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名中國孔德股票
A. 伊光旭的創業實例
伊光旭就讀於南京的解放軍理工大學,軍校明文規定學生不能從事商業化的活動。他就盯上校園那些「軍屬商店」,找了一家生意最差的,想辦法找到老闆提出接手,或者租一些面積給自己經營。那位老闆也不拘一格,說沒事你試吧,出了問題我給你擔著。伊光旭急於上手,又沒錢,他的同學們也是無產階級,無計可施時,他不知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想到去找老師。有一位老師與他只是一面之緣,他也不知自己哪來的勇氣,編了一條簡訊發給老師,大意是:我們一起做生意更不可思議的是,那位老師回復他:挺好,我可以幫你。伊光旭當天晚上就用A4紙寫了一個「商業計劃書」,他希望把軍屬商店改為面向學生們租書的書店,名叫「書芳齋」。一周後,那位老師成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資人,投了5萬元。到大四時,他的書店開成了連鎖,解放軍理工大學面積很大,伊光旭的兩家「書芳齋」里放滿了各種言情小說,最主要的客戶是那些情竇初開的女同學,每本書都有十分清晰的條碼,分類也很具體。一群小女生趨之若鶩。但這個牛人在大四時讀不下去了,退學後一門心思找創業靈感。他考慮過賣雜糧,但「做傳統生意還得找家人出錢,唉,算了」。除了讀人物傳記還要讀《商界》,裡面的文章,甚至一大串邊邊角角貌似不靠譜的廣告,他都讀得很細,「那些也都是潛在的創業機會嘛。」2008年,他做了一家類似於「趣玩網」的創意類網站。在當時,他的初衷與現在諸位創業者在微博上的訴求一樣,想找個社交平台幫導流量,「忽悠點兒人過來」。在豆瓣上,他先觀察那些小組裡面究竟誰在發帖,發什麼帖,積極回復的有誰;然後是小組主題,哪些小組比較吸引人,哪些小組聽上去不錯實際上沒那麼高活躍度。依照他的「競爭不激烈」原則,他開的小組在3個月之內就有了十幾萬用戶。豆瓣小組越玩越大,比自己那個網站還火爆。有人找他來打廣告,他腦子一熱:這事兒竟然還能掙錢。這想法持續了一兩分鍾,他馬上冷靜下來,因為對方給的錢不多,一條廣告只有1000塊,還不夠他一個月房租費。當然,最後他還是接下了廣告。其實伊光旭對豆瓣並不滿意。「豆瓣其實發展很慢,因為它和組長的關系是有些對立的。號稱有一億用戶,其實活躍用戶不多,我都計算過的。大部分人上去看還是看他的影評、書評、聽音樂。小組不好玩兒,一天的發帖量才兩三頁。它的社區不開放,思想不開放,你都沒辦法找它投訴,只有發郵件,然後它會用一個比政府還官方的口吻回復你,幾乎沒有服務。沒有服務還能叫社區嗎?」很快,他發現了新浪微博,覺得很驚喜:生態結構比較完整,能夠找到名人,有中堅力量,這就意味著有社會輿論觀點。另一個吸引點是,新浪博客上,韓寒的點擊量一天能有百萬,評論只有幾十條,再看微博上,一篇文章哪怕只有200個轉發,但是卻有100個評論。當時來看,這種傳播性近乎於逆天。2009年,伊光旭邊做電商網站邊玩微博。他想認識一些知名投資人,開始私信搭訕那些幾十萬粉絲的企業家,把微博當做一個免門票的投融資對接場所。但他分析過,自己默默無聞,大人物和大機構不適合自己。不過機遇還總是這樣落在有準備的人身上,蔡文勝在2010年4月15號開通微博,伊光旭關注到他,很想結識。首先,這是一位福建老鄉;第二,他投資的很多公司伊光旭都聽說過;第三,聽說他的故事還挺傳奇的。「就像在一大堆人裡面看到一個大美女,我當時是在一大堆人裡面看到一個感覺靠譜的投資人。但他有點太大牌了。蔡文勝還真的關注他了。先是騰訊微博,然後新浪微博,伊光旭又找借口繼續跟進,說久仰大名,自己想買個域名,特來請教。蔡文勝不但很快回復了,還把自己的QQ號留給伊光旭,讓他找自己投資的「易名中國」CEO孔德菁,順便把孔的電話也給了他。伊光旭受寵若驚,激動不已:「我一看這么牛啊,一個大佬把我介紹給了另一個大佬!找對人就是不一樣!」然後他定了定神,進一步套磁。10分鍾後,蔡文勝親自打過來電話,還約他在北京見面聊聊。之後伊光旭和蔡文勝在北京見面「拉家常」,後者提出在廈門再見一面,談談正事。在廈門,伊光旭思考了5分鍾,決定搬家過去。「我覺得蔡文勝這人挺神的。第一是,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他比創業者更主動。第二是他判斷事情的能力足夠敏銳,他很容易看懂項目,別人聽90%才能懂,他聽40%就領悟到,而且他好像一下子看透我這個人了。」在創業的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賬號。他曾經注冊了一堆和冷笑話相關的賬號,因為「自己就愛好冷笑話這口」,同期發布內容,看哪個名字有走紅潛質;又注冊了一堆和品牌、商戶相關的賬號,幻想那些公司會在微博最火爆的時候,像買域名那樣,把賬號回購過來,卻杯具地發現人家已經變成了「藍V」,或者乾脆另取一個名字;微博上大家調侃「馬英九」,他注冊了個「馬英七」,在1萬個粉絲就能上top草根排行榜的時期,「馬英七」一下就沖到2000個粉絲。而且,他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發微博,或者讀其他人的微博,留意每個人的口味。「最後我再提煉出一個『綜合口味』。」伊光旭總對別人說,自己就是在製造「農夫山泉」。同一個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場上就能火。同樣一個內容,老的笑話不好笑,要優化笑話的口味,玩文字游戲,才有爆笑效應。後來,「冷笑話精選」脫穎而出。
