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版集團股票代碼
Ⅰ 遼寧出版集團的准備上市
2008年6月30日,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通過了數項決策,包括受讓控股集團旗下3家出版社、與2位自然人分別合資成立書業公司。出版傳媒此次受讓完成後,其控股股東遼寧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出版集團)的整體上市接近完成,僅存1家出版社有待注入上市公司。為提升公司圖書選題策劃、發行能力,出版傳媒此次選擇與2位知名策劃人合資,成立圖書策劃公司,以51%的「微弱優勢」控股,並接受2人選擇「資源出資」方式入股。 「整體上市」接近完成
據出版傳媒董事會有關人士介紹,出版傳媒本次增發中,受讓的3家出版社分別為遼寧少年兒童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少兒社)、春風文藝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春風社)和遼寧音像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音像社),均系出版集團全資子公司。其中,少兒社賬面價值約1990萬元,評估價值約2204萬元,增值率約10.8%;春風社賬面價值約225萬元,評估價值約305萬元,增值率約35.9%;音像社賬面價值約291萬元,評估價值約288萬元,略有「貶值」。
作為第一家編輯業務與經營業務打包上市的傳媒公司,出版集團旗下原有11家出版社,2007年年末上市時,其中5家被置入上市公司。公開資料顯示,新聞出版總署在給國務院的《關於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境內上市有關問題的情況報告》中,針對上市時保留在出版集團的6家出版社,初步同意了轉讓給上市公司的計劃。
上述文件顯示:「除遼人社和民族社之外的出版社,可以在條件成熟時通過增發或收購等方式並入發行人」。因此,4家出版社的轉讓「應不存在政策審批障礙」。此次受讓3家出版社後,出版集團基本完成了整體上市,僅留遼寧教育出版社由集團持有,有待注入上市公司。出版傳媒董事會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如上市招股書所述,該社的受讓將「在條件成熟時」再進行。
Ⅱ 關於出版行業上市
要拿出不一樣的概念題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關注未來產品及業態的改造,這樣資本介入才會成功。
作為業內知名的社科類出版策劃人,北京的唐劍(化名)最近忙碌了許多,不僅重慶出版集團上門「談選題」,四川新華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四川文軒)也邀他做策劃總監,負責暢銷書產品線的操盤。
與此同時,眾多著名策劃人被地方出版、發行集團「狩獵」的情況也多了起來。不過這些動作都異常低調,只在出版人的聚會上才傳遞出零星信息:有的人獲得策劃邀請,有的獲得資本投資,有的則被直接「挖腳」。
四川文軒是中國第一家按照上市公眾公司標准和規范設立的大型股份制出版發行企業,主要發起人為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有限公司。同時,四川新華也是全國七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之一。
業內人士認為,四川文軒在人力資源上的攻堅戰只是其加緊上市的步伐之一。原因似乎很簡單,根據加入WTO的承諾,2007年是中國出版分銷行業全面放開的第一年,貌似低調的背後孕育著重大變革,上市正是文化企業重要選擇之一。
政策破冰
眾多出版人受到地方出版、發行集團禮遇相邀只是一個表象,幕後是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突圍和出版發行集團改制上市的資本沖動。這種沖動與政策層面的破冰一脈相連。
2006年7月,《關於深化出版發行體制改革工作實施方案》出台,提出推動有條件的出版、發行集團公司上市融資;鼓勵出版集團公司和發行集團公司相互持股,進行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並購、重組;鼓勵非公有資本以多種形式進入政策許可的領域等等。
幾十天之後的10月17日,整合多時的上海新華傳媒(18.21,0.00,0.00%)有限公司,通過借殼華聯超市(600825.SH),實現了上海新華發行集團核心業務整體上市的戰略。這標志著中國出版發行企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誕生。
今年1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政策法規司司長王濤曾委婉透露,總署已推薦六家國內出版企業上市。幾天前,新聞出版總署署長龍新民再次強調,2007年要切實加強對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分類指導,在總結上海新華傳媒集團上市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推動有條件的出版發行骨幹企業上市融資。
對此,一些改制試點企業頻頻表達出自身上市意願,出版發行集團的上市問題似乎變成了一個難以降溫的話題。
蜂擁上市
《財經時報》獲得的信息表明,新華發行系統的集團公司,上市前景比較明朗,四川文軒最有可能成為今年中國出版發行集團上市的「黑馬」。此外,江蘇新華、安徽新華都在積極備戰上市,但沒有具體時間表。
中國新華書店協會秘書長張雅山告訴《財經時報》:「新華發行系統的資產一般都歸各地方管理,上市工作也多由地方主導,一般要將後勤、旅遊、酒店、地產等非主營業務剝離後,才能將圖書經營業務等優質資源注入集團等待上市。」
按照張雅山的解讀,資產規模十幾億,三年以上持續盈利,且達到20%以上利潤率的發行集團比較容易受資本青睞。
據了解,四川文軒是發行企業里較早拿到上市「名額」的,但四川文軒上市路途並不順利。四川文軒成立於2005年,囊括了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旗下圖書、音像產品連鎖等業務,號稱凈資產11億元人民幣。
成立之時的四川文軒就表態要爭取在2006年實現國內A股上市,當時預計融資10個億,但直到2007年3月,四川文軒的上市依然在「准備中」。
3月2日港股市場有消息稱,四川文軒等新股有望在短期內展開上市聆訊,集資15.6億港元。而四川文軒出版事業部總經理王益在接受《財經時報》采訪時表示:「進展不方便透露,如果有消息會有正式公告。」
《財經時報》的調查顯示,被看好的六大出版巨頭(遼寧出版集團、四川出版集團、廣東省出版集團、江西出版集團、湖南出版集團和外研社)均稱上市工作都在「推進中」。但部分出版集團上市遭遇了暗礁,有的集團甚至已經表示上市並不是融資的唯一選項。
