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暗物質探測工程相關股票
『壹』 為何說有望2024年找到暗物質線索
10月17日電,阿爾法磁譜儀項目首席科學家丁肇中17日表示,他帶領的研究團隊有望在2024年找到宇宙暗物質的線索。
迄今為止,阿爾法磁譜儀已收集到1000億個宇宙射線,能量達到萬億電子伏特,其測量結果也與暗物質模型相符。丁肇中說,目前還需繼續收集一些數據,「但是到2024年左右,一定會有相應測量結果,且與暗物質模型相符的可能性很大」。
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祖籍山東省日照市,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及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因發現J粒子獲得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貳』 安防股票,安防設備相關上市公司有哪些
安防股票,安防設備相關上市公司有:
[1]、鑫茂科技(000836):原名天大天財,公司控股72%的天地偉業是國內著名的安防生產商,主要產品為智能矩陣和DVR,公司自主研發的基於 H.264 演算法的嵌入式硬碟錄像機產品入選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
[2]、新大陸(000997):公司已成為全國少有的能同時為高速公路行業提供功能齊全的收費業務支撐系統、監控與通訊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OA)、統一數據中心和綜合應用平台(DCAP)、綜合業務與服務管理系統的系統承包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業務正在從省內逐步走向其他省份。進一步加強研究和開發高速公路乃至ITS 領域新應用軟體產品和掌握關鍵應用技術(如:RFID,ETC,車輛路徑電子識別,GPS車輛定位技術,手機錢包應用等)。
[3]、同州電子(002052):公司的安防產品主要為公交電子監控系統,不過目前占收入的比重還不大。其控股子公司深圳市安技能建築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 1000 萬元,公司持有其 90%的出資,為900 萬元。主要經營電視監控系統、移動監控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建築智能化的設計、系統集成;計算機網路通信系統、公共廣播系統、樓宇智能控制系統的設計、系統集成等。
[4]、新海宜(002089):公司主要經營通信網路設備及配套軟體、相關電子產品、安裝線纜、電器機械及器材、報警系統出入口控制設備、報警系統視頻監控設備及其他安全技術防範產品。公司抓住通信行業新一輪發展的機遇,立足現有領域,充分利用公司現有的產品專利技術和研發技術,加大現有產品的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的力度,加快新產品的研製和生產;牢牢抓住通信網路配線管理、監測系統和軟體外包業務、視頻監控圖像處理、互聯網軟體開發這兩條主線。
[5]、遠望谷(002161):是國內(RFID)行業的龍頭企業,公司的安防產品為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等(RFID)相關運用項目,毛利高達60%。2007年募集資金投資於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簽設計及產業化、射頻識別(RFID)讀寫器設計及產業化、鐵路車號識別RFID產品產業化及拓展應用等三個項目。
[6]、大立科技(002214):這是第一家登陸A股的正宗安防股,公司主要從事紅外熱像儀和數字硬碟錄像機(DVR)兩大系列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大立科技在DVR領域的競爭優勢不明顯,毛利只有大華和海康的一半,不屬於一個級別。公司的主要看點是紅外熱像儀,毛利高達45%,市場前景被看好,在電力、軍工、外貿等領域的訂單可獲得穩定增長。募集資金將投資於「紅外熱像儀產業化升級項目」、「 非製冷紅外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國產化項目」和「智能型嵌入式數字硬碟錄像機產業化項目」。公司計劃2010年完成焦平面探測器的國產化,如果探測器項目能夠如期完成量產過程,將會顯著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與核心競爭力。
[7]、科大訊飛(002230):是國內最大的語音智能技術提供商,因產品應用於報警系統,因此也被各大安防網站劃歸安防相關企業。公司的語音軟體毛利高達92%,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
