台人士管理,隨著後來美國本土人員開始介入,原來的高層管理班子也大多離開。
麥當勞在中國大陸推動的傳統特許經營方式似乎有些「水土不服」。於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考察和籌備,麥當勞又決定在中國啟動發展式特許經營模式(Developmental Licensee)。所謂「發展式特許經營」,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地理范圍內,授予被特許發展商運營現有餐廳和開設新餐廳的權利,而麥當勞則按照協議在總營業額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特許經營費用。
2011年,雲南家族企業諾仕達集團旗下的昆明美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為麥當勞首家來自中國大陸的被特許發展商,將負責雲南全省麥當勞餐廳的經營和雲南市場新餐廳的拓展。此後,麥當勞在珠海市場也實施了發展式特許經營。截至2015年底,麥當勞中國超過30%的餐廳由被特許人持有及管理,發展式特許經營市場也達到了16個。
3. 變化的外部環境,創新的主特許經營權模式
在麥當勞、肯德基這樣的洋快餐持續推進中國業務的同時,市場環境已經在發生著變化。從1990年第一家麥當勞餐廳登陸中國大陸市場到2015年,25年間的中國經濟和百姓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年被視為高消費和都市年輕人首選社交場所的洋快餐,已經成為真正的快餐廳。隨著各種以餐飲娛樂為主打的購物中心的崛起,洋快餐忽然變成了其他餐飲方式的補充,以至於在很多購物中心裡甚至已經找不到麥當勞的身影。而經濟發展帶來的房價、員工薪酬、原材物料價格的上漲,也導致了洋快餐利潤率的急劇下降。上海福喜公司等事件也給麥當勞帶來了負面影響。
而此時,肯德基中國也面臨了同樣的困境,以往每年增長的營收開始止步不前了。於是,肯德基的母公司美國百勝餐飲集團的股東們也坐不住了,開始提出分拆百勝中國業務。股東的訴求永遠是盈利要漲,股價才會漲。麥當勞的董事會也要面對這些問題。同時,以星巴克為代表的咖啡文化開始在全球和中國流行起來,股票市值已經直逼麥當勞。
當然,這里還有個大的背景就是,漢堡王等眾多連鎖餐飲品牌正在努力朝著所謂的「輕資產」結構過渡,擁有品牌但不擁有實際經營的餐館,可以從授權經營的加盟店銷售額中抽走一定比例,以此獲得穩定的收入。這也成為麥當勞和百勝餐飲集團的努力方向。
2016年3月,麥當勞中國宣布「計劃引進戰略投資者,以加大對未來發展的投資力度,提升企業競爭力」。官方的說法是「麥當勞的全球振興計劃已初見成效。同時我們高度重視麥當勞中國的發展策略,不斷尋求變革,以加速業務發展,讓我們更貼近顧客和社區。」
到2016年9月,麥當勞已經收到至少三大財團對其在中國及香港店面的收購要約。凱雷與中信集團聯手,TPG與物美商業集團合作,房地產公司三胞集團也對麥當勞這些資產發出要約。終於在2017年1月9日,麥當勞(McDonalds Corp.)達成協議,將把中國業務的控股權出售給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Citic Ltd.)牽頭的一個投資財團。中信股份與凱雷和中信資本將共同收購麥當勞中國大陸和香港業務控制權益,作價20.8億美元。完成交易後,中信股份與中信資本的合資公司(兩者分別持股61.54%和38.46%)、凱雷,以及麥當勞旗下Golden Arches Investments Ltd,將分別持有麥當勞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的52%、28%及20%股權。
麥當勞中國管理公司將獲授予主特許經營權,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經營麥當勞餐廳,期限20年,麥當勞或將抽走中國特許經營店鋪銷售額中的5%-7%。中信、凱雷及麥當勞稱,將進一步發展麥當勞的業務,預計未來五年將在中國大陸和香港開設1,500多家新餐廳。截至2016年12月底,麥當勞在中國大陸的直營和特許經營餐廳超過2,400家,在香港超過240家。根據協議,麥當勞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1,750多家直營餐廳將轉為特許經營。
總的來說,連鎖經營是現代餐飲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擴張模式的選擇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當總公司擁有一個具有相當實力和管理經驗的總部時,可以選擇特許連鎖進行規模擴張。
㈢ 江蘇宏圖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大事記
2015年8月,宏圖高科與國采支付的主要股東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宏圖高科將以1億元現金收購國采支付100%的股權。
2015年2月,宏圖高科公告,將收購港股萬威國際45%股份。此外,萬威國際控股股東向宏圖高科授予認購期權,宏圖高科最終將取得萬威國際不少於50.5%的股權,從而實現絕對控股。
2013年6月,宏圖高科作為主發起人的南京市宏圖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獲得江蘇省金融辦的開業批復,宏圖高科持股40%。
2012年11月,宏圖高科收購三胞集團持有的江蘇銀行1億股股份,占江蘇銀行總股本的1.099%。
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宏圖高科向9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12500萬股,宏圖三胞整體裝入上市公司。
2005年5月,宏圖高科控股股東由宏圖集團變更為三胞集團,實際控制人由江蘇省信息產業廳變更為袁亞非。
㈣ 股票 宏圖高科 價格增資擴股 是利好還是利空
利好,放心拿著吧!