B. 孔雲龍的新浪博客地址是什麼
孔雲龍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700696160
孔雲龍,原名孔德水,青年相聲演員。自幼喜愛藝術,2004年跟隨郭德綱老師學習相聲至今,常演的節目有《地理圖》、《竹城水寨》、《白事會》、《八大吉祥》等。
C. 孔德菁為什麼炒域名能賺到錢
有商業頭腦
D. 「德指」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解釋就是德國的股指期貨。
期貨交易分為投機和交割,投機通過低買高賣或者高賣低買來賺取價差,交割是事先鎖定交易價格在未來執行的買賣交易。
以黃金期貨為例,20160401黃金價格為1211美元/盎司,甲和乙簽訂1盎司交割日期為20160701的黃金期貨合約,甲為買方,乙為賣方,如果20160701合約到期,黃金價格達到1300美元/盎司,乙依然以1211美元/盎司的把1盎司黃金賣給甲。
(4)易名中國孔德股票擴展閱讀:
最大下單數:
中金所規定進行投機交易的客戶單個合約的最大持倉限額為5000手,單個賬戶日內交易超50手視為過度交易行為,違反規定將遭受自律監管措施,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和持倉數量不受此限。
開戶數:截止2015年3月底,國內股指期貨市場累計安全運行1201個交易日,累計開戶23萬戶,累計成交量6.93億手,累計成交額552萬億元,累計成交量在全球股指期貨中排名第四位,2015年平均每個賬戶單日交易量為4.9手。
E. 鍾斌的贛縣鍾斌
鍾斌(1962.6.3-)江西省贛縣南塘鎮道潭村人,中共黨員。1979年參加人民解放軍,在空軍49師145團機務二中隊服役。1981年8月考入空軍後勤學校。1983年7月畢業分配至空軍九江機場軍械股任倉庫主任、助理員。1986年至1998年在空軍後勤學院大專班學習。1991年3月調贛州軍分區,歷任助理員、參謀、副科長、科長(期間:1993年9月至1996年7月在南京政治學院函授本科班學習)。2003年2月任尋烏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部長,2005年4月任於都縣委常委、縣人武部部長。1993年被南京軍區評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1996年被江西省軍區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9年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一次。
章貢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鍾斌(1958.10-)江西省興國縣長岡鄉榔木村人。198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本科學歷。1974年12月下放寧都縣長勝公社果子園林場任團支部書記。1979年9月考入江西政法學校學習。1981年8月任寧都縣人民法院書記員、助理審判員。1984年9月考入中央電大江西分校學習。1986年7月任寧都縣人民法院助審員。1987年1月任寧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副科級秘書。1992年3月任寧都縣固村鄉人民政府鄉長。1995年3月任寧都縣石上鄉黨委書記兼人大主席。1996年4月任寧都縣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1997年11月任會昌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2002年11月任於都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2005年6月起任贛州市章貢區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先後發表法律論文100餘篇。1998年、2000年被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先進工作者。2011.06至今章貢區政協黨組成員、副主席。
域名投資家-鍾斌基本信息
真實姓名:鍾斌網名:屬圖 zbqq
籍貫:江西
從事域名投資時間:6年
職業:CEO公司:我的工作網
CCTV《理財123》域名投資節目(鍾斌篇)
2006年3月,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的《理財123》節目製作了三期關於「域名投資」的專題節目,鍾斌先生給廣大域名投資愛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關新聞