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去年3月就傳出要在香港上市的遼寧出版集團希望募集資金超過5億元人民幣,為此還進行了經營性資產的拆分。但遲至今日,遼寧出版集團並無太多進展。
「遼寧出版集團目前還沒上市的原因很多,有時候領導意見也很重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者告訴《財經時報》。「不過幾大出版集團都在按照上市公司要求加速規范改造,由於編輯機構和經營性資產需要拆分,所以出版集團直接上市還有待加速,畢竟目前內容編輯方面的資產還沒開放。」
江西出版集團董事長鍾建華則透露了好消息:「江西出版集團正在進行股份公司改造,積極籌備發行集團、書報刊集團,並有望明年上市。」
盈利模式待突破
「我們曾有望借殼誠成文化上市,集團現在上市的目標依然沒變。但是先通過私募再上市,還是直接IPO有待比較。時間表並不重要,核心是找到出版界一個新的盈利模式。」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常務副總經理龔曙光告訴《財經時報》。
事實上,是否能成功上市並被認可,最關鍵的是企業的盈利模式和可持續發展動力。除了未能全面開放的出版編輯業務,包括發行、廣告、印刷、物流等都可成為出版發行集團優質資產上市的「打包方案」。
龔曙光表示,出版集團紛紛上市,首先要有區別,「要拿出不一樣的概念題材,拿出不同的盈利模式,關注未來產品及業態的改造,這樣資本介入方成。」湖南出版集團也在探討網路出版、電子雜志、手機報等新型盈利模式。
無論如何,上市後持續表現良好將是資本對出版發行集團上市的必然要求。「傳統出版規模在縮小,網路出版分流、教材降價、閱讀人群減少等等,都是正在籌備上市的出版集團所面臨的難題。此外,專業的出版上市輔導機構的缺失也是新難題,畢竟這些機構要了解中國出版發行的游戲模式。」龔曙光說。
Ⅲ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是多少 啊
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沒有上市,但有一個控股28.70%的子公司上市了,叫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地傳媒,代碼000719
Ⅳ 傳媒行業上市公司有哪些
1、順網科技(300113):
杭州順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05年7月,是領先的網吧平台服務商。基於已有平台規模發展出的媒體平台——星傳媒,已經成為互聯網內容廠商重要的媒體及營銷平台,為超過數百家的合作夥伴提供了服務。
作為全國高新軟體企業,順網發展10年來得到了國家、省、市、區領導的大力支持,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杭州市十佳文明辦網示範單位》、《杭州市十佳科技創新企業》、《杭州市最具投資價值企業》、《高速成長企業》等榮譽稱號。
2、北巴傳媒(600386):
北京巴士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9年6月18日,於2001年1月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001年2月16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共有資產43.12億元,總股本40320萬股,主要經營城市及省際公交客運、旅遊客運及公交廣告等相關業務,2006年3月實施了股權分置改革。
3、皖新傳媒(601801):
皖新傳媒是一支股票,專注於出版發行領域,主要從事教材、一般圖書和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等,其主要經濟指標居中部地區之首,已成為初具行業整合能力的區域性出版物發行龍頭。皖新傳媒股於2010-01-05發行。
皖新傳媒專注於出版發行領域,主要從事教材、一般圖書和音像製品的批發、零售等,其主要經濟指標居中部地區之首,已成為初具行業整合能力的區域性出版物發行龍頭。
4、出版傳媒(601999):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原名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 年1月份經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名稱變更為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5、粵傳媒(002181):
1992年12月,經批准,設立清遠建北大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4月,清遠建北大廈股份有限公司與清遠市建北企業集團公司合並重組,設立清遠建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以定向募集方式增資擴股。1993年4月28日,經中國證券交易系統有限公司批准,本公司定向募集法人股在NET系統上市流通。
Ⅳ 影視傳媒概念股龍頭有哪些
600088中視傳媒
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注冊於上海浦東,1997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證券代碼600088),北京、江蘇無錫、廣東南海、浙江杭州四地均設有分支機構。作為中央電視台控股的一家傳媒類A股上市公司,中視傳媒主營影視拍攝、電視節目製作與銷售、影視拍攝基地開發和經營、影視設備租賃和技術服務、媒體廣告代理等業務。000917電廣傳媒
300027華誼兄弟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一家知名綜合性民營娛樂集團,由王中軍、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創立,1998年投資著名導演馮小剛的影片《沒完沒了》、姜文導演的影片《鬼子來了》正式進入電影行業,因每年投資馮小剛的賀歲片而聲名鵲起,隨後全面進入傳媒產業,投資及運營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唱片、娛樂營銷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並且在2005年成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
601999出版傳媒
