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集團股份 » 股票發行市場利益集團理論

股票發行市場利益集團理論

發布時間: 2021-09-04 11:42:05

⑴ 股票發行制度主要有幾種各自的內容是什麼

從各國證券市場的實踐來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主要有三種類型:審批制、核准制和注冊制。上額度管理和指標管理屬於審批制,通道制和保薦制則屬於核准制。

1、審批制:

從「額度管理」到「指標管理」

審批制的行政干預程度最高,適用於剛起步的資本市場,由於在監管機構審核前已經經過了地方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的「選拔」,因此審批制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要求不高,只需作一般性的信息披露,其發行定價也體現了很強的行政干預特徵。

在資本市場建立之初,股票發行是一項試點性工作,哪些公司可以發行股票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需要有一個通盤考慮和整體計劃,也需要由政府對企業加以初步遴選。一是可以對企業有個基本把握,二是為了循序漸進培育市場,平衡復雜的社會關系。再者,當時的市場參與各方還很不成熟,缺乏對資本市場規則、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的深刻認識,因此,實行額度管理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為了擴大上市公司的規模,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1996年新股發行改為「總量控制、限報家數」的指標管理辦法。同時,為了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發行股票,改革後的監管政策明確要求,股票發行要優先考慮國家確定的1000家特別是其中的300家重點企業,以及100家全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企業和56家試點企業集團,並鼓勵在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的企業發行股票並上市。

2、核准制:

從「指標管理」到「通道制」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審批制的弊端顯得愈來愈明顯。第一,在審批制下,企業選擇行政化,資源按行政原則配置。上市企業往往是利益平衡的產物,擔負著為地方或部門內其他企業脫貧解困的任務,這使他們難以滿足投資者的要求,無法實現股東的願望。第二,企業規模小,二級市場容易被操縱。第三,證券中介機構職能錯位、責任不清,無法實現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第四,一些非經濟部門也獲得額度,存在買賣額度的現象。第五,行政化的審批在制度上存在較大的尋租行為。

由於審批制明顯阻礙了資本市場規范發展,因此,1999年實施的《證券法》對發行監管制度作了改革,其第十五條明確規定:「國務院證券管理機構依照法定條件負責核准股票發行申請。」2000年3月6日,《股票發行核准程序》頒布實施,標志著核准制的正式施行。

核准制是證券監管部門根據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股票發行條件,對按市場原則推選出的公司的發行資格進行審核,並做出核准與否決定的制度。核准製取消了由行政方法分配指標的做法,改為由主承銷商推薦、發行審核委員會表決、證監會核準的辦法。核准制最初的實現形式是通道制。

核准製取代審批制,反映了證券市場的發展規律,表明一家企業能否上市,已經不再取決於這家公司能否從地方政府手中拿到計劃和指標,取而代之的是企業自身的質量。從審批制到核准制的轉變,體現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反映了證券監管思路的變化,表明中國的證券市場監管逐步擺脫計劃經濟思維方式的束縛。因此,從審批制到核准制,「絕不僅僅是從計劃分配製向委員會舉手的形式上的突破。」

3、核准制的優化:

「保薦制」代替「通道制」

通道制下股票發行「名額有限」的特點未變,但通道制改變了過去行政機制遴選和推薦發行人的做法,使得主承銷商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股票發行風險,並且獲得了遴選和推薦股票發行的權力。通道制的缺陷也是明顯的。第一,通道制本身並不能真正解決有限的上市資源與龐大的上市需求之間的矛盾,無法根本改變中國資本市場深層次結構性失衡的問題。第二,通道制帶有平均主義的色彩。只要具有主承銷資格,實力再強,手中項目再多,也只有8個通道,規模再小,也不少於2個通道。這種狀況下,大小券商的投行業務有分散化的傾向,這導致投行業務中的優勝劣汰機制難以在較大范圍內發生作用,不利於業務的有效整合和向深度、廣度發展。第三,通道制對主承銷商的風險約束仍然較弱,不能有效地敦促主承銷商勤勉盡責。因此,通道制只能是中國股票發行制度從審批制向核准制轉變初期的過渡性措施和階段性產物,它依然帶有計劃干預的影子。