用域名撰寫財富的神話 國內域名投資名人榜
近年來,域名投資日漸被人們所關注,成為繼股市之後又一熱門投行業。因域名有無法復制的特性,早在域名開放注冊初期國際上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從事域名投資,與此同時,國內一些具有超前意識的人進入了這個行業。這些人大多已經是互聯網界非常成功的人士,現在請跟隨贏在米壇一起從域名投資的角度重新認識一下:
註:排名不分先後
·鍾斌(zbqq),擁有數千個精品域名,利用域名自然流量成功運營著我的工作網,並於2006年底獲得愛爾蘭網路招聘集團(SAONGROUP)投資八百萬歐元。
·蔡文勝(pizi),擁有數萬精品域名,是國內最早專注域名戰略的投資人,國內擁有最多3字母.com和.cn的投資者,手下價值百萬美金域名不少,當年成功重新注冊到又無償贈送給聯想集團而轟動一時,現在又把成功賣給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許揚,擁有數千精品國際域名,是最會賺美金的投資專家,大量國際域名賣往美國公司,旗下域名自然流量每年都有非常可觀的收入,旗下網站以為代表。傳聞他的域名自然流量累積在一起可以讓一個網站Alexa排名直接升至前100名。
·趙惠川,早年移居加拿大從事傳統行業,1997年開始投資域名,擁有數萬個域名。頂峰時代其擁有的.cn域名占總注冊量的10%,域名包含姓氏、職業、愛好、屬相、星座和以英文字母I和E開頭的優質白金單詞域名,並成功的在2005年將賣給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Google。旗下北京國網公司和聯動在線都是老牌公司。
·龔根源(tianshi),擁有數千個頂級精品域名,是國內最早留意域名的人了,最早獲悉域名的刪除規律的,都是他的投資傑作。
·庄良基(BookSir),擁有近萬個拼音域名,是國內擁有最多行業拼音COM域名的投資專家,投資成功案例包括知名的,中國知名IT服務商廈門書生集團和最成功的商業搜索引擎也是他所創建,同時任贏在米壇域名信息交流網在線專家。
·姚勁波(yaojb),最早建立國內最大的域名交流平台(易域網),擁有國內最多2位數數字域名的投資專家,包括都是他賣出的,現在創辦了中國最大的分類信息網。
·尤曉東(大東),將域名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在2003年將域名系統的內容引入高校的互聯網應用課程,並於2006年在全國高校首開《互聯網域名系統》本科課程。為CNNIC域名活動專家評委,北京地區域名高端沙龍召集人。代理過數十起域名爭議案,勝率超過80%。擔保中介了中國電信互聯星空、中國電信商務領航、騰訊、航運在線等域名交易案,同時任贏在米壇域名信息交流網在線專家。
·孔德菁(丸子),擁有近萬個.cn精品域名,創辦了國內最大的域名交易平台,是唯一一個成功把域名投資發展為產業化的投資人,旗下易名中國目前已經成功獲得ICANN認證為國際域名頂級注冊機構。
·胡浩波(Meken),贏在米壇域名信息交流網在線專家之一,擁有數千個精品國際域名,其中,yiy行業域名均在其個人網站上熱賣。投資成功的案例包括。
·蔣湘浦(獄友),國域網創辦人,擁有強勢CN域名。
·郝鵬(haopeng),1999年進入域名投資領域,具有豐富的域名相關知識及網站運營經驗。曾經轉讓的域名已經被多個業內知名網站使用並得到用戶好評,目前仍擁有大量優質國際域名。
當然,國內域名投資領域名界還有安虎生、鄭俊龍、劉鵬等成功人士,搜羅網論壇將在日後不斷補充。
鍾斌和MyJob慢慢長大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他說,喜歡網路,持續多年,時時天天。
他說,2002年對互聯網有了一個想法。
他說,背景空白的人要靠自己的努力。
讓我們一同走近這個令人驚訝的靈魂。在記者的采訪生涯中,他是第一個沒有讓創業變得異常復雜和痛苦的人。
大學學中文,1998年畢業後到一家軟體公司,為別人工作5年,認識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同她結婚。然後創業,為自己工作。創業第一年沒有員工,和太太兩人賺得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那時候,2003年光景,互聯網行業正在低潮處,很多人同互聯網撇清。通過對招聘市場和前景的分析,鍾斌把MyJob從廣東搬到北京,毅然決然。那時的北京,他只有一個相識的人。
剛開始,希望一分錢可以當兩分錢花。剛開始,辦公要撿最便宜的地方。剛開始,住在北京的郊外,200元一個月。
2004年,鍾斌一度有過貸款發展企業的想法,他希望可以把MyJob的規模迅速做大,但是在北京,鍾斌什麼也沒有,沒有貸款需要的抵押,又不想連累朋友。於是,他放棄了貸款。
為了保證MyJob良好的現金流和發展資金,鍾斌在廣告和會員的會費收益上,採取先收後放的原則,即基本保證收到大部分廣告款後再給上廣告,這種做法是不出現廣告拖欠款、企業資金基本充足的保障。
現在,MyJob把目標市場鎖定北京地區,成長迅速。
