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上發行私募股票的現狀
A. 私募的股票需要上市嗎
私募的股票不能上市,而且中國目前的私募發行還不合法
通過修改現有法律,立即讓私募發行完全「合法化」不太現實,但新法可能為這一發行形式留有餘地。修改之後,《公司法》、《證券法》相應的條款可能從原來的「上市公司向社會公開募集的,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改為「上市公司發行證券,應當報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這就暗示著,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監管部門也會對私募發行「點頭」。
B. 公司上市前為什麼要進行私募(優先發行一些股票),另外私募投資人是屬於參股嗎
請先搞清楚什麼是「私募」,你提的問題實際上就是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區別。
提起私募基金,也許很多人都覺得陌生,但說起國際金融市場的「量子基金」、「老虎基金」,也許您就不陌生了。這些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像幽靈般四處游盪且頻頻興風作浪的對沖基金,正是國外最典型的私募基金。這些金融「大鱷」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屢屢出手,讓我們清晰地感受到它們所具備的驚人能力。
私募基金顧名思義,是與「公募」相對應的,公募基金即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開放式或封閉式基金,面對大眾公開募集資金,國內的入門起點一般是1000元或1萬元等。而私募屬於「富人」基金,入門的起點都比較高,國內的起點一般為50萬、100萬甚至更高,基金持有人一般不超過200人,大型的私募往往通過信託公司募集,一般投資者很難加入其中。但總是躲在幕後的私募基金機構無疑是投資理財市場最耀眼的明星,其投資業績普遍都高於基金。基金、券商集合理財等與之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私募游資作為市場上嗅覺最靈敏的資金集團之一,在市場中擁有巨大的號召力。精準、暴利、神秘、是私募的代名詞。
C. 上市公司發行私募債券對股票的影響
上市公司發行私募債券會傳遞出如下信號:1.公司目前缺少流動資金,通過私募募集債券能快速解決資金緊張問題,但是借債成本也相當高;2.公司可能存在較好的投資機會,急需資金支持,而且因為投資需求急迫,只能尋求耗時最短的借貸方式。這兩種情況一好一壞,具體情況還要結合公司目前的盈利情況及主營業務收入情況及所處行業信息聯系起來。
D. 網路上出現私募拉升股票 是真的還是假的
先給你點甜頭,然後養肥了再宰。沒有一個不是這個模式的。其實仔細想一下就明白了,他不為人民幣服務為啥幫你啊?最重要一條,他要是那麼神還告訴你啊?自己發財去唄!比蓋茨都富了應該。
E. 私募與股票的優劣勢的對比
我認為有私募與股票融資的優劣在於---針對企業主(就怕你問的是投資私募基金或股票投資)
一、私募的優點
1、私募融資審批、披露信息等條件約束少,故周期相對較短、快捷;
2.、如果企業不錯的話,可以挑選私募參與對象,增加資源或形成互補優勢;比如引入產業基金(在產業鏈上有投資經驗和資源),有投行經驗、企業發展戰略、財務顧問、咨詢等優勢的基金,企業不光要錢,還有看重參股企業能給企業帶來的其他方面的發展,即投資後的服務。
3、可以使企業主提前鎖定一部分投資利潤(以股權轉讓方式,如增發就不行);如果發行被否也已經有部分套現;
4、較上市股票融資成本低一些。
二、私募的缺點
1、融資額相對較少,而且一般定價會比股票市場低一些;
2、股權流通性差;
3、私募方往往會提出一些業績要求或對賭條款。
三、股票融資的優點
1、融資量大,上市後股權的流通性好,再融資方便;成為公眾公司,知名度高;
2、就中國而言,公眾股東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訴求較小,壓力比私募融資輕;
四、股票融資缺點
1、要上市周期長,困難大(如果上市被否定,則以後融資較難)
2、發行股票成本高,保薦費用等
3、如大股東持股比例不高,有失去控制權的風險
我認為有私募與股票投資的優劣在於---針對投資者;首先你要回答如下問題
一、關鍵是看你是什麼樣的人,(性格、願意投資時間和空餘時間、錢多少、知識水平)
二、私募基金是什麼人在管理,(是否正規私募、基金管理人水平如何、私募基金的規定(費率、業績提成、可贖回條款、清盤線等))
私募優勢:1、一般比較專業、對市場熟悉、有從業經驗,激勵機制明確,投資獲利的可能性大; 2、專業機構管理,投資者比較清閑,定時關注余值變動就好;
私募劣勢:1、信息公開度不夠、考量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職業道德;
2、私募基金的水平也不一定好,虧錢也正常;
股票優勢:1、自我投資、自我管理、自我學習,每天都知道結果;
股票劣勢:1、方法不對,虧錢可能性大;心態不好,走火入魔;一般佔用時間較多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評為滿意答案!!
