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境外中國股票
⑴ 中國股票和外國股票制度上有什麼區別
可以說股市是個合法賭場,沒有國際標准,和H股區別是H股是T+0,股票漲跌沒有限制
⑵ 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的區別
重點講了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的不同點整理如下:
1、投機機性。中國股市的投機性非常的高。據統計,中國股市去年的換手率達1000%,而美國不過200%多。因為美國人把股市當成投資的場所,對它沒有過高的要求。年收益能達20%的收益就非常滿意了。而中國股市由於投機的成分高,所以股指的波動非常大,造成很多人的錯覺就是股市很賺錢。正是由於股指的大起大落,反而給國外的投資者以可趁之機,所以每當漲幅過大時,想不拋都難。
2、漲跌幅。前一段有人說美國股市跌10%美國政府就會發出警覺,跌20%就已經是熊市了。而我們國家的股市都快跌50%了為什麼政府還不救市。其實是不明白,美國股指都在1000以上,能漲20%已經非常不容易了。而我們的股市是從1000多點上來的,股價動不動就能翻幾番。波動非常大已經變成很正常的事了,所以政府不急。而在美國投資是一個很漫長的事,你根本就不要想一夜暴富的事。美國人講的就是長期投資。所以在美國當股指跌到20%時,簡直就可以稱為股災了。
3、GDP的增長。由於美國的GDP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在2%左右,而我國的GDP保持在8%以上。這一點也決定了中國股市為什麼可以高市盈率,而美國不能高市盈率。判斷一個上市公司有沒有投資價值,對它的市盈率要求一般不能超過20倍。目前我國股市的大藍籌公司的市盈率也就在20%左右,所以已經非常有投資價值了,已經基本和美股接軌了。由此不難理解管理層為什麼在這個點位選擇救市。
⑶ 中國股市與外國股市有何區別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開始建立股票市場,當時最快的途徑是參考外國的經驗和制度。但是這里頭有一個問題:我們學了樣子,里子卻沒有學全。
我們雖然有證交所,有股票,有交易,有指數,還有各種分析理論,但是管理當局沒有學到要嚴格的管理股市,公司企業沒有學到要透明的披露信息,股民也沒有學到什麼才是正確的投資觀念。大家就是一窩蜂要發財。
因此,中國證券市場和外國的最大差異就在於閃亮的外表之下,裡面卻是一團亂,沒有規律,難以預測。
且舉一個例子。中國證券市場從2000年到2005年呈現下跌的趨勢,然而這段期間卻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我們如何解釋經濟快速增長而股市卻下跌?不管有什麼解釋,一個股市漲跌和經濟發展脫鉤的市場是個非常危險的市場。
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的區別還有中國股市因為不能全流通而正在股改,去了股改在其它方面則基本是一樣的,要說公司有沒有投資價值?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國外也有破產的企業,也有百年老店。真正應感謝的是互連網路技術的應用,使中國十幾年的年輕股市一下子和幾百年的股市拉到了一個起跑線上。
⑷ 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的區別中國股市和主要發達國家有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的區別:
一、 交易時間不同
美國股市交易時間較長,為美東時間早九點半到下午四點,也就是北京時間晚上十點半到凌晨五點,美國因為有夏令時間,因此夏天的交易時間與冬天相比會提前一小時,為北京時間晚上九點半到凌晨四點。
二、 交易代碼不同
美國股票交易代碼則為上市公司英文縮寫,微軟(Microsoft)的股票交易代碼為MSFT,中國剛上市的分眾傳媒股市交易代碼為FMCN。
三、 交易單位不同
中國股票交易為100股,美國股票交易單位沒有限制,你可以只買1股。(交易手續費遠超過股價了,不劃算)
四、 漲跌幅度限制不同
美國股市無漲跌幅度限制,原有股價漲跌單位為1/16美元,現今多改為小數點制(最低為1美分)。
五、 開戶手續不同
買賣美國股票只需要開立一個證券戶頭,此證券戶頭同時擁有銀行戶頭的功能,若你將錢存進此戶頭但未購買股票,券商會付給你利息,但要扣10%的稅,如果想免稅可選擇自動轉存短期基金,由券商代為操作獲利。
六、 交易手續費不同
