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票發行問題
㈠ 股票的發行問題
1、公司增資就需要發行新股。
2、發行新股憑公司章程、股東會決議及證監會批準的方案實施,具體怎樣發行由前幾項決定。
3、分期認購是指未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在籌建期的情況,在規定的時間內認購資金必須全部到位。
㈡ 我國股票發行的制度問題
我國的發行制度從證券市場成立之日起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
從1990年開始到2000年,我國股票發行採取的是行政審批制,這期間大量國有企業通過改制完成了上市融資。
第二個階段是核准制,公司上市由券商進行輔導,由證監會發審委審核。不少企業通過各種形式的攻關達到了上市的目的。企業上市後,負責推薦的券商不再負責,因此出現了不少企業上市後業績馬上變臉的情況。這個階段從2001年3月到04年2月。
從04年2月1日起,我國開始推行的保薦人制度,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它是為了避免公司虛假上市、包裝上市,把中介機構和上市公司緊緊捆在了一起。公司的上市要由保薦人和保薦機構推薦擔保,上市以後,保薦機構和保薦人也要負持續督導責任。如果出現上市公司造假上市,或上市後就出現虧損等情況,保薦機構和保薦人根據規定,可能受到停辦承銷業務或被除名的處罰。
。
㈢ 股票發行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問題,公司不一定能募集到5000萬,但是這些股票確實是價值5000萬,前提是處於流通狀態。第二個增發時你說的這個情況一般不會出現,一旦增發就已經確定有人持有這部分增發的股票了,如果跌破話也只能稱為破發。通常增發價高於現價的話就意味著這個股票要開始反彈了
㈣ 股票發行的問題
公司發行新股並不是公司在賣股票,而是公司在融資,什麼叫融資?就是把股東手裡的錢拿來為我所用。你拿錢來公司用,公司給你股票,給你股票的意思就是以後公司賺了錢,你可以得到分紅。但是你得到股票後是不能向公司要求退股的,你只可以在二級市場上賣出。公司發行了a股,然後可以再發行b股,也沒有問題。這就象你可以在工行貸款,也可以在商行貸款一樣,是沒有矛盾的。
㈤ 公司上市後的股票發行問題
樓主說的對,如發行價為10元,那你那1W就變為10W,不過作為原始股,需要1年後才能拋售
㈥ 股票發行問題
7月2日 23:31 關於這個問題既有其特殊性也有共性。
所謂共性,世界所有股市存在基礎之一,就是作為企業公司的融資渠道;所有股市中的IPO與再融資,都是利用市場渠道尋求和攬入社會資金;沒有投機的股市不存在,股市的高風險性體現於股市的投機性;這些共性中外沒有區別。
所謂特殊性,主要體現在市場運行機制、法律法規、監督監管等方面存在著成熟程度、制度規范、健全完善、誠信自律、約束懲處等不同的差異。這個特殊性產生的根源,是股市設計時對「市場」的思想認識巨大差距造成的。
「保持企業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性質」使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權利與責任割裂;「為國有企業融資解困」使上市公司不思進取、投資意義與分享利益分離;政策的制定者身兼數職(管理員、裁判員、運動員)自束手腳、股市悖離自身規律與經濟發展脫節,自然也不會是「晴雨表」。
因此,投資者對股市普遍存在的「只要投資不講回報」現象深惡痛絕,「股票發行=圈錢」結論因此而生!
不過,看問題也要客觀、要全面,更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來觀察。試想:「股票發行=圈錢」的觀點如此盛行,為什麼公司IPO時依然有居高不下的踴躍申購?
事實上在股市中並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很差。質地好、有價值、守誠信、講回報的公司也大有人在。比如有「現金奶牛」之稱的佛山照明,回報率早已超過融資數量。即使是在國外市場這也是難找的好公司。
特別是去年以來,國家對股市更加重視,治標與治本措施齊下。無論是以「股改」為標志的基礎性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機制、健全法律法規、加強監督管理,運用經濟手段調控市場等等,無不體現出一種基於正確思想認識的質的飛躍!
對此我們應當看好我國股市的未來發展,相信會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股市投資者會分享經濟高增長帶來的豐厚獲利。當然,這也不能坐享其成,管理者、投資者都應該為此作出積極的努力。
這是個人看法,一家之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有爭鳴才會有認識的提高。
㈦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問題
你計算不對,你的發行概念有誤。
發行有首次和再發行的說法,暫且不說上市。
1、如果是首次發行,那麼你的問題中100萬凈資產就已經包括了董事長的60萬和「大眾」(不能叫大眾)的40萬,發行後公司成立,股本100萬股,凈資產100玩,每股凈資產1元。
2、如果是再發行,那麼100萬凈資產應該屬於原股東ABCD(泛指幾個股東),發行的100萬股,每股1元,這100萬股中,董事長認購60萬股,「大眾」認購40萬股。那麼發行成功後公司新增100萬元股本,凈資產變為200萬元,ABCD、董事長、「大眾」共持股200萬股,每股凈資產仍為1元。
剛開始買是沒有賺的,股權投資屬於風險投資的一種,理論上是不可能開始就賺的。上市公司首次發行認購就能賺是因為公司的股票從不易流通變為容易流通,增加了流動性溢價,當然買了就會賺。這與這道題是兩個概念。
樓上的說法不夠正面,股份公司不見得都是上市公司,而即使是上市公司,樓主也可能只是舉個例子,實際的情況不便透露而已。
㈧ 關於股票發行的問題
因為發行的股票是除了中國水電以前的股份外,新增發行的股份,只佔總股本的一小部分,即使全買下,也買不了中國水電。
㈨ 關於股票發行的問題
1.新股發行(即IPO);2.公開增發(再融資的一種);3.公開配股(再融資的一種);4.定向增發(再融資的一種);5.借殼上市;
㈩ 股票發行問題
1、股票面值一般恆定不變,也不會隨著凈資產的變化而變化。
2、新股東在凈資產基礎上溢價認購,是常態,也是合理的,因為新股東沒有為公司之前的經營做出貢獻,沒有承擔公司創立和前期發展的高風險,卻能分享之前積累的滾存收益和未來的穩定成長期。不然IPO時為何發行價會那麼高?
3、如果是上市公司,發行價格一般與每股凈利潤高度相關,所謂市盈率定價,就是這個意思。而凈資產值只有很微弱的參考作用(除了一些特殊行業,如銀行)。否則輕資產的行業公司,比如軟體公司,即使如微軟一般有豐厚的盈利,豈不會發行價低得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