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集團股份 » 上海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上海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1-15 03:41:21

Ⅰ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有哪些

1、《歌女紅牡丹》是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張石川執導,洪深編劇,胡蝶、王獻齋主演的劇情片,於1931年3月3日在上海光陸大戲院試映、1931年3月15日在新光大戲院公映。該片講述了歌女紅牡丹在嫁給生活墮落的丈夫陳發祥後,不僅受盡折磨和痛苦,藝術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她毫無怨言終將丈夫感動的故事。

Ⅱ 趙丹周璇等人主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是

《馬 路 天 使》是明 星 影 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袁牧之執導,趙丹、周璇、魏鶴齡等主演。該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紅與吹鼓手陳少平之間的愛情故事。1937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Ⅲ 趙丹周璇等人主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是

出自1937版的《馬路天使》。

該片以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為背景,講述了社會底層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紅與吹鼓手陳少平之間的愛情故事。1937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

劇情簡介

1930年代,小雲(趙慧深飾)和小紅(周璇飾)被人騙到上海賣給琴師和妓院老鴇夫婦,小雲被迫做了暗娼,小紅年紀尚小,又天生有一副好嗓子,便隨琴師去茶樓終日賣唱。姐妹兩人住在貧民窟,在她們對面,住的分別是報販老王和吹鼓手陳少平(趙丹飾)。

因為閑來無事時陳少平常同小紅對窗玩鬧,兩人對彼此都逐漸產生感情。小紅賣唱時被流氓古成龍纏上,對方欲強霸她為妾,小紅找陳少平商量對策,兩人本想藉助律師將正義伸張,不想律師雙眼只認錢,無奈之下只得逃走,而這一過程中,老王對小雲由憐生愛,可是小雲卻因自卑不敢正視。

琴師偶知陳少平與小紅下落,放風給古成龍,古成龍趕到小紅住處時,屋裡只有她和小雲,兩人生命危在旦夕。

Ⅳ 明星影片公司的拍攝影片簡介

「明星」最早的四部試驗影片,有三部是滑稽片,第四部是所謂時事片;都是鄭正秋編,張石川導演的。頭一部叫《滑稽大王游華記》。那時卓別林主演的影片正在上海走紅,張石川想叫這位滑稽大王也替自己賺幾張鈔票,就請鄭正秋編了這么個故事:假設卓別林到了上海,由於生疏,鬧了一連串的笑話。扮演卓別林的是曾在「新世界」馬戲班裡當小丑的英國人李卻·倍爾。
第二部笑片也是鄭正秋編的,叫作《擲果緣》。描寫一個水果商人愛上醫生的女兒,為討好醫生,故意弄壞一傢俱樂部的樓梯,替醫生製造了大批病人。醫生發了一筆財,有情人也成眷屬。由鄭正秋和鄭鷓鴣分飾商人和醫生。扮女兒的名叫余瑛。
第三部影片叫作《大鬧怪劇場》。這回,不僅有卓別林,還有羅克(有人翻作「神經六」,也是當時有名的美國滑稽明星),二人相遇於劇場大打大鬧,搞得天翻地覆。內容很像張石川過去拍的《腳踏車闖禍》,只是更胡鬧了,主角卓別林和羅克這回都是假洋鬼子,由鄭鷓鴣和嚴仲英扮演。
第四部時事片叫作《張欣生》,是鄭正秋根據當時浦東一件殺父兇案編寫的。在這不久以前,上海出過另一樁謀殺案,就是洋行職員閻瑞生圖財殺死妓女王蓮英。這件事驚動整個上海灘,閻瑞生的朋友陳壽蔭利用死人發財,組織「中國影戲研究社」,拍了一部《槍斃閻瑞生》的電影。陳壽蔭自演閻瑞生,又約王蓮英一位小姊妹扮演蓮英,大買噱頭。片子一出,風頭十足。張石川看得心熱,決定也拍一部時事片。他拍這部《張欣生》,過於賣力,以致把兇手殺人的種種殘酷過程都淋漓盡致地拍進鏡頭去了。結果,因為「慘無人道,不忍逼視」,連反動當局都認為太刺激,把它禁演了。
可是事實證明三部滑稽短片依然賽不過美國笑片,沒有人看。《張欣生》又遭禁演,大家決定回過頭來再試試鄭正秋的「長篇正劇」的主張。於是,《孤兒救祖記》就應運而生了。
《孤兒救祖記》是「明星」第一部正式出品。也可以說有了它,才有了真正的「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部根據鄭正秋「教化」社會的主張編寫的家庭倫理片,導演還是張石川。故事寫富翁楊壽昌聽信侄子道培讒言,逐走懷孕的寡媳蔚如。十幾年後,蔚如的兒子余璞長大,又在楊壽昌辦的學校讀書,此時楊已發現道培種種不端,不再信任他了。道培懷恨在心,想殺叔奪產。動手這天,恰巧余璞來訪,孩子機智勇敢地救了祖父,一家從此團圓。蔚如感到沉冤大白得力於學校,拿出家產一半興辦義學,廣收貧家子弟入學。這樣的故事今天看來老掉牙了,可在那時候卻很能投合社會上一般人的心理。所以,片子一出來,大為轟動。
在《孤兒救祖記》以前,「明星」還沒有基本演員,除了鄭正秋、鄭鷓鴣,其餘的演員都是臨時拉來幫忙的,這部影片需要四個主角,鄭鷓鴣和鄭正秋的兒子小秋(這年他不過十來歲,正好扮余璞)分飾祖孫二人,道培一角特請已在《滑稽大王游華記》和《張欣生》中上過鏡頭的王獻齋擔任,女主角蔚如叫誰扮演呢?一時還沒著落。張石川就四齣奔走,張羅開了。
說起物色演員來,張石川也真花過不少心血。不過他的作法有些像押寶,總帶很大的冒險性,譬如王獻齋,本是一家眼鏡公司的驗光員,人很老實、正派,不知怎的張石川認為他富於面部表情,可以拍戲。每次去修眼鏡,都要勸說他辭去公司職務,來作演員。王獻齋終於被他拉了進來。在《孤兒救祖記》里,他把道培演得相當出色。從此,張石川就專派他演反派角色,後來,他伴隨胡蝶演了幾十部影片,成為著名的「銀幕壞蛋」。
現在,剩下蔚如一角,張石川經過一番盤算看中了一位在一家煙草公司作打字員的姑娘。她叫王漢倫。這位姑娘裝束時髦,英語流利,是當時少見的摩登女郎。讓一位摩登女郎扮演寡居的賢妻良母,似乎又有些冒險,王漢倫初上銀幕,卻比較稱職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替早期的中國電影刻畫了一位溫柔、堅韌的舊式婦女的形象。明星公司最早的三部「正劇」長片《孤兒救祖記》、《玉梨魂》和《苦兒弱女》都是她主演的。從此,王漢倫也成了中國電影早期的女明星中的一位紅角。

