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白皮書發布股票
『壹』 2016中國國防白皮書什麼時間發布
根據以往的慣例,國防白皮書是因國內、國際形勢, 兩年發布一次,沒有固定時間。
2015年05月26日是1998年以來中國第九次發布國防白皮書。第十次應該是2017年。
1998年:開啟中國國防力量報告基本框架
2000年:首次在國防政策部分專門論述台灣問題
2002年:全面介紹中國武裝力量的構成
2004年:首次將「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單列成章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軍隊要努力完成機械化與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給中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一系列變化,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拉開帷幕。
白皮書第一次把「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單獨作為一章,全面闡述了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基本方針原則;首次將「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單列成章,軍費支出更加透明;第一次論述「裁減軍隊員額20萬」「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等新內容。
2006年:首次公布中國核戰略
這一白皮書被認為是1998年至2006年中透明度最高的一部。
2008年:首次公開改革開放30年來國防費變化的基本數據
2010年:闡釋新時期國防目標和任務
2013年:聚焦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
2015:聚焦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
白皮書聚焦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首次集中闡述國家軍事安全政策中最核心、最敏感的軍事戰略問題;提出中國軍隊將軍事斗爭准備基點放在「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上;首次明確提出「海外利益攸關區」的概念;首次闡述海洋、太空、網路空間和核等四個重大安全領域力量發展;闡述了中國軍隊新時期的使命和八項戰略任務。
來源: 新華網
『貳』 中國真的有國防白皮書
書是真的,但是內容基本都是縮水以後的官話~~~
『叄』 中國國防白皮書有固定發布時間嗎
國防白皮書是因國際形勢而制定的 兩年制定一次是因為太頻繁的話會產生混亂,要是長時間不改的話就跟不上國際形勢
『肆』 《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今日正式發布,對核電板塊的股票有什麼影響
9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中國的核安全》白皮書,這是我國發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書。當時核電板塊股票強勢拉升,截至當日上午10:13,中飛股份上漲4.38%達到20.01元、江蘇神通、 沃爾核材也紛紛上漲漲,分別上漲 3.57%和2.29%。
此次《中國核安全》白皮書的發布,將進一步完善我過的核能利用事業,近日核電板塊股票的飆升只是一個開端而已。
『伍』 股票軍工板塊有哪些
相關概念:航天軍工、軍工改制
航天軍工概念一共有97家上市公司,其中40家航天軍工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57家航天軍工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軍工改制概念一共有98家上市公司,其中37家軍工改制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證交易所交易,另外61家軍工改制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
軍工板塊。其中所包含股票主要如下:
航天科技9隻:樂凱新材,航天電子,航天機電,中國衛星,航天動力,樂凱膠片,航天工程,康拓紅外,四維圖新。
航天科工7隻:航天信息,航天科技,航天通信,航天長峰,航天電器,閩福發A,航天晨光。
中航工業22隻,中航飛機,天虹商場,中直股份,中航重機,南通科技,成飛集團,中航電測,中航電子,中航光電,中航資本,洪都航空,中航動控,寶勝股份,飛亞達A,深天馬A,中航地產,成發科技,中航三鑫,中航機電,中航黑豹,中航動力,貴航股份。
兵器集團11隻:江南紅箭,北方創業,ST華錦,北方國際,北方導航,北方股份,晉西車軸,光電股份,北化股份,凌雲股份,長春一東。
兵裝集團9隻:長安汽車,江鈴汽車,中原特鋼,保變電氣,西儀股份,中國嘉陵,東安動力,湖南天雁,利達光電。
船舶和重工5隻:風帆股份,鋼構工程,中國船舶,中船防務,中國重工。
電科集團8隻:衛士通,太極股份,海康威視,四創電子,ST光學,傑賽科技,華東電腦,國睿科技。
地方軍工或軍民融合共14隻:高德紅外,大立科技,耐威科技,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北斗通信,金信諾,威海廣泰,華力創通,奧普廣通,四川九州,烽火電子,全信股份,天和防務。
可見,軍工板塊總共85隻股票,其中航天系別16隻,航空寫別22中,海軍系別5隻,海空佔比一半,其他屬於陸軍和心喜歡建設及軍民融合板塊,這於《軍事白皮書》的戰略重點和中國的戰略思路不謀而合,其實仔細想想,中國就需要強大的海防和空防,陸軍方面,有解放軍呢,不是嗎?
