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股票資金流向
『壹』 股票大資金流入,散戶應如何判斷是否機構炒作
而對於股民來說, 對於我們投資者來說,我們的盈利當然是建立在莊家主力拉升的基礎上,所以要跟實力強大的莊家,能持續拉升股價的莊家游資資金量不是特別大,所以決定了他們只能拉一個或者幾個漲停,所以游資操作股大漲的概率相對小,出了有眾多資金炒作的龍頭股。那麼如何判斷是否有機構資金的介入:
任何一隻股票的上漲都離不開主力資金的拉升,對於主力投資者可以說又愛又恨,如果主力在底部拉升個股,那肯上是好事,因為可以安心持股賺錢,但是如果是在高位拉升,對於投資者來說就很有可能是高位派發陷阱,主力要跑路了
所以對於主力資金的介入位置的判斷非常重要,判斷准確,賺錢的希望就大大的增加,今天我就為朋友們介紹兩種快速判斷主力資金位置的方法,讓朋友們學會到更多、更快的賺錢方式。
方法一:如果某隻股票在一兩周內突然放量上行,累計換手率超過100%,則大多是主力拉高建倉,對新股來說,如果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70%或第一周成交量超過100%,則一般都有新莊入駐。
『貳』 11月的股市行情會怎樣呢
下周將是變盤的重要時刻!
近期市場一個重要現象就是,外圍股市大漲大跌,卻對A股影響很小,並且跟跌不跟漲。例如,10月13日晚美股暴漲11%,次日A股僅僅是大幅高開隨後卻震盪回落,收盤下跌;15日美股大跌7.9%,次日A股低開後低位震盪,跌幅明顯小於美股;28日美股上漲10.9%,次日A股只是小幅高開收盤下跌。A股這種獨立特行的個性是什麼原因呢?
其中的因素錯綜復雜,我們認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A股市場有自己的運行規律,外圍股市不會影響A股本身所形成的趨勢,只會產生短暫的影響,或者說外圍股市所產生的影響對A股來說只是"雜波",不會影響主流趨勢。我們認為決定A股市場趨勢的主要內因有如下幾個。
第一,A股市場本身的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大小非問題依然是壓在投資者心口的一塊巨石,仔細觀察這幾天的盤面不難發現,雖然多數權重股力撐大盤,不過很多面臨大小非減持的二三線股卻是磨磨蹭蹭的不願上漲,甚至屢創新低;
第二,A股總的來說還是一個新興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機構投資者所佔的比重遠低於外圍成熟市場,所以A股的反應要慢一些;
第三,政府出台利好的力度不夠,例如,本次降息0.27%低於外圍市場降息0.5%的幅度,且基本上是對稱型降息,也低於0.5%的市場預期。其中長期存款降息幅度比較大,目的在於刺激消費。因此對股市的影響很小。
第四,港股的估值是比A股要低的,這幾天港股雖然大漲了30%,不過估值依然低於A股的總體水平!
其次,A股市場目前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封閉的市場,外資參與的程度和規模較小,這與港股等市場外資成為市場主力是完全不同的。
對於A股市場的後期走勢,我們認為目前市場接近重要底部的時機越來越近,上證指數從去年10月16日的6124點一瀉千里,直到本周最低點1664點,最大跌幅近73%,這樣的跌幅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已經夠了,下周是去年10月16日下調以來的第55周13個月,是變盤周期,市場都已經到了應該出現轉折的關鍵時刻。因此,中線來說現在的A股風險是越來越小了。操作上,投資者可以採取分批逐步參與的的策略,前瞻性地去布局潛在機會將是當前操作的一個重點。從未來的政策方向和投資思路來看,包括金融、地產、鐵路、農業、醫葯與醫療器械、零售、基建及節能環保、新能源行業等值得重點關注,中線應有較好的回報
『叄』 炒股行情如何
怎樣投資都不行。因為政府已經堵死了一切投資渠道,單留一個可以合法圈錢的股市等著套牢股民。
『肆』 中國股市有多少次牛市,時間間隔是多長
1.第一輪牛熊更替:100點——1429點——400點(跌幅超過50%)
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00多點。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2.第二輪牛熊更替:400點——1536點——333點(跌幅超過50%)
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3.第三輪牛熊更替:333點——1053點——512點(跌幅超過50%)
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4.第四輪牛熊更替:512點——2245點——998點(跌幅超過50%)
第四輪牛熊更替
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持續5年之久的此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在第四輪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現出來的「一波三折」行情,極好地化解了股市階段性暴漲過程中所聚集的泡沫,這極有利於牛市行情的延長:512點(2006年1月)——1510點(1997年5月)——1047點(1999年5月)——1756點(1999年6月)——1361點(2000年1月)——2245點(2001年6月)。
請注意:由於處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調」,其跌幅均未超過前期上漲的最高點的1/2,因此,筆者才將它視為一種「回調」,而不是一輪獨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輪牛熊更替與前三輪牛熊更替的主要區別在於:第四輪行情是一輪「慢牛」行情,它表現為「一波三折」地上漲,同時也對稱地表現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點——1500點——1200點——1000點。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漲,才有後來「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這樣,這一輪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後持續9年的時間。
