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票沒有牛市
⑴ 為什麼中國A股沒有像美國那樣的牛市
美國牛市的背景條件
1、經濟長期的穩定增長
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是最基本前提,美國近10年的GDP,除了07年、08年是負增長,其餘一直都是在1.5%以上的增幅,而其他的國家是沒有這個前提的。經濟的增長需要兩個因素:一是人口的紅利,就是人口的穩定增長;第二是必須具備科技的創新和進步。如果沒有這兩點支撐,很難有長期穩定的增長,比如說日本和歐洲雖然科技也是在進步,但人口就是負增長的,而美國是目前兩個條件都是具備的。
二、貨幣處於超發的狀態
你肯定會說:中國也是超發狀態呀!但我們超發的貨幣沒有導入到實體經濟中去,超發的貨幣主要去了房地產,這些年高房價就是被資金推上去的。如果這些流向房地產的資金流向了生活必需品領域,那國內的通脹率肯定是哀鴻遍野。
三、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格局
機構投資者本質是屬於風險厭惡型的,不會去炒那些概念股,殼資源的股票,一定是買各個行業的龍頭企業,那麼一個企業之所以成為行業龍頭,那一定是有它獨特的競爭力的,只要這個行業還處於增長趨勢,那麼行業龍頭一定是最先受益的,利潤增長有保障,再吸引機構投資者長期持有,股價就會屢創新高,從而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
四、各個細分行業走向穩定
各細分行業的競爭,從原來的充分競爭,走向寡頭壟斷。舉個例子:A股的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你們知道現在的市值都有多少了嗎?不要去查,感覺一下。這兩家公司都是競爭對手關系,都屬於傳統的製造行業,都有空調這個業務,但我們看最近幾年,格力電器和美的集團的股價一直持續上漲,到目前它們各自市值都是早早的突破了兩千億人民幣(2018年1月22日美的集團3848億),毛利率也是在持續的上升,2017年上半年,兩家公司在空調產品單項上的營業收入都超過了500億,格力增長30%,美的增長41%。
這就是行業出現了巨頭之後,行業的進入門檻、競爭難度就變的很高了,小企業再進去和行業巨頭競爭就是極其不現實的,要麼轉型要麼被並購,就像今天任何試圖在家電領域進行創新研發的創業公司不可能有你出頭的機會,這些巨頭們拿出營業收入的1%做研發費用,都足以秒殺你。而回想10年之前,這個行業高峰時,全國有300多家空調生產企業,想掙錢,不是靠產品品質,不是靠成本控制,而是靠價格戰的競爭,是靠營收流水誰能做的大,是靠誰能利用賬期把副業乾的更好。雖然空調市場的需求一直穩定增長,但上市公司的股價就是不漲,因為行業混亂無序的價格戰,上市公司的利潤不穩定而且很難做到增長。現在,行業競爭格局已經穩定!市場的需求還在穩步增長,但是市場的份額就被這幾家有規模、有品牌、有品質的巨頭已經瓜分了,不再有惡性的價格競爭,產品的利潤有了保障,企業的業績穩步增長,機構投資者自然會買入持有,股價就跟著持續上漲。
對比一下中國和美國股市的幾點特徵和區別:
中國股市,尤其是主板一直是一個一成不變的市場,我的這個不變是指無論牛熊我們的最大的權重永遠是銀行,銀行中最大的權重永遠是中農工建。
而美國股市最大的權重一直在變化。如2000年左右是微軟,思科等,10年後即2010年最大的權重是蘋果,谷歌等。望前追溯1990最大的權重是IBM,和通用電器。幾乎每過10年都會發生變化。
結果就來了,美國股市的權重不斷的變化由於新興行業的公司不斷攀升的市值,對整個大盤指數起到強勁的拉動作用。按照加權平均數的基本數學概念大家就會知道美股為什麼是一個長牛市。
再加上美國是一個對全球開放的資本市場,有著全世界最聰明的投資者。所以當中國股市無法讓京東在A股上市時,美國敞開大門。世界各地的優質公司幾乎都喜歡美國,如芬蘭的諾基亞也是在美國上市的。這些優秀公司不斷超預期的創新和業績。帶動了美國股指不斷創新高。
反觀中國股市是一個劣幣驅逐量幣的市場。
其實不斷有大量的創新型公司的上市才是牛長熊短的根本保證,動輒拿中國股市和美國比,是一件很不科學的事。中國的市場只有真正實現法治化,市場化,透明化,不光要吸引像騰訊,阿里巴巴,網路,京東這樣的優質中國公司在A股上市,而且要能吸引蘋果,臉譜,谷歌這樣的優質外國公司到中國來上市。中國股民才能真正的過上牛長熊短的日子。
綜上所述,牛市的基礎是不斷有優質的超級成長性公司上市。其實沒有優質創新公司來上市的台灣,日本已經30年沒有創歷史新高了。但是這些地區起碼還有法治化和退市制度保證。所以中國牛市的到來還有許多許多的路要走。不是3,5年就能見到的。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僅供參考。
