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被國際股票指數
① 國際股市指數
連續大跌,對國內影響也不好.
G7宣布「G7將採取果斷行動並且使用一切手段穩定金融市場和恢復信貸流動從而支持全球經濟增長。(之後歐洲宣布通過2萬億的救市資金,請注意!!現在美國通過的那8500億資金成了空頭資票,難保不會這兩萬億也是這樣,美國國內拿不出錢准備已經考慮逼中國出錢救市,都這種情況了後面的救市資金數據再大也是口頭利好無法兌現,請謹慎相信,全球股市暴漲一天後的連續下跌已經表明了現實的風險巨大)」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次貸危機涉及的負債額超過3萬億美圓,後續陸續有企業破產累加負債值無法避免)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② 環球股指的中國四大股指
中國三大股票市場——香港、上海和深圳都分別有個別的股票指數,分別為恆生指數、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同時還有上海與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指數(Shanghai Shenzhen 300 Stock Index)於2005年4月8日時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而成,包括了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300隻具代表性的A股,占兩個股票交易所70%的市值。 滬深300指數的基準日為2004年12月31日,並以1000點作為指數的起點。指數以調整股本加權法計算。 滬深300指數也是滬深300 股指期貨的標的物,此股指期貨交易於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此外,滬深300指數也被用作中國境外ETF的標的物。
③ 全球有哪幾大股票指數
全球比較知名的大股票指數有以下16個:
1、富時中國A50指數
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於2010年更名為富時中國A50指數,是由全球四大指數公司之一的富時指數有限公司(現名為富時羅素指數)為滿足中國國內投資者以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需求所推出的實時可交易指數。
2、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是根據美國股票市場上30隻可靠而且重要的藍籌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出來的,這30隻股票來自不同的領域,目前包括美國運通、迪士尼、維薩、3M、蘋果、微軟、英特爾、IBM、思科、威瑞森、埃克森美孚、雪佛龍、陶氏杜邦、家得寶等公司。
3、 標普500指數
標准普爾指數是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即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最初采選了230種股票,編制兩種股票價格指數。從1976年7月1日開始,改為 400種工業股票,20種運輸業股票,40種公用事業股票和40種金融業股票。幾十年來,雖然有股票更迭,但始終保持為500種。
4、 納斯達克100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是以在NASDAQ市場上市的、所有本國和外國的上市公司的普通股為基礎計算的。
納斯達克100指數做為納斯達克的主要指數,其100隻成分股均具有高科技、高成長和非金融的特點,可以說是美國科技股的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納斯達克100指數里,這些高成長性股票的良好業績,都是各自內生性的高成長帶來的,特別是創新業務,而非例如資產注入等外延式的增長。
從納斯達克100指數十大權重成分股來看,他們主要為高科技企業,其中計算機行業的公司居多,目前權重最大的為蘋果(Apple),另外包括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思科(Cisco)、英特爾(Intel)等諸多知名公司。
5、羅素2000指數
其實,還有一個追蹤小盤股的羅素2000指數。羅素2000指數是代表市場上的中、小型股的市值指標,在市場上總市值只有8100億美元,不及標普500的十分之一。
6、印度孟買30指數
印度SENSEX指數(又稱孟買敏感30指數、BSESENSEX)為印度最被廣泛使用的指數,是新興市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指數,也是投資印度的重要參考指標,是由孟買證券交易所發行。
7、越南VN30指數
越南股市近幾年流動性越來越強,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目光。但越南畢竟是小國,如果沒有那麼多精力去全面研究,那關心越南最好的30隻股票就足矣。
越南比較重要的就是越南VN30指數,這是越南市值上最大的30家上市公司,相當於越南最好的30隻藍籌股。
8、英國富時100指數
英國富時100指數由世界級的指數計算金融機構FTSE所編制,自1984年起,涵蓋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交易的上市且市值排名前100的股票,為世界投資人歡迎的金融商品之一,和法國的CAC-40指數,德國的法蘭克福指數並稱為歐洲三大股票指數,是當前全球投資人觀察歐股動向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9、法國CAC40指數