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原名遼寧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 年1月份經遼寧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名稱變更為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600888博瑞傳播
成都博瑞傳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瑞傳播」)是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的上市公司。博瑞傳播自1999年實施重大重組以來,堅持對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通過參股、控股及重大資產置換,注入具有高成長性和高回報的優質傳媒經營資產,完成了產業轉型和升級,確立了公司傳媒經營主業的發展優勢。截至2008年底,公司總資產13.92億元、凈資產10.19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2億元,在上市公司「文化傳播行業」中以其綜合效益指標排名第一。
600825新華傳媒
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華傳媒」)承繼了新華書店70年的光榮傳統,是我國文化戰線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國出版發行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成為一家綜合性傳媒類上市公司。
600037歌華有線
北京歌華有線電視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華有線』)於1999年9月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唯一一家負責北京地區有線廣播電視網路建設開發、經營、管理和維護的網路運營商,公司從事廣播電視節目收轉傳送和廣播電視網路信息服務,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核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5月13日,入選第三屆「文化企業30強」。
Ⅵ 沈陽A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1、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沈陽第一機床廠、中捷友誼廠、沈陽第三機床廠和遼寧精密儀廠四家聯合發起,於1993年5月成立,經沈陽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沈體改199231號文件批准設立的股份制企業。
1996年7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審字1996112號文件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5,400萬元,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為215,823,518元,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000410。是沈陽機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旗下企業。
2、東北制葯
東北制葯創建於1946年,全稱東北制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最大的以化學合成為主、兼有生物發酵和制劑產品的綜合性制葯工業企業之一,東北制葯集團是中國醫葯產品重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企業資產總額達87.6億元[1],現有員工1.1萬餘人,年銷售收入近90億元。
3、沈陽惠天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惠天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原沈陽熱力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為沈陽市熱力供暖公司,國家大型二級企業,成立於1980年5月22日,是東北地區歷史最長,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集中供熱企業。
4、沈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沈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坐落於中國的工業重地遼寧省沈陽市,是國家512戶和遼寧省60戶重點企業之一,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重點氯鹼企業前列。公司主導產品以氯鹼為龍頭,以氯鹼兩翼高附加值為核心,形成了燒鹼、鹽酸、液氯、糊用聚氯乙烯樹脂等產品鏈。
5、奧維通信
前身為沈陽奧維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12月21日。2005年9月15日,經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2005]252號文批准,奧維有限整體變更為奧維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同年9月26日,在沈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辦理了變更登記手續,注冊資本為6,208.58萬元。
同年9月29日,奧維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奧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2月6日,公司注冊資本增加至8,000萬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東北制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陽惠天熱電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奧維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