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混改股票
⑴ 混改概念股有哪些
混改,即混合所有制改革,相關的概念股有很多,基本上都是央企,如中糧地產,中糧生化,國投電力,中國聯通等。
⑵ 中國石化混改政策富贏一號怎麼樣
今年是富德元年,為了回饋新老客戶,富德生命人壽作為中間的一個橋梁,現拆分出15億,通過富贏一號這樣一個資管類產品,讓個人間接參與國家大型項目投資,坐享國企改革紅利蛋糕!
⑶ 央企混改試點概念股有哪些
這可多了,有300多個,列些盤子小的給你:
1 000026 飛亞達A
2 000032 深桑達A
3 000411 英特集團
4 000537 廣宇發展
5 000554 泰山石油
6 000591 太陽能
7 000698 沈陽化工
8 000798 中水漁業
9 000799 酒鬼酒
10 000862 銀星能源
11 000985 大慶華科
12 002046 軸研科技
13 002057 中鋼天源
14 002066 瑞泰科技
15 002080 中材科技
16 002189 利達光電
17 002205 國統股份
18 002401 中海科技
19 002732 燕塘乳業
20 300105 龍源技術
21 300140 啟源裝備
22 300527 華舟應急
23 600081 東風科技
24 600099 林海股份
25 600101 明星電力
26 600131 岷江水電
27 600328 蘭太實業
28 600345 長江通信
29 600378 天科股份
30 600444 國機通用
31 600476 湘郵科技
32 600505 西昌電力
33 600560 金自天正
34 600581 *ST八鋼
35 600624 復旦復華
36 600647 同達創業
37 600698 湖南天雁
38 600744 華銀電力
39 600962 國投中魯
40 600980 北礦科技
41 601226 華電重工
42 601798 藍科高新
43 603060 國檢集團
44 603126 中材節能
⑷ 中國石化「混改」為什麼相中這25家
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銷售公司)於9月12日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投資者)簽署了《關於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增資協議》),後者以現金共計人民幣1070.94億元認購增資後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據此估算,銷售公司的股權價值高達3570.94億元,高於之前市場預期的3000億。對於這25家投資者名單的形成背景,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葉慧青昨天向上證報記者表示,是綜合考慮報價、產業互動性、認購金額和「三個優先」談判的結果。
⑸ 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時間和具體情況是什麼
根據2014年9月12日簽署的增資協議,25家投資者已經向銷售公司繳納了相應的增資價款共計人民幣1050.44億元(含等值美元),完成率98.1%,其中1家投資者由於資金籌措等原因未足額繳納增資價款。 至此,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交割完成,1050億資金到賬。具體情況是:
2014年2月19日,中國石化發布公告,宣布率先推出油品銷售業務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實現混合經營。授權董事長在社會和民營資本持有銷售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30%的情況下確定投資者、持股比例、參股條款和條件,組織實施該方案及辦理相關程序。
2014年4月1日,銷售公司完成業務重組。4月24日,中國石化確定中金公司、德意志銀行集團、中信證券、美國銀行集團等4家公司為銷售業務重組財務顧問。
2014年6月30日,中國石化完成銷售公司審計評估,如期推出引資方案並啟動引資工作。引資工作採用多輪篩選、競爭性談判的方式,分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是選擇和確定投資者。7月上旬完成投資者資質認證,登記其初步投資意向,形成投資者長名單。隨後組織投資者進行非約束性及約束性兩輪報價並進行綜合評分。通過競價談判,8月底確定了入圍投資者名單。
第二階段是談判交割。中國石化及銷售公司與意向投資者就增資擴股協議、銷售公司章程等談判,並於9月12日簽署附生效條件的交易文件。簽約後,交易各方將分別履行內部決策程序,並辦理與本次引資相關的外部審批程序,在約定的先決條件全部滿足後完成交割。
2014年9月12日,銷售公司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了《關於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之增資協議》,由全體投資者以現金共計1070.94億元(含等值美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
2014年12月31日,增資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批復。
根據協議,此次共引入25家投資者,計劃引資1070.9億元,占增資後銷售公司股比29.99%。其中產業投資者以及與產業投資者組團投資的共9家,投資金額326.9億元、佔比30.5%;國內投資者12家,投資金額590億元、佔比55.1%;惠及百姓民生的投資者4家,投資金額320億元、佔比29.9%;民營資本11家,投資金額382.9億元、佔比35.8%。
在引資過程中,銷售公司同步與產業投資者商談業務合作協議,先後與12家業務合作夥伴形成了產業合作協議,創新推進新興業務發展。其中,大潤發(厚朴投資團)、復星、航美(金石投資團)、寶利德(佳興投資團)、新奧能源、騰訊(人保騰訊麥盛投資團)、海爾(海峽匯富投資團)、匯源、中國雙維等9家成為此次簽約投資者。 滿意請採納。
⑹ 中石化混改是什麼意思呢注入資產進上市公司江鑽股份跟混改有關嗎
混改就是 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部分放開原來國家控股的關鍵領域,有條件的引入私人資本進行投資, 目的是提升制度改革,從而提高企業效率,搞活經濟。
當然跟江鑽股份有關系了 ,江鑽股份通過定向增發股票的方式,獲得了中國石化機械部分的資產注入,這部分的注入屬於中國石化的優質資產,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這部分資產得到盤活,從而更好的體現這部分的價值,具體的情況近期已經開了兩次股東大會,你可以去看一下相關資料。
