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閑置資金回購自家股票
㈠ 股票:為什麼有些公司要回購自己的股票
提振股價
利用閑置資金
增加每股凈資產
增強市場對本公司的發展信心,讓股價止跌
㈡ 【請問】上市公司利用可用自有閑置資金投資理財產品,是利好還是利空啊
是利好(即利多)還是利空需要根據上市公司投資的理財產品的市場行情具體而定。分兩種情況,具體如下:
1、利好(即利多)時:對多頭有利且能刺激股價上漲的消息和因素。 比如降息對房地產板塊就是利多。比如2012年6月7日,央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次日地產股板塊集體漲幅超1%。
利好(即利多)對多頭有利,它能刺激股價行市上漲,利多的具體表現如公司利潤增加、股息增加,公司經營狀況好轉、利率降低等。
2、利空時:對空頭有利,且能促使股價下跌的因素和消息。比如2010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重大利空消息,導致13日滬指跌2.8%,深成指跌2.97%。
利空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2)自有閑置資金回購自家股票擴展閱讀:
利空與利多,從來就是一對歡喜冤家,勢不兩立還不說,有時還真假難辨。市場人士一般把利空分為實質性的利空,例如調高印花稅,就帶有政策調控的意味。而有的只是市場傳聞之類的利空,那就經不起考驗了,晚間有關方面人士一澄清,第二天股指就高開高走。
利多也具同樣的道理,也有實質性和非實質性之分,例如降低印花稅,就帶有政策鼓勵的用意,股指便會一沖上天,但也有傳說中的利多,一旦沒有兌現,不用說,所涉及的個股便跌跌不休。這種真假利空利多「騷擾」股市的例子,舉不勝舉。
多頭當然喜歡多出些利多,而空頭唯恐利空少了;多頭有時會利用利多出貨,也利用利空來吸貨;空頭也會利用利多反手打壓,真是一對股市中的活寶。
㈢ 近期大股東回購自家的股票且是不能賣的是哪只股
整體上看,與現行回購實施細則相比,滬、深交易所23日晚發布的徵求意見稿,放寬了回購條件、拓展了回購用途、簡化了回購程序,同時,也針對股份回購中可能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構建了市場約束和監管介入相結合的雙重預防機制。
細化來看,在回購的資金來源方面,徵求意見稿提供了多樣化的資金來源選擇,自有資金、金融機構借款、發行優先股或可轉債募集的資金以及閑置的其他募集資金等,都可以根據需要用於回購股份。
在回購總量方面,徵求意見稿規定,上市公司因將員工持股計劃、股權激勵、轉換可轉債以及為維護公司價值和股東權益所必需而進行的回購,合計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數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10%,並應當在持有3年內轉讓或者注銷。
在回購實施期限方面,徵求意見稿將上市公司實施回購的最長期限由半年延長至一年。
在每日回購數量要求方面,徵求意見稿規定,上市公司每5個交易日回購股份的數量,不得超過首次回購股份事實發生之日前5個交易日該股票成交量之和的25%,但每5個交易日回購數量不超過100萬股的除外。
針對個別公司在股份回購中預期不明、隨意變更的情況,徵求意見稿要求上市公司在回購股份方案中,必須明確回購數量或資金總額的上下限,且上限不得超出下限的1倍,不得誤導投資者。
此外,徵求意見稿還對董事長、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提議人提議回購的時間、數量、價格區間、投票承諾、董事會意見等從信息披露上作出了規范要求,防範出現「忽悠式」回購提議誤導投資者。
同時,徵求意見稿明確,回購方案披露後,非因充分正當事由不得隨意變更或者終止。因公司生產經營、財務狀況發生重大變化等事由確需變更或終止的,應當嚴格履行相應的決策程序並及時披露
㈣ 上市公司回購自家股票怎樣把自己手裡的股票賣給上市公司
按照股票回購的地點不同,可分為場內公開收購和場外協議收購兩種。0
00場內公開收購是指上市公司把自己等同於任何潛在的投資者,委託在證券交易所有正式交易席位的證券公司,代自己按照公司股票當前市場價格回購。在國外較為成熟的股票市場上,這一種方式較為流行。據不完全統計,整個80年代,美國公司採用這一種方式回購的股票總金額為2300億美元左右,占整個回購金額的85%以上。雖然這一種方式的透明度比較高,但很難防止價格操縱和內幕交易,因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實施場內回購的時間、價格和數量等均有嚴格的監管規則。
00場外協議收購是指股票發行公司與某一類(如國家股)或某幾類(如法人股、B股)投資者直接見面,通過在店頭市場協商來回購股票的一種方式。協商的內容包括價格和數量的確定,以及執行時間等。很顯然,這一種方式的缺陷就在於透明度比較低,有違於股市「三公」原則。
看了這些回購方式,你可以知道怎麼達到你的目的了吧。
㈤ 上市公司為什麼要回購自家股票這些股票值得投資嗎
股票市場確實存在這類現象,上市公司用大量現金去購買流通在外的股份,但相信很多投資者都不能理解,為什麼上市公司要花錢購買自己的股票呢?是不是上市公司錢多,還是另外其他原因呢?