巴黎證券交易所在世界各大交易所中僅次於紐約、東京和倫敦,名列第四,法國最重要的是CAC40指數。法國CAC40指數由40隻法國股票構成。由巴黎證券交易所以其前40大上市公司的股價來編制。該指數從1988年6月5日開始發布,反映法國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
10、德國DAX30指數
德國DAX指數是德國重要的股票指數,是由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推出的一個藍籌股指數,德DAX30與美國標准普爾500、法國CAC4股指及英國倫敦金融時報100股價指數一樣是以市值加權的股價平均指數,而不是簡單平均的股價平均指數。
11、歐洲斯托克50指數
歐洲斯托克50指數是由歐盟成員國法國、德國等12國資本市場上市的50隻超級藍籌股組成的市值加權平均指數。歐洲斯托克50指數的加權方式是以其50隻成分股的浮動市值來計算,同時規定任意一隻成分股在指數中的權重上限為10%。
12、日經225指數
日經指數是日本的股票指數,是代表日本股市或資本市場是好是壞的晴雨表,也是反映日元價值的因素之一,因此會對日元在外匯市場上的匯率造成相關的影響。日元目前是七大工業國的貨幣也是外匯市場上交投最活躍的外匯之一,而日經指數的升跌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
13、台灣加權指數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簡稱台灣加權指數、TAIEX)是由台灣證券交易所所編制的股價指數,是台灣最為人熟悉的股票指數,被視為是呈現台灣經濟走向的櫥窗。
台灣加權股指是把上市股票的市值當作權數來計算股價指數,采樣樣本為所有掛牌交易中的普通股。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的特色是股本較大的股票對指數的影響會大於股本小的股票,市值高者如台積電、鴻海、國泰金及中鋼、台塑等更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14、香港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是以香港股票市場中的50家上市股票為成分股樣本,以其發行量為權數的加權平均股價指數,是反映香港股市價幅趨勢最有影響的一種股價指數。
15、韓國綜合指數
韓國綜合股價指數是韓國交易所的股票指數。韓國綜合股價指數由所有在交易所內交易的股票價格來計算,並以1980年1月4日作為指數的基準起始日,當日股市的開市價作為100點的基準。單位計算為韓元,最高與最低系以交易中出現的極值為准。韓國綜合指數擁有超過780個成分股。
16、俄羅斯RTS指數
俄羅斯兩大指數是RTS指數和莫斯科指數,這兩個是許多俄羅斯、東歐和新興歐洲基金的重要指標,收集莫斯科交易所的50大上市公司股票,並於每三個月重新審核指數成分股。雖然莫斯科指數是俄羅斯最大的股市指數,由於是以俄羅斯盧布計價,國際股市交易還是以美元計價的 RTSI指數為主。
④ 中國股票受外國股票指數的影響
時有時無,這種影響要從幾個方面來看,從宏觀面上看是長周期的,比如說美國股市為什麼會這樣強,創幾年來新高,而我們的股市就是不漲。從實體經濟來解釋,中國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政策使用的都是擴張,全國大面積產能擴張,工廠遍地開花。如今美國把出口的路子砍斷,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出口,這些工廠就得停業整頓,改變生產方向。過去生產鋼管的,改成生產大炮。無論如何,這些產能必須該停的停、該改的改。總體方向就是壓縮,因此,股市沒有上漲的理由,也就是沒有基本面支撐。可是美國的股市就不一樣了,我們不供給他,他就得自己發展,該建的建、該發展的發展,所以人家的股票市場熱火朝天;從短線看,主要影響心理面,人家大跌,我們的要大漲,人家的大漲,我們的要大跌。總是與之相反,為什麼會這樣呢,就是讓人抓不住要點,只輸不贏。
⑤ 哪些股票有望納入國際指數
大約有220多隻中國A股股票已經納入國際指數,包括但不限於如下幾只股票: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核建,中國電建,中國鐵建,中國中車,中船防務,中國中冶,中國動力,中金黃金,中糧糖業,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萬科A,招商地產,保利地產,金地集團,際華集團,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投電力,上海電氣,長安汽車,東方航空,南方航空,湖北能源,國投資本,太平洋。。。這里不能一一全部列舉,只是舉例說明。
⑥ 中國哪些股票被納斯達克列入指數
200來個好像,你網路搜一下應該有的,我以前發過一個版面也有寫,不過過去一段時間了
⑦ 中國股指加入國際主流指數是否通過
A股努力700天未入MSCI指數 機構:牛市不受影響證券要聞騰訊證券[微博]2015-06-10 07:41我要分享249騰訊證券綜合 北京時間6月10日凌晨,MSCI明晟在其官網公布了年度市場分類審議結果,宣布只要中國市場自由准入問題得到解決,MSCI將把A股納入其全球市場指數中。這意味著,A股6月將暫不納入MSCI指數。
MSCI大門敞開 A股「問題」解決再來
此次MSCI公布的結果中最值得關注的信息是:A股暫時不納入;MSCI將與證監會合作解決相關問題;A股以後納入的時間上靈活。
MSCI的董事總經理和全球研究部主管Remy Briand指出,中國股市在向機構投資者開放方面已取得了重大進展,咨詢中發現全球主要投資者熱盼中國A股進一步自由化,尤其在額度配置過程、資本流動性限制及投資實益擁有權等領域。