軍工板塊股份中,基本可分為三類股票,這在其他的軍工類研究中也有所提及,即「純正軍工股」、「民營軍工股」和「概念軍工股」,劃分的依據是綜合考慮「軍品業務佔比」和「控股股東背景」兩個因素,下面一一舉例說明。
「純正軍工股」主營軍品業務,涉及的業務主要集中軍用艦船、戰機、航電和航控系統、軍事衛星、軍用光電和導航系統、導彈及雷達和陸戰機動平台等領域,上市公司涵蓋了海陸空天打擊和防禦方面的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的軍品資產。主要分布為:
中國重工--軍用艦船
產業布局:中國重工為中國海軍提供了80%的主戰艦艇,並且是超大型水面艦艇的壟斷生產商。
航空動力--中航發動機資產平台
產業布局:公司定位於中航工業旗下航空發動機資產整合平台。在未來5-10年中,國內直升機、新型號作戰飛機、軍用運輸機、民航大飛機將會產生大量發動機需求,中航工業規劃至2020年實現1萬億元的銷售收入規模,航空發動機板塊的收入規模將達到1500-2000億元。
中航電子--中航航電龍頭
產業布局:中航電子是我國航空電子領域的龍頭企業,依託中航工業集團的技術和資源優勢,處於行業壟斷地位。國產新機型的增加和航電產品的更新換代將成為公司航電業務的主要增長點,未來低空空域開放以及國產大飛機的投產將成為公司新的增長空間。
中航飛機-- 軍機民機軍民融合
產業布局:公司致力於打造軍民融合型的民用飛機、軍用飛機兩大產業體系,目前公司轟-6、殲轟-7、運-8等產品是我軍主力核心機型,訂單飽滿,以運-8為平台改裝的預警機(空警-200)、反潛機(高新6)等改進機型品種多樣,潛力豐富。
中國衛星-- 衛星製造龍頭企業
產業布局:中國衛星致力於1000公斤以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的研製與生產,主要產品包括CAST100、CAST968(CAST1000)以及CAST2000為代表的三類小衛星柔性平台,可滿足多領域的應用需要。
成飛集團-- 航空防務平台
產業布局:公司業務轉型以後,由原來的汽車零部件業務向防務飛機總裝業務轉變,正處於裝備升級換代的周期里,公司未來3-4年將受益於空軍裝備的提升。
代電子公司存在資產注入的動機。尚未注入上市公司的企業資產還有7107廠、7171廠、230廠和航天時代光電,研究所資產包括13所、771所等。其他還包括哈飛股份、中航動控、航天電子、洪都航空、振芯科技等。
「民營軍工股」即引入民營資本參與軍備建設、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是國內軍工產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今年的《軍事白皮書》中所提及的重點。有時候「民營軍工股」被市場用「民參軍」這個詞彙來代替,這個分支是未來軍工股的大亮點,也是軍工成長股的沃土。
高德紅外-- 紅外夜視設備
產業布局:公司在軍用紅外成像設備及關鍵器件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力,現為國內唯一一家取得武器系統總體資質的民營企業。公司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產業化項目將在軍工領域全面形成進口替代。
海格通信-- 軍事通信北斗導航
產業布局:海格通信是老牌軍工信息設備商,業務主要圍繞軍用通信技術展開。無線通信業務是公司的傳統業務,優勢明顯,公司短波電台技術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在國內市場佔有率最高,在30%-40%之間。北斗導航業務2014年進入高速發展期。公司北斗導航已構建「天線-晶元-模塊-終端-系統-運營」完整北斗產業鏈,產品以軍用為主。公司中長期將受益於未來「武器系統化、國防信息化」的建設。
中海達-- 測繪龍頭
產業布局:是國內測繪地理信息技術裝備領域第一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上市企業。公司設有業內唯一的企業博士後工作站,與中科院水聲研究所、武漢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公司的雙頻GPS接收測量技術、高精度GIS數據採集處理技術、超聲波測深測量技術等被評定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概念軍工股」則指的是控股股東屬於十大軍工集團之一,但是主營業務並不是軍品,這是歷史和現實條件的產物。比如,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中航三鑫、飛亞達等,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的中國嘉陵、西儀股份等,這些公司沒有核心盈利的軍品業務,民用業務競爭力很弱,長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通常為了保殼,在ST後,集團公司通過資產注入手段,將部分軍品資產打包注入上市公司,從而使得公司「烏雞變鳳凰」,這也是資本市場將軍工股定性為「題材炒作」的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在這三類股票裡面,從穩定角度,看好純正軍工股的長期價值,從成長角度看好民營類,如高德紅外和海格通信,在未來的信息化及各種無人機市場上的前景是非常看好的,也符合軍民融合這一大趨勢的要求。概念股則風險較大,畢竟軍事分那面涉及國防安全和國家地位,不是個別產品擦個邊就行的。
『陸』 最近國防部發表白皮書了,想問一下,什麼時候是白皮書什麼時候是綠皮書藍皮書,還有什麼書要全!