Ⅳ 明星影片公司的發展史

明星影片公司大門 1922~1937年
1920年前後,上海開設交易所之風甚盛。張石川,他用要辦大同交易所的那2000元,與鄭正秋合作,又約上周劍雲、鄭鷓鴣,後來又加上任矜蘋,五人一共湊了萬把塊錢,對外號稱5萬資本,取下了大同交易所那塊牌子,換上另一塊「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的招牌。這家後來被稱為中國資格最老的電影公司就這樣草草誕生了。那是1922年3月。「明星」成立後,先辦影戲學校,一為培養人才,二為安插由「大同」轉過來的人員。半年後開始拍片。當時,連個簡陋的攝影棚也沒有,還是租用勞羅的小攝影場露天工作的。

Ⅵ 求中國電影發展史

您好,你問的問題太籠統了,包含的范圍實在是太大了,不是幾萬個字能說的了的,所以,我建議您到書店去找找這類書籍。

其實一本書所能說的也只是一部分而已,不能把您想要的都說清楚

(上面的幾個回答都只是冰山一角,說明不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找些書來看看,會有所了解的~)

Ⅶ 1937年由袁牧之指導趙丹周璇等人主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是

1937年由袁牧之指導趙丹周璇等人主演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是《馬路天使》。

劇情介紹:

故事發生在1935年的上海。在馬路上謀生的又一天生活結束了,樂隊的吹鼓手小陳、報販老王、理發師、失業者、小販這幾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把兄弟組成的「雄赳赳」的隊列,回到了太平里低矮的小閣樓。

小陳和老王的住處正好與鄰居小雲、小紅姐妹的住處對窗而臨。這姐妹倆因家鄉失陷,從北方流落到上海,被一個琴師和他的鴇母妻子所霸佔,從此過著不堪忍受的苦難生活:小雲為鴇母賣笑賺錢,小紅則終日隨琴師出入茶樓酒館賣唱。

天真無邪的小紅與機靈詼諧的小陳兩情相悅,經常臨窗以歌聲和琴聲傳遞情意。而內心經受著重創的小雲也在暗中戀著小陳,但小陳卻因小雲乾的營生而瞧不起她。只有老實善良的老王很關心小雲。