F. 把錢投給私募做股票,一年下來一般會有百分多少的收益
由合同約定,一般比同期銀行存款高一些,具體的要雙方商定。如果無合同,只能聽天由命,盈虧沒有一般規律的。私募股票的作用如下:
第一,促進企業制度作合理的結構調整。
股份私募和股票投資之間存在著榮衰與共的互動關系,在出現良性循環(這當然是方方面面人士都寄予希望的)的時候,股份公司將會大量增加,從而徹底改變我國股份有限公司在全部公司中比例過低的現狀。企業制度的這一結構調整,將為整個資本市場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促使商業銀行更願意放貸。
在「嫌貧愛富」的銀行看來,企業的債務資金與權益資本之間不是互補而是互動的關系。權益資本越充足,銀行越願意放貸,反之亦然。股份私募正是中小企業增加權益資本、減少債務風險的主要途徑。
第三,增加了企業發行債券的可能性。
G. 尋求股票私募合作,股票這幾年虧太多了
私募就是私下募集。私下的意思如上:第一,不可以做廣告。第二,只能向特定的對象募集。所謂特定的對象又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對方比較有錢具有一定的風險控制能力,二是指對方是特定行業或者特定類別的機構或者人。第三,私募的募集對象數量一般比較少,比如200人以下。
公募就是公開募集。公開的意思有二:第一是可以做廣告,向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募集。第二是募集的對象數量比較多,比如一般定義為200人以上。
它們的區別.公募基金是從基金公司或代理的銀行,證券公司買.
私募基金是很少部分人把錢給某個人去做.一來至少50W以上,二來風險太大.建議不要買.
私募基金跟公募基金比較,最大的不同是,私募基金是不受基金法律保護的,只受到民法、合同法等一般的經濟和民事法律保護。也就是說,證監會是不會來保護私募基金投資者的,出了問題你們自己解決,或者上法院,或者私了。
現在人們買的基金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對老百姓更好些.
她們的具體區別如下哦:
第一、從法律上
公募有較為健全的法律——《證券投資基金法》以及證監會的各項管理辦法,而私募目前並沒有相應的法律規范,目前藉助的是《合夥企業法》(為有限合夥制的私募做准備,目前該法尚未實施)、《信託法》(信託為私募提供了一個合法途徑,這是我國私募基金的特有形式)《合同法》(這是契約型私募的主要法律依據)。
最初在制訂《證券投資基金法》時,沒能把私募基金作為調整對象,這是個遺憾。對於私募基金,盡管其投資靈活,不宜過細監管,但是最基本的准入資格應該是有的,為了防止道德風險,基金公司設立時應有最低資金限制,應該提取風險准備金。此外,投資人的門檻也應限制,我國一向視穩定為大局,如果投資人不夠理性,把大部分身家全投資在風險大的基金品種上,造成的不穩定可想而知。可以參考國外的立法以及目前資金信託的法律,設最低門檻,並限制投資占家庭資產的比例,有效教育投資者。
第二、從監管上
公募由證監會監管。證監會定期不定期考察基金公司,包括文件考察、現場考察,證監會考察的范圍,包括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高管人員、基金從設立、銷售到投資等。而私募,目前並無監管,私募基金公司,對於證監會來說,只是作為普通的機構投資者,甚至是自然人投資者的監管,只要想逃避這個監管,就有辦法。私募的靈活是最大的優勢,但是,適當的監管必須的,任何靈活,如果造成了擾亂市場、操縱股價,那就是違法。
公募基金在政府監管之外,還實行行業自律,證券業協會有會員管理的規章制度,並按需要提供培訓,以提高管理和投資水平,增進法律理解。總之,公募有自己的組織,而私募則沒有。
公募要求強制信息披露,私募則是基金公司與投資人協議披露。披露內容、披露周期、披露事項都由協議約定,私募並沒有強制披露義務。
公募要求資金託管,必須將資金交與第三方(銀行)託管,而私募除信託方式外,並無資金託管,這也導致私募風險較大。
第三、從投資限制上
公募有嚴格的投資限制,在投資品種、投資比例、投資與基金類型的匹配,以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所有基金投資一家上市證券的比例上,甚至為了防止利益輸送,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對同一證券,不得在當天一個買入,一個賣出。
而私募基金,在投資品種上,不限於國內證券,還可能涉及期貨、黃金、外匯以及國外的證券、期貨等,比公募廣泛的多,投資限制完全由協議約定。即使是在國內證券的操作上,亦無公募基金所要求的嚴格限制,也難以監管。比如,目前最為規范的信託方式,信託型私募基金,如果在多家信託公司設立信託計劃,則可能一個計劃賣出某股票而另外的計劃買入該股票,如果資金量足夠大的話,則導致操縱股價。而契約型私募基金,因為不是在基金公司賬戶名下,則投資佔一個股票的比例,難以監管,也可能造成操縱股價。
第四、從募集方式上
公募私募並無明確的法律規定,我國在《證券法》上規定了證券公開發行的概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公開發行:(一)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的;(二)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累計超過二百人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發行行為。」
