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集團股票高管變更
北汽集團旗下多個板塊將進行人事調整,涉及北汽股份、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車、北汽福田等整車板塊,以及海納川、研究總院等研發供應板塊。據了解上述板塊一把手都將出現變化,這是北汽集團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人事調整。
現北汽股份副總裁黃文炳將升任北汽股份總裁;現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劉宇將升任北汽集團總經理助理;現北汽股份總裁陳宏良將升任北汽集團總經理助理兼經營管理部部長;現北京越野副總經理王磊將升任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院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② 姜德義「動刀」,北汽集團大規模人事調整拉開帷幕
在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上任五個月後,隨著新一年的到來,北汽集團旗下多個板塊正在迎來人事調整。
12月28日,北汽福田發布公告稱,鞏月瓊將接替張夕勇擔任董事長一職,總經理則由常瑞擔任。而這一調整也被外界視為北汽集團此輪人事大調整的開端。
有消息稱,除北汽福田之外,此輪調整還將涉及北汽股份、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車等整車板塊,以及海納川、北京汽車研究總院等研發和供應鏈板塊。
具體來說:
現任北汽新能源黨委書記、總經理劉宇或將被升任北汽集團總經理助理,以及北汽新能源董事長,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黨委書記、董事長等職。
北汽股份副總裁黃文炳升任北汽股份黨委書記、總裁。
原北汽股份總裁陳宏良升任北汽集團總經理助理兼經營管理部部長。
原北汽越野車主管研發的副總經理王磊升任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院長,同時兼任北汽越野車研究院院長。
原北京汽車研究總院院長謝偉調任北京海納川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北汽集團副總經理蔡速平不再兼任海納川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同時北汽國際黨委書記、總經理李金鋼調任海納川總經理。
據悉,此次調整不僅是繼9月份劉詩津出任北汽營銷公司董事長之後,姜德義治下的又一次組織變革,也將是北汽集團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涉及面最廣的一次人事調整。
今年7月底,姜德義接替在北汽任職近二十年的徐和誼,成為北汽集團新任董事長,北汽集團正式進入姜德義時代。雖然在接任這一職位之後,姜德義一直頗為低調,鮮少出席相關發布會,但對於當下的北汽集團而言,發展自主品牌依然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從此次的大范圍人事調整之中也可見一斑。
2019年,北汽集團以「高、新、特」戰略為指導開始新一輪的品牌調整。2019年10月,北汽集團將旗下的紳寶品牌與北汽新能源整合為BEIJING品牌,並在今年成立了全新的北京汽車藍谷營銷服務有限公司。
雖然從BEIJING汽車今年6月推出的首款燃油車型BEEIJING-X7的銷量來看,其上市至今累計銷量已突破2萬輛,並且在口碑上也擺脫了消費者對北汽自主的固有認知。但是在新能源車型方面,其銷量表現卻並不好。
數據顯示,受內外環境影響,1-11月,北汽新能源的累計銷量為24877輛,同比下降78.18%。下跌幅度遠超行業整體。
按照北汽集團的規劃,明年,BEIJING-X7的純電版本、全新X5、全新EX5、全新EX3等車型將陸續到來。而此次的管理層調整,也正是為未來自主板塊的新發展鋪路。
③ 北汽發表北汽德奔股權變動聲明 北汽戴姆勒依舊保持合作夥伴關系
車家號的網友,大家好!今天選車網為您帶來北汽德奔股權變動的最新消息,請點擊關注選車網,第一時間了解最新的汽車資訊。
選車君觀點:近段時間北汽德奔的股權變動可謂是一個熱點話題,也讓眾多業內外人士猜疑是不是以後「北京賓士」這個稱號就不復存在了?此次北汽官方出面發表聲明不僅打消了眾多業內外人士心中的疑慮,也讓很多謠言不攻自破。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車企高層開年巨震:3個月26位高管被換,副總裁以上佔8成
