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儀器中國區上市股票
1. 德州儀器是哪國的!
德州儀器簡介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簡稱TI,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為現實世界的信號處理提供創新的數字信號處理(DSP)及模擬器件技術。除半導體業務外,還提供包括教育產品和數字光源處理解決方案(DLP)。TI總部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並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有關TI詳盡信息,敬請查詢以下網址: www.ti.com.cn.
研發經費:2005年為20.2億美元; 2006年預計為22億美元
資本支出:2005年為13.3億美元; 2006年預計為13億美元
在2006年財富(Fortune)500大企業排名為167 (根據2005財政年度)
員工人數:
全球約有30,300人
各地分布如下:
美國:15,900人
亞洲:8,800人
日本:2,400人
歐洲:3,200人
TI全球各地主要的設計及製造場所分布
TI亞洲區
TI自1950年代起在亞洲地區開始運營,首先從事銷售和市場工作,以及應用技術支持,然後迅速增加半導體裝配與測試設施等業務。亞洲現在是TI最先進和重要的半導體矽片製造工廠的基地之一。除此之外,TI亞洲市場還涵蓋教育產品,包括教學計算器。
運營概況
員工人數
製造廠
IC設計中心
客戶應用中心
業務及銷售辦公室 8,800
5
1
6
14
亞洲區設廠地點及時間
中國(1986)
菲律賓(1979)
馬來西亞(1972)
新加坡(1968)
澳洲(1958) 印度(1985)
韓國(1977)
台灣(1969)
香港(1967)
TI在中國
TI自1986年進入中國大陸以來,一直高度關注中國市場的發展。經過公司董事會批準的TI中國發展戰略於1996年正式實施。此戰略的目標是幫助中國建立合理的電子產品結構,並且提高高科技產品的設計能力,力求以全球領先的DSP技術支持中國高科技產業走向世界。為貫徹此戰略,TI除在中國建立了龐大的半導體代理商銷售網外,還在北京、上海、深圳及香港設立了辦事處及技術支持隊伍,提供許多獨特的產品及服務,包括DSP和模擬器件產品、硬體和軟體開發工具以及設計咨詢服務等。
90年代後期,TI與國內眾多知名廠商緊密合作,推出了無線通信及寬頻接入等眾多產品。有效提升了中國電子產業核心技術水平,縮短了產業化進程,加快與國際技術同步的產品進入市場。進入2000年後,TI與中外16家廠商合作成立的凱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新一代無線多媒體信息終端產品的研發,致力於為產業界提供最先進的解決方案。
TI在積極與國內企業合作開發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信息產品同時,還不斷推進數字信號解決方案(DSPS)的大學計劃,以配合中國工程院校教育和研究項目,並且通過設立的培訓中心,使中國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掌握最先進的DSP與模擬器件技術,促進產品研用相結合。目前TI在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和成都電子科技大學設立有DSPS技術與培訓中心,截止2005年底,TI在105所大學設立了118個DSPS實驗室和3個DSPS技術中心。從1996年至2005年底,超過100,000多名學生通過所設的DSPS技術中心及實驗室,進行了DSP課程的學習和培訓,為中國產業界培養了許多的DSP專業人才,從而為中國工程技術教育發展作貢獻。另外,為加強同產業界的密切合作,TI目前在企業中建立有15個聯合DSPS實驗室,成果顯著。
TI業務簡介
半導體部 www.ti.com/sc