一國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重要文件或報告,各國依其習慣使用不同顏色的封皮,白色的叫白皮書,藍色的叫藍皮書(如英國政府),還有紅皮書(如西班牙政府)、黃皮書(如法國政府)、綠皮書(如義大利政府)等。使用白皮書和藍皮書的國家最多,特別是白皮書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
白皮書可能是一本書,也可能是一篇文章。白皮書作為一種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場,講究事實清楚、立場明確、行文規范、文字簡練,沒有文學色彩。白皮書既可以是系列的,比如,中國國防白皮書自1998年以來就是每兩年一次;也可能是在某個特定環境下專門發表的,如為駁斥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權政策的攻擊,我國相繼發表了若干有關中國人權狀況的白皮書。
此外,有些具有官方性質的年度報告、資料或情況匯總,原來不作為白皮書發表,後為顯示其權威性,擴大影響,也改稱白皮書。比如,由外交部政策研究室編輯、介紹中國一年外交工作和對外關系情況的《中國外交》一書,原稱《中國外交概覽》,每年一本,後改稱《中國外交》,自2004年起則以白皮書相稱。
在我國,不少地區、部門和行業相繼發表了許多藍皮書,主要反映其情況、分析、成就等,有的還有政策建議。如中國社會科學院1991年率先推出的年度中國經濟藍皮書等。
『柒』 中國發布國防白皮書什麼叫白皮書中國國防白皮書軍隊
白皮書是政府或議會正式發表的以白色封面裝幀的重要文件或報告書的別稱。作為一種官方文件,代表政府立場,講究事實清楚、立場明確、行文規范、文字簡練,沒有文學色彩。白皮書已經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正式官方文書。
國防白皮書是中國政府發布的,所以用白皮。
『捌』 中國國防部發布白皮書有什麼啟示
日國防部發布了《軍事戰略白皮書》,認真從頭讀了一遍。
至少可以看到如下幾點:
1. 世界大戰50年之內基本看不到。
2. 局部沖突會很多,中國面臨的主要威脅(按優先順序排序):
A. 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為了實施該戰略,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大包圍,北面主要是日本和韓國,南邊就有新加坡、菲律賓、越南等N多小嘍嘍們。
美國為什麼要亞太再平衡戰略呢?
我想根本原因不是因為亞洲有石油或者什麼其它的資源。(通過頁岩氣和新能源革命美國對外能源依存度大大降低,可以說這是非常成功國家能源戰略,遺憾的是隨著中國私家車的普及,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
根源在於維持其在全球老大的地位,這就需要靠兩個東西:美元和軍事。
通過2008年的一次大危機,歐洲基本OVER了,哪怕有了個統一的歐元,但是也有那些歐豬五國的拖累,讓德法兩國很不爽,所以美元在歐洲擺平了歐元,那裡的威脅基本解除,可暫時放一放。
那麼亞洲有個中國和印度(兩國人口加起來差不多全球一半)正在不斷崛起,所以為了保留其霸主地位,美國重返亞洲就很自然了。
但中國又是個金融不完全開放的國家,試圖通過金融戰來擺平中國基本不可能。
不過隨著中國金融體系的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對外暴露的金融風險就會越大,所以中國除了強化軍事力量,還必須不斷提高打金融戰的能力,至少能夠培養一批能夠像擊垮英國百年之久的英格蘭銀行的投機大師「索羅斯」們,以擊垮高盛、JP摩根和美林證券為首要目標,擊潰美元為終極目標。
金融戰無法擺平中國,那怎麼辦呢?
自然就選擇了軍事干涉。
所以才有這里那裡搞點小動作,時不時要搞點軍演,把導彈防禦系統布局到亞洲,把先進武器賣給台灣和南亞國家。
B. 日本
出於自尊,日本國一直有重返常態國家的打算,即建立常備軍隊。
日本還有入常的動機,好在中國作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手裡握著一張「一票否決」這張王牌。
C. 區域性沖突
台灣、南海
D. 朝鮮、恐怖主義和維穩
不過作為投資者,研究軍事戰略對於資金布局和攻防策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白皮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在牛市,實施積極防禦戰略思想,即戰略上積極防禦和戰役戰術上主動進攻相統一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