Ⅷ 中國電影

早期中國電影
(1931年以前)
中國電影事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創辦人任景豐拍攝了由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片斷,這是中國人自己攝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國人經營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拍攝了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中國第一部有故事情節的短片《難夫難妻》。191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拍攝時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動影戲部,此後拍攝了兩部中國最早的長故事片《閻瑞生》和《紅粉骷髏》。1922年 ,張石川與鄭正秋 、周劍雲等組織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影片嚴肅地涉及了當時的社會實際,表現手法具有較濃的生活氣息,演技自然、親切、樸素。與此同時,出現了大中華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長城畫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較具規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於1925年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於民間故事,拍攝一批古裝片,並在上海掀起拍攝古裝片的熱潮 ,還以此立足於南洋市場 。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華百合等影片公司組合成聯華影業公司,先後拍攝了《戀愛與義務》、《恆娘》、《桃花泣血記》等片。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左翼電影運動
(1931~1937)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1932年5月,明星影片公司聘請黃子布(夏衍)、鄭君平(鄭伯奇)、錢謙吾(阿英)擔任編劇顧問,與鄭正秋、洪深等一起組成編劇委員會。1933年3月中國共產黨的電影小組成立,由夏衍任組長,成員有錢杏邨、司徒慧敏、王塵無和石凌鶴。電影小組的成立推動了明星、藝華、聯華等影片公司的電影創作,也影響了天一和其他小公司的電影創作。當年生產了《狂流》、《都會的早晨》、《春蠶》、《姊妹花》、《民族生存》、《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等一批優秀影片,左翼電影運動取得輝煌成就。國民黨統治當局在開展對中國革命根據地第五次軍事「圍剿」的同時,加強了對革命文化的「圍剿」。針對這種更為尖銳、復雜的形勢,左翼電影工作者進行更加隱蔽的斗爭,創作出《漁光曲》、《新女性》、《大路》、《神女》、《生之哀歌》、《逃亡》等有影響的片目 ,與此同時 ,左翼電影工作者還開辟了新的製片陣地——電通影片公司,拍攝了《桃李劫》、《風雲兒女》等優秀影片。這個時期還創作一批優秀電影歌曲,如影片《大路》里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歌》,《桃李劫》里的《畢業歌》和《風雲兒女》里的《義勇軍進行曲》等,隨著影片的放映,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二九運動將全國人民愛國運動推向一個新高潮,上海電影界為適應新的形勢,建立起電影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為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有《生死同心》、《壓歲錢》、《十字街頭》、《馬路天使》、《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記》、《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等影片。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37~1945)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由陽翰笙擔任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先後在武漢、重慶拍攝了《保衛我們的土地》、《八百壯士》、《勝利進行曲》、《青年中國》、《塞上風雲》、《還我故鄉》、《警魂歌》等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以及《民族萬歲》等新聞紀錄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
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
從1937年11月中國軍隊撤離上海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軍隊進入上海租界為止,上海被稱為「孤島」時期。這一時期,1938年有新華、藝華、國華等私營電影公司拍攝影片。隨著新華攝制的影片《木蘭從軍》上映後的賣座,形成了古裝片拍攝浪潮。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萬籟鳴、萬古蟾(見萬氏兄弟)繪制完成的動畫片《鐵扇公主》是中國第一部較長的動畫片。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春江遺恨》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
在抗日根據地 ,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由延安電影團袁牧之擔任編導,吳印咸、徐肖冰、吳本立擔任攝影 ,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以及一些反映當時延安重大社會政治生活的新聞片。還建立一個放映隊,在陝甘寧邊區、晉綏邊區前線一帶放映電影。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電影
(1945~1949)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採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樣,在1946~1949年間拍攝了《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松花江上》、《夜店》、《還鄉日記》、《遙遠的愛》、《幸福狂想曲》、《小城之春》等優秀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
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製片廠 。1947年以該廠部分人員為基礎,組成西北電影工學隊前往東北。1946年10月在晉察冀軍區成立華北電影隊。1946年長春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指派舒群、田方等人接管「滿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瓮中捉鱉》、翻譯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影遷回長春,1955年改為長春電影製片廠。北平、上海解放後,在北平、上海軍事管制委員會領導下,接管了在北平、上海的國民黨製片機構,分別成立北平電影製片廠(後改為北京電影製片廠)和上海電影製片廠。1949年4月,成立中央電影事業管理局,擔負領導全國電影工作的任務。
