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股票基金只虧不賺
❶ 為什麼明明基金賺錢,基民卻總是虧錢
如果基金業績很好,可是基民還是在虧錢,那就只有一種解釋「高買低賣」。
下圖是2011年到2019年,股票型基金的份額變化情況。
由上圖可知,
1.2015年大牛市的時候,投資者持有股票型基金的份額最高的。也就是說,大家在市場高點的時候,拚命的買股票型基金,俗稱「高買」。
2.在2014年熊市的時候,由於市場一直跌跌不休,投資者就把持有股票型基金贖回了(俗稱「低賣」),進而讓2014年的股票型基金份額是最低的。
所以即使基金業績再好,如果你總是這樣「高買低賣」,虧錢也就是早晚的事了。
❷ 一隻基金就算虧損了,虧的是不是也只是投資者的錢基金公司仍然賺錢,基金經理仍然拿著高工資
是的。經理拿的工資和基金業績如何沒有直接關系
❸ 才短短幾個月, 買的基金就虧了一百多,不是說買基金一般都不會虧的嗎股票基金到底怎麼看呀
沒有隻賺不賠的買賣,買基金不過是把你的錢交給相對比較專業的人去投資,可能比你個人做得好,還有就是不用你操心選股。基金都是配置比例規定的,股票型基金還是風險比較大的一種,但收益比較高,如果你不想承擔很大的風險,建議買指數型基金
❹ 買基金是否都只賺不虧如果虧了,算誰的
沒有什麼投資是只賺不賠的,基金也是一樣,投資著根據自己投資的份額和比例分享收益的同時也承擔相應的風險,簡單的說虧了當然就是基民自己的錢了
❺ 近期,中國股市不行,手中的基金賠的更狠,怎麼辦
中國股市不行,但是不代表賺不到錢。基金賠得狠是正常的,中國的超過95%的基金只不過就是資金大一點的散戶,常年收益都是虧損的。選擇好的基金不比選擇一隻好股票容易
目前基金虧損,你得仔細看下這只基金近5年和大盤的對比,如果能夠跑贏大盤,你就繼續持有,如果每年或者說5年之內有三年都是跑輸大盤的,勸你最好贖回,用相同的辦法找一隻常年跑贏大盤的基金
如果你買的基金才成立一年左右,那麼就看基金經理的介紹。如果該基金經理在股市裡面混的日子還不超過10年,那麼你也可以果斷贖回。不到10年資歷的基金經理除了個別天才以外,都是一些小毛孩子,你把錢給這些人打理,不虧才怪
股市不會崩盤,但是基金可能破凈被清盤,這個得具體看了
❻ 基金是不是只賺不虧啊
開放式基金有貨幣型、債券型、保本型和股票型幾種。貨幣型基金無申購贖回費,收益相當於半年到一年期存款,可以隨時贖回,不會虧本。債券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比較低,收益一般大於貨幣型,但也有虧損的風險,虧損不會很大。股票型基金申購和贖回費最高,基金資產是股票,股市下跌時基金就有虧損的風險,但如果股市上漲,就有收益。手續費一般是認購1.0%,申購1.5%,贖回0.5%。但是如果你在銀行開通網銀購買部分基金有申購0.6-0.8%的優惠,如果在基金網站購買還有0.4-0.6%的優惠。
股票型基金根據持有時間長短,贖回費逐步降低直至零。如持有超過一年不到兩年,贖回費由原0.5%降低到0.25%,持有超過2年,贖回費為零。
❼ 中國的基金是不是大多是虧本,騙人的
基金目前幾年大都是虧損的,因為市場行情不理想,但並不是騙人的,雖然個別基金經理存在老鼠倉的行為,但大多基金基金經理還是有職業操守的。
❽ 請問買基金一定有賺,不虧的嗎
當然不是啊!·可不要聽信那些。最好看看有關的報道。和新聞。這個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風險偏好底的最好還是穩一些。買一些組合比較好。比如股票型,債券型,貨幣型的搭配下。這個可以控制風險的。雖然現在大牛市的宏觀基本面比較好。但是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因地制宜。有關的具體知識我給你一句兩句也說不清楚。給你個建議可以看看天天基金網上面有比較全的最新的消息。或者給我留言我們可以下面交流的。祝你好運!