▲趙剛(圖源網路)
零跑汽車的首款車S01在2019年1月正式上市,由於定位較為小眾,且售價並無顯著優勢,S01在上市後市場表現與官方預期相差較大,這款車的交付時間還出現了延期的問題,2019年銷量遠未達到最初預期的1萬輛。
在新造車公司興起之後,為了快速進入汽車行業很多新造車公司都高薪從傳統車企挖人,為了實現更好的理想抱負,也為了更好的待遇條件,很多傳統車企工作人員也進入了新造車公司。
但隨著時間的推進,新造車公司的資金、管理、產品等方面的問題也開始暴漏出來了,多個來自傳統車企的高管又開始迴流到傳統車企去了,新造車公司正在面臨最難捱的時刻。
結語:車企急需提振銷量,度過寒冬
目前國內外都還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也都陷入了停滯,為了在疫情結束後能夠更好的發展,車企需要在這段時間內完善自身的結構體系,換帥成為了車企最好的選擇。
一個好的領導者確實能夠改變一支隊伍的狀態,為了提振銷量,多個車企的高層都發生了變動,尋找資歷更加豐富的領導人來帶領企業前進。
在汽車業的長期發展中,也確實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這也是車企選擇更換高層的信心來源,不過這並不是一劑靈丹妙葯,如果用人不當可能會引發更嚴重的危機。
至於這些公司更換領導人之後會發生什麼變化,還需要等時間來證明,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車市寒冬對車企的持續影響,車企高管變動的情況還會繼續發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⑤ 北汽集團的公司架構
據悉,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由6家股東組成,除北汽集團以51%的股比成為控股股東外,首鋼股份有限公司以18.31%的股比成為第二大股東,北京市國資公司、現代創新控股公司及京能集團分別持股13.18%、7.75%和4.76%,而北京市國資委直屬的投融資平台——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也持股5%。各發起人以股權、實物資產或者現金出資,凈資產達到100億元以上,摺合為股本50億元。
資產內容方面,北汽股份公司囊括北汽旗下主要的乘用車優質資產,包括北京現代中方股權資產、北汽有限、北汽乘用車事業部、北京汽車研究總院、北汽新能源事業部、北汽動力總成事業部等。股份公司成立後,包括北京賓士的中方股權等優質資產也將陸續注入。
據悉,北汽股份公司在組建過程中,得到了各發起人的積極支持。對此,北汽股份公司總經理韓永貴認為,原因有三:首先,各發起人原來與北汽控股已有很好的合作關系,並且在過去的合作中已獲得了很豐厚的回報;其次,各發起人對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對北汽自主品牌乘用車均十分看好;第三,北汽股份公司的組建也符合了北京市政府發展高端製造業、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發展要求,並獲得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中,國資中心作為新的股東加入,即是政府支持的重要體現。
⑥ 或因為疫情今年開年,車企高管更替明顯少於去年同期!
常言道,換帥如換刀。或為了追求新年新氣象,或因為自身組織架構定期調整的需要,每年的開年頭兩個月都是車企換帥的「高發期」。
還記得2019年剛開年的時候,包括吉利、北汽同日調整組織架構大規模人事換防、戈恩事變後日產高層頻繁變動、觀致引入日本高管團隊、鄭剛從北汽新能源辭職、魏燕欽加盟華人運通、羅思博擔任神龍汽車總經理……
2019年車企高管人事變動潮隨之開啟,據統計整個2019年有多達83位車企高管進行了履新。
而邁入了2020年,除了豐田和東風悅達起亞在去年年末就已經定下了今年的高管定期更替計劃之外,今年前兩個月就只有本田中國宣布了現任本田執行董事兼歐洲地區本部長井上勝史接替水野泰秀出任本田中國本部長。據悉,該人事任命將於2020年4月1日正式生效執行。
彷彿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時間,車企都採取了「以穩為上」,每年「傳統」的車企高管變動潮也並未到來。
然而,這片寧靜終於在近日被打破。
天際汽車和極星兩家車企先後宣布換帥。這究竟是2020年車企高管變動潮的正式開啟,還是特殊時期的特定個例?
