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股票溢價
㈠ 中國平安這個股票可以大量買入嗎
波動不大,溢價不高,費神
㈡ 中國平安幾十萬股為何還溢價百份之十買入,二級市場隨便買都不用那麼高溢價
這屬於大宗買入,和二級市場購買不一樣的!屬於機構之間的倒手!
㈢ 股票高手來!為什麼A股中石油11塊多而H股才5塊多,而同樣的A+H概念股中國平安大概都在三十多塊相差不大
這個就是傳說中的a股對h股的溢價,香港是成熟市場,有做空機制,並且受外圍股市特別是美國日本等大的經濟體的影響比內地大,成熟市場一般不會對中石油這樣的傳統行業估值太高,估值就是市盈率、市凈率,看盤軟體里有寫的,加之受外圍股市影響深遠,也就會和內地不同步,表現出來就是對a股的折價。07年股票好的時候中石化a股30多快,h股才10多塊就他一半,中石油回歸a股堪稱經典,發行價就對h股溢價100%左右,好像是28塊,開盤那天是44塊。。。但他從此以後一路下跌,再沒觸及到哪怕是發行價過,讓無數傳說中的機構和基金都套在裡面了。。中石油的回歸a股也正式拉開了後來08年整一年股票深幅調整的帷帷大幕。。。參考價值不大,我們這的股市是講政策的,而不在乎估值的,但為和國際接軌,和諧宇宙,參考價值會慢慢增大的……不過要區別中國聯通和中國銀行這類的,中國聯通,他的a股和h股不是同一家公司,a股是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的子公司,h股是中國聯通〔香港〕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聯通集團的子公司,就是以前說的紅籌股,中國銀行也類似,a股是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是中銀國際,就是那個香港地標中銀大廈。平安差價不大說明啥?和諧了唄,也有發行順序的關系,同步發行的好些,先有港股再有a股的一般差價都比較大,手機打字手軟!給分吧!
㈣ 中國平安和海螺水泥:為什麼A股折價
A股折價率是股票股價除以凈資產所得出的數值低於1,就是折價。再乘以100%就是折價率。
計算方法:
折價率=(單位份額凈值-單位市價)/單位份額凈值。
根據此公式,折價率大於0(即凈值大於市價)時為折價,折價率小於0(即凈值小於市價)時為溢價。
股票貌似沒有折價率(可用上式代替計算)。只有基金/大宗交易/創業板有折價率。
㈤ 為何中國平安港股價格比A股高
這就是所謂的負溢價了,只能說明現在買平安A股比港股更有投資價值
㈥ 怎麼對中國平安股票進行估價
轉
中國平安:重新審視壽險業務的盈利模式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 10:25 廣發證券
新浪提示:本文屬於研究報告欄目,僅為分析人士對一隻股票的個人觀點和看法,並非正式的新聞報道,新浪不保證其真實性和客觀性,一切有關該股的有效信息,以滬深交易所的公告為准,敬請投資者注意風險。
報告作者:曹恆乾 撰寫日期:2008-11-12
壽險公司的盈利模式,死差收益與費差收益假設的可信度:壽險公司的利潤來源於死差、費差與利差。內含價值變動中,平安對新業務價值中死差收益、費差收益的假設比實際發生的死差收益、費差收益要低,因此新業務價值中的死差收益、費差收益可信度高。
死差收益與費差收益預計占平安新業務價值的一半:預計利差收益只佔新業務價值的50%(其中分紅險利差收益佔10%,萬能險、投連險與年金利差收益佔15%,傳統類業務利差收益佔25%),而死差收益與費差收益佔50%,表明中國平安(24.46,0.33,1.37%,吧)銷售的壽險保單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死差與費差收益,公司的利潤不僅靠投資獲得的利差收益,相當大比重的收益來源於銷售保單獲得的費差收益。
估值與投資建議:假設首年期繳增速為過去5年平均值的60%,有效業務投資收益率比基準下調100個基點,新業務投資收益率比基準下調200個基點,貼現率11.5%,中國平安的有效業務價值從7.5元下調到4元,每股新業務價值從1.23元下調到0.96元,此時中國平安的08年的評估價值為42.9元,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利率風險是中國平安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port/20081114/10252515203.shtml
㈦ 中國平安a股為什麼總是不漲,而h股溢價,其他都是a股價高,h股價低
股票要慢慢看,慢慢等待的,不要急需,切記謹慎