㈤ 為什麼三胞集團持有宏圖高科、南京新百不到30%的股權就可以絕對控股
絕對控股說法不準確,在股權非常分散的情況下出現以30%持股而成為第一大股東,應該說是享有對公司的相對控制權,絕對控制大概是一種自誇之辭。
㈥ 袁亞非的南京新百停牌了,好長時間了,這是怎麼回事
重大利好!!!
南京新百(600682):16億入主英老牌百貨商
■上海證券報
1.553億英鎊(合16億元人民幣),這是南京新百最新披露的收購一英國老牌百貨
商89%股權的最終價格.該價格不僅遠低於此前英國媒體披露的4.5億英鎊,
也低於A
股市場傳聞的2億英鎊.南京新百董秘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5億英鎊只是
此前機構的預測價格,
2億英鎊則與弗雷澤全部股權的估值接近.以公司目前的財務
狀況看,在交割完成前應會啟動融資計劃.
收購價低於市場傳聞
據公告,南京新百計劃在英國設立全資子公司作為收購主體,並由其以自有資金
及債務融資的方式支付1.
553億英鎊現金收購Highland Group股權架構中優先普通
股60.05萬股,
A類普通股888.9萬股,優先股1.51億股股以及B類普通股52.6萬股;本
次交易完成後,南京新百將持有標的公司約89%股權.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25日,Highland
Group資產總計9.14億英鎊,所有
者權益1.06億英鎊.2.02億英鎊的評估值,較其凈資產增值約89.90%.公告稱,增值是
因為Highland
Group旗下的經營實體Houe of Fraer(弗雷澤)歷史悠久,擁有豐富的
品牌資產,商圈資源以及供應商夥伴關系;同時,Highland
Group自私有化之後,各項
財務指標逐步改善,
未來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歐洲零售市場正在復甦,市場對百貨零
售行業估值正在修復.
有媒體報道稱,
在南京新百收購的過程中,曾受到了英國紐卡斯爾聯隊老闆,零
售業"土豪"邁克·阿什利的狙擊,後者從蘇格蘭零售大亨湯姆·亨特爵士處購進11%
股份,並向其他股東發出收購要約.但從南京新百今日披露的報告來看,Highland
Gr
oup的原股東Wet Coat Capital Hofco
Ltd仍持有11.04%的股份.
一個疑問是,此前市場傳聞的4.5億英鎊收購價是怎麼來的呢記者從多位券商人
士處了解到,
在2013年12月,法國的老佛爺百貨曾有意收購弗雷澤,當時麥肯錫估算
收購價格至少4.5億英鎊.英國媒體在報道時,引用該數據進行了交易價格的預測.至
於國內媒體普遍報道的2億英鎊,則是基於Highland
Group的100%股權的估值,由於H
ighland Group在前次私有化過程中承載了約2.5億英鎊的負債,
該收購價也參照了
此前麥肯錫的預估數據.
定增融資預期強烈
南京新百公告稱,
本次交易將極大增強公司的行業地位,交易完成後,公司的資
產規模和業務范圍均將顯著提升,營業收入預計超過百億元人民幣,推進公司穩步實
現成為國內龍頭百貨企業的目標.同時,本次交易將為公司帶來先進的營業模式和商
業資源,
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擁有弗雷澤旗下多個自有品牌,同時與各大國外優質品
牌供應商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此外,弗雷澤擁有先進的線上平台和成熟的網上銷
售模式,公司將藉本次交易啟動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模式的建設.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此次收購將以現金進行支付,而南京新百最新財務數據顯示
,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約8.8億元,並不足以支付此次收購的對價.因此
,
市場預期,南京新百將在近期啟動融資.加之袁亞非控制的三胞集團目前僅持有南
京新百21.98%的股份,持股比較較低,最有可能的融資方式即是對大股東進行定向增
發,在籌措資金的同時提高大股東的持股比例.
㈦ 三胞集團將2.45億股宏圖高科股份質押給誰了
三胞集團有宏圖高科的上市公司的股票,真可厲害了。
㈧ 養老服務產業股票有哪些
為分享政策紅利,上市公司加速布局養老服務產業。雅戈爾(14.63 -2.4%)3月7日披露,公司及下屬公司決定投資10億元設立健康產業基金,主要針對大健康產業具有並購價值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並關注優秀上市公司的定增機會,以及醫療健康產業國有大中型混合所有制改制重組的投資機會。申萬宏源(15.48 +0.98%)王立平認為,未來大健康、養老領域是重點投資方向。雅戈爾成立健康產業基金,打造"醫療健康產業+養老地產"結合模式,投資大健康產業符合未來社會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地產業務也將向養老地產轉型。
南京新百(23.97 -1.52%)2月28日披露,公司擬與三胞集團下屬公司Natali Seculife Holding Ltd公司共同出資3000萬元設立Natali(中國)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南京新百出資1050萬元,股權佔比35%。南京新百參與投資設立Natali(中國),也正是順應了養老服務產業即將爆發的產業趨勢。Natali是以色列領先的提供遠程醫療、緊急救助及社區健康服務的服務商,這一合作將有助於南京新百充分利用Natali的海外資源以及社區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等多方面優勢發展養老服務業務。
華業地產(11.7 -0.26%)今年1月22日公布修訂後的收購方案,計劃21.5億元收購重慶捷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完成前,華業地產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以及礦業開發業務。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在開展原主營業務的同時,新增醫葯 商業和醫療服務業務。華業地產已經提前布局養老地產,2013年設立北京華業康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養老事業及托老所的運營與管理。公司正逐漸完成轉型布局,由房地產跨入醫療+養老領域。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醫療健康和養老產業將作為重點投資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