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交所上市的中國股票
㈠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股票及其代碼
納斯達克的:
名稱 代碼
網易 NTES
新浪 SINA
盛大 SNDA
51Job JOBS
攜程 CTRP
搜狐 SOHU
中華網 CHINA
空中網 KONG
e龍 LONG
金融界 JRJC
靈通 LTON
中芯國際 SMI
UT斯達康 UTSI
亞信 ASIA
九城關貿 NINE
第九城市 NCTY
分眾傳媒 FMCN
網路 BIDU
德信無線 CNTF
中星微電子 VIMC
無錫尚德 STP
如家快捷 HMIN
華友世紀 HRAY
華視傳媒 VISN
航美傳媒 AMCN
紐交所的
巨人網路 GA
㈡ 中國企業在美國紐交所取得股票代碼算是上市了嗎
中國企業在美國紐約取得股票代碼,算是上市。
㈢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怎樣查詢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nlist.html
在新浪財經-美股-中國概念股板塊中你可以查閱到所有中國上市公司的股票的
㈣ 可以在中國買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的股票嗎怎麼買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國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給予如下解答
開個美股賬戶就可以買了。
美股賬戶可以直接在美國的證券經紀公司網站上申請開立,網上填表,然後郵寄紙質材料就行。也可以通過國內的證券公司代理開美股賬戶,提供身份證和地址證明材料就行。
希望我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的回答可以讓您滿意!
回答人員:國泰君安證券客戶經理楊經理
國泰君安證券——網路知道企業平台樂意為您服務!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官網或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㈤ 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
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企業如下圖羅列:
以上企業是2011年八月份之前上市的,近四年陸續有將近50家企業在紐交所上市。作為世界性的證券交易場所,紐約證交所也接受外國公司掛牌上市,上市條件較美國國內公司更為嚴格,主要有:
(1)由社會公眾持有的股票數目不少於250萬股;
(2)持有100股以上的股東人數不少於5000名;
(3)公司的股票市值不少於1億美元;
(4)公司必須在最近3個財政年度里連續盈利,且在最後一年不少於250萬美元、前兩年每年不少於200萬美元或在最後一年不少於450萬美元,3年累計不少於650萬美元;
(5)公司的有形資產凈值不少於1億美元;
(6)對公司的管理和操作方面的多項要求;
(7)其他有關因素,如公司所屬行業的相對穩定性,公司在該行業中的地位,公司產品的市場情況,公司的前景,公眾對公司股票的興趣等。
㈥ 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都有哪些
1、阿里巴巴集團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網路
網路(納斯達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
3、人人公司
該公司股票代碼為RENN,在紐交所上市。
4、京東
京東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JD。
5、迅雷
迅雷在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XNET。
㈦ 中國企業在美國紐交所股票代碼這算是上市公司嗎
有交易代碼就是可交易的上市公司。但是美國的上市公司並不是什麼可炫耀的東西,因為那裡你只要掏錢基本上就可以掛牌交易,有沒有人買才是最重要的。在美國的股票交易所有很多一年都成不交不了一股的股票,如果你不說代碼,大家誰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公司。這跟中國股市可完全不一樣。
㈧ 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公司的股票中國投資者不能購買嗎
不能的,現在中國投資者不能在美國開戶,所以買不了不過據說馬上要開放購買港股了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㈨ 怎麼查到紐交所上市的公司的股票代碼
網路「東方財富網」,打開東方財富網,點擊「美股」窗口,可以看到美股上市公司及代碼。
股票代碼,是用數字來表示股票的不同含義。股票代碼除了區分各種股票,也有其潛在的意義,比如600***是大盤股,6006**是最早上市的股票,一個公司的股票代碼跟車牌號差不多,能夠顯示出這個公司的實力以及知名度,比如000088鹽田港、000888峨眉山等。
㈩ 中國有哪些企業在紐交所上市
http://blog.sina.com.cn/u/1233721385
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已有7年的歷史,在華爾街上經歷過三起三落,「7年中,既有像中華網這樣中國概念股風光無限好的輝煌,又有大半股票價格跌破發行價,有些股票僅值幾毛錢慘不忍睹的苦澀。」一位國際金融和投資銀行專家這樣總結中國公司海外上市的7年歷程。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掀起了四波浪潮。
第一波浪潮:中國股票首次登陸華爾街
1992年底中國證監會成立,隨後,就批准第一批公司到海外上市。中國公司第一次在美國股市上露面是在1993年7月的青島啤酒,隨後還有上海石化、馬鞍山鋼鐵、儀征化纖等八家。它們的主掛牌在香港,但通過全球存股證方式(GDR)和美國存股證方式(ADR)分別在全球各地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8月,上海石化H股在香港上市的同時,將50%的H股轉為ADR、GDR在紐約上市。通過其他途徑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與中國有關的股票是1992年10月9日上市的華晨金杯汽車,發行價為16美元,當年11月底升至33美元。第二家是中國中策輪胎,第三家是上海摩托車。由於是中國公司第一次在美國上市,很快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形成一股熱潮,在1993年7月份達到高峰。這些股票以青島啤酒受到追捧最為典型,當時,39家外國著名投資公司爭著要當其代理商,認購率也超額200倍,股價最高時達14港元。