5.第五輪牛熊更替:998點——4081點——?(跌幅超過50%)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幅超過50%,故標志著此輪熊市目標位的正式確立。正常的技術性反轉,再加上「股改」的東風,2005年5月,管理層啟動股改試點,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6日的1000點附近再次啟動,2006年5月9日,上證指數終於再次站上1500點。
2006年11月20日,上證指數站上2000點。2006年12月14日,上證指數首次創出歷史最高記錄,收於2249.11點。8個交易日後,2006年12月27日,上證指數首次沖上2500點關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盤首次站上3000點大關。
2007年5月9日,大盤首次站上4000點大關。
2007年5月14日,大盤再次創下記錄4081點。
2007年10月16日,大盤創造歷史最高點6124.04點。
其後,由於股改承諾的大小非解禁,估值偏高,平安再融資,CPI值不斷升高,人民幣匯率升高,美國次貸危機等問題。大盤一度回落到2008年4月22日的3147.79點。當天最低點已破3000點。
中國股市正式從牛轉熊。
1、現在中國股市是熊市。第十一次熊市:2015年6月12日~迄今(5166~4478)。
2、中國股市的牛熊歷史: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第一次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1429~386)(半年時間,-73%);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三個月後,303%);
第二次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1558~325)(17個月,-79%);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一個半月,223%);
第三次熊市: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1052~577點)(八個月,-45%);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三天,59%);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926~512)(八個月,-45%);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17個月,194%);
第五次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1510~1025)(兩年,-33%);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兩年多,114%);
第六次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2245~998)(四年多,-55.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兩年半,513%);
第七次熊市:2007年10月16日~2008年10月28日(6124~1664)(一年,-73%);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九個多月,109%);
第八次熊市:2009年8月4日~2012年12月4日(3478~1949)(三年多,-39%);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九次熊市:2013年2月18日~2013年6月25日(2444~1849)(四個多月,-19%);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兩個多月,15%);
第十次熊市:2013年9月12日~2014年3月12日(2270~1974)(六個月,-11%);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一年三個月,162%)。
『伍』 中國股市
因1999年前的股市規模太小,故省略。
1999年2月的1047點到2001年6月2245點為牛市。
2001年6月的2245點到2005年6月998點為熊市。
2005年6月的998點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為牛市。
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10月1664點為熊市。
2008年10月的1664點到2009年7月的3478點為牛市。.
2009年7月3478點到今為止仍為熊市。
『陸』 2015年11月12日股票市場資金凈流入前十名股票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漲跌幅(%) 凈流入資金(萬元) 成交額(萬元) 連紅天數
601985 中國核電 1.91 43390.55 478972.10 1
002276 萬馬股份 10.02 29529.22 379612.35 1
000559 萬向錢潮 5.49 26155.28 399310.39 1
000831 五礦稀土 10.02 24860.54 267786.06 9
601688 華泰證券 1.79 23857.81 276662.96 1
600160 巨化股份 9.97 23639.21 134071.12 5
600369 西南證券 2.97 20854.98 437114.27 1
600701 工大高新 10.02 19997.25 197428.84 3
002227 奧特迅 10.01 19736.93 112332.50 1
『柒』 股票代碼837064股市行情
1、鴻海股份(837064)是掛牌在新三板的股票,目前的股價走勢良好。
2、鴻海股份成立於2011年11月9日。鴻海股份主要從事團膳供應鏈服務,建立的是中餐標准食材供應鏈平台,主要服務的對象分為兩類,一類為非商業餐飲,主要以工廠餐廳、學校食堂、醫院系統、機關單位、軍隊系統、企業食堂為主,另一類為商業餐飲,主要以咖啡館、西餐廳、中式快餐店、商超為主。
3、2016年4月2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公告顯示,鴻海(蘇州)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鴻海股份 證券代碼:837064)的掛牌申請獲得批准,並於4月26日公開轉讓。鴻海股份2013年度、2014年度、2015年1-8月凈利潤分別為-42.44萬元、-28.49萬元、281.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