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就是面對事情時每個選擇的連續。回憶過去的時候,鍾斌很快樂,他說,初中的時候,夜裡12點要去工廠幫忙看一個燒硫磺的鍋爐,起床時很困,而且硫磺很嗆,要到早晨8點才能回家,但是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他說,做一件事情要學會堅持,不要有借口。
每條路上都有
不同的困難和好運氣
2002年鍾斌有創業想法的時候,網路招聘市場已經比較成熟,有些網站在業界開始顯現出影響力。「行業里出現了知名企業,並不說明後來者就沒有機會;另外,先行者給後來者留有多少機會取決於這個行業發展的程度」,他說,網路招聘行業才剛剛起步,只要同這個行業一同成長,就一定有機會。
今天的結果驗證了他當年的想法,在如今2000多家招聘類網站中,多數還在燒錢,但MyJob卻一直贏利,且每年都有超過100%的增長。
MyJob有幾個特別之處。第一,它的創始人不懂技術。鍾斌說:「懂技術好介入,但不懂技術並不代表不可以做網路,網路是個低門檻,你可以沒有資金,沒有廠房,沒有技術,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邁出第一步。」
第二,它在互聯網低潮期起步,在整個行業冷冷清清的時候迅速贏利。
第三,辦MyJob的第一桶資金來自鍾斌和太太的積蓄,數目可以想像。此後鍾斌沒有貸過款、借過債、佘過地,但是他的MyJob擴充非常迅速,每半年搬一次家,現在位於中國電子大廈B座2層的辦公空間已經很難容納上個月新招聘的40個員工。「我們馬上要搬到樓上的大辦公室里。」說這句話時,鍾斌有小小的快樂。
「做什麼都會有困難,做什麼也都會有機會,主要看你怎麼去做。」他說,中國的網民在迅速增加,還有很多機會。
快樂的三十而富
在描述創業過程的時候,鍾斌的DNA里充滿快樂。無論講什麼,在他身上,沒有滄桑的物是人非。
面對一天16小時甚至更長的工作時間,他說,我一看到網路眼睛就放光,這比陪太太逛街好。
面對不斷刷新的電腦顯示屏,他說,網路會帶來好運氣,天天對著電腦,200度的近視不見了,「近視眼恢復了正常」。
面對每天增加的員工,他說,以前吃飽全家不餓,現在每天睜開眼睛,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但他也說,事業是一個過程,如果每天都覺得有壓力,覺得不幸福,那就是說整個事業和生命的過程都不幸福。
再大的事情壓下來,第二天一起床便覺得又是不錯的一天,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過。他的太太說,什麼事情到他這兒,他都跟沒事人一樣 。
他說,心態最重要,如果心態不好,會覺得處處受限制。他說MyJob雖然發展很順利,但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但是他覺得,自己做企業會遇到問題,別人也會遇到,所以沒感覺怎樣。
他說,成功不是沒有失敗,而是成功多過失敗。
看到鍾斌,想到羅伯特·潘·沃倫有一句詩說:上帝愛世界,因它之所是。一個人如果昨天不愛這個世界,而今天能愛這個世界一刻,區別僅僅在於他是否努力過。
積極和專注是重要的創業心態
記者:你相信網路可以成就很多人的夢想?
鍾斌:是。
記者:幾年來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鍾斌:招不到合適的人。
記者:招到你想要的人很難嗎?
鍾斌:非常難。
記者:但是,北京是中國最大的人才聚集地,你又是做招聘的,招到合適的人怎麼會這么難呢?
鍾斌: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就找到了招聘行業最大的前景。
記者:現在大家都覺得招聘難,為什麼會這么難?
鍾斌:一代人和一代人太不一樣了。以前,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找工作,如果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困難,確實沒辦法參加面試,會給對方打電話解釋一下。但是現在,如果你今天通知了10個人,能有2個人來就已經很好了,剩下的8個人不會做任何解釋。
記者: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人和你一起做事業?
鍾斌:首先這個人要非常積極。同樣兩個人,一個積極,另一個有能力但不積極,我喜歡積極的人。如果一個人積極,但能力有點欠缺,我相信只要給他機會,經過一段時間,他一定會超過那個有能力的人。其次要專注,只要他認為是對的,就會堅持。另外,心態也很重要,如果心態不好,會覺得處處受限制。
記者:你用什麼辦法把最優秀的員工選出來,然後讓他們做得更好。我看到進門的地方,有一個評比的表彰欄。
鍾斌:除了評比,每天都發小食品,大家經常一起出去玩。
記者:你如何看待員工?
鍾斌: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工作的時候都是在為自己做事情。
記者:MyJob發展得很順利,原因是什麼?