自1982年以來,TI成為數字信號處理(DSP)解決方案全球的領導廠商及先驅,為全球超過30,000個客戶提供創新的DSP和混合信號/模擬技術,應用領域涵蓋無線通訊、寬頻、網路家電、數字馬達控制與消費類市場。為協助客戶更快進入市場搶得先機,TI提供簡單易用的開發工具及廣泛的軟硬體支持,並與DSP解決方案供應商組成龐大的第三方網路,幫助他們利用TI技術發展出超過1,000種產品,使服務支持更加完善。半導體部的業務包括:
通用DSP(Catalog DSP):利用通用DSP服務客戶,TI可更早發現新市場和應用。
高性能模擬:TI為客戶提供種類廣泛的高性能模擬產品,包括電源管理、數據轉換器和介面,許多產品還採用最優化設計,以便和TI DSP搭配使用。
無線:TI是無線產業主要的半導體組件供應商,在已銷售的數字行動電話中,使用TI DSP解決方案的超過六成,八成產品內部使用TI的其它零件。TI正將此領先優勢擴展至第三代無線應用,諾基亞、愛立信和Handspring都決定利用TI產品開發他們的無線手機和先進移動運算裝置。
寬頻:家庭和企業寬頻應用被許多廠商視為通信市場的下一波重大商機,TI的點對點數字用戶環路(DSL)和線纜數據機解決方案能協助在這個快速成長市場建立寬頻應用,TI也是DSL和線纜VoP (Voice-over-Packet)技術的全球領導者。
新興終端設備:隨著電子數字化的不斷成長,幾乎每天都有新應用出現,TI策略是找出有潛力成長為龐大市場的DSP與模擬新商機,然後迅速行動,擴大市場佔有率。
數字光源處理(DLP):數字光源處理技術運用在單一晶元上,使用超過500,000片微型反射鏡將影像反射到屏幕上;這項技術曾獲艾美獎殊榮,可顯示數字化信息,創造出明亮、清晰與色彩鮮明的影像。
教育產品部 http://www.ti.com/calcTI
是全球手持教育技術領導廠商,其函數、金融和圖形計算器及相關產品成功應用於從小學直到大學的數理教學,由於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並真正適用於課堂教學而受到數理教師和學生的廣泛歡迎。
http://focus.ti.com.cn/cn/general/docs/gencontent.tsp?contentId=26583&DCMP=TI-cn_Home_Tracking&HQS=v?OT+home_companybody
2. 德州儀器在中國有工廠嗎在哪裡
在成都收購了成芯,已經開始營運了,就在成都出口加工區
3. 德州儀器是中國的嗎, 感覺是德國的
是美國的一個手機cpu製造商,摩托羅拉很多智能手機是用的德州儀器
4. 德州醫葯股票股價
德州儀器(TXN:NASDAQ)70.33
5. 美國德州儀器中國公司
德州儀器正在和成都政府商討收購一家本地IC企業,應該不久之後在成都會有一個廠,不過應該和英特兒之類的一樣,只能是組裝、包裝或者晶元封裝、銷售等工作,米有什麼技術含量的。
6. 德州儀器中國公司在什麼地方
上海等很多地方,可以看他們的官網
7. 為什麼最近上市的科技公司都沒有選擇「納斯達克」
納斯達克與紐交所的區別
大家一定都對中國的資本市場的層次比較熟悉了。如果紐交所類似於主板市場的話,納市就是二版市場。他們只是不同的交易所,差別不是很大。但是,相對而言,紐交所歷史更長,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紐交所股票種類繁多,是個綜合性的股票市場,包括許多行業,如石油,鋼鐵,運輸,醫療等。紐交所多匯聚一些傳統的老牌企業,如埃克森美孚、伯克希爾哈撒韋、通用電氣、強生、沃爾瑪等等。
納斯達克創立於1971年,很新,但是成長速度很快。紐交所多數是上市幾十年資產宏厚的公司,納斯達克就是給一些新的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科技公司。如之前提到的蘋果、谷歌等。
這是兩個交易所給人的最初印象,當然之前上市的標准也不一樣,紐交所的門檻要明顯高於納斯達克。但是,最近幾年,紐交所看到納斯達克在科技領域強勢的發展,也比較著急。因為畢竟兩家公司自身也是上市公司,也有盈利的壓力。對於一些大型的明星企業在自己的交易平台交易,會提升影響力。怎樣說服其到自己的交易所來上市,兩者必然會展開爭奪。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納斯達克之前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的代碼必須是4位數,如蘋果、微軟等無一例外,但是為了贏得Facebook的IPO,這一規定也改變了,現在Facebook的交易代碼就是FB。