[8]、大華股份(002236):這是發行價最高的正宗安防股,主要產品有嵌入式數字硬碟錄像機、數字程式控制調度機、數字遠程圖像監控系統等。在世界最大水電工程三峽葛洲壩電廠遠程監控項目、國內最大直流500KV換流站宜昌龍泉換流站項目等重大項目上都可以看到其身影。大華股份實行的是「大安防」戰略,一方面在鞏固視頻監控領域的DVR和系統集成的優勢地位,同時也在加大智能交通的投入。由於國家近期對交通領域的投資規模較大,為了分享智能交通這塊大蛋糕,大華除了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完成募集資金項目,也在利用資金優勢收購一些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相關企業。由於智能交通產品的毛利較高,預計未來2年對利潤的貢獻會比較突出。
[9]、川大智勝(002253):川大智勝的主營是空中交通管理自動化系統,目前市場佔有率居第一位,毛利高達52%。公司的另一主營業務地面智能交通管理化系統也處於穩定增長態勢。根據募集資金使用計劃,公司已啟動兩批共 40 個子項目,涵蓋「空管自動化系統和相關技術」、「塔台視景模擬機和相關技術」、「車牌識別相關技術」等三個領域,部分子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其中「嵌入式車牌識別器」和「工程用數字攝像機」已進入試用階段。
『叄』 暗物質粒子有哪些股票
量子高科 中關村
『肆』 跟中國太空探測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太空探測概念股及簡介
航天通信 :航天通信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製造業兼信息技術業的公司。主要產品或提供的勞務:輕紡產品生產、銷售,進出口貿易,手機銷售,計算機軟體開發、銷售,通信終端設施的維護、電信業務的代理服務,電信設備的維護服務,汽車租賃,航天產品的開發、研製、生產,電站設備及輔機製造,機械電子設備、電腦加油計量設備、製冷設備、家用電器、航天配套產品、汽車零部件製造,批發、電子充值券(繳費券)銷售,物業管理等。公司在2010年內共申請專利57 項,獲得授權的實用新型專利20項,公司擁有諸多控股企業,業務遍及全國,曾經位列中國企業信息化500強。
龍溪股份: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軸承和汽車配件的製造業企業。其主要產品有軸承、汽車配件、齒輪與變速箱和冶金材料等。公司目前已發展成國內關節軸承的最大供應商和最大出口商,在我國關節軸承領域處於主導地位,創立了全國唯一的關節軸承研究所和關節軸承檢測實驗中心,公司已研製開發出2600多種關節軸承,其中多種產品被確認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或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
航空動力: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國內大型航空發動機製造基地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航空發動機、出口轉包生產等,曾研製生產了我國第一台大推力渦輪噴氣發動機、第一台渦輪風扇發動機、第一台艦用燃氣輪機燃氣發生器,承擔過航空、航天、核工業等多項尖端科研試制任務。參與國內多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科研、製造任務如「秦嶺」發動機和「太行」發動機等。與美國GE公司、PW公司、英國RR公司、法國斯奈克瑪公司等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製造廠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業務與合作關系.2010 年獲得多項榮譽,其中國家級榮譽有:「中國企業文化典範單位」、「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年度優秀單位」、「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技能大賽「優秀組織獎」、中央企業「青年文明號」、「全國婦女健身活動示範點」等多項榮譽稱號;獲得行業榮譽表彰的有:「中航工業企業文化示範單位」、中航工業「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中航工業「優秀四好領導班子」、「陝西省A 級納稅人信用等級」、「陝西省精神文明標兵單位」、「西安市環境管理先進單位」等。