鍾斌:和性格有關。一路走來,我個人比較謹慎。我不是今天賺1萬,明天一定要賺10萬的那種人。當然也遇到過一些問題,但都是做企業必然會遇到的問題,我會遇到,別人也會遇到。
記者:你通常怎樣減輕壓力?跑步,晚上沖冷水澡,還是喝酒?
鍾斌:很少。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外在的表現。
記者:壓力不會在你身上產生副作用嗎?
鍾斌:目前不會。
記者:你的性格是一貫這樣平淡,還是歷經滄海被磨練出來了?
鍾斌:一貫是這樣。
記者:那你比較適合創業。
鍾斌:也許吧,比如說我現在中了500萬,也不會有太明顯的感覺,該干什麼干什麼。
F. 易名的介紹
廈門易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簡稱易名中國。是由孔德菁(外號:丸子)於2005年5月成立於福建廈門,是致力於互聯網信息科技服務、電子商務服務和應用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2012年元旦全力打造了域名門戶網站、域名交易平台、域名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域名門戶網站。
G. 孔德菁的個人經歷
孔德菁出生在福建雲霄的一個普通家庭,初中時候的他是典型的問題學生,上課時調皮,課下還經常泡在游戲廳,不做作業更是家常便飯,以致學習成績非常差,為了能升入高中,孔德菁還不得不交納了一筆額外的贊助費,而這不僅令他的父母抬不起頭來,也讓他自己被同學瞧不起。當時,年少的孔德菁已經開始懂事,並有了自尊心,為了父母不再因為他而受氣,孔德菁立志要爭口氣,要證明他並不比任何人差。
在高中,孔德菁開始接觸並喜歡上了計算機,他與同學陳壽福(soff,珊瑚蟲QQ作者)一起拜師學習編程,在老師的介紹下,他還獨立為一家超市做了一款管理軟體,當時的孔德菁夢想著可以像比爾蓋茨一樣,創辦一家能影響全世界的軟體公司。1999年,孔德菁考進了漳州大學(漳州職業技術學院),他選擇了一門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希望通過軟體編程來證明自己、實現夢想。
然而在大一的計算機課上,老師僅僅是教大家學習打字、練習打字,甚至孔德菁還因打字速度快而被認為是高手。想像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讓孔德菁非常失落,這更加讓他沉溺在自己的編程世界當中。
隨後,孔德菁將姐姐送他的電腦搬到了學校,開始在宿舍里鑽研,這個時候,孔德菁發現了更有意思的新生事物——互聯網,在網上他不但尋找到可以請教的老師,更有一大堆令他視野開闊的網站。孔德菁的興趣開始轉向網路,相比於PC軟體,他覺得網站更精彩、更靈活、更能吸引人,而且網站更容易傳播,也能更好地證明他自己。孔德菁放棄了高中學的C、delphi,開始研究HTML,並且還為自己起了網名丸子——《東京愛情故事》里永尾完治的小名。
很快,孔德菁就在摸索中給自己做了一個網站,也正是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一個巨大商機——做網站,當時做一個網站要價在600元左右,除去域名、空間成本,能凈賺300多元。這個發現讓孔德菁非常激動,興奮不已,他想通過做網站來掙錢、來證明自己,為此孔德菁幾乎天天都泡在K666、Yuzibbs等論壇學習技術、尋找訂單,並常常為此通宵達旦。到大一學期末,孔德菁還因耽誤學習而不得不留級,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孔德菁的生意,他甚至還在15天內,自學asp並通過asp+access做出了客戶需要的動態管理系統。
在學校,孔德菁還喜歡研究各類網站系統,他曾用bbs2000搭建校園論壇,並通過為bbs2000開發插件的方式來推廣論壇,其論壇日最高訪問量一度高達數萬人次。
在大學的四年,孔德菁堅持了四年,他掛過科、留過級,付出了許多努力,當然也收獲了不少回報,但孔德菁總愛調侃自己,學校不好,又是掛過科、留過級的人,所以心理承受能力特別強,不怕失敗,也更敢孤注一擲地去投入。 2003年,孔德菁大學畢業,他來到了廈門,正在找工作時,一位朋友介紹他去了深圳的一家SP公司。半年後,受SP大環境的影響,孔德菁又回到了廈門,此時他已積攢了10多萬元的第一桶金。
回到廈門後,因為學歷問題,孔德菁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屢次遭人輕視,要強的孔德菁不願再受人白眼,他決心自己干,從熟悉的網站製作開始,他找到兩個合夥人,在廈門松柏的一棟居民樓里,注冊了一家公司,主營業務當然還是網站建設,團隊有4個人,孔德菁負責技術,他的一個大學同學負責美工,另外兩個人負責業務。孔德菁回憶說,這段時期他擁有多家域名注冊商的API介面,搶注了一批好域名,收到過很多廈門企業的咨詢,也帶來了不少建站業務。