⑵ 中國股市未來20年真的不會有牛市嗎
中國股市20年不會有牛市這種觀點太悲觀了,也是一種危言聳聽的說法。我敢肯定的說,不用20年,未來1~2年A股市場一定有牛市。
至於為什麼有人會感覺中國股市20年沒有牛市,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其一:已經對A股絕望了,在A股看不到希望,炒股虧怕了,傷心欲絕。
其二:這類股民根本沒經歷過牛市,根本不知道股市牛市行情是怎麼樣的,完全就是股市小白,對股市沒有概念。
未來中國股市也是一樣的,不可能在未來20年都會處於熊市的,這一點是絕對保證。最起碼未來20年時間有2~3輪的牛市行情,絕對不會實現中國股市在20年不會有牛市的觀點,拭目以待。
股票市場有牛市,也有熊市,類似股票有上漲,也有下跌,這是一個自然規律,也是任何一個國家股票市場的規律。所以從這里可以斷定,未來20年中國股市不會來牛市這是危言聳聽,這觀點不可信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盲目聽信各種觀點只會傷害自己。
⑶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年份是謝謝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3)中國的股票沒有牛市擴展閱讀:
特徵介紹
1、小型股先發動漲勢,不斷出現新的高價。
2、不利股市的消息頻傳,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時,為多頭買進時機。
3、利多消息在報章雜志上宣布時,股價即上漲。
4、股價不斷地以大幅上揚,小幅回檔再大幅上揚的方式波段推高。
5、個股不斷以板塊輪漲的方式將指數節節推高。
6、人氣不斷地匯集,投資人追高的意願強烈。
7、新開戶的人數不斷增加,新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8、法人機構、大戶進場買進。
9、除息、除權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權。
10、移動平均線均呈多頭排列,日、周、月、季線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間。
12、整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頻傳。
13、本地股市和周邊股市同步不斷上揚,區域間經濟呈活躍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市
⑷ 中國股市為什麼出不了大牛市
大小非問題不解決下個牛市是2010年後的事了.
股市雖然很復雜什麼因素都可能影響到股市的運行,但是股市也很簡單資金面就覺得了股市的未來趨勢,當然也決定了分析的指標的未來趨勢,熊市不言底的言論我現在才真正體會到其內在的含義.記得上次熊市造成的原因和結束的條件嗎?上次造成的原因是國有股減持導致了資金面的失衡空方長期壓制多方,所以,形成了3年多的熊市,而上次熊市的結束這次牛市的誕生條件就是國家暫停國有股減持,而為什麼國家在3年後的那個時候出台了政策了呢?因為已經沒人敢抄底了,敢抄底的資金已經全軍覆沒.國家讓市場消化國有股的意圖就無法實現了,所以暫停了減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當沒人敢抄底時底才會出現,(不過現在抄底資金還很充足,還可以消化大小非,國家沒必要出手也不想出手阻止大小非)讓市場有個牛市,有個恢復的時間,而現在換了個大小非的名字又來了(以前的國有股減持的重點對象),沒感到股市在國家的人為控制中嗎?牛熊的轉換全在政府的手心裡,政府決定了市場的牛熊,決定了股市的未來.大小非今年才第一年只有3萬億的解禁量而已,但是都已經讓市場資金面發生了逆轉,而今年的大小非解禁高峰期會在8月後到來,而09年7萬億 10年10萬億的解禁高峰期的到來靠什麼去維持股市資金面的多方優勢?所謂的股市自有其運行規律,其實是人為控制的運行規律(中國股市的特殊國情),在大小非完全上市前政府都會樂此不疲的玩牛熊轉換,而所謂的反轉,需要的是資金面和信心面的全面扭轉,在這兩個面改變前.股市憑什麼實現反轉?靠資金沒資金,靠信心沒信心.而上次新華社的評論中也強調了政府對市場是呵護的,但是其中有句話值得深思,"股市的嚴重問題需要用時間來解決",政府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政府呵護股市的心有,不過導致大跌的核心問題政府希望時間來解決,希望市場來消化,而不是政府自己出手解決.所以在市場消化大小非的能力徹底喪失前,政府會和上次熊市一樣,看好戲.中途的眾多非實行性的利好政策也只是為了,吸引場外的資金進來繼續消化大小非而已.直到市場不具備消化能力的時候,大小非就會被政府限制了,那才會迎來真正的實行性的限制大小非的政策帶來新的反轉和牛市.現在在大小非沒解決前就看成反彈吧.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