當然,對於上市的企業來說,也會綜合考慮上市標准、便利性、上市費用、對市場的影響等各方面因素進行取捨。
資料顯示,以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NASDAQ Global Select)上市的一家流通股本在5000萬股至1億股之間的公司為例,除上市初期要向納斯達克提交20萬美元的「入場費」之外,每年還要交納4.65萬~6.85萬美元不等的年費。而紐交所的初次上市費用則以5萬美元為基數,再按每100萬股流通股3200美元計算,最低12.5萬美元,最高25萬美元,另外再加上每年4.2萬~5萬美元不等的年費。
科技公司的選擇
紐交所看到納斯達克之前在科技股方面的強勢地位,也開始降低上市標准和納斯達克搶奪客戶資源,其門檻甚至要開始低於納斯達克了。
改變的發生,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選擇去紐交所上市。以2012年為例,在當年風險投資者排名前20位最有價值的科技類IPO中,紐交所拿下了16項,而納斯達克僅獲得包括Facebook在內的4項。
而紐交所在今年上半年,也獲得了14家科技類公司的青睞,占同期美國市場科技類新股上市總數的64%,募集資金佔比也高達58%,刷新歷史紀錄。
科技公司經常也會在兩個交易所之間互相轉板。今年7月15日,千億美元市值的甲骨文開始正式從納斯達克轉板到紐交所交易,其上市多年來市值達到了近100倍漲幅。
不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市值680億美元的卡夫公司,正式從紐交所轉板到納斯達克,並拆分成卡夫食品和Mondelez國際。
兩者之前的轉板發生,是常常的事情。之前,從紐交所轉板至納斯達克的公司還有市值為500億美元的德州儀器、市值近400億美元的維亞康姆公司。而從納斯達克轉板至紐交所的公司有市值約為300億美元的嘉信理財、市值約為300億美元的印孚瑟斯技術。
中概股在兩市的情況
10年前開始的科技中概股赴美上市潮,大多選擇的是納斯達克。在i美股看了下中概股市值排名前十的企業的上市地點的選擇,網路在納斯達克,奇虎是在紐交所,網易是在納斯達克,攜程是納斯達克,新浪是納斯達克,搜房是紐交所,優酷紐交所,邁瑞紐交所,唯品會紐交所,新東方紐交所,去哪兒納斯達克 ,YY納斯達克 ,58紐交所。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紐交所是要優於納斯達克的一個市場,一個是主板,一個是中小板的感覺,所以兩個如果要選擇一下,當然願意去主板,因為交易活躍。之前和邁瑞醫療的董事長徐航聊到,他就說在美國投資者眼中,紐交所的牌子可能對他的醫療行業來講,認可度更高。再加上,這兩年中概股被狙擊成功的企業,都在納斯達克掛牌,對納市來說,無疑有點抹黑。
據網路副總裁湯和松透露,去哪兒早前也是考慮在紐交所上市,但是最後幾天改在了納斯達克。其中,也有兩個交易所之間的博弈因素的存在。
但是,總的來講,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現在基本沒有太大區別,盒子支付的新晉資深CFO Mei,這位沃頓商學院畢業的高材生就直接了當的講到以下觀點,現在硬性入門門檻,兩個交易所是沒有區別的,差異主要是:
1) 敲鍾儀式,現在很多第一次上市的中國老總還是很看中紐交所的排場;
2) 紐交所會忽悠,說他們是「主板」,相對把納斯達克給貶下去了,這個是不公正的做法,但對NYSE很有利;
3) 後台數據服務,IR網站服務,費率,這段時間紐交所調整的比較激進。
4) NYSE想丟狡猾,利用前段時間出事的中概股,借殼上市的比較多,說到紐交所交上市企業的質量高。
Mei女士不太認同紐交所的做法,她認為紐交所這么描述是不公正的,因為真正IPO上市的,兩個交易所出事的幾率是一樣的。但都是拉客戶,紐交所在這上面的舉止是利用了許多人對過外市場不了解。
但是,這兩個交易所都不是省油的燈,都會為了等到更多的機會,互相放大對方的一些失誤。比如,紐交所就經常拿Facebook上市期間,納斯達克的技術故障導致的交易混亂來說事,而納斯達克也拿紐交所做市商「騎士資本」技術故障,而影響眾多股票交易,導致4億美金的事件來向對方攪拌。
8. 德州儀器是不是中國山東德州的
尊敬的網路用戶您好!