然而在當時的廈門,僅湖濱南路就有上百家做網站的公司,一個訂單可能會十多家公司拼搶,為了拿下訂單,同行之間相互壓價,互相拆台的事情時有發生。僅憑一腔熱血就加入競爭的孔德菁的團隊沒有人脈優勢,別人能做的,他們能做,他們能做的,別人也能做,大家能拼的只有價格,惡性競爭就此滋生。
盡管孔德菁在業務拓展上加大投入,多招了兩名業務人員,甚至有時他還親自上門跑業務,但微薄的訂單收入依然不足以支撐公司的發展。勉強維持了一年後,創業初的激情在看不見前途的迷茫中漸漸熄滅,孔德菁也心疲力盡,最終他選擇了離開。
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孔德菁回到家中進行反思,為什麼一群胸懷抱負、又富有經驗的人聚在一起,卻沒能把事情干好,干漂亮?最終他反思到,在與同行的競爭過程中,所有人的模式、產品與服務大同小異,初出茅廬的他們根本沒有任何積累,遑論競爭優勢,同時,單純的網站建設已經無利可圖,完全沒有核心競爭優勢。
這段時間孔德菁一邊在家調整狀態,一邊也在網上尋求思想碰撞,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bbs2000的作者Yuzi在聊過自己的創業經歷後,兩人萌生了合作的想法,一起做產品,開發論壇程序。當時,php語言尚未成為主流,discuz、phpwind也還沒有免費開源,而用asp編寫的bbs3000人氣很旺,影響力也很大。孔德菁覺得,與自己單純的建站業務相比,bbs3000擁有一定的用戶基礎,且比做網站更有競爭力,於是他動身前往泉州,和Yuzi成立工作室,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新公司的商業模式很簡單,他們推出免費開源的bbs3000,然後通過定製開發收費,並對商業用途售賣版權。當時孔德菁住在公司的機房裡,早上他需要早起為公司開門,到了晚上他要等所有人都走後才能鎖門睡覺,而且這個時候的泉州還很難招到perl-cgi、asp人才,公司人手不足,孔德菁經常都要忙到凌晨,所幸付出總有回報,這個時候公司開始逐漸步入正規。
慢慢地,他們通過定製開發實現了收支平衡,並略有盈利,但是危機卻開始在他們團隊內部出現。一方面,php語言逐漸取代了asp語言的市場霸主地位,他們的團隊仍然固守asp市場,沒有任何應對措施;另一方面,在團隊草創期,相對不正規,股權與回報並不對等,認知與利益問題使得團隊之間心生間隙。2004年底合作最終失敗,在花掉自己數萬元的積蓄後,孔德菁孑然一身,離開泉州。
再度回到家中的孔德菁比上一次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創業過程中遇上的問題,選擇合夥人不僅很重要,同時不能再做賣軟體的事,無論是建網站還是做社區軟體,歸根結底都沒有自己的產品或核心競爭力,無法形成標准,更談不上穩定的商業模式,他認識到,創業應該做一些可以標准化、平台化的事。
在選擇新的開始時,他並沒有上兩次的沖動,而是先選擇積累創業資本,為此他開始研究SEO,並以大站帶小站的方式,養了一批高流量的站群,其網站投放的Google Adsense、彈窗、CPS等廣告日收入也突破萬元大關,但孔德菁仍然未尋找到自己的答案。 2005年4月,孔德菁受邀參加了第一屆中國站長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他遇到了中國知名的域名投資人、時任萬網副總裁的姚勁波。當時,已經開始搶注、投資域名的孔德菁,向姚勁波聊起了他的經歷及現在的迷惘,姚勁波則點撥他從域名開始創業,並建議他以域名搶注作為切入點,從域名注冊商開始,由小做大。
孔德菁聽從了姚勁波的建議,決心做自己感興趣的域名事業,他舍棄日收入過萬的站群,投入自己所有的資金,組建了一個有財務、有行政的5人創業團隊,准備做自己的產品、做自己的平台。
經過三個多月的日夜奮戰,易名中國在2005年8月上線,並獲得了CNNIC的域名注冊商資格。在開發易名中國的過程中,孔德菁為了研究域名搶注程序,經常是每天的凌晨4點30分(當時cn域名是4點30分才掉的)之前,就開始非常緊張的盯著電腦、盯著日誌,然後針對某條線路、每台伺服器、每個要搶注的域名做分析,觀察域名的掉落順序,然後研究規則,並進行策略調整,巨大的工作量使得他身心俱疲,但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搶注域名的成功率能達到80%以上。在易名中國早期的創業階段,團隊常常加班到深夜,餓了的時候,大家會一起到樓下去吃夜宵,但因為拿出了所有的錢去創業,所以孔德菁必須要精打細算,在當時看來很奢侈的水煮魚片、椒鹽蝦,他們也只能點上半斤,打打牙祭。