⑸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是哪一年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5)中國的股票沒有牛市擴展閱讀:
特徵介紹
1、小型股先發動漲勢,不斷出現新的高價。
2、不利股市的消息頻傳,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時,為多頭買進時機。
3、利多消息在報章雜志上宣布時,股價即上漲。
4、股價不斷地以大幅上揚,小幅回檔再大幅上揚的方式波段推高。
5、個股不斷以板塊輪漲的方式將指數節節推高。
6、人氣不斷地匯集,投資人追高的意願強烈。
7、新開戶的人數不斷增加,新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8、法人機構、大戶進場買進。
9、除息、除權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權。
10、移動平均線均呈多頭排列,日、周、月、季線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間。
12、整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頻傳。
13、本地股市和周邊股市同步不斷上揚,區域間經濟呈活躍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市
⑹ 中國股市真的有牛市嗎
中國從有股市開始,真正的牛市有三次;一:1990年12月~1993年2月12號,從95點漲到1558點;二:1996年1月~2001年6月29號,漲到2445點;三:2005年7月22號到現在及以後;這波牛市還沒走完,現在是中級調整,以後還會上升的. 真正的熊市到現在只有兩次,一:1993年2月~1996年2月.二:2001年7月到2005年7月19號熊市結束. 股市其實也是有規律的,在我們中國大概10年一周期,這次牛市結束的時間,如果沒特殊情況,可以到2011年6月.
⑺ 為什麼說中國沒有真正的牛市和熊市
股市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衡量標桿之一,可以體現出一個國家諸如經濟活力、資本活躍程度等情況,你所指的別人是指誰?國外輿論嗎?如果是的話也只是一種討論,沒有人能夠決定一個國家資本市場的興衰,股市是國家經濟、政策、市場經濟、發展潛力等種種因素共同影響的,所以不管是牛市或者熊市都談不上時間限制。
國家經濟發展勢頭好,銀行、企業在良性循環里不斷壯大,盈利能力強,國家政策的扶持都會帶來證券市場的牛市,反之國家經濟發展無力,缺少活力,銀行的不良信貸增多,企業的盈利能力差或國家經濟動盪(如通貨膨脹、經濟危機)、國家經濟政策對資本市場的緊縮控制等會帶來熊市,有句俗話,「股市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由此可見,中國的股市還能牛多久,不是誰能控制的,它牽涉到國家發展的種種問題,在下個人認為,在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的前提下,中國股市長期將繼續牛下去,我對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政府對經濟的調控能力還是持樂觀態度(僅為個人觀點)。
金融市場如果你有經驗有能力的話也是個不錯的投資渠道,相對於二級市場來說,操作的能力要求和信息渠道要求較高。
國外金融市場的發展、變化和股市的發展變化需要客觀的去看,結合各國家經濟發展以及以前或現在的國際經濟環境的情況去分析各市場的變化或綜合分析,當然我國的金融、證券市場的發展借鑒了也將更多的借鑒國外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在分析比較時應該結合各國情況去分析比較,不可盲目比較。
⑻ 從宏觀角度分析,中國股市到底有沒有牛市
你好,永遠都有,不要短線炒作股票,最終虧錢的。要以投資的思維去思考投資的方法,股匯金。
⑼ 股市 為什麼說中國股市幾年內沒有大牛市
最簡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為的破壞了股市的供需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