不是的,這個說的是美國的德州儀器。不是山東的。
希望本次解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9. ARM、高通、德州儀器這三家晶元企業該怎麼區分和評價
你好
ARM 是做軟核的,德州儀器擅長做DSP,高通則是3G
ARM(Advanced RISC Machines)是微處理器行業的一家知名企業,設計了大量高性能、廉價、耗能低的RISC處理器、相關技術及軟體。技術具有性能高、成本低和能耗省的特點。適用於多種領域,比如嵌入控制、消費/教育類多媒體、DSP和移動式應用等。 ARM將其技術授權給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半導體、軟體和OEM廠商,每個廠商得到的都是一套獨一無二的ARM相關技術及服務。利用這種合夥關系,ARM很快成為許多全球性RISC標準的締造者。 目前,總共有30家半導體公司與ARM簽訂了硬體技術使用許可協議,其中包括Intel、IBM、LG半導體、NEC、SONY、飛利浦和國民半導體這樣的大公司。至於軟體系統的合夥人,則包括微軟、升陽和MRI等一系列知名公司。 ARM架構是面向低預算市場設計的第一款RISC微處理器。 ARM 即Advanced RISC Machines的縮寫,既可以認為是一個公司的名字,也可以認為是對一類微處理器的通稱,還可以認為是一種技術的名字。 1985年4月26日,第一個ARM原型在英國劍橋的Acorn計算機有限公司誕生,由美國加州SanJoseVLSI技術公司製造。 20世紀80年代後期,ARM很快開發成Acorn的台式機產品,形成英國的計算機教育基礎。 1990年成立了Advanced RISC Machines Limited(後來簡稱為ARM Limited,ARM公司)。20世紀90年代,ARM 32位嵌入式RISC(Reced lnstruction Set Computer)處理器擴展到世界范圍,占據了低功耗、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嵌入式系統應用領域的領先地位。ARM公司既不生產晶元也不銷售晶元,它只出售晶元技術授權。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簡稱TI,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為現實世界的信號處理提供創新的數字信號處理(DSP)及模擬器件技術。除半導體業務外,還提供包括感測與控制、教育產品和數字光源處理解決方案。TI總部位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並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有關TI詳盡信息,敬請查詢以下網址:www.ti.com.cn
美國高通公司以其CDMA(碼分多址)數字技術為基礎,開發並提供富於創意的數字無線通信產品和服務。如今,美國高通公司正積極倡導全球快速部署3G網路、手機及應用。公司總部駐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市,高通公司的股票是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成分股,公司業務涵蓋技術領先的3G晶元組、系統軟體以及開發工具和產品,技術許可的授予,BREW應用開發平台,QChat、BREWChatVoIP解決方案技術,QPoint定位解決方案,Eudora電子郵件軟體,包括雙向數據通信系統、無線咨詢及網路管理服務等的全面無線解決方案, MediaFLO系統和GSM1x技術等。美國高通公司擁有所有3000多項CDMA及其它技術的專利及專利申請,這些標准已經被全球制定標准機構普遍採納或建議採納。高通已經向全球125家以上電信設備製造商發放了CDMA專利許可。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CDMA正迅速風靡全球並已佔據20%的無線市場。目前,全球CDMA用戶已超過2.56億,遍布70個國家的 156家運營商已經商用3GCDMA業務。2002年,高通公司晶元銷售創歷史佳績;1994年至今,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製造商提供了累計超過15億多枚晶元。 在中國向下一代無線技術演進的過程中,高通公司致力於向中國的運營商、製造商和開發商提供支持。作為中國第二大無線通信運營商,中國聯通率先於 2002年初啟動了其全國CDMA網路。