核准制下的實質性審核主要是考察發行人目前的經營狀況,但據此並不能保證其未來的經營業績,也不能保證其募集資金不改變投向,更不能在改變投向的情況下保證其收益率。中國有相當比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當年,或者上市後一年內出現虧損或業績大幅下滑(即媒體所稱的「變臉」)、募集資金變更等現象,有些上市公司內部運作還很不規范,存在比較多的大股東侵犯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為了在現有框架內最大程度地發揮核准制的作用,系統提高中國上市公司質量,增強中介機構對於發行人的篩選把關和外部督導責任,促使中介機構能夠把質量好、規范運作的公司推薦給證券市場,中國證券監管部門正在引入保薦代表人制度,變「關口式監管」為「管道式監管」。

保薦人制度的引入將試圖通過連帶責任機制把發行人質量和保薦人的利益直接掛鉤,使其收益和承擔的風險相對應。保薦人對於行業和公司價值判斷的專業水平及工作作風,將對其保薦績效和業務收益形成直接影響,並最終決定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如果保薦人督導不力,在保薦責任期間出現嚴重的大股東、董事或者經理層對上市公司的利益侵佔等現象,保薦人將承擔連帶責任。所以,保薦人為了減少上市公司行為不規范而給自身帶來督導不力的連帶責任風險,其必須十分重視對大股東的資質和誠信進行充分調查,同時,還需要採取必要的方式(比如簽定協議)以對大股東行為進行有效約束。

⑵ 論述股票發行管理制度

第一章導論第一節選題的緣起第二節目的和意義第三節研究思路、創新點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研究的理論基礎及文獻回顧第一節股票發行監管理論第二節相關文獻回顧第三章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回顧第一節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演變的時代背景第二節中國股票市場發行監管制度演變歷程第四章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國際比較第一節國外主要證券市場的發展和管理體制介紹第二節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研究第三節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研究第四節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簡要比較第五節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國際比較第五章利益集團理論基礎上的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分析第一節利益集團理論第二節中國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形成、特點及利益沖突第三節中國股票市場發行監管制度變遷的利益集團理論分析第六章誠信理論基礎上的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分析第一節關於誠信的基礎理論第二節什托姆普卡的信任文化社會生成模型及其實踐性建議第三節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變遷:基於什托姆普卡誠信理論的解釋第四節加強和完善股票市場誠信建設的對策第七章完善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意義第一節資本市場之於國家意義第二節我國資本市場安全性需提高第三節優化股票發行監管制度,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第八章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優化建議第一節重塑股票發行監管理念和原則第二節優化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建議

⑶ 股票發行的監管制度包括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的緣起
第二節 目的和意義
第三節 研究思路、創新點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研究的理論基礎及文獻回顧
第一節 股票發行監管理論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
第三章 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回顧
第一節 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演變的時代背景
第二節 中國股票市場發行監管制度演變歷程
第四章 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國際比較
第一節 國外主要證券市場的發展和管理體制介紹
第二節 發達市場經濟國家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研究
第三節 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研究
第四節 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簡要比較
第五節 我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國際比較
第五章 利益集團理論基礎上的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分析
第一節 利益集團理論
第二節 中國證券市場利益集團的形成、特點及利益沖突
第三節 中國股票市場發行監管制度變遷的利益集團理論分析
第六章 誠信理論基礎上的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分析
第一節 關於誠信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什托姆普卡的信任文化社會生成模型及其實踐性建議
第三節 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變遷:基於什托姆普卡誠信理論的解釋
第四節 加強和完善股票市場誠信建設的對策
第七章 完善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意義
第一節 資本市場之於國家意義
第二節 我國資本市場安全性需提高
第三節 優化股票發行監管制度,促進資本市場發展
第八章 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優化建議
第一節 重塑股票發行監管理念和原則
第二節 優化中國股票發行監管制度的建議

⑷ 什麼叫利益集團它是怎樣界定的分類主要按幾大標准分類分哪些類呢利益集團有哪些主要的理論呢

利益集團,也可以叫利益群體,也就是相關利益人的統稱。這兩年在經濟法中提得比較多。比如說企業價值的利益群體有:所有者(股東)、債權者、職工、客戶、供應商、政府等。
利益群體的這種說法在各個方面都可以使用。在國際關系方面,常可以指特定的一個范圍內的國家或地區。等等諸如此類的,可以自己推想咯