新中國電影事業
(1949年以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與此同時,成立了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籌建了保定電影膠片廠,南京、哈爾濱、上海都建立了電影機械廠,以及八一電影機械廠和北京電影洗印廠等電影工業企業。新中國電影從1949年製作第一部以工人階級作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橋》開始,在很短的時間,拍攝了《白毛女》、《鋼鐵戰士》、《上饒集中營》、《新兒女英雄傳》、《翠崗紅旗》、《我這一輩子》、《腐蝕》等優秀故事片 ,以及新聞紀錄片《百萬雄師過大江》、《紅旗漫卷西風》等。但是,由於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對《武訓傳》等影片的批判,挫傷了部分創作人員的積極性,導致了創作拘謹、產量下降。1953年,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有關領導提出改進領導方法,鼓勵藝術家發揮各自長處,從各方面反映革命的歷史和現實。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為了貫徹這一方針,電影局從指導思想、領導、體制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取得積極成果,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獎勵了1949~1955年攝制的《南征北戰》、《智取華山》、《渡江偵察記》、《雞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時珍》、《神筆》(美術片)、《淡水養魚》(科教片)等69部優秀影片。1957年,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拍攝了《林則徐》、《聶耳》、《萬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鋪子》、《老兵新傳》、《五朵金花》等題材風格多樣、在思想與藝術上達到了較高統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產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干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生產了《甲午風雲》、《革命家庭》、《紅旗譜》、《舞台姐妹》、《小兵張嘎》、《英雄兒女》、《農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楊門女將》等優秀影片,以及優秀美術片《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等。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為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中國自己的電影工業也已具備相當規模 ,可以生產洗印、錄音、攝影、放映機等各種設備、器材,並基本達到自給。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
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 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每年觀眾人次平均在250億左右,中國電影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 。其主要特點 :①堅持和發展革命的現實主義道路,堅決執行雙百方針,題材廣泛,反映生活中各類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如《天雲山傳奇》、《喜盈門》、《人到中年》 、《高山下的花環》 、《血,總是熱的》、《傷逝》、《駱駝祥子》等影片。②尊重藝術的客觀規律,創造出各種真實生動的銀幕形象,塑造了各類不同的典型性格。如《南昌起義》、《西安事變》、《廖仲愷》等影片對革命領導人進行了多角度的刻畫,對蔣介石等歷史人物能實事求是地按照歷史本來面目表現。③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美術片是中國影片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個片種。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科教片也有新發展。電影廠在原有的基礎上陸續增建八一電影製片廠、兒童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西安電影製片廠、峨嵋電影製片廠、瀟湘電影製片廠、內蒙古電影製片廠、天山電影製片廠、福建電影製片廠、廣西電影製片廠、青年電影製片廠、深圳影業公司、雲南電影製片廠13個主要生產故事片的電影製片廠和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譯制廠和中國農業電影製片廠。1958年在北京建立了中國電影資料館,1989年在該館基礎上建立了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並創辦《當代電影》和《電影信息報》。電影工業和科研方面都有相當大的發展。國產電影器材已基本上可以解決放映和製片需要,還研製成功立體電影、環幕電影等 。全國放映單位已達14萬之多,比1949年增長了350倍。1960年成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1979年改組為中國電影家協會,頒發電影金雞獎;影協下設中國電影出版社;還編輯出版《大眾電影》,舉辦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 。自1980年起每年由文化部(1986年起改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上年度的優秀影片頒發政府獎。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在於提高質量,開拓新的題材和體裁,繼承和發揚中國電影的優秀傳統,借鑒外國影片的經驗,創作出既有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又有國際水平的影片。
2008年中國電影發展狀況
2008年共有44部影片出口到61個國家和地區,海外票房收入總計超過2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其中《功夫之王》取得6.7億元、《赤壁》1.936億元、《長江7號》1.497億元。研究制訂了《廣播影視服務貿易中長期發展規劃》,積極協調商務部,對36家重點企業和39個重點項目從信用保險、資金獎勵等方面予以支持。繼續牽頭組織國內影視機構聯合參加戛納國際影視節展,重點加強海外營銷和宣傳推廣力度。2008年各影視機構僅通過參加國際影視節展,出口額已經達到近千萬美元。
對外交流合作程度不斷加深。2008年共有270部次影片參加116個國際電影節,其中有39部影片在23個國際電影節上獲得68個獎項。在日本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2008東京中國電影展」上,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會見了中國代表團並全程觀看了中國影片《赤壁》。主辦了中國-東盟廣播電視高峰論壇,發表了推動中國與東盟廣播電視領域更深入廣泛合作的《北京聲明》。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交流合作,培訓了8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300多名廣播影視從業人員。抓住奧運契機,加強了與境外主流媒體的交流合作。