軸研科技: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軸承、電主軸、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和檢測儀器及相關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業務的公司。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軸承、電主軸、軸承專用工藝裝備和檢測儀器等三大類,具體有航天特種軸承、精密機床軸承、磨用電主軸、數控電主軸、磨超自動生產線、精密冷碾機等等。公司在航天特種軸承生產方面擁有壟斷地位,國內火箭、衛星、飛船用軸承市場佔有接近100%份額,曾完成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飛船的軸承配套任務,並為神六提供7大部分22種軸承,公司其他高端產品精密機床軸承、陶瓷軸承和數控電主軸也處於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公司主發起人洛陽軸承研究所是我國軸承行業唯一國家一類科研機構,先後取得重大科研成果658項,公司完整繼承軸研所原有研發隊伍,是唯一在軸承配對核心技術方面可與國外知名廠商抗衡的國內廠家。
『伍』 中國暗物質研究基地有哪些介紹
央視消息: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於2010年12月12日在四川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揭牌並投入使用,錦屏地下實驗室垂直岩石覆蓋達2400米,是目前世界岩石覆蓋最深的實驗室。它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已經擁有了世界一流的潔凈的低輻射研究平台,能夠自主開展像暗物質探測這樣的國際最前沿的基礎研究課題。目前,清華大學實驗組的暗物質探測器已經率先進入實驗室,並啟動探測工作,而明年上海交通大學等研究團隊也將進入這里開展暗物質的探測研究。
『陸』 什麼是暗物質粒子特性是什麼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命名叫啥
我國暗物質探測衛星命名為悟空。暗物質 Dark Matter 什麼是暗物質?暗物質(包括暗能量)被認為是宇宙研究中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它代表了宇宙中90%以上的物質含量,而我們可以看到的物質只佔宇宙總物質量的10%不到。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卻能幹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科學家曾對暗物質的特性提出了多種假設,但直到目前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 幾十年前,暗物質(dark matter)剛被提出來時僅僅是理論的產物,但是現在我們知道暗物質已經成為了宇宙的重要組成部分。暗物質的總質量是普通物質的6.3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佔了1/4,同時更重要的是,暗物質主導了宇宙結構的形成。暗物質的本質現在還是個謎,但是如果假設它是一種弱相互作用亞原子粒子的話,那麼由此形成的宇宙大尺度結構與觀測相一致。不過,最近對星系以及亞星系結構的分析顯示,這一假設和觀測結果之間存在著差異,這同時為多種可能的暗物質理論提供了用武之地。通過對小尺度結構密度、分布、演化以及其環境的研究可以區分這些潛在的暗物質模型,為暗物質本性的研究帶來新的曙光。 大約65年前,第一次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當時,弗里茲·扎維奇發現,大型星系團中的星系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除非星系團的質量是根據其中恆星數量計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則星系團根本無法束縛住這些星系。之後幾十年的觀測分析證實了這一點。盡管對暗物質的性質仍然一無所知,但是到了80年代,占宇宙能量密度大約20%的暗物質以被廣為接受了。 在引入宇宙膨脹理論之後,許多宇宙學家相信我們的宇宙是平直的,而且宇宙總能量密度必定是等於臨界值的(這一臨界值用於區分宇宙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與此同時,宇宙學家們也傾向於一個簡單的宇宙,其中能量密度都以物質的形式出現,包括4%的普通物質和96%的暗物質。但事實上,觀測從來就沒有與此相符合過。雖然在總物質密度的估計上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差,但是這一誤差還沒有大到使物質的總量達到臨界值,而且這一觀測和理論模型之間的不一致也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尖銳。 當意識到沒有足夠的物質能來解釋宇宙的結構及其特性時,暗能量出現了。暗能量和暗物質的唯一共同點是它們既不發光也不吸收光。從微觀上講,它們的組成是完全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像普通的物質一樣,暗物質是引力自吸引的,而且與普通物質成團並形成星系。而暗能量是引力自相斥的,並且在宇宙中幾乎均勻的分布。所以,在統計星系的能量時會遺漏暗能量。