創業的日子非常辛苦,但孔德菁卻過得非常充實、非常興奮,而且他的努力付出也很快就收到了回報。當時因為天天都在研究CN域名的注冊介面、設計CN域名的搶注演算法,孔德菁他們發現了CNNIC系統存在的不少漏洞,並及時通知了對方,而這也讓易名中國獲得了CNNIC的贊譽與肯定。在2005年上線之前,易名中國就獲得CNNIC頂級域名注冊機構認證,在當年底,易名中國還成為CNNIC唯一推薦的域名交易平台,2006年易名中國更是連續多次榮獲CNNIC明星注冊機構的稱號,而此時的易名仍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他們沒有資金投廣告、沒有資源做宣傳,一切都是靠用戶的口碑傳播。
終於2006年年底,還是小公司的易名中國卻迎來了一次大機遇——微軟主動找上門來尋求業務合作。當時,微軟希望能與易名中國展開custom domain live合作,即由易名免費幫微軟部署郵局產品,而微軟則會在MSN的網站和工具上,免費投放易名的廣告。
面對這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易名團隊內部出現了分歧,有管理層不看好這次合作,他們認為公司小、人手少,如果再免費幫微軟部署郵局產品,會顧此失彼。但孔德菁卻堅持要抓住機會,他認為從公司長遠的發展來看,這次機會不容錯失,易名中國必須要藉助微軟來提升公司品牌,否則公司只能是小打小鬧。最終,雙方誰也未能說服對方,但在孔德菁的強烈堅持下,易名中國答應了與微軟的戰略合作。
2007年微軟開始投放易名的廣告,而此時微軟郵局產品的軟效果也開始呈現。據孔德菁回憶,給微軟做郵局產品,幫易名中國帶來了大量的用戶,而且當時用戶質量很高,帶過來直接注冊域名的也很多。恰巧2007年3月份,CNNIC推出CN域名1元體驗活動,受之影響,國內多家域名注冊商介面出現堵塞,而易名中國自己開發的架構卻很穩定,不僅沒有出現過介面堵塞、出錯的情況,而且批量查詢上萬個域名也不會延遲。於是,大量的域名投資者、注冊者、經紀人開始入駐易名,到2007年底,易名中國成為國內第一大CN域名注冊機構。
然而,易名中國爆發性的成長,並沒能彌蓋創業團隊的分歧。當時,易名只專注做cn域名,1元錢1個的CN域名,不僅不賺錢,還會因發票、運營等成本而賠錢,而且是注冊的量越多,賠的錢也越多。其他創業夥伴很不認同這種賠錢賺吆喝的買賣,甚至直言公司將完蛋,但孔德菁認為,對易名中國而言,用戶比賺錢更重要,這些成本都是為了易名中國從注冊商轉變為域名交易平台的投入。到2008年,因發展理念的日趨分歧,創業團隊中有人開始離職創業,到2009年,CN域名1元體驗活動結束,網路環境也日趨收緊,監管部門頻出政策,在年底CNNIC甚至還禁止了個人注冊CN域名。站長們風聲鶴唳,紛紛轉行,受之影響,易名中國託管的域名數量從300多萬跌至100多萬,公司業績直接跌入谷底。
這時的孔德菁面臨巨大的壓力,常常整夜無法入眠,一方面,易名託管的上百萬個域名所形成的運營、維護壓力,使孔德菁喘不過氣來;另一方面,創業團隊成員的離職,讓孔德菁開始懷疑自己的決策、懷疑易名中國的前途。在團隊離析與業務面臨分崩的重壓下,內外煎熬著的孔德菁,甚至想過將這個注入了他心血與夢想的易名中國出售。
在此後長達1年多的時間里,孔德菁一直在焦慮、糾結的煎熬中思考,未來充滿太多的不確定性,而他必須要明確方向,並為易名找到新的突破口。孔德菁在床頭放上紙和筆,經常是半夜睡不著覺時胡思亂想,一旦腦子里有了任何新的想法,他都會立馬爬起來將想法寫到紙上,以免忘記;孔德菁還常常會在晚上跑到海邊,靜靜地坐在沙灘上,反思自己、梳理自己,並嘗試在反思中尋找新的思路,甚至有時他還會不分晝夜地打電話給朋友,探討突然萌發出的新想法是否可行。正是在這個不斷自己思考、自己推翻的過程中,孔德菁的思路慢慢清晰,他的腦中也慢慢形成未來公司框架的模型。在這段時間,為了減少CN域名及監管政策的影響,孔德菁觀察域名市場的發展與需求,並推動易名中國從域名注冊平台向中介交易平台的轉移,在此期間,易名作為平台,中介交易了cntv、189、10010等眾多有影響力的域名,樹立了其在域名中介交易市場的良好口碑。2010年底,孔德菁確定了易名的定位與未來發展規劃,他決定走精品路線,並准備將易名中國拆分成域名資訊、中介、管理的3大業務平台。
回憶起這段經歷,孔德菁不無感慨地說,草根創業者在公司的發展、轉型中,當他們的成長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他們常常會出現管理短板,而管理經驗及管理模式上的不足,也是眾多草根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2011年6月,ICANN通過了新頂級域名計劃。正忙著分拆業務的孔德菁敏銳地感覺到,這是易名翻身的機會,他聯系易名中國多年積累的大牌客戶,與對方探討新頂級域名的未來及應用,並最終獲得了網路、新浪、360等多家公司新頂級域名的申請、運營的全權委託。