也因此,MSCI官網表示,公司將與中國證監會組成工作組,未來幾月將進一步落實投資份額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和受益所有權上的問題,宣布納入A股的時間不會限於年度審核安排。
MSCI發布的新聞稿指出,MSCI與證監會組成的工作小組,旨在促進討論並了解國際機構投資者對於市場准入問題所提出的顧慮及解決方案。這些顧慮包括但不限於額度的分配、資本流動限制以及實際權益擁有權等問題。
未納入符合預期 將倒逼監管者盡快行動
對於此結果,中金公司表示,暫時不納入基本符合預期,對市場影響不大;納入只是時間問題,有可能在2016年開始逐步納入;與此同時,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大方向沒有改變。
東方證券邵宇則表示,納入條件可能包括擴大滬港通額度,開啟深港通,QDII2等(包括交易便利和稅收體驗讓「接盤俠」覺得爽);而這將倒逼監管者盡快行動;估計2016一季度可以納入,盡管執行還要一段時間,並且開始接盤量比較小;此外,邵宇表示,目前評估人民幣今年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的概率仍然是30%,答復估計跟MSCI格式一樣;他稱,不管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人民幣國際化趨勢不變,全球化4.0正在來臨,一切不過是個時間問題。
作為全球領先的投資決策支持工具提供商,MSCI新興市場指數是衡量發達地區之外股市表現且追蹤人數最多的基準指數。據統計,全球有超6000家指數基金跟蹤MSCI指數,約有1.7萬億美元的資產持有MSCI新興市場指數。有評論稱,MSCI確定納入A股,跟蹤這一指數的指數基金將按照相關比例配置A股。數以百萬的外國投資者得以參與全球估值最高、波動性最大的股市之一的中國股市,中國市場將迎來超千億美元海外資金。
700多天!A股仍在「努力」
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最初掀起波瀾是在2013年4月19日,距今已有700多天。
當日有消息傳聞,證監會主席肖鋼密會大摩,而大摩與證監會、外管局就其MSCI新興市場指數加入A股權重正式溝通,並指一旦雙方達成協議,並得到中國政府批准,必將帶動跟蹤該指數的指數基金大量配置A股,QFII總量和單一QFII規模的限制都要突破。
受此消息影響,A股滬指當天大漲超過2%,隨後證監會證實了正在推動A股納入國際指數。而實際上,自2012年開始,滬深證交所在國際市場進行了多場路演,希望吸引海外資金對中國內地市場的興趣。而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在2013年「兩會」期間曾表示,「推動境外主要指數機構將深市股票納入投資指數」是深交所當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不過隨後A股迅速加快國際化步伐,2013年6月,MSCI公司公布了2013年市場分類評估結果,A股市場首次入選「潛在升級市場觀察名單」。
但經過一年的努力,2014年,MSCI新興市場指數依然未將A股納入權重中,原因在於我國當時的QFII和RQFII配額制度的投資局限,根本原因則是中國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不夠。
但此後A股一直在不斷努力清障。在這700天中,中國QFII和RQFII配額不斷增加,外資參與內地股票渠道拓寬,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4月28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累計審批投資額度已分別達到736.15億美元和3637億元人民幣。
外資進入A股的途徑也在逐步擴寬。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閘,隨著滬港兩地的互聯互通,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A股被認為是A股「全球通」的必經之路。
此後,公募基金出海、放鬆保險公司海外投資資產以及QDII2等一系列舉措可能顯示監管層有引導資金關注海外資產的考量。
而近期於5月22號落地的中港兩地基金互認都為中國A股納入MSCI指數添加籌碼,兩地基金互認意味著在香港注冊的基金,可以向境內投資者直接銷售,並且境內符合條件的內地基金,也可銷售至香港的國際投資者。
MSCI的競爭者:富時搶鏡
而實際上,在MSCI指數拒絕A股之際,已經有別的「小夥伴」拋出了橄欖枝。
英國指數公司富時集團(FTSE)就已經搶佔先機,5月26日富時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啟動包括中國A股在內的2個新的新興市場指數。作為全球制定基金基準的兩大龍頭之一,FTSE指數已向中國敞開大門。
而近期,美國基金管理公司Vanguard宣布,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和ETF。
而實際上,從MSCI方面來看,中國市場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地位也不斷提升。目前與中國市場相關的MSCI指數主要包含:旗艦指數MSCI中國A股指數(MSCI China A Index)、MSCI中國指數(MSCI China Index)、MSCI金龍指數(MSCI Golden Dragon Index)、MSCI中國海外股指數(MSCI Overseas China Index)等,而其中僅僅只有MSCI中國A股指數與A股有關。
不過MSCI在年初就已宣布考慮在2015年11月將中國ADR(美國存托憑證,如阿里巴巴,網路等)納入指數;分析來看,目前MSCIChina中有140隻標的(H股和B股),而符合納入MSCI的A股的標的有311隻,A股數量上在已經超過現在BRIC金磚四國總數(296隻)。
A股納入MSCI指數意義何在?