截至2005年6月,中國聯通已擁有超過3100多萬CDMA用戶——這得益於其先進的無線話音與數據業務、不斷擴大的網路覆蓋,以及在全國范圍推出了高通公司提供的基於BREW平台的數據業務。到2004年底,中國聯通公司活躍的BREW用戶已經超過 100萬,BREW應用的下載量已經超過1000萬次,國內支持BREW的手機機型也已超過50種。BREW正在給中國的用戶帶來非凡的體驗。 2004年8月,中國聯通與高通公司聯手推出「世界風」雙模手機,用戶可以通過該手機同時享受到高速、高性能的CDMA1X話音與數據業務和GSM語音服務。多模多頻終端設備已經成為3G發展的未來趨勢,這使中國的運營商第一次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 為滿足用戶在個人導航、兒童安全保障、銷售人員管理和物流跟蹤服務等方面的需求,1999年,高通公司開始了專門針對無線設備的個人定位技術的研發,即gpsOne。從2003年開始,中國聯通在BREW平台上推出了基於高通公司gpsOne技術的定位業務——「定位之星」,該項業務目前已覆蓋全國。 2003年6月,高通公司宣布,將投資1億美元以資助那些從事CDMA產品、應用與服務開發及商業化的中國初創企業。這筆投資正在逐漸兌現中。截至目前,已有三家中國企業獲得投資。高通公司相信,這筆面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會促進CDMA在全球范圍的應用。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1985年7月,七位有識之士聚集在聖迭戈Irwin Jacobs博士的家中共商大計。這幾位富有遠見的人-Franklin Antonio、Adelia Coffman、Andrew Cohen、Klein Gilhousen、Irwin Jacbos、Andrew Viterbi和Harvey White最終達成一致,決定創建「QUALity COMMunications」,他們的宏偉藍圖造就了20年後電信業中最耀眼的新星QUALCOMM高通公司。 高通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為無線通訊業提供項目研究、開發服務,同時還涉足有限的產品製造。公司的先期目標之一是開發出一種商業化產品。由此而誕生了 OmniTRACS®。自1988年貨運業採用高通公司的OmniTRACS系統至今,該系統已成為運輸行業最大商用衛星移動通信系統。 早期的成功使得公司更加勇於創新,向傳統的無線技術標准發起挑戰。1989年,電信工業協會(TIA)認可了一項名為時分多址(TDMA)的數字技術。而短短三個月後,當行業還普遍持質疑態度時,高通公司推出了用於無線和數據產品的碼分多址(CDMA)技術-它的出現永久的改變了全球無線通信的面貌。 如今,高通已擁有3,900多項CDMA及相關技術的美國專利和專利申請。高通公司已經向全球逾130家電信設備製造商發放了CDMA專利許可。二十多年間,高通憑借其開拓創新的技術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引領著人們的溝通、工作和生活方式的變革。 高通公司所享有的卓越聲譽遠不止於CDMA領域。高通公司是標准普爾500指數的成分股、《財富》500強企業之一,並且是美國勞工部「勞工就業機會委員會大獎」(Secretary of Labor's Opportunity Award)的得主。其卓而不凡的工作環境、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和專業精神也令高通公司連續六年榮獲《財富》「全美100家最適合工作的公司」,並且在《工業周刊》「100家最佳管理企業」名錄中占據了一席之位。《CIO magazine》還將高通公司評選為100大運營和戰略頂極優秀的典範企業。
10. 德州儀器是中國的么
是世界上最大的模擬電路技術部件製造商,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跨國公司,以開發、製造、銷售半導體和計算機技術聞名於世,主要從事創新型數字信號處理與模擬電路方面的研究、製造和銷售。除半導體業務外,還提供包括感測與控制、教育產品和數字光源處理解決方案。德州儀器(TI)總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並在25多個國家設有製造、設計或銷售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