第一批海外上市的企業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絕大部分改制前為國企,二是行業限於製造業。那麼,這些股票為何受到國際投資人的青睞呢?專家認為,首先從宏觀上講,當時中國經濟GDP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平均值的一倍多。第二,國際投資人看好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他們的想法很簡單,他們做決策時,只關心幾個簡單的數字,就是說,中國人均某一個產品消費是多少,然後與國際平均數字進行比較,感到潛力驚人。此外,中國製造業有較長期的歷史,基礎比較雄厚,而且中國政府對製造業一向大力扶持。
第一次浪潮持續到1994年就消退了,股價跌到谷底。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公司本身的原因,這也是主要的原因。上市半年後的中期業績公報和一年後的年報業績較差,與公司管理層在上市推薦過程中所做的預測有很大出入。於是,國際投資人對中國製造業產生懷疑,雖然是股份制企業,但這些上市企業在管理制度、體制、公司的治理結構等方面仍存在著傳統的痕跡,特別是存在缺少激勵機制,公司運營業績和股價表現與管理層和員工利益關聯不大等一系列問題。第一次浪潮就這樣退下去了。
第二波浪潮:基礎設施類股票領風騷 以製造業為主的股票引發的第一次浪潮消退不久,到美國上市的第二批中國股票又開始出現在華爾街。不過,這次製造業公司很少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是以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為主的公司,這些公司涉及航空、鐵路、公路、電力等領域。如華能電力國際、中國東航、南方航空、大唐發電等公司。
這些公司一上市,很快吊起那些想購買中國基礎設施股票的人的胃口。不過,投資人換了一波。他們同樣拿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電量、人均能源消耗量等指標與國外進行比較,發現均遠遠落後於世界主要國家,具有極大的增長潛力。認為投資這類股票風險較小,於是,紛紛購買。 然而,好景不長。購買這些股票的主要是一類機構投資人,他們原打算長期持有,進行戰略投資,不到迫不得已時是不輕易出手的。結果,這些機構紛紛拋售這些中國公司股票,造成股價狂跌。
中國股票在華爾街的第二次潮漲潮落的原因與第一次大同小異。從宏觀上講,由於經濟疲軟,許多項目被迫緩建或停建。此外,基礎設施領域惡性競爭,導致企業嚴重虧損。像民航業,進口飛機過多,飛機運力過剩,機票打折,導致民航業全面虧損。
第三波浪潮:紅籌股一度紅透半邊天
中國概念股在華爾街掀起的第三次狂潮是紅籌股,這波狂潮起始於1996年底,終結於1997年10月的金融風暴。它所引發的震盪遠遠超過頭兩次,其主戰場雖然是在香港,事實上華爾街也倍受沖擊。
所謂紅籌股,是我國以某一個部門和某一級政府為背景,投資到香港的窗口公司,這些公司利潤往往有超常規的增長。盡管這些公司主掛牌在香港,但通過美國存股證方式(ADR),也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這些股票有航天科技、招商局、中國華潤、上海實業、北京控股、廣東粵海等。像北京控股認購時,香港六十個財團入股,凍結資金數千億,創造了1200倍認購率的香港股市記錄。香港六大富豪一同出席推介會,這在香港還是頭一回,一時成為投資界的美談。1997年5月18日掛牌,上市股價是11.48港元,當天收市漲到44元,最高時達到66元,去年收市價為12.25港元。
紅籌股有幾大因素吸引海外投資者:
一是最直接的「中國概念」,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二是海外投資者認為,紅籌股與前兩類企業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注冊在香港,由香港當地的管理層運作,有相當的自主靈活性,經營環境較好,融資方便,避免了前兩類企業的不足。中資企業背後要麼有行業部門的支持,要麼有強大的地方政府作後盾。
三是,這些企業可獲得優質和超常規資產注入,資產組合多元化,可帶來企業高速發展。
第四,擁有一大批戰略投資者。最後,與香港回歸祖國的大環境有關。然而,隨著1997年底亞洲金融危機的突然爆發,香港股市一落千丈,人氣極度低迷,再加上紅籌股業績和表現欠佳,結果,好景曇花一現,不少股票跌到發行價以下,至今仍在這一價位徘徊,像粵海還走上了清盤的道路,令人扼腕嘆息。
第三次浪潮消退後,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股票大門緊閉長達15個月。
第四波浪潮:高科技概念股掀起新狂飆
1999年7月14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企業申請境外上市有關問題的通知》。同一天,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掛牌當日,股價由20美元飆升到67.2美元,上漲235%,當日市值超過110億人民幣,集資1億美元。16日股價由58美元,突然飆升至101.3美元,漲幅達75%;17日,再次狂漲至137美元。2000年1月11日,收盤價高達82美元(一拆二後)。
中國電信年前最後一天收盤價為128美元,逼近歷史最高價。中國榮昌國際控股公司在中美入世協議達成前,每股股價僅為一美元,16日,該股收盤價上漲了11倍,達到11.06美元,17日又狂升至每股32.06美元,幾天後,股價一度上升至每股80美元。中國華潤發展公司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現,17日上漲了19美元。中華輪胎公司兩天上漲77%,達到每股10.06美元。其它股票也有不俗的表現。
1999年2月17日,以生產數碼無線電話稱雄市場的廣東企業———僑興環球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因而成為我國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營企業。由於受到中美簽署入世協議利好因素刺激,僑興環球股票17日升幅達268%,上漲8.375美元,收市11.5美元,成交也創下天量。1999年12月31日,股價飆升至28美元。幾天內扶搖直上,價格榮登納斯達克市場一周漲幅十大股票第六位,市值一周內增加了1.5億美元。外國記者形容:這些日子,中國民營企業股票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樣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