買賣美國股票的手續費,不以「交易金額」的比率計算,而以「交易筆數」為基準,而且因券商的不同而有異,此外網路下單也比電話委託下單便宜的多。像在知名網路券商盈透證券(Interactive Brokers)開戶交易,每筆交易手續費最低僅為1美元(不過盈透證券有每月最低10美金消費的規定);若在擁有中文網站並有中文客戶服務的第一理財(Firstrade)交易,每筆手續費為6.95美元。在美國,不同的券商提供不同的服務,買賣手續費也有異,因此你可以依個人的需要選擇一家適合你的券商來開戶。一般而言,IB盈透證券,因其較低的交易成本和全面的投資品種,最受交易頻繁的美國老手歡迎;而第一理財(Firstrade),則比較適合剛接觸美股的投資新手。
七、稅負不同
為了鼓勵外國人投資美國股票,因此外國人買賣美國股票的資本利得是免稅的,但是美國公司有可能給予您的現金股利要預扣10%的稅。
八、融資制度
美國股票可以融資。融資限額為您資產總值的一倍,無級數限制;而中國股票不可以。
九、做空機制
中國股市沒有做空機制,只有股票上漲的時候才能實現盈利。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很容易偏離其實際價值,市盈率高企。另外,由於沒有做空機制,只要莊家控制了流通股的大部分,股價就能完全按照莊家的意圖上下波動。在美國,由於做空機制的存在,只要對股票走勢判斷正確,就算在熊市當中也能賺錢。而且由於沒有股票在手中也能做空,使得莊家操控股價的難度空前加大。
十、 T+0制度
中國股市實行T+1制度,也就是說一旦買入股票,第二個交易日才能拋出。這種情況下,在買入股票的交易日剩餘時間裡面就能聽天由命,即使盤面發生再激烈的變化,也已經回天乏力。美國股市實行T+0制度,也就是說可以即買即賣,於是美國也產生了大量優秀的即日股票交易商。股民如果參與美國股票市場,如果自己對股市產生新的判斷,可以立刻把想法付之行動。
十一、沒有非流通股
在中國股市上,有高達2/3的非流通股。非流通股包括國有股和法人股。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現象十分普遍,而這些國有股又不能上市流通,價值不能與流通股相提並論。如果國有股減持,必然面對:要不國有資產流失,要不國有股價值得不到投資者承認的兩難問題。
⑸ 國外股市跟中國股市有什麼不同
國外股市跟中國股市在市場主體,交易規則,交易系統,投資者心態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以美股和港股為例。
市場主體。在國際上,美股和港股歷史都超過百年,市場機製成熟,市場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國內則以散戶為主。
交易規則。①,交易代碼,國內的交易代碼為6位數字,如A股代碼為600xxx;,港股為5位數字,在香港上市的騰訊控股代碼為00700;美股是公司代碼的縮寫,如蘋果公司代碼為APPL;②,交易單位,國內以「手」為單位,1手100股,港股的交易單位不確定,由上市公司自己決定,300股、500股不等,美股沒有交易單位限制,1股起賣。③,交易制度。港股和美股遵循「T+0」交易制度,可以當日買入,當日賣出。國內為「T+1」交易,當日買入,次日才能賣出。④,漲跌幅限制,國內股市有10%的漲跌幅限制,美股和港股沒有,但有針對指數和個股的熔斷機制,如果股價波動出現異常,會暫停交易。⑤,美股和港股都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國內只能做多。
交易系統。美股和港股交易系統齊全。金融衍生品完備,股指期貨,個股期貨,個股期權都很完備,方便進行對沖交易。國內的股指期貨和股指期權等金融衍生品正在起步階段。
交易心態。港股和美股股民的交易心態以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為主,傾向利用金融衍生品進行風險對沖的情況較多,因此股市波動也較小。國內股民更傾向於追漲殺跌,股市波動大
總而言之,國際股市交易制度相對成熟,投資者相對理性。中國股市則處於成長期。
⑹ 請問國外股票與國內的有什麼不同,謝謝!!
股票,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都是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向社會集資.要說有不同點:
一.可能在股票走勢上有所區別.
像美國的股票,一般比較穩健,很少大起大落.除非出現業績大幅波動的情況.而我們中國的股票的走勢,很容易受宏觀經濟的影響,投機氛圍也比較濃.這也跟上市公司普遍分紅較少有一定的關系.
二.中國的股票投資機會比較多.
像美國的很多公司,已經是世界500強了,再發展就慢了.而中國的很多公司,可能還沒有走出國門,有的也是剛剛走向世界,所以,未來的成長空間就很大.