四天之內,兩家車企宣布高管更替
2月28日晚,天際汽車宣布,陳敏出任天際汽車首席營銷官(CMO)一職,全面負責市場與傳播、銷售與新零售、大客戶戰略、售後服務及移動能源業務,該任命已於2020年3月1日起生效。而原天際汽車董事、聯合創始人、CMO向東平因個人原因卸任。
巴菲特曾說過,一位因業績輝煌而聞名的經理人去執掌一家因業績不佳而聞名的公司時,不變的將是這家公司的名聲。這也說明了一家企業要想有質的改變,往往需要的是企業本身的更新,跟高管其實關系並沒有那麼大。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去年也曾公開表示,前幾年很多中國企業犯了一些錯誤,就是做企業的人以為自己也會是一個好投資者,其實做企業跟做投資是兩回事情。「很多做投資的人也以為自己能當企業家,經常換CEO,這是愚蠢,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技能。」
頻繁更換高管,實則意味著公司在戰略上的搖擺,而在行業下行時候想「翻身」革新,更需要多一點耐心和堅持。
馬曰:
或許兩家宣布換帥的車企都有自己不得已的原因,或是本就有此調整計劃,只不過在按部就班地進行。這並不能說明,換帥大潮就此拉開。再加上疫情的出現,使得更多的車企有了時間去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而高管們也在實時調整自己。此時多給他們一些時間,比盲目地換帥或許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幫助。
疫情終將過去,而車企的發展前路仍將繼續,到底是以穩為上,還是積極求變,可能需要各車企好好衡量一番利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北汽集團股票代碼
北汽集團沒有整體上市,集團下現在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福田汽車,股票代碼為600166。根據新聞來看北汽下屬的北汽股份、海納川股份和鵬龍股份將分別獨立上市,上市時間互不限制。北汽股份的上市計劃定於2012年,接下來上市的是海納川和北汽鵬龍。福田汽車的後勢走勢可登陸股博士對股票進行評測
⑧ 徐和誼卸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接任
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北京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正局級)王建中宣讀市委、市政府任免通知,徐和誼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接位。
公開資料顯示,徐和誼於2006年開始擔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在位14年,徐和誼將北汽集團從立足北京的中國汽車品牌發展成如今連續多年躋身全球500強的汽車集團巨擘,功勛卓著。
在位期間,徐和誼曾提出了「走集團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把北京汽車工業建設成為首都經濟高端產業重要支柱和現代製造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戰略。
此後,他主導成立北京現代與北京賓士兩大合資公司,並推動北汽越野車的獨立發展。並且,在其不斷努力下,北汽集團花費巨資成為戴姆勒集團的股東。北京現代,北京賓士,北汽新能源的成長,arcfox品牌的落成,都有徐和誼的很大功勞。
隨著徐和誼退位,北汽集團往日的榮耀告一段落,進入姜德義時代。接下來,北汽集團下一步怎麼走?值得關注。來自地產的姜董事長能不能帶領北汽集團沖上新的高峰?還有待觀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⑨ 傳北汽新能源整合加快,高管再次調整
近日,相關人士透露,李玉軍將不再擔任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出任A事業部(即ARCFOX部門)高管,負責北汽新能源部分業務。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李江柳將不再擔任行政職務,只是保留待遇。同時,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兼采購部部長張凱也將擔任A事業部高管。
據了解,李玉軍除了擔任過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還曾擔任過北汽新能源技術總監;李江柳為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負責北汽新能源車身內外飾和車型研發工作,在2020年10月調整中,車身內外飾工作則劃分給加入不久的新任副院長齊向陽;此前,張凱為北汽新能源總經理助理兼采購部部長。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北汽集團整合新能源業務整合比較緩慢。原因是高管相對較多,背景各異,有從北汽新能源成長提拔,有北汽其他單位輸入,還有外界招聘進入。
「除了高管調整為外所知,還涉及部門與人員優化等問題。」上述人士透露,「北汽希望能打破人事機制困惱,在機制上更靈活,祛除沉珂。」
⑩ 北汽集團黨委書記徐和誼卸任 金隅集團姜德義接棒 | 汽車產經
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長(正局級)王建中宣讀市委、市政府任免通知,徐和誼將卸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而徐和誼的接替者並非此前業內盛傳的徐和誼副手張夕勇、陳宏良等人,是金隅集團董事長姜德義。
徐和誼於2006年開始擔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全方位統籌北汽業務。其在職期間,提出了「走集團化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把北京汽車工業建設成為首都經濟高端產業重要支柱和現代製造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戰略,引入現代與賓士,促成北汽合資業務發展壯大。
2002年,徐和誼引入當時不被看好的韓系車。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北京現代項目創造了從雙方正式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224天、到公司正式揭牌僅用371天、到第一輛轎車下線僅用436天等三項中國汽車工業合資合作新的紀錄。憑借伊蘭特等車型暢銷,北京現代在2004年便成為國內銷量第五車企。
隨後,在徐和誼的主導下,北汽集團與戴姆勒達成合作,2005年,北京賓士成立。2019年,北京汽車營收1746.3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北京賓士營收1551.5億元,占公司總營收比例高達88.8%,成為北汽集團的「利潤奶牛」。
此外,北汽集團合縱連橫,完成了國內布局,並成功進軍通用航空產業,徐和誼帶領北汽集團在資本市場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讓北汽股份在港交所的上市。
資料顯示,姜德義出生於1964年,籍貫遼寧新賓,曾學習鋼鐵冶金專業。1986年,姜德義正式參加工作,2009年6月畢業於北汽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屬博士研究生學歷。 2015年7月起,姜德義擔任北京金隅集團董事長。
金隅集團屬國有獨資企業,其經營業務涉及傢具製造、建築材料製造、房地產,與汽車產業關聯甚小。與北汽集團相比,金隅股份規模偏小,金隅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約918.29億元,北汽同期營收則破5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