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中國中鐵股票
❶ 楊飛的人物故事
「誤打誤撞」進入VC行業
楊飛進入VC行業純屬「誤打誤撞」,他稱自己曾經的夢想是為「共產主義獻身」。1994年至1995年楊飛作為訪問學者到美國考察,發現美中在資金管理上的強烈差距,1995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楊飛認識了周全(IDGVC另一合夥人),當時周全代表IDGVC在廣東太平洋投資基金找一個總經理,直到1997年,楊飛才順利離開政府進入IDGVC。
進入IDGVC後楊飛投資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北京慧聰國際網。1998年楊飛與周全在北京跟慧聰創建人郭凡生會面,卻沒有馬上談到合作問題。楊飛認為投資不能像買東西一樣憑直覺,後來看到慧聰B2B業務的轉型,IDGVC才強勢進入。慧聰2003年在香港上市,又把10%的股票賣給了美國一家叫「全球資源」的上市公司,可謂前景大好。
慧聰仍然是IDG中國一筆大的單筆投資。
「一見鍾情」造網路
一向認為投資不能一見鍾情的楊飛,也曾經一見鍾情地投資過一個項目,並且成為IDG在中國的投資中賺錢最多的項目。這個項目就是網路搜索網頁,那個讓楊飛「一見鍾情」的人就是網路的創建者李彥宏。2000年夏天楊飛與周全在北京的恆基中心IDG公寓里與李彥宏第一次會面,當時李彥宏正拿著網路的項目尋找投資者。李彥宏告訴楊飛,網路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100萬美元的融資,現准備用10個月的時間融資1000萬美元。楊飛告訴李彥宏說他們沒這么多錢投,但是他們一定要投。
2000年9月,楊飛在網路第二輪融資的時候,投入150萬美元,IDG共獲得網路5%的股權。回顧當時的環境,IDG投資網路的時間是在2000年9月,此時距離2000年4月份網路泡沫破裂只有5個月的時間,互聯網經濟正處於最寒冷的嚴冬,大家都對。COM公司避之不及,而楊飛作出了投資的決定,此舉曾經被業內認為是最勇敢的一次投資。為什麼在這樣的互聯網寒冬時期楊飛還要毫不猶豫地投資網路?楊飛說簽約前一夜整晚沒睡,當時的網路只是一個為其他網頁提供搜索引擎的技術提供商,從中賺取技術使用費,並沒有自己的門戶網頁。而由於當時網路的泡沫經濟,全國有幾千家類似的互聯網公司毀於一旦。楊飛知道對網路的投資如履薄冰。
事實證明楊飛的眼光是沒錯的。網路是IDG推出的NASDAQ最成功的案例之一。2005年,網路上市後,為IDG基金帶來100倍的投資收益,回報數額高達一億美元,成為風險投資界的一段佳話。
進入網路後,楊飛仍為網路的商務模式提心吊膽。2002年的一個晚上,楊飛與李彥宏談了6個小時改變商務模式的問題。按照原來的模式走,不足以支持網路成為一個大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成為搜索引擎的服務提供商,成為新興的媒體。兩人還就要做世界第一的中文搜索引擎還是只次於Google的搜索網頁做了爭論,最終決定要做就做第一,絕不跟著別人屁股走。
退出騰訊是「決策失誤」
楊飛對當初退出騰訊仍然有點耿耿於懷。按照IDG的決策模式,一般項目如果能獲得十倍以上的回報,又沒有看到太大的空間,就要考慮退出的問題。但如果當時沒退出騰訊的話,還可以獲得至少10倍的回報。
人是最難吃透的
投資有成也有敗,楊飛說,就IDG已經通過海外上市或股權轉讓的方式成功退出的少數項目或未退出的多數項目中,將有65%會獲得較好回報,25%將有微小收益,還有10%的項目可能會以失敗告終。
在楊飛負責投資的近20個項目中,曾經有一個項目讓楊飛感到非常痛恨。那是2002年,北京一個項目人想做互聯網流媒體管理,他想吸收韓國的經驗,做一個流媒體的傳輸服務公司,並找到楊飛,希望能融資50萬美元。當時楊飛看準了該項目的前景,卻忽視了項目人的能力和信譽。在楊飛給該項目投資了50萬美元以後,該項目人拿著那筆錢瞞著楊飛偷偷地另外搞自己的公司,完全沒有按照項目計劃進行。楊飛大呼上當。然此事卻並沒有進入司法程序,談判也沒有帶來任何結果,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❷ 如意分析師:國泰大健康股票基金怎樣
國泰大健康股票基金(001645)是老牌基金公司國泰基金公司的股票型基金,成立於2016年2月3日,最新規模為9.7億,投資范圍包括股票、股指期貨以及權證等權益類金融工具、債券等。股票投資策略為大健康主題子行業精選。基金經理為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