其實上市公司花現金去購買流通在外的股票,自然是對上市公司有自己的好處,很大因素是由於以下幾大原因上市公司才捨得花錢買回自家流通在外的股票。
原因一:提高股東的權益
上市公司用自有的閑置資金進行回購股份,然後把回購回來的股份進行注銷,這樣對於現有股東權益是可以提高的,讓現有股東的權益提高不少。
比如上市公司總股本是100股,流通在外的股份是50股,還有50股是在大股東手中;某一天上市公司花現金去回購10股回來,然後進行注銷10股,上市公司總股本變成90股,這90股是不是權益就會提高呢?這是上市公司要回購股份的原因之一。
但話又說回來,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投資,並不是看上市公司回不回購股份,而是由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的,只要這家上市公司內在價值高,就值得投資,反之沒有內在價值,這家上市公司就不值得投資,這才是判斷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值不值得投資的決定因素。
總之一隻股票值不值得投資一定要綜合多方面進行衡量,進行分析,進行考慮,最終才能確定一隻股票的值不值投資,一句話值不值得投資要因個股實際情況而定,正常情況之下上市公司捨得花錢回購的是值得投資的,大家是否認同呢?
㈥ 為什麼要回購自己的股票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利用現金等方式,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發行在外的一定數額的股票的行為。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票作為「庫藏股」保留,不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票,且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分配。庫藏股日後可移作他用,如發行可轉換債券、雇員福利計劃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主要目的
反收購措施
股票回購在國外經常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反收購措施而被運用。回購將提高本公司的股價,減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給收購方造成更大的收購難度;股票回購後,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動股票落入進攻企業手中。
改善資本結構
股票回購是改善公司資本結構的一個較好途徑。利用企業閑置的資金回購一部分股份,雖然降低了公司的實收資本,但是資金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
穩定公司股價
股價過低,使人們對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產生懷疑,削弱公司出售產品、開拓市場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以支撐公司股價,有利於改善公司形象,股價在上升過程中,投資者又重新關注公司的運營情況,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進一步配股融資的可能。因此,在股價過低時回購股票,是維護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徑。但從長期來看,由於每股稅後利潤的下降,公司股價的上升只是暫時現象,因此若非為了應付非常狀況,一般無須採用股票回購。
㈦ 公司既然有閑置資金理財,為什麼不回購股票
理財資金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相對穩定的盈利來源,可以作為一項收入,但回購股票則不是出於財務需求,比如說:
1、回購後注銷,理論上公司回購股票的目的就應該是注銷,這樣子總股本會減少,對於公司來說,就等於是把錢扔水裡;
2、防止收購,減少被惡意收購的可能性;
3、推高股價或防止股價下跌,但這項操作在國內基本是邊緣地帶,上市公司一般不會冒這種風險來推高自家股價;
4、雇員福利,回購的股票用來推行員工持股計劃,或者進行業務激勵等;
5、其他目的,比如作為庫藏股用於今後的可轉債發行,或者優化資本結構等等
綜上可見,理財是財務目的,而回購股票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管理目的,所以兩者之間並沒有可比性
㈧ 使用暫時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後與股價有什麼影響
你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很有前途的!首先祝你在股市中順利成長!我現在明確的告訴你,價格是會變的。如你10塊錢買進股票,每股送3塊,那除權日的開盤價格是9塊7,並且你的每股3毛的收益還要扣個人所得稅。所以除權當日 如果股票價格不發生任何變化,那你的總資產是減少的,因為你交給國家一部分個人所得稅!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㈨ 關於公司回購股票的幾個簡單問題
1.上市公司可以用自有資金以公司的法人地位身份回購股票。
2.公司回購股票可以提高自身資金利用率,增加資本收益,提高公司管理層話語權,維護股票市值穩定(主要從影響人們對該公司低買高賣、經營自信等方面的心理預期達到此目的)等方面產生有利影響。
3.至於「如果一家公司只持有少量的自家股份,而絕大部分股份是分散在大眾手中的,那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應該聽誰的?」,董事會聽股東大會的,股東大會一般是指擁有股份比例高的大股東商議,也有重大事宜由全體股東投票決定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