因此,暗能量可以解釋觀測到的物質密度和由暴漲理論預言的臨界密度之間70-80%的差異。之後,兩個獨立的天文學家小組通過對超新星的觀測發現,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由此,暗能量佔主導的宇宙模型成為了一個和諧的宇宙模型。最近威爾金森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e Probe,WMAP)的觀測也獨立的證實了暗能量的存在,並且使它成為了標准模型的一部分。 暗能量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暗物質在宇宙中所起作用的認識。按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一個僅含有物質的宇宙中,物質密度決定了宇宙的幾何,以及宇宙的過去和未來。加上暗能量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首先,總能量密度(物質能量密度與暗能量密度之和)決定著宇宙的幾何特性。其次,宇宙已經從物質佔主導的時期過渡到了暗能量佔主導的時期。大約在「大爆炸」之後的幾十億年中暗物質佔了總能量密度的主導地位,但是這已成為了過去。現在我們宇宙的未來將由暗能量的特性所決定,它目前正時宇宙加速膨脹,而且除非暗能量會隨時間衰減或者改變狀態,否則這種加速膨脹態
『柒』 哪些股票屬於 海洋探測 海洋服務的股票急
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海洋工程建設,特此受益板塊可重點關注海洋工程設備製造的上市公司。
面向海洋開發,大力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強化基礎被套能力,積極發展以數字化、柔性化及系統集成技術為核心的智能製造設備。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中國遼闊的海岸線,保護沿海,開發海洋,發展「海洋智能設備」是必須的。 加大布局「海洋智能設備」優質股,是著眼於未來大行情的關鍵。
受益個股一覽:
300008上海佳豪
300123 太 陽鳥
300065海 蘭 信
300023寶德股份
000099中信海直
000852江鑽股份
002278神開股份
002353傑瑞股份
『捌』 中國在哪個地方建立了暗物質探測工程
暗物質真的存在么?我們得首先了解暗物質是怎麼提出的。1937年,天文學家弗里茲·扎維奇發現,大型星系團中的星系具有極高的運動速度,然而星系的運行速度遠遠超出萬有引力公式計算出的結果,這表明除了人類已知的星系團核心物質對該星系的引力外,還存在其他引力。天文學家進一步推斷,在人類已知的宇宙物質之外,還有一種物質存在。科學家認為這種物質就是暗物質。
近幾次通過高能物理搜尋暗物質所發現的「信號」吊起了人們的胃口,而這更有可能是傳統天體物理學的結果,並非首次初步探測到宇宙中失蹤的質量,持懷疑態度的天體物理學家們說道。
「十年前,如果沒有首先進行反復核查,沒有人會貿然說信號不可能是源自某種常規的天體。」克利夫蘭市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天體物理學家斯特西·麥戈高夫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說道。他說:「可如今的態度似乎是,如果沒有馬上認出這是什麼,那一定就是暗物質;謊報『狼來了』的行為沒有遭到任何懲罰。」
▲ 藝術家眼中的暗物質
即便如此,理論上的可能性仍然很高。
這是因為大半個世紀以來,宇宙學中的「冷暗物質」一直被用來解釋許多宇宙可見物質所表現出的引力動力學;其中包括像我們的銀河系這樣的巨大星系的自轉速率。
「星系中直接可見的物質所產生的引力,遠遠不足以將各個星系聚攏在一起;如果用標准物理定律來計算引力的話,學術界就要引入暗物質來解釋那部分額外的引力。」以色列魏茲曼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物理學家莫德采·米爾格若姆(Mordehai Milgrom)告訴福布斯道。
而且「外來的」非重子暗物質在理論上主要是通過引力的形式與常規物質發生作用,因此暗物質的探測本身就是個難題。即便如此,大多數宇宙學家接受這樣的觀點,即在宇宙失蹤質量中常規暗物質可能佔到85%之多。
引入暗物質的需要,要麼與看不見的外來粒子有關,這種粒子遠遠超出了已知物理學的范疇,要麼是新物理學的產物,該物理學認為在極大尺度結構上引力的表現方式是不同的。然而這兩種假設都不容易被證實。
然而,幾十年來,實驗物理學家在地面和太空,通過實驗室觀測和天文觀測尋找這一失蹤的部分。
本月《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文章指出,最近一次觀測就涉及英仙座星系團和附近的仙女座星系所發出的X射線。
利用歐洲太空總署的XMM-牛頓X射線太空望遠鏡,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粒子物理和宇宙學實驗室以及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們報告稱,觀察到的過量X射線光子可能就是惰性中微子衰變的信號。也就是迄今為止未經證實的、假設的暗物質粒子。