更詳細的看
http://ke..com/view/125697.html?wtp=tt

Ⅸ 中國早期有哪些電影公司

1.中國早期電影公司介紹——商務印書館活動影戲部1918年
商務印書館, 活動影戲部
商務印書館

1897年由夏粹芳、張元濟等人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型出版機構。1917年該館所屬印刷所照相製版部開始兼營活動攝影業務,曾拍攝《商務印書館放工》、《上海焚毀存土》等短紀錄片。

1918年正式成立活動影戲部,陳春生任主任,任彭年為助手,並修建廠房,擴充設備,制定有關製片和租借的章程。

按照「抵制外來有傷風化之品,冀為通俗教育之助」、「表彰吾國文化」的製片方針,先後攝制風景、時事(新聞)、教育、古劇(戲曲)、新劇(故事片)等短片40餘部。其中,風景片有《西湖風景》、《泰山名勝》等;時事片有《美國紅十字會上海大遊行》、《東方六大學運動會》等;教育片有《女子體育觀》、《驅滅蚊蠅》等;古劇片有《春香鬧學》、《天女散花》(1920年) 、《死好賭》(1921年)、《猛回頭》等。

1923年前後轉向長故事片製作,先後拍攝《大義滅親》、《孝婦羹》、《愛國傘》等7部。由於拍片的教育目的與市場經營產生矛盾,商務印書館領導對此意見也有分歧。1926年活動影戲部和館本部分離,另組國光影片公司,終因營業虧損於1927年停辦。1932年在日寇的炮火中,商務的電影拷貝和商務的幾乎所有文件一起毀滅,商務在電影業的最後痕跡就此消失。

2.亞細亞影戲公司。

中國最早的電影公司如同中國最早的專業電影院一樣,是由西方人建立的。那時的中國有4億人口,已經被認為是世界最大的電影市場。很多西方的冒險家紛紛來到中國,想靠拍攝電影贏利。經過一段個人的零散拍攝活動,中國第一家正式的電影公司「亞細亞影戲公司」於1909年在上海成立,創始人是美籍俄裔商人本傑明·布拉斯基。盡管該公司的事業並不成功,但它提供的資金和設備卻方便了張石川和鄭正秋這兩位早期中國電影的代表人物走上影壇。

Ⅹ 中國銀幕第一位女演員是誰

中國銀幕第一位女演員是嚴珊珊。

1913年2月26日嚴珊珊出演了《莊子試妻》,在影片中飾演婢女,成為中國影片中第一位女演員。《莊子試妻》,片長3本,是《蝴蝶夢》中的「扇墳」一段。

影片由黎民偉自己編劇並反串扮演女主角莊子之妻;黎民偉的妻子嚴珊珊扮演扇墳的婢女一角。她因此成為香港乃至整個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女演員。



嚴珊珊個人生活

嚴珊珊,1914年1月7日與黎民偉結婚,嚴珊珊還是一位熱衷社會活動的女性,因擔心不能滿足丈夫對家庭和愛情的期望,便在暗中物色美麗又有才華的賢惠女子,1919年她遇見了林楚楚,主動為黎民偉和林楚楚撮合,並於她無大小之分,彼此平等相待。

黎民偉於1924年開始拍攝根據《聊齋》改編的影片《胭脂》,這是香港第一部長故事片,由黎北海編導,黎民偉和林楚楚主演。該片在新世界戲院公映時,賣座很好,林楚楚由此成為第一代女明星。

熱點內容
股票低於一元多少天退市 發布:2025-05-23 04:19:17 瀏覽:331
微信理財1萬一個月多少錢 發布:2025-05-23 04:19:16 瀏覽:203
7月底8月初有哪些新基金發行 發布:2025-05-23 04:19:15 瀏覽:374
股市經常說的破位下跌怎麼看 發布:2025-05-23 04:10:51 瀏覽:70
歐普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發布:2025-05-23 04:10:08 瀏覽:989
如何防止股權大戰 發布:2025-05-23 04:05:57 瀏覽:164
全國兩會召開對股票的影響 發布:2025-05-23 03:58:49 瀏覽:615
理財安全性哪個收益高 發布:2025-05-23 03:58:12 瀏覽:552
名下有幾家公司如何設計股權 發布:2025-05-23 03:51:42 瀏覽:80
聞泰科技股份股票 發布:2025-05-23 03:46:39 瀏覽: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