總的來說就是現在的江鑽股份就基本可以代表中國石化 機械部分的優質資產,尤其是相關頁岩氣設備,代表了國內的最先進的技術,隨著體制改革深入 ,股價也將大步的邁上新的台階。
希望這個答復能讓你滿意,
⑺ 央企混改概念股票有哪些值得投資
國企混改主題有三大投資主線
一是央企混改「6+1」主線:6大試點央企包括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其中的「1」是指浙江省國企混改。每個集團都涉及到多家公司,相關的上市公司可以重點關注。
二是國企類「殼」股主線:比如績差國企通過股權轉讓、債轉股推行混改;三愛富(13.86 停牌,買入)讓殼推進激進版混改;這些新玩法新趨勢值得關注。未來一些市值小、股權分散的國企類「殼」股,存在很強的股權多元化整合預期。
三是已經上報國資委的混改試點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例如,中交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即將推行,可以重點關注集團旗下上市平台公司。
⑻ 中石化"混改"是否致國有資產流失
對國企的品牌、技術、市場地位等無形資產評估困難,中介機構不規范易導致國有資產低估,員工持股分配比例難以確定等等,各種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因素的存在,讓混合所有制改革尚處在醞釀階段。
中國石化銷售板塊混合所有制改革迎來重要節點。中石化昨公告,其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公司已與25家境內外投資者簽署增資協議。包括騰訊、海爾、中國人壽等在內的25家投資者,共計出資1070億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的股權。中石化將持有銷售公司70.01%的股權。
中石化與25家財團簽署引資協議,意味著迄今國內規模最大的混合所有制經營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去年底,十八屆三中全會「定調」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今年7月,國資委首批推出六家央企進行國資改革試點。在地方國企方面,目前已有超過20個省市出台了國資國企改革方案,本輪國企改革的核心就是推進混合所有制。
此次中石化率先推出旗下優質資產的「混改」方案,在獲得高度關注的同時,也引來懷疑的眼神。網上有輿論質疑,「混改」是否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央企是全體國民的共有財產,好好的企業為什麼非要『混改』,讓少數財團、寡頭瓜分我們的資產?」我國經濟改革的實踐證明,國企、民企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可以減少政府幹預、完善公司治理、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發展混合所有制順應了改革的發展趨勢,但從操作層面看,在混改過程中確實可能引發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要想避免國資流失,關鍵在於要做到定價合理。觀察中石化銷售公司「混改」可以發現,作為市場高度關注的上市公司,中石化的「賬」是比較容易算明白的,其市場定價也是清晰明確的。中石化在內地有A股上市交易,以昨日收盤價計算,其市盈率約為10倍。中石化銷售板塊去年凈利潤約為210億,按10倍市盈率計算,其銷售公司資產估值約為2100億左右。此前,各家機構對中石化銷售板塊給出的估值區間在2100億-3000億元。按照昨天中石化公告的股權認購情況,可以估算出其銷售公司的實際股權作價約達3570億元,高於之前市場預期的上限3000億元。
對比市場定價,可知中石化優質資產沒有被「賤賣」。但是,中石化的混改是否導致各路財團「分食」國有資產、從此坐享分紅,並最終稀釋了公眾的利益?具體分析中石化的投資者名單,其實可以得到更為積極的結論。銷售業務雖然為中石化賺了大把利潤,但離收益最大化還有很大差距。中石化銷售公司的利潤主要來自油品,然而國外成熟市場加油站的利潤超過50%來自便利店及快餐等非油品業務。騰訊、中國人壽、海爾、大潤發……中石化銷售公司跨界混搭了許多行業的龍頭公司。從這份名單可以看出,中石化「野心」不小,它想藉助產業財團的力量拓展便利店、汽車服務、金融服務等非油品銷售業務。各路財團通過「混改」分食中石化優質資產,其實並不是壞事。財團們在坐享分紅的同時,只要能做大蛋糕,公眾就能得到更多的改革紅利。
中石化在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拿出旗下優質、透明的資產與社會分享,改革取得成功的把握較大。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各地雖然都舉起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旗,但「雷聲大雨點小」,罕有具體方案推出。對國企的品牌、技術、市場地位等無形資產評估困難,中介機構不規范易導致國有資產低估,員工持股分配比例難以確定等等,各種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因素的存在,讓混合所有制改革尚處在醞釀階段。對中石化「混改」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疑慮的減輕,並不意味著對各地國企未來的「混改」可以掉以輕心。社會各界必須始終保持警惕,維持反腐的高壓態勢,避免國有資產成為假借改革自肥者的美餐。
⑼ 國企改革混改股有哪些
國企改革混改股如下:
1、船舶系:中國船舶(600150)、中國重工(601989)、中船防務(600685)
2、汽車系:一汽轎車(000800)、東風汽車600006)、東風科技(600081)
3、軍工系:中航動控(000738)、成飛集成(002190)、中航動力(600893);中航機電(002013)、*ST黑豹(600760)中航動力(600893)
4、航運系:中國遠洋(601919)、中海集運(601866)
5、船舶系:中國重工(601989)、中國重工(601989)、中船防務(600685)、中國船舶(600150)
6、鋼鐵系:武鋼股份(600005)、寶鋼股份(600019)、首鋼股份(000959)、鞍鋼股份(000898)
7、中鐵系:中國鐵建(601186)、中國中鐵(601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