「自2005年以來,我們就一直在搜尋這一信號。」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萊頓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列克斯·博亞斯基(Alexey Boyarsky)告訴福布斯。他還說:「該信號的強度接近實驗設備靈敏度的下限,如果容易發現,我們早就發現了。」
博亞斯基指出,在所有與信號的暗物質解釋相一致的模型中,惰性中微子可能是最簡單也是最自然的一種。他說,這種粒子僅通過與常規中微子在量子力學上的「攪拌」效應跟常規物質發生作用。
因此,博亞斯基說,它很難「捕捉」。
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保羅·祖肯(Paolo Zuccon)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惰性中微粒子的存在也沒被證實。「它的質量、特性、尤其是衰變方式還全是猜測。」祖肯在接受福布斯采訪時說道,「總而言之,這一說法有些牽強。」
或者如麥戈高夫所說:「根據這些數據,我不會稱已經探測到任何物質。這看起來是對嘈雜的天文數據做出過度解讀的一個典型案例。」
不過,祖肯自己一直利用架設在國際空間站(ISS)外部的一個光譜儀,參與搜尋這種隱秘物質。
祖肯及其同事分析了阿爾法磁譜儀(AMS)在兩年半里所收集到的數據,這一ISS粒子探測器記錄了大量來自星系的宇宙射線。他們發現正電子超標,這些正電子的能量在8G電子伏特左右,研究人員稱與一些暗物質模型相吻合。
「但我們還不能將暗物質假說和脈沖星等天體物理源區分開來。」祖肯說道,他參與了利用阿爾法磁譜儀搜尋暗物質的工作。「只有當阿爾法磁譜儀或其他測量儀收集到更多數據時才會得出答案。」
不過,正如本月初《自然》新聞(Nature News)所報道,歐洲太空總署的普朗克望遠鏡(Planck telescope)沒能在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下發現類似的正電子過量跡象。如果暗物質粒子在本初宇宙中也以相似的速度碰撞和湮滅的話,理應會被發現。
麥戈高夫稱,就MIT探測到的正電子信號來說,可能由暗物質所發出的信號將會對應暗物質粒子實際衰變的能量上限。
▲ 波江星座中MCS J0416.1-2403星系團:長期以來理論上認為,這樣的星系團是通過宇宙暗物質聚攏在一起的
「如果他們看到一個這樣的(能量)陡沿,對應於貌似存在的暗物質粒子,那會令我很感興趣,」麥戈高夫說,「到那時,沒有什麼是天體物理學所不能解釋的了。」
長期以來,探尋者提出銀河系緻密的星系中心就是暗物質的藏匿之處。今年年初,利用美國宇航局(NASA)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所提供的公開數據,研究者發現銀河系中心存在過量的高能伽馬射線。
對於星系中心地帶的研究不斷細化,暗物質粒子湮滅釋放出伽馬射線信號這一說法已經大為鞏固。費米實驗室(位於伊利諾伊州巴達維亞市)的天體物理學家丹·胡珀(Dan Hooper)說道。
胡珀說,獨立驗證暗物質信號將需要一系列探測結果,其中包括:來自矮橢球星系的伽馬射線;反質子過量;來自暗物質佔多數的星系子暗暈(sub-halos)附近的伽馬射線;地下實驗中的暗物質粒子;或者利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得到暗物質粒子。但他也承認同樣的過量問題也可以用脈沖星或宇宙射線爆發的相關現象來加以解釋。
「只有在已知的和未預料到的天體物理源均被排除時,所觀測到的信號是由暗物質發出這種說法才有最大的可能性。」麥戈高夫說道。
至於博亞斯基和他的同事們呢?
博亞斯基指出,2015年他的團隊獲得了更多使用XMM望遠鏡的時間。博亞斯基說,如果這樣行不通,很可能到2016年年中,日本計劃發射的Astro-H X射線望遠鏡應該能夠讓他的團隊再次獲得觀測時間,並確定這些X射線是否真的是由暗物質發出。
暗物質理論一直具有生命力,部分是因為在大尺度宇宙結構中,看不見的暗物質似乎形成了星系團和超星系團的沿宇宙網格分布。因此,在不引入暗物質或其他引力理論的情況下,這樣的結構難以被解釋。
「關於暗物質的這種樂觀態度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麥戈高夫說,「在過去20年中,每隔五年我就會聽到自信滿滿的聲明:『五年內,我們就會知道暗物質是什麼了。』顯然,這一天從未到來過。」
我們應該停止探測嗎?
米爾格若姆說探測絕對應該繼續下去;只是為了說明暗物質並不存在。
那個與暗物質理論說再見的臨界點何時將會出現?
「對有些人來說,永遠不會有那樣一個時刻。」米爾格若姆說。幾年前當他提出修正牛頓引力理論(MOND)時,就與暗物質理論劃清了界限,那是另一種引力理論,無需引入暗物質解釋什麼。
多年前,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曾很有希望被認定為暗物質,米爾格若姆說,但未能在大型強子對撞實驗中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