三.美國對上市公司的監管比較嚴.中國相對寬松一點,不會過分苛求一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⑺ 中國股市和外國股市的區別
我國股市與西方股市的區別
1、設立定位不同。我國股市設立初期是為大的國企解除困境,而不是像西方市場用資金扶持好的企業,所以造成我國股市垃圾股橫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相信這種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走向成熟。
2、賭性更強波動更大。縱觀成熟的西方股市的一年換手率甚至不及我們一個月的換手率,這是我國股票市場不成熟的表現。
3、發展迅猛。設立僅僅20餘年總市值變躋身世界股票市場前列,市場擴容驚人,也導致供需不平衡,所以我國的股票還是處於病態發展之中。
(答案摘自哈爾濱微智高端理財《王者理財》)
⑻ 什麼是海外中國概念股
什麼叫海外上市呢?中國的企業向外國投資者或者境外投資者,用經濟學的術語講,向非居民發放的股票,而且是以外幣進行計價的,或者說計值的,在境外的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我們叫中國企業海外上市股票。當然國有企業直接在香港上市的,我們稱為H股,為什麼?我們就取了香港的英文字母第一個字母,我們通常只在國內上市的A股,後來海外上市到香港稱為H股,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後來引發了還有幾種股票,可以在這里說的比如說中國概念股,就是什麼?過去香港的或者說在境外的投資人,甚至可以說包括美國投資人,可能在收購了境內中國企業的股權,然後拿境內中國企業的股權包裝以後再到境外上市,這個也叫中國概念股。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的黃紅連收購所有的中國橡膠生產企業,國有企業他都收到51%以上的股權,然後把這個51%的股權以後進行整合以後到香港去上市或者到新加坡上市,或者到美國上市,這個叫中國概念股,同時還有紅籌股,就是直接設立在香港的公司,他不是設在中國大陸境內的公司,它的公司注冊地在香港,但是他擁有的資產是中國的企業,境內企業的資產,然後去上市的,這類公司我們就稱為紅籌股。大家所看到的比如現在的中國銀行,中銀香港,是以中國銀行的香港資產進行認證,不排除他會收購中國銀行這個境內行的資產。最典型的例子大家說的中國移動,最初與廣東省、江蘇省兩方面的移動通信局它的資產進行合並,合並以後在香港注冊成為公司,在香港上市,上市以後不停地在中國26個省市再進行資產收購和不斷地擴股上市壯大,這種概念就叫做紅籌股。資產是紅的,大家理解資產是國內的,這就是整個中國企業海外上市,你要談什麼是海外上市?這就是海外上市。海外上市的選擇大概有這么幾種形式。地點也就是選擇的不是在境內的交易所掛牌上市,而是在境外的交易所掛牌上市,投資者主要來自於境外的投資者,海外上市的歷史過程我們開展的很早,大家看到我的簡歷當中談到,我有一個國務院證券事務內地香港聯合工作小組的秘書,這是什麼意思?當時90年的時候,香港方面提出來,為了保持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當然香港本土的上市公司是不夠的,因為他們那兒沒有,你在香港看不到那種大型的重化工企業,像石化、通信、高速公路、航空,這些公司在香港幾乎看不到,香港基本是一個消費性的城市,金融多一點,其它的就是什麼,服務性的行業,餐飲,或者是其它的。要想保持香港的繁榮中心的,搞他國際中心的地位,香港方面提出來,必須要讓中國的大陸企業去上市。但是,上市了他又遇到一個問題,中國當時沒有公司法,而且實行的是國有企業的會計制度。那麼怎麼解決這個矛盾?怎麼讓外國投資者能夠看清楚,中國的企業該買還是不該買,他的風險怎麼判斷,因為外國投資者不像我們國內的股民還比較盲目,只要哪只股有賺他就跟著走,不管30塊還是50塊。但是外國投資者首先考慮這支股票的業績怎麼樣,財務數據真不真實,他的法律投資能不能得到保護。這恰好在十多年前我們還是一張白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來就成立聯合工作小組,由香港的交易所和證監會以及中國內地當時的人民銀行還有國務院港澳辦,國家體改委有關的專家共同組成一個工作組,後面還涵蓋很多,由於我們體制問題,牽扯到財政部,國有資產管理局,外匯管理局都進去一起討論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進行體制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