孔德菁說,到目前為止易名中國是最安全的域名注冊商之一,從未沒有出現過丟失域名的情況,安全是易名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眾多企業願意將域名託管在易名原因之一,未來易名中國還將借新頂級域名的機會,實現業務轉型。
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ICANN將對外公布新頂級域名申請的初步審查結果,而易名中國一切都已准備就緒。據孔德菁介紹,多個新頂級域名將會在易名中國開放注冊,屆時易名中國的域名數量或許會突破千萬級別,而他和他的易名中國也都為此做好了充足的准備。 孔德菁說,他很認可李想(泡泡網、汽車之家創始人)跟他說過的,別人是永遠也不會了解我們自己做的事業的真正價值的。而事實上,孔德菁一直所追求的,也正是他所做的事業的價值,對他來講,證明自己,已不能用簡單的所謂的身價來衡量了。
從2005年創辦易名中國,到2012年易名七周年,孔德菁正如他所堅持與追求的那樣,做自己的產品、做自己的平台,而直到今天,易名中國也依然只專注於做域名。
或許因為專注而失去了很多機會,但也正是孔德菁的專注,使他的易名中國成為了國內最具競爭力的域名中介交易平台。截至到目前,微軟、谷歌、騰訊、新浪、網路、盛大、金山、奇虎360、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步步高、CCTV等國內眾多極具影響力的公司都是易名中國的客戶,而一家只有域名這一單一產品的公司能有如此輝煌的成就,誰能說這與孔德菁的堅持與專注無關?
從最初想靠編程來證明自己的少年,到兩度創業失敗的草根站長,再到國內最大域名中介交易平台的掌門人,孔德菁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十年磨一劍,如今利劍出鞘,但他卻從未有半分懈怠。在孔德菁的QQ簽名上,他寫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戰斗!哪怕戰死沙場!所以直到今天,孔德菁仍會在域名中介的第一線,也時常在微博中扮演客服角色,七年的時間讓一名熱血青年成長為成熟的創業者,不變的依舊是那份對域名的熱愛與專注。
在與記者的交流過程中,孔德菁感慨最多的還是人才問題,他屢屢提及易名的團隊,談團隊在最困難時候的團結與信任,談他帶領團隊走向幸福之路的責任感,他說,易名相信每個員工的價值,所以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我們都不曾放棄過任何一名員工,易名能有今天,我非常感謝我的團隊,他們團結、努力、專業,他們是易名最大的財富,也是我做好易名中國的最大動力。
2012年7月,EName七周年暨喬遷慶典,孔德菁請來域名行業及圈內一班好友,當然也包括當年曾點撥他的姚勁波。在慶典活動上,孔德菁說,易名中國從2005年到如今,7年發展時間,4次搬家,從僅有5個人在60平方米小辦室開始創業,到如今1500平方米明亮寬敞辦公樓層,易名的發展和成就有目共睹,未來易名仍會繼續努力,成為域名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域名管理、域名交易中介及域名行業的門戶新聞資訊平台。
2013年11月,孔德菁拿出了約20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成立了「雲朵科技」 ,並於2014年6月推出「雲朵智能定位鞋」。
H. 有什麼好看的金融類的小說!
摘:《金融街》關於股票的
故事情節描寫生動 文筆流暢,一個對金融不太了解的讀者也能深深地被故事所以吸引
《紙戒》
長篇金融傳奇小說,講述一個年輕操盤手的成長歷程,大量描述了股票坐莊操作的具體細節,在「保衛香港」一章中,收集了真實的歷史數據。故事驚險緊張。
《百萬誘惑》
金融類的恐怖小說
《洗劫東京》
全球首部揭密金融大鱷成長歷程的驚險紀實小說,揭秘了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證券交易所的陰謀與愛情、東京歌舞伎町的香艷與曖昧、日本黑社會的神秘與邪惡、親歷大地震的驚險與慘痛、英國巴林銀行轟然倒閉的不為人知的細節等等,很好看
《偉大的博弈》
這是一本關於華爾街歷史的書,也是一本關於美國金融史和經濟史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