⑸ 股票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的關系是什麼

(1)發行市場是流通市場的基礎,有了發行市場的股票供應,才會有流通市場的股票流通。
(2)流通市場是發行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流通市場的轉讓交易話動,股票就失去了流動性。
(3)股票的發行市場與流通市場是互為條件、相輔相成的,兩級市場密不可分。

⑹ 如何理解股票發行市場被稱為風險資本的黃金收獲方式

股票發行是有風險。風險很大,而且投資黃金的生活方式也是有很大的風險。

⑺ 簡述股票發行時通行的三種定價方法

股票發行時通行的三種定價方法如下:

1、市盈率法。通過市盈率法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為:發行價格=每股凈收益X發行市盈率。

2、凈資產倍率法。發行價格=每股凈資產值X溢價倍數。

3、現金流量折現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據此計算出公司凈現金流量值,並按一定的折扣率折算未來現金流量,從而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方法。

由於金融機構一般都有較雄厚的資金,可以預先墊支,以滿足上市公司急需大量資金的需要,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都願意將其新發行的股票一次性轉讓給證券商包銷。如果上市公司股票發行的數量太大,一家證券公司包銷有困難,還可以由幾家證券公司聯合起來包銷。

(7)股票發行市場利益集團理論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在選擇股票上市的時機時,經常會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在籌備的當時及可預計的未來一段時間內,股市行情看好。

(2)要在為未來一年的業務做好充分鋪墊,使公眾普遍能預計到企業來年比今年會更好的情況下上市;不要在公司達到頂峰,又看不出未來會有大的發展變化的情況下上市,或給公眾一個成長公司的印象。

(3)要在公司內部管理制度,派息、分紅制度,職工內部分配製度已確定,未來發展大政方針已明確以後上市,這樣會給交易所及公眾一個穩定的感覺,否則,上市後的變動不僅會影響股市,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暫停上市。

⑻ 國際國內著名的股票市場的交易理論有用的有哪些呢

建議關注股市尋寶圖——30均線。經典理論首推道氏理論。江恩理論對實戰有一定的貢獻。艾略特波浪理論也可參考。

⑼ 股票發行市場和股票流通市場兩者的關系

股票市場是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場所。根據市場的功能劃分,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
發行市場是通過發行股票進行籌資活動的市場,一方面為資本的需求者提供籌集資金的渠道,另一方面為資本的供應者提供投資場所。發行市場是實現資本職能轉化的場所,通過發行股票,把社會閑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由於發行活動是股市一切活動的源頭和起始點,故又稱發行市場為「一級市場」。
流通市場是已發行股票進行轉讓的市場,又稱「二級市場」。流通市場一方面為股票持有者提供隨時變現的機會,另一方面又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投資機會。與發行市場的一次性行為不同,在流通市場上股票可以不斷地進行交易。
發行市場是流通市場的基礎和前提,流通市場又是發行市場得以存在和發展的條件。發行市場的規模決定了流通市場的規模,影響著流通市場的交易價格。沒有發行市場,流通市場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一定時期內,發行市場規模過小,容易使流通市場供需脫節,造成過度投機,股價颶升;發行節奏過快,股票供過於求,對流通市場形成壓力,股價低落,市場低迷,反過來影響發行市場的籌資。所以,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是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整體。

熱點內容
有了公司股權怎麼交社保 發布:2025-08-16 00:22:02 瀏覽:273
農村股權證政策什麼時候落實 發布:2025-08-16 00:11:57 瀏覽:244
你有一百萬會怎麼理財 發布:2025-08-16 00:06:52 瀏覽:556
foflof是什麼基金 發布:2025-08-15 23:06:22 瀏覽:118
金融風險臨近怎麼辦 發布:2025-08-15 22:55:45 瀏覽:968
貨幣贖回額度怎麼處理 發布:2025-08-15 22:39:04 瀏覽:823
新鄭企業股權怎麼評估 發布:2025-08-15 22:33:27 瀏覽:628
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怎麼劃分 發布:2025-08-15 22:28:31 瀏覽:179
個人轉讓股權怎麼計算資產負債表 發布:2025-08-15 22:22:26 瀏覽:522
招聯金融借二千一年利息是多少 發布:2025-08-15 22:14:32 瀏覽: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