如果把私募理解為投資人累計不超過200人或不向不特定對象募集,那麼,資金信託的法律修改,則與此矛盾,以前是一個資金信託計劃的投資人限制在200人之內,現在對機構的數量已經不再限制。當然這是鼓勵成熟投資者,是管理上的進步,但是,法律上的不吻合,使得公募私募並無嚴格界限。私募有一點確定的是,不得通過廣播、電視、報刊及其他公共媒體推廣,否則就構成了公開募集。
第五、從稅收上
公募有明確的國家稅收標准,有比較規范的管理,而私募,因為法律形式多樣,避稅甚至逃稅手段多樣,難以監管。
第六、基金的業績報酬
公募基金不提取業績報酬,只收取管理費。(即使這樣,也已經賺的缽滿瓢滿了。)私募基金則必然收取業績報酬,大多不收管理費,有些預收管理費後,再從業績報酬中扣除。對公募基金經理來說,業績是用來排名的,而對私募基金經理來說,業績則是實實在在的分成,是直接的收益。
第七、投資人收益
因為私募的操作靈活,收益可能會比公募高,尤其在行情不好的時候,私募的操作靈活的優越性比較明顯。但是,在行情好的情況下,兩者相差並不太大(公募基金已經有很多3字頭了),尤其是私募在提取了不菲的業績報酬後,投資人得到的收益,不一定會比公募收益高。甚至,有些私募,在收益不如公募的情況下,還收取業績報酬,則對投資人不合理。所以在簽訂合同的時候,投資人可與基金公司約定,投資收益率小於等於股指增長率時,基金公司不收取業績報酬,只收取管理費。
第八、基金公司的規模和管理
私募基金的規模目前已經達到萬億,蔚為壯觀。但是,說到基金公司的規模和規范管理,目前情況下,公募因為法律法規健全,有一批管理比較規范,重視風險控制,投資理念清晰的基金公司。而私募,備受大家推崇的的是一些從公募出來的明星基金經理,這靠的是個人品牌,尚未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管理公司,這是私募以後做大做強需要改進的。
H. 誰知道股票私募是什麼意思呢
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私下或直接向特定群體募集的資金。與之對應的公募基金(Public Fund)是向社會大眾公開募集的資金。人們平常所說的基金主要是共同基金,即證券投資基金。
廣義的私募基金除指證券投資基金外,還包括私募股權基金。在中國金融市場中常說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對於受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而言,是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
其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
(8)中國網上發行私募股票的現狀擴展閱讀:
優勢介紹
1.私募基金一般是封閉式的合夥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閉期間,合夥投資人不能隨意抽資,封閉期限一般為5年至10年,故運作期穩定,無資金贖回的壓力。
2.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相比,私募基金在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比較寬松,故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專業技巧性,收益回報通常較高。
3.基金運作的成功與否與基金管理人的自身利益緊密相關,故基金管理人的敬業心極強,並可用其獨特有效的操作理念吸引到特定投資者,雙方的合作基於一種信任和契約,故很少出現道德風險。
4.投資目標更具針對性,能為客戶度身定做投資服務產品,能滿足客戶特殊的投資要求。如索羅斯的量子基金除投資全球股市外,還大量投資外匯、期貨等,創造了很高的收益率。
5.組織結構簡單,經營機制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自由度高。相對於組織機構復雜的官僚體制,在機會稍縱即逝的關鍵時刻,私募基金競爭優勢明顯。
I. 私募股票能買嗎有什麼壞處
我只能說,現在的人,大部分都是騙子,即使是大公司也騙人,即使是大型基金公司也是拿著你的錢去投資,最後分個比銀行利息多丁點,有的甚至說虧損了捏。特別是以公司名義開展業務的騙子之多啊,因為公司騙人連良心也不會受到譴責。騙人的轉來轉去都是那部分人,這兒搞一下,那搞一下。(金融業是騙子最多的)
現在投資機會太多了,實業可以,只要找到幾個得力助手,完全可以當甩手掌櫃,金融更方便,如果覺得股票不過癮可以玩期貨,現在期貨才是主角,如果還不過癮,那麼玩外匯吧,更有意思
其實博弈游戲搞清楚了那就是坐著數錢啊
J. 什麼是股票私募啊
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在發行證券時,可以選擇不同的投資者作為發行對象,由此,可以將證券發行分為公募和私募兩種形式。在中國金融市場中常說的「私募基金」,往往是指相對於受中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而言,是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