❾ 為什麼基金公司只賺不賠
給你看篇報道
基金半年巨虧萬億 收管理費同期翻番
全面虧損上萬億
基金2008年半年報披露告一段落。根據天相統計,59家基金公司旗下364隻基金今年上半年凈虧損1.08萬億元,創歷史同期的最高虧損紀錄。具體數據為:上半年股票型基金虧損6954億元、混合型基金虧損2924億元、封閉式基金虧損676億元,偏股型基金合計虧損達到1.055萬億元,佔全部基金虧損總額的97.52%。保本型和債券型基金虧損額分別為20億元和12億。另外,受海外市場影響,QDII基金出現了247億元的虧損。在各類型基金中,2008年上半年唯一保持正收益的是貨幣市場基金,當期盈利12.97億元。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下跌的速度和幅度都出乎許多投資者意料,僅僅半年時間,基金業就從去年底的盈利過萬億到虧損過萬億,讓眾多基民傷透了心。
不過基金分析人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基金上半年1.08萬億元的虧損中,有9619億元為公允價值變動所致,換言之,持有證券組合的浮虧占據了虧損總額的9成以上,而實虧不足一成。一旦股市回暖,基金上半年的虧損額可能會大幅收窄。
管理費半年188億
基金公司把投資者的錢虧得一塌糊塗,但是自己卻是過著旱澇保收的好日子。據天相數據統計,截至6月30日,59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合計計提基金管理費達18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1.2倍。統計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除1家基金公司管理費出現下降外,其餘58家基金公司管理費都有所上漲,漲幅在1倍以下到34倍之間。
基金管理費是支付給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報酬,其數額一般按照基金凈資產值的一定比例,從基金資產中提取。因此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高低與公司旗下基金規模關系密切。目前管理費收入水平最高的公司為華夏基金,上半年共掙下15.3億元管理費。排名第二位的是博時基金,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為11.9億元。第三名是南方基金,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為11.3億元。此外景順長城、華安、上投摩根、大成、廣發、嘉實和易方達等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管理費收入分別從6億元到10億元不等。不過基金之間差距也是十分明顯,上半年管理費收入最低的5家公司分別為浦銀安盛、新世紀、金鷹、摩根士丹利華鑫、金元比聯,上述5家公司半年的管理費收入均低於2320萬元。
道歉難得諒解
在披露的半年報中,不少基金經理對誤判市場沒能及時減倉進行檢討,並對基民的巨大損失道歉,不過基民對他們的道歉並不買賬。「把錢都賠光了再道歉有什麼用,反正你們的報酬一分不少」。「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啊,道歉又不能當飯吃,把錢賺回來再說」。「哎,這年頭買基金簡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啊」。「強烈要求基金管理費制度改革,和基金收益掛鉤」。記者看到基民紛紛在網上發帖抱怨。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基金公司把自己的錢都給賠光了,可基金公司依然過得十分逍遙自在。「他們玩別人的錢,自己的利益不受絲毫影響,這不公平。」一位基民憤慨地向記者表示。網上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基金上半年表現實在不盡如人意,51%的基民表示一旦解套就全部贖回,而且52%的基民表示再也不會投資基金了。
下半年不敢樂觀
對於下半年的走勢,基金公司不敢樂觀,不少基金對下半年市場都表示了謹慎,控制倉位,波段操作成為大家的共識。不少基金經理在總結上半年教訓時就表示,上半年對宏觀調控和信貸緊縮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估計不足,過多地配置與宏觀經濟關聯較強的金融地產等板塊,而且沒有及時減倉規避系統風險,給投資帶來巨大損失。
基金經理認為,目前滬深股市估值水平已與國際成熟市場相差無幾,但在市場情緒悲觀的情況下,股市難以在下半年展開持續上漲行情,大盤整體維持震盪築底格局的可能性較大。不過也有基金經理表現出了謹慎樂觀的態度,認為市場經過如此大幅度的調整後,市場估值水平大幅度下移,已經存在許多具備良好投資價值但被錯殺的股票。
❿ 關於一個股票型基金的虧損和賺錢的問題
理論是沒問題的,但實際是上有風險的。
理論的前提是該基金是只優秀基金,其下跌是因為整個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引發的趨勢性下跌,和基金本身的價值結構沒關系。一旦到牛市,好基金的價值中樞就會隨著其內在價值而回歸正常狀態,就會為堅持價值投資的基民帶來豐厚回報。
如果屬基金本身的問題,那麼即使是牛市,其重倉股未必能戰勝市場,包括某些基金重倉的st股,會因其表現而拖累基金凈值,更甚者因為其惡劣的市場表現或基金運作本身的問題,遭致大額贖回,或者因為給投資者帶來巨大虧損而被勒令清盤,那麼初期的投資者就會血本無回了。
所以說,好的基金和股票就可以採取定投的方式,前提就是它足夠優秀,值得擁有。