㈧ 中國平安股價三年內必翻數倍
保險公司最根本的是收取保戶的保費,當保戶發生保險條款約定的情況時,保險公司就支付保戶賠償費用。但收取保費到賠付之間一般有個較長的時間差,在此期間,存在一筆可供保險公司使用的錢,這就是浮存金。 對於保險公司,浮存金是有正的成本的或者負的成本的,一般衡量的指標就是綜合成本率。 是指財產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的賠付比率和費用率的總和,低於100%的綜合成本率一般表示存在承保盈利,高於100%的綜合成本率一般表示存在承保損失。 如果綜合成本率是110%,就是說保險公司浮存金成本率是10%,使用這筆錢,需要每年支付10%的成本,保險公司用這筆錢進行組合投資,存入銀行、投資債券、物業、股票等,如果能取得10%以上的收益,保險公司一般是盈利的,否則將出現虧損。其實這個時候浮存金的意義已經不大,因為保險公司如果能借到銀行長期貸款,利率還低於這個值。 保險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初期,往往競爭並不激烈。如果企業經營不出現大的問題的話,一般會出現承保收益,綜合成本率低於100%(但也可能盲目擴張,保單設計風險過大的情況等)。但保險業註定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如果政府准入門檻寬松、管制寬松的情況下),隨著市場的飽和、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保險業出現承保損失的情況將很普遍。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產品很難有差異化,各公司間的保單差異不大,並且被模仿的速度很快,更改成本不高; 二是品牌對消費者的影響不大,難以產生溢價,消費者對價格還是比較敏感,除非出現大的行業動盪,出現大量保險公司破產的情況,這時管理水平高或者實力強大的的保險公司的保單可以出現較大的溢價; 三是保險公司具有走向歧途的傾向,保單成本的後效性短期內很難預測,保險公司每年的業績計算都具有估計、預測的成分,不是全部基於現實發生的情況計算利潤或損失,因為很多保單要過好多年才進行賠付,短期內不可能知道真正的成本。 問題是由於對市場份額的競爭、對公司股價的表現的追求、對企業經理人的短期激勵措施、對業務人員的績效考核等原因,往往過於關注保費的增長,而容易忽略獲得保費的成本;另外, 更嚴重的因素可能是,企業所有者或者主管對自己投資能力過於自信,認為通過投資收益足可以彌補浮存金過高的成本,但股市一旦出現瘋狂下跌的情況,保險公司的業績將飛流直下,甚至是巨額虧損。 目前,我國有100多家保險公司,並且有60多家外資企業。預計未來競爭激烈程度將越來越高。近幾年,中國平安的綜合成本率已經超過100%,但一般在105%以內。08年上半年,由於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綜合成本率達到110%。 弱化監管,對整個行業的投資者來講,可能就是最壞的消息。 保險業有自己的獨特優勢是很困難的,一般企業都沒有。 1、資金雄厚, 綜合承保能力很強 。(中國人壽比較像,但管理很不能讓人放心)2、低成本優勢。 就中國平安來說,還看不到這方面的特徵。 3、公司非常優秀的管理層(或者人)。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保單價格過低的時候,公司管理層要堅決放棄部分保單,甚至縮減市場份額,不能盲目擴張;另外,公司管理層要具有一流的資產配置能力和風險管控能力。(目前,仍看不出哪個公司明顯的具備)
㈨ 中國平安11年6月30日披露的每股凈資產是16.97,而11年9月30日變成15.3,怎麼減少了這么多
在第三季度里發生了平安認購深發展增發的股票,讓深發展收購平安銀行啊,在6月底時通過監管機構的批准,在2011年7月29日發過重大資產重組的公告,內容主要是說平安成為深發展控股股東的公告。由於過去並不是控股股東,在會計上的成本計算與控股股東的成本計算方法有不同,非控股或非重大影響的股東採用成本法核算,控股後用權益法核算,再者到第三季報還要把深發展納入合並報表,過去的會計方法在合並後會產生許多資產溢價的,這樣會導致現在出現凈資產較大幅度減少。
還要說一理,在第三季度實際上是進行分紅兩次的,第一次是在7月每10股派4元,這是對於2010年年度的分紅,第二次是在9月每10股派1.5元,這是對2011年中期的分紅。這里就已經要扣減近0.55元了。
這題真不好賺啊!查了很久才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