當年為何一則消息能引發尚在熊市的A股大漲,還得從MSCI指數本身說起。
目前全球直接或間接跟蹤MSCI指數的資金規模約為9萬億美元;布局全球股權投資時,95%的美國退休基金選擇以MSCI為業績基準;全球排名前100的基金經理人中有94位是MSCI的客戶;最後,跟蹤MSCI指數的ETF基金數量超過750隻。
而目前海外資金只能通過中概股、香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和民企股投資中國市場,A股如能納入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指數,增量資金的進入將如何攪動市場成為眾多投資者所關注的。
如果從權重看,高盛預計,如果A股在2016年加入MSCI指數,加上已經納入其中的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按照當前價格,到2017年年中,中國權重將分別佔到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非日亞太指數的31%和29%,是單個影響最大的地區。
而也有預測認為,這將帶動3000億美元資金進入中國股市。
外資活水作用幾何?或許是小水滴匯入大海
但波瀾或許並無外界預期那麼大。分析人士指出,按納入5%市值計算,增量資金約為170億美元,在當前兩市2萬億人民幣的火爆成交下十幾分鍾便消化完了。如按最理想的100%市值完全納入,增量資金規模約為3490億美元,但最終實現預計要到5~7年後。「單個股票境外投資者合計持有比例不能超過30%,因此完美的情形不太可能,資產只有接觸的到才行。」業內表示。
歷史上印度、香港市場納入MSCI指數後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此番A股如成功納入是否有望重演歷史?
從韓國、中國台灣的經驗來看,雖然當期對當地股市行情產生過重大「利多」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推動了海外投資者增加對韓國股市的配置,但中期實際依然是受股市的大趨勢影響。
而如果以近期A股25.6倍的整體市盈率與港股12.4倍市盈率對比,海外資金有估值上的擔憂。
當然,與投資者強烈關注相比,機構淡定得多。機構稱,即便A股此次不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回想1年前,A股沒按計劃被納入MSCI指數,照樣開啟了本輪大牛市。畢竟對A股而言,改革與轉型是最根本動力,而充裕的流動性又為A股奔向更遠提供了可能。
⑧ 中國股市納入國際指數叫什麼來這的
第一財訊:MSCI全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HenryFernandez10月25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A股何時納入MSCI全球指數需視中國市場對外資開放的時間表以及具體的開放方式。中國自2003年推出QFII制度以來,截至今年7月末,已經累計授予103家機構QFII資格,累計批准額度206.9億美元。即便如此,外資佔A股可流通市值的比例仍然很小。Henry Fernandez表示,A股對外資的限制以及中國實行的外匯管制使得MSCI無法將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即使MSCI中國指數也只是針對在香港和美國上市的H股和中國概念股等,並未包含A股。他相信,隨著中國市場的開放以及更多投資者希望布局A股市場,MSCI最終會講A股納入其指數體系,但這個時間表無法預計。A股對外資開放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中國台灣地區。台灣股市曾經按照一定市值比例逐步對外資開放,但Henry Fernandez表示,MSCI將台灣納入的步驟與其表面上的開放程度並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他解釋說,MSCI必須站在境外投資者的角度看待一個市場的可進入性,一些行政審批、外匯管理方面的門檻都會限制境外投資者進入一個受管制的市場。「A股將來的開放模式會不會繼續按照台灣地區的模式還很難說。對於我們而言,如何客觀反映一個市場的可進入性,並且准確的計算其權
⑨ 國外和中國股市指數相關的期指有哪些
指數名稱 指數期貨名稱 交易所 契約乘數 幣別
台灣加權股價指數 台股期貨 TAIFEX 200 TWD
Mini台指期貨 TAIFEX 50 TWD
MSCI台灣指數 摩根台指期貨 SGX-DT 100 USD
恆生指數
恆生指數期貨 HKEx 50 HKD
Mini恆生指數期貨 HKEx 10 HKD
H股指數期貨 HKEx 50 HKD
Mini H股指數期貨 HKEx 10 HKD
滬深300指數 滬深300指數期貨 CFFE 300 CNY
中國相關指數
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 SGX-DT 10 USD
E-mini新華富時中國A25指數期貨 CME 5 USD
已停止交易的
1997年9月推出紅籌期貨(停止交易)
2001年5月推出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指數期貨(停止交易)
2005年5月推出新華富時中國25指數期貨(停止交易)
2007年4月推出恆生中國H股金融行業指數期貨(停止交易)
新加坡 美國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